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盈利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医院盈利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医院盈利模式

社区医院盈利模式范文1

【关键词】 医院社区结合模式; 延续性护理; 二次剖宫产产妇; 母婴健康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on the Recovery of Maternal and Infant Health after Secondary Caesarean Section Maternal under Combined Mode of Hospital and Community/HU Xia.//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2):104-107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on the health of maternal and child after secondary caesarean section maternal under combined mode of hospital and community.Method:200 cases of maternal with secondary caesarean section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10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rturient women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perinatal nursing service and guidance,the parturient women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under the combined mode of hospital and community on the ba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service.The scores of anxiety,depression and life quality of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the incidence rate of maternal complications and the occurrence rate of neonatal disease after delivery of two groups were summarized.Result: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which was lower than 18%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ombined mode of hospital and community; Continuous nursing; Secondary caesarean section maternal; Maternal and infant health

First-author’s address:Nanqu Hosipital in Zhongshan City,Zhongshan 528455,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2.029

近年来,各种因素导致剖宫产率不断上升,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已成为产科常见问题[1]。由于瘢痕子宫及二次剖宫产产妇年龄普遍偏大等多种因素,大部分产妇以再次剖宫产为分娩结局[2]。然而因手术、高龄及个体等因素,导致产妇产后修复期长、心理问题多,且出院后产妇多因家庭人际关系不协调、自我照顾能力和育儿能力差、缺乏产后恢复知识及正确育儿知识的系统指导,以致出现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母婴健康产生不良影响[3-4]。为了加强高危产妇出院后的护理服务管理,本院联合社区开展医院与社区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对二次剖宫产产妇出院后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并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

本院产科收治的200例二次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纳入标准:第二次剖宫产产妇、足月单胎、新生儿出生时Appgar评分正常[5];无合并妊娠期严重并发症、无母乳喂养禁忌证、沟通能力较好。对照组,产妇年龄30~43岁,平均(40.2±1.0)岁,

体重51~87 kg,平均(69.2±4.0)kg,孕周为

36~42周,平均(38.3±0.5)周;观察组,产妇年龄

29~42岁,平均(39.3±0.8)岁,体重52~88 kg,平均

(70.5±3.9)kg,孕周35~42周,平均(39.0±1.0)周。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均取得产妇本人及家属的同意并取得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产妇家庭住址及产后休养均在本市,符合随访条件。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的基础、专科、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服务措施。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实施医院与社区相结合的延续护理服务模式。具体内容包括:(1)成立延续性护理服务小组:医院与社区相结合,成立由医院相关科室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的延续护理服务小组。成员由医院产、儿科护理人员、社区服务站相关护理专业人员共10人组成。医院参入的6名护理人员中,要求产、儿科护理人员各有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社区的护理人员4名,要求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成员均能讲流利的粤语和普通话,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小组成员之间建立QQ、微信群,方便随时无间隙沟通、联络,并保证医院、社区全天24 h有1人QQ、微信在线服务,手机处于畅通状态,以便及时解答和解决产妇及家属的各种问题。(2)明确社区延续性护理服务成员的主要职能:医院与所在辖区社区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产妇出院后将随访关系归属于产妇坐月子所在地社区,以方便对母婴进行延续及管理。社区产妇、婴儿管理责任人要与产妇家属确定长期固定的联络关系,并以母婴问题家庭干预小组的形式进行联络、沟通与反馈。在产妇出院后的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第35天,社区护理人员到产妇家庭了解产妇的身心状况及婴儿健康情况,并详细记录。同时与产妇亲属进行日常交流,充分调动产妇家庭成员的能动性和配合性,形成有效的社区、家庭支持系统。(3)规范延续性护理服务内容:对产妇及婴儿提供全面的、有利于产后康复的知识及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内容。如产褥期的护理要点、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产后子宫复旧及形体恢复、母乳喂养指导、护理、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饮食原则,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及新生儿的喂养和护理等内容[6-7]。(4)建立产妇延续护理服务档案:将所有研究对象联系方式登建档,产妇出院时对其进行身心状况评估,详细记录入档。档案的内容主要记录产妇、婴儿的基本情况,如产妇姓名、年龄、孕产次、住院期间及手术、分娩情况,新生儿的身长、体重、性别、出生时的一般情况,产妇出院的时间、主管医生,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护士、社区护理的责任人等。档案的重点内容记录产妇在院期间出现的生理及心理问题,产妇、婴儿接受过哪些特殊的治疗,产妇接受过何种心理问题辅导。目前的生理及心理状态、突出的家庭及育儿问题,还需要延续追踪及辅导的负性心理问题等[8-9]。(5)延续护理服务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产科护理人员负责产妇情况的咨询、记录、追踪和反馈服务。儿科护理人员负责新生儿情况的咨询、记录、追踪和反馈服务。社区人员负责产妇的定期家庭访视,及时解决产妇、婴儿围产期中的康复问题,出现疑难及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与产儿科专业护理人员沟通、反馈,产科、儿科护理人员视情况安排产妇、婴儿回院复诊。(6)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延续护理服务手段:①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如电话随访服务,组建QQ群组和微信群组,使用短信提醒功能等传递产妇、婴儿服务信息。②发放产妇康复知识及育儿宣教手册、个性化护理及健康指导备忘宣教单,提醒出院后应注意的个体问题。③医院24 h热线电话及个体一对一手机咨询服务。④定期随访服务,出院2周安排一次产科、儿科护理专业人员家庭访视[10-11]。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切口感染、乳腺炎、产后便秘是产妇产褥期常见并发症。(2)新生儿疾病发生率,包括新生儿肺炎、病理性黄疸、腹泻、尿布疹、脐炎是婴儿的常见疾病。(3)产妇生活质量评价,采用产妇生活质量诺丁汉健康量表(NHP)评估产妇生活质量情况[12],主要指标包括家庭和睦、睡眠质量、机体营养状态、精神健康等,每项指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产妇生活质量越高。(4)产妇焦虑、抑郁情绪评价,产妇入院时及出院后14 d,采用心理焦虑自评表(SAS)及抑郁自评表(SDS)进行不良情绪评估[13],两种测评方法均为ABCD四级评分,A级:没有出现焦虑抑郁情绪;B级:小部分时间出现焦虑抑郁情绪;C级大部分时间出现焦虑抑郁情绪;D级:绝大部分时间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共20题,每题为1~4分,由患者自行填写后护士计分,将患者总分乘以1.25取整数,即为标准分,70分以上者为重度焦虑。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10.010,P=0.002),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出院后健康状况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出院后疾病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20.195,P=0.000),见表2。

