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范文1
一、引言
(一)背景及意义
市值管理是我国资本市场全流通环境下诞生的新兴产物,体现了我国企业的经营目标已由利润最大化转变为价值最大化,企业管理也由利润导向转变为市值导向,促使我国上市公司经营哲学和经营理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1]。
随着上市公司对市值表现关注度的日益加强,各公司也越来越意识到市值的重要性:市值成为衡量上市公司实力大小的一个新标杆;市值成为考核经理层成绩好坏的一个新标杆;市值成为决定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能力强本文由收集整理弱的一个新标杆;市值成为决定上市公司融资成本高低的一个新标杆;市值成为决定投资者财富大小的一个新标杆;市值是衡量一个国家资本市场乃至经济实力的一个新标杆[2]。
(二)研究现状
为了科学量化市值管理绩效,促进公司市值合理增长,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将目光投向了市值管理评价体系研究中。2008年施光耀等在《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评价研究》中提出了包括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关联度的市值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利用此体系和方法评价了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得出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百佳榜,开中国市值管理评价体系之先河,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2010年刘国芳在《基于dea模型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中将dea模型应用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的评价中,并用此法对2008年河北省35家上市公司的始终管理绩效进行了评价。2011年张剑雄在《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述评》中对施光耀的市值评价体系作了调整与补充,得出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表》。
虽然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评价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一些行业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评价中,但是林业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乃至其市值管理绩效评价仍一片空白。本文将运用金融学、管理学理论,建立市值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其评价我国林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分析其绩效状况及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市值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基础
所谓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3]。市值管理主要包括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这是构造市值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价值创造,就是要通过各种合理手段不断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治理水平,实现企业快速、健康的可持续增长,此环节产生的公司价值是公司“当前经济价值”,是市值管理的基础。价值实现,就是在股市有效性检验的基础上,通过对上市公司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相关性分析,采取增持、回购注资、发行可转债以及投资者关系管理等一系列手段,最大限度地持续实现资本市场溢价。价值实现是市值管理的最终目标。其中,投资者关系管理是重中之重。这是因为在股本不变的情况下,股价高低直接决定着市值的大小,而决定股价走势的关键是投资者,有什么样的投资者就有什么样的股价走势和公司市值[4]。价值经营,就是要基于市场环境,积极采取资本运作、社会责任等方法,以使公司创造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反映在市值中,是市值管理的手段。其中,资本运作已为各公司市值管理时所重视,然而社会责任却总被忽视,或执行力度还远远不够。公司社会责任除了表现在减少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上,还不可忽视就业、民生及消费者保护等方面。过去十年,也许一个公司体现其社会责任的一面并不能引起很大反响,而如今,随着生态的恶化,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一个没有社会责任的公司必将迎来失败的结局。所以,社会责任是市值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市值管理过程纷繁复杂,若只用几个单独的指标去评价显然是不够的,因此需要根据一定原则制定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市值管理。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价值创造是市值管理的基础,价值实现是市值管理的目标,评价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水平,首先得评价其价值创造的水平,同时还要关注其价值实现的程度。由于中国证券市场还不成熟,公司内在价值总不能如实体现到市值中去,公司市值被高估或低估的情况大量存在,价值经营便是公司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桥梁,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的关联性可通过评价价值经营体现出来。因此,本文将以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经营为基础构造评价指标体系。然不同于价值管理的主要致力于价值创造,市值管理除价值创造外更要注重价值实现。于是,根据重要性程度,本文将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经营权重分别设置为20%、50%、30%,。
1.价值创造评价
价值创造评价是对公司内在价值创造能力的评价,具体分为价值创造量、价值创造效率、盈利能力。本文采用经济附加值(eva)来评价价值创造量,然eva不能反映单位资本创造价值的效率,因此采用eva率来度量。盈利能力便采用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常用指标每股收益(eps)、主营业务收益率(rom)、净资产收益率(roe)来衡量。以上五个指标构成价值创造的基础价值。
此外,基础价值只能体现公司当前的价值创造能力,却不能据此预测公司未来价值创造能力,因此还得引入成长价值,即eva增长率、eva率增长率、eps增长率、rom增长率和roe增长率。鉴于我国各上市公司每年客观条件及宏观环境的不同,将对每个指标增长率的计算采取最近3年增长率的加权平均值。鉴于年份越近越能反映上市公司信息,因此权重分别设为50%、30%和20%。
