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与环境的关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气候变化与环境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气候变化与环境的关系

气候变化与环境的关系范文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弊端也在不断显露,随之带来的就是过度的开发,使然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污染,21世纪以来,由于经济的过度膨胀开发,使得全球变暖现象严重,人为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气候变化,从而在国际上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因为气候变化给水文水资源带来的巨大影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活动,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水资源对人类的发展不可或缺,本文就气候变化与水文水资源之间的联系,以及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分析,提供出解决水资源污染缺乏方案。

【关键词】

气候变化,水文水资源,影响分析

近年来温室效应严重,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使其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变化严重又可能给各个地区带来强烈的自然灾害,例如干旱,洪涝等,这就对我们的水文水资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用,所以研究气候变化与水文水资源之间的联系,找出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具体影响,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的缺乏污染问题。

1.气候变化与水文水资源的作用关系

就我国来说,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加剧了气候的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已经相当严重,极大的破坏来了生态环境的稳定跟可持续发展,纵观全球来说,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到到达了一个临界点,近几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地区发生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追究其原因,就是由于一系列的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对水资源的破坏。气候的主要变化就是全球变暖现象,平均气候升高,就会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的变化,例如气候上升将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当海平面上升到一定范围后,就会破坏生态环境的稳定,全球变暖趋势不断加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那些冰川海洋的融化,一些积雪开始消融,导致海平面不断地上升,再加上温度上升对水的一个扩张作用,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地恶化,就在一定的情况下影响了降水的正常稳定情况,加剧了洪涝以及干旱的发生几率,长此久往,只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全球继续变暖,气候变化更加莫测,对水资源的影响也是更加严重,生态环境持续破坏。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就更大,用水增加,污水排放也就更多,水文水资源污染更加严重。气候变化会对水循环造成极大的影响,可利用的水资源数量将会减少,水资源在空间跟时间上的利用也会重新分配,这就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人类的生存跟发展造成了阻碍。

2.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目前,在全球范围上都产生了明显的气候变化,它的显著特征就是气温的逐渐上升趋势,全球变暖就会引起水文循环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降水的功能,使得不同地区的洪涝干旱灾害严重。为了生态环境的稳定,也为了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就要去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具体影响分析。研究气候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有利于我们保护整个生态平衡,对于环境保护,以后的可持续发展,运行规划管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很早就开展了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通过大量的研究以及现存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大致清楚的知道目前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冰川积雪的影响。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温室效应严重,这就造成了一部分的冰川积血融化,冰雪的提前不正常消退必定影响着河流量以及流向,这就造成了那些高纬度地区依靠积雪冰川的正常消融的水资源减少,在持续的升温作用下冰川积雪甚至能够完全消融,到时候高纬度地区的水源将消失,威胁着人们的生活。气候变化对河流的影响。气候变化对那些河川径流起着很大的影响力,气温变化,不仅会使河水的流向发生变化,还会使河水缩减,部分地区将大面积出现河流干枯现象,再加上人们的污水排放,对河流的污染就更加严重,严重影响了水文水资源。

气候变化对降水量的影响。全球变暖现象,不仅在气候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还会通过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彻底的威胁着人们的生活。气温升高,就会使海洋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另外温度的升高也会使海水扩张,从而蒸发量增大,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长期作用下,必定会使降水量发生严重的变化,使得一些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特别是对干旱地区的危害更大,会加剧干旱的程度。降水量发生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江流湖泊的水质,在持续恶化的基础上,加速了水资源的污染匮乏,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导致的缺水问题。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本身就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地加大,用水量的增加也造成了排水量的增加,一些废水污水的不合理排放不仅会污染水源,还会加剧环境的破坏,这就使得水资源更加的紧张。目前干旱跟缺水情况严峻,甚至在非洲一些干旱地区加剧缺水现象更加严重。水资源有限,如果再这样继续的不合理利用,只顾经济的发展,忽略经济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就会使水资源的可利用率大大降低,这就导致在不久的未来缺水问题严峻。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非常巨大,水资源的储备减少,又会影响自然生态以及社会经济,人文发展的各个方面。

