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红臀的护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红臀的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红臀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红臀的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 康惠尔透明贴;新生儿;重度红臀

新生儿红臀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新生儿室最常见的护理棘手问题。文献报道,新生儿红臀发生率为14.1%[1]。新生儿红臀如治疗不及时,容易合并感染。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红臀的发展,加快伤口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患儿的痛苦是护理工作的关键。康惠尔透明贴在成人治疗压疮及静脉炎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我科采用康惠尔透明贴治疗新生儿重度红臀,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入院时患有新生儿重度红臀(不伴有较多皮疹)的患儿78例,其中男38例,女40例;日龄5 d~28 d;新生儿黄疸17例,新生儿肺炎24例,早产儿4例,腹泻患儿33例。将7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康惠尔透明贴(丹麦康乐保公司制造)护理红臀;对照组38例,采用贝复剂外用加辐射台暴露。两组新生儿的性别、日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红臀临床表现:局部潮红、破溃、糜烂或表皮脱落,有时有继发感染。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儿更换干净尿布,臀部皮肤清洗干净(用灭菌注射用水清洁),局部暴露待干,将康惠尔透明贴剪为合适大小(大于皮损部位1 cm),贴于臀部两边,边贴边用手的大鱼际均匀按压周边(均匀紧密的黏合与保留时间长短有关)。一般可保持24 h~48 h,一旦透明贴脱落,不可再次使用,需重新更换。如有大小便污染或敷贴中间发白、液化,立即给予更换。对照组患儿清洁臀部皮肤(同上)后予贝复剂外喷,患儿持续置辐射台暴露臀部,间隔4 h~6 h用药1次,若被大小便污染则随时清洁用药。

1.2.2 疗效评价 治愈:局部红肿消退,破溃消失,表皮开始生长;好转:破溃消失,创口处皮肤结痂,局部肿胀基本消退;无效:治疗超过3 d仍无缓解。治愈加好转为总有效。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红臀又称新生儿尿布皮炎[2],主要发病因素为新生儿皮肤娇嫩,皮肤皱褶处及尿布接触部位受汗液和大小便的刺激,局部湿热、角质层浸软和皮肤间的摩擦而引起皮肤发红、糜烂的浅表性炎症[3]。症状轻者皮肤潮红或有红疹;重者臀部皮肤溃烂,甚至合并感染,严重者会发生败血症[4]。轻度红臀患儿在加强臀部护理后大多能够自行好转,而重度红臀患儿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引起感染,所以有效治疗新生儿重度红臀、减轻患儿痛苦是新生儿科护士工作重点之一。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鞣酸软膏、炉甘石洗剂、贝复剂、局部吹氧、辐射台暴露等治疗新生儿红臀,但都不能提供一个湿性的环境,影响伤口的愈合。

康惠尔透明贴为康乐保公司现代伤口敷料系列之一。通过为创面愈合创造一个接近生理的湿性愈合环境,促进上皮生长,而且该贴膜透明,易于观察伤口。在促进上皮生长的同时不损伤创面的正常组织,减少了外部因素的刺激,形成了创面的保护膜,因此有利于新生上皮的爬行,加速了创面的愈合[5]。

在临床护理中发现,康惠尔透明贴对红臀伴较多皮疹的患儿效果不理想,对这类患儿使用透明贴,因不能紧密贴合,易受大小便污染容易脱落,红臀治疗效果差。本组研究中不包括红臀伴有皮疹的患儿。

本研究结果表明,康惠尔透明贴治疗新生儿重度红臀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康惠尔透明贴治疗新生儿红臀,使用方便、简单,减少了新生儿感染机会,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参考文献】

[1] 龚彩连,吴明龙.224例新生儿红臀分度治疗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9,8(3):201202.

[2]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80.

[3] 卢拱照.儿科学及护理[M].第2 版.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49.

