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范文1
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美术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逐步塑造人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情感,美化人的心灵,使其更加热爱生命。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而是将美术学科或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美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期望获得的主要成就。因此,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为满足21世纪快速变化的社会需要,对美术学科育人目标的再思考。
一、培养审美情趣,让学生的感官敏锐起来
达芬奇认为视觉是人的心灵与外界沟通的要道,是最准确的感官。视觉体验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形象内容感知阶段(即这是什么东西)。第二层次是形式认识阶段(即是怎样表现,怎样做的)。学生开始关注画面中的色彩、造型、构图等形式语言的认知,这是加深学生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的理解能力的关键环节。第三层次是情感共鸣阶段(即看了之后自己有什么感受、想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观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对作品进行评价,如学习岭南版四年级上册《千姿百态的树》这课之前,先利用课余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欣赏教室前面植物园的植物和叶子,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有哪些种类的植物?不同植物的树干、树枝、树叶在形状、颜色、大小方面又有什么不同?实物植物的观察加上课堂上叶子图片的观察,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植物在形状和色彩上的差异性。这样,他们反映在作品中的植物异彩纷呈。学生绘画视觉语言的丰富离不开各感官的敏锐感知,教学中让学生用眼睛去发现,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二、鉴赏优秀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
我们在让学生进行欣赏时,必须选择含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或具有强烈美感的图片、实物,让学生进行欣赏。这是培养儿童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让孩子从小就接触经典,与大师直接对话,孩子发展的起点高了,眼界开阔了,对美的视觉体验和选择也会更敏感。在世界艺术宝库中,有各种类型的丰富的艺术作品,都是我们进行欣赏的素材,都可以为我们教学使用。例如我们在进行美术课《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时,就可以出示列宾的绘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作品进行欣赏。通过与大师作品的经验接触,孩子们吸收了艺术大师们的创作意境和表达的情感,在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丰富着他们的艺术感觉,提高他们的综合艺术素养。
三、多渠道结合,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将为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提供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奇的事情保持着时刻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将教学内容通过动画、声音以、动态图片、微课和多媒体游戏的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在使得学生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信息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审美判断能力。
同时学校应积极组织定期开展美术实践活动,例如,组织画展,参观展览、举办社团交流展示活动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或鼓励学生走出教室体验大自然,让学生去到公园、乡村等地方,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一切,发现大自然的美,发现身边的美,多渠道结合、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
四、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改革
1.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理解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1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
1.2教育观念落后
多年来的教育体制,已经不符合现在社会进步给教育界带来的冲击。现在的教与学不同于往日的教学,学生需求在社会发展的冲击下,发生了变化,但多数教师还停留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中不肯学习,不肯进步,因此这一现象严重制约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
1.3缺乏教学经验总结与改进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需要教师的大力引导与关注,每个教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都在发生着由于成长带来的变化。而现阶段,多数教师用同一种教学方式面对所有阶段的学生,这必然是不行的,是低效的。如果教师能善于总结各阶段学生的教学经验并作出改进,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将会更加顺通。
2.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2.1教师对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改革认识不足,不积极参与。众所周知,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培养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与此同时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根深蒂固,这直接导致了教学模式创新和改革的困难,甚至是寸步难行,分析其原因,离不开一线教师的改革观念。对于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同样遇到了这类问题。我们都知道,改革是要“流血的”,新的教学模式的开展必然是困难重重的,由于一线教师对改革的认识不足,很多一线教师面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的舒适不肯做出牺牲与改变。这成为了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遇到的观念问题,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改革将难以进行下去。
2.2改革方法不合理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传统的以应试考试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淘汰了。应运而生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正在被大力推广。数学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思考之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应明确数学在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培养自身发展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遇到的问题,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同时,数学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让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改革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很多一线教师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总结方法,导致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错误。所以我们应总结相关经验,让更多有改革意识的教师,在日常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
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措施
3.1加强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众所周知。良好的教育离不开优秀的老师,作为教师,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改革的背景下,要想紧跟教育发展趋势,就应做好一系列的应对准备。首先,我们应建立全面的数学知识体系,有利于从不同角度来为学生解答数学问题,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树立良好的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育理论,则可以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的奥妙。总之,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这不仅仅是简单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更要求我们有良好的教育理论,可以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教学。
3.2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小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综合地、整体地、持久地掌握数学学习的本质。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这节课程的教学时,我们可先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播放,让学生们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平行四边形具体不稳定性的案例,这样便于学生对于这一定理的理解,更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它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从而逐渐爱上数学学习,迈上自主学习之路。从根本上有效地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基础。