3.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研究进展

国际上很早就出现了关于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气象组织就概述了气候变化水文水资源影响,国际上多次进行气候变化评估,以及探索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分析,国际上成立有专门的气候变化组织,并且举办有多场科技大会,探讨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问题,探索研究在人类活影响下,全球气候变化与水文水资源的影响规律。我国也开展了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资源的研究分析,分析在不同地区,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具体影响,通过降水,气温,水蒸发等的变化来具体研究影响规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进行提前控制。

4.研究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为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保证水文水资源的合理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情况下,研究对水文水资源的优化管理,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环境因素,气候变化如此急速,就要求我们要保障水文水资源的正常运行。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气候变化已经开始通过降水等变化使得海平面上升,导致一系列的干旱洪涝灾害,尤其是对干旱地区来说,旱灾更为严重,气候变化与水文水资源的变化紧密联系,这就需要一些相关人员加快对水文水资源的分析进展。经济建设是很重要,但是,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短暂的经济进步,目前不止各个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洪涝,还有一部分地区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我们要对这些水资源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一些工厂的废水污水排放要经过净化处理,不能污染水资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气候变化情况,并且要有相关专业人员,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气候变化跟水资源的关系,掌握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具体影响。在现存的环境下,也要加大对干旱缺水地区的供水,对于洪涝多发地,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5.结束语

正确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了解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在发展的同时要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定,要学会关注气候的变化,减少对大自然的伤害,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而达,气候变化与人类,2011,01(1),50-86

气候变化与环境的关系范文2

    气候变化与传统知识研究概说

    传统知识涉及面广,在不同的领域具有不同的理解。例如《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简称《公约》或CBD)、世界知识产权(TheWorldIntellectualPropertyOrgani?zation,WIPO)、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WTO)及《土着人民权利宣言》均对其有不同侧重的定义及关注点[10]。但基本上定义为土着和地方社区拥有的、体现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的知识、革新和实践。在中国的许多少数民族地方社区仍然存在大量传统知识,因此,目前传统知识这一概念在中国更多的与少数民族及其地方社区联系在一起,可理解为以下5个范畴:(1)传统利用遗传资源的知识;(2)传统利用药用生物资源的知识;(3)传统技术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4)与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相关的传统文化与习俗;(5)传统地理标志产品。关于气候变化,自然科学家、社会学家以及人类学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研究。气象学家最早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并且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稍后,社会科学界开始介入研究,关注的主要是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人类学家的介入是较为晚近的事,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着作是TORRY于1983年所着,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论文被共同汇集在一本名为《社会科学研究与气候变化》的论文集。20世纪90年代后,气候变化引起了更多人类学家的关注,同时随着气候变化的发生,尤其是极端气候事件对土着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及当地人的传统生活生计影响的深入,气候变化与传统知识的研究逐渐被各界科学家重视,特别是人类生态学、民族生态学等这种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传统知识的影响及变化,主要意义在于:(1)挖掘整理少数民族及地方社区认知气候变化的传统知识体系,对促进传统知识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特殊作用具有积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传统知识的保护和传承;(2)维持和增强传统知识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为应对越来越频繁的极端气候事件提供支持,对少数民族和地方社区传统生活生计的发展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3)利于相关传统知识的记录和保护,可以为未来应对气候变化、防治气候灾害打下基础,从而降低生产生活的风险,提高生计的安全性,同时增强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产业投资力度;(4)促进各利益群体对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理解和重视,探索通过与科学知识相结合以适应气候变化的创新和实践。

