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范文1

(吐鲁番市高昌区水管总站新疆吐鲁番838000)

摘要本文分析新疆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新疆水资源的现状和造成目前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为新疆地下水资源的治理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针对现状新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新疆地下水利用与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开发利用 保护 对策

地下水具有水量稳定、水质一般较好、调蓄能力强、不易受到污染等特点,是工业、生活、城镇供水的重要水源。开发、利用、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对新疆干旱缺水地区具有战略意义。

一、新疆地下水资源量及开发利用现状

1.地下水资源量。据新疆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新疆地下水年平均总补给量336.6 亿m3,其中:降水入渗补给量13.2 亿m3;山前侧向补给量31.9 亿m3;河道渗漏补给量123.6 亿m3;灌区转化补给量168 亿m3。

2.开发利用现状。近期地下水可开采量151.9 亿m3,中期地下水可开采量111.2 亿m3。2005 年全疆机电井总数达到51 439眼,其中配套机电井数49 633 眼(地方39 096 眼、兵团10 537眼),年开采量68.45 亿m3(地方51.45 亿m3、兵团17.00 亿m3),继河北、河南、黑龙江、山东、内蒙古之后,在全国排名第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工作薄弱。近几十年来,全疆各地州陆续做了一些水文地质勘察和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但是由于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少,勘探试验工作薄弱,取得的成果往往不全面、不系统,难以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原地矿系统仅完成了绿洲区1/20 万水文地质普查和山区1/50 万水文地质普查。水利厅从1997年开始部署开展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审查通过7 个地州、42 个县市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

2.缺乏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统一规划。以往水资源评价、规划工作中,对地下水资源不够重视,缺乏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统一规划。一些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布局不合理,地下水开采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一些地区地下水开采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使得机电井利用效率不高。地下水开发利用没有同农业节水、盐碱地改良很好地结合,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难以发挥。

3.地下水开发利用不均衡。地下水超采区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或水资源紧缺的哈密盆地、吐鲁番盆地、天北经济带、塔城盆地,年超采量17.2 亿m3。而塔里木盆地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灌区地下水埋深小于3m 的面积占44%,土壤盐渍化较为严重。全疆灌区盐碱地面积1 919 万亩,其中塔里木盆地1 175万亩,占全疆盐碱地面积的61%,占南疆耕地面积的45%。现状地下水开采量16 亿m3占可开采量的21%,增加地下水开采量即可缓解供需水矛盾又有利于治理土壤盐碱化。

4.地下水管理工作薄弱。在实际工作当中,很难执行“两水”统管、统调、统价,尤其是统调、统价方面,很难做到,未能充分发挥地下水的调节作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有很多机电井和水源地建成以后,由于疏于管理,配套不全,再加上电力供应不足、运行费用较高、维护费用难以落实等原因,难以达到设计水平。地下水资源管理力度不够。由于机电井的所有权、使用权比较复杂,管理难度较大。没有施行一井一表计量,地下水实际开采量的统计不准确,难以做到对地下水资源的有效管理。

5.监测网不健全,缺乏动态监测资料。由于历史原因,地下水监测工作一直没有固定经费来源,使得新疆至今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地下水监测站网,个别地区开展的一些零星监测工作也难以维持。新疆现有的监测井多是生产井、报废井或者简易民井,专用监测井很少,符合《地下水监测站建设规范》(SL360-2006)要求的监测井更少。目前,能收集到监测数据的地下水监测312眼。现行地下水监测手段落后,主要是人工监测,监测设备就电线、万用表、卷尺、记录本,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监测质量也难以提高。

6.用水结构不合理。农业开采量比重过大,全疆农业、工业、农村生活和城镇生活地下水开采量分别占总量的85.8%、5.7%、2.9%和5.6%,有些地区甚至盲目开采深层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不但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难以持续。地下水占总供水量的比例不合理,南疆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比例过低,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等地下水超采区又过高。

三、地下水资源保护对策

针对以上新疆地下水资源现状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疆地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对策与措施如下:

1.定期的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新疆地下水补给量中有86%是地表水转化形成的,地下水补给量与地表水的用水量、用水结构、用水效率等关系十分密切,地下水补给量、可开采量以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等都是动态变化的。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地表水利用效率的提高,这种变化更加剧烈。因此,应定期开展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及时调整地下水资源补给量及可开采量,发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合理利用、有效保护,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要统一部署、规范技术要求、严把质量关,使评价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的。