新生儿红臀的护理措施范文2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监护室护理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新生儿监护室护理风险的因素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科室的特殊性、护士人员配备不足、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护士责任心及护理风险意识不强、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有关。有效的防范措施为: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提高业务素质、加强护理管理等。[结论]通过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监护室护理风险。

【关键词】:新生儿监护室;风险;防范;管理

1新生儿室护理风险

1.1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

1.1.1由于新生儿护理工作量很大,护士劳动强度较大,工作压力重,护理人员思想浮动,护士往往只限于被动完成基本治疗工作,加上护理人员大部分为年轻人,使得护理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下降。

1.1.2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临床大量护理人员为中专学历,知识结构单一,加之缺乏可持续性的专科知识及技能培训,使之专科知识水平低,专科护理操作不熟练,不能适应新生儿监护室护理的高要求。

1.1.3护理管理不科学专科制度不健全,人力安排及护理流程不合理,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极少数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经验不足,都可增加护理风险。

1.2静脉输液引发的皮下渗漏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血管细小,血管壁较薄,容易破裂。当留置针在血管内与血管壁长时间接触,引发血管内膜受损而发生药液外渗到皮下;当针头固定不牢时,新生儿活动碰撞及抓扯到针头以至损伤到血管,或针头脱出血管外致使药液渗漏。

1.3皮肤完整性的受损

1.3.1留置针止水夹引发的皮肤损伤留置针的止水夹是方型的,给患儿在上肢或下肢使用留置针,当患儿活动肢体时,容易被止水夹刮伤皮肤。

1.3.2血氧探头引发的皮肤压伤在给患儿监测血氧饱和度的过程中,未及时更换放置血氧探头的部位,使局部皮肤受压时间过长,照成压伤;或为保证血氧探头与皮肤接触良好,放置血氧探头过紧,局部皮肤压力过大,照成压伤。

1.3.3红臀尿中含有尿素,尿素在尿布上由细菌分解产生氨。如果长时间不换尿布,就会刺激患儿柔嫩的皮肤,产生红臀;此外,患儿大便的刺激,粗糙尿布的刺激等等,均可引起红臀。

1.4护理对象的特殊性新生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病情不稳定、变化快、无自我保护能力及无语言功能等特点,细微的病情变化和需求都需要通过护士的密切观察来发现,如突然发生呼吸暂停、奶液反流窒息,发现不及时,很可能危及生命。加上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早产儿、感染、窒息的患儿逐渐增多,对治疗和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相对增加了护理风险。

1.5科室的特殊性新生儿监护室实行无陪护制度,护士在执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时,少了家属监督环节,加之新生儿不会说话,在查对时,又少了病人应答环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差错的机率。

1.6用药方面新生儿是尚未成熟的个体,对药物的处理具有特殊的反应[1],且用药剂量极为精确,要求临床护士计算、配制过程很细心,用量不够,达不到效果;用量稍大,很有可能发生毒性反应;再者,临床制药厂家普遍每支剂量按成人标准,没有专门针对新生儿的用药剂型,稍有不慎算错剂量,引发的后果不堪设想。

1.7消毒隔离

1.7.1胎儿在母体生活,在恒温的无菌环境中得到母体的保护。出生后其生活环境骤然发生变化,从无菌环境进入外界环境,无论空气中或周围物体上都存在大量微生物。新生儿免疫力低、抵抗力差、容易感染。如消毒隔离不严,势必增加感染的机会,甚至造成新生儿室内感染流行[1]。

1.7.2手及物污染:护理人员双手在护理过程中与患儿频繁直接接触,而且涉及进食、注射、沐浴以及二便护理和各种污染操作,如果洗手不彻底,即形成接触、污染、携带、传播的过程。

1.7.3护理人员不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或使用医疗器械;护理用具消毒不严格等也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

1.8仪器设施的故障新生儿室各种医疗设备较多,如吸痰器、微量泵、暖箱、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蓝光箱等,使用出现故障或使用不当均可能对患儿造成损害。如暖箱温度设定,护士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应定期检测患儿体温,发现异常及时检查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在使用吸痰器等设备时突发停电,应有防范措施。检查微量泵流速是否与设定相符等。

2防范措施

2.1保证合理编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足够而合理的人员配置,是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的基本保证。要解决临床护理人员紧缺的问题,在争取足够编制护理人员的基础上,还可寻求新的途径作为有力的补充,如另配备结算员、药房药品下送到科室、供应室实行物品下收下送到科室、总务科将病房请领的物品送到科室等,尽量减少护士走出病区频次,节省护理人力资源。