2.3 两组产妇出院后生活质量评价比较 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各相关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产妇入院时、出院后14 d的SAS、SDS评分比较 两组产妇入院时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医院社区结合模式下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14 d后,观察组产妇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二次剖宫产产妇因年龄大、高危因素多、育儿能力及婚姻家庭等问题,存在很多生理、社会因素引起的负性心理问题,由此产生的压抑、焦虑情绪导致产妇产后抑郁症高发。文献[14-16]报道,严重的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母婴身心健康,甚至危害母婴生命。解决产妇生理与心理上的问题,预防产后抑郁症,给产科工作者提出了又一新的课题。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及二胎引起的产科床位不足,使产妇住院时间缩短,产妇的健康宣教及护理支持无法在住院期间完全提供,出院后产妇正处于渴求自我保健、婴儿护理知识和产后护理支持阶段[17-18]。为此,笔者探索通过医院与社区相结合模式,对二次剖宫产产妇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医院与社区结合下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对二次剖宫产产妇出院后母婴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1)笔者通过成立延续性护理服务小组及对护理服务小组成员合理分工;使产妇出院后能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形式获得延续性护理服务,同时使延续性护理服务项目有专人抓、专人管,避免由于出院后产后护理脱节给产妇带来身心健康的影响。(2)通过建立产妇延续护理服务档案、明确社区延续性护理服务成员的主要职能,有利于对产妇、婴儿提供全面的产后康复知识及个性化健康内容指导,并做到各成员各司其能、各负其责。(3)通过规范延续性护理服务内容、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手段,有利于小组成员针对产妇、婴儿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重点内容进行宣教,告知产妇及新生儿的照顾要点,并可通过电话、网络等多重交流方式对产妇出院进行及时持续的母婴护理知识教育与指导[19]。最终达到降低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疾病发生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的目的。(4)与产妇家属建立稳固的咨询、沟通关系,有利于了解和针对性解决产妇的家庭及社会等问题,使产妇以积极、轻松的心态度过围产期,促进围产期的生理康复[20]。本研究还显示,产妇并发症和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与产后焦虑及抑郁情绪呈正相关,与产妇的生活质量呈负相关。降低产妇并发症和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能减少产妇的焦虑及抑郁症发生,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为二次剖宫产产妇提供医院社区结合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对二次剖宫产产妇出院后的母婴康复有积极的作用,笔者会继续总结经验,争取对二次剖宫产产妇提供医院与社区相结合的常模及常态管理与服务,以促进母婴康复。

参考文献

[1]肖学红.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术中出血对比和预防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11):66-67.

[2]黄丽梅,张庚秀.二次剖宫产妇心理异常的临床护理[J].中外医疗,2009,28(14):188-189.

[3]申春华,朱兵,牛长敏,等.护理干预对减轻二次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2):180-181.

[4]刘迎春.风险管理在二次剖宫产产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5(2):429-431.

[5]苏艳桃,袁小静,房春花,等.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在二次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5):129-131,135.

[6]梅士娟.延续护理服务对出院后初产妇产褥期保健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5(12):3497-3499.

[7]李海苗,林嫦梅.产后访视人员对母乳喂养核心技能掌握情况调查[J].护理研究,2016,30(15):1919-1920.

[8]夏改秀,邵长军.延续性护理对出院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5(11):2946-2949.

[9]徐金玲.产后康复中的延续性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4,35(27):6124-6125.

