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范文1

关键词 重点 难点 学案 因式分解 板书

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有突出作用的内容”。也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意义、法则、性质、计算方法还包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教学难点,一般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理解和掌握起来感觉比较困难的关键性的知识点或容易出现混淆、错误的问题。

一、课前准备工作

(一)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是突破重难点的前提。

引导学生学会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要想在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第一是深钻教材,从知识结构上,抓住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第二是备足学生,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并考虑到不同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前的精心准备,准确定位,就为教学时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确定难点时,应注意两点:首先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认真分析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过程中的难处;其次要充分考虑学生认识和心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障碍。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侧面积》,重点是圆锥的特征,难点是圆锥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理解。我这样设计:小组合作,做圆锥。每组一个材料袋,内有做这个圆柱的圆片、扇形等。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很快就能发现圆锥的一些特征:底面是个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并且扇形的弧长和圆的周长是一样的。我在安排时特意安排了不能做成圆锥的特例,经过大家的集体讨论,最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有圆的周长和扇形的弧长项等时才能做成一个圆锥。有了这样的基础,教材的重难点就不攻自破了。

(二)根据新课内容给学生留适当的具体的预习作业。

1.在学案中有层次的练习设计,强化重难点。

“练习的设计”很容易让我们把它与“熟能生巧”等概念联系起来,认为只要练习多做了,各类题自然就会了,但是这种老套路的方式使我们的课堂练习失去了原本丰富的智慧与内涵。我们应该本着“强化本节课重难点”的原则来设计有层次练习。

学案的使用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促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使学生的主地位真正得到体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师而言,编写和设计学案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却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形式上可多样,难题或开放题可通过小组讨论解决。或者给每个小组解决某一题的任务,并第二天派代表讲解。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掌握的会更牢固,更深刻。

二、课上

(一)引入时将本节课涉及到的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

(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合理设计板书是途径,重点知识一定要留在黑板上。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揭示教学重点难点的示意图,也是把握重点、难点的辐射源,板书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从板书的内容上看体现了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从板书的形式上看,比较直观,对比性强,学生便于比较,对学生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如何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板书内容,合理设计板书格局是突破重点难点的途径之一。

(四)精心设计练习是保障。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的,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谓精心设计练习,关键在于“精”,精就是指要突出重点——新知识点、强化难点——易混淆、难理解处。因此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上的习题,理解编排意图,明确习题的目的和作用,从而设计有层次、有坡度、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五)及时的归纳小结。可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该节内容,梳理清知识点。

三、课后

习题的精选,针对性要强。由浅入深。基础题+提高题+思考题。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好课后练习,加强设计“精品”习题的意识,以少胜多,以质为上。在知识和难易程度适宜的基础上设计有一定的“坡度”、“难度”、“密度”的习题,练习时注意加大知识间的“跨度”,变换形式间的“角度”,求新、求近、求活,让课后练习不断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让学生身处“做题初,趣已生;做题时,趣愈浓;做题终,趣不尽”的学习情趣中,那么我们的练习设计就是有效的。

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范文2

一、认真学习课标与教材

从知识结构和对能力的需求分析该知识点的“难点”,从而制订教学计划与目标,换言之就是“吃透教材”。课标上对各知识点明确有:了解、理解、掌握与灵活应用四个层次的教学要求,教师参考书更是具体。备课与教学时一定要把握自己对这要求的具体理解。

如“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与数轴的画法”教学要求,课标很明确,是“了解”。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整数与分数,会求有理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绝对值不含字母)。那么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与目标时,一方面要注意切实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这是必需的,切不应放过一个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及处理方法;但另一方面不要盲目补充例题,拔得太高,舍本逐末,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感到吃力、困难、丧失信心。要知道这个“难点”可以在“式的运算、实数的绝对值”等效学中逐步加深,到那时,学生的认知结构比现在完善,接受会更快更准确,也就是说,这个“难点”是可以逐步分散的。

