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工程专业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工程专业分析范文1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知识模块化实践教学;贯通式案例教学
中图法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3-0000-0c
根据地方性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网络工程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专业思想,掌握网络工程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网络工程意识与工程能力、良好的社会协调与职业发展潜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1]。
1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1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联系未来五年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制订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工程师”培养计划,主要包括网络规划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布线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网络管理工程师[2-3]。
1.2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需求
根据“网络工程师”的各种职业需求,制定网络工程专业培养能力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网络工程规划与实施能力,网络系统布线、管理与部署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能力、网络工程管理能力、网络测试能力[3]。
1.3网络工程专业知识模块设计
根据“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网络工程专业制订了6个专业培养知识模块,包括网络工程规划设计知识模块、网络布线管理知识模块、网络系统安全知识模块、网络协议分析设计知识模块、网络工程管理知识模块、网络性能测试知识模块[4],如图1所示。将各知识模块的知识内容进行明确,并将相关内容分配到课程体系各个科目当中,以达到剔除教学内容的冗余,完成课程体系优化的作用。
1.4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依托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组织网络工程专业知识模块结构,构建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专业必修课程路由与交换技术、综合布线与工程管理、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网络安全技术,专业实战提高课程网络工程部署、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工程管理、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等课程[5]。网络工程课程体系中各课程之间递进关系如图2所示。
2贯通式案例设计
通过案例驱动式教学模式,将“枣庄学院校园网规划与设计”项目的设计实施过程贯通到课程群各个科目当中,计算机网络完成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整体规划、IP地址划分、网络服务器配置任务;路由与交换技术完成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维护工作;综合布线与工程管理完成线路的铺设与维护工作;校园网的安全、防火墙的配置交给网络安全技术来完成;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应用程序编写任务交给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课程完成;网络性能测试由网络性能测试课程完成;最后网络规划、网络构建在专业实战课程中完成。多门课程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如图3-4所示[6]。
3总结
以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为导向,制定课程体系标准,确定课程体系知识模块,统一分配教学内容,弱化课程界限,避免教学内容重复;通过贯通式案例整合课程体系,强调网络工程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将贯通式案例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分配到网络工程专业的每门课程之中,让学生每门课当中完成既定的分解任务,在通过综合实习实践环节将任务组合,完成本课程在贯通式案例中的设计实施部分。
参考文献:
[1]王文龙.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3).
[2]石元泉,彭小宁.地方二本高校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怀化学院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5(7).
[3]施晓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
[4]王伍柒,钟元权,袁兆荣.组网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1).
[5]苗春雨,陈丽娜.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4(6).
网络工程专业分析范文2
关键词:分布式 网络工程 实验室 网络建设 网络设计
