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理学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理学教学范文1
制作英文多媒体课件,自己编写英文教学大纲、实习指导、复习资料、习题集[7];以章节为单位将教材分解,每位教师负责制作所分配授课章节的多媒体课件,并准备该章节的教案、讲稿,编写英文实习指导、复习资料、习题集。这样可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充足的精力进行较少内容的准备。写英文讲稿时查阅大量英语原版专着,同时将经典的病例讨论翻译成英文,通过对临床知识的联系,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改革运用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方法
印度教学条件有限,普遍缺乏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例如在印度学习病理学,几乎所有的切片都要求绘图,学生几乎天天要去实验室。而且印度教育普及程度较低,留学生们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学生之间知识水平差异较大。所以改革教学方法,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8]。传统的教学方法为灌输式讲解,并不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授课[9]。而现代教学强调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方法”无论对中国学生还是留学生都显得尤为重要。病理学作为一门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既要综合基础理论,又要联系临床知识。而且病理学各个章节间相互都存在着承上启下的联系。在实践中发现,教师一味的讲解往往使学生昏昏欲睡,而通过一个个问题启发教学,学生则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而且提问式教学还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就可以直接转到下一个问题;相反,如果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回答,则会做详细讲解。这种方法在实验课中尤为适用,先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出现了怎样的病理改变,正确的病理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然后再系统讲解。尤其使用2个貌似相同的标本为例,要求留学生做出正确的鉴别诊断并陈述依据时,他们也像中国学生一样,争先恐后地回答,正确的一方欢呼雀跃。留学生纪律性差,如果他们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会中途退堂。全英语教学中又不可避免地涉及大量比较生僻的专业词汇。教学中尽量将相关内容和临床病例相结合,留学生课堂思维较活跃,习惯于和教师有积极的互动,教学效果较好。而且,开始上课时专门抽出一定时间讨论复习前次课的内容,解决学生的困惑;快下课时,针对下次课的内容留些与本次课有延续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10]。另外,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病理学教学范文2
关键词:护理学病理学思考
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分为护理基础课与护理专业课。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等为基础课;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为专业课。其中专业课自课程出现起就带有明显的护理学的特征是紧紧围绕护理学的需求展开的,而其中的基础课课程最开始都是起源于临床医学带有明显的临床医学的特征。所以在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怎样将带有临床特点的基础课进行改革,更好的为护理实践是护理专业教师一直在认真思索的一个问题。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课,是护理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国内外的护理学教育中,在不同层次的护理学教育中,都开设了病理学这一专业基础课程。在我国2015年护士执照考试中更是加大了病理学的比重,凸显出病理学这一学科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如何改进护理学专业中病理学教学。
1教材方面
如上文谈到的,很多护理专业基础课最开始都是为临床医学服务的,教材也是按照临床专业的需求来编写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都是使用临床医学专业的教材,在教学中未突出护理专业的培养需求;在护理学实习中病理学与护理实践脱节。因此想要改进护理学专业中病理学教学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对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进行改革,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及改编,突出护理专业的需求和特色。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的病理学知识,观察及分析病情变化,推导病变可能会引起的身体反应和情绪变化,借此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进入临床后能够更自觉地与医师配合,指导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在教材编写中注意以下原则:①简化病理变化的镜下所见部分,突出大体表现;②简化病因和发病机制,突出临床与病理联系,并相应增加与护理专业有关的内容;③强化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突出病理变化与护理实践的联系。
2课程设置方面
在护理教育改革中,护理人文等学科的比例提升,基础医学的比例下降,同时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合并为1门课程,病理课课时大量缩减。改革以后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一方面现代护理模式要求专业知识更趋完善;另一方面要求增加新课程,削减原有课程学时。如何解决这对矛盾以满足教学需要,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校重新设置和组织了课程,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内容穿插安排,合理利用学时;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坚持一个原则——突出总论,精简各论。总论部分介绍的内容是后面所有疾病学习的基础,所以总论部分应多占课时重点讲解。各论部分与后期开设的内科、外科的内容有一定重叠,可适度精简。同时取消了部分实验课,将有关内容利用录像、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加以弥补。
3教学内容方面——突出临床病理联系
病理学教学范文3
