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的核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的核心

小学教育的核心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现在来说还是比较新颖的,而且它有比较强的集中性、互动性。信息技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它是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共同组合在一起,向我们呈现出知识的技术。它也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更多的选择,学生的信息也可以及时地反馈出来,学习进度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学习的路径更是多种多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自主调节的学习课堂。

一、小学语文现代化教学现状

教育现代化,就是利用教育的理论,然后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展开教育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对教育过程和内容进行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从而实现对教育的优化。现在很多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对文字、数据等一些信息进行处理,还可以对视频、音频等多样化的信息进行处理。多媒体将这些信息结合在一起并进行综合处理,形成人们想要的样子。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计算机的使用方法,让计算机成为了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成员,让传统老式的教育变得多样化,使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在,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潮流,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来,逐渐代替了以往的传统教育,展现出了信息技术的优势。不少小学教师都会利用课件来为学生授课,这些课件的图像、文字、声音可以随意改变,改变成学生喜欢的样子,向学生展示形式多样的功能,这些有趣的图像和好听的音乐以及一些益智类游戏都可以让学生学习的时候更加轻松愉悦,让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学习。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将会对人类的学习和信息的传播造成非常巨大的影响,这也一定会推动教育形式的改革,这些多媒体就是教学发展的表现,也是展开教学活动的必要手段。这些发展给教育提供了非常充分的条件,不论是小学、初中还是更远的大学,教育的方法和形式都将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推动教育的不断进步。现在有很多地区都已经开始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并且还建立了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教育来辅助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学到应该掌握的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让学生在现代化教育中,利用多种教学软件进行学习,完美地将小学语文和信息技术结合。

三、信息技术的特点

信息技术具有技术性,主要是因为它是现代的科学,非常先进,里面的功能也非常多,这就要求使用者必须要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经验。信息技术服务的主体是信息,它最主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提高对信息处理的效率,我们利用最多的也就是信息技术的这一点,它主要是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和一些通信技术来设计的。比方说现在的人工智能,它就是将信息和人类生活特点完美地结合起来,让信息处理系统更加的人性化。

四、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

教育永远不能脱离一个中心,那就是要以学科的理论为导向。小学语文学科的多媒体教学设计需要以基础理论为主导,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发挥设计者的创造性,针对对象的特点来进行设计。教师需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多媒体中展示需要学习的重点、难点,以及这节课的核心内容,在最后还需要对此次课进行总结,让多媒体软件在教学中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让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内容还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要求,首先,要正确地表达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要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思想,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要反映出教学的层次和策略。同时还要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就是“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让学生明白他们需要学的,明白学习的核心部分和非核心部分。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灵活特性,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

五、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如果对一件事没有兴趣,那么是不会真正用心去做的,学习亦是如此,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那么就不会用心去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强烈的求知欲是自主学习的最大动力,在传统的小学课堂中,教师单一、乏味、一本正经的讲解是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所以,教师必须运用一套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达成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为了迅速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以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带入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形成的画面可以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和思维的冲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因为受空间或时间的限制,不能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小学生在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此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让一些不可能出现的事物以及现象呈现在学生眼前,将抽象的事物变得直观,将一些静态的情景转化成动态的情景,显示出事物变化以及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给学生提供非常丰富的感知,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也为他们思维的跳跃奠定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语文课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感觉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到极限。

(二)丰富小学语文课堂信息技术的作用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它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那就是增强学习效果,丰富语文课堂。小学生因为阅历少的原因,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一些生动形象的事物和内容更加感兴趣,这就是为什么小朋友都喜欢看动画片的原因,因为动画片都非常直观,而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可以形成。教材中有很多描写山水的古诗,但是都是以文字的形式来学习,学生感受不到这些文字所刻画的场景,这时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来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图像信息,让学生看见诗中描述的场景,也为学生对课文的领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再结合课堂的朗读,就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然后共同解决。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环境,结合探讨的形式,根据不同的学生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各自的特长,这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途径。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现代教学中,信息技术是一种学习工具,也特别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然后结合自己的问题,自主探究,最终解决问题,提升自我能力。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科知识、生活常识结合起来,在将课外和课内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得到问题的最终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还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这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利用可以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提前想好自己的问题,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在多媒体上学习,及时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完全被教师调动起来,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