3.3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不够成熟,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把握和理解后,教师应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探究,使学生能够掌握关键性的词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在此过程当中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帮助和引导,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要学会重视难点、易错点,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准确的理解各个知识点,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列“算式”时,教师在进行讲解之后,教师应开展相应的教学引导,首先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状态,并且根据学生较容易理解错误的点来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加深自己的印象。例如“除”和“除以”的区别。学生很容易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混淆词义。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这些词的重要性以及意义,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学生经过学习比较,能够有效地鉴别出“除”和“除以”的区别。经过教师这样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扶,能够使学生进行精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具有效率和质量。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创新意识
根据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况可知,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具备非常活跃的思维,并加强实践练习,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书写综合能力,最终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按照哲学观点来讲,创新是一种思维意识,对应的物质基础是一切事物,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创新也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推动事物的发展有三个层次,一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快速作出调整,二是依托原有的发展规律创作新事物,三是持续不断地进行更新创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是指依托已有的可知的事项创作出新的事物。小学生受年龄影响,一般情况下认知能力差,逻辑思维有所欠缺,但是小学数学却因为其独特的学科属性而具有其他学科所不涉及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这两种特性导致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感到非常吃力,这就需要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合理创新,敢于运用新兴手段、新的理念教育学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的意识,促使其达到主动创新的效果。
例如,将统计图和立体图形的教学放到更低的年级,是创新教学方法的一种实际体现,它可以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创造新的教学体系,对于培养学生新的基本技能有重要影响。所以,创新意识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各种已知的信息,突破各种常规,提出新的思路、建议等,以便开展更新颖、更独特的活动。同时,创新思维是创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利用各种感性的事物提升学生的思维,对于引导学生真正创造新的事物有重要影响。
再如,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内容的教学时,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关知识,可以利用它们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创新能力等有重要影响。因此,创新需要全面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其中,低年级的教学方式需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机会,才能真正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只有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在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索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
从实际教学来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随着新课标对教学理念的调整,小学数学的教学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思维,从原来的教学生学向学生自己学转变,从要我学实现我要学的转变,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所教的知识点,开拓思维,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预习的能力,主动培养学生根据已经学会的知识点自己探索推理的能力,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讨论研究,找寻其中的规律及衍生品,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规律的兴趣,促进学生提升创新能力。
比如,在讲圆的面积这一章节时,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大胆地提问,道路上随处可见的下水道井盖为什么要设计成圆的?为什么不是方的,通过两者面积的对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在生活的应用,借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自主思维。比如,鸡兔同笼问题,一般而言,这道题的解法要涉及方程式,但是只要我们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别的角度考虑,就可以有另外一种解答方法,网上流传很广的解题方法,就很值得学习,假设鸡和兔都站立着,一个小学生拿着哨子吹哨,吹一声哨子抬一只脚,第二声再抬一只脚,结果鸡都坐地下了,剩下的就是两只兔子的脚,这样学生就很好理解,也更容易记住这种特殊的解题方法。所以,合理利用创新思维进行教学,对小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充分利用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是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的重要需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不断创新的重要体现,对于促进小学数学不断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实践平台的科学构建,不但有利于学生在网络上获取更多与数学知识点相关的资源,还能提高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对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创新思维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加强学生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探索数学方面的更多问题,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学习经验、创新能力的真正目的。例如,在进行“百分数应用题”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百分数的组成、相关资源等,并将商场打折的实际案例引用过来,如三八妇女节期间,女性服装一律打七折,第二件折上折,即六五折。通过计算女性服装打折百分数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并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对于降低小学数学教学难度和复杂性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学生学习完一整个数学知识点或单元以后,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不断总结自己所学的知识,并归纳解题规律、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等,有利于学生系统性地巩固各个知识点,从而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在实践教学中,不同年级的数学题涉及的知识点不一样,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选择教学内容,并有机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不断创新。例如,在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这个内容的教学时,需要涉及的知识点有:加法交换律、分母通分等。由于这些知识点所在的教学阶段不同,如果学生非常灵活地运用可能有点困难。因此,教师需要在上课前巩固这些知识点,将教学内容与练习题结合到一起,并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以便真正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超市的模样,并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营业员、顾客和老板等,其中,铅笔的价格为1、5元,水彩笔的价格定2、5元,让学生计算3支铅笔、6支水彩笔的价格。如果客户拿出20元,需要找多少钱?这样的活动对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是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
综上所述,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要求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重要体现,对于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和设备,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并加强数学教学与实践的联系,真正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9):3-5.