按照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原则重组学科结构,更新病理学教学内容。对于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把握好“必需”、“够用”的尺度,把知识传授型内容限制在“够用”范围内。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授课涉及教材的各个章节,课时基本平均分配,其结果表面上学生对每一种疾病都有所了解,而实际上对一些重要疾病并没有牢固掌握,所以讲授病理学必须有针对性,重点突出病理学总论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掌握各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重点突出病理学各论中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联系比较密切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等,而对与临床联系较少的内分泌系统、某些传染病等章节删繁就简。对于实验教学,巩固学生今后就业中对于实验内容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尽量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增加能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的实验内容。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重视基础,强调知识的连续性:病理学以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为基础。病理组织都是由正常组织转变而来。有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因而对病理学知识难以深刻认识和理解,渐渐地知难而退,丧失了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知识的反复性和连续性,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不仅要了解下节课要讲的内容,更要复习与内容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在讲授时老师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组织的正常形态、功能及代谢等情况,必要时在黑板上简单图示,让学生标明相应的结构名称等。比如,下节课要讲“肾小球肾炎”,老师应该指导学生预习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了解尿的生成与排泄过程等等,在掌握了器官组织的正常形态、生理功能、代谢特点后,再将已学知识逐渐导入新学内容,阐明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等。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达到掌握知识、强化记忆的目的。
2形象比喻教学:病理学是一门以形态学为主的学科,学生对一些病理形态变化难以得到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可以采取形象比喻方式讲解。比如,讲授肝组织损伤后的再生修复可以用旧式民舍的屋顶结构(网格状支架与凹状方形瓦片的关系)比喻说明肝小叶网状支架与肝细胞的关系。当肝组织损伤后(如病毒性肝炎),如果肝小叶网状支架完整,再生的肝细胞就会沿网状支架延伸,而达到完全再生(即如用瓦片以网格状支架为基础加盖房屋屋顶的形式)。反之,若网状支架破坏肝细胞则形成结构紊乱的结节状再生,这一形象比喻也可为以后讲解肝炎向肝硬化演变发展过程作铺垫。
3启发式教学方法:改变教学内容的顺序,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讲授“大叶性肺炎”时,先从该病的临床表现入手,讲解发热、咳嗽、咳铁锈色痰,再讲授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当讲到红色肝样变期病人肺泡腔中出现的大量纤维蛋白和红细胞渗出,导致痰液中含有大量红细胞的分解产物(含铁血黄素)后,学生很快就明白了痰色变成了铁锈色的原因。利用疾病中的这种因果转化规律进行教学,能增强课堂效果,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易于理解和掌握。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分析能力: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医学基础学科,病理形态变化是认识和分析疾病的重要依据,实验教学是病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课中要求学生将形象观察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由大体变化联想到它的镜下结构,由微细结构联系大体的病理变化。从病理变化联想到它的病因、结局、功能、代谢变化,会出现哪些临床症状等。比如,对病理组织切片“肝脂肪变性”的观察,当学生观察到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空泡时,老师应启发学生思考大体标本的体积、重量、颜色等的病理变化,由大体病理变化又会引起哪些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果造成肝脂肪变性的原因不消除,病变继续发展,将给机体造成怎样的严重后果。因此,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可加强形态变化与疾病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改变考试内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病理学教学范文4
关键词:病理学;课改;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45-02
病理学是与临床医学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基础医学学科,它是由基础医学通向临床医学的桥梁,在医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否学好病理学将直接影响到临床课程的学习,但病理学由于其内容多,涉及面广并且课时有限,所以教学任务比较重。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本学科的新发明和新理论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异常迅速,导致学科高度分化、高度集中、高度综合,因此必须加强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以使其适合目前医学发展的步伐。
1 病理学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1)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授课形式单调,学生死记知识点不理解实质意义,课堂效率低下。
(2)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教学媒体的演示,学生在没有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很难对知识点做全面清晰的把握。
(3)师生交流少,教师仅仅通过课堂的讲授,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比较模糊,而且填鸭式的教学抑制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学效果差。
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医学创新开拓式人才。因此要按质按量地实现病理学的教学目标,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探索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
2 关于病理学教学改革模式创新的探索
