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设计要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空间设计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空间设计要素

公共空间设计要素范文1

一、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工程造价的形成缺乏市场机制,

在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政府尚未能彻底转变职能,建筑业的招投标制虽然在建立市场价格机制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工程造价管理逐渐形成和发展,存在地方保护和行业保护,但是由于建筑工程的招投标是在计划价格的基础上实行,对于工、料、机价格上的把握也是静态的,由于招标信息不充分等原因,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施工单位的自主报价,造成建筑市场透明度差、缺乏公平竞争性,往往分离估算、概算、预算、决算,建设投资资金使用得没有成效。所以目前的市场价格机制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价格机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造价形成过程的合理性。

2建筑业价格体系同建筑业的资源分配优化相脱节。

这种工程价格管理机制不可能达到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建设市场供求关系的目标。我国建筑市场供给能力总量多年来一直大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对建设的需求,定额水平相对较高(符合一般国有企业的水平),指导价格水平理应呈下调趋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但由于建筑产品的价格历史欠账过多,由于工程价格存在较大的获利空间,人工费、机械费等远低于消耗,从而使新的供给不断扩大,所以形成价格经常上调的局面。再加上配套措施不健全,这种上调的结果,这种办法实际上鼓励投资企业优先选择低价的乡镇企业,实际上使价格信号失真,加剧了建筑市场的膨胀和无序竞争,价格长期固化在定额之中。这种“量价合一”形式的定额概预算制度,导致刺激建筑业供给能力总量进一步膨胀。我国目前的工程价格机制是通过定额配价(及价格信息、指数调整等),是对工程实施“半管制”。

3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

在,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中。这些人在进入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这一行业的时候。从业人员的学历普遍不高。而从专业角度而言,也就不能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全面的、动态的管理,本科毕业的从业人员仍然占据少数。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发展,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条件之一。大多从业人员是工商管理、会计、金融等相近的专业,大多都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的。

二、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

1加强材料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是由于设计变更,材料成本占造价的60%左右。由于施工管理不善,因此材料成本控制与管理是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的重要环节。编制计划考虑不周造成的,经营预算人员要将变更工程数量及材料消耗量计算准确,编制材料需求计划。将原因书面汇报项目经理,根据中标的工程量清单及施工图预算编制该项目材料的计划总需求量,及时调整材料计划。项目材料主管根据项目工程师提供每周,加强材料使用管理,每月的施工进度计划及上月节余材料景,降低材料损耗量。编制下周,项目部各施工作业班组应技计划领料。用款计划及材料进场计划,防止浪费。如实际材料与计划用量有差异要及时找出原因,如果发生工程变更,及时将材料变化量报送材料主管以调整材料用量计划。

2加强工程造价队伍的建设

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建筑工程造价人员还应要具备较强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行业道德。,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涉及到技术、经济、法规及管理知识,以及材料与机械施工技术等综合性的科学知识,投资趋势多元化的新背景下。这就要求,建筑工程造价人员不但要具有较强的财务预算能力,迫切需要一批为项目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和对工程造价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3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合同策略

合同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利用合同条款随时解决工程造价方面的纠纷。也是降低工程成本,要全面履约,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在合同执行期问严格履行合同要求,施工合同是工程结算,加强质量意识,拨付工程款及处理索赔的直接依据。抓好过程控制,也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以避免索赔的发生。进度控制、费用控制的主要依据,对施工单位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约定的义务。

4引进新理念

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建立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合理利用现场设施。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降低开办费等各种措施降低成本。往往由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作为完全对立的利益主体。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在有关经济活动中矛盾突出,实行科学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成功所在。虽然有各种相关的计价规定、定额和管理办法等,在我国今后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中。但对文件的解释和理解难达成共识,应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合作关系紧张,建立,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库,给工程结算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并建立多渠道的信息体系,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

三、结语

通过上述几个部分的分析论述可以看到,在我国现代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加强对于各项具体工作的严格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开展的造价控制才是有意义的。相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积极加强对造价管理理论的研究。并且不断研究和实践创新的管理方法,将工程项目的成本造价管理同质量管理与安全生产管理有效的联系到一起。进一步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造价管理能力和水平。应当贯穿到整个建筑施工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造价管理的效果得以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 陈雪健,谈谈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4).

公共空间设计要素范文2

开放空间是商业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消费者行为的主导空间,因此开放空间设计要体现出人文关怀,将城市公共空间与商业空间联系起来,使商业设计更具合理性。本文将立足于商业开放空间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探讨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开放空间设计。

1商业开放空间的特点

1.1私有性

私有性质,是商业开放空间区别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一点,是属于所有者管辖的建设用地,因此商业开放空间属于城市半开放空间,拥有一定的私有性,并受法律保护,因此在进行设计时,也需要注意到这一点。该空间没有办法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管理权属于商业所有者,因此政府也应该采取必要的鼓励措施,激励商业所有者开放空间,减少公众在使用中的限制。

