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内外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内外企业并购理论研究

国内外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范文1

[关键词]并购动机 并购绩效 文献综述

一、引言

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简称, 泛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 主并公司以产权转让为内容, 以获取资本控制权为目的的一种市场行为。它于十九世纪末在西方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兴起,先后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中国的并购自二十世纪末逐渐升温,与此同时,理论界和实务界也开始关注这些并购活动。

二、国内外并购动机与并购绩效的文献综述

1.国外并购动机的文献综述

Coase于1937年最早提出了交易成本说,后来Williamson、Grossman 和 Hart分别于1968年和1986年深化扩展这这一理论,形成了以交易成本为中心的为了获得垄断地位这一兼并动机理论。Weston 提出的协同效应理论,并经过Porter、Majd and Myers等人的发展,形成了兼并是为了追求效率的提高这一动机理论。在管理层方面上的研究,由Mueller于1969首先提出了管理主义理论,后来Shefrin于2001年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理论,由此形成了以问题为中心管理者追求自身利益的企业并购动因理论。1986年,罗尔提出了管理者自大理论,认为管理层可能因为自己的盲目乐观而高估目标。而Hermanand和wenstein于1988提出了掠夺者理论,指出企业进行并购是为了获取被并购企业原来的股东转移出来的利益。

2.国内并购动机与并购绩效的文献综述

对于并购动机的研究,1998年冯启等从定性的角度,运用了七个理论系统的阐述了企业进行并购的动机;2004年催保军从横向、纵向、混合并购这三种并购模式的角度下研究了企业并购的动机。梁国勇于1997年指出企业购并就是在内因和外因的交互作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2002年,杨万里则是从企业兼并与收购行为的参与双方的内在动因着手,分析了其参与企业兼并与收购活动的动机。此外,杜海平,李瑶于等人的文章中都指出外资在中国的并购都是为了占有中国的市场份额。

对于并购动因与并购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2002年顾勇,吴冲锋采用了回归方法证明了我国买壳上市主要是炒作动机;2006年,罗贤的分析认为买壳上市的行为是由于国有企业的民营化问题。李增泉等人2005年对416家上市公司的兼并行为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兼并过程中的掏空资产行为是因为公司没有保配资格之忧,并购能够迅速提高企业的业绩。张玉珍2006年,建立了核心竞争力兼并动机模型,表明兼并后的企业整合能力若能达到一定的临界值,双方便有了以获取核心竞争力为动因的兼并行为。此外,2010年,章新蓉等通过对不同控股的上市公司的兼并行为的研究,指出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并购,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绩效中的表现都优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对于并购动因对于并购绩效的影响,娄金2006年认为企业在进行并购初期,管理者由于偏离动机而进行的并购会损害企业的价值。之后夏新平,辛婷婷等人都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企业并购主要是出于动机。此外奚宾在2010通过对沪深上市公司的并购的研究,指出国有股比重与管理者的自负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董继扬等人在2012年通过建立因子模型证明了管理者的努力程度与企业的并购绩效呈正比关系。

3.国内外并购动机与并购绩效的文献综述评价

从国内外研究比较来看,由于国外企业的并购历史较久,先后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因此相关方面的研究也较早,而且针对于每次的并购浪潮都有各自的特有的动机,并对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漫长的研究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相比,国内的并购历史较短,不过二三十年间,在并购动因理论上的研究尚不系统,尤其是针对中国并购历史的理论研究尚未形成理论体系,在这一方面需要加强。

国内的研究大多倾向于某个单一因素或者背景下的研究,具有中国特殊环境下的本土特色,比如政府动机,卖壳上市,掏空,投机等兼并动机,然而这些特色的兼并动机的阐述并没有一个系统的对应并购发展脉络的理论,所覆盖的范围也不够全面,互相之间也没有联系。并且在分析兼并动因对绩效的影响上,国内学者大多将焦点集中在管理上,所考虑的因素也不全面,实证上的研究也欠深刻,鲜有能够从多角度动机方面考虑的文献。因此国内学者对于中国的并购史上动因的研究还有待于多角度,系统化,针对化的提升。

参考文献:

[1]Coase.R.H.:“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s,1937

[2]Manne.H.:“The Higher Critieism of the Corporation,Columbia Law Review.1962.