世界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对网络信息产业的重视,使这一产业飞速发展,并急剧壮大。民众对网络的认可和需求越来越积极,从事网络行业的人才与日俱增。同时,随着网络信息产业的壮大,越来越多的网络人才被纳入国家的教育培养计划中。高校的普遍扩招和网络信息院系专业的扩容将原本已经繁荣的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对网络工程实验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网络工程实验室不同于以往教育内容中的实验室,它所要求的课程实践性和实践平台性明显高于物理、化学等基础实验室。它是开展教学、实验、研究、实践的主要阵地,对培养高级网络工程人才的实际经验、创造力、专业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分析当前中国高校网络工程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对如何设计与建设新型分布式网络工程实验室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方案。
一、当前我国高校网络工程实验室的基本情况
(一)高校网络教学现状。多数高校原本没有设置网络工程专业或者网络工程方向的专业,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许多高校原本只有计算机专业、通信工程专业或者软件工程专业,在这些专业基础上建设网络工程实验室显然有很大的难度。毕竟,网络工程实验室和高校的网络机房不同,前者具有明显的功能分区――设备区、互联区、实验区、管理区,而后者只是一个简单的局部网络设备联合系统。网络机房只有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其他诸如网络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功能都无法提供,加之其单一的网络环境无法提供语音视频等多维的无线组网功能。
(二)广覆盖的综合网络工程实验室仍然很少。由于办学规模扩大,很多高校无法为网络工程实验室提供设备完善的网络工程实验室。主要是因为设计和建设一个网络工程实验室是一件以及复杂庞大的工程,耗资多、占空间大、建设周期长,具有完全财力的大型企业能够负担价格昂贵的网络设备,而作为研究和实验用的网络工程实验室使大学难以承担。虽然分步建设、分阶段投入能够减轻高校的财政负担,但是对于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专业,时间意味着技术,错过了时间,教学计划将大打折扣。多数有网络工程实验室,但也只是覆盖网络安全、管理等某个方面。
(三)网络虚拟技术仍不成熟。扩招的网络工程专业需要满足教学要求,要充裕的建设资金、场地、管理人才,这些要求使大学将目光转移向虚拟实验室。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多媒体打造出的虚拟网络设备能够代替真实试验,又不失其真实感。这是对设计和建设网络工程实验室受限制的高校提供的一种新途径。但是,这种虚拟的实验室同样存在诸多弊端:一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的模仿和演示为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收到限制;二是教学效果得不到最好的效果。在计算机显示屏上生成的虚拟设备受控于鼠标和键盘,这与真实的网络工程实验室的操作大相庭径。
二、新型分布式网络工程实验室的设计与分析
计算机房过度为网络机房、虚拟网络工程实验室、覆盖面窄的网络工程实验室都无法承担网络工程的教学任务。新型分布式的网络工程实验室的建设迫在眉睫。本文提出的采用模块化的分布式网络工程实验室建设方案,具有可行性。
(一)设备区域。设备区域主要有计算机、路由设备、交换设备、防火墙、无线网络、语音视频设备等构成。可以通过工程区分和功能综合两种方式。前者是通过不同设备的功能在组织设备区,后者是通过综合路由设备、交换设备、安全设备、无线设备等设备构成一个综合实验区,独立承担实验任务。
(二)互联区域。这里所说的互联区域是指一个分布式的网络工程实验室的内部互联区域。分布式指的是实验室的功能分区中设备区同实习区、设备区同管理区、实习区同管理区都是相互独立的、分离的,其中任何一个区域都能够独立工作。内部互联的原理是设备区的控制器和网络工程实验室的互联交换设备组成一个内部联系的传输网络区域。设备区有多个,每个配备一台控制设备,其下行连接每个网络的配置端口,上行互联实验室的互联交换机。
(三)管理区域。管理区域的任务是管理并维护实验室的设备、实验内容、教学课程。实验过程。通过管理区实施管理能够对整个实验教学和实验过程有完整的把握,其他诸如学生信息、实验课程质量、实验任务、实验速度等都等有完整的记录和管理。
(四)实习区域。实习区域相对简单,主要设备是联系整个实验室的计算机。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任意连接任意一个设备区中的设备,通过测试管理学会网络规划、管理、开发、服务等技能。
(五)对外区域。对外区域通过部署防火墙和路由设备,使大环境比如一个企业、一所高校、一个研究所的其他人员可以通过局域网登陆这个分布式的网络工程实验室,并实现远程实验操作。
三、小结
这种新型的分布式的网络工程实验室具有多重优点。第一能够节省开支。因其模块化的设计原理,各个单一的模块可以单独建设,且可以根据财力倾斜建设综合设备区,在实习区域中减少计算机,采取多人共用一台计算机的模式;第二是因其可扩展,既可以在经费充足后补充建设综合设备区,这样可以实现单人操作多台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任何一个单独的设备区进行改造也不会影响到其他设备区的运行;第三是其开放程度高。整个网络工程实验室可以对外开放介入校园网、企业内部网等,又可以为通信工程、电子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提供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文科,程书红.网络互连实验室的建设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
网络工程专业分析范文3
【关键词】网络命令 计算机网络工程 应用
