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时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素质教育的时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素质教育的时代

素质教育的时代范文1

关键词:知识经济;素质教育;实施;误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3-0249-02

在市场经济时代,人才之间的竞争,其核心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基于这个意义,必须培养思想高尚、文化深厚、专业精深,身体心理健康良好的高素质大学生,是时代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从我国古代的“射御礼乐书数”,到陶行知先生身体力行的“实践教育”,从“T”型人才结构理论,到美国哈佛大学的“通才”培养模式和“超越零点项目”等等,不一而足,都是对“素质教育”的尝试。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指导,他们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在我国,“素质教育”最初是针对中小学存在的“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倾向而提出来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中,“偏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影响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现象同样不同程度地存在。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般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即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较宽的知识面、文化修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力,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并不完全相同。首先,全面发展理论因其过于抽象,在实践中难以操作;而素质教育可以将几个方面的素质分解为一项一项的比较具体的内容,结合社会、学校、学生的实际,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第二,素质教育的内容,有一些是全面发展教育理论所未提及的,或虽包含在全面发展理论之中,但又不甚明确。特别是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三,人们所理解的“人的全面发展”很容易被误解为以统一的模式去塑造全体学生或培养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素质教育则明确地表达了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大学生个人、个性的全面发展。

多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一贯强调“专业对口”,从而导致专业划分越来越细,学生的知识面过窄等种种弊端。文史类大学生往往缺乏对理工类知识的了解,对世界科技发展潮流一片模糊,理工类大学生往往缺乏对文学、历史的基本了解和掌握,对美学、心理学等知之甚少。而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结构陈旧、教学内容和方式过时、僵化,认为教师只要有效地传授了书本知识,学生有效地掌握了书本知识,教育质量就有了保证,教学双方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忽视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导致了“高分低能”现象的普遍出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那种“上一次大学,管用一辈子”的说法已经不能适应经济时代的需要。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极大重视和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追求,科学教育备受青睐,而人文教育则受到冷落,这种急功近利的弊端已经开始显现:大学生盲目迷恋高新科技教育,忽视冷落了人文思想与精神的培育。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1.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大学应该是为“知识经济”社会提供一种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最佳教育,其核心是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统一。高校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首先要树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思想观念,要明确教育已不再是单纯地继承、传授知识,高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广阔的知识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要使学生具备主动学习、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以及承受挫折的健康心理等等。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职工,要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进而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

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是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先导。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高等教育继承和保留了科学、严谨、系统化等优良传统,但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现象仍很严重,尤其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真正的落实。要重点研究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素质和培养模式,研究各专业或专业群的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研究主要专业或专业群的课程体系结构,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调整课程体系,改革课程结构,增设“双学位”课程,要特别重视抓好文化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开设,成为使学生从文化知识、文化修养层面得到提高和加强科学和人文精神教育的主阵地。对理科学生重点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对文科学生适当开设自然科学课程,以促进文理知识相互渗透和融通,使学生“在专业上打好基础,在修养上培养适应能力,在整体化上提高素质。”

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参加社会实践。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报告会、人文专题讲座、学生读书会、学生社团活动、文艺汇演、体育活动等,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专业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要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人才文化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同时,也要把文化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检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实习,积极开展社会文化调查、青年志愿者活动和革命传统教育,参与新农村建设,让学生在广阔而丰富的社会文化知识大背景中接受熏陶,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

三、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误区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课题。当前,不管在区域整体推进层面,还是在高校具体实施层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误区,有待于澄清是非,提高认识。

误区之一:是把素质教育一味当成特色教育。忽视了素质教育全面性特征,只是开展一些课外的文体活动、书法讲座、音乐、体育竞赛等,片面理解发展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只讲少数学生的所谓特长、特色等。开展素质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身心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注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受教育者在这三个方面获得协调的同步的提高,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劳动者。如果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形式主义的搞一些花架子,把它贴上素质教育的标签,就会事与愿违,走向它的反面。

误区之二:是把素质教育片面地理解为免试教育。有些人认为考试会加大学生的课程负担,会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这是一种误解。素质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受教育者是否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完善严格的考评手段并进行认真地考评,才能推动素质教育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那些降低考评要求,放松考评管理,甚至放任自流的想法和做法,是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误区之三:是把素质教育仅仅看做是实践教育。应该说,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共同的历史使命。在这个社会系统工程中,它不仅涉及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观念的更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涉及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但它不仅仅是实践教育,那种认为搞几次活动就能完成素质教育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从根本上歪曲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推行是相矛盾的。

参考文献:

[1] 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樊晓琴.学生干部素质探析[J].中外教育科学,2003,(18).