六、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实现家长与教师同步

在现代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息技术平台账号,在平台上面交流信息。在我看来,这个方法在小学教育上面也可以运用,教师可以建立一个信息技术交流平台,让学生家长加入进来,然后让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信息。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吸引家长参与进来,家长可以通过屏幕看见自己的孩子,了解班上组织的活动,体验到小学课堂的快乐,最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将课堂上教给学生的内容展示给家长看,拉近家长与课堂的距离。这种方式,可以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更加了解,对孩子更加关心。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对孩子进行表扬和批评,优点要加大鼓励力度,不好的习惯要将它扼止在萌芽中。在网站上开设家长论坛,给家长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方便家长就教师的一些教育方法进行讨论,家长也可以对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家长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信息如此发达,教育中我们不能把学生家长置于课堂之外,而我们就是桥梁,连通学生和家长的心,构建起一个沟通的渠道。在这样的平台上面,学生也可以相互合作交流,课下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的方法。当然,在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是将大量的信息灌输进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根据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量来逐渐教授,真正的教育不在于量的多少,我们关注的是质,所以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一节课的量一定要有一定的把握,要做到适度适量。

小学教育的核心范文2

1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人民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教书必须先教人,要教育学生为什么学,为谁学。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将来才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因此作为人民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学校评价一堂课不仅要看知识、技能传授得如何,还要看是不是挖掘了育人资源,实现了育人功能。

2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各项活动之中

道德教育的加强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人核心价值的迷失,是非、善恶观念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尤为突出 。由于家庭、社会的影响,这种思潮也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学校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机制,形成常规活动与专项活动相结合,传统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竞赛活动与娱乐活动相结合的系列活动。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同时要利用好劳动节、儿童节、党的生日、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开展形式有趣、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学生的心中。

3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之中

小学教育的核心范文3

关键词:核心教育;小学教育;多媒体英语;英语学习

社会的进步必定会带动人们的综合素养的提升,人们的综合素养必须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从小学生抓起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英语也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一种语言工具随着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逐步深入英语已成为主要的交流工具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认清这一发展趋势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课堂资源优化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语法、习惯用语等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运用英语交流奠定基础综合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一、小学英语教育现状

1.1小学英语教育现状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指出: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应遵循短课时

高频率的原则,学校可通过长短课结合,课内外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教学活动。要保证每周至少4次教学活动,学校可根据具体条件,灵活安排。调查中发现,我市开设英语的各小学绝大部分是每周6个课时以上,从课时上来说是绝对足够的,但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不同的学生的语言输入量差距天壤之别,有的学生因为跟不上教学进度,过早地出现了两极分化。另外,由于英语教学法参差不齐,从某种意义上讲,使英语课程的开设效果也不尽相同。同时,由于英语课程教学对于教室条件、设备等要求较高,对于有的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小学教师很难通过课堂多样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素质和教学质量。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保证北京各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各级领导必须切实予以足够的重视。一是从课时上给予保证;二是改善教学手段,增加英语教学的相关资源配备。

1.2、一二年级学生英语教育的重难点

笔者以人教版小学一二年级课本为例,重点梳理了重难点词汇和句法如下:

dad爸 mum 妈 grandma祖母 grandpa祖父peach 桃子 banana 香蕉 watermelon 西瓜 orange橘子 apple苹果red红色的 yellow 黄色的 green绿色的 pink粉色的 orange 橙色的 blue 蓝色的 white白色的 gray灰色的 pencil铅笔 bag书包 eraser橡皮 ruler尺子 marker彩笔pencil-box文具盒 knife 小刀 pen钢笔 book书bird 鸟 puppy 小狗 fish鱼 chick小鸡 kitten小猫 monkey猴子 pig 猪 rabbit兔子 door门 window 窗户 desk书桌 chair椅子shirt衬衣 jacket夹克衫 skirt 裙子 sweater毛衣 coat外套 dress连衣裙sunny晴天的 cloudy多云的

案例分析:一、二年级单词主要为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而这些单词的朗读与记忆则是最基本的英语学习基础,在纳米盒子中则更多的是在听力材料和课本朗读中出现的,缺少了英语音标的解释和学习。只能用于启蒙阶段学习不能用于英语记忆技巧的介绍。

一、二年级英语日常用语:

1. ―Hello!/ Hi! ―Hello!/ Hi! ―你好! ―你好!

