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1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体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原本经常被冷落的体育学科也日益受到学校、家长、社会多方面的重视。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施高中体育教学成为了一个摆在广大体育教师面前的问题。依照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体育教学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中心,专注于学生身體素质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要想实现这一点需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笔者认为,过去的教学模式低效,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有效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创新教学形式,实现高效教学。
一、扮演导演身份,调动学生情感
好的导演,会用演员,会根据演员的特点导好电影,并同时“导”给演员如何演好自己的角色,激发演员的“演”的激情,在导演“导”的作用下,演员能快速进入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的感情进入到导演“导”的情节中,而置身度外。所以,笔者个人认为一个好的教师可以是位好的“导演”,会给每个学生都有角色,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角色”,并调动学生投入于自己的角色感情中,并通过教师的引导或者示范,在“演”的过程不断完善自我,获得知识,提高技能,从而完成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进行“耐久跑”内容时,教师设计了“长跑迎国庆”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分成6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练习。教师给6组学生安排了不同“景点”的起点,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长手持国旗,另一个小组长用秒表记时间)“游玩”景点,回到集合地点并及时登记一次跑动所花的时间,通过教师张贴的评价表,小组长和同伴商量后调整下一次“游玩”的时间。在“游玩”中,教师不断鼓励学生,指导学生如何跑(跑姿),在练习间隙指导学生体验“如何呼吸”(呼吸与跑的配合)。整堂课,学生在“游玩”中不断在提高自己的跑的能力和技能,并在“游玩”中调整跑的速度,学生乐于其中。
二、借助体育故事,培养体育品德
在运动赛场上,人们总是习惯于关注奖牌与名次,却常常会忘记体育精神的真正含义。其实在“更快、更高、更强”之外,还有许多令人动容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能够让学生明白一些道理,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
例如,在里约奥运会上的女子5000米比赛中,在赛程过半时,一名新西兰选手突然倒在了地上,而紧跟在她身后的一名美国选手因为离得太近,速度太快,没能做出反应,也倒在了地上。这名美国选手迅速地站起身来,想要继续比赛,但在起身的时候也发现了倒地的新西兰选手像是受了重伤,仍然没有站起来。随即她把这位选手搀了起来,两人一起向终点走去。虽然他们两人最终没有取得优秀的成绩,但她们互相帮助的举动却完美地展示了奥林匹克精神。
三、融合民族体育,提升文化渗透
众所周知,高中生课业负担很重,而且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从而疏忽了体育方面的锻炼,在高中学校的操场上往往是人影稀少。有调查研究表明,当前高中生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要想学习好,身体素质也必须过硬,对于学习压力大的高中生来说更是如此。唯有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为此,我们必须要积极给学生创造适合学生进行日常体育锻炼的机会和场所,并且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上给讲解民族体育文化,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体育理论知识,或者是学校组织学生集中学习民族体育文化,从而更好地实现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渗透。
体育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2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初中英语;体现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教育部组织研究提出各个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当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时,潜移默化地掌握学习能力,使其具备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素养与能力。
一、初中英语素养所包含的内容
初中英语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内容大致分为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这四方面能力的着重培养,使其适应时代的需求,自主探究学科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语言能力: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造就的,以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式训练学生的理解以及表达能力。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提升语感,掌握英语相关知识并能在语境中对英语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能正确运用口、笔进行意义的传达,识别并欣赏其中表达意义的手段,正确进行人际交流。
文化品格: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以及对中外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展示出来的文化素养以及行为取向。旨在通过英语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对中外的文化差异形成认知,能吸收英语的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正确的情感感知,成为优秀的中国文化传播者。
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型等方面的特征。旨在通过初中英语教学,提升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不同认知,发挥自身的个性,对英语文化中的各类现象进行新的认知,分析信息中的逻辑关系以及观点的正确与否,发散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运用正确的学习策略、方法,拓展学习渠道,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就需要注重方法的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形成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监督、反思、调整及评价。
