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检验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检验认识范文1
1.1医学检验结果互认方案的内容随着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实施,一些内容得到了细化,例如将区域内医疗机构参加质控中心室间质控的质量控制状况与医院PT成绩确定为互认医院和互认项目的依据,指定了对互认判定人的要求,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来判断能否完成互认,有一些省份对互认项目源头不同的看法,对组织、考核与评价互认的机构也有所完善,增加了质控中心来配合卫生行政部门来保证互认[2]。
1.2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实施中展现出的亮点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在实施中展现出了很多的亮点。第一,互认对相应的医疗机构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标准,例如北京的互认工作提出《实验室管理与技术要求》,保证了互认的技术基础,并且《临床样本的采集、运输、保存要求》、《检验设备的校准与维护要求》以及《检验报告信息完整性要求》的建立,让医学检验结果的互认有了严格的质量标准。第二,医学检验结果互认与其他的一些卫生政策实现了衔接,这一点在分工协作机制的一些建设项目的衔接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上海等城市对互认的医疗机构提出了要求,限定只有在同一个医院集团内或者具有对口支援关系的医疗机构之间才能够实现医学检验结果互认,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节省时间和成本、共享医疗设备的目的,也确保了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可靠性。还有一些城市进一步建立绿色通道,给患者直接开单去上级医院检查的机会,即保证了医学检验的质量,也节省了医疗资源。第三,在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下,很多省份鼓励社会资本开办独立实验室,提高了医学检验的效率[3]。
1.3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实施的速度非常缓慢,互认工作进度参差不齐,总体进展不容乐观。例如有很多地区和医院并不重视医学检验结果互认,仅仅做一些简单的宣传工作,并没有真正落实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要求。有很多人对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认识不够彻底。而且,目前的医学检验结果互认没有非常具体的相关法律规章细则来明确医生的责任和落实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
2对实施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探讨
一是加强理论研究、尽早出台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细则;二是加强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宣传教育与技术培训;三是合理确定开展检验结果互认的项目;四是推行检验结果互认要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
3结语
医学检验认识范文2
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检验系是全军唯一的检验系,采用的是“系科分离”的办学模式。建系20多年来,在各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弊端:⑴教学内容与临床脱节。⑵实验教学手段落后于学科发展步伐。(3)教学中军队检验医学人才培养特色不够。学生工作后既难胜任“检验医师”工作,又离“检验技师”有一定差距。
本研究结合本校特色,联合三所附属医院相关科室,整合临床资源,优势互补,充分利用系科软硬件资源,优化教学内容与手段,在目前国内办学模式中试图找到结合点,探索出一条军队检验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1 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1 寻求系科科研合作 ,强化师资综合能力培养:建立“大检验”的科研思维,由学校牵头,加强系科学术交流,合作教学,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定期送年轻教员到临床科室进修,结合临床,寻找科研切入点,安排教员利用假期到科室参加临床工作,丰富临床经验。通过密切与临床结合,开展与临床相关的课题研究,提高教员业务水平,丰富教学内容。临床科室的技术人员也通过交流与合作,开展科研,避免了因临床工作繁忙,疏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弊端,提高了业务水平。
1.2 盘活检验师资力量,结合培养目标组织教学:充分利用系科和校外的软件资源,组建精干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系内专家教授,重点培养学生专业基础阶段的学习,打牢“三基”,并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科室科研活动。(2)校外著名检验专家,主要承担检验医学发展的历史与前沿等学术讲座。(3)附属医院检验科专家教授,主要从“临床与检验”、“检验新技术与新进展”的角度,加强学生理论到实践的训练,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1.3 发挥临床资源优势,建立临床教学观摩基地:目前检验技术已基本由自动化技术取代了大部分手工操作,学生在完成了基本功训练后,必须了解自动化技术,但检验系不可能拥有这些昂贵大型自动化检验仪器。而我校三所附属医院检验科仪器设备先进、齐全。我们打破以往独立办学模式,在学生完成了检验基本原理与技能的学习后即进入检验科观摩见习自动化检验技术,使检验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知识连贯易掌握, 并且紧跟学科发展步伐,为实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4 举办专题知识讲座,完善学生综合知识结构:重视“三基”的基础上,开设与临床及学科发展前沿相关的4个系列专题讲座。
1.4.1 为检验专业学生开设了“检验医学学科发展趋势”、“检验医学的目标与任务”,“检验医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检验医学发展热点问题”,“血液病研究进展及与军事检验医学的关系”等专题讲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习兴趣,传授了学习方法,明确了学习目的与任务,增强了专业意识。
1.4.2 通过学校统一组织安排,要求医院检验科有教学职务人员必须结合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为本科生安排临床内容的专题讲座,如“心肌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糖尿病实验诊断进展”,“异常血清蛋白电泳及临床意义”等专题。通过检验结果与临床病例分析,检验新指标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专题讲座与讨论,弥补了教学内容与“临床”脱节和内容陈旧的弊端。
1.4.3 开设了“检验新技术与新理论”、 “全自动分析仪的现场观摩教学”、 “生物芯片及其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分子生物学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种类与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尿沉渣分析工作站”,“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血细胞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免疫蛋白分析仪”等现场示教,解决了因实验设备缺乏导致教学内容与手段脱离实际应用的状况。