2. ―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早上好。―早上好。

―Good afternoon. ―Good afternoon. ―下午好。―下午好。

拓展:―Good evening. ―Good evening. ―晚上好。 ―晚上好。

―Good night. ―Good night. ―晚安。 ―晚安。

3. ―Who is she? ―She’s my grandma. ―她是谁? ―她是我的奶奶

―Who is he? ―He’s my father. ―他是谁? ―他是我的爸爸

拓展: ―Who are you? ―I’m… ―你是谁? ―我是…

―Who am I? ―You’re… ―我是谁? ―你是…

4. Look! This is…. He’s tall. 看,他是…,他很高。

Look! This is…. She’s short. 看,她是…,她很矮。

5. ―How many books/ apples/ pears/ peaches/ oranges? ―One/ Two/ Three…

―有多少书/苹果/梨/桃子/橙子? ―一/二/三…

6. ―Can I help you? ―有什么可以帮到你呢?

―May I have your pie, please? ―能给我一个果馅饼吗?

― Here you are. ―给你

―Thank you. ―谢谢

7. ―What’s this? ―It’s a cow. ―这是什么? ―这是一头奶牛。

―What’s that? ―It’s a chick. ―那是什么? ―那是一只小u。

8. ―Is this a bear? ―No. It’s a panda. ―这是一只熊吗?―不,这是一只熊猫。

―Is that a monkey? ―Yes. ―那是一只猴子吗?―是的。

9. ―Here you are. ―Thank you. 给你。谢谢。

―Taste it. ―Hmm…Yummy. Yummy. 尝一尝。嗯,好吃。

10. ―Danny, stand up. 起来。―Alice, touch your nose/mouth/ ear/eye/hair/head/shoulder. 摸摸你的鼻子/嘴巴/眼睛/头发/头/肩膀。-Kitty, smell the flower. 闻一闻这朵花。

案例分析:一二年级英语口语主要为日常生活中问候用语与家庭情景中交际用于,疑问句主要为一般疑问句很少有特殊疑问句。侧重于基本口语在日常对话中的运用,缺少对整个疑问句句法构成的分析和解释。

教师教和学生学都有赖于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标准》给出英语教学建议为:要促进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提高,要整体规划各学段的教学任务,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中式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英语课堂教学,交际法、听说法、情境教学法、合作语言学习法,在务型教学法等要根据具体课型针对性使用。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技能、义化意识等,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学会用语言做事。培养学生的核心索养,就要形成与之相一致的教学观念,正确的教学观念是构建合适教学模式的关键。

1.3、当代社会中小学英语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

相对于中学及大学英语教育,小学英语教育起步较晚,因此,各个方面还不够完善,不管是教师、学校还是社会,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学习,努力做好英语基础教育工作,为学生英语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个人发展过程中必备的一项技能,笔者相信,英语教育,尤其是小学英语教育,因此纳米盒未来的发展一定会更加成熟和完善。

二、关于纳米盒子小学英语模块的调研

2.1、纳米盒子英语模块的构成

纳米盒根目录分为课内学习、微课堂、课外天地、成长圈、爸妈专区、用户中心和我的纳米盒七大模块,而英语的课内学习模块则是由沪教版、人教版、苏教版及外教版等多版本的小学课本为基础,同时增添了英语同步课课练和英语同步精讲、英语同步口语练这三大分区模块,为小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刚刚开始学习英语、接触英语的小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

2.2、纳米盒子英语教育模块用户的调查

调研时间:2017年2月

调研对象:纳米盒子用户共计1 500名小学一、二年级学生

调研总人数:1500人

调查内容:纳米盒子使用与一二年级学生学习需求

调研方式:问卷式调查

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417份,无效问卷83份。通过本次问卷式调查,我们不难看出一二年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所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表看,小学一二年级使用纳米盒子的同学中对于听力、语感培育学生的比例所占最高,这说明在小学教育中语感和模拟语言环境是首要教育、学习目标。紧随其后的是口语,交际能力也是小学英语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家长所看重的部分,而英语写作则是由于单词输入时难度大、没有音标作为架构而占比最低。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适当渗透英语音标的教学,为日后英语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2.3纳米盒子英语模块中各模块的成分组成分析