2.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的措施。超采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已造成严重危害。塔城盆地地下水超采,造成库鲁斯台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天北经济带地下水超采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造成机井出水量减少,报废率大大提高,地下水质有恶化趋势。吐哈盆地地下水超采使得坎儿井大量干涸、报废。鄯善县南盆地地下水位以每年2m 的速度下降,地下水源有面临枯竭的危险。哈密盆地南部含水层厚度较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有可能造成含水层疏干。地下水超采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不仅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危害,而且将对今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地下水超采是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远远超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要站在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高度,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1)是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特别是超采区范围内的地下水资源管理,严格施行取水许可制度,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2)是建设节水型社会,大力推行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对地下水的开采施行一井一表计量制,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3)是进一步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资料的精度,为今后对地下水超采区的治理提供依据;(4)是积极寻找替代水源。如污水处理回用、中水利用、咸水利用、雨洪水利用以及跨流域调水等。

3.建立地下水监测站网。地下水监测是地下水资源评价、规划、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基础,没有地下水监测,就难以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评价和有效管理,就难以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当前主要做好:(1)建立和完善地下水监测机构,总结30 年来地下水监测工作的经验,地下水监测工作只有纳入水文部门,按照地表水监测的管理体系进行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地下水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新疆水利系统的地下水监测工作由新疆水文水资源局承担,具体业务由新疆水文水资源局水文地质处负责。各地州市基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设立相应机构,落实人员编制,负责当地的地下水监测工作。(2)积极稳妥地推进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地下水监测站网的规划、建设是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基础,投入多,内容复杂、技术难度大,前期工作要求高,应该按照相应建设程序,分轻重缓急,逐步实施。

根据《新疆地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新疆拟建地下水监测站1 051 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站430 个、省级重点监测站220 个、普通基本监测站401 个,国家级监测站、省级重点监测站宜以新建专用监测井为主。(3)落实地下水监测经费,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资金投入,开展新疆地下水监测站网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把地下水监测工作列入新疆水文水资源局的正常业务工作范围,地下水监测站网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经费纳入部门预算。

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范文2

关键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地下水;石油开采区

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概念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它是指根据区域水资源潜力,按照水资源利用的底限,制订水资源开发、利用、排放标准,并用最严格的行政行为进行管理的制度①。

二、石油开采区地下水资源污染问题及其立法和管理现状

(一)石油开采区地下水资源污染问题

水体石油污染指石油进入河流、湖泊或地下水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和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水体的使用价值②。井管破裂、输油管线穿孔引起原油泄漏以及污水回注等开采活动均会导致这种污染产生。

原油泄漏后,一部分滞留在土壤中,破坏土壤结构,进而使土壤肥力降低,影响植被生长。另一部分进入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常以非水相液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在石油开采区采用输油管线穿孔等手段盗取原油的案件屡见不鲜,那些泄漏的原油大部分都渗进了地下水系统之中,也会造成石油开采区地下水污染。

污水回注同样会造成石油开采区地下水污染。目前我国多数油田进入了中后期,所采原油中含有大量的水,这就需要将水和原油分离。分离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油类污染物。目前较为通行的解决办法是将这种含油废水回注到已废弃的深油井中。理论上来说此方法可行,但实际操作中,意外因素造成回注管道破裂现象时有发生,进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③。

石油类污染物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不仅使地下水失去作为水资源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而且将会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以及水生动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④。

(二)石油开采区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立法和管理现状

首先表现在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虽对地下水资源污染问题有所涉及,但缺乏系统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以及标准规范体系。而且法律法规所涉地下水资源保护条款多以倡导、宣言的形式出现,规定过于原则而缺乏可操作性。

其次在石油开采区等矿区缺乏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等相关制度。《矿产资源法》第32条规定:“……开采矿产资源给他人生产、生活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责赔偿,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这一条款规定过于笼统,处罚违法者的依据不明确。同时地下水防治立法多表现为义务本位,义务本位的立法很难调动广大群众的环保积极性。

目前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有关的管理制度主要有:第一,地下水超采区管理制度。此制度没有明确地下水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划定的标准。而且法律规定多针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对于如何防止地下水资源污染缺乏具体规定。第二,地下水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各审批部门只关注其自身的管理职权,而忽视整体的利益,造成权利设置空白或者重叠。立法上的这种管理机构职能的交叉现象,也势必导致执法的混乱⑤。

