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思想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思想的核心范文1
目前,素质教育改革正在蓬勃发展,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而中学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实施却步履蹒跚、停滞不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把握住该学科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核心应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纵观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不难断言,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的实质和核心是创新,谁抢占创新的制高点,谁就拿到了21世纪的通行证,谁就会成为21世纪的主人。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怎样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励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是创新教育的目标所在。
多年来,思想政治课教学都是传统式的照本宣科,属于应试教育的模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就必须以创新教育为核心,有的放矢,组织教学,才能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轻能力教养;重灌输注入、轻探索创造;重理论、轻实践;重模式统一、轻个性发展等等,这与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格格不入的。黑格尔认为:“一切改革,归根结底是观念的更新。”一个人获得知识的能力远比知识本身更有意义,更富有创造性。很多专业知识都是在离开学校的实践中边干边学得到的。现代科学对智力的理解并非就是死记硬背仓库式的储存书本知识,而是大脑思维活动的能力,是全身心把握世界的能力,它不仅是对外界信息的吸收、加工和存储,更主要的是具有超前性和能动性,对实践目的、手段、方法等的预测性、对实践的操作性。因此,我们要摆脱狭隘的学习观,开拓多层次、全方位的智力、知识观。
二、真正理解创新的含义
人们日常所理解的创新是指能够发现人们尚未发现的规律、创造出世界上尚未创造出的东西的能力。而对于高中生来说,能够解决他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所提高,就属于创新。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目标明确,懂得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正确处理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学习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曾荣获诺贝尔物理奖的华裔科学家朱棣文认为,中国学校过多强调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注重书面应试能力,而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则明显不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错把学习手段当成学习目的,过于强调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忽略了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要告诉学生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他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
四、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一个宽松的、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力的环境
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其学习成绩好坏、能力层次高下,都给予他们公平竞争、创造性尝试的机会,要鼓励和称赞学生富于创意、别出新裁的念头和思想。要学会以“正信息”激励学生,使学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从老师的肯定中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激情,渴望成功。
海伦凯勒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有了高飞的冲动,就决不甘于在地上爬。”有了想要成功的思想,就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大的发挥,从而自觉地去创新,去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比尔盖茨就是因为有了要“在每个家庭和办公桌都要放上一台电脑”的梦想,才促使他去创造,去完成伟大事业的。
2.进行扩散性提问,突破思维定式
不少学者认为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思考方法作为思维方式,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智力价值。科学思维方式比某种专业知识技能更为重要。爱迪生发明蓄电池曾失败了一万次,但他不说自己失败,而说自己发现了一万种不行的方法,发现一种方法不行,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不是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逆向思维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高斯提出的“级数相加”理论等……都属于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思维“开窍”的机遇,教师提出的问题,追求的目标不应是得到一个惟一正确的答案,而应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地独创性地去思考、去探索。如学完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一课时,要引导学生梳理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3.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努力寻求解决疑问的途径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一切科学发现都发端于疑问和好奇心。爱因斯坦在16岁上高中时,就对多少年来一直被当成真理的时间的同一性产生怀疑,最终导致他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伽利略的大胆质疑,更正了亚里斯多德关于从同一高度下落的物体,重物落得快、轻物落得慢的错误,并用实验加以证实,从而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哥白尼对地球中心说的怀疑,导致宇宙观的革命……要培养起创新质疑观,就要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敢于进行合理想象;更要求教育者因材施教,不强求用统一的思维模式来教育每一个学生。创新教育真正需要的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学习思路和教学方法,应多用讨论式、学导式启发学生思维,师生双方多进行互动式的双向交流,吸收对方创新思想的火花,产生灵感,克服自己的惯性思维,因为惯性思维是创新的大敌。
4.注重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学生去论证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热点问题
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当前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再是过去“书痴”、“书虫”型的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也不可能再囿于过去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所学内容有血有肉,学以致用。政治教师只有善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寻找知识与实际的结合点,做到从实际中归纳理论,用理论来分析实际,从而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学与用、知与行有机的统一,才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能力。当前高中教学三个年级内容均可联系深化国企改革、反走私、扩大内需、、李登辉“两国论”、、政府机构改革、西部大开发、第十个五年计划等热点问题。
5.精心组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正在的高考改革,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不仅要在学科内进行综合,而且要进行跨学科的综合。一题一解、单向思维、就事论事、因陋就简的练习方法,已不适合高考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学生演绎能力、横向思维、立体分析能力的培养,它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呆板僵化、缺乏灵活性的危害。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有必要精心设计每一道题目,使之具有全方位、多角度、跨学科的综合性特点,使学生在做好每一道题的过程中都能进行多元思维,全面把握,综合分析更多的知识点,从而培养知识迁移、灵活运用、全面掌握,深刻理解、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思想的核心范文2
关键词 认识导向 情感激发 行为规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在全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取得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在高校中,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在实现这样的目标的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功效和能量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作为提升社会成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其认识导向、情感激发以及行为规约三个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始终保持内在的一致性,才能最终实现提高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的目的。
1以教育的认识导向功能增进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对社会群体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方式,使其具有与社会要求相符合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当前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引导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客观、理性认识的功能属性上,这既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承载的基本任务,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的逻辑基础。因此,要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就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性导向和认识的理性导向两种基本形式的认识导向功能。
2以教育的情感激发功能增进核心价值体系情感认同
在全社会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不仅要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从而形成认知认同,同时也要实现对其的情感认同。因此,在当前社会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增进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情感认同的实现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激发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的各内在要素潜在的情感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包括调节、评价、强化三方面的现实功能。
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各情感因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来实现情感激发的调节、评价和强化功能。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教育者要通过构架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沟通桥梁,激发和捕捉受教育者的情感兴奋点、调动受教育者的情绪,发挥各情感要素的作用,达到引导其情感因素向道德体验转化的目的;另一方面教育者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投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中,用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受教育者,实现最大限度地情感共鸣,使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不仅要立场坚定地弘扬正气,营造和谐稳定、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还要引导全社会形成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帮助社会成员形成“求真趋善”的社会品德。
