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范文1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046
[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087- 01
0 前 言
现阶段,商业银行因其自身所具有的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信用创造职能以及金融服务职能等,在现代化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在日益扩大,并面临着巨大挑战。目前,怎样在全球经济冲击与激烈同业竞争背景下寻求自身特色,积极挖掘核心竞争力属于商业银行发展的一大难题。
1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制约因素
(1)创新人才匮乏。从专业化角度出发,商业银行的经营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属于商业银行增强金融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在日趋激烈的银行竞争中,大部分商业银行经营人员在市场开拓方面、优化银行服务方面以及金融技术进步方面都比较乏力,往往过度重视传统形式业务以及传统市场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趋向于传统形式的行政化管理,而且对于新业务以及新技能的培训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2)市场观念薄弱。目前,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主要是依靠现有人员以及经营网点,在技术投入、服务投入以及市场投入上相对较少,从而使得商业银行的相关业务在科技含量上相对较低,因缺乏科学化的市场营销理念,于业务涉及与开发上没有专业化的市场调查,在客户消费需求层面不够充分,一些银行服务与科技应用之间不配套,甚至存在盲目开发的问题,使得新业务推出之后,市场上的反应不明显,最终的经营效益不高。
(3)金融创新机制欠完善。现阶段,国内的商业银行在完善度上还不够。一些商业银行在治理结构上沿用“行政层级”结构,所以针对产品创新,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而且在创新设计工作、创新监控工作以及考核工作上的人才相对较少,难以保证金融创新工作的有序开展。
2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途径
(1)加强观念创新。商业银行需要不断转变传统形式的经营思想,对现有观念进行更新,并将市场作为创新导向,将效益实现作为目标进行创新。实质上,商业银行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然而,仍然有少部分商业银行将存款作为经营中心。所以,金融创新期间,必须要引导相关工作人员积极转变传统化的经营观念,实现以利润为目标的集约化金融创新经营。
(2)采用差别化创新手段。金融服务从始至终都是面向客户的,因此,商业银行应树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及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原则,坚持灵活多样以及随机应变的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从客户日益变化的个性化需求与市场发展情况角度出发,及时调整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决策与方向,然后结合需求所具有的规律性进行引导客户需求以及创造客户需求,并制定出科学化的金融创新风险管理方案。
(3)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管理制度。金融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银行业务的多样化以及丰富化,但是也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此外,银行业务与产品创新通常情况下会因时间紧迫出现业务先行以及制度落后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商业银行积极宣传以及树立起科学化的经营风险管理文化,对创新流程进行不断完善,进一步增强风险管理人员所具有的风险意识和素质水平,有效梳理风险的内部控制流程,积极落实金融创新责任制度,日益优化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手段。对于金融创新风险防控机制的建立,应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化,实现持续性监督管理。
(4)强化技术创新。现阶段,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以及业务操作工作中离不开信息技术,其金融创新工作也逐渐向着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例如,客户资料传送环节与行业共享环节的便利化、业务办理简单化、对于客户需求研究分析的系统化与快速化等都能够为金融创新提供较大便利。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系统中,能够使金融创新存在不同特性,避免产品以及服务层面的同质化。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范文2
[关键词]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2-0132-02
金融体系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责任存在互动的关系。金融体系竞争力为社会责任奠定了物质基础,社会责任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全面、持续发展提供伦理保障。一方面富有竞争力的金融体系能够为社会责任的履行提供经济实力;另一方面,社会责任对公民和企业在经济生活中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的行为加以约束,有利于帮助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发展需要社会责任的支持,高度的社会责任能为金融体系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与社会责任的基本含义
(一)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含义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1990年首次提出,是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它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并使企业在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获得主动的核心能力。而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核心竞争力既保留了一般意义上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和特征,又有着自己的特殊性。一般而言,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某一银行与其他银行相比所具有的能够提供更好服务和获取更多财富的综合能力。或者从客户的角度来说,核心竞争力是商业银行使客户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金融服务与价值的能力。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决定商业银行能否长期生存下去的关键因素,它是蕴藏银行这一特殊企业所拥有的有形的物资资源和无形的规则资源背后的一种能力,是商业银行长期与竞争对手在竞争中更富成效地从事经营活动和解决各种难题的能力。但是我国商业银行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历史包袱沉重等现象,使商业银行在核心竞争力中存在很多问题。
(二)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基本含义
