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书法课教学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书法课教学重点范文1
一、新课标下的教学特点
新课标的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建立,将“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当今的教学任务越来越多,知识量也越来越大,如果每个知识点都需要老师手把手地交给学
生,恐怕学生的学习生涯又要增加两倍了吧,所以,老师不能将所有的知识全部交给学生,这就需要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自我获取知识。另外,现在的知识不再是死板的“1+1=2”了,他需要将知识活学活用,不仅进入大脑就可以,更需要有自己的理解,获取和理解的结合才能更好地运用知识。两方面看来,新课标下的教学特点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思维的培养上。
在这方面,美国的教育可能更加开放和超前,更加注重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的建立。美国教师是这样讲《灰姑娘的故事》的。老师首先会问:大家最喜欢哪个人,最不喜欢哪个人呢?学生最喜欢的都是灰姑娘,最不喜欢的往往都是灰姑娘的后妈,这时候老师并没有说是对是错,而是问他们:如果灰姑娘在半夜没有及时离开,而变回了那个又脏又臭的女人了,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呢?相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她的后妈依然阻止了灰姑娘去见王子,这种结果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呢?听了老师的问题,学生都陷入沉思,他们不仅简单地了解到做人要守时的道理,更要知道评价一个人不能单方面地考虑,而是要换个角度思考,坏人或许就没那么可恨了。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过程,建立了更加全面的思维方式,更有利于他们独立思考。
二、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教学重点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知道,学习兴趣才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重要前提,
新课标下的初中教学就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需要教师怎么做呢?当学生们学习到测量长度时都会觉得很难,从而情绪越来越低落。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可以将学生们带到操场上,让学生在不亲自测量旗杆高度的情况下知道旗杆的高度,这样每个学生都不甘落后,自然会想很多办法,有的会想到相似三角形,有的会想到直角三角形的特点等方法,在竞争的前提下他们才更有积极性去获取知识,并且记忆犹新。
2.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察能力
每当学生看到枯燥的题目时都会唉声叹气,提不起兴趣,解
题思路也会阻碍不通,但当他们看到一些感兴趣的题目时都会多思考一下。例如,一只虫子被一只蜘蛛追,分别给出两者的速度,思考小虫能否存活下来。这样的题目学生更感兴趣,同时在脑海中形成了蜘蛛追苍蝇的场景,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这种情况,他们就马上想到了类似的题目,这样将生活和学习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学习和观察能力双重提高。
三、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法是一个整体的步骤,环环相扣,每个步骤对学生的学习都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学生应该养成独立预习的习惯,这就要求他们能够独自阅读教材,独自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不受老师讲解的束缚,给自己提供广阔的空间。在预习和阅读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这个时候不必失落,而是将这些问题记下来,当老师讲解时勇敢地提出来,这个过程不仅能够更好地学习到教材中的知识,还能够深化该部分的知识点,当然,最主要的是能够提高自主学习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这是更长远的益处。接下来就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同样也要在运用中积极反思,发现漏洞马上改正。这就是新课标下更高效的教学方法。现在,将这个方法运用到解直角三角形的难点上,首先要求学生们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内容,但不仅仅是阅读,而是在预习中发现问题,例如,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这个问题上的不理解,就应当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另外,在课堂上也要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即使是教材也要勇于质疑。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上对于大部分初学者来说都有一定难度,这样的问题更需要学生有自主思考的过程和思维,在自己的学习和质疑中加上老师课堂上的辅助,学生们在解三角形的问题上才能更加深入也更容易运用到实践中。除此之外,在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以及各个定理的推理等难点上,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运用课表的要求,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
参考文献:
[1]吕世虎,石永生.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7.
[2]萨・耶・利亚平.初中数学教学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
[3]陈清荣.数学新课标[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3.
[4]王荣辉.数学游乐园之举一反三[M].牛顿出版社,2007-06.
