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介绍美食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介绍美食文化范文1
领悟饮食文化,扬起健康之帆
二,活动背景
在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中,饮食作为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自然也有着源远流长的魅力,民以食为天.在倡导健康,环保,节约的今天,如何让健康,营养食品进入我们的生活 如何让健康食品,垃圾食品找到自己的家
三,活动宗旨
引导健康饮食,增强身体素质,弘扬中华美食文化,以"丰富饮食文化生活,科学引导健康饮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服务理念,树立正确饮食观,把健康饮食的科学知识弘扬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健康,安全内在含义,将健康饮食与人们生活紧密结合.积极服务社会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饮食氛围,提高广大学生的健康饮食知识水平,使中华美食文化在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发扬光大.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
活动时间:初赛xx.5.09 复赛xx.5.16 决赛xx.5.23
活动地点:教学区,西苑餐厅四楼,知音广场
五,大赛组织结构
1,主办单位:青岛农业大学校团委
2,策划承办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总支
3,协办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社团联合会
中华美食营养与安全协会,食品营养安全宣讲团
六,赛事设置
初赛(淘汰赛):美食寻客——各地特色美食文化及烹饪技巧相关的知识竞赛
复赛(晋级赛):食客相伴——冷拼技术大赛
决赛:"温情煮意,非常来客"烹饪大赛
七,大赛流程简介
组织报名,各学院填写,上交报名表,每学院上交4份报名表,即三组参赛队员,每队3人.报名表填收齐后,送到食品学院团总支(化学楼211);
组织选手进行培训并发放学习材料;
进行初赛即淘汰赛(取前20组);
通知晋级参赛选手进行复赛准备;
召开复赛前选手会议;
复赛——冷拼大赛,进行20进12的晋级比赛;
通知晋级参赛队伍准备进行决赛;
召开决赛前选手会议;
决赛定胜负;
公布名次.
八,奖项设置
一等奖:1组,颁发证书及奖品
二等奖:2组,颁发证书及奖品
三等奖:3组,颁发证书及奖品
优胜奖:6组,颁发证书及奖品
九,活动预算
1,淘汰赛环节100元
2,冷拼大赛费用200
3,烹饪大赛环节费用510
其他费用:胶水,胶带,绳,矿泉水,工作证等物品 180元左右
共计:1000元
十,注意事项
1,参加活动的同学必须配合承办单位维持好现场秩序;
2,选手有问题直接与赛场工作人员联系;
3,选手要提前到场进行准备;
4,原料及配料杜绝浪费,节约材料,保持赛场卫生;
5,啦啦队要注意赛场秩序,不得进入赛区活动.
十一,负责人联系方式
总负责:陶文靖 15954859227
秦云娇 15154252235 滕升哲 15064829521 张雯13656428587
蔡海冰15275242610
(比赛相关问题咨询其他几位负责人)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总支
xx年4月22日
附ⅰ
"美食美客"——美食文化知识竞赛
一,活动主题
领悟饮食文化,扬起健康之帆
二,活动宗旨
引导健康饮食,增强身体素质,弘扬中华美食文化,以"丰富饮食文化生活,科学引导健康饮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服务理念,树立正确饮食观,把健康饮食的科学知识弘扬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健康,安全内在含义,将健康饮食与人们生活紧密结合.积极服务社会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饮食氛围,从而提高广大学生的健康饮食知识水平,使中华美食文化在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发扬光大.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1,活动时间:5月9日
2,活动地点:教学区教室
四,大赛组织结构
1,主办单位:青岛农业大学校团委
2,承办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总支
3,协办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社团联合会
中华美食营养与安全协会,食品营养安全宣讲团
五,比赛内容
世界各地特色美食文化及烹饪技巧相关的知识竞赛,此环节满分100分,根据团队总分来决定哪些团队晋级;主要包括:
中国菜系美食的发展史
西餐就餐礼仪
国酒,洋酒的相关知识
烹饪技术知识
食物相声相克
六,比赛流程
组织报名,将活动方案发放到各学院,定时收取报名表(团队报名),以便统计信息;
召开选手会议,发放准考证,比赛复习资料,并对参赛选手进行培训,通知初赛的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
比赛当天选手要按时到达考场,根据准考证安次序坐好;
比赛时间为60分钟,可提前15分钟交卷;
阅卷组试卷批阅,统计成绩并进行排名;
6,通知前20名的参赛队伍进入下一轮晋级赛.
七,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
(1)佩戴学生准考证,进入赛场后服从监视人员的指挥,不得作弊,不得交头接耳;
(3)迟到15分钟者作为弃权处理;
(4)比赛中有问题举手示意;
(5)评分按照团队选手的总分来计,前20名的团队进入下一轮比赛.
八,活动预算
卷子复印预计150---200份,费用20元左右;
条幅:50元
工作证:30元
共计:100元
九,注意事项
选手要认真学习材料,材料到下载,密码:meishixx;
选手要保持考场秩序,严禁作弊;
选手要携带准考证,学生一卡通,无证者不得入内;
提前5分钟入场就座;
选手可提前15分钟交卷.
十,负责人联系方式
总负责:陶文靖 15954859227
秦云娇 15154252235 滕升哲 15064829521
张雯13656428587 蔡海冰15275242610
(比赛相关问题咨询其他几位负责人)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总支
xx年4月22日
附ⅱ
"美食美客"文化才艺大比拼——冷拼技术大赛
活动主题
领悟饮食文化,扬起健康之帆
二,活动宗旨
高广大同学对饮食文化的热爱及考察参赛选手的动手能力,增强比赛的视觉效应,激发广大同学的参与热情;提高同学们团队合作意识,并弘扬我国的饮食文化.让的生活更精彩,关心生活,热爱生活!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1,活动时间:5月16日
2,活动地点:西苑餐厅四楼
四,大赛组织结构
1,主办单位:青岛农业大学校团委
2,承办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总支
3,协办单位:协办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社团联合会
中华美食营养与安全协会,食品营养安全宣讲团
五,比赛内容
指定拼盘——果蔬拼盘制作(25分钟),此环节满分40分
参赛队伍根据主题设计一款水果拼盘,要用上我们给予的指定食品,本单位提供参赛者要求的基本材料(费用不多于8元),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内完成水果拼盘,此外,选手还要为其自己的作品取相应的名字.