[3]张佳林,蔡军辉.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动因与绩效研究.经济问题.2005 (11)

[4]焦跃华.企业并购中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动机.专家视点,2006(9)

国内外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范文2

1.1.1 课题来源

在现代全球化的世界上跨国公司对现代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在国际贸易关系发展的过程中的主要力量是跨国公司。它们是世界公司业务中的最强大的部分。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在世界经济,美国经济已处于领先的地位。在美国经济最主要的部分是:冶金,机械制造和仪器制造,电子,电器,石油,化工,汽车和航空的行业。

随着技术的迅速变革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跨国公司为了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纷纷采用跨国并购方式对自身的体制、结构、功能、规模等进行重新组合和战略调整。而跨国企业进行并购就需要很多时间和资金去进行市场并购行为,这期间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跨国并购中产生文化差异、缺乏对并购国家公司有效评估等等,而不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对并购后的企业产生不好的影响。虽然关于跨国并购的理论研究较多,但是还是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体系来建立一个研究模型,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

经过近三个月的时间准备和考察,决定把课题研究题目定为“美国跨国公司并购分析”,把研究课题限定在美国这个国家是因为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具有代表性,而且加之我在美国企业实习过,这样的题目联系工作实践,加之实习工作中积累的切身体会,感能够更好掌控题目的研究方向和实际效果。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经过改革开方以后,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中国关于企业并购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多起来,由于国外企业发展比较早,在企业管理方面比较有经验,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来学习国外的先进的管理经验。比如中国的联想收购 IBM 后,不仅获取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还获得了先进的管理经验。联想为了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在纽约设立了全球业务总部,任命阿梅里奥为 CEO,在他的领导下,提高了联想集团的竞争力。关于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观点:

邢少文:“随着跨国公司并购程序以及当事国家的法律意识的提高,跨国公司利益相关方已经不能够在以牺牲中小投资者利益去换取跨国公司的利益最大化了,这是因为现在的企业制度逐渐完善,利益相关方的话语权逐渐减弱,受制于企业中董事会和资本方。这是跨国公司发展至今的一个成熟标志,任何个人和小团体都不能够牺牲集体利益去换取小团体的利益 。

黄荣斌:“美国跨国企业的世界扩展,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尤其是东盟五国的经济走势发展尤为突出,该文提出美国经济发展中的跨国公司FDI 模式促进东盟五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使得东盟五国的产业升级,与美国 FDI模式关联性非常强,以至于东盟五国的经济结构中创新元素也来自于美国跨国公司的相关理念,深刻影响着东盟五国的经济,美国跨国公司还通过资本注入方式对东盟五国的企业进行阶段性并购,东盟五国的产业升级离不开美国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

吕向敏,杨建立,张惠兰说:“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企业中的决策者决定着企业发展的走向和并购的目标确定。如果决策者出现投资失误,没有注重投资目标国家的影响因素,就会加大投资并购风险,不确定因素在增多,该文主要就是决策者在考虑目标国家的因素时候发展为国际投资收益情况。提高跨国公司的决策者的国际投资风险意识是目前跨国公司都英爱做到的事情。

李盛竹:“该文主要介绍了谷歌并购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失败案例和不和谐并购行为,找出了美国跨国公司并购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分析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并购的时间比较晚,处于并购的初级阶段,在海外并购方面缺乏经验,并购失败比例较高。近年来,中国在企业文化领域出现了大量的专家,每个人几乎都有自成体系的理论系统,各自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不尽相同,大多停留在借鉴西方国家跨文化管理的理论上,缺少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管理体系,并且这些理论系统缺乏实践的指导。”

...........................

第 2 章 跨国公司的类型和特点

2.1 引言

跨国公司——这是足够的复杂性和不断发展的现象。现在提高成本和竞争力是许多公司的关心。在这一过程中提倡跨国公司是一个主要驱的动力。

现在最大的跨国公司大部分位于在:美国,欧洲,中国和日本。这些四个地区是我们现代世界上的最大的和最重要的经济中心。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在世界经济,美国经济已处于领先的地位。在美国经济最主要的部分是:冶金,机械制造和仪器制造,电子,电器,石油,化工,汽车和航空的行业。

.....................