2.2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

2.2.1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在交接患儿时注意查看头部:如患儿头部有产瘤时,其消长情况;吸吮情况;全身皮肤色泽、受压部位皮肤情况、皮肤有无皮疹(特别是皱折处)、红臀;患儿有无输液渗漏情况、管道固定及通畅情况、保护皮肤完整的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特殊用药情况,如多巴胺等,尽量选择粗、直、易固定的血管,确保针头在血管里才实施药物的输注;科室内制订特殊用药指引,护士严格依照指引执行。

2.2.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如科室内规定患儿腕带实施手、脚各佩戴一条。患儿新入院时,接诊护士在与家属交接新生儿时应与家长当面核实患儿姓名、性别,无误后,由护士填写腕带信息并再次与家属核对无误后,将腕带系于患儿的手脚各一条,如果患儿由产科转入的,还需要核对产科的腕带,确保准确无误。不得先将患儿抱入病室,后补写腕带,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给新生儿治疗、护理、洗澡等离开床位再次回原有床位时,必须严格将手脚腕带与床头卡核对,以防抱错新生儿。出院时必须有2位护士进行查对,将出院证与床头卡、患儿腕带核对,最后与家长核对后方能将患儿抱出病房。如发生腕带脱落,必须有二人核实身份后再次佩戴;在给新生儿配药时,实施双人核对法,确保用药安全。

2.2.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床配置快速消毒液一瓶,护士接触每一位患儿前后均用快速消毒液消毒双手,床单、毛巾被灭菌后才能使用,奶瓶、奶嘴及配奶用具统一集中供应室清洗、高压灭菌,使用中仪器每天用消毒液擦试,暖箱每周更换,水箱每天清洁并更换蒸馏水;物表每天消毒至少2次以上;护理人员治疗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侵入性操作时严格消毒皮肤,避免反复穿刺损伤组织。

2.2.4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严密巡视观察患儿,培养护士识别风险能力,对不安全隐患要及时解决。各管道上要有明确标识;每次喂奶后采取右侧卧位,发现呕吐及时清理,保持呼吸通畅。对病情较重、抵抗力低下的患儿尤应加强基础护理,在做眼、口腔、脐部及臀部护理时动作轻柔,保持患儿皮肤清沽。血氧探头内面垫一层薄薄的纱布,2小时更换部位,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而引起皮损;止水夹用小块棉垫包裹,或者改用直式留置针,避免刮伤皮肤;医疗设备应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护保养,配备不间断电源,人人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沐浴后、更换尿片时给患儿肛周及会皮肤涂擦白凡士林,预防红臀发生,已经发生红臀的患儿,勤换尿布,应保持臀部干燥,局部涂擦湿润烧伤软膏。输液部位有皮下渗漏时,更换输液部位涂擦湿润烧伤软膏。

2.3加强护士慎独精神

新生儿监护室无家属陪护,没有家长监督,一切工作都需要护士们自觉、自律,新生儿均为特级护理,这就要求护士多巡视、勤观察,对早产儿、危重儿、特殊治疗的重点病人做到心中有数。

2.4主动更新管理观念,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管理者要将精力用于管理的创新和制度的执行上,不能陷于日常护理和琐碎事务中,找出管理的缺陷及改正的办法,对存在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人力安排上,根据年资、专长等合理搭配,优势互补,弹性排班,以提高工作效率,调动护士积极性。

2.5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管理者要有计划、有目标地促进在岗护士的继续教育,加强专科知识和专科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及考核,加强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及掌握,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2.6小结新生儿监护室护理工作具有工作繁琐、责任重,难度大,风险高等特点,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可行的防范措施,适时进行管理是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

新生儿红臀的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风险;护士

新生儿期是一个正常胎儿的延续,同时又是人类发育的初级阶段。在这个时期新生儿的各项生理功能会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由于新生儿的生理调节、适应能力欠成熟,机体抵抗力较低、不能对疾病的症状进行主述,极易诱发相关疾病,特别是早产儿比新生儿更易发生并发症。本研究主要探讨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难点及应对措施,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出生的婴儿131例,其中男71例,女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6例,其中男36例(54.55%),女30例(45.45%);对照组65例,其中男35例(53.85%),女30例(46.15%)。组间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妇产科医师和护士总共17人(其中医师7人,护士10人),在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妇产科医务人员固定变化。