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主要指商业银行对其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等方面的责任,履行社会责任是现代商业银行成熟的标志,也是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举措。我国商业银行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社会责任观念淡薄、相关管理目标缺乏、支持慈善事业力度不够、员工劳动保护措施不力、诚信竞争原则不足等方面(曹涌涛、王建萍,2008)。我国商业银行应树立承担社会责任的新理念,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并协助履行政府的公共事业政策,这既符合股东群体的合理期待,也会赢得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有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最终实现股东利益与社会公益双赢。
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因素
进入后经济危机时代,金融业的竞争压力因各种因素日益加大,我国商业银行仍然面临不良资产长期居高不下、资本金严重不足、金融案件频繁发生等内外交困的状况,传统管理体制的束缚依旧存在,业务产品创新、信息化等技术因素和经营理念、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治理结构、人力资源等管理因素阻碍了其核心竞争力的发挥。在风险管理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不同程度地存在风险控制能力较差,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风险管理制度建设落后,人才匮乏,导致商业银行整体风险控制意识和能力较差;在发展战略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不同程度存在自身定位与发展战略不明确,国际化程度低,业务模式和营运模式不能满足银行自身发展需要的问题,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能力明显不足;在产品与服务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产品与服务创新不足,中间业务规模效应难以突出,利差收入仍是中资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面向机构的中间业务和面向个人客户的零售业务在整体收入中很难达到主导地位;在市场影响力方面,目前,商业银行对自身影响力有一定关注,开始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但离真正的合格的有影响的市场主体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随着“赤道原则”的设立,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开始被国际社会重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银行企业的共同战略选择。这是因为一方面商业银行加大社会责任的投入,有助于打造品牌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商业银行以积极的姿态主动承担起对社会、环境、员工等相关利益者的责任,不仅可以提升员工的认同感,也有利于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增大社会责任的投入,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福利的健全和发展,而且有助于降低自身经营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和成本,获得“社会稳定溢价”,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保障: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从自身微观层面就是加强内部风险管理,确保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外部层面就是处理好对债权人、债务人以及政府等多方利益关系人的责任。同时鉴于金融机构的高风险性,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严格建立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之上,必须把控制风险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银行核心竞争力有着稳固的基础。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银行对社会经济影响十分巨大,历史上的每次经济危机和波动都与商业银行的推波助澜高度相关。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好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银行一旦倒闭,不仅自身是受害者,社会公众将失去存款,丧失信心,企业营运资金链也将断裂,社会经济发展将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商业银行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责任特别重大,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风险管理关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商业银行必须自上而下,逐渐形成风险管理文化理念,提高对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采用先进风险管理技术,提高风险计量水平,进行科学的风险管理。
(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信贷业务
金融企业关键的社会责任作用之一就是引导信贷资源高效配置,不能单纯地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信贷业务不仅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也是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空间较大的一个关键层面。通过信贷业务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路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信贷
目前绿色信贷已经是国际潮流。截至2006年11月,包括花旗、渣打、汇丰在内的至少43家大型跨国银行明确实行“赤道原则”,在贷款和项目资助中强调企业的环境和社会责任。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美国和欧盟的进出口银行都已经把环境因素纳入贷款、投资和风险评估程序。国际经验证明,越来越多的政府和国际组织倾向于运用经济杠杆来引导环保。作为金融企业的绿色信贷社会责任,应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支持环保型、低能耗型企业的发展,通过信贷等金融工具支持客户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如对城市污水治理领域、清洁能源领域、废旧循环经济领域等进行信贷支持。目前碳金融的兴起,正是与绿色信贷相辅相成,是商业银行践行绿色信贷理念很好的突破口。
2.红色信贷