三、完善我国石油开采区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对策――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视角

首先应进一步完善《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2011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纳污能力的精确计量是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相关的技术保障。但目前的技术条件尚不足以支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现,因此必须加快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数据的收集,确定合理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体系⑥。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的尽快出台必将对这一制度的实施起到辅助作用,尤其是针对石油开采区等地下水资源较易受到污染的区域,制定科学可行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确保对违法者的处罚有法可依显得相当紧迫。地下水资源保护相对于一般水资源保护有其特殊性,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应出台一部专门针对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改善当下许多单行法律对地下水资源保护之间的不协调性。

其次要全面提高水资源监管能力。我国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企业应公开相关的环境信息。建立石油开采区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势在必行。对石油开采区等易受污染的区域实行严格检测,尽量减少各环节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最好达到“零排放”,对井筒、钻井液、钻井作业,采油、油气集输系统实行清洁生产⑦。关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对这些污染是否进行了治理?治理结果如何? 是否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过我国当前法律法规针对石油开采区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并没有具体规定。

再次要改革石油开采区的管理制度。一个高效的地下水资源管理体制是地下水资源保护法的必要内容。努力实现地下水资源统一管理,这同样适用于石油开采区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我国目前水资源治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混乱”正是由于各部门管理职能不清所导致,这也进一步加大了解决地下水资源保护问题的难度。因此通过法律法规的方式明确各部门具体的职能,实现统一管理以及地下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是解决我国地下水资源管理问题的重要举措。地下水资源的公共性和对其使用方式的多元性也要求不同部门之间必须通力合作,此时则应协调统一管理与分权的关系,明确不同部门各自职能以及出现问题时的解决机制。

石油开采区的地下水资源保护问题历来受到政府部门和环境工作者的关注,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法律法规的滞后以及还不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这一顽疾久攻不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最新的治水方略,其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但这一制度目前仍处于不成熟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学佳,纪巍,康志军等.水环境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危害及其处理技术[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9,27(2):181-182.

[2]左其亭,李可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体系探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11(1):13-14.

[3]张亚非.油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7,16(4):30-32.

[4]刘书俊.水资源立法浅析.环境保护科学.2007第三期:51-52.

[5]安定宇.防止炼油厂地下水污染措施的探讨[J].化工设计,2008,18(2):26.

注解:

①左其亭,李可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体系探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11(1):14.

②张学佳,纪巍,康志军等.水环境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危害及其处理技术[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9,27(2)181-182.

③张学佳,纪巍,康志军等.水环境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危害及其处理技术[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9,27(2):181-182.

④张亚非.油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7,16(4):30-32.

⑤刘书俊.水资源立法浅析.环境保护科学.2007第三期:51-52.

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范文3

论文关键词: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护;对策;张掖市甘州区

张掖市甘州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黑河流域中游,总面积4 240 km2,人口49.8万人,灌溉面积108.85万亩,是张掖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可利用水资源量8.97亿m3其中地表水6.74亿m3,地下水2.23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800m3,亩均占有水资源量824m3,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2%和46%,属中度缺水地区。

1全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000年以来,国家对黑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随着黑河调水方案的实施,分配给张掖市及甘州区的黑河地表水资源大幅度削减,当黑河莺落峡水文站来水l5.8亿m3,高台正义峡下泄水量达9.5亿m3,。甘州区地表水引水量从调水前的8亿~9亿m3,减少到目前的6亿m3,左右,而地下水开采量从90年代的0.8亿m3,增加到现在的2.1亿m3,。目前,甘州区40%的农业用水、95%以上工业用水及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解决。地下水资源已成为甘州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1.2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由于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2007年全区机井数量已达2800余眼,地下水开采量达2.1亿m3,已接近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据张掖水文水资源局提供的观测资料,甘州区地下水位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幅度0.15~0.30m/a,特别是石岗墩滩、盈科灌区上秦镇、西干灌区沙井镇的局部地区地下水下降幅度达0.5~0.6m/a。由于地下水位下降,致使北部滩等局部地区生态林草大量枯死,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从大满、盈科、西干、乌江4个井河混灌区来看,由于井灌面积不断扩大,河灌面积不断减少,导致灌区水费收入减少,已对灌区今后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城区一些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未进行达标处理直接排放,造成城区及东北郊浅层地下水水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黑河下段、山丹河靖安桥以下河流水体受到一定的污染,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用水要求。从全区当前面临的水资源严峻形势来看,如果不注重对地下水加强管理保护,不对地下水开采加以限制和规范,不对滥打井、乱取水行为加以控制,任其发展下去,在不久的将来,甘州区的命运比武威市民勤县的状况好不了多少。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对实现甘州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加强地下水管理保护的措施和做法