2.价值实现评价
价值的实现最终将体现在市值中,而市值又可从规模、成长性、效率三方面来评价。规模方面可选取总市值(mv)指标评价;成长性方面采用最近三年mv平均增长率评价,三年权重由近到远分别为50%、30%和20%;效率方面采用能够反映单位资本mv创造能力的托宾q评价。
除市值外,反映公司在投资基础上创造财富多少的市场增加值(mva)也是评价价值实现的重要指标。与市值相对应,也可从规模、成长性、效率三方面来评价mva。规模方面选取mva值;成长性方面采用最近三年mva平均增长率,三年权重由近到远分别为50%、30%和20%;效率方面采用反映单位资本创造财富能力的mva率来评价。
3.价值经营评价
价值经营评价即是对公司内在价值和市值间关联度的评价,是对公司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匹配度的评价,匹配度越高说明该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越高。对一家上市公司的价值经营进行评价,最理想的方法便是将此公司历年来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度量。然而由于中国上市公司的上市历史都不是很长,从统计学上来说样本容量是不够的[3],因此,作为替代,可以将所选公司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得分进行排名,并计算其排名差异,差异绝对值越小,则关联度越高。
(二)评价指标体系各三级指标的计算
评价指标体系各三级指标的计算见表1。
表1各三级指标计算表
其中,roic为投资资本回报率;wacc为加权资本成本;ic为投资资本,表示经过调整后的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之和;nopat为税后净营业利润。
此外,各增长率指标为环比增长率指标,公式为:
式中,xt为第t期末该指标的数值,t-1为上期末数值。增长率采用3年环比增长率的加权平均,为:gt=0.5rt+0.3r(t-1)+0.2r(t-2)。
(三)评价指标体系排名规则
整体而言,规则是将体系中16个三级指标的分数加权算出二级指标的得分,再加权算出一级指标的得分,最后再根据3个一级指标的权重计算公司市值管理总得分,从而依次排名。具体而言,16个三级指标得分的计算采用的是百分法;价值经营得分计算方法是:将所选公司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得分进行排名,并计算其绝对排名差异,即价值经营绝对值=—该公司在价值创造中的排名-该公司在价值实现中的排名—,绝对值最小的为100分,最大的为1分,剩下的公司再采用百分法计算分数。
四、实证分析
21世纪的今天,随着各国对林业资源的重视以及造纸、地板等下游产业需求的提升,国际木材价格已出现持续上涨,林业股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林业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门从事林业生产与经营的上市公司股票,如景谷林业、中福实业、永安林业等;一类是造纸、地板、家具等与林业资源相关且拥有林业资源的个股,如兔宝宝、宜华木业、大亚科技等。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本文仅从这两类中选取了10家具有代表性的林业上市公司,并运用上文的市值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方法对它们2011年的市值管理情况进行排名,以分析我国林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状况。具体排名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所选10家公司中,兔宝宝市值管理绩效最佳,总分比10家公司平均分43.34分高出79.05%,这主要得益于其价值实现分高出平均分219.47%,位居10家公司之首,可见兔宝宝资本市场溢价方面比较成功;同时,兔宝宝价值创造也高出平均分16.2%,位居第三,为其他林业上市公司树立了良好榜样。唯一稍显不足的是该公司价值经营低于平均分16.53分,只能位居并列第五,可见该公司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价值关联度并不是很高。
兔宝宝能取得如此佳绩与其用募集资金置换先期投入紧密相连。兔宝宝2011年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5,200.989万股,募集资金净额为45,832.75万元,主要用于兔宝宝专卖店网络和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德兴市绿林场有限公司100%股权收购项目、兔宝宝营销总部建设项目,如此能改善兔宝宝整体资本结构,提升运营效率,提高股东回报从而增强了市场对兔宝宝的信心,使其mv、mv增长率、托宾q、mva、mva增长率一路领先。
反观中福实业,虽然其价值创造得分16.97分,位居第一,但其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却只排得第三和第五位(19分和15分),共同作用下使其综合排名只能为第四;同样,永安林业也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排名不甚理想,导致其综合排名只能为倒数第一。由此可见,中福实业和永安林业的内在价值并没有很好地反映在市场中,价值表现薄弱,价值经营不均衡,公司股票被市场低估,更加有效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显得势在必行。
此外,美克股份和宜华木业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排名皆相同,从而其价值经营并列第一,表明美克股份你和宜华木业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关联度极高,公司内在价值很好地体现到市场中,公司市值管理处于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然而稍显不足的是宜华木业虽然价值经营排名领先,可是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排名只为第四,可见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然而,和a股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相比,我国林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还不甚理想,内在价值还没有在市场中得到很好体现。如就价值经营一项而言,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平均得分约为74分[5],而林业上市公司此项均分仅为16.53分,内在价值被市场严重低估。
五、建议
(1)保持核心竞争力。价值创造是市值管理的基础,而核心竞争力是价值创造的内生动力。整体而言,我国林业上市公司技术先进程度不高,创新思维缺乏,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疲软,价值创造成果不理想。我国林业上市公司应努力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创新,争取获得fsc森林认证、iso9001认证,以增强市场认可度,保持甚至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2)切实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和媒体关系管理。林业上市公司应设立一个投资者关系管理部门,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背景下专门从事投资者关系的管理,让投资者更深层次地了解公司,信任公司,最终继续投资公司。同时还应重视媒体关系管理,利用媒体的影响力,拉近投资者、消费者和公司的距离,最终达到提高公司市值的目的。