自选拼盘制作(25分钟),此环节满分40分
材料自选,可以形式多样,像西餐拼盘,面食拼盘等均可;主题自定,内容健康向上,注意宗教禁忌,命名应与主题相吻合,不应该与其他获奖大赛的名称相雷同;材料自备.
才艺展示阶段(6分钟)
参赛队伍要根据自己设计主题来介绍自己的作品,配上才艺展示,此环节满分10分.
六,比赛活动流程:
1,活动阶段
检录:选手持比赛通知单,并带齐自备物料到赛区检录处报到,领取参赛证,并以组长抽签办法确定本队的操作(服务)台(灶位),然后持参赛证进入赛场.
比赛开场:舞蹈开场,主持人介绍嘉宾,宣读比赛规则,及奖项设置等问题,介绍各组情况.
(3)本协会提供参赛者要求的材料(费用不多于8元),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内完成水果拼盘自选拼盘,选手还要为其自己的作品取相应的名字,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结果评比
由指导老师和各赞助商组成评委团进行评比,经过商量决定后现场亮分,嘉宾品尝,评分并点评(统计分数).
七,评分标准
1,作品评分标准
设计创意: 10分 色泽美观: 10分 健康营养: 10分
制作速度: 5分 拼盘名: 5分
(每个作品40分,共计80分)
2,才艺展示及啦啦队的热烈程度10分
3,操作过程细节10分
(1)操作规范有序,流程合理.原料使用合理,废弃物处理妥当,没有浪费现象,2分;
(2)操作技法娴熟,成型快捷利索,成熟方法正确,2分;
(3)原料保存安全卫生,炊具,餐具,用具,器皿清洁卫生,2分;
(4)操作现场干净,整洁,有序,个人卫生符合要求并能注意安全和节能降耗,2分;
(5)遵守赛场纪律和规定,按时按量独立完成作品制作,2分.
八,活动预算
一次性手套10元
宣传材料等30元
指定水果等菜品50元
其他装饰材料20元
其他费用30元
条幅60元
共计200元
九,注意事项
1,比赛时,选手要保持会场秩序,保持会场卫生清洁;
2,选手依据编号入场;
3,原料及配料应杜绝浪费,节约材料;
4,选手有问题直接与赛场工作人员联系;
5,选手要提前到场进行准备;
6,承办方为选手准备简单蔬菜如:西红柿,黄瓜,紫甘蓝等,以及工具(刀子,盘子,手套等),其他自备.
十,负责人联系方式
总负责:陶文靖 15954859227
秦云娇 15154252235 滕升哲 15064829521
张雯13656428587 蔡海冰15275242610
(比赛相关问题咨询其他几位负责人)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总支
xx年4月22日
附ⅲ
"温情煮意,非常来客"烹饪大赛
活动主题
领悟饮食文化,扬起健康之帆
活动宗旨
1,培养同学们的饮食情趣,突出"烹饪文化"内涵;
2,使健康饮食,特色饮食深入人心;
3,活跃校园文化气氛,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烹饪技能;
4,提高同学们团队合作意识,并弘扬我国的饮食文化.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1,活动时间:5月23日
2,活动地点:知音广场
四,大赛组织结构
1,主办单位:青岛农业大学校团委
2,承办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总支
3,协办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社团联合会
中华美食营养与安全协会,食品营养安全宣讲团
五,竞赛内容
本阶段比赛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风味小吃制作,再接再厉——刀工比拼,"非常来客"烹饪大赛.
风味小吃制作
本环节要求选手在20分钟内制作出一款特色风味小吃.以凉拌菜,水果沙拉等简单小吃为主.本环节满分25分;时间有剩余可继续制作其他小吃,每到辅菜在符合标准的情况下4分,最多加到10分.
再接再厉——刀工比拼
每组派三名选手参加,在3分钟内,三名选手依次将土豆切丝,实行接力赛形式,每人一分钟,由现场裁判计时,由评委评选出切丝又细又均匀的选手给与小组加分.本环节满分15分.
3,"温情煮意,非常来客"烹饪大赛
本还节参赛队伍要根据"非常来客"的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等要求来制作面食,如:水饺,蒸包,混沌等;并为自己的面食起好名字,要符合比赛主题,比赛时间为30分钟,本环节满分40分.
六,比赛活动流程:
1,检录:选手持比赛通知单,并带齐自备物料到赛区检录处报到,领取参赛证,并以组长抽签办法确定本队的操作(服务)台(灶位),然后持参赛证进入赛场;
2,舞蹈开场,主持人介绍嘉宾,宣读比赛规则,及奖项设置等问题,介绍各组情况;
3,制作风味小吃;
4,评委品尝并点评;
5,再接再厉——刀工比拼;
6,评委点评;
7,非常来客烹饪大赛;
8,每队派出一名代表介绍作品;
9,评委品尝,评分并点评;
10,领导讲话
11,宣布比赛结束;
七,评分标准
1,风味小吃制作环节
评分标准:色,香,味,意,养每项5分,满分25分.
2,再接再厉——刀工比拼
评分标准:速度,粗细均匀,数量各5分,满分15分.
3,"温情煮意,非常来客"烹饪大赛
评分标准:造型美观大小一 ,10分;致折纹清晰,疏密一致,10分;收口技巧,10分;数量,10分;满分40分.