再如,“垂径定理公其逆定理”的教学,课标明确是“掌握”,那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是否直接将目标定在“掌握”呢?我认为开始的两节课还是定在“理解”,先弄明白垂径定理的来源。创设情境说明与其他基本概念与规律的内在联系(主要指圆的轴对称性)。在理解的基础上,从基本应用开始,通过练习,逐步形成技能,达到“掌握”的层次要求。这不是消化“难点”吗?同时这样的教学对紧接着也是需要“掌握”的圆心角、弧、弦、弦心距及圆周角之间的主要关系”(主要是指圆的中心对称性、旋转不变性)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渗透了“类比”的数学思想,不也是分散“难点”吗?前慢后快,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依然可以达到。

二、根据经验,确定难点

教师应收集往届学生在某知识难点学习时的表现情况,易犯的错误,纠正的方法、适应情况等。从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认知结构出发,考虑他们对“难点”的接受能力,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

如“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这种方法解应用题之前惯于算术方法解题的思路,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思维定式在这儿起到了负迁移作用。因而“算式”变“等式”,“综合”变“分析”或者两者并用,设置的“未知量”视为“已知量”看待处理,学生感到困难。实际上,这是学生头脑中没有弄明白为什么要列方程解应用题。作为教师此时必须告诉学生算术方法需要一番相当的思考,未知数处于一种特殊定位,每次都要分析出一个未知数在一边,而已知数在另一边的一个等量关系,难度自然较大。而代数解法,未知数与已知数处于平等的地位,要能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剩下来便是十分自然的程序化运算,实际上是用符号及运算来代替了算术解法的一部分思考。同时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进行比较,让学生把算术解法的思考转变为代数解法的思考。另外,此前学生“不熟悉生活”,没学过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常识,对“浓度、稀释、浓缩、顺水、逆流、十进位制的数的表示法、常用的几何体面积和体积、增长、增长到、增长率”等十分生疏,很容易弄混意思,当然找不出等量关系。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必须以学生列方程的思维序列出发,采用“小步子”的心理原则。强化问题的发生过程,先选常用的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方程应用题意义,基本掌握:分析题意,列代数式过渡到通过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再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与讲解,逐步排除思维受阻的因素,达到分散、突破“难点”的目的。

三、注重方法指导,激发学习兴趣

重视数学思维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然地突破”难点”,就是说:预防出现“难点”,让“难点”形不成。

如“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我要求学生用硬纸板做两个三角形,演示图形的翻折、旋转、平移、翻转,使他们很直观,类比对照地接受“图形变换”的教学思想,在当时可能显得多余,但却对后面的几何知识学习带来非常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对平面几何中“图形的对称变换,位移变换”等许多教学上习题中的“难点”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分散、突破作用。“幂的运算法则”教学时,明确渗透“归纳―猜想―证明”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有“特殊得到猜想,证明过的一般可以解决特殊”的思路分析问题。对平面几何的入门教学引进“演绎、推理”的方法就显得自然。再如,利用平面几何入门知识难度不大的特点有计划、有重点逐步训练学生掌握几何必需的技能与思想方法,在几何的起始阶段就开始调整学习方法、思维习惯,进入良性循环圈,对平面几何数学会有着不可低估的帮助。注意:此时学生不感到困难,也就是说:“难点”并未形成,学习兴趣,自信心增强,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又如,“解方程(组)及因式分解、式的运算”等教学过程中,经常注意“配方、换元、待定系数”等数学思想方法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这些基础数学思想方法的牢固掌握,结合“数形结合,图形位移变换”,数学思想的渗透,“函数及其图象”的教学难度必然降低很多,教学时重点就可以把握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不仅让学生看到“苹果”,而且就放在他跳一下够得着的地方。教师的作用就是鼓励他去跳,摘下来品尝。