[3] 胡志华.论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4] 李静.浅谈企业员工的素质教育[J].现代企业教育,2008,(3).

Economical Time Student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HU Zhi-hua,XIAO Yun-xia

(New Technology Institute,Xiaogan University, Xiaogan,Hubei 432000,China)

素质教育的时代范文2

关键词:知识经济;知识产权;素质教育;高校;普及

“人类将在21世纪的下半叶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逐步取代传统的工业经济已成为必然的趋势。知识经济以开发利用智力资源为生产力,通过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来发展经济,其核心是以知识产品的生产、开发、利用和传播为主要模式。作为对知识产品进行产权归属界定和激励保护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则使得知识产权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权利和财产形态。事实上,在知识经济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环境下,知识产权的占有和运用,已成为左右国家科技、经济竞争和国际贸易成败的重要因素。知识产权已升华为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并成为一个国家集聚综合国力的关键要素。一些创新型国家甚至提出“知识产权立国”,把知识产权当作国家基础性的战略资源,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把深化知识产权管理作为指导科技创新、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优化产业技术结构的重要措施。但从根本上讲,一个国家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占有量最终仍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而如何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得、保护、管理和运用的能力,就在于知识产权教育的普及。然而由于我国还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公众教育计划,以至于我国国民的知识产权社会意识仍然十分淡薄,相应导致了我国科技和文化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弱。从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来看,重视并普及我国高校的知识产权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现状和思考

在我国,除知识产权和法学专业以外,其它专业的知识产权教育普及程度很低。在绝大多数高校,除知识产权和法学专业的学生要必修《知识产权法》及选修知识产权相关课程以外,其他本科专业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几近空白,仅仅是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一章,最多两个学时。当然也有少数学校将《知识产权法》作为非法学专业本科学生辅修法学专业和攻读法学第二学位的一门课程,而对法学专业以外的硕士生、博士生根本不开设《知识产权法》及知识产权相关课程。事实上,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与国际上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的大势以及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不相适应,也和我国对当代人才和国民所应具备的知识产权素养要求不相适应。大学是一个国家知识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大学生毕业后也主要从事知识的生产、管理、传播和运用等工作。因而知识产权制度作为知识生产、管理、传播和运用的通行规则,对大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知识产权观念深入人心,而大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最高阶段和终身教育的准备阶段,在高校阶段普及知识产权知识以提高广大师生的知识产权素养和意识极其重要。而如何结合我国高校教育的现状,着力于知识产权普及教育体系的构建,则可以借鉴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经验。

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就已经把知识产权教育列入高等教育的内容。进入21世纪,日本根据本国的发展需要,于2002年提出了“知识产权立国”的战略目标并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教育体系,这个体系甚至还包括针对中小学的知识产权启蒙教育。日本的举国知识产权体制和完善的知识产权教育体系,使得日本成为从知识产权战略中崛起的最成功的国家。除了日本在高等教育中普及知识产权教育以外,美国、德国、印度等国都是以高校为主体推广知识产权教育。由于知识产权教育广泛涉及科技、经济、管理和法律等跨专业学科知识领域,故而以高校为核心进行知识产权的普及教育最具有现实可行性。当然,该普及层次的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应属于受众面广、课时不多、内容全面但却浅显的纯基础性素质教育模式。