4,才艺展示阶段(6分钟)
参赛队伍要根据自己设计主题来介绍自己的作品,配上才艺展示,此环节满分10分.各队上台轮流介绍自己:队名:xxxxxx,队口号是:xxxx家的队歌是:xxxxx,队的造型:xxxxx,我家的招牌菜是xxx等.
操作过程细节
(1)操作规范有序,流程合理.原料使用合理,废弃物处理妥当,没有浪费现象,2分;
(2)操作技法娴熟,成型快捷利索,成熟方法正确,2分;
(3)原料保存安全卫生,炊具,餐具,用具,器皿清洁卫生,2分;
(4)操作现场干净,整洁,有序,个人卫生符合要求并能注意安全和节能降耗,2分;
(5)遵守赛场纪律和规定,按时按量独立完成作品制作,2分.
本还节满分10分
八,活动预算
1,一次性手套10元,围裙30元;
2,喷绘100元
3,宣传海报20元
4,面粉,葱,姜,蒜,油,盐,酱油等材料其他装饰材料300元
其他费用50元 共计:510元
九,注意事项
1,参加活动的同学必须配合承办单位维持好现场秩序;
2,原料及配料杜绝浪费,节约材料,保持赛场卫生;
3,啦啦队要注意赛场秩序,不得进入赛区活动.
4,承办方为选手提供面粉,葱,姜,蒜,油,盐,酱油等材料,以及手套,盘子,碗,刀具,锅等工具,其他材料自备.
十,负责人联系方式
秦云娇 15154252235 滕升哲 15064829521
张雯13656428587 蔡海冰15275242610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总支
xx年4月22日
附ⅳ
活动应急预案
为维护参赛选手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以及圆满举办本次活动,有效地处理突发安全事故,特制订《大赛活动应急预案》.
一,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陶文靖
副组长:秦云娇,腾升哲
成 员:蔡海冰,张雯
二,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1,成立专门队伍来维持赛场秩序,防止出现乱场现象;
2,提前联系动力中心工作人员帮助我们整理线路;
3,组织专门人员,负责突发事件时,及时疏散人群;
4,灭火器准备,以防意外;
5,成立:应急医疗小组,并准备充足的创可贴.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总支
xx年4月22日
"美食美客"文化才艺大比拼----比赛报名表
学院系班级
(注明校区)
队伍名称
队员(注明队长)
负责人联系方式
手机: 宿舍住址和电话:
qq: 邮箱:
作品简介
(要求有文字说明,可作简单绘图)
主要材料
所需工具
备注
备注:
上交报名表的方式:参赛者直接把打印版交给各个学院负责人,负责人收齐后统一上交到食品学院团总支办公室.同学们可以登录到邮箱: ,密码:123456,下载报名表,报名表复印有效.
如何介绍美食文化范文2
【关键词】饮食文化差异 可译性 不可译性 翻译方法
【Abstract】During the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China and America has formed their own special food culture. So, paying much attention to their difference and translating Chinese dish names with traditional and romantic meaning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process of spreading Chinese food culture. The thesis will discuss translatability and untranslatablity of Chinese dish names from the aspect of different food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and hope to provide some advice for futur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 so as to widely spread Chinese food culture.
【Key words】Difference of food culture; translatability; untranslatability; translation method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饮食文化也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传播,吸引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广泛关注。《美食译院》和《舌尖上的中国》等一系列跟饮食文化息息相关的作品的出现,也体现了对饮食文化的跨文化交流的高度重视。因此,在面临不同文化的巨大差异性的时候,如何将中餐菜名翻译得准确和优美,是使中国饮食文化得到广泛传播的关键。
二、中美饮食文化差异
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源于中美文化的差异,其差异除了体现在中美食物的不同以及烹饪方式的差别上,还体现在中美饮食观念上。
1.情感VS.实用。对中国人来说,饮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柴米油盐酱醋茶,无一不跟吃的息息相关。无论是小孩出生、庆祝生日、举行婚礼还是老人去世,中国人都会准备丰盛的食物来表达庆祝之情或者是怀念之情。无论任何场合,中国人总是赋予了饮食无限的情感意义。亲戚朋友一起聚餐,对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方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升华。在美国人看来,吃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人类补充营养的方式。美国人崇尚快餐主义,并不像中国人会花很多时间准备食物和品尝美食,对他们而言,饮食更注重的是实用性,而并未赋予饮食太多的情感意义。
2.复杂VS.简单。中国人十分注重饮食本身,愿意花时间精心准备丰盛的食物,一般除了酒水、小吃、甜点、米饭和面条,还会准备十道主菜,每一道菜都包含复杂的准备工序,准备的食物越丰盛,就越能表示主人的友好和好客之情,也是对客人的尊重。在美国,跟中国比起来要简单很多,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超过六道主菜。美国人一般聚餐,都是每一位客人带一道菜跟大家分享。对他们而言,聚餐的意义是为了交流分享,而不在于事物本身。因此,美国人的聚餐一般都比较简单。
3.精致VS.营养。从古至今,中国发展了菜系。每一大菜系都有各自的特色菜肴。从食材的选择、烹饪、食物搭配以及环境的布置,都体现了各大菜系的精致和心意。相比而言,比起菜肴的味道,美国人更注重的是营养。他们始终坚持认为饮食只是保持健康的一种方式,只有平衡食物的营养,才会最有利于人的健康。