1.2城市性

商业开放空间是面向全体市民的,因此拥有强烈的城市性,为消费者提供活动和信息交流的场所,因此也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作为缓冲调控空间,它扩展了商业区与城市公共区域的接触面,从而增大了消•31•费者的客流量,无形之中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自然直接的接触机会。此外,商业开放空间还承担着各种城市职能,包括交通职能、绿化职能,使它带有明显的开放性质,成为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

1.3复杂性

不同于城市开放空间,商业开放空间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具体表现为功能复杂性与形式的复杂性。所谓功能的复杂性,是指它承载着许多职能,这些职能又分为商业职能与非商业职能,非商业职能不能创造出直接的利益,却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交通、休憩地区,能够有效的提高商业的社会效益。而商业职能,则为商业的商业活动提供舞台的地区,例如临时表演、商业活动等。在商业开放空间设计时,要考虑到商业职能与非商业职能的比例,从而实现商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2商业开放空间设计原则

2.1序列性原则

序列性原则,要求进行商业开放空间设计时,把握好空间的收放、空间的衔接以及空间的韵律与节奏。将商业内的所有要素,按照一定的韵律与节奏结合起来,这既要考虑到人们的视线要求,还要符合审美要求,从而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在安排要素时,需要保证开放性空间内的要素形成有起有伏、有主有次的效果。这不仅能够加强商业的节奏感,还能起到沟通商业区的作用,使消费者体验到豁达、舒畅的感觉。

2.2整体统一性的原则

统一性也是商业开放空间的重要设计原则。首先,可以通过赋予某个主题的方式,使空间形成统一风格,这主要依靠细部处理与专题设计来实现。其次,可以使用主从法,次要空间衬托主体空间,使主体空间的设计效果独特吸引人。还可通过统一色调的方式,暗示空间的统一关系。一般用调和色来表现空间的主从关系,使消费者感到商业空间的整体感。如果色彩太过单调,也会使空间设计略显呆板,如何平衡好色彩的使用,是商业开放空间设计能否体现出整体性的关键。

2.3空间有效利用原则

商业开放空间设计的目的,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出最大作用。因此设计中需要挖掘使用功能,使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常见的手法,是通过空间的多功能化使用,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要求。此外,还可以改变原有空间的层次感,使用飘台、夹层等常规设计要素,增加空间的韵律感,使之互相交叉、交错,从而满足空间有效利用的设计原则。

3商业开放空间的设计方法

3.1交通空间的设计

交通空间设计是商业开放空间设计的重点,分为步行交通空间设计、机动车道交通设计、非机动车道交通空间设计三种。步行交通空间设计也可以分为水平步行交通空间设计与竖向交通步行设计,商业空间内的消费者步行可以分为有目的与无目的的,有目的消费者通常选择最短的路线步行,而无目的的消费者通常没有刻意的选择路线,因此步行交通空间设计系统,既要满足有目的步行消费者的需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路线,也要创造具有观赏价值的空间坏境,为无目的的消费者创造舒适、流畅的空间。此外,为了区分行车道与人行道,应该采用铺装暗示法等设计,使人车自然的分区,提高机动车道交通设计的安全性。也可使用隔离法,增加隔离要素的多样性,例如栏杆、绿化带,从而使步行交通空间与行车道自然的分开,不仅符合商业空间的使用要求,还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3.2休憩空间设计

休憩也是商业开放空间的主要功能,按照休憩活动的属性,可以分为必要性休憩与选择性休憩。必要性休憩主要作用是环节消费者的疲劳,因此设计上通常对环境要求不高,空间设计也主要考虑便利性,满足消费者暂时休憩的需要,可在消费者的行走路线上均匀的布设,也可布设在贩卖食品的场所。而选择性休憩,则要考虑到消费者审美上的需要,在保证消费者得到休息的同时,给予消费者以视觉上的享受,因此选择性休憩空间,需要保证空间的视野,并且设置沙发,饮料服务,从而提升休憩空间的环境质量。

3.3公众活动空间设计

在公众活动空间设计当中,应该适当的考虑到消费者的心理特点,提升公共空间的商业功能,主动迎合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从而使用景观界面与商业展示界面的设计方法,将商品自然的展览给消费者,以激发消费群体的购买欲望。促进公众活动空间与商业活动的统一,提升公众活动的城市参与感。此外,公众开放空间设计还需要有一定的弹性,在开放空间周围进行服务设施的配置,从而满足不同群体的活动需求。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商业开放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应当遵守商业空间设计原则,并根据开放空间的设计特点,进行专项的空间设计,如休憩空间设计、交通空间设计以及公众活动空间设计,促使商业建筑与城市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严雯琪.基于老年人与儿童心理需求分析的商业建筑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14(13):14-16.

[2]张小玢.城市设计视野下的泰安天庭园地段商业建筑方案设计[J].城市建筑,2009(05):17-20.

[3]陶然.深圳前海三、四单元地下公共空间一体化规划设计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2014(13):14-16.

[4]尹楠.基于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的商业典型空间防火优化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4.