近年来,甘州区加大地下水管理保护力度,从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整章建制,规范管理;分析论证,严格审批;严肃执法,强化保护等方面人手,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使地下水管理保护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

2.1加大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

每年利用“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集中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水法规宣传活动,重点宣传《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政府“三禁”政策、市政府《关于禁止开荒加强地下水管理的通告》。通过印发宣传材料,张贴宣传标语,散发宣传单,召开干部群众大会等形式,并充分利用有线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加强“三禁”政策、取水许可和机井审批等方面的宣传,使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地下水开采管理、取水许可及机井审批的原则、程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高公众对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认识,使《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和甘州区地下水管理保护的政策文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2建立健全甘州区地下水管理保护的制度体系

《水法》及《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对地下水管理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甘州区从完善执法体系,依法治水,依法取水,依法用水的角度出发,建立并完善了地下水管理保护体系,区政府出台了《甘州区地下水资源开采及机井管理办法》,区水务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地下水管理、取水许可、打井审批、水资源费征收和严禁开荒的暂行规定》、《甘州区机井审批程序及管理办法》、《甘州区地下水管理操作规程》等规范性文件,从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保护、取水许可审批、水资源论证、取水计量设施安装、水资源费征收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规范,使地下水管理保护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2.3加强凿井施工企业管理,从源头上杜绝违章违法打井行为

针对甘州区境内凿井施工企业管理不规范,打井市场混乱、监督工作不到位的现象,按照《行政许可法》、《水法》、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和《甘肃省实施水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区境内国营、集体、个体凿井施工企业统一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凡区境内从事凿井施工的国营、集体、个体打井队,必须向区水务局提出登记备案的申请报告,向区水资办报送相关材料,材料包括:①打井申请报告;②本单位企业法人(个体)工商营业执照;③企业(个体)税务登记证;④拥有的凿井设备和其他主要辅助设备清单;⑤工程技术人员及从业人员花名册;⑥其他可以证明具备从事凿井施工能力的材料等。区水务局对申请单位报来的材料进行审查,具备打井能力和条件的进行登记注册,发给《甘州区凿井施工企业登记证》,为凿井设备统一编号、上牌,准许在甘州区境内开展打井活动。对报送材料不全,打井设备、技术力量达不到要求,不具备打井条件的打井队,不定资质等级,不予备案登记,不准在甘州区境内从事打井活动。2.4严格执行机井审批的各项规定,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在机井审批中,严格执行《甘州区机井审批程序及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申报、取水审查、复核、审批、发证五个审批环节,加强审批管理,并根据甘州区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及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了取水许可和打井审批的一些原则和规定,这些原则和规定主要有:①在纯井灌区,按照“报废一眼,新批一眼”、“先报废,后审批”、“先论证,后审批”的原则,进行论证、审批。②在井河混灌区,实行以河水灌溉为主,机井补充为辅的原则,在现有地表水能保证灌溉的村社和单位,一律不予考虑新打机井;若因水源、地形、地势、引水工程的限制,现有地表水无法满足需水要求,可适当打井补充,但要认真论证,从严控制。③对河灌区,除区政府和水务局同意发展高新节水农业、设施农业项目、集中畜牧养殖区项目外,其他一律不予审批新打机井。④严禁开荒,对新开荒地和没有水权的三荒地,一律不予新打机井配水。⑤在城市规划区集中供水管网覆盖地区,不予审批新打机井。⑥建筑施工、基础降水、城市园林绿化等需要临时用水的,须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取得临时用水指标。⑦建设水源热泵系统必须进行水资源论证和水环境评价,并向水务局做出相关承诺,加强水质监测,确保回灌水量,防止水环境污染。⑧对年取水量大于50万m3,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取水的,必须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根据审查结果和专家论证意见及甘州区水资源状况,决定是否同意取水许可。⑨新打机井必须安装取水计量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对报废旧井注销取水许可证,并进行填埋处理。⑩对各类机井进行建档立卡工作,实现“五个一”的管理目标,即“一井、一证、一表、一号、一卡”。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有效地促进了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和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