计算机网络工程中能够和专门网络测试设备相结合来实施网络监测,由于现阶段的网络性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所以就要能够通过网络命令对网络的安全以及信息的快速传递进行有效促进,这样就能够对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发展得到进一步推动。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工程的网络命令应用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 计算机网络工程发展现状以及网络命令分析
1.1 计算机网络工程发展现状分析
计算机网络主要品是对信息传播以及共享实现的,所以就需要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够得到有效融合,在黑客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安全问题就愈来愈突出,为能够确保计算机网络自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就要能够在计算机网络设计过程中对信息的保密性以及共享性作为基础,从而将网络的整体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证。在具体的策略实施过程中,以往的性能测试是通过专门网络测试仪,而这些仪器是在专业的网络公司才能具备,其他方面应用就相对比较少,所以在测试过程中就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专业网络管理员在对网络安全测试过程中比较常用的就是网络命令操作实施测试,常用的是系统自带的Ping命令,对这一网络命令得以充分利用就能够对没有计算机网络专业测试器资源问题得到解决,在网络性能的分析上就比较有效。
1.2 网络命令内涵分析
网络命令在计算机网络工程中属于网络实用工具,主要是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运行,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保障。通过对网络命令的有效应用就能够对计算机网络性能以及网络故障及时的检测,为保障网络的安全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网络命令实际应用过程中,按照缺省设置系统运行的ping命令发送四个icmp回送请求,每个请求有32字节数据,一切正常的话就能够得到4个回送应答。Ping命令能够以毫秒作为单位来对回送请求到返回回送应答间的时间量得到显示,在正常情况下在使用这一命令查找问题的时候需要使用多个命令,如果在运行上正确就能够相信基本连通性以及配置参数的正常。一旦发生了命令运行故障就能够指明问题所在,为故障的解决提供了有利条件。
2 计算机网络工程中网络命令的应用探究
2.1 计算机网路工程网络命令安全分析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工程当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并对网络性能也有着比较大的影响,计算机系统是比较复杂和系统的长期工程,所以这就需要充分重视。以往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在专业测试检验中就能发现诸多不足,专业测试检验就要能够有专业化的设备才能够完成。在比较常见的系统中就会有ping命令,对其得到科学的应用能够在计算机软件资源的识别以及硬件资源维护层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发挥,对计算机网络的故障解决也比较有利。对于当前的网络发展中,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比较突出,所以要能在解决这一问题上通过多种措施加以实施,尤其在政策和法律层面要能完善化,这样才能真正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2.2 计算机网络工程中网络命令应用探究
将网络命令在计算机网络工程中加以应用要能从多方面考虑,ping命令是使用信息发送以及响应请求信息包的应用,在网络技术人员的操作下能够像特定主机加以发送请求,这样主机和路由器响应后就能实现联动,从而达到对网络的流畅性得到有效测试。将ping命令对计算机网络的连接性测试过程中,ping命令被检测计算机IP地址,然后结合检测所获数据实施详细分析,倘若数据上显示的是128就能够说明在网络配置上是正确的。而在运行的对话框当中输入网关的地址所得结果如果是266就说明通信是正常的。
然后将ping命令在对运行的速度进行测试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系统当中的一些选项来向被检测计算机网络进行发送不同容量的数据,然后结合数据的往返间隔时间对目标主机的网络速度进行检测,由于在网络体系中的传递速度比较快,就能凭借着ping命令对用户的访问站点到达情况进行检测,如果出现了网线不通以及配置上存在着损坏的问题,在网络延时命令成功执行在网络上出现了阻碍就能够确定是网络配置存在着问题。
除此之外,在Arp命令方面的应用也比较突出,这是TCP/IP的分属协议,这一命令通过网络的流通作用能够对网卡物理地址进行截获,这是主机命令的Arp,在得到了请求之后就能够直接性的传输到主机中,在反馈得出的信息比较多样,对于一些有着重要作用的IP地址就会被记录,通过时刻查询就能够对硬件地址数据的构成情况得到明确化。另外,在SOCK命令方面是开发命令,这一编程技术的使用要求比较高,并且在难度上也比较大,所以网络命令工作人员就要能够在专业知识上得以全面的掌握。这一命令在接口后隐藏着比较复杂化的设计模式,在C/S模式作用下就能够和接口形成监听的效果,这样即便是网络存在着阻塞情况也能对客户端的连接正常进行。
3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当前的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背景下,网络命令在网络工程中的应用也愈来愈重要,由于计算机网络工程自身的复杂性等,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员的要求有着提升,只有不断的强化专业技术才能够对网络命令的应用顺利实施,此次主要从计算机网络工程发展现状以及网络命令的应用等层面进行的理论研究,希望能够对实际的网络安全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涵石.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信息通信,2015(10).