[2]庄惠芬.聚焦多个维度,培养儿童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J].江苏教育,2016(1):34-36.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学习;核心素养
小学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此阶段进行数学教学,能够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出了“四基”的理念和目标,这四个基本理念即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其中数学思想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数学的核心素养,本文从四个方面做了相关的论述.
一、教学内容“博观而约取”
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规定时间中完成教学目标对教师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掌握好数学知识,教师应当遵循“博观而约取”教学内容的原则.
教学内容“博观而约取”,首先要在不同版本的数学教材中选择合适的教材,这些教材的教学内容应当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教师也可以在专业的书籍中选择教学内容,对这些教学书籍、出版物进行仔细分析以后,再结合个人的教学方式和特点,改编、创造成自己的教学素材.专业的教学书籍在教学问题方面,研究得较为透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可以巧用数学教材,做到一材多用、一题多解,针对重要的知识点,要分析透彻,使得学生们对数学知识学得较为深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参考名师名家的教学方式和经典课例,来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并对名师名家的值得借鉴之处,要仔细记录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结合使用.
二、教学目标“准确而简明”
教学目标要达到“准确而简明”,则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发育阶段,来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即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相比太难.众所周知,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学习数学知识,是有两个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是学生的个人独立思想发展水平,另一种是他人指导智力发展水平.在一般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数学知识讲授完毕以后,会再次进行复习讲授,这是因为一些数学教师对自己制订的教学目标不准确,无法使学生们完全掌握教授的数学知识,只能重新进行讲授.一些小学数学教师虽制订了较为全面的教学目标,但这些教学目标在具体实施方面,还是存在一定问题,其只是丰富而不简约,众多而不准确.若想使教学目标达到“准确而简明”,教师则需要深入研究数学教材,掌握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学方法,同时合理认识学生的智力发展区,才能在有限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多样而简朴”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讲授式为主,但此种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较为沉重.小学生虽已进入学习阶段,但毕竟是儿童,还存在一定的爱玩天性,这个时候若要使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教师则需要改进教学的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教学:
1.情境性呈现.情境性呈现是通过将教学内容情境化,以生动的情境方式来为学生进行教学.在情境中进行教学,现实感比较强,也很容易激发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
2.生活激趣.教师可以通过将小学生们熟悉的事例、人物和故事作为素材,引入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们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们的参与性.
3.活动参与.数学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改变为数学活动,并让学生们参与此活动,使得学生们在活动中能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并能发现活动中的问题,以提高学生们探究数学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深入而浅出”
若要使教学过程“深入而浅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深入四个教学方面,即深入课程目标、深入学科本质、深入学生思维、深入学生心灵,只有将这四方面做好,才能使教学过程变得更为有效.教师深入课程目标可以更好地研究教学内容,而深入学生思维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成长阶段的学习能力,且深入学生心灵也容易培养师生的友好感情,这些深入能够将教学过程变得不再枯燥,也更利于小学生们掌握知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正确认知小学核心素养对学生成长的助力.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中,应当在教学的内容、目标和方法以及过程中,体现出数学的核心素养,同时教师也需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六一,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5):22-28.