3对地下水管理保护的对策及建议

3.1切实搞好地下水资源规划和评价

鉴于甘州区地下水调查及评价已经过了整整10a,这10a当中,水资源利用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应根据目前地下水资源开发的现状,并考虑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增加的客观事实,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建议开展新一轮地下水调查评价,切实搞好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建立完整、科学的全区地下水资源规划体系,促使地下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3.2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工作,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要按照《甘州区水资源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在全区范围内布设地下水位、水量、水质观测井开展监测;对城市重要的工业、生活、城镇集中水源地取水口、重点排污口安装远程监控设施,进行数据传输的控制,建立地下水资源动态自动监测系统,运用微机技术定期分析监测资料,监测区的水情预报和预测,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和防治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3.3实行严格的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论证制度,控制地下水开采规模,合理调整地下水开采井布局。

要根据地下水保护重点及开采现状,划定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在禁采区禁止开采地下水,对现有的开采井要逐年进行关闭;在限采区内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规模。对开发建设项目严格实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和环境评价制度,禁止新上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对新打机井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进行审批;对地下水超采区,要按照行业用水定额,对取水单位逐步削减取水量,逐步恢复地下水资源采补平衡。

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范文4

(一)基本查明区域主要含水层的空间分布、地质结构、导水性,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含水层的边界特征。

(二)基本查明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相互的转化关系、控制因素及其转化量。

(三)在基本查明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和边界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和室内测试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四)采用水均衡法、解析法或数值法评价地下水资源。按照地下水系统评价区域地下水的天然补给资源、储存资源和可开采资源。

(五)初步建立区域地下水资源信息系统。

地下水资源勘查项目参照执行的技术标准: GBJ 27-88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范文5

关键词: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

根据《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聊城2011年年度用水控制指标(暂行)的通知》冠县地表水控制指标为1170万立方米;地下水控制指标为10780万立方米;引黄量为7100万立方米;控制总用水量为19050万立方米。如果新建或扩建项目必须进行水资源论证。

一、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主要为当地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按多年降水量平均值576.4毫米计算,年降水总量6.6亿立方米,降雨补给量为1.1亿立方米。

(1)河流水系

冠县境内主要河流分漳卫运河与马颊河两大水系,均属于海河流域。漳卫运河为冠县西部边界,境内全长39.51公里,流域面积270平方公里。马颊河从县境东南边界通过,在境内与京杭运河连接,全长20公里,流域面积882平方公里,是季节性河流。

横贯境内连接漳卫运河与马颊河之间的人工干渠有七条:①一干渠,全长42.05公里,流经县城区;流域面积264平方公里,②老二干渠,全长20.3公里,流域面积84.6平方公里;③新二干渠,全长28.3公里,流域面积85平方公里;④三干渠,全长36.7公里,流域面积206平方公里;⑤青年渠,全长29.9公里,流域面积153平方公里;⑥位山三干渠,沿境内东北角穿过,全长18公里,流域面积达90平方公里,是目前引黄济津的主渠道;⑦长顺渠,全长27.29公里,流域面积269平方公里。

(2)地表水Y源由地表径流和客水两部分组成。

①地表径流:自然降水是冠县的主要水源,对全县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年降水量偏少,且年际变化幅度大,多年平均降雨量576.4毫米,但是近几年,年降水量平均400毫米左右,干旱进一步加剧。我县降水年内分配不均,汛期降水(6―9月份)占到全年降雨总量的74.4%,而严重需水的春灌期(3―5月份)降水量仅占14%。拦蓄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45%左右,渠系水利用系数现状为0.60。

②客水:冠县东邻引黄三干渠,西靠卫运河,客水在全县水资源总量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冠县客水资源主要包括黄河水资源和卫河水资源,目前,黄河断流频繁,且受引黄水量分配指标的限制,冠县引黄水量近几年平均为0.8亿立方米,彭楼引黄灌区工程虽然实施,但由于是跨省送水,协调困难,很不可靠。卫河水资源时有污染,且断流时间长,近几年引卫河水资源量为7000万立方米,主要用于农田灌溉。