英语中的听力、英语百科、英语阅读为纳米盒子英语模块中的输入模块,而材料由于编写难度相对来说较大、课程编写流程繁杂而材料出现较少。作为输出模块的课课练、英语口语练、写作则占据了大幅板块,这与当代小学生的年龄组成相关性较大,同时也凸显出了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对于输入板块的不重视。

2.4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通过调查纳米盒子用户,分析当前一二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侧重点,而后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将纳米盒子英语模块中各模块的各组成分区展开分析,总结了当前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新时代小学英语核心教育构想

3.1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高效课堂教学,落实新课标理念

小学英语课程联系生活实际很多从知识点、练习题的设置上都能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组织英语课堂教学时,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提倡运用生活课程资源,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对生活课程资源的体验感知英语基础知识,提高理解和应用水平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比如在进行,'My body”的教学时教师课前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学生的‘head, foot, finger, arm, leg”的照片,利用计算机制作PPT课件,在学生的相应图片的旁边标注英文名称。上课时学生看着自己的头像或各个部位的图片很是兴奋。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主动跟着教学节奏参与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单词的拓展学习,如dentist, keep healthy等有效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What's the matter? I'm sorry to hear that. Let's go to see the doctor."句型让学生结成小组进行对话训练这些生活中的语言素材‘有效激发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高效教学。

3.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落实“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

英语是一门应用学科。学好英语是为了更好地应用。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时应提示学生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要联系实际。将知识点放在实践中去感知,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英文写作教学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利用网络、微课等资源进行写作训练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达到学以致用。比如,在进行PEP小学英语二年级的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物频(例如:《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给学生创设‘This panda is old and fat. That monkey is young and thin.”的交流情境,通过讲英语教学放入到情景之中,从情景中的观察来展开师生之间的会话练习后再让学生将对话内容书写下来,也可以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例写出语法、句型。与本节课有关的文章通过对这一句型的运用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语法‘比较级”的运用技巧,教师利用多媒体展台展示文章发现问题。师生共同修正这一教学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要打造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动起来教学才会产生更多的正能量才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魅力和乐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

3.3注重实际生活情景构造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在口语课型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观点,合作共享,分析综合。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感受不同的文化,体会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生活。通过辩论,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思辨能力,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尝试说服别人,锻炼自己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口语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设计解决问题型的任务,让学生找出解决办法。如只给学生50块钱,让学生设计“城市一日游”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安排行程,使自己的一日游最优化。同日寸,也可以在全班设置评委组,由评委们选出最好的一日游计划,并进行评判。学生评判的过程,也是其能力提高的过程。

3.4引领学生阅读习惯,根植学生阅读技巧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最受重视的一个课型,同时-阅读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最重要的方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尤为重要。“传统的阅读能力的概念逐渐被阅读素养的概念取代”。PISA0(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对阅读素养的定义,是“为了实现个人目标、积累知识、开发潜能、参与社会活动等目的,理解、运用、反思及主动阅读文本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只着重十字词句、长难句的讲解,不应局限在强调知识点的掌握,而应带领学生进行文本的解读和阐释,针对文章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不仅包括细节性和理解性问题,更要包括分析性、综合性和应用性问题,使学生对文章能有自己的理解,并与别人分享。同时,阅读教学不应局限在课内的阅读中,还应重视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精读、略读、跳读的阅读技巧。

四、结语

小学英语教育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学生通过参与多种多样的活动的方式丰富自己的语言资源库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及多维度思考能力等。希望此次对小学英语教育的调研给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徐欣.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2]高桂芳. 衡水市乡镇小学英语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 衡水学院学报 ,2007(2).

[3]王玉芬,杨丽琴. 情景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9).

[4]朱青梅.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落实新课改理念.[J].学周刊 , 2014(9).

[5]姚果君. 三套现行小学英语教材之比较分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 2012年3月.

[6]江俊丽. 试析英语教师的学科素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 , 2008(8).

[7]林伟霞. 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的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 2013(6).

[8]任凤梅. 小学英语教材适用性及其评价维度[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4(5).

[9]管芳芳. 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5月.

[10]郑文芳. 小学英语教育现状反思与对策[J].学周刊 , 2016(2).

[11]仲辰.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 , 2010(12).

[12]李露华.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运用[J].亚太教育 , 2016(10).

[13]冀小婷.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 2016(7).