[2]乔亮,肖明华,李琳.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展望, 2014(22).
[3]李翠茹.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5).
[4]谢延华,徐小亚.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1).
作者简介
孙作伟(1993-),男,山东省枣庄市人。现为曲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本科在读学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工程。
网络工程专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99-06 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要求非常强的专业,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从各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将安排若干单元实验,以加深对该课程重点或难点知识和原理的理解与掌握。但从网络工程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全局目标出发,如何对每个专业课程的实验内容、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原理与方法、实验环境与工具、实验组织形式等进行统筹设计与规划,通过4年的积累,最终做到既满足每门课程专业知识的教学目的,又能协同完成网络工程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在制定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时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知识、能力与素质需求出发,在各专业课程实验内容衔接、实验目标协调、实验环境整合、实验方法继承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赋予每个实验更多的内涵,以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课程实验内容对专业能力培养覆盖问题;
・能力训练与素养、爱好、兴趣养成问题:
・前后实验内容的支撑与衔接问题;
・前导课程实验对后续课程实验的牵引问题;
・原理贯通与技能训练问题;
・实验方法和经验的继承问题;
・实验环境与工具的共享问题。
1 网络工程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需求
在专业知识方面,网络工程专业主要包括电子技术基础、离散结构、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组成与系统、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设计与集成、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应用开发、网络计算技术、社会和职业素养等12个知识领域。
在专业能力方面,网络工程专业可归纳为网络设计、网络应用、组网工程、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4个方向和网络硬件产品研发、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组网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和网络安全保障等6种能力,如图1所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在其毕业时至少应具备其中一种以上的能力。
在专业素质方面,作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思维、网络思维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具备整体意识、全局意识、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创业精神、沟通与表达能力、社会责任等专业素养,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作风。
2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体系设计
围绕网络工程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在实践课程体系设计时,对于实践教学的层次、实验类型、实验内容、实验组织实施方法以及每个实验所承载的内涵,需要采取点面结合、循序渐进、综合配套、全面培养的方法。每个网络工程专业示范实践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在实验层次上从低到高,包括课内单元实验、综合课程设计实验、各种学科竞赛、实习与实训、毕业设计等。课内实验在强调对专一知识与原理认知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对实验环境、实验平台工具的熟悉和掌握,为后续实践环境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还需要在专业能力、素质和兴趣等方面的培养进行积累与沉淀;综合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对6种专业能力开展针对性的训练。例如网络工程综合课程设计是对网络工程专业中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实施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的训练,而网络应用综合课程设计是对网络应用系统设计、开发方面的能力的训练。综合性课程设计实验涉及到多门专业课程的原理,同时在实验原理、开发工具、实验环境与平台等方面,前面的单元实验必须为此打好基础。学科竞赛重点训练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例如“信息安全竞赛”主要训练学生在信息安全保护方而的创新能力。实习与实训则强调的是理论知识与用户实际需求相结合的问题,通过让学生接触与了解真正的用户需求,实现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研究成果与产品转化相结合的目的。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专业能力培养的全面训练和检验。在毕业设计环节,由于学生个体知识与能力的差异,以及未来职业规划的不同,毕业设计可采取“专题类”与“创新类”课题相结合,“研究、设计、实现类”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类”课题相结合,“在校毕业设计”与“到企业开展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改革措施,改变以往毕业设计目标不明确、课题研究方向不聚焦、管理与控制难到位、能力培养不突出等不足。其中,专题类课题适合于工程型和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课题将围绕网络硬件设计、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应用开发、网络组网项目、网络管理与安全技术等方面展开。创新类课题适合于研究型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课题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工程、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及其交叉领域,由指导老师根据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确定毕业设计选题,也可由学生自主立题。对于自选课题,学生可以在第2、第3学年提前介入,还可与创新研究计划、学科竞赛课题结合起来。
