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的主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教育的主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教育的主体

安全教育的主体范文1

2011年8月11日——8月12日,由**省建筑协会组织进行了**省建筑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继续教育课程,行内专家教授通过实例及法律规范要求,论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我做为公司的企业法人,更感自身的责任巨大,在我以后的企业安全管理中,我将运用学习的安全知识,将安全贯入我浅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如何落实本单位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教育的意义。

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和从业人员的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建筑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建筑安全管理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建筑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关系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关系社会的稳定。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建设规模急剧增大,建筑业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效益成为各企业竞争的目标,因此向管理要效益已经成为各企业的共识。在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必须经过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才能得到保证,但各企业历来以质量为生命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在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却是贯穿始终的角色,安全工作虽然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然而安全事故的结果却严重于任何一个其他要素。鉴于此,我们必须从政治的角度,充分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安全生产法》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把安全生产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有关各方责任主体以此为契机,掀起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尽管如此,还是存在着一些与当前形势不相适应的薄弱环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建筑市场管理不完善,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够。

当前,在建筑业时常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现象:重质量、轻安全、最低价中标和包死价工程,从而使得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或完全没有安全管理的施工经费,一些公司在中标后,将工程分包给有关的专业施工队伍,甚至有一些建筑企业为了拿到工程不惜恶意压低价格,用于安全生产的经费被忽略。在中标后无法拿出多余的经费购置安全管理必要设备、器材、工具及宣传资料等,因此就导致施工现场的混乱,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解决办法一是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规定设置安全保障经费,未建立安全保障经费的施工企业,不予发包工程,做到专款专用,从而使安全管理投入这一重要前提得到有力保障,要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二是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的安监机构要严格对安全管理经费的拨付和管理,对安全管理投入不足的企业给予行政处罚或暂扣施工许可证,直至达到要求后才能进行生产作业。

二、工人自身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

建设一线人员90%以上的农民工,放下锄头拿砖刀,这些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自我保护意识差,法律意识薄弱,违章作业严重,从伤亡事故的统计情况来看,事故伤亡者也多属于此类,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该培训的人员没有得到培训,特别是新入场工人大多没有受到过安全教育,班前活动没有进行;二是“三类人”、特种作业人员、岗位技能工种、企业三级教育流于形式,培训效果不明显。对策就是严格教育培训,培训要适时、适地、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形成制度、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二是对于新录用的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具体教育的内容包括:劳动保护意识和任务的教育;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安全知识的教育;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培训学习;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法律和文明施工要求;工程基本情况、现场环境、施工特点、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这样的教育及培训要坚持不懈、切实可行地深入到第一线每一个施工作业人员,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关心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一些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这些企业普遍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了本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但不能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或生产一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得不到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大力支持而使管理薄弱化,对文明工地标准敷衍、应付,特别是对转包和靠挂工程、建设单位的指定分包商,存在着只收管理费而疏于管理的现象。项目部安全员形同虚设,不能起到制止违章、消除隐患的作用,这必然会造成施工现场管理混乱,隐患多多。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对不达标的企业采取停工、罚款、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措施加以解决,并依法进行责任追究。

三、对重大危险源认识不足。

    重大危险源是指容易发生重**全事故且事故损失巨大的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据统计,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深基坑坍塌、触电、机械伤害所造成的伤亡事故占总数的80%以上。一些企业对重大危险源认识不足,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更没有对多发性事故开展专项治理,致使由此造成的事故有增无减。比如:一些深基坑工程,建设单位不另支付措施费,在不具备放坡条件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宁愿对放坡不进行支护,形成重**全隐患。这就要求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准确及时地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有效的控制,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充分认识重大危险源的重要性,重点做好防护,加强巡查和监控,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

四、安全管理资料和现场管理脱节。

一些工地未建立安全管理资料,或建立的安全管理资料不全面针对性不强,工地未按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特别是一些危险性较大的项目如深基坑、高大模板、起重吊装等也无安全专项方案,有的先施工后补施工方案,且无总监审批,一些安全资料和现场不符,这些资料只是应付检查,无实际意义。这就要求企业重视安全资料的编制、审批和执行,做到资料和现场相配套,方案指导施工。

