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文1
【关键词】 哮喘;生活质量;心理社会因素
Psychosocial Factors Influencing Quality of Life in Asthma. Zhuang Na, Sun Hongwei, Li Ping. Weifang Medical College, Weifang 261042,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a basis for drawing up the proj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through studying the psychosocial factors of quality of life in asthma. Methods The methodology employed i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research results on psychosocial factors of quality of life in asthma in past ten years. Results Psychosocial factors of quality of life in asthma include mainly personality, coping style, social support and emotion. Conclusion It emphasized that we should change coping style of patients and raise their social support, improve emotion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in asthma.
【Key words】 Asthma; Quality of life; Psychosocial factors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心身疾病,其发作难以预料,常常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可在几分钟内气促、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突然发作,其程度轻重不一,甚至危及生命。很多病人因此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和恐惧心理。同时,哮喘从经济负担、贻误工作和学业、夫妻关系和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哮喘病无论是在发作期还是持续期对哮喘患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应激源。并且,对疾病本身及患病所带来的身体功能及社会生活的限制的认知评价也往往影响着患者的情绪状态、心理健康水平[1],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献显示,影响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人 格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2]。个性特征作为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中介变量已得到专业人士的普遍认可[3]。Suls认为神经质的人格更容易将事件评价为应激性的,应激反应更强烈,产生更多的负性情绪,而具有友善性和责任心人格的人对健康可能采取更积极的有意识的态度[4]。已有的一些研究发现内外向维度与生活质量各因子显著正相关,而神经质维度与生活质量各因子显著负相关[5,6]。
1.1 人格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前已有的研究发现,不同人格的哮喘患者其生活质量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张绍敏等曾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研究了影响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人格因素,结果发现,不稳定的性格特点,即较高的神经质维度得分预示着较差的生活质量[7]。Vazquez MI通过对101名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能够觉察到的患者人格中的脆弱及惊恐等特点与生活质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8]。Peyrot等发现,人格特质中的消极情感得分较高的哮喘患者往往有较多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也较差,从而说明了人格特质在哮喘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9]。
1.2 人格对应对的影响 在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的研究中发现,不同人格者对应激事件往往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外向者多采用理性行动、积极思维、转换与克制的应对方式,而神经质人格者倾向采取一些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如敌对、幻想、逃避、自责、退缩、被动和优柔寡断[10]。对哮喘患者人格特点的综合研究显示,哮喘病人与常模比较主要表现为内向、依赖顺从、缺乏自信和易受暗示[1]。因此对于哮喘患者来说,不稳定的性格特点往往与消极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7],这也说明了哮喘患者独特的人格特点决定了其在面临疾病和其他生活事件时,易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从而对生活质量产生负面的影响。由于不同性格特征的个体所采用的应对方式不同,其最终产生的对应激的情绪反应也不相同。一般而言,个体采用的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导致患者较强的负性情绪反应,从而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对青少年哮喘患者的研究中还发现,就心理健康水平而言,应对方式和个性既有直接影响又存在交互作用[11]。
1.3 人格对社会支持的影响 人格是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12],它能影响个体实际的社会环境,影响外界环境为他们提供的社会支持的数量。人格类型不同的个体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社会行为,这些社会行为导致他们社会网络的成员也表现出不同的社会行为,即为他们提供不同数量的社会支持[13]性高的人有更多的社会资源,这增加了他们将潜在的社会资源转化为社会支持的可能性,也有可能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14]。而哮喘病人内向、依赖顺从、缺乏自信和易受暗示的人格特点[1]使他们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减少,进一步造成其社会支持的水平降低。而社会支持的下降使病人在面对疾病时处于孤立无援的状况,其由疾病而带来的不良情绪难以得到合理的疏导,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应 对
应对是人们通过认知改变和行为努力去应付某些来自内部或外部的、超出了自身能力资源范围及适应特定环境需要的过程,是处理问题或缓解由问题带来的情绪反应的过程[15]。应对方式在个体应对应激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采取何种方式应对疾病这一应激源是关系患者生理、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中介因素。Roglic等研究发现被试采取消极应对方式比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所产生的应激反应更强烈[16]。Peyrot等的研究认为应对方式对应激的影响具有缓冲作用,既可增加也可降低应激对机体的影响,有效的应对方式可以保护机体免受应激的有害影响[9,17]。