小学教育的核心范文4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深层次课程整合;合作教学模式

2000年教育部提出全国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2001年教育部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一系列举措让广大教师意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并积极投入到课程整合的实践中去,近几年一些先进地区进入整合的深层次阶段后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这更让人坚信整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然占我国基础教育大半壁江山的农村中小学的课程整合大多还在浅层次阶段徘徊。怎样才能突破瓶颈探索一种在农村中小学中切实可行的深层次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成效大幅度提升,是本文提出合作教学的初衷。

一、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合作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是多重因素造成的。首先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仅有的网络设备和机房使用不够合理(只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和日常办公);其次教育信息资源匮乏,学校教学资源库无专人建设(信息技术人才匮乏且忙于信息技术教学和硬件维护);最后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落后,计算机应用水平低,教师培训落不到实处。

合作教学模式以语文为实验科目,在合理使用现有资源、不增加教师课时的前提下,以先进的课程整合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以语文学习为中心编排课时、整合内容,两科教师以合作的方式建立资源库,利用现有的网络机房、多媒体教室,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帮助指导学生在此环境下完成语文知识的意义建构并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这种模式不仅能解决设备、资源、技术的问题,又能减轻教师负担,使其有目的性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见合作模式确是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快速进行深层次整合、提升教学质量的可行之路。

二、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合作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2.合作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层次整合理论为指导

深层次整合是指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三、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合作教学模式目标与内涵

合作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其思维创新能力,帮助语文教师与学生迅速提高信息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目标,让信息技术教师以合作方式参与到语文课程整合的实施中,将两科课时和内容重新安排与整合,将传统语文课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转变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师生评价总结、知识创新化展示四个环节的一种教学模式。

四、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1.教师共同备课,确定目标,准备资源

在备课中两科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分析适合什么方式学,需要什么支持),分析学生的综合情况(语文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共同进行教学设计,建立网络资料平台(将相关的资料和其他网络资源梳理重组,便于学生探索)。

2.教师启发指导、组织参与;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

教师创设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情境,在学生被激起兴趣后,呈现由教学内容转化的若干启发性问题,介绍需要的工具、技术和资源,让学生以兴趣为起点,问题为指导,网络资料平台为辅助,自主探究并形成成果(成果不拘形式可以是文本、演示文档等),完成对知识的初步认识。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将学习资源和成果共享展示,并通过网络平台以讨论的形式展开协作交流,进一步深化对当前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及时修正自己的成果。

此环节在网络教室完成,由信息技术教师负责,情境与问题则由语文教师事先提供。学生在此环节完成了知识的一般学习,积累了足够的感性认识,进行了充分的语言交流,便于语文教师开展更深入的教学。

3.师生同评总结,深化认识;教师引导拓展,学生巩固提高

语文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成果展示,让学生简明扼要的阐述,教师和同学可对其进行提问,并给出各自评价。教师将自己的课件进行展示对比,同时也能梳理所学知识,通过这个过程,促进学生反思,找出不足。随后鼓励学生以讨论的方式尝试总结,在学生结论的基础上对本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概括与总结。最后出示拓展迁移的问题并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应用与创新。

此环节在多媒体教室完成,由语文教师负责,教师的评价要全面,总结要到位,拓展形式应多样化。重点是在整个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说,指导学生会说。

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目前仅限于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研究,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更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我们的试验还存在诸多待改进之处,期待老师们的参与和指导。在学科整合这个舞台上,我们要学习的太多太多。

注: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类别:重点名称: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批准号:[2010]-JKGHBZ-0684”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2]钟志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5)

[3]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小学教育的核心范文5

关键词:21世纪技能;教育价值核心;经验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44-02

进入20世纪,受杜威实用主义的影响,活动实践类课程大幅增加,美国逐渐形成了实用性、活动性、个性化特点突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1958年,美国颁布的《国防教育法》,改变这种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设置。随着杜威“做中学”等理论弊端日益显现,20世纪60、70年代,以布鲁纳理论为基础的“学科结构运动”喊出了“回归基础”口号。中小学课程遂又逐渐加强读、写、算的基本教育,重视数学和理科的学习,提高各科教学要求,增加抽象的、理论性强的内容。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基础教育以提高质量为重心展开,以增强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为目标。《美国2061计划》以及后续的“高质量教育运动”在美国掀起了新的一轮教育改革的浪潮。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都开始积极探讨迎接和应对新世纪挑战的教育新目标。在联邦教育部的主持下,美国于2002年成立“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制定了《21世纪技能框架》并以合作伙伴的形式将教育界、商业界、社区及政府等多方联合,帮助21世纪技能的培养融入到中小学教育中。