[10]陈亚燕.产后延续护理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3):44-45.

[11]吴小红.延续性护理对二次剖宫产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194-195.

[12]王琦伟,赵继征.二次剖宫产实施整体护理对新生儿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36(6):1242-1243.

[13]羊静.剖宫产产妇的产后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4):134,136.

[14]沈雪琴,寿之炜.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62-63.

[15]欧有良.我国开展产后随访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护理学报,2012,19(4):36-40.

[16]潘梅芳.浅析产后随访中常见问题分析与指导方法[J].医药前沿,2016,10(3):278-279.

[17]李秋花,郭云芳.全方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6):54-55.

[18]关换琼.产后随访服务在提高产妇产后复查依从性的作用探讨[J].心理医生,2016,22(11):175-176.

社区医院盈利模式范文2

如此规格的医疗服务,以往普通老百姓恐怕难以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但是今天,一个产业正在让这些高端医疗服务,成为普通人都消费得起的服务。甚至有专家认为,它将颠覆传统医疗产业的格局,影响和加速其改革进程。这就是移动医疗。

在移动互联时代,医疗资源正在被智慧地连接。“在移动医疗平台上的注册医生和护士,就像淘宝卖家一样,对用户非常亲切热情,甚至一次问诊能达到20分钟。”和君咨询分析师丁立朝对《中外管理》形象地描述道。这对于“排队两小时,看病两分钟”的传统医疗来说,体验可谓天壤之别。

然而,人们眼中的移动医疗,似乎还仅仅停留在挂号、支付、咨询的层面。移动医疗,未来能真正为用户做些什么?如何影响甚至改变医疗行业?医方和患者能得到什么样的增值服务?一切皆可想象。

趋势一:远程医疗让病情前置

如果有一款可穿戴设备,可以帮助有呼吸暂停综合征(打鼾)的患者进行监测,自然可以降低不少发生危险的几率。一般情况下,患者打算去医院疹疗,即使测一下血氧量也要提前几天预约,还要进行各种准备。

2016年3月,橙意家人科技了国内首款医疗级可穿戴设备――鼾症监测仪。这个腕表可24小时记录血氧饱和度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患者可从手机App上查看报告,还能获得后台专家的健康指导。

再比如:目前国内已有医院上线了微信全流程就诊,依托微信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患者可直接通过微信实现诊间支付和医保实时结算,预约、挂号、电子报告、账单查询等都能使用微信随时完成,大大简化了看病流程,节约了就诊时间。

同时,远程医疗体系还可收集到大量的数据样本,分析整理并上传到数据库后,可直接被医院、学校、政府部门等使用。这对医疗行业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创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移动医疗App已经超过2000款,目前市售的有健康监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不下50种。移动医疗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健康管家”,可提前为用户预警并提供解决方案。更有意义的是,远程医疗的每一个用户都是一个终端,可以为社区医院带来固定的“筛查”人群。

移动医疗将原本封闭的医疗信息打通并连接起来,释放出更多的共享信息、资源和数据源。但远程医疗与“私人医生”模式,还存在着距离,只有和社区医院无缝合作,打通用户与医生之间的“需求不对称”,才能形成医患的双赢关系。那么,接下来必然是线上线下的协同。

趋势二:线上线下的协同

“经过几年的发展,互联网+医疗将进入2.0时代,医疗服务线上线下结合应该会成为标配。想用轻资产来撬动健康管理尚可,但要撬动医疗却很难。”丁立朝对《中外管理》说。

以平安好医生为例,它在短短一年间,超越已成立10年的好大夫在线和成立5年的春雨医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背后的顶层设计。目前,平安好医生除通常移动平台的业务外,正在布局500家线下诊所――“万家诊所”。在“万家诊所”的加盟体系里,核心的医疗技术和设备需诊所自有,但平安万家诊所在标准化和品牌化的基础上,会为加盟方提供包含顾客引流、诊疗支持、药品器械集体采购、转诊和健康管理等服务。

“如果平安将线下部分布局完成,那么意味着在国家控制三甲医院、控制大型医院门诊量(强制分流)的背景下,平安这类企业很可能真正抢占入口。”丁立朝表示,“尽管这个过程还很曲折,但它必将成为传统医疗的有益补充。”目前,除了平安好医生以外,春雨医生也在开设线下诊所。

而对于移动医疗OTO的趋势,微医联合创始人张晓春则表示:移动医疗的第一阶段是纯线上进行,即轻服务阶段;第二阶段就是就医流程的改善,由线上部分转入线下,更多在于优化就医流程;第三阶段便是经过线下流程优化后,将适合线上进行的部分重新回归到线上,这也就是团队医疗的阶段。也就是说,已经不再仅仅是线下协作组模式,而是首诊在线下,将诊后随访、复诊等放在线上进行,在跨区域的医生协作组织下进行。

趋势三:从B端入手,再渗透C端

有业内人士说,如果移动医疗应用提供的仅是挂号、预约和支付等简单业务,那么还远未触动行业“痛点”。真正的“痛点”,在于有病的患者找不到医生,大众的健康管理缺乏专人管理。