二、英语核心素养在初中教学中的体现
1.利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时,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为学生创建具体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放松心神,更好地融入语言环境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 Unit 1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很多初中生在进行交流,小丽向小明提问:Where’s your pen pal from?小明回答:She’s from Japan.小丽继续问:What language does she speak?小明回答说:She speaks English.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Where’s your pen pal from?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运用英语进行回答,使学生融入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2.拓展阅读,提升学生文化品格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对教材进行教学,也要注重学生课外的延伸,使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英语读物,深入了解外国人的生活习惯、文化构成,从而使学生将中外的文化差异进行有效的比较与分析,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注重方法教学,提升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方法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中进行知识的分析、总结、概括以及深入体会其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亩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闫建华.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
体育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3
一、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
体育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体制基础。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体育教学中常见的学生心理障碍有:恐惧、依赖、焦虑、孤独、冲动、反感心理等。造成这种不良因素的原因既有来自社会的影响、家庭背景,也有来自学校、教师的,但更多的是来自学生自身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从执教者的角度讲,首先教师要解放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1.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新课改前,我国学校教学一直沿袭苏联教学模式,虽然它为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显现无疑。教材容量大、重复多、技术要求过高已是不争的事实。教师主导课堂教学,使课堂变成教师指挥学生服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这样一种“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心违”的现象。这种由教师指导演绎的课堂教学,极大伤害了学生的主体功能和身心健康。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必须要我们的教师转变和更新这一传统的教育思维;其次是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把学生解放出来。
2.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育人者必须自己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体育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精通体育心理学,及时掌握现代学生心理的一些新现象、新观念、新方法、新手段,以便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要求。
三、创设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情景
1.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言行得体,亲切、平易近人。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教师要以一个合作伙伴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教学中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的内心感到教师不再是老虎,而是亲近的朋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能忽视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热情洋溢、充满自信能使学生消除怕苦、怕累的心理,激发勇气。另外,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快乐元素,运用多种手段实施愉快教学,让快乐伴随教与学的全过程。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准备部分内容单调,久而久之,学生感到厌烦。我们运用音乐做韵律操,或者分组做小游戏,还可以把一些简单的舞蹈引入课堂,效果就不同了,学生的兴趣会增加。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体育教师要应结合体育课程改革的总要求,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明确、活动有序、过程科学,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心理水平因材施教。再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在愉悦中体会锻炼的乐趣,身心俱进。
3.在教学中意志力的培养应该是意识、有计划地展开。顽强毅力的培养作为学习者应该明确目标、目的并有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意志力的培养应依据学生生活的具体环境(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在艰苦的条件环境下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四、实施教学评价要建立在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之上