1.2护理 方法分析护理中的风险,根据结果,对新生儿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措施如下。

1.2.1医院需要定期培训护士掌握基本的专科护理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并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促使她们从思想层面认识到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身为一名新生儿护理人员不但要有细心、耐心、爱心,同时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一定的爱岗敬业奉献精神。

1.2.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生儿疾病的护理知识与值班职责,并及时考核。以让每位护士牢记自己的职责及相关的护理法律责任。密切观察新生儿病情,比如: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新生儿脐炎,此时要求护士先洁净切口,消毒各种手术工具,一般在消毒杀菌以后,在患儿患处涂上硝酸银以干燥伤口,在7~14 d脐炎会彻底消失。

1.2.3按照医院的要求执行交接班制度、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在进行交接班时提前10~20 min到岗,并且还要认真核对患儿身体状况。新生儿外出检查或者办理出院手续时,由2名护士实施同步检查,当核查新生儿信息没有错误以后再和家属共同核实新生儿身份,随后让家属抱走。

1.2.4要求医护之间进行良好沟通,以确保护理记录的连续性、完整性,要求护士认真书写各种护理文件。医院的相关领导也需要重视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位护士,对待新生儿科室的护士们可以实施弹性排班制度,以有效缓解护士工作压力。加强医护人员的团结合作,对护士们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帮助她们释放压力[1-2]。

1.2.5医院领导在对妇产科护士进行绩效考核时给予政策倾斜,因为妇产科护士对新生儿的护理是高风险、低回报的护理,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但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因此,增加护士的经济收入能够有效提高妇产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1.2.6医院领导在对妇产科护士进行晋升职称考评时把患者家属对妇产科护士的满意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

1.3观察指标 比较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前后护理质量得分、护理记录合格率及家长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包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比较用χ2进行检验,以P

2 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效果以及新生儿被护理风险伤害的情况,见表1。

2.2医师、护士自评对新生儿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显示 观察组医师、护士自评对新生儿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新生儿护理中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护理不周全的现象较普遍。因为新生儿比较特殊,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病房没有陪护,而新生儿又无语言表达能力,难以用语言表达出个人的真正需求。在对新生儿实施基础护理的过程中有很多潜在的安群问题:尿布疹,红臀,交叉感染及鹅口疮等;用暖箱、烤灯等设备时诱发的烫伤;在对新生儿沐浴时受凉;新生儿抓伤自己;输液渗漏等。②未严格执行医院的查对制度。护理在交接班或者新生儿出院时没有认真核对床头卡、双手圈以及胸牌,诱发差错事故。新生儿入院时未认真进行身体检查,其肢体存在缺陷或者异常,没有和新生儿家属进行及时沟通留下安全问题。护士护理技能欠完善,缺乏护理经验,当发现新生儿病情恶化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③新生儿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出护理活动,是医院处理医患纠纷事件的有效证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而新生儿病房没有家属陪护,所以护理记录显得更加重要。

护理风险防范与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由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具有直接联系,护理风险防范是前瞻性的,可以控制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起到预防为主消除隐患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在护理过程中做好新生儿室的卫生工作,做好空气和物品的消毒工作,例如新生儿的衣物和奶瓶等;在消毒时严格遵守消毒制度,并且强化危机和风险意识,护理危机的发生随时存在,因此做好预防工作至P重要;强化制度建设与质量监控,周密的规章制度是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的保证,通过进行风险教育及强化风险管理的各项措施的落实,明显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因而新生儿受到的风险降低。新生儿护理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其中存在很多风险。在医院的产科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应当重视这些风险,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并采取适宜的、可行的、科学的手段避免这类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新生儿红臀的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 新生儿; 医源性皮肤黏膜损伤; 预见性护理; 护理程序; 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05-01

新生儿皮肤黏膜损伤是新生儿护理中常见病症之一,也是引发医患纠纷的原因之一。新生儿皮肤薄嫩,其屏障功能较弱,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皮肤损伤。为了保持新生儿皮肤黏膜的完整性,提高新生儿的护理质量,2009年下半年,我科对新生儿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运用护理程序对其进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9年1~6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患者1446例作为对照组,男826 例,女620 例,2009年7~12月1569例作为观察组,男887例,女682例,入院年龄为20min~28d,平均住院日为10.4d。疾病种类有:早产儿、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新生儿腹泻、新生儿脐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腹泻、先天性闭锁等外科术后监护患儿。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按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护理。