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范文3

关键词 实效性 做钻研型教师 重点 难点 注重探究 课后反思

一、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追求课堂有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学的时间和学生学习的时间都在缩短,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呢?那就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即课堂的有效教学。正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物理课堂中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规律教学、知识的应用、仪器的使用和概念教学。在课程标准中提到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对于不同的学生,难点也许有所变化,教师不能唯课程标准是瞻。那怎样才能正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

1.仔细钻研教材,明确重点、难点

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教学重、难点。教师要了解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教材编者为什么把某些教材内容安排在某单元,明确一个单元只能有一个重点,每一课时都要为该重点服务,所有的教学内容,能突出的留,无关紧要的、与重点相悖的一律舍弃。“提炼”教学重难点,才能确保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以学生为本,确定重难点

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有效的教学重点应该是从学生那里得来的。所谓从学生那里得来,就是要根据学生的现实水平,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情绪状态,这是教学重难点落实的平台。各个班级的生源、班风、学风、学生学习习惯、接受知识的能力等差异,要求我们老师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3.立足课堂,获取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还是应该从课堂实践而来的。教学的重点是逐渐生成的,它是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从课堂上来就是说它是来自于前一节课的问题,来自于从前课堂上曾经遇到的疑难困惑,来自与其他教师的课堂(听课)。我们在教授新课的时候遇到了预想不到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不能当堂解决,这就成了下节课的教学重点。我们平时课后应及时作好教学后记,认真所记录的教学问题。前次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如何避免,以前课堂教学重点设置的偏差如何纠正,以前课堂上的得意之笔如何巧妙运用于当前课堂,这都可以成为进行新一轮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对于搜集到的教学难点如何突破,就应该先进行问题诊断,分析造成这个概念和规律成为教学难点的原因,可从规律和概念的本身出发进行分析,再从学生学习的层面进行分析为什么这个问题学生难于接受,是思维受限,还是没有必要的经验。最后从教师的层面进行分析,是教学设计脱离学生实际?是教学策略不当?这就是教师反思。

因此,有心积累教学经验的教师几轮下来,对教材的教学重难点非常清楚,对学生的学习难点的突破也有了许多好的做法。学生变化教学难点变化不会很大,几年的积累你所教授的课程也就全在你的掌控之下。当然如果不去积累,跟着感觉走的教师他自己的经验是盲目的,不系统。我经常问自己初中物理有哪些难点?应该如何突破让学生学习容易起来?在初中物理中我校学生的难点概念类最多:密度、压强、功、功率、比热容、电压、电阻、力、摩擦力、热值、短路等共15个。其次是应用类:运用杠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二力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让学生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在本书中现场写真中提到的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对物理兴趣有所增加但仍不明显。在问题诊断中是这样分析的:初中学生的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学生判断分析事物习惯于用经验材料,不善于用理论进行推导。心理学表明:初中生认识事物存在着知觉优先的倾向。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与活动的机会较少,给学生提供有强烈探究兴趣的任务极少,老师都是按部就班的用教材进行教学,按书本的安排做实验,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和实验任务,为实验而实验,提不起学生的兴趣。

三、做钻研型的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很多教育改革实践家的成长经历,清晰的告诉了我们如何由一个普通的教书匠成长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不断学习、努力工作、积极思考、研究。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积极进行自我反思。被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的著名教育实践家李镇西对教师教研有独到的见解,他说,学习、工作、思考是教师教研的三大法宝。一线教师不同于专门从事教育科研的人员,搞研究不一定要“立项”,关键是要有问题意识,要结合教学实践对优秀教育理论进行创造性运用。

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范文4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物理新课程 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026-02