二、地下水资源

1、水文地质条件

本区域属黄泛平原,浅层地下水开采条件较好,主要岩性由岩土、亚粘土、亚砂及粉砂构成,含水层发育好,累计厚度在10―20米之间,地下水质矿化度小于2克/升。

2、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包括浅层地下水资源和深层地下水资源。深层地下水资源该区域属全淡水类型,在实际开采中500米以内深井中含水层累计厚度每百米为20―30米不等,单井出水量为60―80方/小时,近几年,深层地下水资源开采有加剧趋势,由于深层水补给条件差,应限量或禁止开采。

浅层地下水补给量主要指天然降水补给和引黄引卫等客水的补给,其中天然降水补给系数按0.161计算,年可补给1.1亿立方米;客水补给系数按0.2计算,则客水可补给量为0.34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按补给量的85%计算,则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111亿立方米。

3、地下水观测

全县布设地下水观测井43眼,主要任务是观测地下水位升降情况,根据2011年9月11日观测数据显示,地下水最大埋深为26.96米,最小埋深为0.32米,全县漏斗区面积为903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78.4。

4、地下水保护区域

京九路(即临、莘)以西至沙河林场以东为保护区,烟庄乡以西至西环以东为重点保护区。

5、水资源可利用量

冠县水资源可利用量包括地表水(可利用系数0.6)、地下水(可利用系数按0.85计)和客水(可利用系数现状年按0.6计、规划年按0.65计)三部分,总可利用量汇总见下表。

此处需说明的是此表是在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达到正常年份的情况下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但是这一点并不能完全得到保证,一旦客水引水量不能得到保障,则需寻求其他的一些有效途径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诸如充分利用冠县沟渠众多优势,在汛期开闸蓄水,以备旱期使用;同时还应适当进行地下水回灌,缓解地下漏斗区扩大趋势,使地下水位逐渐回升。

综上所述,冠县水资源贫乏,水资源日趋紧张,供需矛盾加剧,缓解水资源紧缺的唯一途径,就是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统一管理。二是实行控制需求为主的不资源管理方式,采取以经济、法律、行政、技术等有效措施,对全县水资源的需求进行统合统一管理。实现水资源与水环境的优质配置,制定水资源的综合优化配置方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各用水单位和村庄进行统一管理,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发挥有限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范文6

关键词:地下水开采;危害;防治对策

引 言:地下水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但是近年来来人们过度的开采地下水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因此,认识和总结地下水的危害,加强对地下水开采的治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1 地下水超采的危害

1.1 地下水资源枯竭

地下水资源可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由于浅层地下水开采容易且储量大,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曾经被人们广泛开采使用。但是由于地下水补给无法供应过度开采的水量,导致浅层地下水逐渐减少之后,人们又将目光转投到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当中。深层地下水远在地质年代就开始逐年累积,补给速度极其缓慢,可以说是开采一些就少一些,如果过度的消耗地下水特别是深层地下水,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使地下水资源枯竭。此外,井位不合理的布局、供水井过度集中等也是局部水资源枯竭的原因之一。水资源的枯竭将会直接影响到生产、生活用水,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难以估量。

1.2 地面沉降

(1)区域的地面标高降低

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壳新构造运动、海平面相对上升造成地质抬升、土层的松紧程度及其结构、地震的冲击作用以及火山运动等等。人为因素有:抽取地下液体(包括了水、油、天然气等)、对地下矿产进行开采(如对有色矿产开挖)、修造地下工程并对地下结构进行改造(如修建地铁、隧道等)、还包括地表活动对地质施加负荷(包括地表的各种建筑)等。在我国北方地带地壳运动不频繁、土质结构稳定,因此自然因素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较小、沉降的速度也十分缓慢。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于近年集中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面积的地面沉降现象,其中,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

(2)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因此出现下降

地面沉降是当今我国很多地区出现的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地面沉降会造成基础建设受损、人员伤害、降低城市防洪能力等严重的后果,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基础设施、房屋等建筑受到损害。由于地质表面出现局部下降等不规则升降,容易出现地表建筑倾斜、墙壁开裂,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地下建筑等更容易受到破坏,公路塌陷、铁路地基不稳、地下建筑坍塌等严重事故出现的概率增多。②供水成本增高:由于地面沉降,使抽水井管相对上升,导致抽水深井降低甚至失去取水功能,从而增加工农业用水的重复取水投资。③农业损失加大,在农村出现地面沉降虽然不如城镇肯能会造成重大损失,但对农业的影响也是极大。④降低城市防洪能力,地面沉降造成整个城镇的地面不平,地段有高有低,排水系统则不能发挥作用,容易造成堵塞情况。⑤在水系发育丰富的河网地区,地面沉降造成桥梁净空减小,使过桥能力大大地降低,同时也使城市的港湾、码头的使用能力降低。