因此,没有医生的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移动医疗。移动医疗本质上依然是医疗,如果不能解决医疗中的痛点,而仅仅停留在移动端的流程优化方面,显然始终徘徊在医疗服务的。

在今年6月,北京中普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成功,成为国内“移动医疗运营服务”的第一股。而中普达之所以可以被资本看好,也正因为它触及医疗的痛点和核心。

举例来说,中普达的战略定位首先是服务好医疗机构,这与一般重在“轻问诊”“健康管理”的移动平台有本质不同。中普达坚信移动医疗的发展基础,是医疗机构移动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而不能与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产生交互的互联网产品,就根本不具备生命力。

而且,作为任何一个平台企业,都绕不开盈利模式问题。在中普达的理念中,只有基于医疗机构自身资源的to C业务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医疗延伸服务,比如:“医护通”“移动护士站”等产品都是如此。其中,“移动护士站”已成几百家医疗机构的标配,它帮助医院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减少了事故几率,弥补了医院信息系统与病房间“20米”信息化空缺。而受益者,一定首先是C端(患者)。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出院人数约2亿,而其中约68%的患者有延续护理的需求。虽然,国内有大量基于公有云的移动医疗应用,但出于医疗机构对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很难参与和信任。那该如何解决这个痛点?

中普达采用了无线广域内网技术,数据只在专网和专线通道中传输,这就确保了医疗数据的安全性和专有性。同时,通过加载新的应用模块,就可以协助医疗机构便捷地实现院外的多种业务延伸,可以对患者进行院前、院中和院后的全病程专业医疗服务。同时,这让患者能够切实体验到“分级诊疗制度”带来的便捷服务。

中普达董事长兰云峰认为,移动医疗应该先做“医疗+互联网”,让医疗机构先应用起来,让患者在医疗机构的服务中有所体会和感知,再通过“互联网+医疗”来丰富应用,提升患者体验。这恐怕才是用户愿意主动接受移动医疗业务的重点。

像中普达这类致力于新技术与新应用的平台企业,由于实现对患者医疗全过程的服务,已经触及医疗服务、技术服务等层面,可想而知在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趋势四:玩转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作为移动医疗,要考虑好互联网的本质,它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链条来设计商业模式。如果理解这个本质,你就知道你的利润来源在哪儿。”丁立朝分析,“互联网无非四种商业模式:游戏、广告、电商、社区。掌握好互联网的玩法,结合医疗行业的痛点,仍会有市场机会。”

那么,如何玩转移动医疗?目前,已经有一些成功经验可循,但也有不少市场空白。

首先,游戏。在这个领域,可以说还没有好的游戏项目出来。“我认为未来在医疗里面一定会有。”丁立朝对此充满信心和期待。

第二,广告。目前,对于在线问诊业务,都是在以广告的模式做,甚至拓展出来一些咨询业务,比如一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大数据挖掘。现在大部分的互联网平台都是在做广告+电商的盈利模式。试想,如果一个平台的活跃用户有10%的转化率,盈利是不是就很可观?

第三,电商。有一家做中药材的电商平台,成立一年就已经做到收支持平,预计年底有望盈利。由于中药材行业有极强的特殊性,比如:资源极度分散、价格不稳定和易受资本影响。尽管中药材市场有2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却包含着国家规定的12807个品种,常用的药材也有1200种,在全国的种植面积超过3000万亩,且要销往全国。因此,这也导致每个单品量都不大,仅一两个亿就可能控盘。像人们熟悉的三七、生姜、普洱茶,多因资本炒作而身价倍增。

目前,全国有17个中药材零售市场。作为传统商业,通常会站在企业的角度进行囤货以便控盘,鲜有人愿意去做整合。因此,当一个平台用互联网的模式进行整合,就打破了原有中药材市场的格局。因此,在医疗行业中选准了定位,就使这个平台胜券在握。

第四,做好社区。如果研究一下罗辑思维的模式,就不难看清其典型的社区玩法:通过名人吸引住粉丝,然后进行众筹、做付费的内刊等,有了眼球就会有转化率。因此,只要有平台、能产生出好的内容,其实就不愁盈利问题。比如:在成都已有肾病、肾透析的社区上线,在社区里可以实现医医互动、医患互动、患患互动,盈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事实上,移动医疗在本质上与其他行业没有太大差异。只要站在管理的角度考虑,真正从解决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痛点去思考商业模式,比如信任问题,权威性问题,这要花很大的力气来建立平台的品牌形象。同时,结合互联网的手段就可能找到市场空间。”丁立朝特别强调,新创业者的机会更多是集中在细分和垂直领域。

“而未来的3.0时代,应该是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融合,一定要把技术的应用加入进来。”因此,丁立朝认为懂得互联网时代玩法的专业人才,以及懂得医疗行业的专业人才同样重要。