(3)强调公司社会责任理念。对于林业上市公司,消费者总会对其产生破坏环境的偏见,对此,林业上市公司应在不断改善工艺、减少污染,努力获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同时积极扩充植被,这样在减少对生态平衡破坏的同时也极大地吸纳了社会闲置劳动力,此外,林业上市公司还应多多致力于公益事业,树立公司重视社会责任的形象,这些将有利于引导资本市场正向判断公司价值。
(4)重视公司品牌价值管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不再仅仅看重木制家具、板材的价格,他们更看重的是产品的品质、性能,于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大品牌的产品,由此可见,林业公司越加强品牌价值管理,提高品牌影响力,就意味着越大的盈利空间。正如兔宝宝,其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各地,还销往美洲、澳洲、中东等地区,成为国内最大板材品牌之一,其板材销量近年来也一直领跑全国。
(5)进一步增强市值管理意识。在制定林业上市公司发展战略时要融入市值管理思想,并构建融入市值管理的公司文化,让公司管理者,乃至公司职员潜意识里都能意识到市值管理的重要性。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范文2
关键词:创业板 高管 离职套现
一、高管离职套现行为的统计分析
1.高管持股分析
据国泰安数据统计,2009年在创业板上市的36家公司中,除特锐德、钢研高纳外,其他公司在上市时都存在高管持股。按上市首日的收盘价计算,持股市值达到了588.92亿元。从高管持股比例来看,存在高管持股的公司最低的高管持股比例为9.19%,最高的达71.62%,平均持股比例为38.03%。从持股比例分别来看,75%的公司高管持股比例在20%以上,而持股比例高于60%的也占到了样本公司的13.89%。
由此可见,高管人员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展和上市过程中有着相对于其他市场上市公司更大的作用。而从上市之后的市值来看,这些高管人员也得到了巨额的回报。在得到回报之后,持股高管的行为以及所持有股份的出售转让状况将对公司的的发展以及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乃至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成败产生重要影响。
2.高管套现分析
创业板公司上市之后,许多创业板公司的高管人员由于“个人原因”、“工作安排”等各种原因离职。根据对2009年上市的36家创业板公司的数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4月12日,即创业板市场开启约一年半之后,36家公司共有120位高管人员离职(不包括离职后仍在公司担任其他高管职位的情况),平均每家公司超过3位。可见高管离职现象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的普遍性。在总共120位离职高管中有46位高管属于持股高管,占总数的38.3%。在离职后通过减持套现的高管人数虽然只有13人,但套现金额合计达到18974.28万元,平均每位高管套现金额1459.56万元。相比高管人员在公司所得薪酬,离职后减持套现所得无疑要高得多。
二、高管离职套现行为的影响
1.对创业板市场的影响
设立创业板的初衷是为了让创业者获得与他们创业想匹配的财富增长,同时也让投资者能够分享高成长性企业带给社会的财富。但目前出现的套现行为使高管人员获得了超额的回报,也大大降低了其他投资者的收益。高管人员创业成功即离职的行为也不利于企业的规范运作和创业板市场良好秩序的构建。
2.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影响
高管人员尤其是持股高管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他们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绩效。创业板设立之初的定位是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高成长性也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应当具备的特点。但由于高管人员的异常流动等各种原因,导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不如中小板。
3.对投资者的影响
从以上高管离职套现对创业板市场和创业板公司的影响可以看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加重了这一行为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首先,作为公司高管必然对公司经营发展状况更了解,因此他们通常选择在公司股价处于高位的时候减持,而投资者就跟不上了。其次,信息披露不完善,例如,中元华电2009年年报披露,董秘陈志兵持有公司405万股股份,而在此之前该公司却从未披露该信息。
三、解决高管离职套现问题的对策建议
1.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角度
(1)正确看待上市。与创业板设立目的一样,在创业板上市应该是公司为了获得进一步发展所需资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因此,无论是公司还是高管人员都应该端正上市动机,正确看待上市。
(2)保持业绩增长。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存在上市之前对业绩的虚假包装以及业务单一等问题,所以上市之后业绩不增反降。因此,无论是从公司长远发展还是减少高管人员的异常流动和套现的角度,创新发展模式,保持高速增长都是必要和正确的选择。
(3)改进激励机制。就股权激励而言,一方面应注重长期激励,设置价格、期限等后置条款;另一方面,加大对持股较少或非持股高管的股权激励,以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除了股权激励以外,应当更多地采取期权激励和延期支付等激励方式。
2.法律监管的角度
(1)改进限售期规定。一是可以直接改进限售期的长短。从目前高管离职套现行为对市场的影响来看,现有的限售期偏短。二是可以利用限售比例来调节限售期。三是可以将限售期与企业的经营期限和业绩指标等联系起来。对于上市之前经营期限已经较长的公司设定较短的限售期,对于经营期限还比较短的公司则设定较长的限售期。这是因为前者的业务模式一般已经趋于稳定成熟,经营风险较后者小。
(2)提高离职套现成本。在离职套现的高管当中有一部分是为了逃避法律约束而假离职,即虽然不再担任高管职位,但仍然在公司担任其他职位。因此法律制度可以对这部分高管在离职套现后的再就职做出限制性规定。对于恶意的高管离职套现,可以建立诚信档案,作为未来再就职或再有上市的一个进入条件。另外,还可以通过增加限售股转让的税收来提高高管离职套现的成本。
(3)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为了使创业板公司股价回归合理,在高管离职套现过程中尽量保护投资者利益,无论是政府监管部门、交易所还是证券公司都应该加强对创业板投资者的适当性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战强.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持股状况研究及政策建议[J].证券市场导报,1998(9).
[2]李昕.创业板股票价格与创业板意义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0(5).