应对方式是应激的一个调节变量,通过调节个体的身心状态来影响生活质量的高低。Lazarus & Folkman等指出患者的良好应对方式有可能改善他们的生存质量[18]。在对哮喘患者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研究中发现,哮喘病人的生活质量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积极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7]。Allergy的研究发现,很多哮喘患者应对疾病的方式如否认、生气、沮丧等,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而这些应对方式往往在他们得哮喘以前就已经应用了,但是哮喘促进了这些应对方式的应用,而这些应对方式的应用也加重了哮喘,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19]。Aalto的研究发现,哮喘患者多采用限制生活方式、隐瞒哮喘、积极的重新评价、信息搜集,忽视哮喘和担心哮喘发作等应对方式,并且发现哮喘患者的应对方式与社会心理资源、生活质量以及一般问题的应对有关[20]。Marsac ML通过对哮喘儿童的研究发现,应对方式是影响哮喘儿童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回避应对预示着哮喘儿童较低的生活质量[21]。Van De对青少年哮喘患者应对策略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应对能够调和哮喘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有限的生活方式和担心哮喘发作的应对策略与较低的生活质量有关。而采用有益的生活方式、积极的认知评价和信息搜集的应对策略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正项领域的得分,而隐瞒哮喘的应对策略则与生活质量正项领域得分偏低有关[22]。Hesselink等的研究结果显示,情绪化及回避的应对方式往往预示着哮喘患者较低的生活质量[23]。Cousson-Gelie F认为,哮喘病人往往采用情绪指向的应对方式,而这种应对方式往往与病人较低的生活质量有关[24]。
3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属、朋友、同事、伙伴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良好的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对应激起缓冲作用,可影响应激的反应程度;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25]。
蔡翥认为社会支持从以下3个方面对慢性病患者产生有益的影响:①从社会支持网络的社会认知功能出发,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将有助于建立正确的自我知觉,端正疾病认知。②从社会支持网络的社会沟通功能出发,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更多的疾病信息,获取实质性帮助。③从社会支持网络的心理调适功能出发,社会支持网络的良性运转,有助于疏导不良情绪,提高对疾病的心理控制力。临床中的调查及研究也证实了良好的社会支持在疾病预后及病人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26]。Erickson SR通过研究发现社会支持是影响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因素[27]。Hesselink等的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得分较低的哮喘患者生活质量较差[28]。Bender BG等应用心理学量表对哮喘儿童及其父母的焦虑、抑郁、行为能力、社会支持、家庭功能等发面做了调查,发现哮喘儿童的心理适应能力与家庭的心理适应能力有关,并且发现哮喘儿童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与哮喘儿童和家庭的所有心理特征有关,而与疾病的特点和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较小[29]。Chiang LC通过对台湾哮喘儿童的研究发现,哮喘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紧张,以及在学校的社会活动减少都会严重影响哮喘儿童的生活质量[30]。Apter AJ的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因素,如:较低的教育程度,失业,家庭收入偏低,缺乏社会帮助,没有健康保险等都预示着患者较低的生活质量,并且这些因素可以解释AQLQ总变异量的67%和PSC总变异量的48%[31]。王琳在研究中发现哮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32]。而社会支持的下降使病人在面对疾病时缺少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帮助,从而以更消极的方式应对疾病,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又使病人的社会支持继续降低,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4 情 绪
情绪一方面作为应激反应的结果,对机体的生理及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作用,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特定的情绪状态如焦虑、抑郁、恐惧等也影响着个体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评价,影响着患者的主观感觉,进一步作用于机体的应对过程,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众多的研究结果显示,慢性病患者出现的各种情绪障碍往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的影响。
在对哮喘病人的研究中发现,哮喘病的不可治愈性及反复发作的临床特征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对哮喘再发作的恐惧和担心疾病缠绵难愈而感到自己的前途暗淡,心情抑郁烦躁,这是生活质量下降的倾向性因素;有些病人丧失了劳动能力及缺乏必要的社交活动以及医疗费用的支出等客观因素是病人生活质量下降的促成因素;另外,病人给家人带来的负担致使部分家属对病人产生厌烦情绪,从而成为病人生活质量下降的强化因素。在这三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大多病人存在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而情绪状态又可进一步诱发和加重哮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3]。Ekici A等应用SF-36,AQLQ和负性情绪调查量表研究负性情绪对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发现,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由健康人群组成的对照组,并且负性情绪的得分与SF-36在躯体健康(PCS)和精神健康(MCS)的得分明显负相关。同时研究还发现,负性情绪的得分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得分能明显的预测AQLQ的总分和各项的得分。因此,可以认为负性情绪和哮喘的严重程度明显的损害了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34]。Kullowatz等通过研究发现,哮喘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严重的影响着其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水平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同时,还发现当焦虑情绪被控制后,患者较高的抑郁得分仍然预示着患者较低的生活质量[35]。Lavoie KL等通过研究发现,在调查的157名哮喘患者中,有31%的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其中8%的患者有抑郁情绪,12%的患者有焦虑情绪,而11%的患者有以上两种负性情绪),并且研究显示焦虑、抑郁水平与AQLQ的总分和各个因子分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并且不存在交互作用[36]。