面向21世纪的技能究竟有哪些?其所体现的核心价值与理念本质又是什么?对于当前如火如荼进行中的中国新课程改革,我们又能借鉴些什么?这些也是本文所主要讨论的问题。

一、21世纪的三大技能

“21世纪技能”分为三大技能领域: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根据每个技能领域特性将其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分支能力。

1.学习与创新技能领域。美国教育专家认为,21世纪的学校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使其养成终身学校的习惯和能力,塑造全面发展的学生。这里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领域。随着信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学生的未来生活也与信息、媒体、计算机等词汇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及信息交流和科技素养。信息素养是指在当下海量信息汇集的环境中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它要求学生能高效地获取信息、批判性地合理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当代社会,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充斥在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而正确处理信息的前提是学生有良好的媒体素养,能理解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理智地使用媒体获取和创造信息。信息交流和科技素养则侧重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即能流畅地掌握新技术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3.生活与职业技能领域。生活与职业技能主要包括:(1)灵活性与适应性;(2)主动性和自我指导;(3)社会和跨文化技能;(4)工作效率和胜任工作的能力;(5)领导能力和责任能力。这些能力往往在学生脱离学校学习生活后才得以发挥和展现,他们围绕情商而展开,并能帮助学生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实现自制和自律的人格品质,实现个人更大的成功。

三大技能的培养不能只是简单的技术练习,而是综合的素质培养。延续杜威的实用主义“做中学”的理念和布鲁纳结构课程的理论,21世纪技能的基础是坚实的学科知识,教师通过核心课程的教学来实现21世纪三大技能的养成。核心课程包括阅读、外语、美术、数学、经济、科学、地理、历史、政府和公民。而核心课程的教学也需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增加学科的深度而非广度;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重视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融入跨学科的主题,如全球意识、环境素养、财经商业和和企业能力等。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三大技能领域的发展为目的,充分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是美国“21世纪技能”计划最核心的部分。从三大技能领域的设置不难看出美国教育紧随时代潮流、注重能力培养、关注学生生活及职业生涯规划、倡导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教育的核心价值

作为拥有最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家,美国教育一直为全世界所关注。相对于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上的大放异彩,美国的基础教育却显得薄弱很多,成为美国教育的一大软肋,也是近年来美国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从最开始的“3R”课程,到后来的实用主义活动课程,到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的“回归基础”,美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几起几落,都不曾宣布成功过。时代在前进,改革也在批判中进行。但以1985年提出的《2061计划》为基点,有许多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在改革中不断被强化的,这些也同样体现在了“21世纪技能”计划中。

1.自主。美国文化脱胎于西方文化体系,十分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因而在教育理念中也非常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自”――自主探索、自主构建、自主选择。美国的课堂中,“专题”和“合作”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词,老师的角色则真正起到了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作用。在有组织的学习活动中,“我认为”、“我觉得”、“我发现”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内容。这样的学习氛围不但培养自信、激发学习兴趣,更激发学生的自主反思,批判精神、交流合作、创新思维、自主探究的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2.能力。美国学者认为,“学会了多少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运用多少你学会的东西。”和中国的学生相比,美国的中小学生在使用图书馆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上明显占优势,这和其日常教学的理念侧重是分不开的。而本次面向21世纪的教育新要求,同样是针对能力素养所展开的。在美国,围绕专题展开合作学习、资料搜集、展示交流是学校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比如,让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完成《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的专题研究,中国的家长必然会目瞪口呆,但从学生的完成度来看,并没有什么不可实现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熟能生巧”的过程。

3.生活。“教育即生活”是杜威的著名论断,而斯宾塞也说过“教育是为了完满生活做准备”。在“杜威模式”被取消后,这一理念却完整地继承了下来。“21世纪技能”计划中,“生活”技能成为三大技能领域之一,教学内容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同时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未来的生活。而在“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领域,不但关注到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关注到了学生的生活品质,这一点是国内的课程改革中鲜少注意的。对生活的热爱与热情的缺失,也是当前中国教育急需关注的问题之一。