书法课教学重点范文2
例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无论如何改革课堂教学,都要重视课堂例题的教学。如何提高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效益,是当前需要认真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例题教学误区策略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时而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学生总会抱怨能听得明白老师的讲解却无法独立完成解题,甚至有时毫无头绪,无从下笔。结合平时的教学,我多次尝试从课堂例题教学中究其原因,试图寻找例题教学的有效策略以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将结合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探索实际,谈谈个人思考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课堂例题教学的误区
(一)不考虑学生的实际,盲目选题
对教材的理解不够,过低或过高估计学生,都会忽略例题的典型性和示范性,盲目选择一些怪题、难题、偏题,收效甚微,导致学生恐惧、厌恶数学,适得其反。
(二)教法单一、刻板,缺乏变通、创新
例题教学有时教法单一,照本宣科,讲解刻板,缺乏变通、创新。例题简单时,认为没什么好讲的,将解题过程直接板书,让学生自己看解题过程,或者逐字逐句念给学生。讲解例题有时会一股脑地把自己的解题方法灌输给学生,学生缺乏思考,只是单纯地接受,逐渐养成“你讲我听”的接受式学习,没有得到一定的思维训练,遇到类似的问题有时勉强可以应付,但条件稍微有所变化,就难以独立解决问题。
(三)就题讲题,缺乏题后反思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然而,教师常常把例题解答完就了事,不对例题进一步挖掘,题后不引导学生对例题题型、思想方法、表述等进行反思,学生得不到解题反思的熏陶,没有题后反思的意识,无法养成题后反思的习惯。
二、课堂例题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恰当选题,帮助学生减负增效
例题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切不可盲目选择例题进行“满堂灌”。例题的选择不能过多、过杂、过难,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性和代表性,遵循从易到难。恰当选择例题,不能一味追求解题的难度和技巧,要选择典型的,能体现现阶段教学目标,能蕴含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的例题,必要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换课本例题或补充课外例题。
(二)设置分层例题,满足不同层面学生
由于各种因素,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必然存在的,最适合学生的教学就是能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例题设计中,对学生提出最低要求、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根据学生基础设置不同层次的例题,把原本统一的教学内容变得具有层次性,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避免一刀切。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要走小步,重基础,多鼓励,尤其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同层次的学生为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而积极行动,这样就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学习任务,甚至向更高层次迈进,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讲解到位,全面呈现发现过程
数学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看到数学结果,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看到数学结果是如何获得的。学习解题最好的途径是学生自己发现,倘若教师没有全面呈现解法的发现过程,学生通常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解题时只能机械地模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例题讲解要重视思维过程的指导,要全面呈F发现过程,暴露如何想,揭示怎样做。例如解题的关键条件是什么?解法是如何想到的?思路是怎样打通的?如果出现解题困难,是否需要重新审视条件和结论,该引发什么新的思考,思维上的差距何在,等等。某些特殊情况下,教师还应“稚化”自己的思维,有意识地退回到与学生相仿的思维态势,或者假装遭受挫折,一筹莫展,让学生独立分析原因再继续探索等等。
(四)注重题后反思,积累经验,总结规律
“例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难以达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就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例题讲解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例题的知识点、题型结构、类型、条件与结论的关系等理解透彻并及时进行反思。进行题后反思,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巩固学习成果,真正达到解题的目的;进行题后反思,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优化解题方法,从而达到摆脱题海战术,以少胜多、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堂例题教学可采取的一些策略
(一)一题多问
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中心,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在例题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点的铺垫、分解、交汇、拓展、延伸,精心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从问题的提出,到层层深入,直至问题的解决,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启发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而不是无创造性的“模仿”,这无疑比讲十道、百道乃至更多的例题来巩固知识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一题多变
例题教学中,针对知识点,设置一题多变,让学生在比较差异、辨析正误、逆向思考等活动中,深化理解、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由一题发散为若干题,层层推进,不仅增强了例题的使用价值,使学生对原例题的认识和理解呈螺旋式上升,还能帮助学生活化解题思路,灵活运用知识,增强思维的广阔性,达到由例及类、触类旁通、以一胜多的效果。
(三)一题多解
一道数学题,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可以有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在例题教学中,教师通过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提高解题技巧。
(四)多题一解
书法课教学重点范文3
一、关于教学中情境创设基本原则的探析
“思维自疑问及惊奇开始”。这说明合理的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情境教育是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主要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重要的编写思路之一。“情境教育”中的“情境”应是“有情之境”,是“活动之境”,是一种有情有趣有助与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互动式的广阔空间。情境教育要服从教学内容、教材体系、课标原理、学生心理及生活情境等基本要素,特别要强调的是它应从科学上借鉴现代心理学的暗示、移情、角色转换、心理状态等研究成果,构成情境教育的基本原则。