三、中餐菜名的翻译
中餐菜名不仅仅是中国饮食产业的交流工具,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工具。鉴于中美在饮食文化价值观上的巨大差异,为了中国饮食在美国更好的传播,中餐菜名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1.中餐菜名的可译性。就语言本身而言,语言是一种表达思想的形式。每一个国家之间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当然也体现在语言层面。正因为有这种相似性,所以两种语言之间必然能够相互转换,这就是可译性。菜名,饮食文化的传播者,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之间的菜名必然也具有这种相似性,因此中餐菜名和其他菜名之间的共通性让中餐菜名具有可译性。
2.中餐菜名的不可译性。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地区文化差别,从而造成了语言的差异,此外,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显著差异导致了理论层面上语言的不可译现象。这种不可译主要体现在文化和语言层面上。中餐菜名是中国饮食文化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仅传达了中国菜肴的特征和烹饪技巧,也蕴含了浓厚的中国饮食文化。因此,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巨大差异,中餐菜名又具有不可译性。
3.不可译的中餐菜名的翻译方法。
(1)音译法。由于两种语言之间的地域、文化以及语言差异,使得中餐菜名从理论上来说是不可译的,但是在翻译实践中,不可译现象是可以使用必要的语言手段和翻译技巧来避免的。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音译法。音译能够避免直译或者意译带来的误解,是一种以原语言发音为依据的翻译形式。许多中餐菜名在英语中难以找到对应的目标词汇,因而音译在菜名的翻译中十分常用,特别是翻译用地名、人名或地方语来命名的中国菜时,为了保持原有特色风味,往往可采用音译法,这种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中国饮食文化和语言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比如:“麻婆豆腐”(ma po toufu)“东坡肉”(dongpo pork)“馄饨”(wonton)等。
(2)意译法。对于含有典故的中餐菜名,在翻译的过程中,很难找到对应的目的语表达形式时,一般采用意译法,用解释、删减、借用、改写等手段来翻译。比如,“芙蓉鸡片”译为“fried chicken slices with egg white”,就准确地将菜名翻译出来,还对菜的原材料做了简单的介绍,让读者能够明确地了解到“芙蓉鸡片”的原料和内涵,此意译的翻译方法直观而且通俗易懂。
(3)直译加注法。直译法是保持原文内容和形式的翻译方式,但简单的直译往往容易引起外国读者对中餐菜名的误解,从而达不到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的效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来翻译。对于本身含有典故,直译无法体现其食材和做法的,我们可以采用直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比如,“锅贴”,翻译为“Pan-Fried Dumplings”。
四、结论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不断发展传播过程中又吸收了新的特点,正因为如此,中餐菜名的准确优美翻译显得更加重要也更加困难。要翻译好中餐菜名,必须要熟知中国菜系,了解中餐菜名的历史文化风俗传统,还必须要了解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找到中餐菜名与西方菜名的异同点,尽量让菜名的翻译越来越规范和标准化,从而准确地传达中餐菜名所赋予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充分考虑中美饮食文化观念的不同,进而使中国美食闻名世界。
参考文献:
[1]刘闯.浅析中餐菜名英译的不可译性及解决[J].校园英语,2012,(7).
[2]侯雪菲.从英汉烹饪词汇语义差异看中式菜名英译[D].黑龙江大学,2009.
[3]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
[4]王才英.试论中国菜名的相对不可译及对策[J].长沙大学学报,2009,(7).
[5]宋梅,陈丹.中式菜单英译中的可译性限度及其补偿策略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2).
如何介绍美食文化范文3
【摘要】新闻传播论文:试论《舌尖上的中国》怎么写呢,请看求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摘 要:一部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虽然从中国人最为擅长的“吃”入手,但却没有仅仅停留在美食介绍、烹饪手法等浅层的表现,更不同于那些以消费引导为目的的美食节目,而是在呈现各色美食、挖掘饮食文化的同时,品读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传统以及变化着的中国,它既是对自然、传统美食、生命智慧、文化精神的热情礼赞,也是面对现代文明的冲击吟唱出的传统中国乡土世界一曲无奈的挽歌。
【关键词】美食文化;人文符号;人生百味;自然礼赞;挽歌情怀;
视觉饕餮盛宴
这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在2012年5月的一周里掀起了一场“食物总动员”,连续几个深夜,无数观众静静地锁定纪录频道,望着“勾人馋虫”的各色美食,看得饥饿难耐、口水垂涎。人们忽然发现曾经忽略了那么多闻所未闻的美食:炸乳扇、炒麻食、鱼头泡饼、氽乌鱼子、黄鱼鳖;还有那些仅仅听菜名就禁不住垂涎的菜品:奶豆腐、醉湖蟹、梅菜烧肉、腊汁肉夹馍……从香格里拉松树与栎树中的松茸到浙江毛竹林中的冬笋,从云南诺邓火腿到湖北嘉鱼莲藕,从兰州牛肉拉面到西安羊肉泡馍,从宁波年糕到嘉兴粽子,从建水古城的豆腐到乌珠穆沁草原的奶茶……凡此种种,看过这部电视纪录片的人们最直接的一个共同感受就是饥饿难耐,就连平素呼喊着决计瘦身的人也禁不住美食的诱惑,开始制订深度品尝的计划。片中对于天下佳肴、席上五味、民间食态、民族饮食以及菜系都不同程度地做了展示和介绍,呈现视觉饕餮盛宴。