1.2.2 预见性护理 责任护士根据每个患儿的病情,进行认真仔细的入院评估、检查皮肤黏膜是否完整,有无异常及损伤,并在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基础护理本如实记录,并向家长交待病情;责任护士根据患儿的病情及皮肤等情况采取适当的治疗、护理及保护措施;评估潜在皮肤黏膜受伤因素,包括尿布皮炎、鹅口疮、皮肤皱褶的红斑、脱屑、粘贴伤、摩擦伤、静脉注射外渗、造瘘口周围皮肤、抓伤等皮肤损伤,启动相应的预防和处理程序;严格交接班、落实责任制;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及各班护士对所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由护士长、责任组长组成质控小组,定期组织召开责任落实质量会议,分析造成皮损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及处理意见。

1.2.3 评价方法 统计两组新生儿住院期间发生皮肤黏膜损伤的情况,包括尿布皮炎、鹅口疮、摩擦伤、静脉穿刺伤、粘贴伤、抓伤、皮肤皱褶的红斑、脱屑、造瘘口周围皮肤损伤及其他皮肤损伤。

1.2.4 统计学方法 记数资料比较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

将2009年1~6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1446例作为对照组,与2009年7~12月1569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比较(χ2=33.528,P=0.000(双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观察组发生皮肤黏膜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3.1 新生儿皮肤黏膜损伤问题的重要性:根据新生儿皮肤结构的特点,一旦皮肤损伤极易发生感染及败血症,增加患儿痛苦,增加家属经济负担,特殊部位的损伤还会引起功能障碍、毁容。随着法制的健全,法律知识的普及,患儿家长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由此而引发的医患纠纷越来越多。因此,新生儿皮肤黏膜损伤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3.2 预见性护理是护士有目标的、有预见性的为护理对象提供最优质服务的科学工作方法,采取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尽可能消除发生皮肤损伤的隐患或一旦发生及时给予正确而有效的治疗[1]。预见性护理无疑能增进护士对病人的责任感,可以充分挖掘护士的潜能和提高护理专业水平,促进护理科研,从而进一步体现出护理的价值。但它对责任护士的知识、业务技术水平及总体素质要求较高,新上岗护士、转科护士为了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缩短适应期,提高工作效率[2],会努力学习专科知识,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从而减少了因经验不足而发生的皮肤黏膜损伤。责任护士通过认真、仔细入院评估,可以预见每个新生儿各自发生皮肤黏膜损伤的危险因素,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由高年资的责任护士根据患儿的全身情况、局部皮肤、血管等情况制定,效果评价、动态的修改计划贯穿始终,使每个患者都得到科学的、系统的、整体的护理。

3.3 分析皮肤黏膜损伤常见原因。(1)尿布皮炎:新生儿尿布皮炎是最常见的皮肤损伤,它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皮肤娇嫩,尿布区域的皮肤长时间受尿、便刺激;皮肤表面及粪便中细菌分解尿液中的尿素,产生大量氨,浸泡和刺激皮肤,据有关报道[3],新生儿红臀的发生率为14.1%,有腹泻的新生儿发生率则更高。腹泻时稀便中会有较多的脂肪液及变形杆菌和微生物,均可诱发和加重尿布皮炎,继发细菌和真菌感染。(2)鹅口疮: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导致菌群失调,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护理人员的手及奶具消毒不严交叉感染引起。(3)粘贴伤:主要是因为使用普通胶布,粘贴时间长,远红外辐射床、光疗箱、保暖箱内治疗的患儿,加热后胶布的粘性增加,撕胶布时动作粗暴引起;使用透明敷贴过敏等。(4)静脉穿刺伤:剃伤头部皮肤和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肿胀、水疱和发黑,主要是经验不足和观察不到位引起。(5)磨擦伤:暴露在保暖箱,光疗箱、远红外床治疗的患儿,双足外踝皮肤擦伤,耳后乳突压疮,主要是床平面过硬,患儿哭闹,活动过多磨擦引起。消瘦新生儿骶尾部等易受压部位压疮;经鼻气管插管所致的鼻部损伤等。(6)其它损伤:肥胖新生儿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的红斑、脱屑;在光疗箱,保温箱内患儿面部、胸部的抓伤;遗留在床上的硬物、利器所至的皮肤损伤;造瘘口周围皮肤损伤等。