[3]赵婷.超半数创业板公司“抢关”股权激励,后置约束缺失[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6-22.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范文3
一、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现状分析
为了分析情况,随机选取了河南省2009年15家上市公司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财务资料及内部控制情况,对应收账款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河南省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质量管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应收账款数额较大 如表1所示,这15家上市公司中有7家公司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超过20%,并且都居高不下;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普遍偏高,有6家公司的达到25%以上,其中许继电器的高达55%。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偿债能力、应付意外开支等都有很重大的影响。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和营业收入中比重都普遍偏高,可见公司的盈利质量不是很理想,长此以往,公司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扩大经营业务的现金流。
(二)应收账款账龄老化应收账款是企业的流动资产,流动性是判断其质量的重要标准。如表2所示,这15家上市公司中,除了豫能控股的应收账款账龄全部在1年以内,还有中原环保应收账款的控制比较好外,其他公司应收账款的账龄都比较长。尤其是莲花味精最为不理想,账龄在1年以内的只有17.44%,3年以上的达34%之多。账龄较大的应收账款多数是因为客户恶意拖欠或无能力偿还,账款收不回来成为坏账的可能性非常大,实际上已经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坏账不及时报损、处理的情况,虚增了企业的利润。这也成为了领导者或经理人粉饰其业绩的手法,影响报表使用者对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
(三)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不足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对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应该计提100%的坏账准备。由表3可知,很少有公司计提到该比例,大部分公司只对五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才计提100%的坏账准备,还有一部分公司对五年以上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还不到50%,如莲花味精只计提了15%的坏账准备,这也正是莲花味精应收账款账龄不理想的原因。虽然我国对应收账款计提比例没有强制性的规定,但从以上可以看出,各公司的计提比例完全由企业自主决定,这给企业利用应收账款对盈余管理进行操纵提供了杠杆。
(四)关联方交易应收账款比重较大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和其他关联方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他们通过相互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承担债务等形成的应收账款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已经成为各个公司市场交易的一种普遍状态,它并不以公允价格,而是根据各公司的经营战略和长期规划为基础确定的转移价格来定价的,这种定价方法在很多时候都有失公允。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有了操纵利润的空间,从而蒙蔽投资者。对河南省这几家上市公司的资料分析中发现,普遍存在着关联方应收账款在总额所占比重较大的现象。这些欠款企业多是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子公司,或是同一母公司下属的兄弟公司及联营公司等。这些关联方应收账款不仅使上市公司产生大量的现金支出,造成公司的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降低,最后还有可能接受欠款单位以资抵债的劣质资产,对企业非但无益,还使不良资产比例上升。
二、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管理完善策略
通过对河南省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质量问题让人担忧。因此,上市公司应加强应收账款的质量管理,尽快收回应收账款,使应收账款的总额和账龄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维持公司日常的流动性需求,提高应收账款的质量和盈余的质量。
(一)完善应收账款控制制度具体表现在:
(1)建立应收账款的授权审批制度。公司内部应建立并规范应收账款的授权审批程序,对客户的信用期限、信用额度及其调整等都要经过相应权限人员审核批准。具体而言,可以对每一销售级别都规定一个赊销权限,在权限范围内可自行决定,超过这个权限就要报请上一级批准。对特别重大或有争议的客户赊销,则应有上级部门组成专门的小组讨论,小组成员还应包括业务负责人和信用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共同参与,在综合这些客户的信用记录、目前经营情况、发展前景及企业自身的销售目标、经营战略等情况下,做出是否给予信用、给予多少信用、信用期限多长的决定。当然,在决定给予其信用后,还要不定时对其经营情况和还款能力进行跟踪,出现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2)健全经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激励机制。在公司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使经理人及其下属的业务人员权责利对等,即他们不仅要取得销售业绩,还要负责与其有关的账款回收问题。比如可以结合应收账款的催收难度,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对没有完成催收任务的人员,给予适当的惩罚,既要充分激发经理人和业务人员的热情、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又要按照合法的途径清收账款,做到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评估经理人和业务人员的经济绩效的时候,就不只要考虑其经营业绩和销售业绩,还要考虑账款的回收情况。在这种约束激励下,经理人就不会不顾客户的资信情况而盲目扩大销售,还能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尽快收回账款。
(3)建立定期对账制度。公司内部应建立应收账款台账制度,按单个客户逐笔登记应收账款的变动及结存情况,并定期报送给每个业务人员,使其了解客户的欠款情况,在与客户接触时能够灵活变通,有针对性地进行催收。比如客户不付款就不发货,采用这样的牵制力往往能使客户尽快付款。
(4)建立合理的坏账准备金制度。赊销形成的应收账款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企业应根据情况进行风险分析,按照谨慎性原则提取坏账准备。提取坏账准备最重要的是要合理地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一般根据以往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比例和目前的信用政策等实际情况来确定。通常可以采用销货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来确定计提比例。对于客户资信状况有争议的情况,也可以采用个别认定法。
(二)建立应收账款信用管理部门 公司内部应建立专门的应收账款信用管理部门,针对不同客户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是指企业为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则与行为规范。确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益的重要前提,它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部分。信用标准是指客户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通常要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企业承受违约风险的能力和客户的资信程度三个方面来考虑。信用条件则是一些企业为了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减少坏账损失,就采用了一些优惠措施,鼓励客户提前付款,这样便可以享受到一定的折扣。而制定收账政策的目的是解决客户推迟或不付款的问题。
(三)慎重选择货款结算方式 对于信用评级较好的客户,可以适当放宽政策,采取委托收款或托收承付的方式;而对于信用评级较差的客户,则应该采用支票或银行承兑汇票的结算方式,以尽快收回应收账款。对于海外业务产生的应收账款,则尽可能地采用信用证的结算方式。信用证是银行做出的有条件的付款承诺,即银行根据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和指示,向受益人开具的一定金额、并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信用证支付方式是一种银行信用,由开证行以自已的信用做出付款保证,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企业海外应收账款的安全回收。
(四)活用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虽然是企业的流动资产,但是其流动性还受到一定外在因素的制约,不如现金的流动性强。企业账面上的应收账款应该尽快收回,转变为流动性强的货币资金,以满足企业日常需要,但如果确实暂时无法收回,还可以灵活运用,以融通资金,解企业燃眉之急。例如:可以利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贴现等。
(五)强化信用意识 首先,企业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树立服务到永远的经营理念,因为现代社会产品差异远远降低,每个企业最重要的就是经营服务。严格执行合同中的每一条款,真心为客户着想,赢得客户的信赖,建立并维持与客户良好的关系,这样才能为账款的收回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是在为企业创造利润,为员工创造福祉,为社会创造财富。