    气候变化对传统知识的影响、应对及适应性研究

    1.影响

    目前国内关于气候变化对传统知识的影响研究刚刚兴起,其中民族生态学和生态人类学等交叉性学科的相关研究走在研究的前沿。针对气候变化对传统知识影响的跨学科研究,国内一些学者分别对气候变化与藏族、基诺族、土家族、壮族、白族、德昂族、蒙古族、侗族及傣族等少数民族传统知识进行了研究,阐释了不同少数民族传统资源利用及传统生活生计方式等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其中气候变化对藏族传统知识的影响研究具有代表性及创新性,该研究以云南迪庆为案例研究点,通过具体的田野案例调查和研究,阐述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极端气象灾害对藏民生产生活造成的挑战以及对其传统生计方式的影响,同时给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研究创新点在于对藏族传统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框架模式的分析,以传统社区为主导分析气候变化给藏族传统知识带来的影响,具体涉及传统农业、传统畜牧业和传统生活生计几个方面。相比于国内,国外就气候变化对传统知识的影响研究已走在前面。传统土着民族的分布往往具有局域性,并分布在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这些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土着民族地区已经开始经历气候变化的重大影响,甚至潜在的气候变化对土着人类健康也造成一定风险。KRONIK[9]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的原住民与气候变化》一书中阐述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生活在高原,低谷及海岸附近的土着人民的传统生计方式及传统文化等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事实,并提供有效的、可持续的适应指导原则。哥伦比亚大学BenjaminOrlove教授对此书予以高度评价,称其将传统生计、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及文化有效结合,不仅可以应用在研究领域,更广泛的可用在可持续发展及环境法方面。GEOFFREY在“坦桑尼亚气候变化与原住民的适应:原住民与气候变化”研究中指出,土着民族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比较显着的有农业方面、多重耕作等方面。因此有必要考虑使用土着民的传统知识来适应并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研究表明传统知识及实践在适应及减缓气候变化上有一定的效果。

    2.应对及适应

    除上述提到气候变化对传统知识的影响外,其余关于气候与传统知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着及地方社区对气候变化的观察、理解及适应、应对等方面,不同的土着与地方社区对气候变化的观察、理解不同,因此他们用来减缓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方式,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也不同。国内尹仑等就藏族传统知识的适应和应对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及实践活动。在“藏族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与应对”研究中,以典型案例形式阐述了藏民对气候的认识,明确气候变化存在着以本土认知为基础的衡量指标,并基于传统知识传承和发展来分析当地传统知识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活动,呈现出地方性传统知识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现象中的价值和作用。SALICK和BYG[7]在其《原住民与气候变化》一文中详细论述了分别生活在极地、山地、沙漠、热带雨林、岛屿、温带地区的原住民族如何观察、理解并适应气候变化,并提出传统知识的考究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气候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NYONG等分析了非洲荒漠草原上土着民族传统知识在适应及减缓气候变化策略,指出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问题在当地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反而在很早之前当地农民就运用传统知识发展了一些方法来减少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在另外一些研究案例中,也有关于运用传统知识来应对诸如干旱、沙漠化或者洪灾这样的短期极端气候灾害。可见,土着与地方社区或者少数民族群体,他们不仅是气候变化的观察者,而且对其有特定的诠释,并积极运用相关传统知识来应对,缓解气候变化对其自身造成的影响。

    除了以上学术理论研究,在传统知识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方面,近些年一些政府组织、机构及非政府组织分别开展了相关实践活动。2008—200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亚太政府间合作研究网络支持中国学者,开展了“云南滇西北半农半牧地区气候变化与传统知识”和“云南东喜马拉雅地区气候变化与传统生计”行动项目研究,提高少数民族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及增强其适应,同时促进了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与传统知识的认识和重视。2011—2012年,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heNatureConservancy,TNC)在中国也开展了相应的实践研究,分别在内蒙古、云南等地收集了传统知识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和实用方法,并在中国其他地方推广。

    国际公约及报告中对气候变化与传统知识的研究

    近几年,相关公约及报告开始涉及并提出气候变化与土着和地方社区(ILCs)及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内容。