绿色信贷针对的是环境问题,而红色信贷则以红色为血液,指金融企业的信贷资金流向除了大企业之外,还应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需求,对一些资金稀缺部门、私营企业、农户、贫困学生、个人创业者等应提供安全有效的信贷资金,对于这些主体而言,这些信贷资金就好似血液一样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指出,“中国金融界存在两个错误认识:小额信贷是一次性发放,没有持续的资金供应;经济实力强的金融机构担心小额贷款发放成本高,营业风险大,穷人借贷不还。其实国际上对讲信誉顾客的小额信贷发放都是持续的、循环的。而按照世界上先进的理念,没有不好的客户只有不好的机构,真正的穷人最有信用,因为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支撑:加快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指商业银行在金融工具、金融业务、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的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商业银行的发展实际上就是金融创新的过程,持续的金融创新引起商业银行经营观念、方法和制度的巨大变革,也促使商业银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并逐渐拓展业务空间,可以说金融创新是培育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全球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的情况下,金融创新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实际上,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金融创新被广泛滥用于从事投机和不负责任转嫁“有毒资产”。不良资产的风险是导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金融创新突破了金融产品供给的障碍和大量风险累积以及跨国界转移增加了全球金融体系之间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金融创新原本是为更有效地管理市场风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手段,但在金融危机中,金融创新成为被华尔街滥用来掩盖有毒资产、转移风险和追逐暴利的手段。金融危机不仅让消费者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全球经济带来毁灭性灾难,相对于实体经济领域产品质量事件及环境污染事件危害更大且更持久。因此在金融创新方面的社会责任就更应受到足够的关注,应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去考虑金融创新的有效方式及不危害他人利益的新型途径。
从经济学、伦理学、法学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都应承担道德上的义务和责任。商业银行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其经济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基于权利、义务与责任一致的基本社会法则和商业银行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商业银行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因此,商业银行主动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是顺应商业银行、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应有选择,也是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应对行业挑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曹涌涛,王建萍.论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J].金融论坛,2008(7):53-58.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范文3
一、重构商业银行内部价值链,打造商业银行特色鲜明的金融品牌
对每一家商业银行而言,虽然有着非常近似的价值链体系,但是各自价值链的运动过程侧重点各不相同,这种侧重点之一是基于商业银行现有的竞争优势产生的,是其竞争战略的具体体现。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必须重构适应现代竞争需求的内部价值链,从而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获取新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价值增值和战略目标。首先,在经营作业和技术开发环节上,商业银行应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办理系列化配套业务,大力开拓银行、证券、信托、保险间的金融混业新业务等。其次,在市场销售和服务环节应设置专门的营销部门,掌握客户状况及其需求,尽可能使之满足,全方位推销商业银行形象。第三,在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上,商业银行应在相互尊重的条件下,与职工达成新的契约以明确权利和义务,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不断深化,银行竞争的内容逐步从产品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创造品牌和运用品牌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生存、发展和竞争取胜的法宝。商业银行可根据品牌的屋形理论制定品牌管理办法,明确品牌管理流程,编制品牌管理手册,建立科学有效的品牌动态监测体系,使品牌管理真正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路子。第一,推行品牌战略。品牌战略的核心是与客户建立持久互利关系,这不仅需要不断推出新产品,用产品累积其价值,而且需要增加交叉式服务、提供更多的个和关联服务,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崇高感。品牌的创立来自于银行的整体行动,要让品牌深入员工心中,有效利用员工才智和忠诚度,才能使品牌持久成长。第二,大力推行识别系统战略。以理念识别为基础,以行为识别为内涵,以视觉识别为表现,全面实施“CIS”战略。第三,推行整合营销传播。应将品牌顾问、标识设计师、公关顾问、广告公司等整合在一起,建立品牌工作平台,发挥各自专业功能,实施精致包装,整合营销传播。
二、重构商业银行的买方价值链,提升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能力
现代商业银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客户的争夺,关键在于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完善的市场营销和服务体系,在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服务要求和效益要求的基础上,实现银行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和客户让渡价值的最大化。
(一)完善客户信息管理
通过构建客户消费行为、贡献度等各种数学分析模型,利用联机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商业智能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对银行客户信息进行分析,构造客户信息管理平台,以从中挖掘客户价值、锁定目标客户群。
(二)提供规范化、人性化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要找到客户在服务项目中索求的价值点,向客户提供核心利益服务,通过向客户提供成熟、可依赖的便利、支持,提高银行服务的价值,并与竞争对象的服务区别开来。将服务的标准化与人性化完美结合,满足银行由低端服务向高端服务、由高节奏服务向中低节奏服务的发展,设计高附加值、个性化的银行产品,为客户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方案。
三、重构商业银行上下游价值链,培育商业银行重组扩张能力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拥有高效率、高质量的上下游价值链,既为银行赢得现有市场奠定基础,又为银行拓展市场、赢得竞争优势提供机遇。应侧重于重构商业银行的销售渠道价值链:合理设置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以便更好地吸引客户和发展零售业务,同时可以为实现营销目标创造广告效应。第一,大力拓展商业银行基层网点的业务范围,通过办理信用卡、消费贷款、理财、收付、外币兑换等,积极推进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拓展商业银行的分销渠道。第二,大力开拓金融创新业务,寻找更多的经纪人和商及信用卡的特约商,寻求更多的战略合作伙伴,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第三,积极开发新的商业银行营销渠道,借助电子设备和新技术,进一步加大对网络银行投入和开发的力度,提供网上金融服务等。