《舌尖》更多的画面呈现出普通劳动者在“中国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上、山林里、湖泊中和海岸线旁如何捕猎、捡拾、采掘、加工、制作自然馈赠的食材,夹杂着劳动者为生存、为生活挥洒着的汗与泪,交织着悲伤与喜悦、艰辛与快乐。从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杂交林中采松茸的卓玛母女到浙江毛竹林中的老包,从湖北嘉鱼采莲藕的圣武与茂荣兄弟俩到云南云龙腌制诺邓火腿的黄氏父子,从现代化流水线上的裹粽技师到宁波乡村的米糕阿公阿婆,从云南建水古城中围绕着豆腐清淡生活的一对夫妇到呼兰河边腌制朝鲜泡菜的一对母女,从绍兴的酿酒师傅到酱园的制酱工人,从香港的腊味店到浙江金华火腿,从三阳南货店到郑祥兴虾铺……反复呈现的是人们艰辛而诚实的劳动,表现了人们简单而真实的快乐,片中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是在每一集的结尾劳动者脸上绽放出的满足而灿烂的笑容,这是该片与以往的饮食类节目最大的不同。纪录片堪称是一个民族的相册,用纪录片的方式表达和呈现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在现代化道路上的发展轨迹和历程。纪录片应该是现实的,同时也应该是思考的,而《舌尖》则很好地表达了这一诉求。
如何介绍美食文化范文4
关键词:日本;美食;人
一、日本饮食文化及其对日本美食剧的影响
饮食文化是什么?同文化一样,饮食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在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物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而狭义的饮食文化是指人类在饮食生活中创造的非物质文化,如饮食风俗、饮食思想、饮食行为等。
日本的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演变是文化交流的产物,是日本文化体系确立的产物。在古代,日本饮食文化受中国的影响很深,曾引进众多“华食”。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在日本迅速发展,其饮食文化中又充实进了欧美“洋食”的成分。到了20世纪,日本则将“华食”、“洋食”与大和民族的“和食”巧妙融合,形成了卓尔不群的“东洋料理”。丰富的日本料理体现了和食的包容性这一突出特征,也为电视剧的拍摄提供了基础素材。《孤独的美食家》的美食选择最初只在东京地区,后来随着剧情发展,选择美食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并且在第四季第二集加入了台湾下午茶、韩国料理等菜品,体现了日本料理的包容性的同时,也展现了日美食剧选材的包容性。
日本料理的特色是生、凉、油脂少、分量少、种类多、颜色鲜艳,而且非常讲究食器的择取,既色自然、味鲜美、形多样、器精良。这里要特别强调的便是日本料理的审美性,主要表现在日本菜的摆拼。摆出的菜有主、有次、有点缀,给人以视觉上的艺术享受,观众对外观的认同对美食剧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日料以精致量少著称,也给《孤独的美食家》中主人公五郎每顿饭会点多种菜品提供了合理解释。
另外要特别说明的是,前些年日本美食剧主角是符合传统认知的女性角色,近两年美食剧主角突破传统,以男性作为剧中主角:在《深夜食堂》中是眼角有刀疤的大叔,《孤独的美食家》主角是穿正式西装的不苟言笑的商人。这种突破传统的创新既提高了收视率,也体现出日本文化的进步。
二、日本美食剧围绕“人”的主题表达
(一)人与食物――对食物的尊重
《深夜食堂》中人物吃饭前多会双手合十,念一句“我要开动了”,然后再开始吃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统呢?我最喜欢的解释是――“感谢你命延我命”,表达一种对事物的感恩之情。
如果说和别人吃饭是与别人交往,那么自己一个人吃饭是与食物交往,也就是说,只有一个人,吃的才是美食。这种观点也正是《孤独的美食家》所表达的。虽然片名中有“孤独”二字,可是片中却从未传达出孤独之感。因为所谓“孤独”只能说明主人公每次是独自用餐的形式,可是主人公内心从未有过孤独,因为每次用餐的过程都是与食物打交道的过程,当你正视眼前琳琅满目的食物时,你的内心便已经是充实的了。
同样,当你重视眼前的食物时,家常小菜也是一道令人意犹未尽的美味。《孤独的美食家》中点菜是重要剧情。在第三集主人公五郎纠结是点牛排盖饭还是鲍鱼盖饭时是这样说的――“没想到陆上美食和海中珍馐齐齐登场,这下可真的不得了”,对食物的重视之感可谓扑面而来。用餐更是《孤独的美食家》剧情的重中之重。无论每次主人公五郎点的菜品再多,开动前都会有每道菜的特写和煽动人心的介绍。例如“南蛮风味腌啧西太公鱼”是“美味让人眉开眼笑,一口大小,生长在芦湖的让人又爱又恨的小家伙”,语言诙谐,引人胃口大开。
剧中无时无刻对食物的尊重都在告诉我们――重要的不仅是食物本身,还有该以何种姿态享用美食。
(二)人与自己――做真实的自己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可以用符号代替,例如他是戴墨镜的黑帮老大,她是容易陷入恋情的脱衣舞娘,她们是恨嫁的老姑娘……可是这些形形的人来到深夜食堂,他们都只是普通的食客了,点自己内心需要的食物,而食堂外的发生的事,似乎在食客们的闲聊中变得不在那么难以忘怀……
从工作、家庭、社交等种种场合里脱身出来的人们,走进夜幕,也就等于重新走进了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与孤独中咀嚼熟悉的食物。《深夜食堂》第三集的“乌贼烧芋头”是一道特别的菜。因为女主喜欢这道菜只是因为自己喜欢,她在剧中最终没有与任何人牵扯在一起,坚持的做她自己,就像这道菜一样,不勉强,不将就,只坚持“合得来”的味道。
人无论好坏,对于食物的诚实是真实的,食物是纯粹自己的寄托。
(三)人与他人――情感的寄托与交流
食物不仅仅有果腹的基本功能,往往还肩负着心意传承的功能。在《深夜食堂》中,每一集都是以一道菜命名,同时,几乎每道菜都可以在前面加一个与他人有关的定语。例如第一集“炸肉饼”,是“亡夫喜欢吃的炸肉饼”;第六集“包菜卷”,是“小时候妈妈做过的包菜卷”……每一道菜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的方式,每一道菜背后都有一个温情脉脉的故事。
以菜做切入点,用菜讲故事。《深夜食堂》第五集的“春雨沙拉”便是一个典型例子。春雨沙拉是女主暗恋的男生喜欢的食物,春雨沙拉代表了女主多年的爱恋。故事结尾男主与他人喜结连理,本身不喜欢春雨沙拉的女主终于点了其他的菜品,从这段暗恋无果的感情中解脱出来。情感是一个故事的灵魂,食物是情感表达的出口,这便是美食的美妙之处。
(四)人与社会――食物的选择以外在环境作为基础
这里的外在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客观基础。不同地域的人们因为获取生活生活资料的方式、难易程度及气候因素等的不同,自然会产生并积累不同的饮食习俗。
《孤独的美食家》每一集开始都会点名这集故事发生的地点,例如第一集是“东京都,清濑市”;每集的标题都是以“地点+食物”的形式来命名,第一集便是“东京都清濑市松山的辣味豆芽炒肉”。不同的地方便会有不同特色的美食,这便是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2、社会环境。人类的生物性与社会性决定了人类依照自己的方式进行食物制作和烹饪,由此创造出属于人类独特的饮食产生和制作技艺;并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形成文化体系。