五、一些地方和企业对应急救援工作重视不够。

这就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级各部门强化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责任感,除了在事故发生后,尽最大努力控制和减少事故损失,还包括事故的预测、预防和报警;二是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构和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三是抓紧编制和落实应急救援预案,落实责任、制定措施、物资储备。通过演练、实践及时发现漏洞,进行健全和完善。

六、监理单位对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有待加强。

一些监理单位对安全责任重视不够,监理人员对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不清楚,安全管理力度不够,即使发现问题也不能彻底整改。对重大危险源不能做到旁站监理,例会教育不提安全。安全管理只停留在方案审批,发一些简单的通知,至于整不整改另当别论。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把监理单位纳入监管范围,加强监督、指导、宣传、教育。

七、一些城乡结合部工程部不服从管理,安全生产工作薄弱。

这些工程没有履行法定建设程序,游离于安全监管范围之外,存在许多重**全隐患。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设、土地、城管、规划等有关部门要联合执法,搞综合治理。还有一些地方的市政、拆迁等的安全工作自成体系,没有纳入统一管理。各级地方要加强协调,尽快纳入统一管理。

安全教育的主体范文2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 体育教案 作品 著作权 保护

 

一、问题的提出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中的一种权利。目前,教育界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未进行有效保护,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受害方未得到知识产权法律救济。2002年重庆市语文教师高丽娅与自己所从教的小学之间的教案纠纷是我国首例教案著作权纠纷。原告诉称自己的44本教案本已被被告销毁或卖给废品站。原告认为,教案是个人智力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学校检查之后应该退还原告,被告的上述行为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根据《民法通则》、《教师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诉请法院判令被告返还44本教案,并赔偿损失8800元以及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此案的审理可谓一波三折,最后原告变更案由,以被告侵犯自己作品的著作权为诉讼理由才使本案最终审结并获胜。本案涉及到教案是否属于作品?教案是否是职务作品?教案本所有权与教案著作权之问的关系?等等。体育教案属于教案中的一种,同样属于著作权客体。笔者企图通过本文来唤起教育行政管理机部门、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的知识产权意识,切实保护体育教师的智力成果,激发体育教师的创新精神,进行创造性工作,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二、体育教案的含义

体育教案(也称体育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教案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体育教师所具有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了体育教师对学习领域的有关学习水平目标及其内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凝聚着体育教师对学习对象、教学条件、组织形式和方法等钻研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体育教案包括纸质教案或电子版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形式。体育教案包含了教案格式、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板书设计、场地利用、教学组织、教学进程、运动负荷、课的密度、学习评价、体育绘图、录音资料、录像资料、摄影资料、学习资源、参考书目、体育作业等具体内容。

三、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与教案本的所有权

1.体育教案具有著作权

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所保护的不是作品的思想内容,而是表达该思想内容的具体形式,或者说,著作权是通过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来达到保护作品思想内容的目的。作品的著作权伴随着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无须履行任何注册登记手续。

(1)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著作权法对作品的规定。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没有对体育教案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做出明文规定,但是,通过对相关法律的解读,可以判断体育教案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文字作品”。

《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文学和艺术作品一词包括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内的一切成果,不论其表现形式或方式如何,诸如书籍、小册子和其他文学作品;讲课、演讲、讲道和其他同类性质作品;戏剧或音乐戏剧作品;舞蹈艺术作品和哑剧;配词或未配词的乐曲;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图画、油画、建筑、雕塑、雕刻和版画作品;摄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实用艺术作品;与地理、地形、建筑或科学有关的插图、地图、设计图、草图和立体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四)美术、摄影作品;(五)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六)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七)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一章“一般规定”中第二条: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依据以上法律条文,体育教案以文字(包含图形、图画、影像资料等)形式存在,可以复制、保存、出版。因此,体育教案无疑属于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范畴。同时,体育教案不属于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著作权法》第4条第1款规定:“依法禁止}u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著作权法》第5条规定了不适用著作权法的作品范围,包括3类:(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2)时事新闻。(3)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很显然,体育教案不在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之内,可以适用著作权法进行保护。

体育教案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其中的每个部分如体育绘图、摄影资料、板书设计等可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作品来看待,都有著作权。体育教案的任何组成要素如图形、文字、照片、录音、动画、录像等都是作品,对其利用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就会造成著作权纠纷。

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判断体育教案是不是作品,首先要看体育教案是不是具有独创性,其次要看体育教案内容能不能以有形形式进行保存、复制。