3.4 防护措施 经过分析,质控小组一致认为皮肤黏膜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绝大多数通过努力是可以避免的,因而制订了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1)防止尿布皮炎所至的皮肤损伤:勤换尿裤,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同时局部涂老茶油或鞣酸软膏保护,腹泻的新生儿须加强护理,若合并感染使用抗生素软膏等联合治疗,促进其痊愈。实行预见性护理后,尿布皮炎的发生仍高居,但只是轻度红臀,就得到控制。(2)防止鹅口疮:彻底清洁消毒奶具,接触新生儿前后洗手,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营养不良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新生儿,加强口腔护理,必要时用2%~3%碳酸氢钠、制霉菌素联合涂抹口腔[4]。(3)防止粘贴伤:①选择对皮肤刺激小的3M 防过敏系列产品,注意观察使用透明敷贴部位的皮肤。②接触探头每3~4小时更换粘贴位置,电极片每天更换粘贴部位;若胶布太粘,撕胶布时边湿润边分离。③早产儿皮肤薄嫩,动静脉止血,尽量采用手工按压止血,减少粘贴。(4) 防止静脉穿刺伤:①新入院的危重病人,宜选用静脉留置针穿刺,选择粗、直血管,注射部位先选择手、足静脉,后选择头部静脉。根据新生儿皮肤损伤的统计,早产儿皮肤损伤占大部分,体重越小发生率越高。主要与早产儿皮肤薄嫩、水肿、皮下脂肪少及治疗多有关[6]。因此早产儿静脉穿刺选择有经验护士担任,以减少损伤,同时对极低体重儿开展中心静脉置管(PICC) 新技术。②头部备皮时,使用一次性安全剃刀,避开骨缝,轻轻剃去毛发,防止剃伤头皮。③注意观察穿刺部位周围皮肤情况,发现穿刺部位红肿、异常或药物渗漏时,立即停止输液,更换部位重新穿刺,防止发生起水疱、坏死、感染等严重后果。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对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与时间有关,一般3~4h更换血管1 次更安全[5]。因此输血管活性药物、刺激性高、渗透压高的液体时,采用留置针保留2 个输液通道,每3~4 h交替使用。高危新生儿由于缺氧、酸中毒及有效循环灌注不良等原因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钙剂外渗的比例大[7]。要求注射钙剂时护士必须守在旁边,不得重复使用1 处血管。因额部和颞部的皮肤损伤会导致该部位形成永久性疤痕,不长头发,故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及葡萄糖酸钙等特殊药物时要避开额部和颞部细小血管。(5)防止磨擦伤及其它损伤:①更换柔软、安全的床单位,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防止遗留硬物、利器等;体质消瘦、危重的新生儿定时更换,防止压疮,使用气管插管的新生儿防止损伤鼻部;吸痰时动作轻柔,负压不可过大,以免损伤口腔、鼻腔黏膜。②在辐射床、蓝光箱、保暖箱治疗的患儿,定期剪指甲并挫平,或双手双足用小袜子包裹,防止磨擦伤的同时防止指甲抓伤。③满足患儿的生理需要,减少哭闹,并仔细查看,必要时给予安慰,遵医嘱予以镇静,适当约束,注意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及远端血运。(6) 防止感染:出现皮肤损伤时马上报告,及时处理。根据医嘱局部用药,如涂抹抗生素软膏等,加强护理,必要时进行合理的包扎,防止进一步的损伤,促进其痊愈,做好交接班。

3.5 成立由护士长、责任组长及有关人员组成的质控小组,是落实好预见性护理的保障。质控小组定期组织召开科室护士会议,进行防止皮肤黏膜损伤的重要性讨论,从思想理念上提高认识,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将防止皮肤黏膜损伤作为交班和考核内容之一,责任到人,逐级处理。通过对新生儿实施预见性护理,新生儿皮肤黏膜损伤的发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由此也提高了新生儿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素芳,吕元红,段伟莉,等.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护理学杂志,2007,22(13 综合版):38-39.