[2]徐国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7):32-36.
[3]王永春.小学数学教材与数学思想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5,9(35):36-39.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范文5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随着技术以及教学改革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在行进的探索路上,应如何发挥技术的教育价值?
一、加大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教研力度
教学改革的重要主体之一是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如果教师没有不断地自我更新和持续地主动发展,课堂教学的变革实践就很难持久地开展,甚至会停滞不前、半途而废。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推进,离不开教研活动这一教师生命成长的“土壤”。
1. 丰富教研形式,“身临其境”体验变革价值
近十年来,基于网络的“在线教研”打破地域、时间的限制,逐渐受到教师的青睐。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研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渐渐改变着常规的教研活动,一些在线调查工具也让传统教研“互动”起来。如吴正宪教师团队开设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研修网”,面向全国小学数学教师开展理论学习、课例观摩、评课交流等系列活动,集培训与教研于一体。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教研,让更多的教师感受到优质教研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以及体验到新型教研形式下个性化学习的乐趣,让这些教师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研融合的受益者。这种“身临其境”的变革,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2. 巧设教研内容,“知行合一”探索教学变革
据调查,影响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式的主要因素集中在“技术应用”“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上,且不同学段、年龄、职务的教师的需求不同。因此,要面对不同的教师群体设计不同的教研主题,加强教研的针对性、实效性,让不同教师群体在不同程度或层面上参与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教研主题,既要重视实践案例,也要注重理论引领。因为,教学变革实践需要探究指向和行动设计中的理论渗透。实践让教师知其然,实践中蕴涵的理论则让教师知其所以然。理与实践相结合的主题教研,引领教师在“知行合一”中探索教学变革,并以常态化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围绕核心素养明确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无论技术如何应用于教育教学,其本质仍然是促进学生发展。我们将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称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培育并非独立存在,而是融入在各学科教学之中。每个学科都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对发展核心素养有独特的贡献。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应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深入理解小学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数学学习。
正确把握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育价值是合理应用技术的前提。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方式不同,其教育价值也有所不同,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我们针对现阶段常见的融合方式,分析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见下页表1)。
三、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创新性的信息技术及相关教学应用的不断涌现,是当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现实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它们是否会在很大程度上被应用于学习与教学之中。有些教师不容易理解技术对学科教学会有哪些帮助,对他们而言,信息技术无处不在,但却还没有被很好地应用于学习和教学。在实践中,我们应以教学需求为导向,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和交流。
1. 根据学生思维与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呈现形式
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对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的不适应,是造成数学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按教学需要改变知识的呈现形式,将抽象的、静态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动态化,将难以准备的实物数字化,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例如,教学时可以利用动态效果展示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对应关系,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清晰,易于理解;可以让学生利用数字化学具进行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用数字化“七巧板”拼图,将作品分享、交流。
数学知识的呈现并非越直观越好。因为数学的本质是抽象概括,是一种符号化的、简约的美,过度的直观与动态,会弱化学生想象能力与抽象思维的培养。
2. 利用网络工具设计在线练习,丰富学习评价方式
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既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获取反馈信息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自我监控、调整学习的关键途径。在传统的练习中,学生要等到教师批改完并发下去之后才能获得反馈信息,这就错过了练习发挥作用的最佳时期。利用信息技术编写的具有针对性的在线练习,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及时反馈,便于师生及时了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一些在线作业平台,或是在线调查工具等,都可以应用到网络环境下的课堂学习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数学在线评价工具逐步突破现有以知识技能为主的评价内容,向问题解决、数学思考和情感态度等评价内容方面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将作业“搬”到了网上,学生通过在线评价及时了解自己的作业情况,教师也能精准地了解全体学生的作业情况。
3. 用好现有技术资源重建课堂结构,创新教学方式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更注重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深度学习,让学生能够在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建立起旧有认知与新学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顺利进行课内向课外的有效迁移,从而高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的优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现状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最主要的资源,在教学中部分教师的课堂以讲解理论知识的灌输式教学为主,并未注意适当延伸和拓展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没有注重引导学生培养联结各类知识点的能力,从而严重限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造成学生在知识片段联结、知识模块拼接方面的能力欠缺,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过于表面,学习模式也片段化。小学数学的知识点较多,学习内容比较复杂,导致部分学生难以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对数学知识和技能仅停留在表面记忆的层面上,缺乏正确认知。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只会简单模仿教师的解题方式,“脆弱知识”现象较为普遍,学生整体缺乏创新精神与数学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开展深度学习的意义