1.暗示诱导数学教育中的情境教育应根据数学教育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针对所教年级的学生特点,运用多媒体、相关图画、数字材料、数学史、数学模型等一系列感观材料,或运用现实生活的典型数学场景,直接刺激学生感官。当学生进入这样的情境时,很快激起强烈的情绪,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情不自禁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并激发出对数学学习的独特情感,迅速地对数学学习焦点的变化作出反应。这种最佳的心理驱动正是挖掘学生数学习潜能的重要通道。
2.情感驱动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利用移情作用,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且在加深数学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概括地说,就是促使学生从关注数学到产生对数学学习及教育教学内容积极的态度倾向,最后达到激起热烈的情绪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的目标;然后,学生的情感就会不由自主地移入教学情境的相关对象上去;随着情境的延续,学生的数学情感逐步加深,最终数学情感弥散渗透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心深处去,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稳定的情感因素。
3.角色转换
在优化的数学教育、教学的特定情境中,蕴涵着教师的意图,结合新教材特点所设计的适合学生的具体情境特色,它既能引起学生对新教教材中相关角色的理解, 又能促发学生进入数学实践和数学体验的具体情境中去。其过程可概括为“进入情境――理解情境――实践情境――理论探求――交流评价――得出数学结论――在教师引导下生成具体的知识内容”。学生的数学学习主体意识,就在其间逐步形成,逐步强化。
4.心理状态整合
通过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准确把握,有意识的创设教育情境、社会情境、活动情境、知识实践情境、生活校园情境等。这样使学生的数学习空间得到有效的延伸,学生有意或无意的去感受许多自然状态下生活空间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富有数学内涵的,富有美感的,充满数学智慧和数学情趣的生活空间――创设出多角度、多领域或多空间的数学学习情境。促使“情境――学生――数学知识”三者之间形成良性推进式的多向折射的心理场景,引发学生情不自禁地用“心眼”去学习数学,数学教学活动也因此进入一种沸腾的状态。
二、情境创设原则的具体尝试与应用。
1.通过趣化教材,创设学习探究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就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 课堂实录一:多媒体教室。课题:正数与负数。老师出示画面:冬天的一个早晨 ,哈尔滨的一个村落 。一小朋友戴着帽子、围着围巾,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正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大片大片的雪花不时地落在他身上。 (停留数秒,让学生感受此时创设的情境) 老师:如果你是天气预报员,请问,此时此刻的温度是多少? 学生1:零度以下10摄氏度 学生2:零下15摄氏度 ……
这样,就很自然地用了“零度以下”或“零下”的字眼,也就比较自然地引出负数的概念。如此引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把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
2.通过学生活动,建构新知
活动是个人体验的源泉,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建构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因势利导,帮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实录二:教室。课题:初一代数 同类项 上课了,老师拿出一小袋硬币。 老师:哪位同学能帮我数一下这一共有多少钱?
(学生争先恐后,非常积极)
(学生1)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拿出来,边拿边数。5角,1.5元,2元,…… (约三分钟)。学生1:一共8.3元。
(还有学生在举手)
(学生2)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硬币2个2个地拿出来。
(约二分钟后)。 学生2:一共8.3元
(学生3)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
(一分二十秒)。 学生3:一共8.3元。
老师:请问,如果这满满的一袋硬币,你会怎样数,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
下面很多声音在说会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
老师:为什么?
又有声音在说是因为分类。
老师:很好。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同类项。
……
经过这一过程后,有同学说: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
不错,数学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数学教育,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于现实”。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让学生意识、体会到这一点,让学生对数学有“源头”意识。
3.结合数学美学,创设愉悦情境
一切美丽的事物总能给以赏心悦目的愉悦情感,板书工整,作图美观,有趣的多媒体展示,均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正如一位数学教学育家所说的:“数学知识从形式到内容均蕴含着满美感,它是一种理性美,是隐蔽、深邃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数学知识中所隐藏的数学美充分发掘出来,将它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愉悦情感。促使他们在愉悦情境下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八年级下“黄金分割”这一节,结合课本所提供的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和巴台神庙这些情境素材,介绍黄金分割的奇异美、和谐美。并结合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情境中的数学美感,充分利用数学美感对学生的心灵冲击促发学生的数学潜能。当温度为23度时,人们的身心感到最舒适和和谐,因为此时气温与人的体温之比正好为0.618 。最优美的人体身段是身体的下肢与整个身长之比为0.618。黄金分割的奇异美、和谐美是数学美感的一个缩影,象黄金分割这样的奇异美、和谐美在数学王国中还有很多,当你一步一步走入这个神秘王国后,你一定会体会到你所想象不到的美感。学生在这样的愉悦情境下,不仅发了学习潜能,而且学习劲头十足,课堂愉悦情境十足,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情感,激发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
4.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要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巧妙设置情境。课堂实录三:多媒体教室。初一代数 有理数的加法 出示投影:“(-3)+(+2)=?能否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探索结果?”