其次,要培养客户的优先回款意识。企业可以对公司员工提供一些催收账款方面的培训,让他们灵活掌握一定的收账技巧,在不影响客户关系的情况下,让客户及时付款。比如客户以某些理由延迟付款或拒付款时,业务人员可以巧妙地控制发货频率给客户施加压力,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有效防止客户拖延支付或减少支付金额,达到足额收回账款的目的。
(六)健全相关法律和监管制度虽然会计制度对公司放权的设想是公司会公允、合理地确定坏账准备,并能够基本反映公司的实际情况。但从表2、表3中可以看出,这样的设想在现实中并没有实现。这是因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与管理当局的业绩、股东对公司股票的期望等都有着直接的联系。放权反而为他们粉饰财务报表、提升自身的业绩提供了一个可利用的工具。上市公司这种利用坏账准备粉饰财务报表的做法,需要法律制度和监管制度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另外,还要加强外部的审计监督作用。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计就是外部监督的一个方面。加强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认知感,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并完善法制建设,为注册会计师提供一个良好、有效的审计环境,从而提高审计质量,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范文4
关键词:治理结构 公司绩效
一、引言
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在我国经济学界多被译为公司治理,也有译为公司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或企业治理机制。我国法学界多译为公司治理结构。从经济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公司治理的问题包括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这里所指的公司治理结构仅指内部治理,其核心内容是公司内部组织结构之间的权利分配与制衡。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的研究始于Berle和Means(1932),他们指出,在公司股权分散的情况下,由于不拥有股权,经理人员与分散的小股东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利益冲突;股权的相对集中可以克服经理人员的激励和监督不足问题,因此,股权集中与会计利润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孙菊生,李小俊(2006)研究表明,国有股权持股比重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流通股股东持股比重与公司绩效之间也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股权集中程度上,他们得出,股权分散公司的绩效好于股权集中公司。Demsetz(1983)认为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并无内在关系。江永众与熊平(2006)研究认为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关系不显著。在董事会规模方面,Lipton和Lorsch(1992)最早提出限制董事会规模,他们认为,虽然董事会的监督能力随规模扩大而增加,但是协调和组织过程的损失超过人数增加带来的收益,董事会规模扩大降低了他们参与战略形成的能力,合理规模应限制在10人以内,最好是8-9人,否则董事会便不能很好发挥监控作用,公司绩效会受到影响。Juran和Louden(1996)、Beiner et al(2004)研究显示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无关。董事会内部结构主要体现为公司独立董事在董事中所占比例及其发挥作用。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独立董事有助于改善公司绩效,代表人物有Brickley、Coles和Terry(1994)。于东智和王化成(2003)经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独立董事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是反作用。李竟成(2006)实证分析则得出,最优董事会结构是一个“合理区间”,独立董事人数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国外研究早期得出高层管理者报酬与公司经营绩效显著相关,如Brickley et al (1985),Murphy(1986),Gomez-Mejia(1992)和Mehran(1995)的研究均得出管理者薪酬对公司价值呈现正向关系。我国学者大部分理论上都认为高层经理的报酬、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21世纪披露的许多公司高管巨额薪酬并没有与公司绩效提升具有显著相关性,而许多实证研究也得出了两者并不存在显著关系的基本结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根据以上文献回顾及我国实际国情,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成负相关关系
国有股的所有权属于全体人民,通过委托关系将管理权交给专门的组织或者机构进行经营,但不同层级委托者的意志并不能影响直接的经营者。这种国有资本主体的缺位状态,使得国有股的实际经营者缺少持续的动力和相应的制约机制,因为国有股对公司治理和绩效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直接经营者的行为方式。
假设2:法人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法人股虽然也不可以在股票市场上自由流通,但不存在“所有者缺位”问题,有真正的持有者。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法人股的“监督者”角色十分明显,有利于公司经营管理的推进,可以说,法人股对公司绩效拥有正面影响
假设3: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成U型曲线相关关系
流通股股东大多持股量较低无权参加股东大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流通股对公司绩效发挥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健全,上市公司中流通股比重不断上升,其积极作用开始凸显,表现为:流通股比重越大,在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斗争中就越有可能获胜,越能合理地运用市场机制以实现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动力和绩效。
假设4: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成负相关关系
股权越集中大股东拥有更大的权利去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也更容易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公司利益之上,最终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由于我国证市场的不完善,大股东利用其优势的控股地位侵吞公司财产、侵害小股东和公司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
假设5: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成倒 U 型的曲线关系
董事会通过对内掌管公司事务、对外代表公司经营决策来参与公司治理。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会对公司运作效率产生正反两面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公司绩效与董事会规模成正相关;但在达到一定规模后,公司绩效会与董事会规模成负相关。
假设 6:两职兼任与公司绩效成负相关关系
成本理论认为公司董事越是独立,越能有效监督经理层的行为,降低经理层的成本,确保股东利益。但是两职兼任也有一定的好处,它赋予总经理更大的权力,使其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下做出及时有效的判断和应对。那么,两职兼任或分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与学者们所提倡的观点是否一致呢?需进行假设检验。
假设7: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成倒 U 型的曲线关系
独立董事的主要作用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理论上独立董事比例太低会影响公司决策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但独立董事对公司信息掌握不如执行董事,会导致董事会决策的相关依据不足,因此独立董事比例不是越高越好。
假设 8: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成倒 U 型曲线相关关系
持有股权的公司经理为了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会努力提高公司绩效。但Morck 等(1988)研究发现,当公司高管持股量达到一定比例后,可能会不受董事会控制,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做出损害股东利益和公司绩效的行为。
(二)变量定义 在本文的研究中,使用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因变量反映公司绩效。 (1)每股收益( Y1):每股收益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它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2)净资产收益率(Y2):也称为净值报酬率,权益报酬率,它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自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三)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截至2011年8月我国上市公司己达到2273家,根据分析进行了如下剔除:(1)剔除业绩过差的ST和PT公司;(2)剔除同时发行B股或H股的A股上市公司;(3)剔除2007年12月31日之后上市的公司,主要是因为新上市公司的业绩容易出现非正常性的波动,而且公司内部各方面的运行机制也不够健全和完善,三年之后,上市公司基本上行为成熟,发展比较稳定;(4)剔除金融、保险等行业的上市公司;(5)剔除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按照以上原则,选取了在2010年期间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100家,以上市公司公布的2010年全年报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样本股权结构、董事会、高管持股比例及公司绩效等变量,以最小值、最大值、中位数、平均值及标准差等资料了解样本的基本特性及分布情形。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