但是,综观国际上排名前几位的商业银行,其经营扩张和把规模做大做强都不再是单纯靠自己一个个地扩充经营网点,而更多的是进行资本重组和实施并购战略,其经营扩张能力是其他银行难以望其项背的。对国内金融机构而言,实施资本重组和并购战略的具体思路有:一是在充分考量自身实力及国外市场供需状况的基础上,适度加强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的步伐。二是要加强与外资银行间在多个层面上的业务合作。三是要走多元化重组、扩张的道路。在目前监管政策没有放宽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可以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把金融机构办成集储蓄信贷、中间业务、投资保险多功能于一身的金融超市,让客户金融消费需求得到一揽子满足。
四、建立商业银行战略联盟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范文4
一、平衡计分卡简介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BSC),是由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Kaplan与诺朗顿研究院(Nolan Norton Institute)的执行长David Norton于1992年所提出的一种绩效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的目的是要构建“实现战略制导”的绩效管理系统,所以它的目标和评估指标都来源于组织战略,平衡计分卡原理是将无形的组织使命和战略转化成为有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从而确保企业战略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平衡计分卡的构建主要分成了四个纬度,分别是:财务纬度、顾客纬度、流程纬度、学习和成长纬度,具体如图1所示。
在传统平衡计分卡框架中,四个纬度与“股东、顾客、员工”这三个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相互对应,因此,它们都有各自的核心内容:首先,财务纬度关注的是企业盈利,重点关注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情况对改善企业的盈利是否做出了贡献。第二,顾客纬度关注的是顾客价值,解决“顾客如何看待我们”这类问题,管理层重点考虑的是“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以及“如何以顾客为导向进行运作”。第三,流程纬度关注的是企业内部效率,关注能够促使企业整体绩效提高的生产过程、战略决策和执行活动,尤其是能够影响顾客满意度的重要企业过程。最后,学习和成长纬度关注的是企业的成长和创新,重点衡量相关职位在追求企业效益的同时,是否为长远发展营造了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是否能够培养和维持组织的竞争力。
图1 传统平衡计分卡框架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纬度研究
前面介绍了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并分析了传统平衡计分卡纬度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商业银行的特点,从财务、资源、业务、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等角度进行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这些角度与传统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很相似,并且与其四个纬度形成对应关系,因此,本文将平衡计分卡的原理运用到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纬度研究中,构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原理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纬度的研究框架,具体见图2。
图2 基于改进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纬度
如图2所示,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四个纬度的获取路径来看,他们有着不同的作用,并且相互转换、相互支持。
1.财务能力。这个纬度对应的是传统平衡计分卡中的财务纬度。财务能力是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也是实现其他三个纬度――资源能力、系统整合能力和成长能力的基础和保障。对于银行而言,只有具备财务优势,才能有足够的金融资金和运营资本,从而提升银行的运营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的财务指标可以由资本状况、资产质量、资产流动性、盈利能力等二级指标组成。
2.资源能力。这个纬度对应的是传统平衡计分卡中的客户纬度,并在此基础上将顾客纬度的含义进行了外延的设计,将资源能力延伸为客户、企业无形资源、金融产品与服务、人力资源等资源指标。资源能力是系统整合能力的源泉,是商业银行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成长之源。资源能力能够为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营造积极健康的环境、实现客户价值、培养和维持组织中的人员竞争力。通过与其他三个纬度的相互转换,共同形成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财务优势,最终实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3.系统整合能力。这个纬度对应的是传统平衡计分卡中的业务流程纬度。在传统平衡计分卡中,业务流程纬度体现的是静态评价,本文结合商业银行的特点,对此纬度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引进了动态评价指标,将系统整合能力归纳为经营与战略管理能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动态评价指标与静态评价指标相结合,从而保证商业银行适应复杂变化的动态环境。系统整合能力是商业银行改革和创新的根本,突显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协调配置能力,是从战略层面上支持财务能力的形成、保持和发展,从而促进银行的成长与发展。
4.成长能力。这个纬度对应的是传统平衡计分卡中的学习成长纬度。成长能力反映的是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在财务能力、资源能力、系统整合能力基础上的能力提升,同时也是实现银行可持续发展、驱动财务能力、资源能力、系统整合能力获得卓越成效的动力,它与其他三个纬度相互关联,共同反映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前景和竞争优势。商业银行具有同质性的特点,所以想要取得更强的竞争力,就必须提升成长能力,形成竞争优势。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中的成长纬度主要包括银行的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责任等。
三、基于改进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平衡计分卡原理,通过上述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四个纬度及其因果关系的分析,本文参考以往学者们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结合商业银行的特点,采用频度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从财务能力、资源能力、系统整合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纬度,构建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具体的指标体系见下表。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范文5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对策