趋势五:医疗与保险的有效结合

在中国的医疗体系中,看病更多的是依赖于医保,购买商业保险者不足10%。因此,这也是许多移动医疗平台从C端找不到商业模式的原因。“谁来买单”一直是困扰平台企业和业内人士的难题。

目前已有商业保险开始通过移动医疗手段,去监测被保者的身体状况。甚至于,当被保者一旦出现亚健康状态,就会为其安排体检等医疗干预,以降低出险几率。就像一个笑话所说:一个明星为自己的臀部买了1000万元的保险,保险公司恨不得雇6个保镖24小时地保护她。事前的防范与预警的投入,通常会比事后赔付要合算得多。这对于保险公司和被保者,无论如何都是极好的服务和保障。试想,如果有这样一款能进行健康管理的保险,会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为此买单?毕竟,人们买保险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放心大胆的生病,而永远是少生病。

“未来,移动医疗与医疗险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丁立朝说,“因为中国的保险从2009年到现在已经投了6-7万亿,这也是国家现在医改转向的一个重要理由。因为地方政府已越来越无力支撑医保的费用。”

社区医院盈利模式范文3

1、零售市场内外自然因素:药店零售业受困于成本与利润的纠结,房租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增加,绩效却短期内无法提升;药品销售额和销售毛利受到来自新医改社区门诊零差率和门诊药费报销的巨大冲击;渠道与终端的重构以及多元化雷声大雨点小,始终是受到医保定点店限售、消费群培育较难,无法大幅度提升营业额的挑战;药店面临方向选择的迷惘,产品过度推荐引起的客流下降,加深了消费者粘性的考验;产业规模和利润的增长曲线表现出震荡整理的特征。

2、新医改政策及环境影响:此外,由于新医改的逐步深化实施,很多医院实施基药零利率销售,这样很多患者就改变了购药方式(以前在医院看完病后,会来到附近的药店买药,因为药店卖的药比医院的便宜),而是选择直接在医院购药。此外一些医保的药品在医院购买可以报销,但是在药店购药不能报销,这也导致药店顾客的流失。药店随着外围环境的变化的影响,医保政策的变化引导消费者去医院、社区医院买药,药店业绩增长的速度就慢慢降下来了。

3、“触电”短期难见利好:随着网购规模的扩大和物流配送体系的健全,网上购物群体不断增长,未来发展潜力可期,尤其可以满足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不用上医院或药店排队拿药、现金支付等。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医药零售企业试水网上销售,同时,药店进军电商前期投入成本并不高,电商覆盖面广,全国范围内均可以涉及。但由于网上药店不进医保,也不能报销,此外,药品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这一方式的药品销售未来政府也将会加大监管,短期内药店“触电”难以见到实际成效,盈利微乎其微。

4、零售药店的渠道萎缩:在目前药店渠道并未形成自有优势的情况下,在业绩倍增的要求驱动下,KA、百货店面对大众消费者的渠道优势更为凸显。目前集中度低、缺乏有效管理的药店渠道,显然无法满足其成长需求。并且,近期“药妆逃离”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尤其是药妆在药店渠道份额的急剧下滑,也更导致了零售药店业绩下降,盈利能力缩水。对药店渠道而言,可选择的药妆品牌相对比较单一,做得好的药妆品牌集中度太高,市场上缺乏有影响力的本土品牌。本土企业切入药妆市场,缺乏成功的案例,而作为企业自身来说,对药妆的投入和力度不足,缺乏坚持因此,一旦出现几个大的药妆品牌渠道转移,药店药妆产品的比例下滑明显。

因此,上述诸多因素引发了药店从业者集体“焦虑感”,药店急于寻求到盈利增长的新支点,因此,笔者建议:

高端高毛利药提升营业额

药店要想增加经营业绩,提升盈利能力,须深入分析出“营业额”的确切来源,解决一个“我们的钱从哪里赚来”的问题。要提高营业额,店方就应该增加来店的人数,提高顾客的购买率,同时要尽量让顾客在药店中购买价格高的药品,而高端处方药被视为促进药品零售行业发展的一支新军,这主要得益于高端的慢性病处方药的“回流”。具体表现在药品方面,如心脑血管类、降血压类和糖尿病类份额增加明显,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总体市场及其他品类。另外,阿胶、虫草、西洋参等贵稀药材也为药店业绩增长贡献了不少。

同时,针对指名购买药品的顾客,要在尊重和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同类高毛利产品的推荐工作,不要马上要求顾客放弃他们所选择的药品,要在顾客所选择的产品和想推荐的产品之间进行产品各自优点和缺点的合理比较,用专业知识增加推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针对某一病症而并没有想好购买哪一种药品的顾客,可以重点向顾客推荐高毛利产品,尤其是该产品能为顾客带来的切身利益,是重点向顾客介绍的。因此,店员在具备一定医药专业知识的前提下,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其他产品组合治疗的推荐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推荐其他组合产品,就是店员推荐高毛利产品的机会。