    1.《生物多样性公约》相关内容

    与生物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问题是目前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热点,《生物多样性公约》第8(j)条要求各缔约国尊重和维持土着与地方社区拥有的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知识,并促进其应用和惠益分享。2004年初在马来西亚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第七次缔约方大会(ConferenceofParties?7,简称COP?7)将传统知识问题列为大会重要议题,并授权“第8(j)条及相关条款特设工作组”[或称“传统知识工作组”]为制定传统知识保护特殊制度等开展谈判。2006年1月底在西班牙格林纳达召开的工作组第四次会议审议的议题包括:“探讨制定技术准则用于记录和整理传统知识、创新和做法;关切气候变化对传统知识的威胁;继续制定“传统知识行动计划”。2006年在巴西的库里提巴召开的《公约》第8次缔约方大会(COP?8)、2008年在德国波恩的召开的《公约》第9次缔约方大会(COP?9)、2010年在日本名古屋召开的《公约》第10次缔约方大会(COP?10)以及2012年10月在印度海德拉巴召开的《公约》第11次缔约方大会(COP?11)所形成的决议,均涉及土着与地方社区(ILCs)传统知识与气候变化。COP?8形成的专门针对第8(j)条款的VIII/5B号决议指出,需要创新、实践并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土着民族的影响,诸如干旱、污染、荒漠化等威胁。同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NationsEnvironmentProgramme,UNEP)编写了一份报告,重点关注气候变化进程中土着和地方社区(ILCs)的特殊脆弱性及应对措施[28]。另外,COP?8第VIII/30号决议也指出,鼓励当事人和其他政府机构在处理研究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时,要考虑到涉及的土着人民及地方社区(IL?Cs)等利益相关者,特别是生态系统安全、人体健康和传统知识等问题[29]。COP?9形成的会议报告和会议决定(IX/13,IX/16号决定),均指出土着和地方社区易受气候变化影响及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活动,包括对传统知识造成的威胁。会议还建立了一个针对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的特设技术专家组(AHTEG),成员包括土着和地方社区(ILCs)的代表[30-32]。COP?10在其X/40,X/41,X/43号决定中,强调对土着和地方社区(ILCs)传统知识的尊重,并提出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和土着民族传统知识之间的关系[33]。COP?11在其XI/14,X/19/,XI/20,XI/21等决定中也大量涉及生物多样性及相关传统知识与气候变化的问题。指出需要重视与气候相关的地球工程研究,主要是与气候变化工程相关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规章制度,其中尤其需要将土着和地方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视野及经验纳入研究。

气候变化与环境的关系范文3

怀疑气候变暖也是不无理由的,理由之一是“欧洲、美洲等地这几年冬天都出现了极端严寒”,哪来的气候变暖呢?但是,IPCC有关气候变暖的第四次评估报告已经指出:“人们感知到的气候变化,是气候的趋势性变化与年际、年代际波动共同影响的结果。全球气候以变暖为总体特征的变化趋势,并不排除在个别区域和个别时段出现气温下降的情况”,同时IPCC也已经预测到欧洲等地区在冬季反而会“变冷”(由于北极冰川融化产生的冷空气南下等原因)。总之,气候变暖并非是全球均匀的,而是有强有弱,加上厄尔尼诺、拉尼娜等因素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地方会出现不规则改变和反常的、灾难性的气候现象。然而,48个国家300多名科学家参与的《2009年气候状况》报告证实过去50年来,地球一直在变暖,而近10年是历史上最热的10年。

怀疑气候变暖的理由之二是,2009年底发生的“气候门事件”严重损害了IPCC权威、公正的形象。“气候门事件”发生在2009年11月,在举世瞩目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即将召开之际,英国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网络遭黑客入侵,被窃材料显示该研究中心主任、著名气候专家菲尔•琼斯等人的电子邮件涉嫌篡改研究数据,违背了科学家以事实为依据的职业道德。“气候门”事件发生后,认为气候变暖是一场“大骗局”、“大阴谋”的声浪高涨。