1.4.4“谈谈开展临床生化领域科研活动的尝试”,“从分子水平上阐述亚硝酸钠浓度对测定直接胆红素的影响”,“肝癌GGT检测方法研究”,“苦参碱抗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等专题讲座,使学生了解科研的选题、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综合素质训练,有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
1.5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机制:遵循教学规律,教学活动中结合多媒体资源采用了多种教学法。
1.5.1 启发式教学法:主要应用于“临床病例讨论"与“科研方法"教学,应用多媒体(如基因芯片技术)、网络电影(如自动化分析技术)和幻灯片(异常血清蛋白电泳)等多种教学形式,使狭小的教室空间延伸到了广阔的“检验世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热爱本职工作的热情。
1.5.2 “观摩教学法”:应用于临床检验实地教学,主要是工作现场观摩教学、虚拟世界的网络教学、科研实验室的实验教学等。在我校附属医院检验科建立 “检验自动化分析技术”观摩基地,现场讲解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与操作,达到了课堂上不能达到的良好效果。
1.5.3 为学生提供科研的机会与场所:让学有余力而有兴趣的同学参与教研室的科研工作,训练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 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与创新点
2.1 从“目标教学法”理论出发,提出培养新时期军队检验医学人才的具体目标。我们的培养目标:(1)达到国家教委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满足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军队检验医学人才培养需求。(3)能适应学科快速发展的创新性人才培养需求。
2.2 通过教学改革,探索出国内检验专业办学模式的新思路。结合本校特色,系科优势互补、资源整合,联合培养具有创能力的检验医学人才,在国内检验医学专业二种办学模式中找到最佳结合点,探索了一条既能适应学科快速发展,又能满足现代战争对军事检验医学人才的要求,为军队培养具有“实用性、可塑性和创新性的人才”。
2.3 整合系科软硬件资源,优势互补,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整合软件――学校教师具有系统实施教学计划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体组织和实施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三基”,打牢基础。临床教师有实际的应用经验与临床素材,可引导学生学用结合,在掌握“三基”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加强硬件――学校的基本设备主要完成基本技能的训练;充分利用医院的大型自动化设备,建立自动化技术观摩基地,实地教授给学生新的、实用的技术和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弥补了学校不可能拥有大型自动化仪器设备的弊端。
2.4 注重素质教育,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改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传统教育观念,而注重“生惑”的教学方法。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生惑”形成“解惑”思路设计实施“解惑”方法评价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结论实践应用再“生惑”,这也是 “实践论”中的二次飞跃,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措施。
3 教学改革成果的实践应用及效果
医学检验认识范文3
关键词:循证检验医学;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096-03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其概念是由加拿大麦克马斯大学的David Sackett教授等提出的定义,即“谨慎、明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最佳证据对每个患者做出诊断和治疗的决定”。[1]将循证医学的原则应用到检验医学中,即为循证检验医学(evidence-based labo ratory medicine,EBLM),它是基于循证医学的概念,通过临床实验室和临床科室更紧密的沟通,从而提高实验的实用性和有效性。[2]检验医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现代化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在更高层次上的结合,它是涉及多学科和多种技术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许多检验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都来源于基础医学的理论,循证检验医学是临床检验医学发展的结果。[3,4]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100304医学检验专业新的培养目标提出:“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而传统检验医学课程体系内容陈旧,理论过深,忽略了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检验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能适应循证检验医学飞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实用性、可塑性和富有创新性的高级医学检验人才培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一、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缺少循证检验医学环节
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医学院校开始了循证检验医学教学的探索,还没有正式开设循证检验医学这门课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明显缺乏循证检验医学相关课程群,缺少现代医学检测技术、实验室管理学、分析生物学和分子诊断学等部分方法学、新兴学科内容的融入。
2.缺乏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医学院校往往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过分注重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在实习检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部分学生言语粗俗,行为失范,缺乏一名检验医学生应该具有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缺乏思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根据历年实习检查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评价,我们了解到实习生在学校时虽然机械地掌握了一些医学检验基本知识,但思辨能力低下,缺乏医学检验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对临床实践中碰到的实验现象,他们缺乏分析思考,判断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他们只会按照带教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相应的内容,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创造能力。
二、教育改革措施