社会环境可以是地区的发展程度。《孤独的美食家》第二集,主人公五郎,来到了经济发达的“中央区银座”,也只有在银座这样的地区,五郎可以连续吃到台湾的下午茶和韩国的正餐。这集的银座之行被主人公五郎戏称为“亚洲一日小旅行”。
社会环境可以是人物所处的阶层。《深夜食堂》第四集,女主佳纯每次点的食物都是红姜天妇罗。因为出生在大阪单亲家庭的女主,小时候最常吃到的只能是这种穷人的食物。红姜天妇罗即代表了女主所处的社会阶层。
总之,食物被地域特征所局限,同时,食物又代表了地域特色。而人物便是食物与地域联系与磨合的桥梁。
在日本美食剧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食物被放到了值得尊重的地位,每次的用餐都是一次与食物打交道的美好过程,也只有真正尊重食物的人才能品尝到真正的美味;二是食物之美味不仅在于食材,其中蕴含的“心意”更为重要,吃的是眼前的饭,品的却是记忆里的味道。
美味与人情双管齐下,相信日本的美食剧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 彭兆荣:《饮食人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 原田信男:《日本料理的社会史――和食与日本文化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如何介绍美食文化范文5
关键词: 中式菜肴 交往行动理论 英译策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中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一方面,许多国人走出国门,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带去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国餐馆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美食文化提供了重要窗口。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观光旅游,有的还会长驻中国学习、工作。为方便外国友人点餐,很多饭店和餐馆都提供英语或汉英对照的菜单。然而,许多菜单的英译名都存在问题,有些翻译不够准确,有些错误百出,闹出不少笑话。例如,“童子鸡”译为“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还没有性生活的鸡)”;“醉虾”译为“Drunk Shrimp(喝醉了的虾)”;“木须肉”译为“Wood Mustache Meat(木头胡须肉)”;“夫妻肺片”译为“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 (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口水鸡”译为“Slobbering Chicken(流口水的鸡)”。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翻译不仅不能为外国友人点餐时提供帮助,反而可能引发误解,严重的还会将客人吓走。
中式菜肴英译不规范、混乱的现状引起不少译者的关注,他们开始讨论菜名翻译的原则和策略。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办公室编写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对规范、统一中华美食的英译名起到很大作用。但是,这本书局限于对翻译策略的探讨,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因此,某些菜名的译法还值得商榷。笔者将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的指导下讨论中式菜肴英译策略。
一、交往行动理论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影响
翻译研究大致经历了重建作者原意的作者中心论范式、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文本中心论范式和读者接受反应的译者中心论范式(陈大亮,2005:4)。然而,无论是作者中心,还是文本中心、译者中心,反映的都是狭隘的个体主体性,忽视人作为主体的社会性一面,因而不是主体间本真自由的存在方式(同上:7)。
当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提出交往行动理论,主张通过主体间的交往、沟通而解决主体性的困境(杨春时,2004:382-383)。哈贝马斯指出,交往行动就是指参与者能毫无保留地在交往后意见一致的基础上,使个人行动计划合作化的一切内在活动(1993:386)。他认为,交往的双方或多方都是平等的主体,在交往中应建立以相互尊重、相互接受为基础的交往理性,通过对话和沟通达到理解与和谐。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突破了主体性哲学研究中主客体的二元对立,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念和研究路径。许多翻译学者开始将交往理性的概念引入翻译研究中。他们认为,翻译活动的各主体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主体间性关系。翻译活动不再被看做是一种孤立的语言转换活动,而是一种主体间的对话(许钧,2003(7):290)。译者一方面要和原文作者沟通、交流,准确理解作者意图和文本意义,另一方面要与目的语读者进行对话、协商,让译文符合读者的期待。
二、中式菜肴命名分析
中式菜肴品种繁多,根据陈金标的研究,其命名方式可分为写实命名法、虚实命名法和艺术命名法(2001(3):16)。
(一)写实命名法
写实命名法指菜肴名称开门见山,直接如实介绍菜的基本信息,这种方法让人一看菜名就大概知道菜肴的内容和特色,如反映原料和制作方法的冬虫夏草煲乳鸽、茄汁菠萝鱼;传递盛器和主料信息的砂锅豆腐、竹筒腊肉;说明原料和味道的怪味牛腱、糟香排骨;传达创始人或发源地信息的杭州风鹅、成都钟水饺等。
(二)虚实命名法
虚实命名法是就菜肴某一方面特征进行美化的命名方法,其名称由实指词汇和虚指词汇组合构成。其特点是:实中有虚,看菜名即知其原料,同时还有几分雅趣。其中,美化菜肴色彩的有翡翠、白玉、珊瑚、芙蓉等;美化菜肴形状的有凤尾、虎皮、蝴蝶、松鼠等(同上:15)。例如,“干贝水晶鸡”中“水晶”表示汤的颜色明如水晶,这是对色彩的美化;“油拌佛手海蜇皮”中“佛手”则是对海蜇皮被切后形状的一种美化。
(三)艺术命名法
艺术命名法不直接反映菜肴的特征,但高雅的名称能增强菜肴的艺术感染力,引起人们的兴趣,增进食欲(同上)。例如,“荷塘月色”来自朱自清的同名散文;“火烧赤壁”则出自《三国演义》,炸成金黄的黄鱼和铺在鱼下被浇上白酒点燃的韭菜会让人想起当年赤壁大战时的壮丽景观。
三、交往行动理论视野下的中式菜肴英译策略