然而,以变暖为总体特征的气候变化趋势,是世界各国气候学等学科的专家经过近20年的集体研究所作的科学判断。作为该领域权威机构的IPCC有关气候变暖的评估报告是数百名撰稿专家和评审专家(例如第五次评估报告仅撰稿专家就有831位,其中中国专家有44名)共同的研究成果。参与IPCC评估报告的撰稿、评审活动的专家都是由IPCC各成员国政府推荐的一流专家,再由IPCC专家遴选委员会历时半年进行严格遴选后确定的人选。IPCC评估报告在公布之前,经过了严格的批准、编写、审核步骤。我们不能以“气候门事件”抹杀数以百计的各国科学家将近20年的研究成果,认为气候变化是发达国家少数人策划的阴谋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正如参加2010年坎昆会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代表团高级顾问杜祥琬所说,与一年前的哥本哈根会议相比,坎昆会议“对气候变化的规律、变化的程度和后果,还会长期存在不同的认识,这反映了人类(包括科学界)对这一复杂问题认识的局限性。但对‘地球村的气候在变化’这一点,已几乎听不到否定的声音了。在诸多的气候变化现象中,‘变暖’是基本表象之一……引起气候变化的,虽然有自然的和人为的各种原因,但人类活动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难以否认的。人类除了‘从我做起’,还能有什么招数呢?!”

怀疑气候变暖的理由之三是既然气候变化“与我无关”,那凭什么要我们做出碳减排的承诺?有人质疑说,“全球气候变化……和我们有关系吗?我们是不是‘被气候变化’了?”诸如那四十几个遥远的小岛国眼看着海平面上升,引起生死存亡的危机感;远在北极地区的冰面正以惊人速度消失,这些事儿“和我们有关系吗?”对此,可以毫不含糊地回答说:不仅有关系,而且关系太大了!因为当那些小岛国消失在海平面以下时,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也会感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压力;至于北极周围国家摩拳擦掌地为准备开发北极资源、利用北极航道而开始展开争夺的现状也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北极点及附近海域不属于任何国家,而属于国际海域。当然,气候变化与我们关系最大的是极端天气和水资源问题,2010年中国经历了从大旱到洪水到暴风雪等气候灾难,可谓“一应俱全”,造成数千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2011年伊始又遭遇了南方出现持续雨雪冰冻天气等灾害,这些灾害提醒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气候变暖对我国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的威胁;与此同时还必须盯住喜马拉雅冰川的融化迹象,因为那是高悬在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头上的“水塔”,那里冰川的融化速度稍有加快都将可能带来灾难性影响。

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与我们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低碳技术和产业革命的重要机遇的发展战略是完全一致的。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向广大民众大力普及气候变化的知识,促使人们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地球家园的自觉,真正做到“从我做起”。

气候变化与环境的关系范文4

【摘要】:近年来,全球经济社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人类活动的增多对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全球水文与水资源也出现了变化。基于此,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与水资源的影响,对维护生态平衡与水资源保护,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全球气候变化实际,探析水文与水资源的发展变化趋势,并提出行之有效的保护策略。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文;水资源;气象研究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全球气候变暖为最主要特征,全球气候呈现出深刻的变化,并突破了传统的地域性限制,演化为全球共同的问题[1]。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和水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不同地域,水文和水资源分布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进而影响到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水文和水资源问题是重要的科研问题,同时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探寻有效的保护路径,是现代环保领域的重要课题。

1、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和水资源的影响

1.1对水循环产生的影响

水是地球生命诞生的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水资源系统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都产生直接的影响。水资源是一个体系性的系统,对气温、大气环境等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入,水资源变化也反作用于人类,并直接影响到水循环系统。基于此,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和水资源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制约了人类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1.2对水资源的影响

作为一种循环资源,水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生存资源。在资源分布上,水资源分布具有不平衡性,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入推进,更是加剧了这种不平衡性[2]。从人类利用角度来看,水资源具有循环性特征,但是全球气候变化可能打破这种循环平衡,当水资源平衡遭到破坏以后,对于人类生产、生活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水资源通过蒸发、降水等方式,实现水资源的平衡与再利用,但是全球气候变化却打乱了这种平衡,对水资源的管理与开发产生深刻的影响。