1.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中小商业银行的作用已经由单一化的发放了多少贷款,支持了多少企业的作用,逐步向多元化转变。这种转变集中表现在:一、为我国银行业带来了新思维、新方式、新观念;二、通过自身的改革创新,推动了整个行业从计划垄断经营向公开竞争经营的转变;三、通过竞争机制的引进,提高了我国银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因此,其作用和地位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加以认识和分析。
2.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中小商业银行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开始被学术界和政府所认识,然而中小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市场上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并且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从提高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出发,分析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和形成机理。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将成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量的主要源泉,是中小商业银行取得竞争优势的最有力途径,因此重点对中小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
2.1 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涵义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就是商业银行在兼顾其社会责任目标的同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以“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合理充分地运用自身资源,提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银行业发展规律的存贷款、支付结算、信息咨询等产品和服务,使之在市场竞争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长久和发展的能力。
可知,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涵义既涉及商业银行内部的力量,又包含有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因素。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比其他任何指标都具有说服力,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关系到各家银行未来的发展道路,是银行家们面临的首当其冲的任务。
2.2 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银行核心竞争力不是各种银行核心竞争力量简单相加的总和,也不是指其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的相对竞争优势,而更多的是强调各种核心竞争力量的有机组合,是一种能够生产出众多强大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它依赖和基于商业银行在不同经营与管理领域内最有效的运作和发挥,是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全部银行竞争规律的运作承载与实现过程。从功能内涵角度看,银行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竞争吸引力、竞争激励力、竞争均衡力和竞争整合力四种核心竞争力量。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是这四种核心竞争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们分别对资源配置过程起不同的促进或推动与实现作用。
商业银行竞争吸引力是指通过银行营销等活动来实现对金融商品、资源的吸引、聚集和辐射,促进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流动。商业银行竞争激励力是一种比较核心、的力量,它主要是作为一种动力,促进商业银行按资金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竞争价格提供竞争服务产品,以此提高服务水平、经济效益与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使银行体系以最低的成本发挥最大的效能,同时促进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水平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均衡力是指促进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的均衡,在此基础上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供需总量关系与结构关系的平衡。比如作为资金的价格利率,既反映资金供求,又反映资金期限、风险成本以及盈利水平等,可以形成一种无形的市场均衡力量。商业银行竞争整合力是指将金融经济领域各个部门、地区、环节的资源配置过程连接和关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资源配置整体优化。比如说那些经营管理不善、市场应变能力差、经营成本高于社会平均成本的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被兼并重组甚至定向破产就是竞争整合的结果。
2.3 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与国有银行和较大规模的股份制银行相比,中小商业银行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资产规模小,中央银行的监管限制多,与此同时,又具有机制灵活、管理层次少、管理成本低、政策包袱小等优点。现在社会普遍认识到中小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但如何能增强其市场核心竞争力还是有待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小商业银行要在激烈竞争中发展并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培育核心竞争力。在现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结合转轨时期中国银行业改革的特殊性,我们将中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归结为以下六个方面:
(1)发展战略一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有赖于银行的高层决策者对银行自身特点以及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的及时清醒的判断,确定银行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确立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增长模式,制定银行总体战略、市场战略、竞争战略、兼并重组战略和学习战略。
(2)信息科技一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要形成先进的客户需求分析能力、领先的产品研发和服务方案设计能力、有力的信息科技支持能力和快速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信息化技术平台是保障,是形成和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离开信息科技,银行核心竞争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具体来讲,深化信息科技在客户服务、业务创新等方面的应用,能增进技术与业务的相互融合,提升核心产品、品牌产品的技术壁垒。