在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观照下的中式菜肴英译活动中,译者首先要与菜肴命名者进行对话沟通。然而,不同于一般文体翻译的是,绝大多数菜肴名称都没有一个固定的原作者,因此译者与原作者的交流就是要弄清菜名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首先,他要判断菜肴是如何命名的,对于写实性命名的菜肴名称,直接照实译出即可。对于虚实结合命名的菜肴,在如实翻译实指词汇的同时要弄清虚指词汇的真实含义并用英语表达出来。对于艺术性命名的菜肴,则应尽量忠实地传达菜名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其次,译者要与菜肴英译名读者,即外国客人进行交流、协商,了解他们的期待、饮食习惯及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妥善处理中西饮食文化差异,避免误解和文化冲突。例如,中国菜的原料十分丰富,蛇、青蛙、甲鱼、牛羊内脏甚至生殖器都可以作为食材,然而这些东西对绝大多数外国人来说都是不可食用的。笔者曾经在一次婚宴上看到一群外国友人盛赞刚喝下的汤,可当他们看见汤盆里露出的甲鱼脑袋时都大惊失色,懊悔不已。因此,译者在翻译菜名时应译出菜的原料、配料等真实信息,为外国客人选择菜肴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音译
包子、油条等中国独有的特色小吃曾被译为“Stuffed Steamed Bun”和“Fried Bread Stick”。这种归化式的翻译忽略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造成了部分文化信息的丢失。既然西方的食物能以音译方式成功进入中国,为什么独具特色的中国食品不能以音译的方式进入英语国家呢?花卷、馄饨、炒面、烧卖的音译名“Huajuan”,“Wonton”,“Choumein”和“Shaomai”,不仅可以保留中国的饮食文化特征,还可以丰富英语的词汇及表达方式。
(二)直译
写实性命名法如实介绍菜肴用料、色泽、刀法、口感、做法等信息,翻译时直接传达出字面信息即可。《美食译苑》上总结了一些翻译时可以套用的公式(赵会民,2011:1-3)。
1.如果菜名介绍的是菜肴的主配料,就可用“主料(名称/形状)+with +配料”翻译,如“海参锅巴”译为“Sauteed Sea Cucumber with Crispy Rice”;如果菜名中包含菜肴的主料和配汁,则用“主料+with/in+汤汁(sauce)”,如“红油鱼肚”译成“Fish Maw in Chili Oil”。
2.如果菜名中包含做法和主配料,就可以用“做法(动词过去分词)+主料(名称/形状)+ 配料”翻译,如“蛤蜊蒸蛋”译成“Steamed Egg with Clams”;如果菜名中包含做法、主料和汤汁,则用“做法+主料+with/in +汤汁”,如“豆瓣烧大黄鱼”译为“Braised Yellow Croaker in Bean Sauce”。
3.如果菜名中介绍菜肴的做法、形状或口感及主配料,则用“做法+形状/口感+主料+配料”英译,如“酥炸鸡胸”可译为“Deep-Fried Crispy Chicken Breast”。
4.如果菜名介绍的是菜肴的创始人(发源地)、主配料和做法,则用“做法+主配料+人名(地名)+Style”,如“苏州熏鱼”可译为“Deep-fried Salmon, Suzhou Style”。
(三)增译
1.音译+注释
当音译名不能满足外国食客对中国美食的了解需求时,译者可以用加注的方式对菜肴的原料、烹制方法、味道、形状等加以形象的补充说明,帮助他们更完整地了解这道饮食。例如,“锅贴”、“窝头”和“咕噜肉”可分别增译为“Guotie, Pan-Fried Meat Dumplings”,“Wotou, Steamed Black Rice or Corn Bun”,“Gulaorou, Sweet and Sour Pork”。
2.直译+注释
用艺术命名法取名的菜肴和某些虚实命名法中的虚指词汇如果采用直译的方式翻译,就能造成外国顾客对菜肴的理解困难,因此译者可以用加注的方法传达更多关于菜肴的基本信息,为他们选择菜肴提供依据。例如,“全家福”如果直接翻译为“Happy Family”,外国友人看后肯定就会迷惑不解,完全不知菜肴由何种食材制作而成,因此可在其后添加注释,“Combination of Chicken, Ham, Squid, Shrimps and Winter Bamboo Shoots with Brown Sauce”,帮助客人了解这道菜。
(四)转译
当直译菜肴名称不能完整传递信息或者可能引起外国顾客误解时,译者可运用转译的方法,对一些细节作出适当调整。
1.数词的转译
有些中国菜名里使用了数词或“双”等表达数字含义的缩略词,如“烧二冬”、 “拌三丝”、“五柳脆皮鱼”、“八宝粥”和“爆炒双脆”等。这些词可能实指主配料、调料或味道的种类数量,如“二冬”指冬笋和冬菇,因此可将其转译成“mushrooms and bamboo shoots”。此外,数词可能是虚指词汇,如“七彩”的本意是为了突出菜肴丰富的颜色,因此将其转译为“colorful”即可。
2.祝福吉祥语的转译
部分中餐菜名会使用表达祝福或象征吉祥喜庆的词语,如“龙凤呈祥”表达了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福;“步步高升”则寓意考生能够金榜题名、一举得中。这些菜名如果直译,就会让外国消费者茫然不解,因此可以采用转译的方式进行调整。例如,“龙凤呈祥”可译为“Stewed Snake Meat and Chicken”。当然,转译有时会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文化信息的丢失。
3.比喻的转译
用虚实命名法和艺术命名法取名的菜肴中很多都使用比喻手法,如“干拌顺风”中的“顺风”喻指“猪耳朵”;“芙蓉鱼片”中的“芙蓉”喻指蛋清,而“清蒸白玉”中的“白玉”则是指“豆腐”。这些菜名如果直译就会让外国客人无法理解,甚至会因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因此翻译时应从他们的理解程度和反应出发,将其还原为真实的原料。以上菜肴可分别译为“Pig Ear in Chili Sauce”,“Fish Slices with Egg White”和“Steamed Toufu”。
四、结语
作为世界认识、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式菜肴名称的英译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发挥着巨大的桥梁作用。在中式菜名英译活动中,译者既要与原文作者,即菜肴命名者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又要与译文读者,即外国进餐者进行协商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中华美食文化在世界的推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陈大亮.翻译研究: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J].中国翻译,2005(2):4-7.