1.3 破坏水资源平衡,造成地下水质恶化

由于长期盲目开采地下水,破坏了稳定的水量平衡,使深层地下水存贮量锐减以至枯竭,河流断流,湖泊干涸,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地下水超采容易引起水污染,主要原因有下面几个:

(1)由于超采地下水易引起地面塌陷,破坏稳定的水面平衡,地表污水就有可能通过塌陷段渗入地下。比如:有些工业废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或坑穴,在河道或坑穴周围如果过量开采地下水产生了地面塌陷,地面污水如果塌陷段下渗,造成地下水水质的破坏和污染,从而使地下水的开采利用受到限制,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受到严重的影响。

(2)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位降低,水量减少,同时水在地下净化时间变短,此外,水位降低和地下水漏斗的扩展则增加了地下水接受补给的范围以至于超出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实际就是扩大了受污染面积。这些原因都会造成水质变化。

1.4 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盐碱化

地下水盐碱化的情况多发生在沿海地区。通常,陆地所含的淡水层水位要比海水的水位高,海水不会流入淡水层影响水质。但是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特别是对于淡水层的开采,导致沿海地区地下淡水层的水位比海水水位低,海水由透水层逐渐渗入到陆地的淡水层当中,直接使得淡水变得盐碱化,破坏了地下原有的淡水资源。人类生活和农业灌溉用水多为淡水,虽然现在的科技手段可以轻易将海水转化成淡水,但是地下水资源的盐碱化除了增加了人类的使用负担,还很容易造成沿海地区土地的盐碱化,这对于农业发达的沿海平原地区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2 地下水开采灾害的防治对策

2.1 完善地下水资源管理体系

减少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并合理利用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超采所造成的危害的发生,而如何限制地下水的开采量则主要体现在政策和法律法规上。首先,对于地下水的开采要严格按照取水许可制度和审批制度来执行。同时对于私采地下水的情况,一定要严查严惩。其次,加强对地下水的统一管理,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工作,要有规划的进行地下水开采。第三,培养一批有素质的勘探、科研人员,加强处理地下水出现事故的工作能力,保证对地下水的科学管理。第四,加大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区的资金投入,做好水源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第五,完善地下水资源的监测、预警系统,并做好应急备案,加强对地下水资源开发的监管力度。最后,加强节约用水的宣传工作,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重视和珍惜。

2.2 采用回灌方法,恢复养蓄地下水

根据不同的地形和各地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回灌方法。因超采导致地面下沉的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人工回灌,不但方法简单,而且能够达到蓄水储能的效果。各地应该充分利用条件、创造条件进行人工回灌,同时保证回灌水资源的质量。如: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可以兴建拦河工程、蓄水工程,规划建设回渗井工程,定期的回灌,使地下水的采补趋于平衡。水资源匮乏的地方应该积极引水回灌工程,确保地下水能够得到及时的回补。

2.3建立污染处理设施,对污染排水进行严格管理

地下水污染来源于地表水渗入,而地表水的污染来源为人类各种工业、农业活动,需要对重污染企业进行严格控制,防治污染通过排污进入地下水。建立污染处理设施,将污染的水资源进行处理,符合要求的水方可排出,这样减轻地下水污染及化学灾害。

2.4 强化节水意识

提高人民的节水意识,爱惜和保护好有限的水资源。采取综合措施,努力形成节水型社会。农业采取水利与农业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利用降水和可利用的水资源,节约地下水。实行地表水、地下水等多水联合运用,实现优化调度。根据水循环规律与各地自然条件,结合各地、各用水部门的特点,在不断采用技术新成果的进程中,进行科学地组合。工业要引进先进工艺,全面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充分利用污水,循环水,冷却水,一水多用,计划用水,科学用水,尽可能缩小地下淡水供应范围。

3 结束语

总之,地下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水的开采量超过了地下水的自我调节范围以后就会带来一系列危害。因此,要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要加强对地下水开采的重视,多做动态监测,同时对已出现的危害积极治理,为地下水的合理开采和利用提供依据和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华.地面沉降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