总之,人格、社会支持、应对、情绪等是影响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社会因素。我们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制定适合哮喘患者的心理干预和教育管理方案,才能有效提高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
5 参考文献
[1]孙宏伟,郭继志,黄淑文,等.支气管哮喘危险因素的系统分析.医学与哲学,1999,20(1):41-44
[2]黄希庭主编.人格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9
[3]姜乾金.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3-92
[4]Suls J, Green P, Hillis S. Emotional reactivity to everyday problems, affective inertia, and neuroticism.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1998,24:127-136
[5]张献共,李思特,等.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对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444-2446
[6]邱晓惠.人格特征与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张绍敏,孙丽.影响哮喘病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
[8]Vazquez MI. Relationships between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relevant to asthma and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Psycho Rep, 2000,86(1):31-3
[9]Peyrot M, Me Murry J. A biopsychosocial model of glycemic control in diabetes stress, coping and regimen adherence. J health Social Behavioral, 1999,40(2):141-158
[10]Kardum I, Hudek-knezevic J.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ysenck'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996,20(3):341-3
[11]梁建华,彭智勇,许文东,等.青少年哮喘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特点的对比分析.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12(4):27-29
[12]Jerry MB. Personality (in Chinese, translated by Chen. HC). Beijing: China Light Industry Publishing House, 2000:3-4
[13]李文道,邹泓,赵霞.初中生的社会支持与人格的关系.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5,28(4):868-871
[14]Luo L. Correlates of social support: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resources, Counseling Psychology Quarterly, 1995,8:173-182
[15]Lazarus RS, Folkman S.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process. New York: McGraw-Hill, 1984:72-86
[16]Roglic G, Pibernik-Okanovic M. Effects of War-induced prolonged stress on cortisol of persons with type II diabetes ellitus. Behavioral Medicine, 1993,19:53-58
[17]Peyrot M, Me Murry J. Stress buffering and glycemic control. Diabetes Care, 1992,15(7):842-846
[18]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2):114-115
[19]J Allergy Clin Immunol. Coping styles in asthma, 1999,103(1 Pt 1):29-35
[20]Aalto AM, Harkapaa K, Aro AR, Rissanen P. Ways of coping with asthma in everyday life: validation of the Asthma Specific Coping Scale. J Psychosomatic Res, 2002,53(6):1061-9
[21]Coping styles,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and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ren with asthma. Child Care Health Dev, 2007,33(4):360-7
[22]Van De Ven MO, Engels RC, Sawyer SM, et al. The role of coping strategies in quality of life of adolescents with asthma. Quality Life Res, 2007,1
[23]Hesselink AE, Penninx BW, Schlosser MA, et al. The role of coping resources and coping style in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sthma or COPD. Quality Life Res, 2004,13(2):509-18
[24]Cousson-Gelie F, Taytard A. Coping strategies utilized by asthma patients. Rev Mal Respire, 1999,16(3):353-9
[25]姜乾金.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9-90
[26]蔡翥.社会支持对慢性病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医学与哲学,2006,27(3):54-56
[27]Erickson SR, Christian RD, Kirking DM,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ient and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adults with asthma. Respire Med, 2002,96(6):450-60
[28]Hesselink AE, Penninx BW, Schlosser MA, et al. The role of coping resources and coping style in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sthma or COPD. Quality Life Res, 2004,13(2):509-18
[29]Bender BG, Annett RD, Ikle D,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ease and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in children in the Childhood Asthma Management Program and their families. CAMP Research Group.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00,154(7):706-13