教学评价是一次教学过程的终端,又是下一次教学的起点,并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科学地进行评价。评价发挥作用与否要看学生是否收到激励,更加自信,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并确立进一步前进的目标。同时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的提升,为学生下一个阶段的发展乃至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天生素质好,不需要做出多大努力,体育成绩照样能获得优秀。相反,有的学生由于先天因素的不足,即使再努力,还是达不到合格。这样往往造成学生在体育课练习中出现消极倾向。为了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在考核内容上我们从技能素质和意志品德两个方面进行考核。在考核方法上,我们采用平时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学生测评与教师终评相结合、兴趣特长与基本素质测试相结合。这样强化过程评价,弱化终结评价。这样即使学生的先天素质再好,如果不努力也许评价不一定高,反之一些素质较弱或先天不足的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得到更充分的肯定。另外,也减少了教师主观评定时可能出现的误差对学生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体育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4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学生的审美情趣是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主要是个体在艺术领域学习、体验、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如何在中学日常英语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呢?初中牛津译林版教材每个单元为一个话题,内容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所讨论的话题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深入,引发学生的思考。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用眼睛去感受美,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译林版牛津教材8A Unit 7 Seasons中的关于四季的诗歌,语言简练优美,句尾押韵,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在朗读的时候,配上背景音乐,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更是情绪高涨,在感受英语诗歌的节奏感、韵律美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既然同学们都感受到了四季的美,课后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任务:通过对诗歌的感受,把你心中的四季画出来。一些优秀的作品被选出来,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教室充满了朝气和灵动。
感受美的过程是一个愉悦的情感体验,是对美的事物欣赏、识别的过程。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贯穿审美教学,并加以正确引导,必然使学生产生持久而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英语课堂的诗歌学习,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同时通过表达美,亲身体验到高尚的、乐观的、撼人心魄的美,进而提升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用心灵去体验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译林版牛津教材7B Unit 7 Reading A Brave Young Man中介绍了一位20岁的名叫林涛的男生,在大火中成功抢救了邻居孙女士的故事。在讲解完文章后,我问了学生一些问题:你认为林涛是个怎样的男生?你对林涛的行为有什么样的建议? 经过分组讨论之后,同学们总结出以下观点:林涛在大火中奋不顾身地去抢救别人,说明他很善良、乐于助人、很勇敢,并且很聪明,在救火的时候懂得先在自己身上泼水,用一条湿毯子将孙女士救出火海。林涛的这些高尚的人格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关于对林涛的建议,同学们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在救别人之前,先要懂得保护好自己,并且应当拨打119或者向周围的人寻求帮助,不能孤军奋战。
在教材9A Unit 4 Reading一文中,我们学到了关于美国最矮的篮球运动员斯巴布韦伯的故事。斯巴布韦伯的梦想是成为NBA的一名篮球队员,可因为太矮,而被篮球俱乐部拒之门外。但是他并没有丧失信心,最终通过他的努力成为NBA史上最矮的篮球运动员,实现了他的梦想,并且用实际行动证明,永不言弃才是真谛。
在讲授完斯巴布韦伯的故事后,学生在讨论过后,进行了总结:(1)斯巴布韦伯很勇敢、乐观、性格积极向上,不怕失败,为了实现梦想,严于律己,坚韧不拔。(2)他的坚定的信念、永不言弃、严于律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他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通过这样的学习和引导,学生体验到了林涛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斯巴布韦伯不轻言放弃的优秀品质,这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在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方面的审美素养。
三、用行动去传播美,促成审美情趣的升华
译林版牛津教材8AUnit 5 Wild Animal单元中,学生了解到中国的国宝大熊猫以及一些珍贵的野生物种正濒临灭绝,原因是人类不合理地砍伐树木,为谋取暴利而采取惨无人道的杀害动物的行为。在教完这个单元之后,我请学生思考,作为中学生,面对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我们能做些什么?同学们很快有了行动:有的制作海报,在校内发起保护动物的倡议,以“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为主题呼吁更多同学抵制杀害野生动物的行为;有的同学回家监督自己的家人,不再购买用野生动物身体某部分制作的商品;有的小组走进社区,进行宣传。这些身体力行的行动,体现了学生对野生动物的热爱。
8B教材中有两个单元的话题与Charity(慈善)有关,有的人认为慈善都是与著名人物或者明星有关系的,离学生很远,但是其实慈善就在我们身边。我给学生看了一些P于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在极其简陋的环境中学习的视频和照片,学生很惊讶。他们没有想到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仍然有这么多孩子享受不到安逸的生活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于是,我鼓励他们做些事情来帮助这些同龄的孩子们。经过讨论,同学们利用中午时间在校园内组织了一场爱心义卖活动,把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拿到学校卖给有需要的同学,并且把义卖的钱款收集起来,买了一些文具,寄给山区的孩子们。
学生通过比较,更加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美”的含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表达了爱,散播了美,同时他们的审美情趣得到了升华,核心素养得到了提高。