(二)相关性分析 从表(3)分析得出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1)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现弱的正相关关系;(2)法人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现较弱的正相关关系;(3)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现较弱的负相关关系;(4)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5)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呈现较弱的正相关关系;(6)两职兼任与公司绩效呈现较弱的正相关关系;(7)独立董事比例与每股收益反应的公司盈利能力呈现弱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综合性较强的净资产收益率则呈现弱的负相关关系;(8)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现弱的负相关关系。另外,从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可以看出:国有股比例与法人股比例呈现较弱的负相关关系,法人股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想象;非流通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呈现正相关关系,说明在我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比例越高,股份就集中;股权集中度和高管持股比例呈现负相关关系,说明股权集中度越高,对高管人员的约束力就越强,实行股权激励的必要性就不太强,而股权越分散,就越不容易对高管人员进行约束,股权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回归分析 对公司绩效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并采用标准参数检验(T检验和F检验)来确定其相关显著性。(1)股权集中度通过了1%的t检验和F检验,流通股比例通过了10%的t检验和F检验,构建模型(1):Y1=a0+a1X4+u和模型(2)Y1=b0+b1X3+u。从表(4)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股权集中度和流通股比例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均比较显著,并且都通过了F检验值,从而说明了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成正相关关系,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成负相关关系。(2)从表(5)可以看出,法人持股比例和流通股持股比例均通过了1%的t检验和检验,股权集中度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比较显著,并且通过了F检验值,从而说明了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成正相关关系,同时对模型(3):Y2=c0+c1X2+c2X3+u和模型(4)Y2=d0+d1X4进行回归分析,由表(6)可以发现,法人股比例、流通股比例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比较显著,并通过了F检验值,模型拟合程度较好。说明法人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净资产收益率)成正相关关系,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成负相关关系。(3)针对法人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两个指标不同的回归分析结果,试着用二次函数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表(7)。可以看出,回归系数通过了5%的显著性t检验,模型通过了F检验,可以构建模型(5):Y1=n0+n1X2+n2X22+u。从分析结果来看,回归系数的通过了5%的显著性t检验,但可决系数只有4.5%,模型拟合程度不好。随着法人股比例的增加,每股收益虽有短暂的下滑现象,但其总体趋势是递增的,这与以净资产收益率为公司绩效衡量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结论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差异可能是由业绩指标的不同引起的)。通过上面的回归分析得出:假设2、假设3成立,假设4不成立。除了通过检验的指标外,其余指标与公司绩效之间绝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4)对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进行回归分析,将样本公司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以及国有股比例相关数据代入,在曲线回归中选择二次函数、三次函数两种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三次函数对因变量的解释能力较好,结果如表(8)所示。通过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回归系数通过了5%的显著性t检验,模型通过了F检验,由此设定模型为模型(6):Y1=e0+e2X12+e3X13+u所示的三次函数形式。模型通过了检验,但是拟合度不好,可决系数只有3%。随着国有股比例的增加,公司绩效(每股收益)的变化趋势。而以净资产收益率为衡量指标时,二次函数和三次函数均不能对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关系作出解释。考虑到国有股比例与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性非常低,这里不再作具体分析。由此,得出结论,假设1不成立。(5)根据假设5,建立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的回归模型(7):Y1=f0+f1X5+f2X52+ u和模型(8):Y2=g0+g1X5+f2X52+ u。可以得出如表(9)结果。从分析结果来看,模型通过了10%的显著性t检验和F检验,证实了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每股收益)成倒U型曲线相关关系。此外,如表(10)所示,当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时,得出的结论与模型(7)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本文的假设5成立。(6)根据假设7,建立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模型(9): Y1=h0+h1X7+h2X72+ u和模型(10): Y2=j0+j1X7+
j2X72+ u。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1)所示。从模型(9)的回归结果看,假设7没有得到证实,方程不具有统计意义,即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价值并不是先上升再下降的倒U型的二次曲线关系。模型(10)的结论与模型(9)的一致。为了检验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是否还存在其他形式的相关关系,在曲线回归中选择三次函数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论与二次函数模型得出的一致,加之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的两个衡量指标相关性都非常低,可见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作用还未完全凸显出来。 (7)在曲线回归中选择二次函数、三次函数两种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无法得出二者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的结论。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持股比例非常低这一现状,可以得出的结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假设8不成立。(8)两职兼任状况和公司绩效的关系,从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两职兼任状况与公司绩效并呈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假设6不成立,这一变量也不适合应用二次函数和三次函数进行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两职兼任存在着历史原因,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有关,并不能单纯地判定其和公司绩效的关系。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并非简单的线性相关; (2)法人股比例公司绩效成正相关关系(线性正相关与递增曲线正相关);(3)流通股与公司绩效成负相关关系;(4)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成正相关关系;(5)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成倒U型曲线关系;(6)独立董事比例、高管持股比例、两职兼任状况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并不成明显的规律性联系。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决定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必要性。我国目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呈现出不断完善的趋势,但是仍然存在诸如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制度不够完善,激励机制缺失等问题,说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而需要一个渐进的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