公共空间设计要素范文3

【关键词】建筑;室内空间;设计

1 我国的室内设计的不足

室内设计如何创新,是一个长期的热门话题,它主要针对当前建筑室内设计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忽视室内环境特点和要求,忽视建筑形式与内部空间的整体性,盲目照抄照搬、盲目追赶潮流、盲目进行材料堆砌、盲目听命于甲方老板、盲目追求效益的倾向而提出来的。

目前,我国装饰业抄袭现象非常严重,很少有颇具功力的创新之作。随着我国室内装饰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设计师应对已知的设计因素和设计意图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视觉效果,整体把握和细节处理等,设计师都应心中有数。

一切艺术创作的创新问题都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所谓标新立异、推陈出新,都是指在继承过去设计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开拓新思路、发掘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寻找新题材。在建筑创作范畴,还要探索新结构、新技术领域、开拓新的材料来源。我国现阶段的室内设计,由于受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阶段的制约,还没有形成既结合国情,又具有鲜明时代感的设计风格趋向,普遍出现照抄照搬西洋或中国古代建筑样式或装饰部件的情况,这就是社会上公认的以拼凑代替设计的现象。说明我们缺乏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建筑文化素养。其具体原因是:其一,对建筑室内环境的意义缺乏理解,缺乏正确的建筑环境意识观念。其二,社会整体建筑文化发展的落后(或称繁荣中的危机)。其三,建筑设计、施工管理机制不完善。

2 建筑室内外设计的关键

建筑内外的空间设计是根据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环境,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处理手法,从内部把握空间,设计其形状和大小。为了满足人们能舒适地生活和活动,而整体考虑环境和用具的布置设施。那么,建筑内外的空间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满足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需要的空间环境。影响建筑内外的空间设计的因素很多,诸如空间的尺寸、空间结构的潜能和局限性等方面的因素;室内空间的具体用途,是作为工作或休闲、娱乐或礼拜还是康体或学习;室内空间的内涵----要考虑它的重点。现场环境的实用性考虑,比如出入方便、照明数量、声学效果、座位数以及储存和摆放东西的空间;健康和安全的因素;还有需要特殊注意的地方等等——设计要素包括视觉(颜色、灯光、形状)、触觉(表面、形态、质地)以及听觉(噪声、回音)。设计师必须对上述要素具备美学、适用性和技术上可行的欣赏能力,设计师必须了解人们如何使用上述元素以及做出何种反映,不仅仅要了解单一要素,而且要不同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3 室内外空间的过渡

在所有的建筑类型中,别墅是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融合得最好的,因为有最多的机会创造丰富多变的室内外过渡空间,同时由于空间的复杂,别墅室内外过渡空间也是最难于处理的一种类型。

由于很多别墅规划设计中的脱节,规划、建筑、景观分别由不同的设计师来完成,就形成了一些盲点、一些空白。比如在建筑和室外相交接的地方,那些露台、平台、阳台、建筑入口处、门斗、雨罩等位置的细节设计,经常是既不属于建筑师的工作,又不属于园林师的工作。因而缺乏深入的设计处理。而这些位置对于业主的生活体验又构成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环境行为学的研究中表明,人愿意在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逗留,这样他可以既有对公共空间的参与感,又能看到外面人群或自然中的各种活动,如在阳台向远处眺望、在窗内向窗外看等。好的过渡空间设计能够极大地提高空间的可利用性与灵活性。过渡空间越充分,越有余地,居家的私密性就越强,也越少外界干扰,同时也越有助于体现业主的身份地位和尊严,当然也就越能体现其居住价值。

4 室内设计的要点

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还会涉及材料、设备、定额法规以及与施工管理的协调等诸多问题。可以认为现代室内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但是现代室内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是为人和人际活动服务。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既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4.1 光线的设计

在室内空间环境中,光不仅是为满足人们视觉功能的需要,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美学因素。光能制造空间、改变空间或破坏空间,它直接影响到空间形状大小、质地和色彩的感知。影响采光设计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照度、气候、景观、室外环境等,另外不仅要考虑直射光,而且还有漫射光和地面的反射光。

4.2 色彩设计

色和光不能分离,色彩作为空间设计的一种手段,色彩是室内设计中最为生动、最为活跃的因素,室内色彩往往给人们留下室内环境的第一印象。只有把色彩与室内空间、采光、室内陈设等融为一个有机整体,色彩设计才算是成功的。

4.3 材质的选用

公共建筑室内界的饰面材料,应同时具有使用功能和人们的心理感受两方面要求。除了考虑室内的视觉效果以外,还应注意人通过触摸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和美感,例如坚硬平滑的大理石、花岗岩、金属,轻柔、细软的室内织物,以及自然亲切木制材料等等,应根据空间的不同需求来综合考虑。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人们已厌倦了钢筋混凝土的生活空间,人们对公共建筑室内界面材质要求逐渐把目光移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成为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很多天然材料开始受到设计师和大众的宠爱。

4.4 声环境设计

公共建筑室内空间声环境亦同样不可忽视,以广州白天鹅宾馆中庭为例“,故乡水”瀑布就是较好地把自然景观和声音引入室内空间,使整个室内空间增色不少,取得良好的效果。总之,在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过程中,应将形、色、声、质最终融为一体,赋予人们以综合的心理感受。