1.深化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根据循证检验医学发展需要,完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我校至今已有五届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基本分布在省内各大医院检验科,他们是根据前几轮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而成的。在修订医学检验专业培养方案时,除了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之外,还可以广泛征求历届毕业生的意见。他们对教学计划最有发言权,可以提供一些实用性意见。在完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中,我校对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改革和尝试。
(1)注重课程体系的总体设置,将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贯穿始终。医学检验课程体系共包含了五个课程群,即公共基础课程群、人文社科课程群、基础医学课程群、临床医学课程群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群。这些课程群间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构成了科学规范、井然有序的课程群体系框架。以五年制医学检验为例,可以分三个阶段培养。
第一阶段: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阶段,即公共基础课程群、人文社科课程群、基础医学课程群和优质选修课课程学习阶段,历时五个学期。此阶段的培养过程中,重点发挥我校以中医中药为主,医、管、理、工、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优势,注重“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引入循证医学思维,加强学生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第二阶段:临床检验综合能力培养阶段,即临床医学课程群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群学习阶段,历时三个学期。此阶段充分发挥我校临床教学资源优势,加强学生临床检验综合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创新思维和循证医学思维培养为主,把现代医学检测技术、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分析生物学和分子诊断学等部分方法学、新兴学科的内容融入此阶段,以适应循证检验医学新形势下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医学检验认识范文4
一、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现状
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门类偏少,学时比重偏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较差,他们热衷于考级拿证、热衷于上网冲浪,而阅读诗歌、欣赏高雅音乐的不多。鉴于以上情况,许多高校开始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加快人文课程改革。经过几年努力,医学院校的人文学科建设出现了一些可喜势头,但总体来看还是十分薄弱的,大多数课程是依据教师的兴趣开设的,缺乏学科的整体规划,课程安排不够严密,随意性较强,课程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近几年来,随着高等院校对人文教育认识的重视,以及部分医学院校合并入综合性大学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师资较强,医学院校在人文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医学人文学科的水平离它应当承担的责任还相距甚远,医学人文教育依然任重道远。
二、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
1.对医学人文教育认识上存在偏差
医科院校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认识,把人文教育曲解为人文学科教育,认为开设了人文课程、讲授了人文知识就是进行了人文教育,没有形成一个对学生的内化教育机制。人文知识被老师概念化地体现在教学内容中,学生仅记忆这些知识的表面含义,而没有理解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对人文课程的评价主要采用理论课程考核方法,采用开卷或闭卷的形式考核学生的人文知识,且考试结果与学分挂钩,学生为获得学分而学习。此外,医学人文课程归为一般素质教育范畴,没有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1]。
2.对医学人文教育重视不够
在医学教育上,侧重专业技术教育,忽视人文教育。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实施文理分科,形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长期对立的局面。医学教育对医学人文教育重视不够,单纯追求专业技术的提高,虽然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开设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但课程设置较为单一,选修课为多,课时相对偏少,教学形式不够灵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3.医学人文教育师资匮乏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起步较晚,师资力量薄弱。一方面,医学人文教育横跨医学和人文科学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对师资素质要求较高,但专业从事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师非常少,医学人文教育多由人文科学教师、医学专业教师或医学教育管理者兼职,医学专业教师缺乏人文知识,人文科学教师缺乏医学知识,教师的知识结构欠佳;较少开展对医学教育领域教师的人文课程培训,使得教师人文修养的后续培养不足。
三、医学人文课程实施策略
1.合理设置医学人文课程
按照循序渐进、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原则,分阶段构建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第一阶段为人文课程基础内容学习阶段,在大学一、二年级进行,主要使医学生了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对医学及医学这个职业的相关知识有正确的认识。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临床医学导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第二阶段为人文课程综合内容学习阶段,在大学三、四年级进行,结合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等。第三阶段为人文课程应用阶段,在大学四、五年级进行,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医疗和社会问题的能力,注重实践能力锻炼。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集中见习、分散见习、案例讨论、实习等。三个阶段相互联系,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教师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影响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引进人文学科和医学学科的双领域人才、教师人文素质培训、聘请外校医学人文专职教师等方法解决。此外,在医学人文专职教师的待遇、地位等方面加以重视,出台相应政策支持鼓励其继续教育和深造,避免医学人文专职教师人才流失。