第一、体育教案具有独创性。独创性是指由作者独立构思完而成的,作品的内容或者表现形式完全或基本不同于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即不是抄袭、剽窃、篡改他人的作品。

安全教育的主体范文3

摘 要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是以提高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及影响,对于还没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小学生而言体育教师就更应注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尤其是一些不易察觉的小隐患。

关键词 小学 体育与健康课 教学 安全小隐患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和锻炼为主的身体活动,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由于体育本身具有的运动性、激烈性、对抗性和教学对象的活泼好动的天性决定了体育教学过程必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体育教学中引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一次观摩小学体育课中对安全隐患的问题有了一点新的认识。

一次,带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到某小学去观摩体育课,学生穿着整齐的校服,胸前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和统一的学生证。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安排了一项跳绳接力的内容,学生们积极投入,只见绳子往前甩、学生飞快往前跑,而学生们佩戴的学生证、红领巾却直往后拉。通过这次课可以看出,很多体育教师在组织设计体育课时对比较显而易见的问题如场地、器材存在的安全会引起充分的重视,但对一些不易察觉的小隐患往往没有考虑到,对于还没有足够安全意识的小学生而言这些小隐患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问题。就这个问题,我想谈谈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哪些物品可能存在安全小隐患,以引起各位同行的注意。

一、学生证。学生证是学生的身份证明,很多学校都要求学生进校佩戴学生证以确认学生身份。但没有意识到在学生进行身体活动及上体育课时会产生的隐性安全问题。首先学生证本身有带子系于学生脖子上,学生在进行身体活动时带子就有可能缠绕在学生的脖子上,有的甚至在跑动过程中会受到外力的拉扯而使学生摔倒、受伤;其次,学生证的外壳是用塑料制作的,其边缘较硬,学生证会因运动而引起不规则的摆动,过大的摆动幅度可能会使学生证的边缘划伤学生的脸及其他部位。

二、红领巾。能佩戴红领巾是小学生比较引以为自豪的事情。但是在体育课程中红领巾也会给体育教学造成一定的安全影响。因为红领巾也是系于学生脖子上的,如运动时不加以注意或动作姿势不适宜也极易引起缠绕、拉扯以致摔倒等情况的出现。

三、眼镜。据最新抽样调查统计,中国青少年学生的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二,小学生的近视率为28%,这部分学生在上体育课佩戴的眼镜就有很多的不便和存在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在进行篮球、跑步、跳绳等内容的教学时会出现传、接球过程中由于位置不对而导致球体砸到脸上及眼镜上、跑步及跳绳过程中眼镜脱落等情况,有的甚至会因摔倒眼镜摔坏而发生更严重的伤害事故。对于这部分学生体育教师应给予特殊的关注,多引导他们注意在运动过程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女生头上的小发卡。小女孩都爱美,很多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更漂亮,都会在小女孩的头上别上各种各样的发卡等装饰物,殊不知这些小发卡也是体育课中存在的安全小隐患。小学生比较好动,对各种运动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积极投入其中,在运动时可能会出现摩擦、碰撞等,这些小发卡就会在不注意的时候划伤其他同学。

五、手指甲。小学生的自我卫生习惯还没有养成,有的小学生不经常剪指甲导致指甲过长,一方面在运动过程中自己的手指容易受伤,也会伤害到其他的同学。

六、口袋里的小物品。现在的小学生文具、玩具、零食比较多,有的学生喜欢将这些小物品放在口袋里,这些物品有的比较硬,有的有突起的边缘,如果在运动中发生碰撞或摔倒那么口袋里的这些小物品就会伤及到学生。

对于以上的这些安全小隐患,体育教师应引起充分的注意,平时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调学生的着装规范和安全教育,应督促小学生随时注意自己身上存在的安全隐患,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从思想上引起重视,积极杜绝这些安全小隐患,从而在根本上降低这些安全小隐患的发生率。在课中体育教师除了要检查学生常规着装、场地器材外还应将检查这些安全小隐患也作为常规工作来做。

体育课应使小学生自由自在的在玩中学,孩子的着装应该是无拘无束、轻松安全的,教师除了要积极预防一些明显的危害小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应同时关注到这些安全小隐患,以保证小学生在体育课中放心的学、开心的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感为己任,使学生逐步形成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的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自救自护的能力,形成应对日常生活中突发的安全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从而保障中小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马明生.浅析中小学体育教学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教育革新.2012(07).