2.3对供水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于供水产生深刻的影响。举例来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全球降水分布会发生变化,导致洪涝灾害产生,同时干旱地区将更加炎热缺水,造成水资源的不平衡性,进而对于供水也将产生更强烈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探寻全球气候变化对于供水的影响,是现代环保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探寻全球气候变化对供水的影响,并探索其中的规律,可以总结出科学策略,指导水库、水电、水质等工作,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

2、减小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和水资源的影响策略

2.1强化水资源供需与管理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强化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水平,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水文和水资源特征也产生了较大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分析水文和水资源分布特征,并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变化特点,总结出相应的管理和利用方式,对于维护全球水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强化水Y源的利用与管理,要建立水资源利用与管理体系,通过全球化的制度构建,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水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稳定,避免水文和水资源的系统性风险,进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于水文和水资源产生的不利影响,适应当代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2.2加强节水高效利用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必须加强节水工作,通过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保护水资源,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水平和效率,实现水资源保护目标。保护水资源主要由于两条路径,一是保护并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主要是通过节约用水、采用节水型用水方式等方式实现;二是减小污染物排放,加强污水处理及排放的监管,特别是对水资源污染严重的能源行业,减小水资源的污染。强化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寻求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方式,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4]。相关水文和水资源保护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全社会参与到水资源保护工作中来,让社会公众养成环保意识,通过深入的宣传教育,提升水资源保护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实现水资源保护目标。

2.3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在全球气候背景下,强化水文和水资源保护水平,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制度保护体系,提升水文和水资源保护的总体水平,提升水资源保护效率。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入,水文和水资源保护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要不断加强体制改革,提升水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推动水资源保护工作不断提档升级,通过制度的有效约束,形成相应的保护体系,进而减小全球气候变化对于水文与水资源的影响,并为相应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武器[5]。

2.4践行环境保护理念

人类活动的加剧,造成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强化水文和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水平,必须践行环境保护理念,对于自然环境心存敬畏,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提升环境保护水平。在实践工作中,要注重日常环保工作,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科学应对水文和水资源问题。水文和水资源系统具有体系性特征,发挥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要形成全局化的环保理念,提升水文和水资源保护工作总体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水文状况与水资源分布也发生了变化,探寻水文和水资源变化的规律,对于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寻找并落实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方式,是当代水文水资源工作长期面临的重要课题,需要政府部门、水文与水资源专家和社会公众的长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康宁.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与水资源的影响[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2):1458-1458.

[2]胡洋洋,李晓宏.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与水资源的影响[J].环球人文地理,2015(22):260.

[3]张永勇,张士锋,翟晓燕等.气候变化下石羊河流域径流模拟与影响量化[J].资源科学,2013,35(3):601-609.

气候变化与环境的关系范文5

听了十届政府五年工作报告,我最大的体会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讲成绩,有事实,有依据,令人振奋;讲困难,有分析,有措施,催人奋进”。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气象局学术委员会主任徐一鸣带来了一份提案——《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建议》。图为休会间隙,同来自上海的政协委员张鳌讨论。

面对自然灾害,报告提出了“加强应急体系和机制建设,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加强对现代条件下自然灾害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措施极有针对性,也非常有力。

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也有许多新措施。

环保方面,从“环境治理”到“节能减排”、“生态文明”。

优先发展教育方面,提出了“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方面,“再连续三年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在推动文化大发展方面,提出了“公益性博物馆、纪念馆今明两年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

全国政协委员徐一鸣认为,极端天气还会更加频繁地发生,政府部门应制定明确的攻关目标。

个人的一点思考: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必须把防御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置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非常重要位置。