[2]杨春时.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西方美学体系的历史演变[J].烟台大学学报,2004(4):382-383.
[3]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M].洪佩郁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386.
[4]许钧.翻译的主体间性与视界融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7):290.
[5]陈金标.中国菜肴命名研究[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1(3):15-16.
如何介绍美食文化范文6
关键词:舌尖上的中国;地域文化;平民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136-01
一、乡土情——地域文化的直观化
中国是几千年历史的农耕文明国家,不同地方的人们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而饮食也成为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舌尖上的中国》没有选择名厨大餐,也没有过多的讲述各道食物的详细制作方法,就片名可看出,该片以充满地域风味的特色食物为载体,这些食物直观反映当地的独特饮食文化,浓缩当地历史文化的精华,各地风土人情在一道道美食中娓娓道来。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同地域的人们就地取材,巧妙地利用自然获取美味的食物。藏民们慧眼识松茸,陕北人老黄用糜子面做的馍馍最好吃,兰州人的造成从一碗拉面开始,而陕西岐山人只吃面不喝汤,蒙古人的奶豆腐的制作方法在云南白族人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全国只剩5人继承的高跷式捕鱼,火腿腊肉在黄山、湖南苗家、金华、香港等地各具风味……在对各色食物的细腻描绘中,地域民俗文化活灵活现。
如今城市化进程加剧,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为了生计流离他乡,四处奔波,快餐文化成为繁忙工作中的主角。而在家里,留下的只有老人和孩子,尤其是在农村。人们似乎忘记了小时候品尝的味道,忘记了家的味道,只有一个个满载记忆的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才能勾起对家乡的思念,片中大量展现寓意故乡、童趣、亲情等等情感符号,以最朴素的情感打动大多数人。而且,家庭,往往也是片中美食产生的主要场所。在讲述宁波水磨年糕时,以五岁的宁宁为视角,展现她和曾祖外婆一起做年糕的天伦之乐。“等宁宁长大的时候,也许不会记得年糕的做法,但那种柔韧筋道的口感,承载着家庭的味道,则会留在宁宁一生的记忆里。”而对水饺,片子没有着重讲述其具体做法,而以摄影师白波之口讲述了水饺对于中国人来说包含的独特含义,镜头对准全家一起包饺子的温馨场景,充满了浓浓的怀旧气息和朴素的文化情感。在《转化的力量》一集中,安徽南部的毛豆腐,经过菌类的发酵,“这种浓郁的风味,被徽州人称为‘家乡的味道’。”该片总编导陈晓卿在谈到拍摄该片的目的时说:“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感受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文化特质,这是我们拍摄这部纪录片的目的。”
二、人情味——“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物背后的人物是该片的另一主角。美食背后的不仅仅是一双烹制的手,更是让一个个平凡小人物的酸甜苦辣的生活故事跃然荧屏,每一道美食总要辅以勤劳、智慧的平凡人物的生活经历,充满了温情和感动,延续了九十年代以来,以小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平民化纪录片风格。人们在品尝各式美味的同时往往忽略食物背后的艰辛,《舌尖上的中国》也是一曲平凡劳动者的颂歌。“如果食物里没有人情味,没有人的故事,就不能被我拍摄,立题的根本是有一个人物在里面。”①在湖北,以茂荣和圣武为代表的职业挖藕人每年9月都要忍受冰冷的淤泥到湖底挖藕,但又期盼寒冷的天气,这样会有更多人吃藕汤。豆腐作为中国最最普通的食品,片子没有只是拘泥于豆腐的本身,而是延伸至“豆腐文化”——顺其自然、平和清淡的人生味道。陕北绥德的老黄一把年纪仍推着车子走几小时的路去兜售自家的黄馍馍,“自足而踏实”,有一套朴素而豁达的生存哲学。我们在路边可以看到太多类似的街头小贩,用双手挣辛苦钱,他们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陈晓卿说:“我们希望通过吃食的故事,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人生况味。”中国的美食千奇百怪,包罗万象,什么样的食物才能打动观众?“它有很好的人物故事。”②高楼林立的北京城中,住在城市胡同里贵春在屋顶种菜,在品尝其亲手栽植的新鲜蔬菜的同时,贵春风趣、开朗、多才多艺的“老北京”形象深深感染着观众。“时间的味道”中,在介绍“泡菜”、“腊肉”、“腊鱼”、“火腿”、“紫菜”等食物时,着重讲述了朝鲜族姑娘金顺姬的思乡之情,香港阿添家的腊味店、上海三阳南货店、湖南苗族人龙毅家的腊肉的不同口味以及闽东林仁灼种植紫菜的艰辛等。在每集的结尾,每一个平凡的美食制作者会再次出现,带着朴实的笑容,编导以此向他们致敬。
“就地取材、就材化味、就味品人、就人成文。”③《舌尖上的中国》不仅仅是一部美食类纪录片,它的落脚点是人,是根植于中国,但又被渐渐淡忘的乡土文化、地域文化;是中国各地众多的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反映的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寄托,记录的是古老中国中那些即将或者已经逝去的记忆。
注释:
①汤文靖.《舌尖上的中国》是如何“炼”成的?——对话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部分主创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