(1)设置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或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对病理学教学进行改革。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为通过结合临床病例设置病理学问题,并通过学生在课下自学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结合实验增强直观认识,是目前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该种模式最主要是结合临床病例问题设置病理学问题,也是病理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并对问题产生兴趣,在每个章节的开始设置了符合教学目标中多个结合临床的病理问题,通过设置问题可以巧妙使学生对机体由正常演化为病变时机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对其进行对症处理的一个完整的概念,提高课堂效率。
(2)将病理学和临床医学整合进行连贯式教育。通过将病理学与其他基础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整合、优化课程内容,结合病理、临床设置中心问题,以讨论为主要形式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新教学模式使病理学与其它基础及临床学科之间知识有机地融合和相互渗透,使学科界限在日趋消失,实现医学整体化。在逐步实现医学整体化教学中病理学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这对于学生走出学校后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是十分有用的,达到了教育的终身性效果。此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是以医学应用及能力培养为中心,病理学坚持“必须、够用为原则”,坚决删除陈旧、偏深的内容,防止必要内容的遗漏,避免传统医学教育中的分科太细,彼此间联系较少的缺点,减少重复讲授,节约时间,注重实用和培养其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适当使用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多渠道获得学习资源,同时也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科、时间、空间的限制,保持了知识的连续性。多媒体教学表现力强,能清晰显示大量典型的病理变化,解决了教学中病理标本缺乏或不典型的问题,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病理学教学,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在使用时,应遵循“适当、适度”原则。
首先,精心制作教学课件,注重课件的实用性。多媒体教学中所应用的课件一般由各章节授课教师自己制作,因水平和经验的差异往往会造成课件质量良莠不齐。有些教师把课件当作教材的拷贝,把屏幕当作黑板,课件缺乏特色,这样会淡化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在多媒体教学时不应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应该体现出质疑、解惑、演示和推理以及精讲点拨等教学过程。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总想将相关知识点都插入,这样虽然信息量大,但却难免重点不突出,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要紧扣教学大纲,删除不必要的内容,减少信息量,突出重点,而且课堂教学速度要适中,避免过快,重要的教学内容要适当停顿,让学生做好笔记。
其次,合理设计教学过程,选好多媒体的切入时机。传统教学方法仍有自己独特的长处,在有些章节的讲授中,传统教学法(如板书)仍为获取知识、强化重点难点的主要途径,对于推理性、逻辑性很强的内容必须通过演示、推理、板书等方式讲清、讲透,学生才能弄懂,并且要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理解、思考和记录,同时也要发挥多媒体直观、生动、高效、表达准确到位等优点,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注意他们的接受能力。根据讲授内容,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之间应进行合理取舍,在现有条件下互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以提高教学效果。
(4)加强网络病理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病理学的网络课程建设,是将多媒体课件、实习指导、课时计划、教学大纲、题库等传送到校园网络上,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结合自身对知识点的把握情况,通过浏览病理网页得到补充和强化,从而达到更加个性化、具体化的教育目的。同时也可以利用资源共享,链接更高层次的医学院校的精品网站和相关专业网站,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广的学习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经过几届学生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仅在病理学知识容量上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在学生自学习惯养成、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特别是学生走出校门真正步入工作岗位以后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该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在工作中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优于传统模式。
参考文献
[1] 向德兵,牟江洪,李昱,等. PBL教学模式在临床-病理讨论课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6, 10(5):455
病理学教学范文5
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六盘水市 553000
【摘 要】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发生,发病机制,发展过程及转归的学科。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也是学生从基础医学学习中对疾病接触的开始。在病理学教学中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翻转课堂,情景模拟教学等可以增强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人事和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操作铺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病理学;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思维
在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的传统教学中,学习内容多,理论知识记忆难,师生交流不足,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技能,限制了主动和创造性的发展,在其后的临床课程学习和临床工作中难以运用,所以在教学中加强临床思维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1 临床思维
思维是行动的先导,临床思维是利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思维,从错综复杂的线索中找出主要矛盾并加以解决的过程。临床思维的建立和形成要靠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最终融成一条线,让高职护理的学生在校的学习就能和临床相结合,毕业后就能和医院做到有效的无缝对接。