审美情趣的培养在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细微之处。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带领学生不断去感受美、体验美、传播美,同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体育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5
一、信息技术课程及其职业素养教育的定位
信息素养及其职业素养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信息素养是图书馆系统提出来的,简单讲就是指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懂得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认为,信息素养就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职业素养是从事职业的劳动者应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养,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等。信息技术课程中职业素养教育,是指在信息技术素养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直接从事信息技术、信息服务等相关职业或其他职业时所需信息素养的教育。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通过计算机与网络教学实施信息技术素养教育。正如其他学科一样,学科教学并不一定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学科专家,将来从事相关职业。但是,蕴含其中的职业素养教育对学科素养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牵引力、推动力从来就不可或缺,更不能削弱。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信息技术职业素养教育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全面发展,而且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没有中考、高考压力,反而能够更好地实践素质教育理念。
二、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及其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上述定位要求,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及其职业素养教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一是信息与技术割裂。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有信息但缺乏技术;在当前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技术但缺乏信息。由于我们目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从计算机与网络课程发展而来,还没有完全构建起包括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科学、信息哲学等在内的信息技术课程基本范畴,以及基于此范畴的信息技术课程逻辑体系,可以说当前中学教育阶段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适合学生全科学习和全面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课程。目前,我们正在着手研究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在当前人生职业规划教育逐渐向中小学教育介入的趋势下,要防止将学科教学与人生职业规划教育割裂开来的做法,不能单搞一门所谓的人生职业规划课程,因为对于人生职业的规划本质上是一个人将来偏重于以什么信息和技术谋取幸福的选择和规划,因此应该将其融入到新的信息技术课程及其职业素养教育体系中来。
二是技术色彩太浓。狭义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学习当然是基础,学生通过这种学习,能够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制作电子文档、网页、动画、编程,上网、发邮件、搜信息等,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重点内容,然而由于“信息与技术割裂”,将大量课时、资源和人力耗费在“技术活”上,致使信息技术及其职业素养教育本身被湮没。而且,所谓计算机网络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也仅仅是将计算机及其网络作为一种手段、工具来使用,对学生信息技术及其职业素养的培养并不是该类研究课题的重点。另一方面,现行信息技术课程强调技术而缺乏信息,是造成学生厌学,而热衷于游戏厅的原因之一。
三是窄化信息技术及其职业素养教育。当前,还没有形成以计算机教师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学科教学为阵地,整合学校图书馆,其他学科教师全员承担信息技术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机制。学校校长应该主动思考如何在本校进行全员信息技术职业素养教育研究,从而推动信息社会的全员信息教育进程。其中,最可行的变革应该是打通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网络教室等信息节点,成立学校信息中心,统筹实施信息技术及其职业素养教育,并使其成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智囊机构。对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从制度安排上加以引导和支持。
三、建设新信息技术课程及其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
打破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技术活”的尴尬局面,需要我们敢于杀出重围,敢于走出新路,建设新的信息技术课程及其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和机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如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是课程的基础性。新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将整合散布在各个学科学习中的信息技术需求、学生职业理想所需的共性信息素养需求,按照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科学、信息哲学的范畴,着眼于奠定学生信息基础,进行编排,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构成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
二是课程的信息技术性。新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一条主线就是信息技术本身的学习安排,毫无疑问,这是新体系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信息的本质在于交流,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交流和创造为核心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三是课程的应用性。学生将在新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营造出的信息技术环境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掌握技术、发展技能,培养信息技术素养及其职业素养。这就决定了要在新体系中正确处理变与不变的关系、信息与技术的关系、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的关系。