(学生讨论) 学生1:(-3)+(+2)=-1。如:以正东为正。向西走3米,记作-3,再向东走2米,记作+2米。整个过程向西走了1米,记作-1。因此,(-3)+(+2)= -1。 学生2:我欠小王3元钱,记作-3。第二天,小王向我借了2元钱,记作+2。结果我还欠小王1元钱,记作-1。因此,(-3)+(+2)= -1。
老师:刚才两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探索出(-3)+(+2)= -1。同理,我们也可以探索其它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的结果。 由此枯燥的法则引出课题,一则学生有兴趣,二则让学生觉得数学公式也是有来历的,三则让学生自信,因为自己也可以推导法则,过一把探索、创新的瘾。
5.设障导入,引起重视 教师在导入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障碍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课堂实录四:教室内。 代数初步知识的活动课 老师:我们班一共有50位同学。请问,如果每两位同学均相互问候,握手致意,同学们知道你们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学生思索,似乎摸不着门,有同学比划一阵后,微微摇头,用渴求知识的眼睛看着老师。
(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老师:如果只有两位同学,握多少次手? “1次。”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老师:如果增加1位同学,是3个同学呢?增加几次? “增加2次。”
老师:再增加1个,是4个呢?增加几次? “增加3次。” 老师:能找出规律吗? 几乎所有的同学同时开始在作业本上兴奋地比划着。
……
书法课教学重点范文4
关键词:初中新型教育 信息技术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它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并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学生的喜爱,因此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能力的学生,已成为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巧设“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使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乐于去学新的知识。
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从而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
当然这儿所说的“导语”,不仅仅是指“语言”,还可以是“范例”。让学生看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师制作的成品。比如讲解Word时,我就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出能够反映每节课知识点的范例,“春”、“海滨仲夏夜”、“高智商的青年如何拥有健康人格”、“父亲节贺卡”、以“环保”为主题的用Word设计的板报……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上课伊始,巧设“导语”,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从而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二、任务驱动
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有针对性地补充讲解。比如,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张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父亲节贺卡”,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方式。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得既快又牢。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的目标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它特有的优势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三、演示、实践
结合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传奇世纪”电子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把学生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并力求讲话幽默风趣、有感染力。当然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上机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最大限度放给学生去上机实践。
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多巡视指导,做到所学知识能够随学、随练、随巩固,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学生示范
教师的示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的操作示范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更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都会借助“传奇世纪”电子教室的“学生示范”功能,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提出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分组学习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每个班我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和我一起进行辅导。这样一方面小组长可以帮助还没学会的同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共同进步。遇到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协助解决。每个学期末我都会评出助人标兵、优秀小组长、优秀合作小组等,使学生能够体验多层面的成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六、适时表扬
课堂上老师多表扬,多评比。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在完成过程中对它失去了信心,那最后的结果则是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我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以激励为主,多鼓励,少批评,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由于孩子喜欢听表扬,老师就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如:“今天你做得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样的”等。 还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因材施教,适当降低操作任务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当然,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新形势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新任务又指引我们探索新的方法。“教无定法”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学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灵活搭配性和创新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践、创新,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书法课教学重点范文5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模拟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212-01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电子技术教学实施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一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及综合能力,一直是困扰电子技术教学的一大难题。项目式教学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项目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学生和教师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项目来实现教学要求的教育活动,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课程模式。由于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所以日益被许多职业教育界专家所推崇。