2 传统病理学教学的特点
在传统的高职护理病理学的教学中,常常忽视了对护理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
由于病理学的教学课时短,教学内容多,在平时教学中就把大量的抽象概念与形态描述等“填鸭式”的教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感到疲累,并且会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和乏味。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也会穿插病例进行分析和讲解,但在讲解过程中总是以老师对病例的分析和解答出发,常常忽略了对学生自主思维,自我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对临床思维的定式总是以老师出发,缺少自我对问题的理解和判断。
3 高职护理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3.1 学生思维的形成
在传统的病理学理论教学中,学生的固定思维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桌上记,逐渐形成一种对知识“灌入式”学习思维,而缺少自我的思考,自我的发现及自我对问题的解决过程,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对整个教学过程改革,让学生能从问题出发,自我思考并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3.2 和临床工作的对接
作为护理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会面对各种疾病的发生,让学生在工作能理解患者疾病的本质,并作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操作是决定疾病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学校的教学中就模拟医院的场景,让学生能在学校就有“临床感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能体会到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发病机制,转归等全过程。
这样才能符合现代医学技术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3.3 教师在教学工作的自我提升
在新的病理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查阅大量的资料,对病例问题分解,对现实特例结合书本的讲解等,付出精力和时间,这样一方面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学生更易于接受,同时教师自己的专业素质也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得以提高和丰富。
4 高职护理学生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
临床思维的培养方法
4.1 PBL 教学法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 basedlearning .PBL)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一种以患者的疾病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一种以自我指导学习和小组讨论来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在PBL 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性的加强对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学习,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利用临床实践的经验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编写临床实用性的PBL 问题及病例。并在PBL 教学前一周布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小组任务及要求,学生分组对病例进行讨论、及时和教师进行交流,提出问题,并提交讨论提纲,教师在上大课时进行总结式讨论,对大多数同学提问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引导。这样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知道问题的所在,并自主对问题进行解决,最后得到分析结论,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
4.2 情景模式教学法
采用以培养临床思维和技能为主的情景模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病理学知识的过程接近临床工作过程,在教学中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比如:教师编写案例,让同学扮演病人的角色,让护理学生对病人的疾病做出护理诊断及护理操作,在整个过程中还可以添加护患纠纷的过程,充分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临床的确切感受,这样的教学方法和临床契合,使学生能在学习中提高处理临床疾病的能力,也对疾病的本质掌握由表及里,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临床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5 小结及建议
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对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教学实践的过程,在教学任务繁重和教学理念落后的学校往往只看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和短期的学习效果,而常常忽视对学生的长远培养。因此,学校需要逐渐形成一个教学体系,各相关教学部和系应当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以适应和推动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达到培养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护理专业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丽梅, 邱雪彬, 王恩华, 孙宝志,闻德亮. 病理学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的应用[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06).
病理学教学范文6
关键词: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1]但由于病理学内容本身存在抽象概念多、形态描述多、理论知识记忆难等问题,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缺乏学习主动性。因此,实验教学在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关键。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改实验班的培养方案,对病理学实验课进行如下改革,旨在进一步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1.高效应用网络版数码互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