3以教育的行为规约功能增进核心价值体系行为认同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除了要实现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外,同样要实现其行为认同。这种行为认同是社会成员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所确立的主导价值原则、价值选择标准和行为道德规范的直接体现。实现社会成员的行为认同,要在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明确认同主体自身的目的性,认识到这是一种于主体目的地主动过程。从这个角度分析,也证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规约功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行为认同规约的指向性是一致的。
当前社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引导全体社会成员始终坚持指导思想不动摇,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断提升对民族自豪感、时代价值观以及道德价值观的认同,在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规约功能,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价值取向彻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使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目标一致起来,最终达到增强社会成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规范性的目的。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中,不仅要教育其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牢牢把握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深刻理解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还要引导他们明确自身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社会成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民生调研立项课题,名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讨,课题批准号:201501433。
参考文献
[1] 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党建,2014-02-01.
[2] 管廷莲.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政治认同的实现逻辑[J].求索,2011(5).
教育思想的核心范文3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有效的理论支撑,而且对于进一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塑造当代大学生造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当前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网络技术对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剧烈,竞争实质是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广西要缩小与经济发达省份的差距,任务更为艰巨。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高等学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续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胜利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2.高等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高等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冲击。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勤于思考,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勇于创造,但鉴别力仍有欠缺。社会转型期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诸多迷茫、困惑和疑问,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强有力的引导,助其清醒、解惑和释疑,提高识别能力,坚持正确方向。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现实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充实更新,体现时代性;既要有稳定的、连续性的内容,又要紧跟时展和大学生思想发展。因此,高等学校应该抓紧时机,组织力量,研究并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
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旋律
党的十报告鲜明地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重大战略决策[1]。践行“三个倡导”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化、大众化,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高等学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旋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4.高等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必须躬身实践[2]。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处理好理想性与现实性、社会性与个体性、多样性与选择性的关系。
4.1 正确处理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关系。大学生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群体,比较容易接受社会和谐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又不容易全面理解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和谐与融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存在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位置不当、人与人相处的不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理好这些矛盾,坚持正确理想,合理解决现实问题,才能更好地形成社会的文明道德风尚,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同心协力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4.2 正确处理社会性与个体性的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人的充分发展也只有在和谐发展的社会中才能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在两者之间寻求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根本上体现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即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承认集体和个人的价值主体和利益主体地位,就是要把对大学生主体性的肯定和社会性原则统一起来,既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又要反对学生主体性的极度膨胀;既要大力提倡集体主义,又要反对忽视个人的价值。
4.3 正确处理多样性与选择性的关系。社会变革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少数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所以,要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方式和方法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转化为全社会包括大学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经济活动中追求效率、活力和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以及物质文明,在人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生态文明,在政治活动中追求民主法治、政治文明,在文化活动中追求真、善、美及其统一的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在社会活动中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
5.高等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
高等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根据学校教育情况和大学生特点,通过思想政治课、学科教学和学校各种教育活动,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性教育和学科教学、各种教育活动的渗透性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1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一门课程。高等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之中,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实现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实现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体系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体系的转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5.2 学科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依据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适应他们的接受能力,科学安排教育内容,合理选择教育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育人的灵魂的教育,既要遵循知识传授的规律,倡导启发式、参与式教学,使学生们都能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逐步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遵循价值认同的规律,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切身体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社会以及自身发展的意义,在情感态度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行为上自觉地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5.3 运用校园文化阵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理论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事迹,展示于各种校园文化载体,特别是要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发挥校园网络作用,开展一些学习、研讨活动,坚持正确导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见解,把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增加学生学习机会,增强实感和实效。
5.4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到工厂、农村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充分利用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大学生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陶冶情操,使大学生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尚使命。
参考文献