一是必须切实把增强防御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摆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和优先位置。加大投入,开展研究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次、强度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加强极端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和影响评估技术研究,增强防灾减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科学规划和决策中。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严格实施气象灾害风险论证制度,未雨绸缪,加强规划,科学设计,使人居环境和重要的战略基础设施远离灾害多发区、易发区和自然环境脆弱区。依据研究成果,采取更广泛和更有效地措施开展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防御工作,降低气候变化的灾害风险。三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应高度重视局地气候变化与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关系。四是气象灾害防御的部门合作、信息共

气候变化与环境的关系范文6

【关键词】气候变化 城市生态系统 影响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正在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2013年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份评估报告称,自20世纪以来,地球的气温已经上升了0.89℃,全球海平面上升19厘米。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许多生物种及生态系统已经发生显著变化,未来这些变化还将继续,预计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还将上升0.28-0.98m,数以亿计的人将会受到沿海洪水的影响[1]。城市生态系统是最脆弱但又与人类生产生活最密切相关的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物质和能量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而且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简单,营养关系倒置,自动调节能力弱,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本文综合以往相关研究,将从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和城市生态服务三个方面归纳总结一下气候变化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

1.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1死亡率和发病率增加。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主要的直接影响是极端高温产生的热效应,它将在更大范围内变得更加频繁、更加广泛。气候变暖、热浪冲击频繁导致死亡率及某些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加[2]。2016年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有科学家预言在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3-4℃,澳大利亚的“危险高温”天气数将从2016年的每年5天上升为2070年的每年45天。从2003年开始欧洲遭受热浪侵袭,每年夏天都至少引起70000人的死亡,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和热浪发生的频度均有所增加,有研究发现,死亡率和温度增加有关。人们对气候变暖与死亡率变化趋势的做了多方面研究,最后提出了“界限温度”的概念,指出当地居民对气候舒适的“感觉上限”。当气温升高超过超过“界限温度”时,死亡率会显著增加。

1.2传染病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关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的研究转到与传染病年际变化相关的自然气候变化影响上。气候变化的直接结果就是造成极端高温、极端降雨或干旱等和气候相关的自然灾害直接导致死亡、伤害和疾病,间接影响表现为热带的边界会扩大到亚热带,温带部分地区会变成亚热带。Gould等[3]认为由于热带是细菌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病毒性传染病最主要的发源地,而随着温带地区的变暖,造成这些疾病的扩散。如疟疾只分布在冬季最低气温16℃以上的区域,而由于气候变暖,疟疾将向拉丁美洲、非洲、亚洲以及中东等高纬度地区扩散;气候变化导致一些传染病媒介向高海拔扩散现象,登革热以前只在海拔 1000 m 以下的地区发生,而现在哥伦比亚海拔超过 2000 m 的地区发现了登革热和黄热病的媒介昆虫。李国栋等人从疟疾、登革热、霍乱、流行性乙型脑炎、流感、SARS、肠道传染病、鼠疫、吸血虫病等详细介绍了气候变化对各类传染病的影响[4]。据PIM疟疾传播模型估计,如全球平均温度升高3℃,媒介按蚊虫的分布区域扩大,将导致世界人口受疟疾影响的比例将可能由现在45%增加至60%,每年新增5000-8000万疟疾病例。据测算,全球的登革热病例在过去的50年里增加了30倍,郑学礼等[5]指出气温是影响登革热传播的重要因素,当气温升高时,病毒在蚊虫体内的潜伏期缩短,蚊虫叮咬人群的频率加快,传播登革热病毒的蚊虫分布区域也可能扩大。

1.3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水灾、暴风雨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可能使死亡率、伤残率和传染病的发病率上升,并增加社会的心里压力,极端气候事件也会直接间接的影响人类的健康。2016年6月,据中国网报道,全国14个省(市、区)遭遇暴雨,共573个县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近900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800多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38亿元。洪灾的直接影响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期影响就是导致传染病的增加,危害人体健康;长期影响是由于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困难和生命财产损失而导致的精神压抑。干旱也会通过影响粮食生产而影响人类健康,其影响主要包括营养不良和水资源短缺而造成的一些传染性疾病的增加,许多研究表明,在水资源短缺时,未经过卫生处理的水常常用于煮饭,使得疾病的风险增加,因此流行性疾病的爆发很可能在干旱期发生。全球气候变暖使暴风雨、飓风、干旱、洪灾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更加频繁,整体来说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除了直接造成死亡率、伤残率上升外,还可间接使传染病发病率增加,影响生态系统稳定,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破坏,增加社会心理压力。