3.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为了保证医学人文课程的质量,要加强课程建设。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加强人文课程的管理,规范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学大纲,加强对课程的质量控制;二是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社会实践,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三是为医学人文课程的学科研究创造条件,规定学生人文素质课程的学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医学检验认识范文5
关键词:人本;班级管理;自主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3-016-1
班集体是学生为学为人、读书长智、赖以成长的前沿环境,是孩子成长成材的最重要场所。陶行知说过:“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现代化的班级管理注重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教师与学生既是互为管理的对象,又是互为管理的主体。因此,在班集体的建设中,坚持主体教育的思想,以“人本化”管理创建“最优化”班级是本人始终如一的追求。
一、人本化班级管理的涵义
人本管理原先并不用于学校管理,而是相对于强调采用物质刺激、严格的控制来管理员工的“泰罗制”而提出的采用民主的、富有人情味的监督和鼓励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目前人本化管理已经在学校管理层面广泛运用。人本化班级管理体现了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人本化班级管理还体现了现代人本管理理论的思想观念。如今这种以人本管理为核心的制度日渐成熟,并渗透到包括学校管理、教育管理等在内的社会各个层面。
在教师心目中,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同享受教育的权利,都有被爱、被尊重的权利,同时每个教师也都企盼着自己的学生能成为对社会从而也对他自己更有意义的生命存在。教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才会有真正的班级管理!
二、明确人本化班级管理的必要性
新课程价值观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即关注每一位学生;教会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生存,培养学生成为兼备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创新精神与实践技能,具有鲜明个性且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让学生品尝属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情操,成为合格的公民。在当前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学校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而且,情感教育正好弥补了部分学校人文关怀的不足。一些学校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缺乏对现代生活的真正理解,缺乏良好的情感素养,造成教育的片面性与人的精神境界的完整性相背离。
新课程观的价值核心是以人为本,真正体现了时代精神和社会需求。从某种程度上说,班级管理方式的改革能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将成为课程改革实施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人本化班级管理模式就是让学生通过班级得到温馨感,使其内心的安全、尊重需要得到满足,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班集体,自觉维护班级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实施人本化班级管理的策略
1.注重师生的情感沟通。
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是班级人本化管理的首要策略,是做好班级一切工作的基础。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决不是简单的三言两语,浮于表面的交流,而是以心换心的沟通。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宽容学生的过失,欣赏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的需要,让每一名学生拥有归属感、安全感。在班级管理中,我经常和学生用小纸条,或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交流,这种方式让我了解了学生面临的困难,明白了学生的需要,从而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只有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学习动机和发展需求,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情感沟通的效果。
2.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使每一位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对学习富有责任感和积极性,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能自由畅通交流沟通的渠道,师生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时能齐心协力,学生能愉快地接受老师布置的任务。应该说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能激发班级成员的进取精神,弘扬班级的正气,使班级人本化管理的效能最大化。
教师要打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时时刻刻提醒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一是经过学生投票制定班级口号,形成班级的主流精神导向,使学生产生对班级文化价值的认同和归属感。二是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建立班级网页、QQ群等加强班级同学间、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构筑班级学生的网上精神家园。三是采取班干部轮流当,班级事务人人做的模式,让学生感受不同岗位的不同职责及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性,明白班级的荣辱与每个成员息息相关,同时也在换位思考中理解学生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其能更自觉地投入到班级建设中来。
3.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班级管理中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该体现由管到导,再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每天的晨会课,我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着校园和班级发生的大事小事,并让学生述说自己的看法。值日班长把每天发生在班级里的不管是好的、坏的事情一律都纪录在班级日志里,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于赞扬与批评。学生的眼睛是锐利的,他们每天都会发现让你看不到的事情;每天早上的作业是否有抄袭、每天的课堂纪律是否良好,每天学生的红领巾有谁忘带,每天有谁捡到了钱财,物品并交公,都会一一记录在这本本子上。我还在班级的学习文化栏里专门“开辟“了一小块园地,把每位学生的名字写上,表现好的,做好事的学生都能得到五角星。采取以上举措后我发现学生们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增强了自我约束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09).