在实验类型上,从易到难,可分为验证性实验、操作配置类实验、设计类实验和研究创新类实验等。课内单元实验一般为验证性实验,是对书本上某个知识点、原理的验证。学生可以通过抓包工具,对一个IP报文进行解析,将每个字段与书本上报文格式进行比较验证,这样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操作配置类实验主要训练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和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学生通过交换机VLAN配置实验,对VLAN的划分、端口的分配、3层路由的配置,加深对VLAN原理、用途的理解,同时具备复杂网络中网络的规划、VLAN划分与配置能力。设计类实验强调的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实验时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例如,采用Socket编程技术,实现一个多用户交互聊天系统,学生通过对已有的聊天系统进行模仿、改进、扩展,逐步具备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设计与开发网络应用系统的能力。
3 实验目标的设计
在实验目标上,对于课内单元实验,学生偏重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忽视对专业能力、素质和兴趣日积月累式的培养。为此,应赋予每个实验更多的内涵。下面以网络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及其主流的课程实验为例,对专业课程实验如何对专业能力和素质进行训练与培养进行介绍,详见表1。
1)课程实验内容覆盖专业能力培养需求
在设计课程实验时,除考虑对课程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外,还应考虑覆盖6种专业能力的训练。例如通过抓包实验,对以太帧、ARP报文、TCP报文、IP报文进行分析,除让学生理解这些协议的工作原理、报文格式、各字段含义外,还应帮助学生理解该协议为什么需要这些字段,顺序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协议如何编码等。训练学生在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方面的能力,在遇到实际数据通信需求时(如数据采集与传输协议),能设计出相应的通信协议;再例如设计并开发基于C/S、B/S、P2P的网络应用系统实验,除让学生掌握socket编程接口的功能、使用方法及C/S、B/S、P2P模式请求服务、服务响应的工作过程外,还应使学生理解C/S、B/S、P2P等计算模型的普适性,将来遇到任何网络应用需求,都可抽象或归纳为C/S、B/S、P2P等角色,以培养其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研究能力,应鼓励学生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创新研究实践活动。例如针对某一教学内容,除规定的实验内容外,还应让学生自拟实验题目、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并开展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
2)课程实验与专业素养、爱好、兴趣的养成。
学生专业素养、爱好、兴趣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除校园生活氛围、专业课程教学等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爱好和兴趣外,实验课程还应该肩负起对能力与素质培养的使命。例如在开展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时,应引导学生体会网络协议的完备性和严密性,养成严谨的学习工作态度;在进行交换机、路由器组网实验时,通过小组的协作,除培养网络工程组网的能力,还应培养学生工程素养与团队协作精神;在网络性能综合分析实验或网络故障关联分析实验中,除训练网络管理方面的能力,还应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和整体意识;在进行网络应用系统设计实验时,通过C/S、B/S、P2P等网络计算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网络思维能力;在进行网络安全实验时,应教育学生应该遵循公共道德、具有社会责任等。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可将程序员、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网络安全师等认证培训与综合课程设计实验有机结合,对相关资质证书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进行训练。当学生完成综合课程设计目标并达到相应的技术水平时,将为其颁发本校的认证证书。
3)前后实验的牵引与支撑。
在课程实验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前导课程实验对后续课程实验的牵引、前后实验内容的支撑与衔接等问题。例如在HTTP协议分析实验中,学生在理解了HTTP协议的报文格式和工作原理后,进而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网络中相应的HTTP报文具体是由哪个实体在什么时候怎样产生的,从而牵引出WEB服务系统的安装、配置与使用实验。当完成WEB服务系统的部署与配置实验并熟悉其功能和使用方法后,又可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如何自行设计并开发类似的网络服务系统,或者根据客户的业务需求,利用WEB服务搭建一个实用的WEB网站。
4)实验组织形式。