4.终身。“终身教育”业已成为21世纪最受重视的教育理论,各国学者也展开了广泛的研讨。终身教育,不应该只是一种教育制度的发展,更应该关注到个人发展的完整的一生。“21世纪技能”计划中,每一项技能领域所要求的素养都是学生在踏出校门后受益终身的人格品质。尤其是生活技能中的跨文化技能、领导能力、责任能力,都将是21世纪人才必不可少的综合品质。常言道,“教是为了不教”,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性任务。

三、对中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1.知识本位教育观念的转变。中美教育问题从两个极端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国的高等教育学术科研举世瞩目,但基础教育却成绩平平;中国的基础教育扎实,但在创新性上处于劣势,难出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专家。事实证明,只有知识和实践的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1世纪技能”计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此,美国的基础教育依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以知识为辅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必修与辅修并存的宽角度课程、“基于学生、基于生活、基于未来”的教育理念、全球化视角和跨学科视野、全社会参与和新科技领航的战略高度。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们应该反思:对于人漫长的一生,我们最应该教给孩子们的是什么?

2.注重学生在创新性活动中的能力训练。一个“钱学森之问”,却引起了整个教育界甚至全社会的关注。反思“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许多人将攻击的矛头指向了应试教育和高等教育。其实,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在进入大学之前基本已经定型,难有大的突破。而历史上众多创造不朽传奇的名家人物,从孩童时期就显现出非同常人的思维品质和行为特点。因此,若在基础教育的中小学课堂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被高考”的社会形势下,高等教育也将难有突破。

参考文献:

[1]靳昕,蔡敏.美国中小学“21世纪技能”计划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1,(2).

小学教育的核心范文6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创新精神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因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鉴于此,创新教育理所当然成为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切入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表现为教学观变革,教学体系建立。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本人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浅谈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与体会。

一、精心营造创新环境

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具民主和谐和学习氛围。宽松的环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创新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潜能,但是要把潜在的创造力转化为现实的创造活动,必须有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造力的环境与氛围,新的理论,新的学说才能够出现,创新才有可能。有民主作风的老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不以权威自居,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认真地听取学生的观点;有民主作风的老师还应该时刻保持宽容的心态。每位老师接触到的学生很多,他们的意见观点也多种多样,其中不乏偏激甚至十分荒谬的思想。面对这些思想,老师应该具备容忍“异端”的品格,耐心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平等争论,以理服人,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断定其为错误,然后再声色俱厉地加以批评指责。在互相信任,尊重的环境中,学生们才不会感到压抑,才会对求知欲更加强烈,其创新的潜能才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

二、活教教学内容

知识是创新的源泉。教师应当有强烈的学习热情,即永不间断地渴求专业新知识。在课程设置上,教学内容有更多的前瞻性和主动设计的成分,要真正把学科前沿理论和综合化的知识提供给学生,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知识体系。要注意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知识的结构合理配置,并把这些知识理论进行有机地渗透,融合在日常的教学中。例如:教学《称象》一文,教师启发:你们能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变一变?因为搬运石头又费时又费力,你们能帮助曹冲出个更好的主意吗?一石激起层层浪,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水代替石头;有的学生认为可用泥土代替石头;有的学生还认为用岸上的人称象,因为人听从指挥,既省时又省力,这位学生的想法多富有创意。尽管曹冲的做法在当时就是创新,但我们还是应鼓励学生敢于向先进经验挑战,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创新中发展、完善的。

三、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对于应试教育,众人往往异口同声予以否定。应试教育局限了学生的视野,最根本的是妨碍了兴趣的发展。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语文教师应当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首先要积累素材,巧于设计,善于驾驭语言,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设计成有趣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使得每堂课都是内容尽而趣未尽,课结束而味幽远。始终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向往语文课的状态。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需要消除创新的神秘感,也需要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创新,只要你不盲从,不迷信,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把知识融会贯通,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树立问题意识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内驱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善于设疑以此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放开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故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故教师应引导学生学而思,思而疑,于无中生有,有中生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实践表明,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靠后天培养的结果。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承和应用的基础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的基础之中。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新的时代特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在具体而微的课堂教学中:营造创新环境,活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树立问题意识。那么对于创新教育,我们也可以做得很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