2.2 跨国公司概述

2.2.1 跨国公司特点 跨国公司两个重要的特征:

(1)多民族,多国家的关系;

(2)政策的连贯性。

由于跨国公司生性国际公司,跨国公司的潜力估计如下;

(1)密集和广泛分公司,子公司,代表处和关系存在的网络;

(2)跨国公司的东道国经济中的存在。在别国的基础设施和对外贸易;

(3)分配跨国公司其控制对的媒体,通信,连接。拥有一个强大的形成当地公众舆论的武器。

(4)创建一个动力取决于各国当地的政治和公众代表的脸。

跨国公司的鲜明特点:

(1)主要的目标 -

市场的的最大化; (2)于用相同的全局跨国公司全球市场的部分;

(3)附属公司新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的协调;

(4)每个生产单元的灵活的组织,公司结构的自适应,会计和审计的统一组织;

(5)分支机构,工厂,合资企业的联盟到一个单一管理的网络;

(6)参与高新技术产业,高盈利的确保。

通用的合并 -企业公司生产联合相关的产品。例如, 一个制造摄像机的公司于产生影片或对摄影产生化学品的公司。收购可以定义为一家公司录取到另一个控制,操作与收购它的绝对或部分所有权。此次收购是经常进行收购的公司在证券交易所的全部的股份,意味着收购该的公司。兼并和收购的过程与资本市场的动力学联系很密切。为了执行这些业务上次要确定公司虚拟资本的状态—胖肿的,压缩的或者有效的。这些业务非常重要的因为金融市场的行情对一个公司的活动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公司的真的资产比公司的虚拟资本有大,那这样的跨国公司能当别公司收购的对象。在相反的情况(一个公司的虚拟资本比公司的真的资产有大)那这样公司的股票就当投机买卖的对象,因为那些公司股票的易损性提高。并购的目标和途径(控股股份的贩卖,控股股份的回购)都不一样。有这些并购的途径:友好的方法 - 正式的收购建议吸收的支持公司的领导(strategic buyout)。两个或多跨国公司研究它们的合并对它们的公司有什么样的好处的影响。

........................

第 3 章 美国跨国公司并购的优势 ..........16

3.1 引言 ...... 16

3.2 苹果跨国公司优势分析.......... 16

第 4 章美国跨国公司并购存在的问题 ...................31

4.1 引言 .......... 31

4.2 苹果公司并购中竞争优势在减弱.............31

第 5 章 美国跨国公司并购的改进对策 .....................36

5.1 引言 ........ 36

5.2 政府层面 .............. 36

第 5 章 美国跨国公司并购的改进对策

5.1 政府层面

5.1.1 加大美国政府资金的支持力度

跨国企业国际并购行为对于母体国家的优势非常大,尤其是美国跨国企业本身自身技术、营销优势比较大,如果政府还能够在资金政策上在多加扶持那么就有可能在国际并购中占得更多先机和优势。美国政府在针对本国跨国企业发展中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专门设立一个金融管理部门,对接跨国企业财务部,如果美国跨国企业选择大型七企业进行并购,起始资金较高的,有资金管理部门与各个资本投行、资本银行进行中间协调,政府担保先行拿出启动资金进行并购投资。其次美国政府在税收主导上要加大跨国企业税收减免力度,让跨国公司摆脱税收压力,支持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并购中的政策倾斜,在产业布局和技术更新中要给予支持。

跨国并购在表面是一种企业发展的市场行为,深层次还会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机密和安全,所以美国跨国企业在并购中或多或少会遇到目标国的政府干预,导致并购失败,这时候美国政府要先行做好舆论引导,在国际大环境中倡导公平原则,政府部门要多于目标国家的外贸部进行行政访问。

数据证明持续稳定的研发投入能够让美国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一直保持领先,在现今国际市场的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美国跨国企业更着手建立一个稳定的技术研发团队,这个团队要保持技术领先,在产品创意和功能构造方面要有自己特色。美国跨国公司创新意识比较强,但是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也在逐渐重视技术研发对本国企业的重要性,对自身生产技术、设计技术等核心技术进行创新发展,在面对同质化竞争过程中才能够更加立于不败之地,加大美国跨国公司技术更新发展步伐,才是解决危机的良策。技术创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发展起来的,这过程需要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要加大引导技术变革,调整产业发展结构。