2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1气候变化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近几十年来,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越来越严重,给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交通行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敏感的行业之一。影响的途径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的增加。这些极端的天气包括高温、热浪、干旱、海平面上升,强降雨、暴雪、冰冻、强热带风暴、雷暴以及沙尘暴等。极端的天气导致洪水、滑坡、泥石流、雪崩等对公路、铁路、航海和航空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的影响,对交通运输的设备、地面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2008年初,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极端灾害天气给交通运输造成巨大影响,部分地区交通运输全面瘫痪,最多时21条国道近 4 万公里路段通行不畅,上万车辆和人员被困。再次,强热带风暴是气候变化严重影响交通运输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气候变化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同时还体现在道路的勘察设计、施工和投入运行等各个阶段。例如,陆路交通x线时要考虑到沿线的雪情、泥石流、滑坡及塌方等风险;在高原冻土地区,铁路建设要考虑到气候变化对高原冻土层消融的影响;在水路运输方面,台风会影响航速、航向、使船舶产生漂移;地面风、低云、降雨、雷暴等都会对航空运输有十分严重的影响。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和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战略课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迫切要求交通运输实施绿色、低碳的发展战略,明确气候变化对我国交通运输的深远影响,有效采取相应的工程、生物等防治措施,减少因气候变化造成的交通运输经济损失及人身伤亡事故。(下转275页)

(上接281)2.2气候变化对能源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能源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能源需求,另一方面是能源供给。气候变化对能源需求影响主要考虑随着气候变化,为达到人类生存舒适而所需要借助的能源,例如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冬季更为舒适而夏季更为炎热,进而导致电力取暖需求降低,而制夏季冷需求增加。气候变化对能源供给的影响,主要研究由于气候变化所造成的能源资源禀赋以及上产能力的改变,普通化石能源是有限的,并且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现在更多的是倾向于开发可再生能源,但是可再生能源受气候影响波动会比较大。Pasicko等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克罗地亚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的影响,得出结论:气候变化对克罗地亚沿海及濒临区域可再生能源的影响最大,其中第一阶段风速预计增加20%,将使风力发电增产一倍,对光伏发电的影响为中性,2050年以后水电生产预计将减产10%。

2.3气候变化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人居环境,即人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气候变化主要从三方面对人居环境产生影响。首先是气候变化会对最基本的生产生生活物资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极端气候会导致粮食蔬菜的产量减产。其次,气候变化会对能源输送系统、建筑物、城市设施及工农业、旅游业及医疗服务等方面产生影响,气候变化导致水资源及其他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复杂及交通瘫痪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居环境的舒适健康。最后,严重的气候变化不仅会造成很多生活上的不便,更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使得人们不得不进行人口迁移,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3 结论

气候变化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对城市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甚至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灾难性后果。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高度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简单,营养关系倒置,自动调节能力弱,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本文从极端高温、极端气候事件、传染病三方面综述了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交通运输、能源、人居环境三方面综述了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同时由于气候变化使得能源供需也发生变化,从而不得不改变能源供需策略,及时作出各种节能减排措施以应对能源变化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於P,许红梅,尹红,董思言.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和海岸带地区的影响解读[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4,03:179-184.

[2]马玉霞,王式功.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5,01:7-9.

[3]Gould E A,Higgs S.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and other factors on emerging arbovirus diseases[J].Trans R Soc Trop Med Hyg.2009,103(2):109-121.

[4]李国栋,张俊华,焦耿军,赵自胜.气候变化对传染病爆发流行的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3,21:6762-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