二、中国高校普及知识产权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需要

知识经济是依赖于主体创新的经济,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是这一经济得以发展的源泉,人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因素。由于不断创新和全面发展的人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使得人对客观物质资源的依赖性大为降低并转而依赖于更多知识产品(财产)的创造。而知识是人所开发的,人是创新的主体和智力资源的载体,于是知识经济也为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因而不论任何人在任何一个专业领域所创造和拥有的知识,一旦能够产生经济价值,就成为了社会的知识财富。然而知识财富相对于有形的物质财富来说,具有公共产品的非消耗性、可复制性和易操作性等明显特点。这就意味着知识财富的使用不具有排他性,可供许多人共同享有和使用,这就使得侵犯他人的知识财产会变得十分容易并造成人们对发明创新的消极。因此,如何避免这一情形的发生以最大限度地激励人们知识创新,调动人们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则成为知识产权发展的关键因素。这就需要制度尤其是法律制度的创新来推进知识经济的发展,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用知识产权的法律充分赋予人们进行自由创造和维护其创造成果利益的权利以促进人们的不断创新。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对智力财富和资源的激励、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其为知识的创新提供权利保护,使得人们能够勇于创新、大胆创造,不断创造新的知识财富来推进经济的持续发展。要使社会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适应知识经济对知识创造的内在要求,就必须极力弘扬主体的权利意识,充分赋予人们广泛的权利,严格保护权利的正当行使,使之成为人们发明创造的精神动力。“现代法意识中的最根本因素是主体性意识,包括对本人的权利主张(自由)和对他人权利尊重(平等)这两个互相关联(团结)的方面。”鼓励对自己智力成果的权利主张才能为发明创造提供动力,而对他人智力成果权利的尊重则有利于知识财产的保护以进一步促进发明创造。因此,知识经济时代是全面走向权利的新时代,大学的素质教育或通识教育既要强调做人、做社会的成员,也要强调做国家的公民,而主张和尊重权利(特别是知识产权的)意识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公民最基本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知识产权教育不仅是一门知识课或专业课,而且是一门道德品质教育的法律课程,对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应该像公共政治课一样,把知识产权普及课程落实为教育计划内的一门必修课。

2.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的作用下,当代经济的竞争正在从有形的竞争转向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无形的竞争。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财产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将构成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财产类型,以技术和信息为主导的无形资产经营将逐渐取代有形资产的规模扩张,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无形资产的财产和权利形态集中表现为知识产权的趋势下,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就成为知识经济下必要的文化素质。中国高校虽然集中了人才培养最优越的教育资源,但其知识产权教育的普及程度很低,并没有承担起培养学生知识产权基本文化素质的任务。这种状况不利于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及其专业知识的普及提高,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为今天高校课堂上的大学生不仅是国家和社会明天的科技和知识创新的主要力量,而且也是国家和社会的知识财富的管理者和守护者。因此对大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大力加强和普及大学的知识产权教育,让“知识产权课程的开设应当像英语、计算机课程一样成为基础课程”。当然普及知识产权教育并不是要把每个大学生培养成专业的知识产权工作者,而是要让正确、系统的知识产权知识成为大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因为这个群体是未来先进科学技术的掌握者和开创者,其产出和控制的先进科技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将决定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前途命运。因此当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和智力资源成为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财富时,创造这种财富以及维护和利用这种财富的能力的培养,就成为高等教育进入21世纪的主要任务,即知识产权素养应成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基本构成要素。

三、我国高校普及知识产权素质教育的对策思考

由于知识产权的普及教育需要作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而展开,同时出于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因此知识产权教育不应是孤立的系统而应当与其他素质教育相结合,从而在整体上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高校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要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相结合,形成一种互补与互动的相互促进关系:首先,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为知识产权教育提供了必要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其次,知识产权教育又使得道德和法制教育的成果得以巩固、深化和应用,最终在整体上提高了学生道德和法律素质以及知识产权意识。另一方面,高校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要与创新教育相结合。人的创造性是智力成果产生的源泉,缺少了人的创造性及其智力成果,知识产权制度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基础。因此,以培养人的创造性为目的的创新教育应成为知识产权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育与知识产权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目标就是培养既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懂得对创新成果进行管理、保护和运用的人才,其核心就是教育的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黄丽萍.论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保护[J].国际经贸探索,2000,5:23-26.

[2]李春芳.高校知识产权教育改进方略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0:40-41.

[3]李辉生.国家创新战略与高校知识产权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18:45-46.

[4]陈美章.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思考[J].知识产权,2006,1:3-11.

[5]蔡宝刚.知识与法制的互动: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理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2,3:99-103.