[30]Chiang LC. Exploring th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children with moderate asthma. J Nurs Res, 2005,13(1):31-40
[31]Apter AJ, Reisine ST, Affleck G, et al. The influence of demographic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asthma.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99,103(1 Pt 1):72-8
[32]王琳,蔡映云,秦兴国,等.哮喘患者的心理情绪与社会支持.中华内科杂志,2000,39(3):192-193
[33]郝凤贤,李曼.提高支气管哮喘病人生活质量的对策.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6,4(3):118
[34]Ekici A, Ekici M, Kara T, et al. Negative mood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asthma. Quality Life Res, 2007,16(2):359
[35]Kullowatz A, Kanniess F, Dahme B, et al. Association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with health care us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asthma patients. Respir Med, 2007,101(3):638-44
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文2
关键词 筑路工人;生活质量;SF-36量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诊疗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近20年来,关于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越来越多。但是有关筑路工人生活质量状况的研究未见报道。筑路工人常年工作在远离市区的工地上,条件艰苦生活枯燥,这对筑路工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严峻的考验。生活质量可以对人群的健康状况做多维度的综合评价,本次研究采用SF-36量表对162名筑路工人进行调查,以评价其生活质量状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对252名筑路工人进行调查,根据以下标准进行筛选:均完成SF-36生活质量问卷,剔除缺失值。最后剩余237名被试参加统计分析。被试基本特征:年龄33.68±7.34岁,受教育年限10.26±3.51年,驻外时间7.48±1.98年。
1.2 方法工具SF-36生活质量问卷,利用筑路工人休息的时间,由心理学研究生向筑路工人发放调查问卷,并讲明测评目的和解释打分方法,然后由筑路工人自己完成问卷。共向252名工人发放问卷,有237名工人完成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3.7%。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并用SPSS11.5For Win-dows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筑路工人生活质量评价结果及比较见表1、表2。
3 讨论
生活质量(quallty of life)是一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及其程度的广泛概念。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和人群健康需求的提高以及健康观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用生活质量对人群健康状况做多维度的综合评价。简化36条目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The ShortForm-36 Health Survey)是已被许多国家验证有较好信度、效度及实用性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量表。1991年,国际生活质量评价项目将SF-36量表列为测评工具。国内研究表明,该量表在中国人群生命质量评价中亦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适用性。SF-36包括36个问题,8个因子,其中,PF、RP、BP、GH反映了受调查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而VT、SF、RE、MH反映了受调查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次研究发现,筑路工人的生活质量各因子均分均达到合格水平(>60分),其中PF(>80分)达到优秀水平,sF(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筑路工人的生活质量BP、GH、VT、SF、MH 5个因子的得分均低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是在驻外的工作人员中,也有一部分是女性,她们主要负责材料进出和统计工作。由于男女生理特点的差异,与男性相比女性更难适应野外的工作环境,从而造成身体的不适。另外,女性筑路工人中大多数都已为人母,对家庭和孩子的牵挂是很多人产生了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
从方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质量均有下降的趋势。除去VT、SF2个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近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发现,PF、RP、BP、GH、RE、MH6个因子得分的差异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上年龄段分别与20~29岁年龄段、30~44岁年龄段的筑路工人之间,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20~29岁年龄段与30~44岁年龄段的筑路工人生活质量各因子得分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的身体素质开始下降,同时多年的野外作业使很多45岁以上的筑路工人出现了腰腿疼等疾病,对繁重的体力劳动感到力不从心。因此躯体上的不适和心理上的压抑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已婚者与未婚者之间生活质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已婚者在BP、SF、MH3个因子上的得分均低于未婚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分析原因主要由于筑路工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常常数月甚至一年不能回家,疏于对家庭的照顾,因此对家庭的牵挂的思念增加了已婚者的心理负担,影响了他们的情绪,降低了其生活质量。
从表2中我们还可以看出,高学历者的生活质量要低于低学历者,主要表现在BP、VT、MH3个方面。这主要是因为野外修路的工作性质与高学历者的自我价值实现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距,由此产生的失衡心理和悲观情绪,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
在对驻外、驻内筑路工人的生活质量的比较中发现,驻内工作人员的生活质量要明显好于驻外工作者,其中BP、GH、VT、SF、MH5个因子得分存在差异,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主要是由工作条件和职业性质的差距造成。驻外工作者常年工作在野外,不仅工作条件艰苦而且要忍受长期的寂寞枯燥的生活状态,因而身体极易处于亚健康状态。而驻内工作人员,工作环境较好,劳动强度电有所降低,因而生活质量也较高。
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文3