(3)组织和流程再造一银行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转型,必然要求组织再造和流程重组,这也是全球银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有赖于其合理高效的组织架构,能够协调、整合各项金融产品,通过广泛、多样的营销渠道和交叉销售,为顾客提供快捷、满意的综合化金融服务。有赖于市场导向、面向客户的、高效率、多样化的业务的高效、有序营运,建立灵敏的市场反应机制、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先进的风险和成本控制能力。
(4)人力资源一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有赖于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年龄合理、充满活力,能够适应业务发展需要的员工队伍,需要创造有利于优秀人刁’脱颖而出的环境,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科学完善的培训制度,使优秀人刁‘进得来、留得住。为此,商业银行应积极运用经济增加值、平衡记分卡等先进的绩效管理工具,改进传统单纯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考核方式,建立以RAROC为核心的价值管理体系。
(5)公司治理一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有赖于清晰的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以对银行的经营者产生有效的约束,为银行实施科学管理提供一套必要的动力与激励机制,使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得以根本改观。当前中国银行业的重点是要解决公司治理由基本架构、基本制度等方面的“形似”到实际传导和运作等方面的“神似”的问题。要围绕经营转型,完善公司治理传导机制,把分权、制衡、问责、透明等现代公司治理的基本理念、核心原则、基本要求,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化做银行基本制度和具体可行、详细明确、覆盖各个层级环节的制度规范,化做一整套明确完整的传导、执行、监督、控制、反馈机制,使公司治理从银行“上层”有效传导到“基层”,更好地推动经营转型。
(6)产品和服务一“打开大门,客户就会进来”的时代己不复存在,21世纪的金融市场已经变成了买方市场,市场需求多样化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在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银行越来越强调客户的重要性,必须开始以满足其需要作为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种客户导向战略的实施,必须以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为核心。
需要强调的是,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发展战略、信息科技、组织和流程再造、人力资源、公司治理、产品和服务等六个方面组成的综合体系。
3.提升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中小商业银行应在充分认识自己与大银行的差距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研究本银行的战略升级,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紧迫感、创新观念和竞争思想,在各自原来优势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独具特色的银行整体发展战略和有关的子战略,进行发展和创新,再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1)中小商业银行的营销战略管理
银行是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经营的,这种社会经营环境因素包括经济与社会很多方面的变化,银行业内部竞争以及与银行具有竞争关系的其他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变化,也构成了影响银行市场营销的主要力量。综观世界商业银行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银行业进入了新的大市场营销时代。由于金融领域买方市场的形成,银行不得不变成围着客户转,以随时随地任何方式最大的便利为客户服务。中小商业银行要在金融业取得更强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制定与实施自己的营销战略。中小商业银行的营销战略应当综合以上要素,制定出一系列执行方案,结合自身的形象管理,开创出独特的品牌,从而能够使其核心竞争力逐渐高升,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2)中小商业银行的文化战略
银行文化,即商业银行文化,其具体内容应该是:商业银行在特定环境中根据银行利益相关者的愿望与需求,由银行高层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创造的,与其内部形成的以金融活动为主导,以价值观为中心,独具特色的银行管理理念、价值标准、行为准则等的整合系统。中小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的特色,全力打造和培育银行的忠诚文化、信用文化、竞争文化、人本文化、服务文化等等。
(3)中小商业银行的创新战略
创新不仅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而且也是银行家的灵魂。金融创新是卓越银行成功的利器。如今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银行业为适应社会、经济、顾客的不断变化的新需要,必须进行全面创新,以得到全面发展。卓有远见的领导者必须有创新的意识和思维,打破现有的模式,采取大胆而有远见的措施。对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来说,面对国内国外竞争压力,为拓展生存空间,增强综合核心竞争力并获得盈利的可持续增长,必须加快金融创新。实施金融创新战略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金融管理体制创新,二是产品与服务创新。
(4)中小商业银行的科技战略
金融科技现己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和实施科技战略,中小商业银行管理者必须树立强烈的战略思想,坚信银行只有在科技上领先才有出路和前途,还必须形成明确的战略思考,从金融业角度对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和趋势进行理性预测。具体来讲中小商业银行的科技战略包括以下重点内容:1)结合国内外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金融业的发展态势,重视金融理论的基础研究和金融技术的应用研究,进而加强金融产品的开发研究。2)认真研究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明确新时代金融科技的主要发展方向,即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和主体的电子化、网络化,紧抓重点切实加大资源投入。3)借鉴发达国家金融业发展的先进经验,积极引进国外金融业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理论,并注意消化和吸收,结合自主研发,从而把握国际银行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4)规范化管理,认真研究客户需要,针对性开发和引用新技术,将银行功能逐步向为客户提供电子清算服务和全方位信息服务的服务功能转化。5)全行加强创新思维,坚持创新精神,做好科技创新,勇于开发新技术,新工具,新产品,并加以运用为银行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仁杰.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薛澜.商业银行资金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行部,2006.