[2] 张泓,李善玲,赵冬梅.护理流程管理尝试.护理学杂志,2006,21(7):54-55.

[3] 冯丽琪,江瑜茵,李小薇,等.影响新生儿红臀发生因素的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3-4.

[4] 龙琼芳,周丽平.碳酸氢钠联合制霉菌素治疗新生儿鹅口疮效果观察.护理研究, 2008,22(10):2683.

[5]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8.

新生儿红臀的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160-01

1引起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交叉感染的相关因素

1.1新生儿本身的因素:新生儿本身免疫系统尚未成熟,白细胞趋化、局限、吞噬、杀菌能力弱,因此防御机能特别低下,由于这一生理特点,所以抗病能力极差,容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1.2母亲的因素:我院是一所县级综合性医院,接收的产妇大多来自农村,卫生习惯极差,而母亲对新生儿既是直接的传染源,也是院内交叉感染的主要传染源,产妇本身的带菌如沙门氏菌、霉菌、球菌、杆菌、病毒对新生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3医护人员的因素;医护人员对感染监控的认识不足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无菌观念淡漠,各项技术操作不正规或工作人员手的染菌问题明显,而洗手制度又不严,以工作人员的手为媒介是母婴室交叉感染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另外,医护人员患上呼吸道病,肠道疾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而未能及时换岗,也是引起母婴同室院内交叉感染又一危险因素。

1.4环境因素:生理母婴室与病理母婴室未能严格分开,探视制度不严,家属亲朋好友来往频繁,带菌机会增多,室内空气污染,母婴室床位过多,人员复杂等不良环境都是引起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

2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1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组织。院领导将此项工作作为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成立了专门的院内感染监控小组,由分管业务的副院长直接领导,并培训专职人员上岗,从思想上、组织上、管理制度上、人员配备等方面入手,逐一落实,形成一条龙的监控网络。

2.2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控制新生儿院内交叉感染,不能单纯依赖行政手段和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把医护人员的思想和业务放在首位。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当前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就是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缺乏认识,对其管理更是一无所知。针对这一问题,院领导决定举办理论培训,让全院医护人员分批脱产学习,使每位医护人员真正认识到自己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和地位,自觉地去执行道义和责任。

2.3加强母婴室的预防措施

2.3.1加强对新生儿的预防措施:针对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抗病能力弱的生理特点,对新生儿的衣裤衣服一律采用新的,全部由医院统一提供,各人一套,出院带走,不重复使用。对新生儿的尿布、奶瓶全部使用一次性的,用后消毁,尽量减少感染渠道。

2.3.2重视母亲的感染因素:母亲的感染对新生儿有直接的传染,因此要重视母亲的既往史,积极治疗传染病,切断传染源,合理对母亲使用抗菌素,尤其要重视从围产期抓起。对产妇特别是农村产妇要进行产褥期的卫生宣教,减少新生儿病从口入的危害。

2.3.3对在母婴室和临产室工作的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双手采样监测:目的是督促工作人员严格洗手制度,要求不能检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肝菌,这些菌一旦在母婴室扩散,易迅速引起新生儿感染。因此,在护理新生儿前必须严格洗手制度,必要时要用消毒液浸泡双手后方能操作。医护人员患上呼吸道感染、肠道疾病及其它传染性疾病时应暂调离母婴室。

2.3.4加强母婴室消毒管理,保持环境清洁:生理母婴室与病理母婴室要严格分开,限制工作人员擅入母婴室,严格探试及陪护制度;并对家属进行必要的院内感染基本知识的宣教,让他们积极配合工作。母婴同室属院内感染的高危区,消毒剂的使用应采用效力高、杀菌力强的,一些低效抑菌消毒液应尽量少用。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根据季节每日通风换气,降低空气中的微生物密度,温度相对保持在20-22度,湿度55%-65%。每日用0.5%过氧乙酸或84消毒液擦拭室内设备,用物,湿拖地。每日用紫外线空气消毒1h,每周乳酸熏蒸一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