素质教育的时代范文3

关键词:审美教育全面发展素质提高

在经济、科技和文明的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开始关注审美教育对现代文明发展的意义,尤其是高级人才的审美教育。中国的发展向教育提出特殊而紧迫的要求,赋予素质教育中审美教育新的时代意义。“审美教育”即“美育”,它与德育、智育和体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中国素质教育的统一整体。在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审美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使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还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的审美理想。实现“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而充分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现代性深刻地影响审美教育的变革。下面笔者就审美教育在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时代意义,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审美教育是实现当代大学生德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审美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实现其美化自身,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审美教育可以启迪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也就是以审美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他人和自己,达到完善人格塑造的目的。

审美教育中的美术作品具有形象性,很容易被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大学生所接受,优秀的美术作品令人赏心悦目,具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带给人一种视觉冲击力和愉悦感,大学生能潜移默化的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欣赏美、理解美,提高审美能力。而且,美术作品通过实在的三维空间和平面上塑造的艺术形象,反应现实生活,揭示生命存在的意义,表达艺术家对社会的体验与感受,更形象生动地对大学生实施教育作用。有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具有很强的震撼力,能触动大学生的心灵,使当代大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受到启示和熏染,通过作品的气势和美感,深刻的理解和感知作品的内在意蕴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境界得到提升。譬如,大学生在欣赏敦煌壁画中《鹿王本生故事》时,不但可以欣赏到优美生动的敦煌壁画,还可以从鹿王身上看到忍辱牺牲,舍身救人的美德,从被救的人身上看到忘恩负义的丑恶行径。因此,优秀的文艺作品能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更容易打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弘扬美好,摒弃丑恶,产生民族自豪感、时代使命感、爱国主义情感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促进德育过程的实现。

二、审美教育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高科学素质

我国杰出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曾说:“中国美盲比文盲多”。他认为,中国的审美教育没有与社会生活发生关系,缺乏与大众的互动和沟通,“很多人有学识,但没有欣赏美的能力。”人们在崇尚现代教育中的科学教育时,不能忽视道德、理想、审美、情操等方面的教育。

事实证明,审美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促进右半脑的开发起到重要作用。审美教育是通过具体、生动、直观、可感的美的形象启发大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去掌握、发现客观规律,促进大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发展。有位科学家曾在研究物理时为了拓宽解题思路,常常用看小说,听音乐的方式来帮助提高想象力和理解力。因此,美术作品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能使人更深刻而客观的认识事物,灵活而不机械的对待问题。受过良好的审美教育的人,感情会变得更加丰富,思维更加灵活,学习积极性更高,接受和应用能力也会增强。高校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不但要在知识结构、专业视野方面打破局限,更要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拓宽视野,创造充满人文气息和理性精神的育人环境,实现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让他们从通识教育中获得丰富知识,从审美教育中完善人格品行,提高科学素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达到全面发展。

三、审美教育是保障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审美教育不但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当代社会的必然要求。审美教育通过艺术作品渗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演变所反应出人类的精神与文明,使大学生能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满足,对其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创造思维,乃至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这就会给各种疾病的入侵洞开了门户。”因此,审美教育能将审美状态传达到大学生的内心,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使其各种心理功能趋于和谐,各种潜能协调发展。

素质教育的时代范文4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

(1)美术教育的概念:美术作为一种艺术,是有生命和情感的,它可以作为幼儿的第二语言,幼师基于幼儿教育的特点、原则,结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和教育规律,以各种美术活动来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美术创作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审美鉴赏能力。[1]

(2)美术教育的特点:①培养目标:幼儿美术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成为画家,而是通过这种幼儿比较喜欢的益智活动,传授他们学习方法和灌输一些基础的价值观,丰富其感性经验和审美认知。[2]②判断标准:幼儿美术教育的关键不是看孩子是否画得逼真,而是通过幼儿的画,来窥探其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观察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情况。③成长环境:幼儿的美术表达能力深受其成长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家庭环境,幼师可以通过美术了解幼儿的内心,及时与家长沟通,为幼儿成长携手共创优良环境。④牵引性:美术教育综合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锻炼其表达能力、感悟能力、计算测量能力、观察能力等,它可以将自信、快乐、健康灌输到孩子的综合能力当中,为后续的学习、生活的素质教育打好基础。