深度学习是一种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为核心,教师通过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投入和参与活动,学生在信息整合中获得新知识,并在建构思路和沟通协作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以及可以把知识和技能迁移运用到新的情境中,最终面向问题解决的过程。[1]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深度学习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契合新课程标准的旨归
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科目,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标的落实和基础教育课改的深化,对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这与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目标相契合[2]。因此在小学课堂中开展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重要用途;另一方面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消除“脆弱知识”的消极影响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和内化吸收所学知识,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是通过重复训练、简单记述等方式,显得消极、被动,这直接造成学生的“脆弱知识”现象,对于数学问题中的说理问题稍微变化后便无从下手。通过深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改善学习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形成知识的整体结构,最终消除学生因浅层学习造成的“脆弱知识”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探论
(一)开展动手操作教学
深度学习的表现之一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手操作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学内容上,并培养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深入思考问题、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其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必须加强操作和实践的联系,将二者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搭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生产实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一课时,笔者课前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测量并准确记录家中圆柱体水杯的相关数据,并自行准备课上所需要用的圆柱体水杯和洗干净的小石块。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在一张空白纸上画出圆柱体水杯的杯底在纸上所占据的面积;二是引导学生将水杯平放,滚动两圈,思考茶杯在滚动过程中与课桌桌面的接触面积。在这两个环节中,笔者以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复习计算圆柱体的底面积和侧面积的相关知识点。完成基础知识的复习后,笔者再让学生思考水杯内盛满水后水的体积,引入新课教学。最后,笔者要求学生思考如何用水杯来计算小石块的体积大小,引导学生将小石块投入水杯中,水杯内水位上升的体积便为小石块的体积。在笔者的引导下,不少学生顺利完成相关动手实践,准确算出小石块的体积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树立了学习自信。以动手操作开展教学,从圆柱体的底面积、侧面积到体积,再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环环相扣,一方面教会学生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另一方面又做到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有效延伸,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合理设置教学问题
有效问题的设置可以说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线索。因此,教师要在备课之时充分考虑教情和分析学生学情,结合教学目标合理、科学地设置能涵盖教学重难点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接受的范围内实现深度学习,提高数学核心素养。同时,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特别是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将情境与提问有机结合,围绕问题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进入深度学习,提升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笔者使用追问式提问法,在教学中遵循“怎么做—是什么—还能解决什么问题”的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如在教学“卫星运行的时间”一课时,为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笔者设置问题:“如何计算21×14?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方法是什么?两位数的相乘方法能解决其他什么问题?”[4]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设置“去书店购买书籍该付多少钱”的情境,将二者结合,由点到面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另一方面,笔者使用反问式提问法,遵循“是什么—这样可以吗—为什么”的步骤,让学生在逆向思考中加强思维的严密性。如在教学“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课时,笔者设置“小数点搬家”的故事,并设置相关问题:“小数点移动从0.1移动到0.01会引起数的大小变化,变化多少?小数点向前或向后移动两位,小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小数点的移动引起的变化为什么关系是10倍乃至100倍、1000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参与推理和论证,逐步养成遇到问题时深入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总而言之,教与学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紧密相联的两个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深入挖掘教材,并转变角色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多维思维、互动的思考模式,从而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素琴.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李茜,蒋洪,熊应龙,等.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1(0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