对于原理验证与理解类的实验尽量安排学生单独完成,如协议抓包分析、数据加解密等实验;而对一些设计类或综合性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应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实验,如组网工程实验、网络应用编程实验等。对于小组完成的实验,在验收时,可采取随机指定学生进行操作演示或回答问题的方式,以避免某些学生蒙混过关。
5)实验环境与工具共享。
为提高实验效率,各课程实验应尽量做到共享实验环境与工具。例如在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开发工具等方面,前后实验尽量配套选择。通过实验的训练,使学生在开展毕业设计前,能够熟练掌握1~2个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掌握1~2门编程语言及配套的开发工具,具有1~2个专业爱好或方向,初步具有2~3种专业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分析范文5
【关键词】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彭彩红(1975.07),湖南邵阳人,讲师,研究方向: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在国家宏观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指导下,计算机网络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造成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缺口很大。湖南工学院2010年根据“三重一高”(重基础,重技术,重能力,高素质)的培养原则成功申报了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自2011年开始招生以来,我校的网络工程专业仍处于建设阶段,培养目标始终以地区网络应用现状和云计算技术发展情况为依据、以面向企业为对象进行建设,同时整合学校相关师资,借鉴其他高校的办学经验,通过连续5版(每年1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致力于构建和调整适用社会需求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手段。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从业能力是检验高校工程应用型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指标,强化从业能力的培养是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从业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有完善的教学体系、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以实现与用人单位需求的“无缝衔接”和学生从业的“零间距”。
1.1课程设置与市场接轨
课程内容滞后性是目前很多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的最严重问题,许多高校的课堂教学仍停留在理论知识培养的最底层目标上。而社会需要的网络技术人才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传统的课程体系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尤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对应要求从业人员必须随技术的更新不断跟进自己的知识,因此,高校的教学内容必须随技术的更新而更换,与地方企业保持稳定的产学研机制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法,按照市场及企业对学生要求的从业技能设置相应课程,减少课程中的原理溯源及定律推导,增加课程中的实际设计、编码规范、组网配置、网络防范等实用知识。湖南工学院网络工程课程设置采用“2+1+1”模式,即所有专业大学教育安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大学一、二年级,主要开展基础教育,开设以扎实基础知识、拓宽专业口径和训练基本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第二阶段为大学三年级,主要开展专业教育,开设以获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培养综合专业技能为目标的专业核心课程;第三阶段为大学四年级,主要开展行业企业教育,开设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专业方向课程和企业实训课程。
1.2教学方法与市场接轨
教学方法陈旧是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案例式、研讨式和项目式教学方法应用较少,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提高,惟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替代以教师为中心,以实践操作为中心替代以叫课堂教学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替代以课本为中心,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间团队合作的精神。
1.3实验实训环境与市场接轨
实验实训是提高学生从业能力的最好方式,为了使学生在毕业时能顺利就业并且适应工作岗位,实验室或实训基地的软硬件环境需趋向企业开发环境,让学生基于真实项目按网络工程规范进行的模拟实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真题真做的效果。同时实验过程中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已达到计划实验学时的45%。
1.4课程设计与市场接轨
在课程设计教学中,我们强调以案例分析和以实际项目设计为驱动的教学理念,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加了学生对现场工作环境及要求的了解。同时用大型的综合实训项目设计取代过去教学中的分离的各科课程设计,引入企业分工的模式将具体工作量化到每一位学生身上,既明确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任务,又强调设计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真实地感受企业的具体要求,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融入企业工作环境。
1.5教师队伍与市场接轨