教育思想的核心范文4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Path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Leading Independent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AN Cao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68)
Abstract With the spread of the debt crisis, the world situation unrest, social mutual agitation of various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ideals and beliefs on people and everyday life had a tremendous impact. 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role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of higher education as a new force, played increasingly prominent. What people train, how to train people,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new education system must be solved good fundamental problems facing independent colleges also must address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priority.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to build spiritual power and ideological basis for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Following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college to search path of building the core value system.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h
0 引言
“核心价值体系”一词为我国的首创,首次提出始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为战略任务。紧接着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分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重要理论指导。我党在“十报告中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有机体中,指导思想居于最高层面,是指对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的的价值认同,从根本上说,是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认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点,应将切实贯彻。独立学院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是结合践行“文化强国”战略这一“宏伟蓝图”的大背景下我国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大任务,肩负着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培育合格人才的重大使命。
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1 从理论层面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指的是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中国化最新成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十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凝练,将过去较长的表述精简为24个字。用贴近老百姓的精炼语言,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 从实践层面看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反映一个社会意识的本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并且涵盖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意识形态、价值取向,从而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是引领社会前进的精神旗帜。”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抓住社会主义价值需要、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的关键,是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突出重点、抓住根本,保证正确的方向。
独立学院作为高校的一个支系,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有责任与义务在引领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不仅是党和人民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更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重大理论问题的重要内容。独立学院也只有在理解和掌握了核心价值、贯彻树立和实践、取得丰硕的建设业绩,才能影响社会、引领社会,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才能培养和造就大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由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学生大多来源于城市,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学生多数备受宠爱,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三观”需要正确引导。独立学院的发展方向如何确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独立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教育、树立、践行工作。
2 高等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状
当今时代,是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时代,是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时代,也是我国全面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时代,在这一新的条件下,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使一些人淡忘国家意识,消解民族身份,失去对传统的认同感;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控制自然和人自身的能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但科学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等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新的伦理道德问题。当前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信息发达的社会,信息来源、传播渠道和内容都多样化了。特别是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一项极为紧迫的重大战略任务。
3 独立学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
(1)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深刻理解并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首先坚持教育为主导思想。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其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一是融入课堂教学,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力,引领独立学院的学生深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发挥其政策性强、现实性强的优势,通过分析,引导使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实践锻炼,思想与行为相结合,引领独立学院的学生在社会现实生活的锻造中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弘扬主流文化,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坚持把素质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以人为本,独立院校作为新兴群体,当前独立学院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着文化积淀不深,学院领导重视不足,面临着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挑战等问题,应该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地位进行历史积累,首先引导学生应该懂得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弘扬什么,摒弃什么,吸收什么、抵制什么等等,有自己鲜明的立场和观点,主动建设出特色校园文化,特色就是个性,特色就是生命,特色就是优势,把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成精品活动,使大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再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新兴媒介,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播力,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校园文化的形成。
(3)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准则,从观念上、方法上、手段上进行创新。通过丰富的社会活动去感受,引导大学生培养荣辱观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分清教育主体与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第二课堂、实践学习、科技竞赛、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阅历、锻造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的素质、增长他们的才干、发挥他们的才能,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引导学生将理论付诸现实,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成一种意识,一种自觉遵守。
(4)打造一支道德高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组建一支既能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能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辅导员队伍。联系平时思想教育工作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各方面的表现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道德修养、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职业核心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针,组织开展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进行教学,让政治理论课、实践课、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就业指导的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培养辅导员专业化。为此,辅导员要努力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出一流班风,用自己的科研精神带出一流学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出一流学子。
高校作为争取社会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养成是重中之重。独立学院多年来已经获得了中国社会的认可,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在社会的各行各业持续做着自己应有的贡献,很好地补充了中国青年培养覆盖面问题。从另一层面看,独立学院的学生综合知识水平要略低于普通公办本科院校学生,他们的奋斗起点较低,困难更大,思想变化也更加复杂,及时引导、正确的教育既可以有效地帮扶他们成功、成才,更培养了他们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沈壮海.党的十报告解读之十一――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兵团建设,2012(22).