【关键词】心血管患者;中医护理;生活质量;焦虑状态;临床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24-02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中发病率高,常见的疾病有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一旦发病就需长期规律治疗,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严重者可威胁患者生命。故适宜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临床治疗中发现,在常规的内科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合理的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状态及提高其生活质量。此次研究分析,随机选取了我院近年来运用了中医护理措施的100例心血管患者,满意度较高,具体临床观察报告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选取的100例患者是2012年1月――2013年10月间我科收治的心血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常规护理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20例,年龄在41-75岁之间;中医护理组:男性28例,女性有22例,年龄在40-76岁之间。所选患者均有疲劳、呼吸困难、眩晕、紫绀、心悸等症状,程度不等。本次研究分析排除了有精神意识障碍以及严重肝、肾等慢性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病种、病程、性别比例、年龄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及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中医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饮食调养即对患者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膳食,中医理论中,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饮食过饱或过于油腻,不宜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食物,宜清淡、低脂、低盐饮食,如五谷杂粮、绿色蔬菜水果、新鲜鱼肉等;气血两虚者可食用芝麻糊、甲鱼汤等,且应少食多餐。另外,吸烟饮酒者,护理人员应劝导其逐渐戒烟、戒酒。
1.2.2心理辅导即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缓解患者因未知而产生的恐惧、紧张、烦躁的情绪,引导家属陪护的方向,增强了患者及家属与病魔对抗的信心。在住院期间,患者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是正常的,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与患者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稳定其不安情绪,运用言语安慰、暗示、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对患者予以心理辅导,让患者学会自己调控情绪,恢复积极、乐观的心态,加快疾病恢复进程。
1.2.3足底按摩及中药浴足,中医理论中,足部有人体五脏六腑的相应的反射区,是人体最重要的全息胚,如涌泉穴、心脏发射区等,按摩这些区域可改善血液循环,对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患者而言是极其重要的。除了按摩以外,采用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如罗布麻、川穹等进行浴足,也可起到很好的作用,水温不宜过凉或过热,以40摄氏度左右为宜,每次浴足半个小时左右,不宜过久,坚持一段时间可见成效。
1.2.4气功锻炼,即心血管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自然端坐,放松全身心,两手平放于膝盖上,把眼睛闭上,把注意力集中到脚心上,平静呼吸数分钟后慢慢睁开双眼,坚持每日两次锻炼,可逐渐缓解甚至消除因病魔以及各种因素引起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1.2.5起居护理患者的病房应保持整洁、通风,温度适宜,寒凝心脉者若受了风寒,疼痛会加剧,这时应备保暖物品如棉被、热水袋等来给患者保暖,以免受寒,同时也鼓励患者适当的户外运动,适当接触阳光;而血脉瘀滞者,则应劝导其多卧床休息,同时可进行中药浴足,水温控制在40摄氏度左右,起到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而心绞痛者劳作时易发作,常有盗汗、烦躁等表现,嘱其充分的休息,改善气血亏损,平时可适度的活动,忌劳累。
1.2.6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西医强调疾病的三级预防,中医讲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疾病的发生离不开正邪两方面的因素,正气不足邪气必侵之,邪气过盛同样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故可从以下方面来预防心血管疾病:①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有一颗平和的心,不恣情,全身气机通畅。这样正气内守,邪气无法入侵,达到抵抗病邪的目的。②尽早治疗原发病,且定期复查,防止六侵入机体,损伤正气。
1.3评价标准对100例患者采用制定的调查问卷来评价,包括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焦虑自评表,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分为3级:明显改善;一般;差。焦虑状态出现次数同样分为3级:很少出现;偶尔出现;时常出现。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x2检验,当P
2结果
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焦虑状态比较,见表1。从表中得知,两组在未予以护理的情况下生活质量与焦虑状态出现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中医护理组效果较好,生活质量改善率高,焦虑状态出现次数明显减少(P
3讨论
心血管系统病变部位在心脏以及血管,是关乎人类性命健康的发病率极高的疾病,病因繁多,病情复杂且变化快,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中医理论中,此类疾病病机是心血脉瘀阻及心失所养所致气机不畅。中医护理即从辩证原则结合三因制宜原则出发,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适宜的个体化中医护理措施,改善血液循环、疏通血脉、减少气血耗损等,从而达到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生活质量提高的目的。
本组参与研究的100例心血管患者,50例给予了内科常规护理,而另外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了中医护理干预,从饮食调养、情绪调控、中药浴足及按摩、起居护理、预防等方面入手,对患者予以护理及引导,很大程度上调节了患者的焦虑状态,使其保持心态平和,同时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因此,在心血管患者的护理中,中医护理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值得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应用和不断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吴煜.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09,15(36):133.
[2]李雪苓,韩宁林,王凯,范泉,李忠志,朱晋鸣,王琥.中药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0(06):453-456.
[3]齐银芝,李小玲.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2,14(1):138-139.