回归药店本源突出经营特色

目前可以看到很多药店都开始搞多元化竞争,开始加大非药品商品的投入,除了以往的保健品、食品、器械、药妆之外,现在扩充的有日化护理甚至是零货百杂。当然,这并非核心竞争力,想要真正从本质上强大起来,药店要回归本源。对于药店店面,做好药店定位,小店——便利店(近、便捷),大店——超市(品种齐、便宜)。而为客户健康突出服务,就得从专业化上着手和重视。

1、专业服务:增加配备且重视药师和医生,要为客户提供专业用药咨询和诊疗服务。除用高薪、感情和企业文化等留住执业药师、药学技术服务人员等重点岗位员工外,还可举行形式多样的特有职业技能和岗位技能大赛活动,通过动员员工踊跃参与各项培训和竞赛活动来发现人才。

2、突出特色:目前开始展露头角和比较有前途的主要有中医馆(中医师、中老年人)和药妆美容保养主打店(美容师、女性客户)、以及效仿专科医院搞各种特色科或特色药店。加之将出台的药店对奶粉进行销售举措,成为利润增长亮点,目前已经传出不少奶粉品牌正在布局这一渠道,不少药店也在积极谋划。

3、理性多元化:多元化不是一哄而上的“大帮哄”,而是根据自身药店特点与环境,理性选择:从疾病人群(卖药)到亚健康人群(卖保健品)到目标受众(有主打的情况下+养生预防保健诊疗咨询服务和其他),在不使受众目标面不那么窄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多元选择,而这跟特色并不冲突。

备齐“软硬件”卖场更有效率

药店卖场中,硬服务在增加营业额的方面能起到强攻的作用;不论物质上的服务或是金钱上的服务都能让顾客心动,药品齐全使人感到便利,店铺装修得体使人感到气氛温暖,若是价格再能实在,则买起来更让人高兴。但是硬件设施它并不完全使药店在竞争中占优势。重要还要在硬服务到位的情况下花大力气改善药店的软服务!软服务不但可以弥补硬件设施上的不足,而且对增加业绩有实际的效益。

“软服务”主要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关心,也就是店方让顾客心动的方法所谓“心情服务”;还有店方适时地为顾客传达或报导一些相关信息的“信息服务”。这些服务很难通过训练手册,指示,命令来做到,而是靠店员本身能真心为顾客着想来实现。在加强软硬服务的过程中,店方一定要注意销售的目的是为了使顾客感到便利、安心、满足,只要秉持这种想法,相信顾客也会很坦然地听店员的解说,接受店方的服务的。

一个管理不完善,死气沉沉的卖场,就是药品销售关系中的致命伤。店方要留意顾客的意向卖场的功能。药品零售不应该只是药店与顾客之间银货两讫就一刀两断,应该是细水长流,双方长期保持良好的关系。想要抓住顾客的心,就要系统的整理、规划卖场,将软硬关系做到位,让卖场活起来,给顾客留下不虚此行的感受,实现营业额的步步高升!

摆脱恶性竞争,升级盈利模式

如今,药店和药店商圈竞争从过去单一价格竞争已经演变成为了药店之间的促销竞争,其本质目的在于顾客的竞争。促销竞争同质化程度的拔高,过于激烈的促销竞争是双方资源的巨大浪费。特异性、差异化、独特性等独有的模式更加被药店所接受和采纳,例如在产品销售上,药店要求我有他无的趋势比较明显,好处在于有利于零售价格的稳定,确保药店的经营利润,同时避免同一商圈中产品在价格和促销资源上的过度竞争。

社区医院盈利模式范文4

关键词:移动医疗;微医;案例分析

当前我国医疗体制面临卫生保障覆盖率低、医疗保险统筹层次低、初级医疗服务滞后、药费居高不下、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本质上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和复杂化。全球性的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提升了医疗水平,推动了医学模式由传统集约式单向问诊向数字化定制化转变,也带来了普遍性的医疗成本上升的问题,在医学新形势下,我国迫切需要深化医疗体制的全面改革,以满足群众日益增加的医疗服务需求。而这些问题在当前地理天然间隔、地区信息不及时、医疗成本增高、资源有限的大背景下着实是难以解决的。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便携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患者和医生需要的健康数据可以都保存在电子健康病例和患者的个人健康管理系统中,患者的健康数据依托可穿戴医疗设备随时更新,并提供给医生随时查看。患者看病完全可以足不出户,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沟通,这一方面帮助医院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负担,另一方面也使患者看病能方便及时地享受高质量的医疗问诊服务以及病后联系服务[1]。目前政府大力倡导的“互联网+”与医疗领域紧密结合,带动大量移动医疗服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立并向各自方向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医生与病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疾病问诊到康复咨询,构建一整套“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这为解决传统医疗体制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难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因此,我们立足当前国家相关医疗体制现状与问题,结合国家深化医疗改革政策方案,在医疗保障制度与分级诊疗框架下探索移动医疗的实用价值与可行性,综合互联网思维深入研究移动医疗企业的发展现状,得出移动医疗产业的前瞻性分析与建议。本文采用典型调查、实地访谈的研究方法,选取爱丁医生与微医集团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移动医疗服务企业作为移动医疗分析案例,并通过对这些广受欢迎、用户较多的移动医疗企业运作的深入分析,延伸出整个移动医疗产业的现状与问题,为移动医疗企业公司的未来发展以及我国未来的医疗改革提供一些具有参考性的可行性建议。