网络版数码互动系统由学生和教师用的高像素数字化多功能数码显微镜、多媒体和软件教学平台、双向语音和文字交流系统、图像处理与分析模块、实验报告和考试模块等组成。[2]教师只需一台教师计算机就能同时显示、控制学生端多台数码显微镜的画面,可以对其图像进行调整、捕捉和放大,以及对教师端数码显微镜图像进行显示和捕捉。因为教师计算机可以实时动态监控每一个学生的观察内容,便可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教师端可以把教师计算机中的图像传送给全体学生,达到示教作用;也可把任一学生计算机中的图像传输给其他学生,达到示范作用。
在学生计算机中存储有大体病理标本、尸解录像等资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随时调用观看,以便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学生计算机中存储有正常器官组织的图像,学生在观察病理切片的过程中可随时查看以进行对比观察。
2.实验内容改革
(1)紧密联系临床病例,改革实验内容。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样对学生在学习中创造性思维和开拓创新能力的激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基于这些情况,我们开展综合性教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设置临床病例讨论课,结合临床病例提出问题,通过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胃溃疡”这一疾病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胃溃疡的切片,解释胃溃疡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进食后疼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功能与结构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由病理变化所决定,同时引出胃溃疡并发出血、穿孔、幽门狭窄或者癌变的病例讨论。提供有关临床资料,让学生通过病理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系列的并发症。由于溃疡侵蚀到溃疡周围的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并发出血;由于溃疡处胃壁变薄容易导致胃穿孔;经久的溃疡出现大量瘢痕,这些瘢痕的收缩可引起幽门狭窄;此外,溃疡边缘的黏膜上皮或腺体因不断受到破坏及反复再生,在某种致癌因素作用下细胞可发生癌变。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所观察的切片和大体标本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与临床病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还能为以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紧密联系组织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组织学与病理学同属形态学科,组织学研究的是正常的人体微细结构,而病理学研究的是病理情况下异常的组织结构。因此,学好组织学是学好病理学的基础和前提。由于病理学和组织学授课不在同一学期,相隔时间较长,在上病理课时,学生对所学的组织学知识大多已忘记。因此在观察病理切片前,复习相关的组织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对比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疾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比如在呼吸系统疾病一章,讲到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等内容时,让学生先学习正常的肺组织结构,了解细支气管管壁较薄,主要由单层上皮和平滑肌层构成,肺泡是由单层肺泡上皮围成的半球形小囊。在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时,肺泡腔内有大量纤维素和炎症细胞,且纤维素通过肺泡孔相互连接;小叶性肺炎时细支气管管壁的上皮变性、坏死、脱落,管腔内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及脱落的上皮;肺气肿时肺泡扩张,肺泡间隔变窄断裂,相邻肺泡融合形成较大的囊泡腔;支气管哮喘时,支气管黏膜上皮局部脱落,黏膜下水肿,杯状细胞增多,细支气管管壁平滑肌肥大。在观察切片时要求学生先在低倍镜下浏览观察,辨认是什么器官组织,病灶在哪里,病灶的形状如何,然后在高倍镜下辨认病灶的结构形态特点。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掌握正常组织结构,再观察异常的组织结构,使其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病理学知识。在整堂实验课的学习过程中,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对比正常组织结构描述疾病的病变特征,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实验考核手段改革
我们改变过去以实验报告为主的实验考核办法,而将显微镜的使用、课堂提问、劳纪、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作为综合评定指标。实验考核采取百分制,其中显微镜的使用占5%、课堂提问占5%、劳纪占5%、实验报告占25%、实验考试占60%。对学生进行实验综合考核,使得实验成绩更趋合理且实验效果好,具体办法如下:
(1)显微镜的使用:考核学生调试光学显微镜的熟练程度、操作的规范性及准确性等,教师在每节课中反复、巡回指导,并如实记录每位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
(2) 课堂提问:教师讲解完切片后,学生自己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教师可通过学生显微镜显示在教师机上的图像对学生进行提问,针对他所看到的图像问其看到的图像取材于哪个组织。此外,我们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正常组织结构特点学习他所观察的切片的病理改变及病理结构特点,进而从整体上掌握所学知识。
(3) 劳纪:学生实验劳动纪律考核,包括每次实验课学生的考勤、实验结束后学生对实验仪器的整理和实验用品的归还等情况进行考核。
(4)实验报告:学生根据自己镜下的病变绘制实验报告,完整地描述病变的主要特点。教师在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时,针对学生对镜下病理图像绘制和对病变特点描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给出成绩。对于不足的地方,逐条指出并要求其改正。
(5)实验考试:实验考试是一种可操作性强的考试,是用量化指标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效果。为了客观、公平地反映每一位学生的真实水平,我们在考试内容和组织形式上经过反复探索,认为以下这种考试方法比较可行:即从制作好的考试课件中选取切片和大体标本共10张,由多媒体自动播放,每张幻灯片播放时间根据考核内容进行设定,只写出名称的播放时间为30秒,需进行描述病变特点的播放时间为3分钟。考试总成绩为60分,考试总分达36分为合格,不合格者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未通过者应重修本门课程。
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将所学的医学知识融会贯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病理学、组织学及临床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由被动地听课变为主动地求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