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文4
高血压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发病人群中老年患者占有较大的比例。高血压在临床治疗中以药物治疗为主,在用药间断或者长时间血压升高而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高血压并发症,造成严重的肝肾、心脏等功能的异常[1]。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较为严重的原发病之一,在临床中治疗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差,病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情况较多。因此,在临床中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期间需要必要的护理干预。本研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系统护理干预,其用药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入选的患者符合WHO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排除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基于随机分配的原则,将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患者21例,女患者19例,年龄65-78岁,平均(71.3±1.5)岁。观察组中男患者18例,女患者22例,年龄66-80岁,平均(72.1±1.3)岁。两组资料之间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高血压的治疗,对照组组接受常规的护理,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嘱咐患者平时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观察组中患者接受系统的护理干预,首先,在心理上进行护理干预,与患者进行交流,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的心情,使患者的血压不因情绪波动而发生改变。其次,在饮食上,为患者制定健康食谱,饮食应当少盐,减少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的摄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多吃水果和蔬菜。再次,在治疗中的干预,告知患者药物的服用方法,合理正确的进行药物治疗。另外,在认知上的干预,为患者讲解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仔细回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详细介绍在治疗中较为有效的方法,让患者可以较为清楚的认知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的重要性。最后,在锻炼中进行干预,让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使患者机体免疫力增加。两组患者在治疗护理结束后,对用药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方面进行比较。
1.3 评价标准[2]
通过评分的方式对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根据患者用药的的主动性,是否存在间断用药,合理控制饮食,积极控制血压的程度进行评分,总分为10分。患者的生活质量从睡眠质量,认知功能,健康的感觉,躯体运动感觉和生活满足程度的方面进行评分,每项满分为10分。
1.4 统计学的分析
应用统计学的软件SPSS18.0对计量的和计数的结果进行相应的统计学上的分析,计量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的比较用t 检验;计数的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数据的对比采取X2校验,P>0.05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组内的治疗护理结束后,对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见表1,从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均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的发生原因多是患者年龄较高,主动脉内膜出现异常的增厚,血管的弹性变差,血管内出现脂质沉积等,进而引起血压的升高。在高血压的治疗中血药坚持服用降压药物,但是老年患者多出现忘记服药,认知能力弱,不能按照医嘱进行必要的辅助治疗,进而造成血压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心脑血管方面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3]。因此,针对老年高血压的患者,临床中除了合理应用药物之外,需要必要的护理措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有针对性的意义,包括从心理上、饮食上、用药上、运动上和认知教育上进行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令患者可以更好的了解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日常的有氧运动表现出积极性,患者无论从心理上还是身体上均出现较为积极的表现[4]。
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文5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内科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临床效果
【中国分类号】 R735.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049-01
原发性肝癌起源于肝内胆管细胞或肝细胞,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有研究报道,肝癌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5位,死亡率位居第3位[1] 我国肝癌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位于肿瘤相关死亡原因的第二位[2]。原发病肝癌患者大多起病隐匿,缺乏早期诊断的早期症状、体征,患者确诊时多数已经属于晚期。临床上常采用保守治疗,给患者提供最佳的内科综合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减少疾病的复发转移、提供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本文对我院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05年住院的32例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的原发病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1例,女11例。患者年龄介于25-73岁之间,平均48.4±6.1岁。从肿瘤大小看,
1.2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满足以下条件:肝功能基本正常,没有TACE禁忌证,患者的卡氏评分均在70分以上,没有脉癌栓、腹水和远处转移,肿瘤体积
1.3 研究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内科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1)首先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腹腔肝动脉造影。将导管选择性的插入肿瘤供血动脉或其分支,注入稀释的丝裂霉素10 mg、表阿霉素30 mg、5-FU1000mg。并用20 mg表阿霉素、10 mg丝裂霉素和7-25 ml碘化油混合乳剂行肿瘤区域末梢栓塞。(2)介入治疗后,对患者静脉滴注5天抗生素治疗,同时服用云苓、太子参、甘草、陈皮、白术、白扁豆、枣仁、黄芪、龙眼肉、当归、远志、郁金等中药熬制的固本饮。若患者湿气较重,则可适当添加扁蓄、藿香和泽兰;若患者有血瘀迹象,则可添加蒲黄和灵脂;若患者有热象,可添加芦根、知母和双花;若患者有腹水,可添加大肤皮、茯苓;若患者食欲减少或腹胀,可添加内金、砂仁;若患者便秘,可添加番泻叶。每剂药水煎2次,每次煎成200 ml,分早晚服用。连续服用2~3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情况、免疫功能改变情况(CD+3、CD+4、CD+4/CD+8和NK细胞的水平)、疗效、生存情况、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情况。
参照WHO制定的实体瘤疗效标准进行判断[3]。其中,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肿瘤体积减少超过50%;稳定(SD):肿瘤体积变化(增大或减少)低于25%;进展(PD):肿瘤体积增加25%以上。其中,总有效率=CR+PR,临床获益率=CR+ PR+ SD。
生活质量:采用kamofsky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24周时进行生活质量的评分[4]。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评分增加10分,则认为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评分减少10分,则认为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评分增加或减少不超过10分,则认为患者生活质量稳定。