2.3.5重视新生儿护理操作及消毒隔离。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发生及控制医源性感染。婴儿皮肤娇嫩,故一切操作要轻柔,并仔细检查,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并处理。根据季节变化,给婴儿擦浴,并由传统的盆浴改为淋浴。注意新生儿口腔护理,以预防为主,即婴儿出生后每日用20%制霉菌素擦洗口腔两次,从而杜绝了鹅口疮的发生。脐部护理,每时更换尿布时,检查脐带有无生血,洗澡后用75%的酒精消毒,几年来,无脐带感染,并使脐脱落时间由原来5~7d缩短为3~5d。臀部护理,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温水清洗,涂10%的鞣酸软膏,防止新生儿臀红,在1177人中,无一例臀红发生。

新生儿红臀的护理措施范文6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的56例发生感染的新生儿,男34例,女22例;早产儿38例,低体质量患儿18例。

1.2方法

通过结合临床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导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新生儿感染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由于新生儿机体器官发育不成熟,中性粒细胞池中循环的白细胞较少,因此免疫力较低,特别是早产儿皮肤缺少角质蛋白,为病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同时,新生儿的不同体质状况也会导致感染发生率存在差异。②由于操作人员、医院环境等因素导致感染发生。因此,对新生儿的护理应从环境护理及人员管理、常规护理、皮肤护理、眼部护理、口腔护理、脐部护理入手,具体措施如下。

1.2.1环境护理及人员管理

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杀菌,严格保证病房的干净,护理人员及临床人员进入重症监护室时必须按照规范着装、更换专门使用的拖鞋、佩戴口罩、手套、穿专用工作服,同时要将所有装饰物取下,如果护理人员或其他临床人员存在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化脓病灶等传染疾病者则不能进入重症监护室,必须在病情恢复以后方可进入病房;在进行各项操作的时候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外出时一定换好外出服和鞋子,非临床人员不可进入重症监护室;由于新生儿机体器官发育不成熟,尤其是早产儿及合并其他疾病患儿,免疫力低下,很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而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护理过程别要重视对环境的管理,在消毒杀菌方面除了要定期对空气进行消毒杀菌,科室应专门安排一名消毒人员,对病房内地面、门窗、家具、病历夹、医疗设备、水龙头、床、治疗车、台面等每天消毒,保持病房内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合理控制室温、湿度,定期进行通风,确保室内空气的新鲜度;日常医疗产生的废弃物及生活垃圾需做好标记并分类处理。

1.2.2常规护理

首先是管理好患儿的物品,患儿的各物品不可混用,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的奶具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洗、刷、冲、消毒、五高压灭菌的消毒程序;在对患儿实施穿刺等侵袭性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动作轻柔,尤其是要注意无菌操作规范,尽可能的减少黏膜损伤,要加强使用器械、穿刺区域等消毒管理,避免或减少感染发生;插管导芯经高压灭菌后再使用,应每周至少更换2次呼吸机管道,同时要定期消毒。

1.2.3皮肤护理

患儿需每日洗澡,以提高皮肤的清洁度,做好患儿的皮肤观察,尤其是详细检查皮肤皱折处是否有破损、脓点或红疹。应定时为患儿更换衣物、尿布,并为患儿臀部涂抹护臀霜,避免发生臀红。至少2h更换1次,避免骨突处受到过度的压迫,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减压垫,避免发生皮肤压伤。每4小时更换1次血氧饱和度的探头部位。

1.2.4眼部护理

应严密观察患儿眼部的分泌物情况,包括分泌物的数量、性状、颜色等,根据实际情况为患儿滴眼药水。

1.2.5口腔护理

定期检查患儿的口腔黏膜有无感染、破损等异常表现,尤其是长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的患儿需详细检查是否出现鹅口疮,如果有则需要在两顿喂奶间隙涂抹制霉菌素。

1.2.6脐部护理

首先是确保脐部的清洁,应每天对脐部进行擦洗,尤其是要做好肚脐根部的消毒杀菌,并要注意保持脐部的干燥,护理人员密切注意观察脐轮处是否存在红肿、异常分泌物、出血异常状况;尽可能对患儿实施母乳喂养,不仅可以增加新生儿与产妇的亲和力,对于提高新生儿的机体免疫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结果

本组患儿经综合护理干预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患儿的感染症状均得到显著控制,未出现一例死亡病例。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