......................>

结论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美国跨国公司也逐渐融入全球经济社会中,为了更好的理解跨国公司的本质以及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就要对美国跨国公司并购优势发展进行研究,提高跨国公司并购中的国际竞争力,针对跨国公司并购的背景下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了中用者比较分析,针对进行跨国公司并购对世界上的经济发展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的比较,提出适当的结论。使用了静态数据的方法,以获得具体的想法关于并购公司的数量,那些并购对跨国公司有没有好处和其他指标。这种方法用了为评估何种经济损失和利润跨国公司获取。并在实证分析基础上进行规范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根据美国跨国公司的并购中动机、优势、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跨国公司并购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美国跨国公司的并购动机为拓展海外市场,确保资源获取。美国跨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可以获取目标企业的机器设备、矿产资源等有形资源,也可以获取目标企业的商标、信誉、知识产权、专利权、人才、客户关系等无形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企业要想快速的发展,就得客服自身的缺点。美国跨国企业并购另外一个企业的主要目的是弥补本企业自身的不足之处,提高本企业的整体实力。

(2)美国跨国公司存在一些并购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兼并和收购领域跨国公司的活动,突出企业巨头公司的活动,在并购过程中存在竞争优势在之间减弱、缺乏对并购国家文化差异认识、缺乏对目标国的有效评估。研究苹

果研究苹果公司、微软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公司,这些大型跨国公司并购之后的结果,并购后的整合,相互交织组织的结构。得出共同存在技术优势、人才战略优势、稳健的财务战略优势。 (3)从美国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得出美国跨国公司的改进策略。首先加大美国政府资金的支持力度、美国政府加强对跨国并购的宣传引导。其次美国跨国企业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继续实行持续稳健的跨国公司财务战略、跨国企业加强人力资本投资,还要主义目标国的文化差异,一定要对目标企业有深刻的了解,当然还要理解目标企业所在国家的经济情况、政治情况、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要求、风俗习惯、等等,美国企业海外并购后,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深入的分析本企业与对方企业的各自的文化特点以及并购双方的公司组织形式、国家政策、经营理念、管理风格、公司制度等等来选择合适的企业解决方案。

国内外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范文3

内容摘要: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企业正面对全球一体化的竞争环境,企业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情报信息的获取和使用情况。本文分析了国内企业竞争情报的发展现状,揭示了中国企业竞争情报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国内企业竞争情报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企业竞争情报 现状分析 发展对策

研究背景

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I)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2 0世纪80年代,以 1986年美国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SCIP)的成立为标志,迄今虽仅有20多年的历史,但其影响已经遍及世界,对全球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纽约公司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E•弗林说过:“对于我们公司而言,竞争情报每年值5000万美元。那是在竞争过程中我们自身创造的利润的总和。我相信竞争情报,公司的高级管理层也相信它,我们一起创造着一种信任和支持竞争情报的企业文化。”情报对企业的贡献率一般都是秘而不宣的。根据现在能够公开的1997年的统计,微软为17%,摩托罗拉为11%,IBM为9%,通用电气为7%,惠普为7%,可口可乐为5%,英特尔为5%。而从2000年微软、 摩托罗拉、IBM对外公布的资料表明:其竞争情报系统的贡献率分别为18%、12%、8%。毫无疑问,随着情报的获取手段和反获取手段的增强,情报对企业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贡献率也越来越高。

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企业正面对全球一体化的竞争环境,企业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情报信息的获取和使用情况。竞争情报的有效获取有助于企业知己知彼,根据获得的情报,进行科学决策,取得竞争优势。决策者们正力图用“全新的眼光看世界”,依靠信息进行科学决策。由此情报成为企业决策中最敏感的字眼,一切迹象表明,竞争情报正在成为企业的第四推动力。在现今这个竞争致胜的年代,竞争情报服务和竞争战略决策已成为企业运筹帷幄、逐鹿市场的成败关键,其重要性非同一般。

竞争情报基本内涵及国内企业开展竞争情报活动的意义

(一) 竞争情报的定义

竞争情报是指经过筛选、提炼和分析过的,可据此采取行动的有关对手和竞争环境信息集合。据中国竞争情报网介绍到:竞争情报是对整体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一个全面监测过程。具体地说,竞争情报是用合法和道德的手段,通过长期系统地跟踪、收集、分析和处理各种可能对企业发展、决策及运行产生影响的信息,最终提炼出本企业及主要对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劣势和机会的关键情报,从而帮助企业各职能部门,如战略规划、投资与购并、研究与发展、市场营销等部门的管理者们,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制定决策。