高校扩招后,教师的数量在持续增加,新增加的很多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博士、硕士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的,虽然理论水平较高,但是实践技能相对薄弱,缺少实践工程的锻炼,在上课的时候很难把握时代和社会对学生的专业需求。为适应市场对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提高教师的职业实践经验、新技术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师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通过案例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创新式教学等教学改革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弊端。同时,高校可以通过多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充实教师队伍,如聘请IT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教学或专业主干课的教学,并定期聘请有经验的计算机网络相关企业高级人才举办讲座,实现教师队伍的多元化[1]。
2.社会需求导向的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根据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对部分企业人士以及毕业生的访谈调查的情况分析,地方企业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应用技能需求主要包括:嵌入式网络终端设计、网络攻防、网络安全管理、网络程序设计等[2]。地方高校要服务于地方产业经济,其专业设置应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和毕业生就业面向,设置相关的专业方向[3]。湖南工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的网络工程技术人才,在探索与实施人才能力培养方案中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着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5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1)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进行教学改革,(2)聘请IT企业资深工程师为学生授课,(3)深入计算机网络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践,(4)学科竞赛驱动,(5)科技创新项目驱动。
2.1注重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运用目标任务驱动法、工程案例式教学方法以及项目教学法,力争使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明确,在教学安排中,每个知识点后面均安排相应的实践环节。进行工程化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最有效的教学活动就是结合案例实际进行的实践教学。学生在工程化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能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更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将“网络设计与工程”、“网络仿真与模拟”、“网络综合布线”、“网页制作与开发”、“Java程序设计”、“Android程序开发”、“基于.Net的WEB程序设计”等网络工程专业课全部以案例式项目化教学在实验室中进行授课,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2.2加强立体化的课程资源整合
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室资源,网络工程专业的校内实验室建设采用三种模式共存的方式,即:利用计算机机房进行软件应用及开发设计类实验;针对原理性很强的验证性实验建设独立的专用实验室,如:网络协议开发实验室、锐捷网络工程实训室等;整合专业课的实验,与企业联合,建设综合实训室。为让学生课外更好的学习,依托《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原理》2门精品课程建设,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的建设与整合。到目前,已形成了包括教材、试题库、案例库、项目库、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平台等课程资源。
2.3拓宽网络工程专业口径
依托网络项目规划、网络开发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分析与测试4个课程群,拓宽专业口径,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注重整体效益,优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的配置;体现适度的超前性和前瞻性。2.4依托校企合作的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方式和手段建立以有企业背景或工程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作为本科生指导教师的创新培养体系,通过加强创新设计竞赛、实习实训、工程设备应用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设计和创新的能力。依托合作企业的相关设施和工作环境完善了实践教学的管理、评估、考核体系,使实践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补充,拓展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2.5聘请IT企业资深工程师授课
企业资深工程师长期在现场操作,对网络工程标准与规范、网络工程项目管理、网络工程师职业认证、网络综合布线等课程的掌握更加熟练,在相关课程的教师的选择上我们一般聘请企业资深工程师。通过长时间的教学效果显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工程认识更加深刻。
2.6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科技活动机制
我院每年都开办“计算机科技文化节”,把“网页制作”、“广告艺术设计”“网络工程DIY”等活动都纳入进来。并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利用实验设备的可开发性为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平台,它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创新设计提供实验环境,而且可以开发、设计新的实验项目。
参考文献:
[1]毛腾跃..网络工程专业产业人才培养探析[J].软件导刊,2014(3):163-164.