四是课程的统筹性。新的体系和机制最大特色在于全员参与,全学科参与,全信息节点参与,统筹实施。一方面,它立足于为全科学习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体现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和综合运用。
五是课程的阶段性。打破现行按年级划分的旧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按四个阶段实施新体系,即小学中低年级段、小学高年级段、初中段、高中段。与年级段相应的是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自身的阶段性划分,划分的依据是全科学习阶段性发展理论。
体育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6
关键词:核心素养 全球教学 发展起研究
一、核心素养的界定
1.核心素养的概念
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继素质教育后,我国教育界的热门词汇,2014年,《人民日报》曾开出专栏解读核心素养,认为核心素养不能够简单等同于其他素养。核心素养应该是建立在学科之上。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平台上构建的适合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核心素养更多地强调个人学科修养和对家、国的关爱,强调学科教育对学生社会公认价值观的培养,正能量的引导。当代众多教育家和学者对核心素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界定。成尚荣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基础。不仅注重学科的基础。同时也关注社会发展的基础需要。以及个人发展的基础需求。这就使得核心素养更加具有发展动态的特性,而李小建教授则认为核心素养是建立在学科基础之上,具有共性的认知、思辨、判断等认知能力,同时还包括组织、管理和交往等非认知能力。
2.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界在对本世纪世界和我国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后,针对未来人才培养规格提出的教育理念。教育界的专家和学者通过对核心素养的不断论证。提出了三方面的内涵:首先,是具有学习和创新的素养,具体包括提取与批判思维的形成。解决不同情境问题的能力。良好的人际协调与沟通能力。对待传统事物的变革与创新能力;其次,是指信息化素养,未来世界是信息世界,对信息的处理和把握程度是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素养。具体包括媒体素养、数字处理素养、通信发展技术等;最后,是具有良好的职业和生活素养。具体包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对自我职业规划的能力、社会责任感等。
二、构建“核心素养”的垒球教学课堂
1.整合高效资源、形成核心课堂
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整合提炼教学资源,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能力。为其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建立在高效n堂基础之上。而高效课堂的建立则是在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培养基础之上。由此可见要想构建具有核心素养的高职体育课堂,必须从整合高效资源、形成核心课堂这方面人手。高校的垒球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垒球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此外,通过垒球运动还要塑造独立自主。顽强拼搏。具有一定抵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这使得高校的垒球教学目标不再是一维目标。而是呈现出三维多级目标。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达到这些目标。就需要整合最优秀的垒球教育资源。并对其加工提炼,形成课堂的核心内容。这些资源不仅指教学内容和手段,同时还包括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
2.形成“大”体育与“微”课堂
要改变人们对体育运动认识上的偏颇。当学生和家长提及体育教学时候,更多的时候是将其看作课余文化和休闲娱乐活动,完全忽视了体育的教育功能和价值,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人们对体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形成了一个“大”体育的观念。而这一观念的形成。正是建立在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基础之上。
田麦久教授在北京体育大学报告会上曾经指出,中国高校的体育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模式,而缺乏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素质和能力的桥梁,而核心素养的提出恰恰解决了这一瓶颈问题。理念的实现需要建立在有限的课堂当中,在有限课时的垒球教学中,实现高校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根本变化。需要高校垒球教师结合垒球运动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大”体育和“微”课堂的统一与整合。
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形成特色课堂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继素质教育理念后的教育界的又一全新理论研究成果,是素质教育的凝练与升华。理论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和完善。高校垒球教学采用“核心素养”为理论指导。必然就需要构建具有这种理论导向的特色课堂。而特色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便是特色的教学内容。高校垒球教学需要与时俱进,与国际大学体育教学接轨,同时还要立足高校教育的本身特点。重新构建高校垒球教学标准。此外,充分利用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俱乐部,在垒球课上教学和课外活动中不断渗透体育核心素养的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课余活动、课外俱乐部等平台,吸收最为优秀的垒球资源,采用最为适合的教学方法,因地因时制宜形成最佳的教育资源。不断将体育核心素养渗透给学生,增强高校学生“大”体育的观念,形成特色垒球教学课堂。
4.强化体育教学的实用性。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高校体育教育培养社会基础实用建设人才。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教育学科,应重视体育教学的实用性,通过垒球教学增强高校学生的身心素质,为其将来步人工作岗位奠定身心基础。同时高校的体育教学还要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