安全教育的主体范文4

【关键词】人本主义;学校体育;安全管理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体育活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中强调“学校开展一切体育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首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生命安全,要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立即开展一次学校体育工作中安全隐患的大检查,认真落实近年来关于学校体育工作中涉及校园安全、师生生命健康的一系列法规和通知精神,要对学校体育活动场所、设施、器材进行全面检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然而这些体育法规、条例,能否很好的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安全开展,最终还是落在管理上。因此,对学校体育教育安全工作采用何种管理,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教育安全工作的质量,以及在体育教育实施过程中能否安全地进行等。

学校体育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系统的支系统,它由体育教师管理、体育体制管理、体育后勤服务管理、体育教学管理等子系统组成。教育的实施者以及教育的对象都是“人”,因此,这些就要求学校体育管理要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的最重要资源,并把参与体育教育工作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即在学校体育工作实现人本主义管理。人本,就是一切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充分关注人的潜能、个性的张扬和主体人格的发展。人本主义,又称人文主义,即以人为本位出发,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和尺度。学校体育教育安全工作的核心就是为了学生免受伤害,从而更好地发展,因此,应将人本主义理念贯穿学校体育教育安全工作的方方面面。

1.人本主义指导学校体育教育安全工作是时展的要求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的基本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现代课程发展的基本理念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教育民主化、回归生活教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等等都呼唤以人为本的管理。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更多强调学生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学校体育教育安全工作,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人”的安全,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学校体育教育安全工作要树立牢固的“人本主义”观念。

2.人本主义指导学校体育教育安全管理工作是学校体育教育主体的要求

学校体育教育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在以往的学校体育教育管理中,更多体现的是政策的执行情况和要求,而忽视了师生教育安全工作中的情感需求,使师生处于教育安全工作中的被动地位。

(1)摒弃过去陈旧的学校体育教育安全工作管理观念

现在在很多的学校依然实行着过去的行政管理模式的现象,管理权高度集中于校级行政机构,现行的一些管理措施与体育教学的实际相脱节,把安全工作强硬摊派到每个体育教师的头上,使体育教师得不到精神上的慰籍与尊重,只是被动的服从,不可能发挥出创造性,同时,造成体育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较差,缺乏应有的主人翁意识,从而使“以教师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难以深入到实际的体育教育安全工作中去。

(2)各级各类领导应给予体育教师人文关怀

学校体育教育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烦琐的活动,要使这项活动顺利进行,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如今是以完成人的发展来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教师在这些约束中,得到一定的尊重和关爱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育在一些领导的心中可有可无,体育教师一直被列入教师行列的最低层,很多体育教师在担任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之余,还担任了学校的很多杂务工作,有的领导甚至表示,只要不出安全事故,随便体育老师怎么安排体育课。体育教师同样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体,他们期望得到人们的尊重,而且应该得到尊重,他们的工作应该得到认可。自我实现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只要领导给予满足,体育教师也会发挥出他的最大潜能,因为成功的欲望每个人都有,谁都不会去追求失败。每个体育教师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是主观能动的个体。体育教师能否创造性地开展学校体育教育安全工作,和领导的人文主义关怀是分不开的。

学校体育教育安全工作需要体育教师具体的去开展,因此,正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及人文性显得十分重要。

体育教师不仅仅是体育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他们还扮演着体育教育安全工作管理者的角色。体育教师的角色决定了体育教师在学校里既是安全工作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对学校行政领导来讲,体育教师处于管理客体地位;对于学生来讲,体育教师承担着管理者的角色。

长期以来,在以权利与服从为主要管理方式的学校体育管理模式,管理者往往把自己推向教师对立面,忽视了教师的管理职能。教师直接面对着的是求知欲、求实性、审美观和模仿性都较强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所以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更应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艺术性和示范性。体育教师不仅仅要是每个学生都能遵守课堂纪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帮助学生形成“律己”的习惯,还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通过人文性的管理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的能力,完善他们的个性,形成文明行为。