[2] 袁贵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中国社会科学,2008(1).
[3] 刘明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8(7):45-46.
教育思想的核心范文5
教育部提出,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于是,不少专家都在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核心素养”。王竹立先生认为:“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或缺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一个人的核心素养包括:信息素养、思维素养、人文素养、专业素养、身心素养等几大方面,同时他还主张不同学段的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有相应侧重点。傅禄建先生则主张“两个基础,三项素养,六个学会”。“即为每一个孩子――奠定终身健康和良好公民的基础;提升三项核心素养(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学会上网、学会表达、学会劳动;学会合作沟通、学会社会服务、学会应对危机。”
或许这样的讨论还可以有不同角度。但如果回到“核心”这一词语来理解“核心素养”的话,上述种种是不是值得商榷。所谓“核心”,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的基本解释是:中心;主要部分(就事物之间的关系说)。如果将“核心”理解为“中心”,那就只有一个,多中心必将无中心。如果就事物之间的关系说,核心是指事物最主要且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那一部分(可以是物理的, 也可以是抽象的)。 既然核心素养是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就要回到教育的价值上来。
我们不妨回溯一下,蒋梦麟先生早年就认为,教育要培养的是“活泼泼的,能改良社会的,能生产的个人”。20世纪60年代罗马俱乐部则提出从“维持性学习”转变为“创新性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倡的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我国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素质教育更是围绕教育的价值――使人成人来展开。至于其他种种都是围绕“成人”发散开来的、具备相互依存与制约的、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部分。
从立人的视角来看,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未来的生活,主要是为他们的生存奠基或者说提供帮助,要生存,就要面对各种未知与挑战,自然需要诸多素养,但一个缺乏“想象力”或者说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的人,又如何调动这许许多多的素养与技能呢?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当我们探讨核心素养的时候,除了发散,恐怕更为要紧的是聚焦,要探讨个人立足于社会于人世间最为要紧的那个点。如果教育的价值就是使人成为人――一个美好的人、幸福的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当然一定是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他的核心素养可不可以聚焦在一个中心词上?
面向未来的教育,需要培育的人的核心素养除了“独立思想”我们还能找到什么更为准确的表述呢?尽管核心可以生长,可以丰富,可以削弱,可以衰减,或许也可能变异,但既为核心,恐怕就没有那么复杂,也不可能那么多元。古希腊哲人早就认为,教育是为了让人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而不是让人膜拜权贵。一个思想不自由的人,知识再多,技能再强,他也不可能独立地面对人生。雅思贝尔斯认为自由和超越才是作为人的根本所在。
诺丁斯在《批判性课程:学校应该教哪些知识》中指出,如果没有对日常生活中关于教与学、战争、持家、为人父母、广告、生存、与动物的关系以及性别与宗教等中心问题的批判性思考,“教育一词实际上就变得没有意义”。面对未来的教育,为成就作为人的核心素养的“独立思想”,学校教育需要思考和改善的,就是课程的变革与增减了。这变革与增减,就如诺丁斯提醒我们思考的,哪些该教,哪些不该教,或者可以少教的问题了。
杜威说:教育的目的就是生长。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目的。没有思想的自由,何来“完整的精神”,又何谈生长?又何能成为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泼泼的,能改良社会的,能生产的个人”?