(二)建议 (1)研究国有股权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机制,包括产品市场竞争情况、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要素市场的完善以及有利于改善信息不对称的种种制度安排。(2)设计形成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股权制衡构局。通过股权的分置、转让,收购、兼并等多种方式,优化股权机构,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朝着股权有一定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并有其他大股东与之制衡的方向发展。(3)积极培育、引入战略性的机构投资者。设立保险基金、养老基金、共同投资基金等组织,引导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4)强化董事会职能。合理确定董事会规模,提高董事会职能发挥的效率。发挥董事会的集体决策作用,从制度上保证董事会职权由董事会行使,而不是董事长个人行使。使董事会相对独立于公司控股股东及经营者,从而保证董事会独立判断公司事务、决策公司经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5)加大股权激励力度,提高高管持股比例。实施新的制度创新,加大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为公司设立合理的股权激励机制,将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和完善发挥重要作用。(6)改善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结构,使公司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共同发挥作用,提升公司绩效。应加速金融市场发展,完善法制系统建设,建立更加健全的市场体系;加快经理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加强其他外部监督机制的作用:拓宽信息传播途径,发挥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利用政策手段强化其监督作用,健全对中小投资者的法律保护。
参考文献:
[1]佘镜怀、胡洁:《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第1期。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范文5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公司价值 实证分析
一、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回顾
1、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关于股权激励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从经营者持股的外生性和内生性两个角度进行的,通过实证研究来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结论可以归为三大类。
(1)认为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线性相关。很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两者间存在线性相关性并且是显著的。如Jensen和Meckling(1976)从外生性角度研究经营者股权与公司价值关系,提出了利益趋同假说,认为经营者持股能有效降低成本,随着经营者持股水平的上升,公司的价值也在不断提高。也有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和上市公司价值存在线性相关性,但是并不显著或者仅是微弱相关的,如Jensen和Murphy(1990)用回归方式估计了现金报酬、收购股权、内部持股方案和解雇威胁所产生的激励作用,认为大型公众持股公司的业绩和经理报酬有微弱的相关性。
(2)认为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非线性相关。管理股权比例只在合适的区间内才能够起到减少成本和长期激励的作用。最有代表性的是Morck(1988),他根据管理层持股的利益一致假说和战壕挖掘假说,提出管理层持股可能区间有效并设计模型实证检验,得出结论:持股比例在0~5%范围内,托宾Q值与董事的持股比例正相关;持股比例在5%~25%范围内,托宾Q值与董事的持股比例负相关;超过25%,二者又正相关,但托宾Q值与持股比例的关联程度在这一区间有所减弱,即二者间呈现倒U型的关系。
(3)认为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不相关。如Demsetz和Lehn(1985)、Kole(1996)、Agrawal和Knoeber(1996)、Cho(1998)、Demsetz和Villalonga(2001)通过从管理层持股内生性角度分析,认为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不相关,或者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能正好相反,即公司价值决定了管理层持股比例,或者认为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关于股权激励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的实证研究多半是把经营者股权作为一个独立的外生变量,通过对比分析法、非参数检验法和模型回归法研究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结论主要集中在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上。魏刚(2000)通过对上市公司1998年年报中公布的816家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研究,认为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年度报酬与公司经营绩效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李增泉(2000)、向朝进和谢明(2003)、常健(2003)、宋增基(2005)、杨贺、柯大纲和马春爱(2005)等人也持相同观点。刘斌(2003)、魏明海等(2004)、田波平(2004)、刘剑(2005)等通过实证研究,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报酬、高管持股与公司经营业绩存在相关性。魏明海(2004)研究表明,不同控股类型下的管理层报酬和持股比例是有差异的,大多数控股类型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报酬一定程度上与净利润或股价相关,但政府部门和外资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报酬计划并未显现其激励性。刘剑(2005)、徐大伟(2005)、黄之骏(2007)、申明浩(2007)等认为经营者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强烈的区间效应,即经营者股权激励水平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张勇勤(2002)认为两者的相关性取决于公司业绩指标的选择。
基于国内外学者关于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研究的文献回顾,本文以2010年安徽省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际效果作出评判。
二、研究设计
1、样本数据的选择
2010年安徽省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有75家,在样本的选取过程中剔除了以下一些上市公司:一是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上市公司(如ST国通);二是一些没有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如国元证券等);三是在2010年刚上市还未出具年度报告的上市公司(如洽洽食品等)。基于此,本文最后共选取了36家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所公布的2010年安徽上市公司年报。
2、分析模型假设
假设一:管理层的持股比例即股权激励对象的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假设二:上市公司的规模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假设三:上市公司债务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3、变量选择和模型构建
基于上面的三个假设,本文选择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象的持股比例MSR、公司规模SIZE以及公司负债水平DEBT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公司价值CV作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其中股权激励对象的持股比例MSR=管理层持股总数/公司总股数,公司规模SIZE=ln(总资产),公司负债水平DEBT=总负债/总资产,公司价值CV=总资产-总负债+所有者权益。由此可以建立模型如下:CV=?茁0+?茁1MSR+?茁2SIZE+?茁3DEBT+?着。
4、实证分析
基于上面的变量选择,以及2010年安徽省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得到模型变量指标的情况如表1所示。
运用EVIEWS软件对此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可决系数R-squared=
0.873743,经调整的可决系数Adj-R-squared=0.861907,说明其对公司价值的解释程度有87.37%;F=73.81725,P=0,按α=0.05的水平,可以认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象的持股比例MSR、公司规模SIZE以及公司负债水平DEBT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另外经t检验,t统计量的概率值Prob.皆小于0.05,可以认为回归系数是显著的,从而说明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是显著的;同时模型中解释变量MSR的系数为198749,SIZE的系数为445752.8,DEBT的系数为-751850.6,这分别说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象的持股比例MSR、公司规模SIZE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公司负债水平DEBT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从而可以认为假设一、二、三都是正确的,并且得到模型结果为:CV=-4851364+198749?鄢MSR+445752.8?鄢SIZE-751850.6?鄢DEBT。