1.4 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采用率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 ±S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患者治疗后9例(28.1%)患者的供应动脉变细,18例(56.3%)患者血管减少,27例(84.4%)患者食欲和体重明显增加。
2.2 免疫功能:由表1可知,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的 、 、 和NK等免疫指标水平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治疗24周时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免疫功能改变情况( ±S)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
2.3 疗效:本例治疗后患者,CR3例,占3.1%;PR17例,占28.1%;SD19例,占59.4%;PD3例,占9.4%。治疗的总有效率为31.2%,临床获益率为90.6%。
2.4 生存情况:对患者进行1-5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6±1.4年,随访率为100%。其中,9例(28.1%)患者存活时间短于1年,12例(37.5%)患者存活时间在1-2年,5例(15.6%)患者存活时间在2-3年,6例(18.8%)患者存活时间在3年以上。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8.7个月。
2.5 生活质量:治疗24周时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有12例(37.5%),生活质量稳定的有18例(56.3%),2例(6.3%)出现生活质量的下降。
2.6 不良反应:患者治疗后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23例(71.9%),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发热、腹痛18例(56.3%),指导患者进行腹部按摩、对发热患者进行降温处理后症状缓解。
3 讨论
虽然,手术切除是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原发性肝癌的症状发生隐匿,临床确诊时有90%以上的为中晚期患者[5]。此时,患者往往失去了手术的关键时机,手术治疗效果较差,且基因、免疫等治疗会降低患者的肝功能和免疫力,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化疗和放疗虽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产生的毒副作用较大,患者往往难以忍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综合内科治疗方法是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能够同时发挥中药和西药的优势,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有很大的优势,且毒副作用小。
冯磊等指出“扶正方”的中药成分,如甘草、三七、丹参、黄芩、黄芪、当归等含有抗癌活性成分,能刺激机体免疫细胞产生高水平的TNF 和IL-2,起到补虚扶正、调节机体免疫和抗癌防癌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减少化疗和放疗的毒副作用[6]。
本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用丝裂霉素、表阿霉素和5-FU介入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中药固本治疗。通过分析发现,患者治疗后的食欲和体重明显增加,临床症状减少,免疫功能显著改善,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高,生存时间延长、18.8%的患者存活时间在3年以上,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不良反应少,仅有部分患者表现出消化道系统的不良反应。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内科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El-Serag HB, Rudolph K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pidemiology and molecular carcinogenesis[J]. Gastroenterology, 2007, 132(7):2557-2576.
[2]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肝癌学会肝病分会肝癌学组.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J].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9, 14(3):259-269.
[3] 李大鹏,王启之. 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及预后因素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10,8(7): 841-842.
[4] 王振巍,连俊彦,杨春龙,等. 中医辨证施治加西医局部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分析[J]. 吉林医学. 2010, 30(19):3004-3006.
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文6
【中图分类号】 R 395.6 G 444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9-1126-02
【关键词】 精神卫生;生活质量;回归分析;学生
课余生活满意度是大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基于自身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做出的一种主观评价。它是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幸福感取决于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参加程度和适应能力[1]。有研究表明,学校是学生课余生活压力产生的主要场所,课余生活满意度的高低是影响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2]。学生课余生活是学校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大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现状和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关系,有利于了解大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现状,进一步指导提高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选择乐山某普通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 000份,收回问卷987份,其中有效问卷95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6.2%。其中男生400名,女生550名;一至四年级分别为225,390,181和154名;理工、人文、艺术及其他专业分别有285,143,394和128人。
1.2 问卷的设计 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量表在简明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的基础之上[3],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访谈学生,在保留家庭、友谊、学校、自身、和生活环境的5个项目基础上,认为有必要增添健康状况、学业、课余生活自由、课余生活质量4个项目。共9个问项,量表采用Likert 7点式计分法,选项从“特别不满意”到“特别满意”,计为1~7分。各项目满意度的平均值作为整体课余生活满意度值,而增加一项“我对课余生活总的满意程度”问项,作为一个有效性的检查。量表包括环境满意度、人际关系满意度和自我满意度3个分量表。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0,0.743,0.659,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NRI=0.907,FI=0.995,RMSEA=0.005)。9个问项在潜变量上的标准化负荷系数为0.36~0.67。表明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作为测量学量表使用。
《学校生活质量量表》采用中文版量表[4]。量表由45个题目组成,包括整体满足感、负面情感、师生关系、社群关系、成就感、机会和经历7个分量表。量表选项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计为1~4分。学校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school life scale,QSL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 α系数为0.896,重测信度为0.843,总分与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53~0.815,各因子之间相关系数为0.269~0.773;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统计学要求。