高中物理新课程,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会自主学习。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生记住了公式,却不懂得应用于解题,另一些学生能够将部分题目顺利解答出来,面对同类型的其他题目时却惘然了。这说明,传统教学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方面虽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这优势未必能转化成胜势。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更为了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在实践教学中,我认为引入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来辅助、丰富教学手段,是很有必要的。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课堂引入至关重要。鲁科版教材中,大部分章节都以彩图的形式开始谈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比以往教科书更注重感官上的刺激,有一定的新颖性。课堂上若能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物理情景,给学生以文、图、声并举的多感官刺激,直观明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例如,《斜抛运动》一节的开头,列举了铅球、链球、铁饼、标枪等体育项目中的斜抛运动,学生很容易就把握到了学习的重点,配上一副节日夜空的礼花图片,增加了接受概念的可能。然而,几张静态图片都未能给出斜抛的运动轨迹,不利于头脑中感性认识的重温。在此,通过剪接播放几段小视频,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自然地形成斜抛运动的曲线,方便接下来的学习。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导入情景时,应讲究艺术性、关联性,不能只重绚丽多彩的画面来哗众取宠、取悦学生,应注意其实效性。每一张图片,每一段视频,每一节动画都要体现其附着的知识信息,这样才能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二、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重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高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学生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难懂,这是我们教学的难点,更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物理的障碍。信息技术的运用就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方法、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为我们教学中突破难点提供了又一种方式。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分解教学难点,模拟动画,做到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远古为眼前,最终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例如,在上《向心力的实例分析》这一节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材中的摩托车转弯、火车转弯、汽车过凸形桥、过山车等例子一一演示给学生看,更清晰、更直观。不仅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实例,还能在众多例子中提取相似点进行教学,以便领悟向心力就是物体运动的合外力的规律。

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来处理教材中的重难点,这为物理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当重视与推广这种手段。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建模能力

我们知道物理学的研究对象遍及整个物理世界,大至天体,小至基本粒子,面对复杂具体的物体,研究它的形形的运动,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形形的运动,建立起物理模型,并能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是中学物理教学重点。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所谓“建模”,就是将我们研究的物理对象或物理过程通过抽象、理想化、简化和类比等方法形成物理模型。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建模能力。

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范文5

关键词:电子白板;劳动与技术;重难点

小学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基础性技术指导的启蒙课。老师在利用媒体设备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一、当前小学劳技课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学劳技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学中教学板块、设计学习活动,要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然而,因各种原因,当前的小学劳动技术课在这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问题如下:

1.教师的主导性代替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气氛沉闷

在很多的劳技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演示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太过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最终压抑了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模式无创新,教学内容单调无趣

我们的劳技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传递―接受式和范例教学式这两种教学模式。

3.教学方法不灵活,重、难点较难突破

一堂课的好坏,关键看教师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点,解决了教材的难点。现今的劳技课上,因受40分钟的时间限制,教师会把大部分的时间让学生来制作。这样,教师就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指导学生把握要点,突破难点。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劳技课中的教学特色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新一代多媒体技术被课堂“吸纳”,与传统多媒体投影技术相比肯定有其“过人之处”。具体特点如下表所示:

三、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提升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通过基于多媒体投影的课堂教学和基于交互式白板的课堂教学比较,我们知道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是强大的。那么,我们如何针对当前劳动技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将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到我们的劳技课中去呢?

1.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造课堂交互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1)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创造师生的互动机会。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改变教学方式。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生生的互动平台。交互白板作为一个互动平台可以为教学提供强大的互动工具,学生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的学生操作的操作界面,在此界面上进行互动。无论是制作指导课,还是探究调查活动,都可以利用白板来提供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平台,转变学生原来的填鸭式的学习方式。

2.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计学习活动,丰富教学内容

有效地设计情境化的学习活动将是提供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结构性的组织学习活动,活动的组织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来进行。

(1)创设情境。充分地利用白板的媒体资源,比如,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便于感知的资料,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的情境。

(2)提供支架,引起思考。教师通过学习支架的建立,将新旧知识有效连接的同时,提出情境性的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激发更多的思想,思想只有在交流和互动中才能增值。

(4)总结反思。通过交互白板的非线性结构,实时地提醒学生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习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强化学习中的知识点。