三、研究的基本结论
1、股权激励有利于公司价值的增长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管理层的持股比例(也即股权激励对象的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本文认为,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上市公司应加强公司内部管理,有效实施股权激励,科学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将股权激励计划与公司的发展计划相结合,以此来增加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
2、公司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上市公司的规模
数据显示,上市公司的规模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公司规模大说明公司的综合实力较强,发展也较为成熟,具备规模经济的上升条件,进而可以保证股权激励的实施以及公司价值的提高。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上市公司应在确保公司稳步发展的前提下,不断研发新的产品,拓宽市场领域,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上市公司的规模,增加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
3、公司债务是公司价值增长的最大障碍
分析数据显示,上市公司的债务数额与公司价值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公司的债务越高,对公司利润的侵蚀能力越强。高额的负债必然导致公司再筹资能力的下降,投资机会减少,预期收益下降,进而影响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阻碍公司股权激励的正常实施。因此,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盲目发行债券,要根据公司的性质慎重选择债券发行方式,合理确定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将债券的规模与比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有效避免公司发债融资的“泥潭”效应。
【参考文献】
[1] 潘永明、耿效菲、胥洪: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 陈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1(3).
[3] 陈丝璐:股权激励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A股市场2006—2008年的实证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6).
[4] 王锐、龙子午:股权激励对公司价值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J].现代财经,2011(2).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范文6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关系
所指的公司治理就是对公司进行的一定的统治和支配,公司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公司的运营目标和方向。公司治理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由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而出现的公司内部人控制的问题现象,进行公司治理的实质就是建立各种契约关系来规范公司各个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公司最大化效率的战略性活动。盈余管理是研究委托契约关系下的财务报告的主要干预行为,是属于企业财务会计的范畴,而相对来说的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在公司的法人财产委托、关系之下规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责、利关系的一种有效制度安排。
一、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一)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公司的治理结构给予经营者相应的经营权,使经营者通过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来进行激励效率型的盈余管理,主要表现在:在事前对效率型盈余管理自主经营权给予激励机制;对效率型盈余管理利益的激励机制进行事后共享。公司的治理结构还可以通过监督机制来对经营管理者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主要表现在:对机会主义盈余管理的控制机制进行事前约束:对机会主义盈余管理的控制机制进行事后惩罚。从具体的程度来看,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公司外部治理结构都会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盈余管理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如果把公司治理看作是一种动态契约,那么会计就是契约的投入量,也会是契约的产出量。在会计准则的规范标准下对经营和财务决策、受托责任和经营业绩评判提供有利的信息,进而促进现代社会市场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与现代社会经济效益的合理分配,切实保证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稳定发展是会计的主要目标。若是会计可以及时给反映受托责任和决策提供有用的可靠性会计信息,那么公司的治理结构也就可以发挥其有效的影响作用。
二、国内外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但是就国外的公司来说,公司的股东相当的分散,大部分国外公司的股东实施对公司的治理权的成本非常高,董事会是国外公司的主要治理机制。国外的公司对公司的治理结构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主要是从董事会的特征与股东权力的结构这两方面进行研究的。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主要是集中在管理者持股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Warfield等人研究了公司的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将股票的收益率对盈余管理的相关系数当做衡量盈余的价值,如果发现在公司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较低的时候,盈余管理的程度就会相对较高,可以证明公司的管理人员入股或机构的所占股权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成为反比关系,减少了公司的经理人员对盈利数字进行随意操纵的可能性。
(二)国内研究
我国的会计是从20世纪90年代对公司治理结构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关系开始进行分析、研究的,国内的主要研究成果重要的是集中在对监管要求方面的盈余管理,在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概念定义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分歧。国内的学者陆建桥把“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为了实现企业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及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所做出的会计选择”作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定义;但是章永奎、刘峰等学者则是把“上市公司为特定目的而对盈利进行操纵的行为”定做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定义,还特别指明了“盈余管理并不是限制在公认会计准则或是会计方法之内的”。总而言之,国内外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所作的定义,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分歧:上市公司所进行的盈余管理是不是在会计准则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及盈余管理的手段有没有包括非会计方面的方法。
三、现代企业理论与盈余管理
企业的实质是“一系列合约的联结”是公认的现代企业理论的主旨,所以还被称作契约理论。企业是一成不变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的一个装置,不涉及企业内部的运作及其与外部的联系,不会帮助解释和分析会计系统的作用,还包括盈余管理的行为也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企业的不同契约之间的本身会存在一些无可避免的利益冲突,而且在同一契约里面,各个契约关系人之间也会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利益冲突,例如企业股东和企业经理人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企业债务人和企业债权人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以及企业自身与政府之间存在的一些利益冲突等。企业契约的本身具有不完备及企业管理知识等大量企业资产的不易计量性,造成许多企业契约关系人中的企业管理层采取一定方法措施来进行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契约理论基础为:通过企业管理对会计盈余数字的影响来进行对利益的分配,以使契约的签订或履行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