(3)领导和教师应给予学生人文主义关怀

学校体育教育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的关怀,也是体育教育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之一。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校体育教育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和发展。我们不能把学生视为没有思想和感受的白板,也不能将他们视为和成人没有什么区别的小大人。事实上,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他们期望得到每个老师的关怀和呵护。在学校体育教育安全管理工作中,体育教师不能将学生单纯的列为被管理的对象,强硬的要求学生只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等等。体育教师应该树立人文主义理念,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成功地充当这一角色,才能走进学生中间,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及时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帮助和教育。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教育安全管理工作中来。使过去教师单方面的强调安全工作,把“我是为你安全着想”等,变为学生真正愿意接受安全管理和我要安全运动等等。只有树立人本主义理念,尊重和关爱学生,认真虚心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以十分真诚的态度与他们友好相处,增进彼此间的了解与信任,这一目标才能得以实现。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是学校体育教育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只有把握好这个关键,整个学校体育教育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得到稳固的发展。

3.构建人文主义的学校体育教育安全管理工作的体制

学校体育教育安全管理工作是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很多学校在管理上实行了“承包制”,实行谁出问题谁负责的举措,而这些压力最终全部落在一线的做具体工作的体育教师身上,使教师的积极性得到严重的挫伤。使得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一旦有涉及学生安全的教学安排被取消或少安排,使得学生身心不能得到全面的锻炼,从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学校的体育教育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对每一个涉及安全的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体育老师作为有情感的个体,主观上肯定也不希望教学中有任何安全事故发生,因此,学校制定安全工作条例时,应以人文主义理念作为指导。实行“柔性管理”,将沟通与激励并举,真正变安全管理工作为为学生安全服务工作。

4.结束语

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出发点要以“人”为本,教师的教育要给予学生人文关怀,领导的管理要给予教师人文关怀,这样的安全管理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 .要重视教育客体的人本关怀.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2卷第4期

[2]刘兴娅.“人本主义”视角下成人体育教学管理审思.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第14期

[3]江龙.学校体育应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文化教育,2006年第6期

安全教育的主体范文5

(一)“我—他”之间不平等

长期以来,教育主客体对立的思维模式渗透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受到这种“主体—客体”教育模式的影响,现今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依旧把学生视为自然客体,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个体的服从性。这种“主体—客体”教育模式否认了学生在安全教育中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建构性。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拥有绝对的“发言权”,学生几乎没有“话语权”,主客体双方的对话不平等,缺乏交流、沟通与融合,出现学生自身主体的缺失,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兴趣与积极性不高。

(二)教育方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安全教育采取“灌输”的方式,把学生当成简单的“容器”强行注入,重安全知识的灌输,轻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的培养,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遇到突发安全事件时不能很好地应对,对于安全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极差。同时,这种不分对象、内容、场合的“主体—客体”单向教育方法具有明显的高位性、霸权性、控制性,导致学生对学校安全教育有强烈的抵触与反感,不少学生对学校安全教育不屑一顾,“走过场”的心态突出,这使得高校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安全教育的实效,造成不少高校“年年讲安全,却年年发生安全事故”的可悲局面。

(三)教育内容抽象空洞

教育应该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交流、精神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与文化得以传承。一旦教育内容背离了这一理解,就会成为“空壳”教育。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安全教育等同于课堂教学,教育内容匮乏,没有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安全形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因此,高校安全教育演变成了安全知识与信息的传递,师生之间无法产生情感共鸣,教师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提不起兴致创新和丰富学校的安全教育,学生对此也积极性不高,不愿意与教师做情感沟通。原本可以以多样化形式开展的安全教育被缩小为简单的知识与信息交流。

(四)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大学生的思想相较于中学生来说比较成熟,对社会问题、为人处事和人际交往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鉴别,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是有自己的理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但是,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大多都是设定一个统一目标,套用事先预设好的框架、模式、规范去要求千差万别的学生,明确规定了学生该做什么,该怎样去做,采用“管、卡、压”的手法来做安全教育工作,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个性发展,教育内容也无法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指导。

二、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安全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主客体双方的主体性

主体间性视域下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主体与主体相互平等、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交互关系,它意味着师生双方彼此承认对方的主体性地位,在交流的过程中都有表达意愿、提出意见、做出判断、质疑现象、进行解释的均等机会。在高校进行安全教育时,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师生双方的主体性。一方面,学生不是被驯服,被要求强制执行的工具,而是有思想、有灵魂、有自己判断的人。对于安全教育,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因此,高校的安全教育应必须了解、掌握学生的需求,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高校安全教育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让教师结合学生的精神需求和社会综合性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安排和教育内容的编排,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与学生形成交流与互动。