参考文献:

[1]张福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47~551

[2]詹和平.中西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比较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公共空间设计要素范文4

传统院落空间的一般特征在北京郊区民居中,四合院是最基础的院落空间,其它类型的院落由在此基础上减少除正房外的其它构成要素演化而来。由四合院民居可以分析出主要的民居院落空间的构成要素:正房、厢房、倒座、围墙、耳房、门楼等,如图1的右下图川底下(即爨底下,位于北京市门头沟斋堂镇,下文统称为川底下)民居平面及其构成要素示意图所示。北京郊区的传统院落空间一般由房屋与院墙围合而成。由房屋与院墙的组合关系可以将传统院落空间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四面围合院落、三面围合院落、两面围合院落及一面围合院落(图1)。这里的“面”指的是正房、厢房及倒座的数量之和,而一面围合院落指仅有正房的院落,墙体只起到围合的作用。三面围合院落以三合院为代表(图2),四面围合院落以四合院为代表(图3)。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组合方式主要有纵向组合、横向组合以及纵横结合的复合型院落组合。

二、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类型与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家庭成员关系及家庭成员数量。四种类型的院落空间与家庭结构是相适应的。其一,房屋数量越多,居住的人口数量越多,家庭结构也越复杂;其二,围合的“面”数达到最大,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其容纳的居住人口数量是有限的,当人口超过一定数量时,居住空间紧张,生活质量开始下降。而民居中有时会出现跨院,通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院组合而成。跨院则可容纳更多的居住人口以适应更多类型的家庭结构。

三、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组合与精神体现

传统院落空间的组合与居住者的精神是一致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秩序性。通常合院有一定的轴线,体现家庭伦理。特别是不同的家庭成员居住在不同的房屋内以体现传统的长幼有序的思想。如长辈居住在正房,家庭长子居住在东厢房,次子居住在西厢房,以三合院与四合院为例,如图2-a与图3-a所示。其二,内向性。在院落空间内部,通常房屋开门只朝向院落,而向外仅设采光通风的高窗;院落空间通常只有一个出入口且设置影壁以及密实的围墙,以阻止其它方向的人流及减少街巷视线进入院落内部,以三合院与四合院为例,如图2-b与图3-b所示。

四、传统民居院落空间功能与家庭日常生活

不同位置的院落空间承担着家庭日常生活的不同功能。在不同类型的院落空间里,因家庭日常生活是相似的,生活习惯是大致相同的,因此院落空间承担的主要功能是基本相同的。居住与起居:全方向围合的院落,维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封闭环境,可抵御外部条件的变化,如风雪雨等气候变化。这是居住与起居式房屋的主要功能。活动与通行:以院落出入口的门楼为起点向各房屋有一定面积的铺装,且通行分岔处及门楼处增设更多的铺装,形成一定面积的铺装区域,又结合植物种植形成夏可乘凉、冬可晒太阳的家庭活动场地。种植及养殖:民居院落空间内常有种植及养殖的传统,院内的裸地用于种植各种蔬菜瓜果,院落的角落用于搭建养殖圈。房屋数量越少的院落空间,相应用于种植与养殖的面积越大。堆场:院落空间内的堆场常利用闲置的角落与小面积的区域,将家庭生活常用的柴禾、生产工具进行临时或长时间的堆放。堆场也常常是空地,其使用功能随时因需要而变化。

五、古北水镇院落空间设计的适应性分析

旅游接待与家庭生活存在着诸多不同。在旅游因素的影响下,古北水镇院落空间的设计与传统的院落空间在使用对象、功能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如何在保持传统院落空间模式与格局的前提下,有效地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是古北水镇院落空间设计的重点与难点。现从如下四方面对古北水镇院落空间设计的适应性进行探讨。

六、满足不同的使用者

传统院落空间的使用主体是家庭或家族,而新院落空间设计的使用主体是游客。游客与家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人的数量与关系的差异。家庭成员的数量是有限的,而游客的数量一般要数倍于家庭成员,且不稳定。在人均院落空间使用面积方面,与家庭式合院相比,游客人均使用的院落空间面积要明显减少。以四面围合院落空间为例,在家庭使用时,按三代同堂居住,其成员一般不会超过10人。而作为接待的合院,虽然实际居住的游客数量不能准确估算,但为了给游客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院落空间则需要在居住空间的设置上留出必要的弹性,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数量的游客需要。在人员之间的关系方面,家庭成员的关系是稳定的,而游客之间的关系则是复杂和多变的。一拨游客与另一拨游客的关系以及他们内部的关系是不尽相同的,当他们共同居住在同一院落内时,在空间上就需要有一定的分隔,从而使得院落空间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既要有共享的可能性,也应具备分隔的可行性,如图4所示,古北水镇院落空间设计时,保持整个院落空间的公共性,同时,根据房屋功能单元的设置将屋后空地分隔成相对独立的封闭空间,并设置独立的露天温泉。