[3]杨波.如何提升中小商业银行的营销核心竞争力[J].特区经济,2010(12).
[4]魏春旗,朱枫.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 核心竞争力 制约因素 提升路径
引言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指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中通过运用自身的综合优势和技术能力、开发金融产品、提升服务质量、进行差异化市场竞争,进而赢得市场和客户以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能力。这一概念由Prahalad等(1990)首次提出,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理论界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开展了较多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而自2007年次贷危机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基于竞争加剧、商业银行亏损乃至倒闭破产现象,学术理论界与实务部门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注再次升温。从我国商业银行业而言,危机前后的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也隐藏了较为丰富的原因。不过,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整体状况仍有待提高。鉴于此,本文将以金融危机为背景,以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为依据,对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制约因素及提升路径分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现实路径,以期为提升我国商业行核心竞争力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现状:危机前后竞争力变化分析
整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分为全国性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两类。前者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截至2008年底,我国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40多万亿元,负债总额近38亿元,存款达到33.57万亿元,贷款为20.63万亿元,相较上年相比都有较大增长。同时,就一些指标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加权值为12%,达标率超过国际水平。就资产质量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流动性能力和抗风险水平都有较大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从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来看,近年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等手段,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水平持续下降,平均资本充足率有所上升,不良信贷比下降到了安全水平,并保持了较好的盈利势头。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前后竞争力变化有以下特点:一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总体竞争力普遍高于股份制银行,不过,从成长速度和动力来看,股份制银行表现更强劲,其自身竞争力的成长速度也普遍高于国有商业银行。二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普遍低于一般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与其自身的产权制度不完善有关。三是从其他指标来看,在风险管理、信息科技水平等指标的表现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表现的比股份制商业银行更高,不过,其成长性也普遍低于一般股份制银行。
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及制约因素分析
当前,金融危机已经基本结束,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后危机时代,但金融业的竞争压力在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下日益加大,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不良资产长期居高不下、资本金不足、金融案件频发等问题,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管理体制并没有退出,在业务创新、信息化革新、经营理念创新、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再造、治理结构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阻碍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因素。 实际上,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表现:有价值、难以模仿、无法替代。
(一)风险管理能力普遍不强
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代表了商业银行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影响和制约因素有很多,包含了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其中,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了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即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实体经济虽然平稳向好但仍存在下行风险。另外,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风险、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外部风险控制因素。从内因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意识普遍不强、制度也不尽健全,且风险评估系统和风险管理人才都较为缺乏。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还面临着较大的信贷风险。由于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具有风险高、收益突出等特点,因此信贷风险管理的是商业银行盈利目标实现和生存发展的保证。具体而言,信贷风险是指借款者不能按时归还信贷本息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有:
一是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强。商业银行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银行出于经营效益的原因,业务发展中往往会忽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员工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强,因而会放松对风险管理的要求。
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也不完善。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离不开有效的控制和监管体系。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加强了贷前、贷中、贷后管理,但多数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存在贷前调查不充分、贷中审批不严格、贷后监控不力的问题,贷款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三是信用风险普遍存在。对于大多数商业银行而言,贷款是最大的信用风险来源,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可能因各种原因下降,使得银行总面临信用风险。虽然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已初步形成,但对借款的个人和企业资信度的评估准确度不高,缺乏科学手段,金融欺诈等失信现象仍时有发生。