1移动医疗企业发展现状

1.1企业概述

爱丁医生是一家帮助育龄青年优质怀孕的“O+O”模式整合服务机构,主要产品是爱丁医生APP这一手机备孕工具,可以帮助育龄青年开展个体化全面的孕前准备。该应用着眼于用户备孕需求,运用独特的、模拟临床医生的算法,为用户提供以怀孕为目的的移动医疗服务,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为备孕期的年轻人做风险评估、疾病因素与状况评估、体检提醒以及生活习惯改进建议,逐步引导育龄用户将身心调整至最佳受孕状态[2]。微医集团是一家主要提供预约挂号、在线问诊复诊、远程会诊、电子处方、药品配送等互联网医疗和会员服务的移动医疗服务机构。微医的主要产品是两款手机APP,一款是针对医生的“微医生”,旨在获得相关患者健康数据,建立一种真实的医患关系;另一款是针对患者的“微医”,帮助患者完成在线查找医生、在线挂号、在线复诊等移动服务。微医的发展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挂号网、微医和互联网医院。2015年12月,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在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乌镇上线,截至2016年年底,乌镇互联网医院的接诊量已突破5万人次/日,近两年微医互联网医院已在全国18个省市落地[3]。

1.2运营模式

爱丁医生的运营模式主要是“O+O”。对于大多数服务项目用户无需再奔波于各个服务机构,可以直接使用手机APP在日常生活中在线接受备孕的相关指导和管理。而诸如B超、抽血等服务则在线下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技术支持。爱丁医生目前提供门诊服务,从诊前评估,到门诊预约,再到专人随访,采用本地远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个性化备孕服务,同时还包括个性化备孕方案、二胎咨询、妇科体检等服务。在盈利方面,爱丁医生相关负责人认为主要还是应以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为主,爱丁医生目前唯一的收费项目是远程咨询项目,即通过电话和视频为用户提供远程问诊服务微医已经在“医、药、险”全产业链布局,主要覆盖互联网医院、健康消费、健康金融、会员服务和家庭医生等领域。运营模式上,微医目前主推线上线下结合的互联网医院,线上提供在线医疗服务和远程会诊服务的在线诊疗平台,线下为群众提供实体医院,开放民众进入提供与医生面对面问诊咨询服务。微医盈利模式也主要分为医、药、险3个模块。就医方面,一般用户的挂号不收取任何费用,但如果需要挂指定的专家号则需要收取一定费用,该收入由医生与微医共同分配,医生提取70%,微医则提取30%,用于企业日常运营管理;药品方面,微医提供网上购药服务,与多家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深度合作,以互联网医院为新的药品终端,用户可以线上支付,微医会将药品送货上门;商业医疗保险方面,微医连接875家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和国内主要大型商业保险公司的理赔系统,微医还建立健康账户支持诊疗一站式结算、基础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理算赔付、理财产品购买等服务。

1.3特征优势

爱丁医生是针对特定用户群体即备孕青年的医疗服务,主打i-MLP的备孕理念,即从Medical(医学)、Life(生活)、Psychological(心理)这3个方面来帮助用户备孕,除了专业的医学指导,还会从用户生活习惯行为以及备孕时的心理因素等多方位对用户进行考量。爱丁医生会从生活习惯上对用户进行干预和指导,通过手机App向用户提出健康备孕的建议,如戒烟戒酒、早睡、补充叶酸等,也会向用户推荐适合的运动调理,特别对于女性群体而言,心理上的辅导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与陪伴,定制化全方位的服务是爱丁医生的最大优势。微医不同于爱丁医生专注于备孕领域,而是着眼于医疗服务的流程优化,前身是挂号网的微医的优势在于挂号医院资源非常广泛。截至2016年10月,微医已经覆盖29个省份,与2400多家重点医院的信息系统实现连接,拥有超过1.5亿实名注册用户和26万名重点医院的专家,累计服务人次超过8.5亿。微医在移动医疗服务与实体医院关系的处理引人注意,二者之间是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关系,而不是人们常以为的竞争关系。具体而言,医院对于线上线下会按比例分配挂号数,只将一定比例的挂号数放在网上,这里是考虑到实体医院附近的居民,对于他们而言直接前往医院挂号显然更为便捷。互惠互利更体现在移动医疗可以帮助医院提高运作效率,减少管理成本[5],同时扩大医疗资源影响力,为实体医院医生带去患者,本身也是向全国宣传地方优秀医疗资源,同时移动医疗服务为医院及医生创造了新的盈利渠道,这也是对传统挂号量减少的补充。