(二)拓展教育渠道,采用多元化教育形式

高校安全教育要跟得上时代和形势,教育的方式方法应是开放的,贴近当前社会形势、贴近广大学生需求的。因此,要创新安全教育渠道,使高校安全教育多元化,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积极性,扩大高校安全教育的覆盖面。譬如搭建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利用微博、论坛开展网上安全教育宣传和咨询活动,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开办周末影院之安全教育专场,专门播放各种类别的安全教育宣传片,满足师生对安全知识的渴求;定期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教育讲坛”、“安全教育活动月”等活动,让安全教育成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但不论何种教育形式,都要把学校安全教育看成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双方的交往具有平等性、交互性、宽容性、和谐性等特征,让交往一方的发展带动另一方的发展。

(三)丰富教育内容,强化防范意识和技能

高校安全教育要注重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不仅要设置生命与安全教育、法制与安全教育、安全危机的预防与应对等方面的教学,提高大学生对生命价值和安全预防的认识,还要增设大学生安全技能训练和安全防护教育,强化广大学生在突发事件下撤离、疏散、逃生等安全技能,增强大学生自救、自护和互救的能力。要明确的是,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大学生入校开始,高校就要有计划、分阶段、不间断地对大学生传授各种安全常识,开展安全防范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让大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安全知识、安全防范技巧。这是师生共同融入、相互交流、共同推进的一个教学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来,使之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引导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战演练训练中不断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

(四)尊重个体差异性,提倡主动参与

安全教育的主体范文6

【关 键 词】师幼互动;保护;自我保护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3-0017-03

一、师幼关系的演变和内涵

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幼儿在幼儿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传统的师幼关系中,幼儿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是活动的控制者和管理者,因此,对幼儿教师的定位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导角色。而幼儿被视为幼儿教师改造的对象,在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随着现代教育的出现,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家倡导以儿童中心,教育活动要以儿童的兴趣、需要为依据,充分发挥儿童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爱伦・凯鼓吹“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使师幼关系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儿童在教育的过程中完全处于主体地位,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无论是幼儿教师中心主义或是儿童中心主义,都不是健康的师幼关系,都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丽莲・凯茨在观摩瑞吉欧幼儿学校后,认为仅仅通过考察师幼关系就可以评价出幼教机构的教育质量。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师幼关系是指教师和幼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发挥的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本文对师幼关系定位在师幼彼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其具体内涵理解为:在幼儿园教育中,在肯定幼儿教师主导性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幼儿主体地位的积极性。用辩证的方法论看待师幼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主导性和幼儿的主体地位是不对等存在的。幼儿教师和幼儿作为幼儿园教育系统的主要要素,在实际教育互动过程中,幼儿需要教师的帮助,并根据教师的引导,调整自己活动行为和方向,以达到教师预期的教育目标。在这样的教育活动中,幼儿的行为并非是出于自身的客观需要,而是依附于教师的行为和教育管理。因此,从这个视角可以得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幼儿的主体地位是不对等的。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主导性和幼儿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与幼儿都是具有独立完整的人格和个性的自然人,都有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追求自我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因而平等的师幼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与幼儿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的沟通,将使幼儿园教育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二、幼儿安全教育的内涵和演变

幼儿安全教育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指以成人的视角对幼儿实施安全保护;另一方面是指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幼儿实施安全保护是幼儿园安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幼儿年龄小,对危险缺乏一定的判断力,这就需要发挥幼儿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对幼儿实施安全保护;但随着幼儿的成长,自主意识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幼儿逐渐具备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如果此时教师过分对幼儿包帮代替,只会使幼儿丧失自我保护的能力,丧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幼儿的年龄越小,就越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幼儿进行安全保护,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以教师为主导性作用的安全保护要降到次要地位,要让幼儿成为自我保护的主人。

(一)发挥幼儿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保护幼儿安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充分强调了幼儿园在保护幼儿安全方面的重大责任。幼儿园区别于教育系统中其他教育机构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以招收3~6岁的幼儿为对象。3~6岁的幼儿在思维发展的方式上显著的特点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萌芽。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就决定了他们好动、好模仿、好奇心强,由于缺乏抽象思维能力,没有形成对危险的价值判断,对周围危险因素缺乏鉴别和防范能力。