二、美术教育渗透素质教育的方法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给幼儿开展美术教育是为了让其成为开启孩子思想、情感、能力宝库的钥匙,所以要基于孩子自觉、自愿、自发的基础之上,因此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是先决条件。第一,幼师要尽量站在孩子的视觉和思考角度,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绘画方法、色彩搭配来激发其作画兴趣;第二,就是要寓教于玩,从脑生理功能开发来看,大脑左半球是记忆、语言、计算、书写、逻辑推理等智力活动的控制中枢,右半球是视觉、知觉、身体协调、情感等神经心理功能的控制中枢。幼师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孩子的认知经验积累,充分开发孩子的各项智力水平。

(2)模仿只是方式,创新才是目的。幼儿美术教育的重心不是技能的传授,而是开发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依据泛灵论的儿童心理特点,幼师组织美术教育时,应该尽可能地少设框架、模式或要求,让孩子们尽量在无拘无束、相对自由的氛围下作画,要让幼儿的画作完全是其自由想象,主观情绪的反应结果,多鼓励、少要求,开发幼儿敢想、敢画的创造能力和追求新奇特意的冒险精神和求异精神,让幼儿个性和身心发展顺应自然天性。

素质教育的时代范文5

关键词:信息时代 图书馆员 素质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着图书馆向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使图书馆为用户服务的方式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图书馆员的角色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即从”服务员”转变为“信息员”和“导航员”,这就必然对图书馆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素质已经成为目前图书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图书馆的未来,关系着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水平。

一、图书馆员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信息时代对我国文献情报队伍提出严峻的挑战,要迎接这场挑战,必须有一支素质高的文献情报队伍。图书馆员应具备哪些素质呢?(1).思想素质,即马列主义修养、社会主义觉悟、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是图书馆员最基本的条件。(2).热爱本职工作,具有为图书馆事业辛勤工作勇于献身的精神,这是图书馆员的职业素质体现。(3).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和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的工作能力。信息社会衡量图书馆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标准是信息处理能力,即准确、快速地进行信息检索、信息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因此要求图书馆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除了具备图书馆学基础知识外,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等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4).具有较强的信息素质,在知识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种信息通过种种渠道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之中,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敏锐的信息感觉能力以及信息分析处理能力,能够在巨量的信息中准确地捕捉有用信息,并提供给读者。(5).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图书馆员必须具有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在工作中要善于捕捉信息、挖掘信息,并大胆采用新颖、独创、有突破性方式方法服务于广大读者,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各种参考咨询服务,始终走在社会发展的前沿。要在工作中自我努力、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新观念、掌握新技术、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与时俱进,不断取得新业绩的创新型人才。

图书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专业人员的良好素质,对我们搞好图书馆工作至关重要。

在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中,人的因素是决定性的,信息技术进步是直接推动图书馆现代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信息技术的进步,可以在硬件方面为图书馆提供更高速度的信息处理设备,更大容量和更高密度的存储设备,也可以为图书馆提供更先进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但这一切都是客观性的外在的因素,最终将这些硬件、软件综合运用,以满足图书馆社会需求能力的提高,最终归结于人员这个要素。具有现代化意识,掌握现代化工具运用现代化技术和方法的图书馆员才是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中的决定性因素。

图书馆员不仅应该具有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更应具有开发新技术的能力,他们应经常结合图书馆实际工作的需要,将信息技术不断向前推进。这样,图书馆才能主动发展,而不是被动追随技术潮流,因此,提高图书馆员素质,建立一支强大的技术人员队伍,是保证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深入持久地发展,迎接新技术挑战的基本条件。

二、提高图书馆专业人员素质应采取的措施

1图书馆领导要牢固树立人才兴馆战略的理念

图书馆领导者应当具备一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要建立一套

合理的人才结构制度,这是优化人才结构的组织保障。应牢固树立人才第一的观念,要具有护才之魄、爱才之心、容才之量、举才之德。我们在以往图书馆管理中,也很强调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但是缺乏人力资本的概念,只是单纯从图书馆业技术管理和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没有形成对于人力和智力的投入产出、创新和发展的思路。因此,在图书馆管理机制改革中,应首先建立培养机制,实施人才战略,确立以人为本,以人才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将本馆的人才资源视为兴馆的重要战略资源。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2加强对馆员的思想素质教育