七、体现传统居住文化

人的行为活动可以造就环境,赋于环境以一定内涵与意义,体现人的价值和行为准则;同时,环境又影响人的活动,当环境的内涵和意义易于被人接受和理解时,便可促进活动,相反则抑制活动。传统院落空间是居住者精神的载体,空间的封闭体现家庭的内向性,空间的秩序体现儒家礼制的思想,人的活动与院落空间承载的精神是一致的。基于旅游的院落空间设计需要适当降低传统院落空间中的内向性与秩序性,而更加注重对传统院落空间要素的利用,以满足游客对传统居住文化的体验。游客对院落空间中的精神需求表现在两个层次:其一,院落空间应有丰富的体现传统居住文化的环境要素,以供游客欣赏与使用;其二,上述要素与构成场景应尽可能引起游客的共鸣与联想(图6)。为了保证游客使用空间时有较好的行为和视觉上的连续性,在保证单个院落空间内的游客流线是连续的同时,在不同院落空间之间也应尽可能有良好的连续性。这就要求,相近院落的出入口应尽可能保持通畅的对接,以保证游客不必为寻找下一个院落入口而花费太多时间。如图9所示,游客流线是一个贯穿院落公共空间的过程,每个院落的出入口的设置都考虑了游客流线的通畅。

八、功能设置的多样性

传统院落空间的功能相对稳定,而旅游接待的院落空间其功能则是多样化的。用于旅游接待的院落空间设计不再需要家庭生活的全部功能,传统院落空间中的原有功能则要向食宿、活动与交通、欣赏等满足旅游接待的功能转变。为满足旅游接待需求,古北水镇院落空间设计其功能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功能增减。传统院落内的养殖、堆场等功能已不需要;同时,为满足旅游接待,需要增加酒吧、餐馆、会所等具有娱乐性质的功能,充实与丰富院落空间服务的属性。第二是功能相对集中。针对游客需求的集中性,相同的功能则需要加强与集中,其中比较适宜的方法是将相对集中的功能需求集中设置在一个或多个院落空间中。如将餐饮集中布置在一个院落内,其用房主要为餐厅、厨房等,而相临院落则可以集中布置住宿、娱乐、商店等功能。如图5所示,这是一个以餐饮为主的院落,把用于旅游接待的餐饮功能集中在一起,而减少住宿向院落开设出入口,同时,这种处理方式也为其它院落空间功能的再布置提供了集中或增加新功能的可能;第三是院落内的交往活动空间增多。与传统家庭生活相比,古北水镇院落空间需要更多用于满足游客公共交往活动的空间场所,设计中尽可能利用院内空间,适当设置部分休息设施等,以供游客使用。第四是注重院落功能的复合性。游客数量与关系及其停留目的的多样化导致不同时间段内院落空间呈现出不同景象,使得功能的复合属性大大加强。

九、空间组合的灵活性

传统院落空间形态往往是相似的,而新院落空间设计应呈现出空间组合的丰富性,以产生多样的场景。这种为满足旅游接待的院落空间组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院落空间设计的组合要符合游客的活动需求与游线走向;另一方面组合应呼应各个院落空间的功能特征与功能搭配。就总体而言,旅游接待的院落空间设计,其构成要素不变,但各个构成要素在不同的组合下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单个院落方面,其一是采用以三面围合与四面围合为主,单个房屋体量有部分加大,这种加大是通过构成要素的合并而实现的,但院落空间比例基本保持不变,如图7与图8,古北水镇的院落空间设计保持了传统院落空间风貌与比例尺度,在房屋体量加大处,用小体量的建筑进行遮挡,从而弱化了大体量的建筑,与传统院落空间风貌有一定的协调;其二是古北水镇周边是山体,特别是山上的司马台长城,院落空间设计也要保证院内空间有欣赏到周边山体及长城的可视区域,有效提高院落空间的旅游文化价值,如图6-c所示,在院落内可遥望司马台长城。在院落空间组合方面,满足旅游接待需要,应合理地将不同类型院落组合在一起,发挥院落空间的旅游价值。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被组合的院落空间以三面围合与四面围合为主,以少量的其它类型院落穿插其中,如图9所示,三面围合与四面围合是主要的形式,其它类型的院落都是为协调前两类院落空间而设计的,同时又要适应周边的环境;其二,被组合的院落空间受到游客流线与功能集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院落空间出入口的增加与挪动,以保证游客流线的在一个南北游览方向上是顺畅的,而在东西方向上是一个快速的疏散通道。南北游线曲折多变,而东西向的通道简洁明快(图9)。

十、结论

公共空间设计要素范文5

[关键词]构成形式;形式美;构成要素;空间环境;点线面;展示空间;展示设计

一、展示空间的主要形式分析

用功能区分展示空间设计,其大体包括展览及协助空间设计。展览空间设计包含销售、展示沟通空间、和布列空间。协助空间设计囊括休息、过渡空间设计和公共服务空间设计等。用布局体例的关系来区分展示空间,其组成形式可分成全局空间与部分空间两种。