竞争情报所依赖的信息多数来自公开或半公开的信息源,如报刊杂志、企业财务报告、市场传言、产品手册、高层的讲话以及互联网等。这些信息的取得可以通过留心观察,有时也需要最先进的技术和独特的方法。但这些来自各种信息源的信息并不是竞争情报。只有经过分析、处理、具有可行性的信息才是竞争情报。

(二)竞争情报的特点与作用

竞争情报涵盖了三要素:竞争环境,竞争策略和竞争的双方。竞争情报是对竞争对手,竞争环境、内部状况、上下纵横的情报进行综合地、广泛地、持续地和合法地调查收集,汇总分析,动态跟踪,策略制定。是对这些大量信息的储存积累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竞争对手状况分析,竞争环境变化的监测,竞争技术应用的跟踪,竞争市场态势的预警,竞争策略运作的制定,竞争信息安全的保密等内容。

竞争情报除具有情报的一般准确性与快速性的特点外,它还有别于其他情报而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周密的系统性,鲜明的对抗性,精明的超前性,动态的再生性,显著的增值性等特征。

竞争情报对企业的作用可归纳为充当企业的预警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学习工具。竞争情报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使企业避免受突然袭击,对此,竞争情报可以起到商业环境监测、跟踪技术变化和市场需求变化、了解影响企业的政治及法规的变化、监测客户的动向、预测现有竞争对手的行动及发现新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等作用。竞争情报对高层人员在企业并购、投资、竞争领域选择等方面的战略决策有着积极作用,利用竞争情报可以使企业增加决策的成功率。竞争情报能够帮助管理人员不断地接触新思想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从而避免思想僵化。还可以进行标杆比较(所谓标杆比较,就是以最佳实践、最佳做法为标准,采用各种手段向其看齐)。

(三)我国企业开展竞争情报活动的意义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环境,也就是企业的生存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市场化、全球化和信息化,从而引发了更加激烈的竞争:出现了全球性的兼并和购买热潮,导致全球性的市场重组;以信息和网络为基础,重构了企业的商业模式;企业的组织机构发生了质的变化,网络组织、弹性机构、虚拟企业等制度创新不断涌现;产业结构高速加速,企业面对更加快速变化和复杂的竞争环境。

现代企业为保持竞争优势,需要一切有关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的情报,诸如原料的产地和价格、技术设备和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市场范围、营销方法,还包括环境要素,诸如政治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等,这就是企业的竞争情报活动。这些活动目前在我国企业当中还未有效地开展起来。

国外企业在抢占中国市场的商战中采用了大量先进的情报手段和成熟战略,国内企业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外公司――竞争对手情报收集的对象,这对于情报利用尚处于启蒙阶段的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意味着是严重的不利和危机。如果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竞争异常激烈,但商机也比比皆是,关键是占有信息与情报资源。我国企业必须根据瞬息万变的竞争信息和态势,及时正确地作出决策,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商场如战场,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报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我国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竞争情报对于我国企业界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与跨国公司强大的情报竞争力相比,我国大中小企业情报竞争力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相对于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企业来说,我们的情报竞争力差距极为薄弱。我国企业如不急起直追,补上这一课,无异于赤手空拳地去参加一场现代战争,是没有胜算的。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开展竞争情报活动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竞争情报的实施关键在于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和竞争情报收集和分析系统的建立,并不间断地进行竞争分析,发现市场变化和竞争者行动的趋势,制订出有效的竞争战略,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使企业的决策更加科学。

2.规范国内市场的竞争行为。企业决策的盲目性使得其市场风险大大增加,而盲目决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企业不能有效地预测策略实施后市场可能产生的反应。竞争情报可以帮助企业通过运用模型和趋势分析展现市场情况,对企业策略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作出合理的预测,从而在根本上避免两败俱伤的竞争行为。随着竞争情报系统在国内企业的普遍应用,使有效竞争策略的企业将在市场上取得优势。

3.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竞争情报是一个企业获得成功的基础之一。掌握竞争情报的精髓,是国内企业了解国际市场的市场变化趋势,从而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先决条件。

国内企业竞争情报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企业竞争情报的发展

以市场竞争为内容、以竞争对手为核心、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为目标、以解放国家和企业(即组织)在市场竞争中的情报保障和治理支持为己任的竞争情报,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环境应变能力和管理水平,成为企业夺取竞争优势的锐利武器,受到各国政府、企业界和管理界的高度关注。