[2]肖德琴,潘春华,殷建军.以就业为导向的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20):27-30.
网络工程专业分析范文6
关键词: 网络工程; 应用型; 课程体系; 课程群; 培养方向
中图分类号:TP39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7)03-77-03
Abstract: Network engineering is a new discipline which is set up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t is a new discipline, a fusion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pplied network engineering talents training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urse system of network engineering is analyzed. The course system i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network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there specific training directions of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network applic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and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Thereby the concept of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course group and training direction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 network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course system; course group; training direction
0 引言
W络工程专业是教育部设定的高校本科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通信工程专业相互交叉、融合产生的一门学科专业。该专业是一门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同时兼顾网络与通信的计算机宽口径专业。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作为地方高等院校,定位于培养中部信息领域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专业需结合当今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需求,不断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向社会输送更多应用型、工程型的人才。
1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如何培养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的问题上,专业知识课程体系的建立一直是倍受关注的核心问题。通过与我省多所高校进行交流和探讨,总结了以下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⑴ 专业知识课程结构体系有待优化,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较多的重复知识点,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⑵ 多数应用型课程课堂讲授成分过多,缺少实践性的教学。学生感觉更多的是纸上谈兵,而实际应用中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⑶ 多数教师使用的是教材所带PPT进行讲解,而一些教材没有引入当今网络工程领域常用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多数网络工程毕业生反映,大学所学内容与工作脱节。
⑷ 课程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实践教学不够合理。缺少系统的完整工程项目来衔接各个课程所学知识点。
⑸ 师资队伍不够完善,有些研究方向缺乏教师,专业课程由单一老师承担,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缺乏交流,不利于对整个网络工程课程体系的构建。
⑹ 校企合作较少,学生在校期间很难得到实训的机会。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能很好地解决,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实践和创新能力,对构建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目标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应充分结合地方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我校网络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目标是网络工程师,培养方向有网络架构与工程管理、网络应用系统开发以及网络与信息安全三个方向。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扎实的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毕业生可以从事科研、教育、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等的工作。
3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设置[1]
专业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的基础,而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表现[2]。课程建设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形成自己的培养特色。我校根据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基于网络架构与工程管理、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与信息安全三个具体培养方向来建设课程体系[2]。
3.1 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为了更好地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我校网络工程专业采取基于课程群的课程建设。将一些有关联的课程重新进行整合和优化,重新调整课程,增强课程之间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减少课程间内容冗余,使其从整体上构成一个课程群。
课程群的建设要遵循相关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再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就构成了基于“课程群+培养方向”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在该课程体系中,课程结构以课程群为单元,这样既方便同类课程之间的衔接,又方便任课教师进行教研活动。
3.2 专业基础课程设置
因此,在学习通识教育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要开设计算机类基础课程和通信类基础课程,并将这两类课程划分为两大课程群来建设。分别为:①计算机类基础课程群;②通信类基础课程群。
3.3 专业方向课程设置
我校网络工程专业主要有三个培养方向:网络架构与工程管理、网络应用系统开发以及网络与信息安全。在课程群基本专业按照培养方向进行构建。主要分为三个课程群:①网络工程方向课程群;②网络软件方向课程群;③信息安全方向课程群[3]。
4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网络工程专业是以实践为主的专业学科,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培养目标,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各种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掌握网络架构与工程管理、网络应用系统开发,以及网络与信息安全三个方向的应用技术[4]。
5 结束语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以培养应用型网络工程师为目标,基于网络架构与工程管理、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与信息安全三个具体培养方向来建设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基于“课程群+培养方向”相结合的课程建设方案。通过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等,解决了一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有效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荆山,孙润元,黄艺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技术课程群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4.20:7-11
[2] 容晓峰,唐俊勇,赵宇峰.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0.14:61-64
[3] 綦朝晖,吴江文.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高教论坛,2008.4: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