要增加专业人员对图书馆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他们端正从事本职工作的态度,增强对从事图书情报工作的自豪感,树立起自尊自强的信心,把对图书馆事业的热爱倾注到本职工作中。同时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业务考核评比制度,经常进行学习和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对馆员进行图书馆专业知识基本功训练

图书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求专业人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良好的职业素质,应该具有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仅具备一般的业务水平是不能满足图书馆工作需要的,要求他们在掌握某一门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充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的专业知识,是指能够掌握整理和传递信息的实际工作方法和技能,以适应图书馆工作的新发展。

4加强对图书馆员的业务素质教育

提高图书馆员的业务素质,首先要求他们经常阅读图书馆专业的期刊,这是培养图书馆员主体意识,提高整体素质的有效方法,可以从中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及研究动态,跟踪图书馆现代化的步伐,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其次是积极参加各类型、多层次的学术会议,在学术交流中扩大知识面,加快知识的更新,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

5努力提高馆员的信息素质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既是信息地提供者,更是获取信息方法的指导者。面向最终用户的联机检索以及用户界面更加友好的信息系统的发展,读者对信息服务的期望值及质量要求都比以往大大提高,如果信息工作者没有较高的信息素质,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是不可能的。信息素质在图书馆以引起高度重视。在信息商品化、信息市场化、信息产业化的大环境中,就要求我们图书馆员以信息文化氛围为管理内涵、改变思想观念、具有高尚的信息道德、敏锐的信息意识、高度的信息觉悟、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和健康的信息心理。应善于捕捉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等。

6对馆员进行培训,这也是提高馆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馆员的专业水平越高,图书馆工作就会做得越好。

目前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现代化设备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对馆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关机构曾对我国9个省、自治区图书馆各部委以及大专院校和信息机构,做过培训需求调查,这些机构人员接受过国内外培训的只占4.5%,这说明有95%的在职人员需要接受培训,对他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重点培训的人应把握系统、深入的特点,让他们活跃在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广领域,成为推动图书馆发展的内因之一,对其他人员实行普及教育,使他们采用实用性原则,结合工作岗位的需要,切实有效地学习提高。

现代化的图书馆对人才的要求,决不是目前我们图书馆工作者具有的知识水平能胜任的,培养一批稳定的高素质的图书馆人才,应站在高速公路建设需要来认识。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的特点是高智能、多学科至少是双学科,并能掌握以计算机为主的几门现代化技术,能向读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的查询,检索途径,帮助各类用户利用文献信息的人才队伍。为此,图书馆应当广纳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的人才,担负起图书馆事业领头雁的重任,扩大培养一大批目前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中初级人才,只有拥有相当数量的业务素质好的图书馆专业队伍,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才能提高图书馆自身的学术水平,展示出一流的服务水平,为读者和社会提供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的有效服务,创造条件促进图书馆的发展,迎接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的时代范文6

论文摘要: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创新教学需要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小学语文学科也不例外。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不仅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积极影响,而且对于小学老师提高语文教学策略有重要意义。尽管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创新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仍有些问题学要提出与解决。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一些可行性思路。

小学既是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巩固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的兴趣,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借鉴。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瞬息万变,教师的教学思想也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适时地作出调整,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不断吸收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先进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课堂学习营造生动的情境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在良好的情境氛围中加强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2、坚持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原则。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大都非常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只会学习死知识,而无法将学到的语文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当中,这样的语文教学方法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更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强大魅力,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

3、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将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使学生的管理者,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挥,对于学生的个性成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现代教育应该积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掌握正确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充分体现创新教育的价值,鼓励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改进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策略

1、积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秉承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例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给了学生课堂参与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发挥了主体地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让大家进行讨论学习,这是区别于学生个体学习的集体学习方式。

2、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应用到了现实的教学过程当中,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引进多媒体的教学技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原来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还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元素相融合,使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效地改善了语文教学的环境,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3、采用提问式与鼓励式教学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问式的教学策略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合理地设置问题,使所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提问,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并且对教师讲解的知识能够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理解。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和欣赏。赏识与鼓励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导致成功,而抱怨往往会让学生自暴自弃,导致失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抱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和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特点,激发其创新兴趣,发散其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从而更加有效开展创新教学。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不仅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积极影响,而且对于小学老师提高语文教学策略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创新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仍有些问题学要提出与解决。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房贞政. 更新教育观念 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