1.总体空间构成形式

对一个大型的展示设计来说,应优先探求确立构筑组成环境的群体容积形式联系,大体上是指体系空间及聚合型组成式空间。体系式空间是主次先后布列分明、层次有序且先后体系明确的构成形式。这种形式,大体合用于可以给人们以庄静严肃等感受且具有时间先后和逻辑顺序的空间,如历史名人纪念馆、各类博物馆等。聚合型空间则为展厅不同区域之间,不按照前后主次顺序,聚合无限定。这种形式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轻快逍遥自在之感,适于具有丰富观赏、自由选择和方便踊跃参加的商业性陈列展销博览会,各类民族文化、民风习俗和艺术作品的空间设计。

2.局部空间构成形式

概括局部空间为总体设计中的一方面,它侧重于空间整合手段的实在应用,是构成艺术的详尽施行。局部展示中主要包括横向以及竖向型空间组成形式。首先,对于竖向空间设计的处理技巧包含下面两种。抑扬整体构成法,这种手法是以改变空间不同位置的高度为方法来改变观众心理的感受;叠加空间构成法,这种举措是通过产生空间纵向层数来增加展示空间整体适用面积,并且也减削了整体设计的花费。在横向设计过程上,应做到功能分区科学鲜明,表里关系透彻且易于人群活动。以我所设计的大型钻石展厅方案为例。在设计中主要依托主体空间的承重柱体来进行设计。空间主要构筑物以钻石为元素结合构成形式围绕固有柱体进行设计。既能消除空间局限性,更展现出设计的主体特征。最重要的是依照三个空间构筑物将空间进行了无形的分区。所以,我认为展示空间设计应学会依托空间内部结构,将其局限性转化为我所用的有利因素。从总体空间构成入手,以自身的掌控力来驾驭空间形式,这才是设计的核心。

二、构成要素的基本形式

在展示空间中,一个展品、标志、装饰物等,都能看作展示形式中的点。点可形成视觉焦点,是力的中心,在整体空间画面中具有标明或强调位置和空间张弛作用。这种作用在展示空间陈列设计中运用的很广,它可以规定展品位置、强调其作用以突出形象,还可以调节展品、展具、装饰物以及背景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构成中的线的展示应用主要为直线和曲线两类形式。其中,直线是最基本的手法之一。使用得当就可明确引导观众的视线,而曲线则更趋向于自由灵活,增加了整体的设计感,突破了简明的固有手法和缜密的气氛。在实际案例上,一般结合曲线跟直线的特性,形成丰富震撼的对比效果。面具有丰富无尽的形态变化,空间的特性不同,面的形状、方向大小和闭合方式也不同。面凭借空间结构的特性而出现,和体形成关系联合组建空间的具体状态。面作为线的聚积形式,具有幅度感。面与面形成空间,在整体设计中面体现了空间的整体风格效果。在展厅方案施行中,采用各类差异性构成手段将面的具体形态结构进行设计,使其作用脱离出来,可以增加空间环境的复杂性,使展示空间具有通透轻盈和别致的体验效果。点线面三者之间完美的应用可以给整体空间以活的设计灵魂。例如在整个钻石展厅方案中,以主题构筑物作为主要的“面”,以墙面的曲线造型和棚顶的钢架结构作为主要的“线”,以空间装饰性物体及站台作为主要的“点”,将三者统一于整体设计中形成风格统一、内容多样的的展示空间。

三、构成形式在展示空间设计上的运用

不同展厅的功能作用不同,例如展陈空间侧重商品展览、展演活动和人们在整体空间中的多种需要。而依照相异的实质内容和功能形式的不同,展示设计中还包括户外及室内空间之分;有演示空间、有销售空间和办公空间之分;也有服务人们的休息空间和利于人群移动、驻足的公共空间之分等。透过现象看本质,作为一个展厅不管区别成多少区域空间位置,其协同配合是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去掉表层装饰,其内在形态结构才是整体空间策划和筹备的支柱精髓。只要懂得构成形式的基本规律和“化简为繁、化繁为简”的核心本质,就能利用构成形式进行各种类型的展示空间设计。拿简单的立方体来说,一般的人觉得它是由很多的面聚合所形成的。可是事实上作为构成中的点线面还有小空间,它们聚合构成的形态关系同样会因艺术加工前造型因素的不同而各异,应用在展示设计上同样也是如此。正方体是由六个面及十二条边线和八个交点所组成,球体则是连续曲面及球面围成的几何体。

因此,展厅设计的具体方案应该依照不同展厅的实际需求,着眼于具体空间的要素关系,围绕主题形式发散创造艺术方案,以符合具体实际功能性风格性的需要。拿我设计钻石展厅的思路来说,就是先考虑分析展示主体物钻石的结构和排列方式,将他的形式感和结构美感以构成形式为基础加以艺术加工处理形成符合展示主题设计的构筑物形式,同时在空间关系的其他位置再以主体构筑物为基础进行次要空间形式的设计。这些地方的构成形式不应太复杂,在精简的造型关系下和主体关系相符合便可。同时在整体空间中要注意形式的变化性,在整体中需求空间关系的对比变化。在墙面造型的设计中我选择了与钻石棱柱结构相异的曲线造型,以曲线的线面关系和主体构筑物的直线构成关系结合形成具有变化统一的整体设计。主体构筑物和墙面造型分别为构成元素中的面和线的相互关系,而空间中的点和线的相互关系则主要体现在顶棚的钢架结构造型以及吊灯、射灯上。整体展示空间的顶面为钢架结构的线性构成,同时相互作用形成无形的体,给人以通透而又稳定之感。构成形式在展厅设计上的运用形式主要有三种:重复的展示设计构成、渐变的展示设计构成以及对比的展示设计构成。