四是风险管理人才缺失、专业信贷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的问题普遍存在。一方面,商业银行管理人才的业务素质亟需提高,但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的缺失实际上构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岗位人员专业知识也较为缺乏,信贷员大都凭经验办事,必然影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也会导致信贷风险的形成。
(二)人才缺失现象严重且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处于垄断地位,至今没有真正意识到外部竞争环境的压力。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服务水平等方面缺乏根本性的改善和改进,对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也没有引起充分重视,人才的缺乏和流失严重,这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一是从业人员素质低。我国商业银行的大部分从业人员缺乏服务意识,这是商业银行发展的不利因素。另外,商业银行缺乏严格的准入制度,临时人员和未经过培训的人员较多,人员素质低下。二是优秀人才流失严重。人才资源对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提升至关重要,但现在人才流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另外,较高的服务质量才能维持客户忠诚度并吸引新客户。我国商业银行的银行服务礼仪有待提高,服务流程有待改进。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市场营销能力的约束
市场营销能力也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实际上,商业银行赢利最大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各种营销手段。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营销手段和方式上都较为落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营销手段落后。市场细分是重要的营销手段,是指商业银行对不同区域和层次的客户进行细分,通过确定不同层次目标客户群、为其量身定做各类客户营销方案、设计金融产品,进行差异化营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竞争压力下逐步意识到差异化服务的重要性,但与外资银行相比,服务质量仍显较大差距。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略显落后,传统的存、贷、汇等业务仍占主导。
二是产品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创新能力是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管理创新,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意识不够,产品品种单一,与外国金融机构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品种单一、范围较窄,无法满足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是市场定位不明确。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产品趋同,缺少对目标客户的定位差异,这是限制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开拓的重要因素。
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路径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步伐加快,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和经营风险也日益扩大。鉴于此,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已经成为各方面的共识。在宏观层面分析,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进:
(一)明确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
实际上,有效的发展战略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进行明确、清晰的市场定位,寻找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一是要明确市场定位。我国商业银行分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各个梯队要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减少同质现象,创新特色金融产品,创建经营理念。二是要制定战略目标,要利用区位优势扩展营销渠道、打造核心业务,创造并保持独特的竞争优势,避免盲目竞争。三是要积极主动与国际战略投资者进行合作和入股,积极吸收国际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促进金融平衡发展。
(二)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一是要转变风险管理防范观念,提高员工素质,培育全员的风险控制氛围,二是要加强风险管理专业知识培训,使其对银行的风险控制有较深了解,加强管理层人员的风险意识,确保在责任制基础上控制银行风险。三是要构建风险管理体系。一方面要构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信用风险内控机制,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另一方面要构建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四是要构建道德风险管理体系。
(三)增强商业银行创新能力
一是要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增强创新能力。增强商业银行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增强产品创新的意识,积极推行产品经理制,加强营销及后续服务支持。要注重创新产品质量,应以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和安全性为准则,增强新产品的生命力。要成立产品创新研发机构,进行整体规划和研发,进一步加快产品创新的速度。二是要改进营销手段,创建自主品牌。可以通过市场细分来加强营销,也可以通过创建自主品牌来抢占市场占有率。具体而言,要做好市场分析、对比分析,要选择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并确定品牌特色。
(四)疏通商业银行人才培养机制并提高服务质量
现代商业银行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商业银行要建立一套规范的公开选聘制度,坚持公开选拔、公平竞争的原则,引进先进的人才。要建立一个优胜劣汰的人事竞争机制,以此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促进银行健康稳定的发展。要重视人才储备工作。一方面,要通过银行内部金融机构对全行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关键岗位、重点领域的专家型人才的培养。要建立员工激励体系,培养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提高商业银行服务质量,一方面要提高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要创新服务手段。同时,要完善服务内容,通过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另外,要改善服务环境,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要优化服务流程,提高银行内部的工作效率,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参考文献:
1.吴宽宽.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新思维[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1)
2.袁志辉,陈振宇.商业银行发展研究[J].魅力中国,2009(6)
3.吴高佩.关于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思考[J].金融论坛,2002(11)
4.叶利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企业研究,2011(14)
5.刘建南.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水运,2012(3)
6.刘永庆,李红光.关于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思考[J].黑龙江金融,2010(4)
7.王都富.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构造[J].金融论坛,2001(10)
8.孙永慧.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财会通讯,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