在新华字典上对“保护”的解释如下:尽力照顾,使之不受损害。“保”的意思是看守住,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护”解释为使不受侵犯和损害。鉴于幼儿的自身的特点,那么如何在幼儿安全教育活动中发挥幼儿教师的主导作用保护幼儿的安全?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 幼儿教师是安全教育环境的提供者。幼儿园安全教育环境主要是指在幼儿所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中,排除客观的危险因素。《幼儿园管理条例》中,第十九条中规定: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防护制度,严禁在幼儿园内设置威胁幼儿安全的危险建筑物和设施,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教具、玩具。同时,幼儿园应建立和健全实效科学的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机制,健全幼儿园的安全紧急预警制度,科学地制定各种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体系。

幼儿教师要营造直观、形象而生动的教育环境,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怎么做安全、怎么做危险。例如,教室内的家具和墙角应去除尖角,安装防滑的地板砖,幼儿能接触到的水应该是温水,在需要排队等候的地方,印上小脚印,提醒幼儿按序进行,防止因秩序混乱而发生危险等等。教育环境中每一个细小的安全设计,都能有效地防止幼儿不必要的伤害。幼儿好动,表现在跑,无论是户外活动还是活动的转换环节,都可以看到幼儿因跑不是自己摔倒就是两个幼儿相撞,幼儿教师除了单纯的说教提醒外,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来教育幼儿,如大班利用科学教育中的“力”主题活动,来认识到力的力量和“伤害”等。此外幼儿教师可以在一些有危险的地方粘贴安全标志,还可以指导幼儿自己制作各种各样的安全标记强化教育效果。

2. 幼儿教师是安全教育的引导者和榜样。幼儿园安全教育是指:在幼儿教育和保育过程中,保障幼儿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发展,引导幼儿形成安全意识并学会基本安全防范与自我保护的方法。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生活直接经验,需要学习间接经验,这就需要发挥幼儿教师的主导性。这种主导性作用不是操控幼儿,而是规范自身行为和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安全行为。在安全教育中,教师利用幼儿好奇心强、可塑造性大的特点,引导幼儿善于发现和了解周围环境的危险因素。例如,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不能与有尖角的碰撞,时幼儿主动地回避房屋和家具的尖角的危险因素;保育老师要抓住安全教育的契机,在给幼儿盛饭菜时,让幼儿观察饭菜是否有“白气”冒出以及摸一摸碗的外壁热不热,来判断是否能直接进食,这样可以避免食物温度太高烫伤幼儿口腔;捉迷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但幼儿只是关注到了游戏给他们带来的,并没有意识到躲藏的地方是否存在危险,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出喜欢躲藏的地方,然后帮助幼儿找出危险,让幼儿主动得出一些地方是不能随便躲藏的,例如门后面不能随便躲藏等等。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发现危险,比简单的说教更有教育效果。

此外,幼儿教师是幼儿主要模仿对象之一。在安全教育中,幼儿教师要言传身教,在幼儿面前不做危险的行为,教室内不放危险物品,把有危险的物品要放到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从行为方式上给幼儿树立安全教育的榜样。此外,在组织活动时,幼儿教师要做好幼儿安全防卫和安全教育,使幼儿有身心安全感,能感受到幼儿教师对其的保护。幼儿教师要合理的利用媒体资源进行安全教育。现在的儿童动画片市场鱼龙混杂,很多是不适合低幼观看的。但现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不能忽视媒体的教育作用。幼儿由于年龄小,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对一些行为的后果不能准确的预测。这时,教师要发挥主导性作用,对一些存在危险行为的动画片,禁止给幼儿播放。有些教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不了解,把一些产生危险行为的动画片当作反面教材,对幼儿实施安全教育,熟不知幼儿还不能进行逆向思维,体会不到教师的用心良苦,适得其反。

(二)让幼儿成为自我保护的主人

自我保护能力指:对安全的认识、理解和对周围环境中各种安全因素的敏感、判断及回避等自我保护能力。安全不是被动等待救济和给予保护,而是幼儿主动去获得的。幼儿教师必须承认幼儿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想让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中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就需要不断激发幼儿自我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如何调动幼儿主体地位的积极性进行自我保护?