1.重复的展示空间构成

这是展示设计的最基本形式,重复性构成用空间构成的视角进行阐述,除了形态方式相同外,还有方位质料、程度比例、体积巨细及和空间组织布局构造放置的位置等都是重复关系。展示的重复性关键显示在三个方面:空间造型、位置以及视角上的组合与转化。空间造型的组合与变化,是指造型的体式形态都一致。例如较大的设计分割和较小的设计组合,都是拿造型体量相通的空间造型做为尺度衡量来进行另外的空间设计。倘若空间中要有变化形式,同样要将作为尺度衡量的构成形式进行调度,再用调度变化作衡量去规范另外的设计,进行分割和组合。空间位置的重复与变化。除了形式结构,还包括距离位置与聚合倾向二种紧要的构成要素。空间位置首先表现在距离以及方位这两种角度。举例来说,两个构成元素以高低来说,以垂直方位布列,以相对聚合,以水平方位布列:无论按哪种空间位置聚合方式,都可以以一种相互的间隔连系当做尺度来衡量设计的配合和离散。空间角度的重复与变化。空间的分割和配合都归属方位转化,然则构成元素除了空间局限之外还包括内在的角位转变。比如拿正方体来说,能够进行内在的角位歪斜。在相同窄间上进行重复作用时,应首先用恒定的角度位置作为衡量标准,别的构成元素都拿它做为规范,之后再进行空间聚散组合。以钻石展厅为案例分析,它含有重复空间构成中的重复性形式。主要体现在围绕三个中心柱体而进行设计的主体构筑物,在空间造型、位置和角度组合变化上都具有重复性的特征。其设置不仅体现了展厅的主体性和形式感,而且起到了分割空间的作用。

2.渐变的展示空间构成

空间关系转化的大体趋向,是从阔到狭,由大及小,从直到曲,由表及里的形态转变的非等量表现,然则其具体转变的差数却为相衡的。这类转变方式内在顺序性相同,因此它还包含等量的表现。通过这种体例,人们会在感知上拥有显著的节律变换逻辑,更能体现形式美包含的韵律感。形式的渐变不仅仅是设计全局的体量转化,而且可以作为空间构成要素上任何部分的转化。在钻石展厅设计中我就是采用渐变关系作为空间构成要素上某个部分的转化。以不规则棱柱由大到小、由高变低的空间不等量变化体现节奏变化逻辑,让空间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化。

3.对比的展示空间构成

构成的对比不仅呈现在结构造型以及体积感上,也呈现在聚散和组合之间的关系上;既有在相异的展示设计中整体构成的对照,还含有展示设计构成要素当中部分的对照。对比的展示空间有上下阔狭、弯折巨细、围透疏密、聚散离合和虚实变化等各类体例。通常我们从宽空间进入窄空间会形成寂然和压迫之感;从低空间到高空间会形成明亮开阔之感;不同空间的穿插会使人产生变化和抑扬顿挫之感。再比如曲线和直线的组合方式会营造出硬朗与轻柔、规矩和对照以及灵活和坚实的空间成效。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以钻石展厅作为案例所具有的展示空间构成的对比关系,其在空间造型以及体积感上主要是直线造型和曲线造型、不规则构成体与墙面造型的对比关系。而在分割与组合的关系上,主要表现为钻石结构和空间小品、墙面造型的设计上所进行的变化统一的分割组合,使得整体设计包含巨细疏密和虚实聚散等变化规律。

四、结语

综上所述,构成形式和设计形式的视觉传达能够表现出某些看法、象征意旨,构成要素在展空间里所承载的文化及精神影响是不可否认的。构成形式运用是利用构成要素描绘直观设计形象的形式美艺术法则,在设计上呈现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实际上,不管是什么样的缔造方式都须要利用有限的视觉感触去体会无线的艺术美感,同时在合乎空间环境联系的条件下,完成网罗轮廓形式、体块形式、色彩形式、质料形式、焦点形式等构成形式之间的对立统一。构成形式的视觉表现应为体现形式心理感受的实质,人们应深入探讨构成的组织布局规律为了更好的表现成果。因此,在今后的展示空间设计里构成要素都会被应用到其中。

参考文献

[1]宋寿剑.商业办公空间设计[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2]王晓,闫春林.现代商业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黄建成.空间展示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田原.室内设计与空间表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任仲泉.展示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6]吴爱莉.展示设计[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

[7]林生艺.商业展示设计的空间艺术[D].南阳:南阳师范学院,2007.