另一部分是学生基本情况,共15个问项。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用t检验、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等。
2 结果
2.1 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和大学生学校生活质量得分情况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中对家庭和友谊满意度最高,对学校课余生活质量和自由满意度方面得分较低。课余生活满意度整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这和大学生对学校生活质量方面的评价结论一致:学生对学校生活质量社群关系和师生关系方面得分最高,对正面评价的整体满足感方面较低,而对学校生活质量的负面评价方面更低。见表1。
表1 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和学校生活质量得分
2.2 课余生活满意度和学校生活质量的关系
2.2.1 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和学校生活质量相关性 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学校与学校生活质量的总分及各分量表都存在关联,课余生活质量除了与师生关系不明显之外,其余Pearson相关系数都达到了统计学水平(P值均
2.2.2 课余生活满意度对大学生学校生活质量影响的回归分析 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对学校生活质量进行回归分析,以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各维度为自变量,学校生活质量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除自由变量之外,课余生活满意度绝大多数变量对学校生活质量具有显著预测作用,9个变量对学校生活质量的解释率为43%。
表2 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和学校生活质量的相关系数(r值)
变量机会负面情感整体满足感师生关系社群关系成就感经历学校生活质量
家庭0.220*-0.1110.0600.1680.0710.188*0.191*0.172
友谊0.045-0.1000.0310.1540.226*0.228*0.1230.141
学校0.441**-0.300**0.488**0.247**0.204*0.262**0.379**0.395**
自身0.166-0.0410.0800.0600.1690.294**0.1580.184*
所住环境0.159-0.1530.288**0.1730.212*0.260**0.187*0.248**
健康0.049-0.183*0.1160.1530.184*0.187*0.0620.113
学业0.060-0.109-0.0030.179*0.295**0.323**0.0900.161
自由0.256**-0.1610.279**0.271**0.193*0.282**0.343**0.328**
课余生活质量0.315**-0.218*0.341**0.1180.225*0.462**0.367**0.344**
课余生活满意度0.294**-0.256**0.291**0.287**0.346**0.443**0.305**0.366**
注:*P
表3 课余生活满意度对学校生活质量影响的多元线性回归
变量Beta值t值P值
家庭0.1889.080.046
友谊-0.126-2.700.088
学校0.33113.710.000
自身0.1666.870.049
所住环境-0.103-1.310.004
健康-0.147-5.180.006
学业0.1818.500.037
自由0.23313.370.544
课余生活质量0.27117.460.004
注:F=46.15,P=0.000,R2=0.43。
2.3 不同年级学生学校生活质量和课余生活满意度比较方差分析表明,年级在学校生活质量和课余生活满意度各维度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学校生活质量量表中机会、整体满足感、师生关系、社群关系、经历和学校生活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课余生活满意度量表中健康满意和自由满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维度不存在着年级差异。说明年级对学校生活质量各维度方面影响显著,而对课余生活满意度只影响2个维度。进一步作LSD分析发现,学校生活质量和课余生活满意度各维度方面大一学生的得分最高,说明大一学生刚进校时对大学充满了期待,小心的应付着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对他们在大学里所学的东西与未来的生活相关及可以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的认同程度显著比其他年级要高,随着对大学的进一步了解,这种认同程度逐渐下降,其他年级之间差别不明显。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 讨论
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是以大学生课余生活质量为基础的一种主观感受。大学生课余生活质量又是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一方面高质量的学校生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不断提高有利于促进学校生活质量提高。
3.1 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当今有不少学生对自己的母校感觉不到归属感,其原因之一是学生对学校没有认同感,对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了解不多。研究表明,学生对学校满意度和整体满足感的得分较低,除加强学校的教学水平、管理服务水平和硬件条件之外,还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传承精神来引导学生,以文化教育人,以文化塑造人,从而提高学生对学校满意和整体满足感水平。
3.2 定期进行课余生活满意度测评,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定期进行课余生活满意度测评,特别是大二、大三和大四年级的学生,因为随着年级越高,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和学校生活质量呈下降趋势。通过测评,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分类指导,如学业满意度下降,则可以通过改善学习方法,增加学习努力程度,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增强自信心,进而促进自己身心的发展[5]。
3.3 加强学风建设,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 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课余生活满意度和学校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都比较高,这说明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促进学生增强自信心,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因此,为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校应该围绕学风建设这个主题长抓不懈。
3.4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普及大众参与的活动项目 研究表明,参与活动程度高的学生在课余生活满意度和学校生活质量方面得分都比较高。因此,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围绕学生专业开展相应的专业社团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既能提高校园文化活动档次,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4 参考文献
[1] KARATZIAS A, POWER KG, FLEMMING J, et al. The role o f demographics personality variables and school stress on predicting school satisfaction/dissatisfaction: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findings. Educ Psychol, 2002,22(1):33-50.
[2] 丁新华,王极盛.初中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2):788-90.
[3] SELIGSON JL, HUEBNERES, VALOIS BF. Priliminary validation of the brief multidimensiond students' life satisfaction scale. Soc Indic Res, 2003,61(2):121-145.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8-100.
[5] 阙敏,陶芳标,何春燕,等.初中生抑郁焦虑与生活满意度及自我意识的相关性.中国学校卫生,2007,28(7):61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