一个能“独立思想”的人,才可能具有想象力。想象力作为批判性思维的一部分支撑着一个人的批判精神,唯有批判,才能保证一个人不会人云亦云,不至于失语,更不会膜拜英雄与神灵,自然也不会跟风,被大众思维所裹挟。教育作为一种生命传递,“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我更新的过程。”尽管“生命体不能胜任无限期的自我更新任务,但是,生活过程的延续不依靠任何一个个体生命的延长”,这过程要的就是批判与扬弃。
教育思想的核心范文6
【关键词】兴趣;改革;创新
一、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主观试题的得分较低,这与我们平时的理论分析、基础训练不到位有关,也与我们的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有关,需要花大力气纠正。理论功底很差,甚至在答题是经常反问、自问自答。由于受初中开卷形式的影响,学生不重视必要的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审题能力欠佳,往往拿到题目,题目还没看清楚,答案就出来了,因而失分严重。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不强等。克服学生学习中的“眼高手低”的通病,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落到实处。
二、教学改革与创新举措
1、锁定课程的时代性与教育性,强化和谐教学
政治课永远都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要求教师在举例时根据教材观点结合一些国内外重大新闻材料,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为政治课增添时代活力,有能增强政治课的理论说服力。课堂举例时要锁定教育性,始终把教育性放在首位。教学过程不是为了举例而举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选择精致而具有启发性的例子,这样才能抛砖引玉,引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明白教师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这个例子又是怎样说明相关知识的,这样才能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讲到商品的概念时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平时送给好朋友的生日礼物是商品吗?”“妈妈给你织的毛衣是商品吗?”“那我们每天享受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呢?”“还有一些发达国家出卖加工净化后的罐装空气呢?”在一环扣一环的例子提问中,同学们兴趣及高,积极思考,抢着回答,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概念自然就牢记心中。
2、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各种活动实践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一般来说,在活动教学模式中,首先由学生或老师根据已有的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想到多少提多少,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预先想到学生会遇到什么问题,教师要创设什么样的情境和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然后,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特别要突出学生自己所思所想,放手让学生独立地想,去摸索,在失误中寻找正确的答案。
3、教学中形成对学生正确的评价
初中思想政治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常识教育,包括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法律规范与纪律规范、政治规范和心理素质教育四个方面,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为把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落到实处,采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考核办法,即采用知识考核与行为考核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行为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思想政治课的社会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学生活动中的表现,教师要及时地从学生的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三方面去评价,让他们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以便今后获得更大进步。在评价中,教师应考虑学生的作业、作品、课外学习成果,学习态度与习惯,书写水平等。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实行全过程积极评价。同时应让老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让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努力与进步,并做出调整改进,敢于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理智地坚持己见,提高认识的科学态度。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情景是指活动所需要的氛围,是由一定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外部环境,学生的活动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情境,都是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的。情境对学生的活动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感受性,使学生逐步达到活动的最佳状态。政治课和其他学科都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教学的突出地位。教师应在问题上下功夫,培养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勇气和毅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活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并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做到精心设计,巧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使之入境。教改中,教师应采取“读、想、议、讲”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先练后讲,让学生在尝试中、在自学中思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尽量把问题提出,把疑点摊开,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经过适当的综合归类,作为讨论的内容。对于学生中有可能忽略的一些重点问题,则启发引导,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是问题教学的起点和基础,能够发现问题才能进而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让学生从每一章节、每一框的结构和内容中发现和思考问题,思考问题则从单向、多向、逆向多种思维方式人手。这样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和创新要求,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知识探究和能力发展”为核心的同时,不断创新,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进行思想政治课课堂改革。只有具有高素质和高创新能力的民族,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激烈的国际竞争,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让解放创新才能、培养创新人才,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重创新,采用了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才符合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国中小学教学改革情况[J].四川教育.2010年04期.
2美国中小学教育制度及教学改革情况简介[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2010年03期.
3重视师范教育办好师范院校[J].人民教育.2010年08期.
4张承先.贯彻全面发展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在全国重点中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人民教育.2010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