3.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突破重、难点教学

(1)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资源,突破重点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可以呈现多层面、多视角的资源,其中就有劳技学科的资源库。对比于多媒体,白板提供技术支持更多。教师灵活地运用这些资源,可以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也有很大的帮助。

(2)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修改功能,突破重、难点教学。白板除提供了空白手写板,还提供了标注、书写、板擦等技术支持,标注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操作,制作过程哪些注意事项可以在图片上直接添加,注意的点也可以直接用圆圈圈出,或用画横线、换颜色的方式标注出来,提醒学生注意。

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范文6

一、集体备课引领“有效”落实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制订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集体备课一直以来是我校教学管理的特色之一。教师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集各家之长,避自己所短,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科的集体备课不知不觉成了备课教师的“教案之和”、网上资料的“下载拼盘”,或是“标准答案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流程的汇集。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管理者管得太多、太细、太死,导致教师的负担过重。于是,我们开展了如何集体备课的讨论。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了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工作,它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师群体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集体备课应该是本组教师静下心来共同商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和分解难点,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课改精神。

我们在集体备课的管理中删繁就简,以减负高效为目标,规定了两条底线。一是围绕课程标准集体确定每一个单元、每一个章节的重难点,并突破重难点,力求每位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找准、突破重难点。二是把作业的布置纳入集体备课的范畴。有效作业是使学生朝着正确学习目标前进的最好方法,把作业的布置纳入集体备课的范畴是教师突破重难点,走向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减负的有效措施。

二、教学活动促进“有效”开花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不能开展无效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一种形式,但是,应该坚决避免走向形式化。我们在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引入了同题设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通过同题设计,引导教师设计好课堂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更是如此。同题教学设计指同备课组的老师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带指定的参考书进行指定课题的教学设计。在操作中,现场抽课,让授课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设计结束后,骨干教师对授课教师进行一对一点评,真正实现菜单式的专业引领。许多教师在得到点评后,又和专家、骨干教师进行探讨。这样,就使同题教学设计活动向纵深发展,超越了活动本身的意义。

在同题设计之后,还可以安排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将所有的设计进行整合,由一位教师先上,评议修改后换一个人再上,再评、再议、再上……用这样的步骤进行“磨课”。尽管同组教师上的是同年级、同内容、同课时的教材,但由于对教材解读的侧重点、对内容的感知把握、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在接收消息的广度与深度上存在差异,因此无论是在整合的角度、阅读的主题、知识与技能的训练点,还是在重难点突破的方法上,各课均不相同。这就使得个性各异、亮点迭出的课堂教学令教师们深受启发。最后,备课组通过对同一课题的不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得出启示性结论,并要求每位教师形成文字。

通过同题上课,许多教师逐渐走上了课堂内涵发展的道路,不再仅仅在课堂的“脸面”上做文章。

我们采用同题评课的形式,从较小而且相同的切入点出发进行评课,以此来放大“小课题研究”。如从问题的设计、教师的教学语言、课堂的导入、课堂的结尾等角度进行评课,并将这些小问题转化为小课题进行研究,真正实现了“人人有课题,个个在研究”的格局。

三、有效学习推进“有效”深入

教与学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教与学的矛盾中,学生的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在有效课堂教学中,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不能仅仅从教学方法上去改进,还应该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学不仅先于教而且决定着教,教必须服从于学且服务于学。弄清楚了学的重要性,我们在指导学生的学上着实下了一番工夫。首先,我们对教师进行了关注学生学的专题培训,强调了“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我们还重提传统教学中的“课前预习”,并要求以备课组为单位对如何组织学生预习进行研究和讨论。学生能够说的,坚决让学生说,学生能够做的,坚决让学生做,绝不越俎代庖。

其次,我们组织学生围绕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讨论。采用校园百家讲坛的形式,让那些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走上讲坛,交流好方法、好习惯。讲坛结束,我们要求所有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用文本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并将优秀作品通过“校园之窗”展示,从而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活动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