2移动医疗企业面临问题

2.1公信力缺乏

当前群众患病仍是首选公立医院,面对纷杂的移动医疗服务企业以及大量充斥的医药广告,尤其是近年的魏则西事件,人们不免对这些非官方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生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表示怀疑。相比之下,公立医院医生由于有着官方的培养审核机制,其可靠性、权威性与科学性早已深入人心。事实上,人们对医疗专业性的关注远高于及时性和便捷性[6],能否有专业权威的医生鉴定审查机制,成为移动医疗服务能否被大众接受和习惯的关键。在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保护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而我国当前很多互联网企业缺乏隐私保护,甚至时常爆出企业之间买卖个人隐私数据的事件,而且一些疾病对于人们来说其实属于难言之隐,人们并不希望自己的疾病、身体数据被买卖传播,这使得很多人对将医疗服务与互联网大数据相结合的移动医疗服务及其可能伴随的隐私泄露问题持质疑态度。

2.2企业盈利不足

对于服务特定领域的爱丁医生,专注于备孕领域,本身也意味着服务范围受限。从长期来看,用户的备孕期往往很短暂,孕后就不会再使用了。而且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会生育一到两个孩子,这可能会导致缺少长期可持续的用户群体。而且爱丁医生缺少宣传,线下的服务与活动也较少,目前服务项目也基本是免费提供,只有远程咨询这个唯一的收费项目。而对于服务范围广泛的微医集团,一般挂号不收费,本质上是采用免费提供服务吸引患者、医院和医生进入平台,在有了一定的流量基础后,再提供健康管理套餐、异地就诊全程服务等付费的高级增值服务的盈利方式。事实上,在移动医疗机构创业初期,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利润问题。移动医疗服务数量虽多,但成立时间往往不长,还没有足够时间吸引留住长期用户,而培养用户群是构建生态、保证长期盈利、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2.3地方观念保守

虽然目前国家已经鼓励放开医生多点执业,但很多地方政府及公立医院观念较为保守,并没有完全放开,害怕医生资源流失。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新兴的移动医疗与实体医院并不一定是竞争与抢夺资源的关系,完全可以达成相互的长期的合作,移动医疗可以帮助医院降低拥挤导致的管理负担,同时提升本地医疗资源覆盖范围与影响力,让本地优质医疗资源得到全国范围的广泛的宣传,同时移动医疗的附加服务也给医生提供了新的盈利渠道,二者可以实现互惠互利,本质上是行业的效率提高与制度的改革创新。

3移动医疗企业发展建议

3.1政府建全分级诊疗体系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基本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7]。”政府可以整合医疗服务资源,将移动医疗与分级诊疗相结合,使移动医疗与实体医院相互合作。具体可以设计为居民首诊在实体医院,复诊在线上移动医疗,先获得患者健康数据,建立电子病历系统,让患者与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健康数据,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就医渠道,方便选择联系异地专家咨询就诊。而在病人的康复期,可以保证医生对患者的健康数据的随时长期监测,线上沟通指导,术后恢复还可以结合社区医院、家庭医生等进行服务。而这些都不再需要患者往返医院,有效降低医院负担,方便医院降低管理费用,方便患者不必来回奔波,同时还能获得异地更好的医疗资源,不失为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有效思路。

3.2政府宣传引导社会观念

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放开医生多点执业,这对于公立医院医生也是提供一种阳光变现的平台,可以进一步提升人才知识利用率,充分发挥医疗人才的社会价值,同时也能让医生凭借其专业能力知识合理合法收取与之相应高低的报酬。医生在定价上可以拥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注意由于信息不对称也可能存在肆意拉高等问题,因此不能纯市场调节,需要受物价局监管。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医生可以不局限于体制内,拓宽自身的发展平台。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硬件资源建设、人才优惠政策等途径帮助移动医疗服务的成长。在移动医疗领域,浙江省走在全国前列,如杭州市萧山区的中国智慧健康谷、杭州湾信息港的微医集团,以及桐乡市政府支持下在乌镇建立的全国第一家互联网医院。

3.3企业拓宽服务盈利渠道

低价吸引用户与企业发展盈利是一个相互矛盾的难题,这就需要企业不断拓宽服务渠道。一方面保证突出服务特色的前提下,扩大服务渠道,诸如发展线下服务机构,增加与用户双向互动,吸引增加用户群体规模,保障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增加各类合作方,实现多方共赢。微医集团目前的第3模块就是商业医疗保险,移动医疗企业未来可以为患者提供基本医疗保险外的更有个性化的针对患者疾病的商业健康保险定制方案。在分级诊疗体系的复诊与康复阶段,需要对患者健康状况的持续监测,这就需要提供大量可穿戴医疗器械,对于移动医疗服务企业而言,这也是一个市场赢利点,企业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可定制化的价格便宜的便携式医疗设备提供长期健康数据监测[8]。笔者对移动医疗未来发展的建议是,移动医疗服务不应局限于提供挂号服务,更应充分合理地利用医疗大数据,建立针对患者疾病、位置等信息的科学引流、精准匹配系统机制,一方面对患者就诊提供最佳方案,另一方面促进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3.4企业加强信任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