[2]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九州出版社,2003(08).
医学检验认识范文6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 实用性人才培养 教改思路
医学检验学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在高层次上的结合,也是目前医学院校发展重心,近年来也为医学院培养了不少实用型人才,是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然而,在目前的人才培养和教改思路中,关于医学检验方面的专业性任务依然很重,主要是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监控和预后判断提供充分的专业数据报告。本文就从这几点入手,研究医学检验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医学检验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现状和不足
检验医学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又称为实验室医学,是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一门科学。在目前各医学院校中均由设立相关的专业课程和系别教学,涉及到的检验项目、准确及时的实验数据和实验室分析手段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课程内容和实习内容。根据研究发现,目前在检验医学中专业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现状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学生思想固步不前
在目前的教改思路中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水平表现也不甚好,这就表现出了医学检验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可是,在培养中学生思想固步不前是一个大问题,在当今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这种思想的培养最为重要,这一点可以从国外检验医学的重点专业院校教学模式和思想看出,如果国内的学生思想依然不能得到完整释放,这样的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课程部分恐怕依然不能得到很好地传授和教导。
(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在研究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内容时,发现大多数的教改课程安排过于强调“知识技能储备”,而淡化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善照本宣科的陋习,然而,在某些知识技能储备和实际经验培养不成正比的院校,则会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临床第一线对检验技术人才实际需求的脱节,这样的结果非常严重,而且往往都是由于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导致的。
(三)优化师资结构方法不对
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是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在教学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优化师资结构,而目前各大院校对于培养优化师资结构都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可是结果就是这样的师资结构需要的优化形式必须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治标不治本不能改变老化的教学模式的空头支票。现在很多优化师资结构的方法都缺乏了实际的操作项目,由于师资队伍临床工作经验和专业素质的缺乏,很多优化办法都不能得以实施。
二、医学检验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教改思路研究
在重点分析了医学检验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的现状和较为严重的问题之后,下文将针对以上问题,以及行业内部的发展趋势,整理一些相关的教改思路和研究方案。
(一)树立学生创新意识
现阶段更适合的是“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采用这种理念能够更有效地梳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梳理学生心理,创建和培养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院校的共识。教学改革一直都是构建以创新教育理念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然而在实际的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培养过程中,却没有着重提出关于学生思想培养的教学模式,导致在目前的教改思路中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水平表现也不甚好。传统医学检验专科层次教育也应该基于这个模式来教改,这种思路才更适合现在的学生,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在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培养中有更好的指导作用。如果想要改善当前医学检验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现状中的不足,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必须加以改善,减少教学质量参次不齐导致的各种教学陋习。这种已越来越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医学检验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教改思路中较为明确的方针,教学改善也可以从“模拟临床实际工作过程”教改的尝试与探索思路开始。
(三)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目前的师资结构大多数还是从教材的内容安排,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完整性,而且相对于优化师资结构的教改方式也没有更好更直观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更加严谨而有效的医学检验专业教改方案。在教改的教学内容的制定和设计思路上不能总是照本宣科,要注重工作职业的特殊性,作出有价值的调整。如果想要有更直接的教改效果,可以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淡化岗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样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应该具有更直接的改善效果。这些都是目前具有一定实用性的教改思路。
三、结论
本文从医学检验的相关内容来研究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现状和不足,并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教改思路。希望这些内容对于提升医学检验专业性实用人才培养方面有一定帮助,可以在教改中树立更好的口碑和形象。
参考文献:
[1]金永哲,李明今.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构建[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