1. 自制安全教育图画书。现在市场上大多数关于安全教育的书籍,或提到幼儿安全问题,都认为安全责任的主体是成人,几乎没有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安全教育内容。幼儿教师可以在图书角,自制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图画书,设计的图画要色彩鲜艳,结合幼儿实际生活经验,设计安全教育内容,同时也可以调动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积极性。

2. 让幼儿体验自然后果法。“自然后果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幼儿道德教育方面提出的教育方法,它是指当幼儿有过失行为时,成人不是去人为限制儿童的自由,而是用过失产生的后果去约束儿童的自由,从而使儿童明白其危害,并下决心不再重犯的方法。幼儿教师也可以将其运用到幼儿安全教育中。幼儿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看待幼儿的过失行为,让幼儿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过失;通过自然后果法,让幼儿主动体验。

动画片色彩鲜明,可爱生动的人物形象深得幼儿喜欢,但幼儿不能很好地理解动画片里的危险行为,往往把关注点放到了故事的场面的颜色和声音上。以《喜羊羊和灰太狼》动画片为例,故事里有很多灰太狼抓住小羊后进行煮羊的画面,虽然电视上每次播放类似画面时,都会标注“危险动作,请勿模仿”,可比起生动的画面,用这样的标注进行安全提示,显然是无济于事的,此外幼儿又善于模仿,这种危险就很容易发生。幼儿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开展与“火”相关的主题,让幼儿从视觉上观察火的形状等一些视觉感受,可以消除幼儿对火的神秘感,形成对火的一些感性认识。幼儿教师要趁热打铁,因为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如果幼儿教师只是单纯地告诉幼儿,不能玩火,玩火是有危险的,这样只能使幼儿缺乏对火形成正确的认识,当幼儿去碰火,幼儿教师正确的做法是: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在有教师指导的前提下,让幼儿主动进行探索对火的认识,对所产生的危险行为后果进行体验,从而形成深刻的理性认识。

3. 让幼儿参与安全教育环境的设计。现在幼儿园在环境设计中,多以美观和成人的视角为出发点和归宿,对幼儿不能起到教育作用。要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教育能力,就必须调动幼儿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周围环境中的危险存在时,教师可以把“亡羊补牢”的机会让给幼儿,让幼儿参与安全环境创设,不但可以体现幼儿在安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能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加强对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培养幼儿不断加强自身的保护能力,使其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的技巧和知识,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总之,无论是教师对幼儿进行安全保护教育还是幼儿自我保护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因噎废食。教师在安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不是危言耸听,不能吓唬幼儿,要用平静的话语提醒幼儿防御危险,来保证幼儿安全。危险并不可怕,如果幼儿教师夸大其词,对部分性格胆小的幼儿来说,危险将是制止他们进行探索的镣铐,会给心理上造成恐惧的阴影,所以幼儿教师要保持好在安全教育中的主导性作用。同时,幼儿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弱小无力,他们虽然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判断和预见危险的能力。但他们对周围的环境能有一定的应变能力,经典的心理实验:视觉悬崖,制作了平坦的棋盘式的图案,用不同的图案构造以造成“视觉悬崖”的错觉,并在图案的上方覆盖玻璃板。将2~3个月大的婴儿腹部向下放在“视觉悬崖”的一边,发现婴儿的心跳速度会减慢,当把6个月大的婴儿放在玻璃板上,让其母亲在另一边招呼婴儿时,发现婴儿会毫不犹豫地爬过没有深度错觉的一边,但却不愿意爬过看起来具有悬崖特点的一边,纵使母亲在对面怎么叫也一样,这个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能显示幼儿与生俱来就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幼儿就好比小树苗,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安全教育中要充分幼儿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才能防患于未然。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千万般爱护,莫若自护。

参考文献:

[1]李如齐,王德才.教育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58.

[2]潘友刚,钱立群.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15.

[3]王惠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0:15.

[4]白鹭.幼儿园安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三所幼儿园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朱婷婷.论幼儿园师幼关系[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6]云赛娜.幼儿自我保护策略的研究――探寻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认知与行为的安全教育[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7]朱琳.幼儿在园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8]吴凡.国外幼儿安全教育简介及启示[J].教育探究,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