中国是西方人都认同的情报学的发祥地。被国际上誉为“情报之父”的孙子就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但我国对情报的理解,多局限在军事上,经济领域鲜少用此概念。在现代商战中,系统地将商业情报应用于企业战略上,我们面临着西方系统的现代情报学和先进手段的挑战,在竞争情报的研究与运用上,我国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竞争情报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中国,国内虽然有研究机构,但缺乏系统性与专业化,竞争情报的运用缓慢。1991年,中国兵器工业情报研究所牵头进行了“情报研究的国内外比较研究”,提出把我国情报研究工作的重点转向竞争情报,增强国家、集团和企业的竞争力。上海科技研究所于1993年12月完成了“上海轿车行业竞争环境监视系统”的课题研究工作,这是首次由地方政府立项的竞争情报课题。1994年9月,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北京市政府等联合召开了“全国竞争情报与企业发展研讨会”。在此阶段,以上海、北京为主的理论研究机构对这一新生事物进行了跟踪,翻译出版了一批此类研究专著、论文。1995年4月,中国竞争情报专业组织―中国科技情报学的竞争情报分会(对外亦称中国竞争情报研究所)经中国科协批准、民政部登记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竞争情报的研究和咨询已向专业化和群体化方向发展,中国竞争情报的研究也由此进入了组织化、正规化的发展轨道。

1995―1998年,北京市政府实施了竞争情报示范工程,对多家北京市属企业开展了竞争情报的咨询服务项目,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竞争情报从理论研究向企业实际应用进展。从企业实际运用的角度来看,长虹、海尔等知名企业也纷纷成立了自己的竞争性情报机构,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分析竞争对手乃至竞争环境的情报信息,为企业的迅速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情报信息保障。据1999年对我国竞争情报专业组织成员单位的调查表明,企业界对竞争情报的认识正在深化。在调查对象中,53.47%正在建立正式的竞争情报组织与网络;18.75%已经建立了正规化的工作流程与情报网络。但是,拥有世界范围网络,同时具有相当反应能力的企业则为零。这说明,中国企业情报竞争力从认知到操作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中国企业竞争情报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情报工作尚未得到企业高层决策者应有的重视。竞争情报是企业知己知彼、常胜不败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内容。然而,竞争情报的概念虽然在上世纪末就渐渐为很多企业所熟悉,但运用到实际中,还不是很普遍。连一些著名的大型企业也没有自己的情报部门,即使有,也作为二线部门对待。2007年国内一家主要媒体首次对国内100多家企业内部竞争情报工作的实际状况进行了调查,在回答“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阻碍”的问题时,“领导层不重视”得票最高,由于企业竞争情报工作复杂多变,所以在具体实施中的困难也不尽相同。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最大障碍主要集中在:领导不重视、信息准确性低、有价值的信息少、信息来源匮乏等方面,一些企业进行所谓的竞争情报研究,一方面是在走冷战时期军事情报收集的老路,另一方面则是在走图书馆情报收集的老路。这两者都是是纸上谈兵,不能把市场和企业结合起来,而大多停留在只收集、不分析阶段,对信息的分析和策略研究很少,就更不可能达到使企业据此而进行战略决策的高度。

2.缺乏专业竞争情报系统。竞争情报系统(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ystem,CIS)是企业竞争战略管理实践中新出现的概念,美国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前主席、匹兹堡大学商学院约翰•E•普赖斯科特教授指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是一个持续演化中的正规化和非正规化操作流程相结合的企业管理子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为组织成员评估行业关键发展趋势,把握行业结构的进化,跟踪正在出现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变化,以及分析现有和潜在竞争对手的能力和方向,从而协助企业保持和发展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中国竞争情报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包昌火研究员则指出:“竞争情报系统是以人的智能为主导,信息网络为手段,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的人机结合的竞争战略决策支持和咨询系统”。竞争情报系统可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和情报保障,因而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企业领导集团在经营战略和竞争决策过程中的“总参谋部”。

目前我国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真正拥有自己的竞争情报系统的企业不足10%,远远落后于西方企业。中国企业普遍缺乏专业竞争情报系统作为整个竞争情报工作的支撑平台,情报工作存在不系统、分散、难于管理、将大量精力耗费在信息收集方面等问题。