1 模拟电子技术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行动导向的完整工作过程的专业教学方法。在《模拟电子技术》项目教学法的研究探索中,教师以实际的电子产品项目为依托,以具体产品的生产过程为导向。以该产品所涉及到的知识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为手段。特别加强培养学生对知识体系整体的把握,把学生从以前那种支离破碎的课程知识中引导出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把握住总线,先从骨架学起,然后在逐步添加细节问题。这样,彻底解决学生所学内容的单一性、独立性的问题。
2 模拟电子技术项目教学设计
2.1 教材的改编
高职教材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不能照搬普通本科教材,从教材体系到教材内容都要体现鲜明的高职特色。传统的《模拟电子技术》课本中的内容对于现在的高职学生来说不太适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配合项目教学法的需求,我们首先将教材重新定义命名,将教材命名为《电子技术设计教程》。根据《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按初学者循序渐进学习项目的过程,将模拟电子技术理论知识重新整合,编排成三个项目:简易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音频放大电路的设计、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教材的内容要进行调整,并重新整合,打破传统的内容编排顺序,按照课程项目对内容进行重新排序。比如说,对于第一个项目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在设计上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实际项目,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兴趣,本设计只要求学生利用二极管来完成,那么涉及到的知识点就包括二极管的基本知识、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而后三个电路在传统的安排上是靠后一些的,故而重新排序,将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等内容提前。
教材对教学内容也同时进行了精简,比如说:对于二极管,只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特性,即单向导电性,然后介绍一下二极管具体的应用电路。另外,给学生补充资料,即万用表检测二投管的好坏及极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在每个项目的内容中,把每个项目分成若干个模块(子项目),每个模块又被分解成若干个任务;先简单、后复杂,先测试、后设计;先单元电路、后总电路;先模块、后主项目。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的测试任务及子项目后,顺理成章地完成每个设计项目。
2.2 课程项目的教学方法
项目式课程教学是以电子产品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丰体的教与学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争取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2.1 Multisim仿真运用到教学中
目前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由于可以对电路性能进行直观、动态的仿真,所以在教学中广泛使用。例如在音频信号放大电路的设计项目中,学习共射极放大电路的时候,适时地将Multisim仿真添加到课堂中来,可以直观地展示输入、输出波形;演示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模拟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的影响。通过仿真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学生在设计完成后,制作产品前可以先在Multisim软件中进行仿真,既可以克服硬件电路原件及仪器缺乏的弊端,又能有效防止仪器的损坏。
2.2.2 自主学习与互动教学相结合
在《模拟电子技术》项目中有些理论知识,学生经过思考后就能理解,因此可在此类内容的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与互动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应用”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充当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解,下面听讲的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这种形式的活动让讲者和听者同学都思维集中。人人参与,此时学生的学习过程就由被动听讲变为为自主学习。教师再适时加以点拨,同时留足思考和提问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学效果就更好。
实践证明,项目式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而且也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唐永泽,等.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1)
[2]姜大源.职业教育.情景与情境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5)
[3]王芳,等.基于ICT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优化与整合[J].高师理科学刊,2008(5)
书法课教学重点范文6
关键词:转变观念兴趣美术素养
自觉性
1997年,“美术鉴赏”课正式进入普通高中的课程体系。其内容也出现在了高考中的“+l”试题中。但是在很多地方。有的美术教师把“美术鉴赏”课一带而过,工作重心放在个别美术特长生的技能训练上,忽略了对大多数学生的美育关怀,使不少学生认为将来也不会从事美术专业工作,这门课程对于自己的实用性不强,因此不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这样一来,就违背了开设高中美术课的初衷,不能达到对学生美育培养的目标。下面就如何转变学生的观念,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我想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要想学生转变观念,首先要教师自己转变观念
在美术课教学中,也是单一她围绕美术理论、作品欣赏进行教学,不能激起很多学生的兴趣。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后的“美术鉴赏”,对学生审美的品赏、鉴别提出更高要求,通过美术鉴赏活动让学生不仅感受传统经典美术文化的价值,更要自觉关注经典美术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通过美术鉴赏活动。把当代的美术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关注现代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关注身边的美术;用宽容而有序地营造和谐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容纳多样的感受和评价,每一次参与都得到相应的评价。这就要求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不要一味地把目光放在专业课上,要多从学生的自身发展着眼,这就更要求我们老师转变观念,从而使学生彻底的转变观念。
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让我国源远流长的美术文化在课堂中传承
我们现在的很多高中学生除了知道中国的“郑板桥、唐寅、齐白石、徐悲鸿”,外国的“达芬奇、拉菲尔、凡高、毕加索”之外,所了解的一些美术领域的名家、名作相当有限,而他们大多能如数家珍地报出更多古代、近现代、当代知名的文学家、文学作品的名字,音乐家、音乐创作人、音乐作品的名字,因此,可以发现来自媒体的美术信息容量相当有限。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理论认识上升,视野得到开拓,眼光高了,审美素养自然就会提高。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国古代渊源流长的美术文化、民间美术遗产给予我们的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归属感、是一个民族凝聚力之所在,因此,通过美术鉴赏课让学生走近传统经典的美术文化,细细品赏、领悟中国人眼中的玉文化、神秘狞厉的青铜器、咫尺千里的山水画、质朴鲜明的民间美术……不仅能感受传统经典美术文化的价值,更要自觉成为这些经典美术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者。
三、让美术鉴赏课堂成为兴趣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