[8]朱翔.商业空间展示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9]郑曙旸.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公共空间设计要素范文6

【关键词】低碳出行城市街道空间设计

前言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街道占据了城市空间的大部分,其自身的功能性及空间性设计,对于其本身的构建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不但可以丰富城市街道的功能,而且有利于丰富城市的繁华生活。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是城市建设发展满足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求,也是城市街道设计工作的重要发展目标。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提高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水平,对于促进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也发挥着积极地意义。

一. 城市街道空间的构成要素

在我国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街道作为城市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内容,主要是指城市内可以满足一系列活动的场所,其所需要包括的不仅仅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城市交通运输道路的基本使用及发展需求。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水平,为进一步促进城市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侧重于空间景观的街道部分。其中,城市街道空间的构成要素,主要涉及地理位置、车辆通畅情况、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为了有效的提高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水平,重视城市街道空间构成要素分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 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要点

在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要点会涉及到空间分析和重构;景观整合设计;城市街道主题建筑;市中心商业街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重视空间分析和重构;景观整合设计;城市街道主题建筑;市中心商业街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空间分析和重构

在进行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空间分析和重构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在空间分析中,需要侧重对城市街道空间形态进行深入分析,在视觉方面需要注意尺度与比例、平衡与韵律、协调与对比等几个问题。同时,在城市街道设计方案中,利用三维模型要素进行环境要素的分析,进一步进行空间分析和重构问题探究,提高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为城市交通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地贡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重视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需要关注空间分析和重构问题。

(二)景观整合设计

在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工作中,景观整合设计,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导向设计理念,更加侧重对城市街道景观进行整合设计。通过一定的整合性方案提高街道空间的利用效率,可以将街道上的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进行结合链接,促使城市街道空间变得更加完整,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因此,在进行城市街道设计的环节,应关注景观整合设计这一要素存在的情况。

(三)城市街道主题建筑

在城市发展的历程中,城市的存在往往会由于其自身的独立历史性和典型的建筑而被人们熟知。城市街道主题建筑,作为城市景观的组成内容,也是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结合城市街道主题建筑的分布情况,进行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对于发展城市景观经济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工作中,城市街道主题建筑,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从整体上把握城市街道主题建筑的设计,可以综合反映出城市发展的内涵,在为人们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同时,促使城市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如何做好城市街道主题建筑的设计与规划,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也非常重要。因此,在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重视城市街道主题建筑的设计与规划,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四)市中心商业街

在实际生活中,市中心商业街,作为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要点之一,逐渐成为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应重视的发展问题。市中心商业街,往往是城市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其人口密度较大,交通线路的流通性要求较高。进行市中心商业街的空间设计工作,应充分考虑市中心商业街地点的特殊性。在城市街道中,市中心商业街,作为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要点之一,其设计的类型与功能性都应符合人们生活工作的需求,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合理的进行街道空间的规划,提高市中心商业街设计的合理化水平。在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视这一部分的工作内容,提高街道空间设计的水平。因此,为了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关注市中心商业街的设计与规划,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 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导向设计

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探究,成为了发展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低碳出行模式是由步行、自行车出行、公共交通出行等低碳出行方式构成的出行结构合理的城市交通发展体系。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更加符合城市交通事业及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发展。通常情况下,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导向设计主要包括:“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组织原则;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进行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工作中,应深入分析“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组织原则;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为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组织原则

在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动线”+“节点”的发展模式,主要是由轨道交通导向的城市发展设计方案,按照由点到轴的原则进行发展。其中,以轨道交通换乘点作为聚集发展的城市空间增长极,需要确保沿轨道线路的方向实现串联各个站点地区的目标,进而形成若干条城市发展轴线,为缓解城市交通工作的压力,发挥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时,在设计“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方案时,还应考虑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情况,针对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进一步细化“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设计方案,以确保“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设计方案,有利于城市空间规划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还应时刻关注“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组织原则。

(二)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

在实际工作中,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也是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内容之一。在进行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环节,重视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设计,按照“点―轴”式的空间结构组织原则,将多条轨道线交汇处的城市中心作为高密度聚集发展的核心位置,沿轨道线路方向的轴向串联各个站点地区,完善交通线路的设计问题,实现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设计目标。同时,在关注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设计目标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单中心廊道放射式设计方案与城市区域空间发展之间的协调性,使之更加有利于促进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工作的开展。

(三)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也是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内容之一。通过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设计方式,实现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是城市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需求之一。在进行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过程中,当单中心城市聚集效应不断增强的时候,城市的规模会不断扩大,城市中此嫩的人口与职能会沿着轨道交通廊道的方向,向有效的地区进行疏解,通过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可以有效的环节城市发展的交通压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进一步实现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目标,应充分重视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设计方案。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交通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了更好的满足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需要,重视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逐渐成为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结合城市街道空间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探究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提高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水平,促使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更加的合理化。

参考文献:

[1] 翁雪雁.新城慢行空间构建研究――以溧阳南部新城为例[D].苏州科技大学,2013.

[2] 刘亚文.对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2,28(12):2-3.

[3] 刘璨.复合生态理念下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地域性特征研究――以西安市含光路改造为例[D].长安大学,2010.

[4] 唐蕊.基于景观视角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3):3197-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