3.缺少专业的竞争情报人才。美国的竞争情报从业人员数量在50万左右,年薪一般在8万美元以上。相比之下,据专业人士统计,中国市场目前只有千余名专业竞争情报人员,而真正的需求却超过10万名,竞争情报人才匮乏成为制约中国企业竞争情报发展的瓶颈。

4.员工情报和反情报意识淡薄。企业员工情报意识薄弱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很多企业员工会认为竞争情报主要是企业信息部门的事情,与己无关。竞争情报具有对抗性、竞争性,所以,除了要获得竞争对手的信息,还要避免自身的保密信息例如生产工艺、产品配方等被对方获取,即反情报。所谓反情报是情报过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防御功能的表现。由于缺乏反情报意识。有关别人的情报很少拿得过来,而自己的秘密却屡屡“露底走光”。我国的一些企业的商业机密例如中国的“绝门功夫”景泰蓝、宣纸等,便是在别人的窥探之下失去了神秘的色彩。现在国际市场相互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间的相互交往和接触也越来越频繁,国内企业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外公司未来竞争对手情报收集的对象,我国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严重缺失。

国内企业竞争情报发展对策分析

我国企业已经进入了一个竞争制胜的年代,竞争战略决策和竞争情报研究已成为企业运筹帷幄、逐鹿市场的关键。因此,我国企业应当尽快转变观念,把战略管理放在企业的首位,高度重视竞争战略及其基础―竞争情报的采集和研究,把它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来抓。与此同时,我国企业还应该奋起直追,迅速改变竞争情报工作的落后现状,赶上先进发达国家,在新的全球竞争环境下站稳脚跟。

中国企业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促进国内企业竞争情报发展:

(一)企业领导必须强化情报意识

弗雷德里克大帝曾说:被打败是可以原谅的,而意外的失败则是不允许的。中国企业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的时间不长,对西方的市场经济规律还没有完全掌握。现在又加入了WTO,进入全球经济竞争活动,关注竞争情报至关重要,此外我国企业普遍重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忽视先进思想和方法的引进,但国外企业是不可能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转让给中国企业,因此必须加强竞争情报的研究,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和竞争规则,学习先进经验,才能使中国企业真正拥有竞争优势。企业关注竞争情报是当务之急。企业领导必须加强对竞争情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和认识,把竞争情报纳入企业日常议程,从思想上做到真正重视,加强情报工作建设,增强企业的竞争情报意识。

(二)企业必须加强对所有员工进行竞争情报培训

所有员工进行培训之后都可以为竞争情报部门提供信息。在企业里,应通过提高每个员工的情报技能,建立人际网络及其运行机制和促进信息流动来建立一种情报驱动的企业文化。当然,我们的政府相关部门及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也应该在竞争情报应用方面多做一些组织及普及培训方面的工作,全方面地工作,全方位提升我国企业竞争情报力,以适应竞争的全球化。

(三)企业应加强情报工作的现代化建设

企业必须提高情报工作的质量,要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采取多方式和途径,有针对性地搜集情报,尤其是高新技术情报。瞬息万变的市场,要求情报机构随时提供各类情报,从而需要企业现代化的情报手段,建设现代化的情报通讯网络,提高情报信息的加工传递速度;建设大型数据库,实现情报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推广普及计算机的应用以及增加情报贮存量,快速传递情报,检索利用情报。

(四)努力建成竞争情报系统

IBM公司认为:“企业要想在当今获得行业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建立分析型系统。即那种能为制定关键战略决策提供信息的思想的系统。”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就是这样一个为战略决策提供信息思想的系统。无论选取的竞争对手的情报收集机制如何,一个正式的、包括文件档案系统的机制将会带来很大收益。细小琐碎的资料极容易丢失,然而又正是这些细小琐碎的资料结合可以得出有益的东西,分析竞争对手的工作十分重要,不可随意放任。

结论

我国企业虽然在竞争情报领域初出茅庐,但是我们既有前车之鉴为诫,又有他山之石可以学习借鉴。只要我们改变观念,充分认识竞争情报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掌握开展竞争情报的方法与手段,就完全有可能后来居上,通过竞争情报的研究与运用来发展自己,保护自己,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显身手。

参考文献:

1.赵泉等编著.市场信息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情报为王―商业情报的攻防之道[M].金城出版社,2008

3.(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著.陈小悦译.波特竞争三部曲之竞争战略(Copmetitive Strategy)[M].华夏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