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课堂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课堂作用范文1
一、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石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实施教学的基础和有效手段。教师只有和学生建立了友好、和谐、彼此信任的关系,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和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做到既是“授业解惑”的教育者,又是学生“无话不谈”的亲密朋友。高中政治教师要培养自己“边缘化”及“非中心化”的能力,积极与学生达成互动,使学生正确理解教师的行动和意图。只有教师把学生的情感当做肥沃的土壤,才能进一步把知识播种在这土壤之中。创造这种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三个方面去努力:第一,教师对学生的满意与欣赏。成功的教学活动可以发展和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充分体现相互之间的满意与欣赏。比如,如果学生在学习中的各个方面都使教师满意,则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积极愉快的体验;同样,教师对学生满意的情感体验以一定方式表达出来,又会促进教师对学生的满意。这样师生之间互相感染表现出富有内涵的情感关系。第二、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关心学生的进步,满腔热情地培植他们的正当的兴趣和爱好,期待他们的成长,并且当他们登高望远的阶梯,使课堂得到感情的滋润。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没有对学生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第三、完善个性和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大方、幽默、风趣,真诚宽容的良好品质。在政治课堂上,鼓励学生说“不”,鼓励学生要勇于向权威挑战。尊敬和亲近学生,了解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学生潜在的主体作用。自觉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素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和教育艺术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真理的象征,智慧的化身,人格的楷模。
二、 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等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手段
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能更好地把政治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即可以拓宽学生获得政治知识的渠道,有可以使政治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情境感染法
人的情绪和情感是相互感染的。情境教学法是指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又是教师,教材,学生间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师力求挖掘教材中的健康,愉快地情感去感染自己的对象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自己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说任何一名成功的政治教师,都是调动情感因素的高手,使学生真正被教材所蕴含的美感而折服。
2 过程启发法
过程启发法是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经过对传统的启发式教学的研究,笔者发现这种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针对结果的启发,其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的问题,教师头脑中先有了一个答案(结果), 然后通过启发式的提问提出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向预设好的答案逼近,直到把这个答案问出来。这样做就使学生形成对教师提问的依赖,离开教师的提问他就不会思考。过程启发法则完全不同。过程启发法的目的是教学生学会思考,提问要指向思考过程和思考方法。过程启发法的基本实施步骤是:根据学生学习知识、 技能所需要的高效思维方法,按思维流程设计相应的启发式问题,根据所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启发。
3 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就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反思、分享,获得对自己、他人和环境的生动的感受和认识,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中去。可见,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体验式教学的的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提倡民主、开放、合作的学习氛围,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时不仅会对新事物进行认知,而且会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表达,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师由过去的教书匠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体验式学习的参与者。体验式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学生知识的增长,更为注重的是学生身心、人格的健全与发展,将课程内容扩展到了学生的情感升华和人格塑造。
智慧课堂作用范文2
由于CAI具有充分发挥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综合处理能力的优势,能充分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在教学中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应用场合,如何合理选择一种适合本学科的CAI 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和发挥计算机的特点,避免课本搬家等形式主义倾向,是每一个利用CAI进行教学的教师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种类是很多的,在广大中小学教师中应用最广泛的是课堂展示类的CAI课件,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多媒体课件。其作用主要是用来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
本文拟就课堂展示类CAI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政治课教学中应用CAI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近几年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等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总结出了许多好的、值得推广的经验。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很大一部分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旧十分落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和运用。如: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完成一堂课;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枯燥乏味等等。这些应试教育时代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妨碍了其作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发挥,更是与素质教育和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政治课课堂教学,已成为广大中学政治教师的重要课题。
二、政治课教学中应用CAI的原则
(一) 教学性原则
任何一门学科,运用CAI的目的都是为了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课堂展示类CAI的运用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也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因此,首先要关注的是我们制作或利用某个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是否有必要,即课件的教学价值。
课件的教学性原则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选择两个方面上。表现在教学目标上,主要是要明确课件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也就是说课件要解决哪个重点和难点。
(二)直观性原则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优化组合动态视频(录像)、动画、照片(图片)和声音,将一些现实生活中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抽象内容)向学生展示,来突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化解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无论选择何种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一方面要考虑其能否刺激学生的感官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思维接受能力,选择那些直观的,能让学生看得懂、说得出,看了之后,有感好发的材料。而不能选择那些不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素材。
三、政治课多媒体课件的编制
如何制作一个既具有丰富表现力,又有比较好的交互性并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课件,就成为我们教师最关心的问题。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实践,就政治课件的编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课题的选择
课件为教学服务,这是CAI的一条宗旨。根据课件的教学性原则,在选择课题时,通常要选择那些既适合于多媒体技术表现的,又要是运用常规手段难以解决重点和难点的课题。否则,课件只会追求美感、直观和动感而流于形式,也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 教学设计
确定课题后,就要进行精心备课。包括确定好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需要用到哪些素材,设计哪些练习,都要精心准备。
(三) 制作软件的选择
从目前来看,用来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软件较多,如:Powerpoint、Authorware5.省略和上海东方网(时事图片)等。(2)视频材料。可以通过解霸五或视频辅助卡转换获得。
确定课题、教学设计、确定制作工具、准备素材之后,就要开始利用著作工具进行组合,编辑成一个交互性好、操作简单、视听效果好的多媒体课件。
四、要处理好的四个问题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已有几年了,在这几年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众说纷纭的问题,也是我们广大CAI爱好者要把握好的问题。
(一) 板书要不要的问题
针对一些多媒体课没有保留板书的问题,近年来,一些人士指出,利用多媒体进行上课,必须保留板书,对此,我不敢苟同。要不要板书,不是绝对的。对于我们政治课关键,在于使学生懂得知识要点,学会用有关观点分析现象,并落实到行动中去,因此,政治课教师在分析得出结论后,应该出示结论的板书,但并不一定要自始至终的保留。不过,在课文小结时,应该出示板书,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知识。
(二)整堂课与使用片段的问题
有人认为,CAI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为了解决某一重点和难点而制作的,因此不需要在整堂课都使用CAI,只需使用某一片段就可以了。是的,CAI一般是定位在辅助上,但在教学中是由电脑、课件、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整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必须在多媒体教室完成,至于是使用片段还是整堂课使用,取决于课件能否很好地完成所有的课堂教学任务。
(三)大量使用和适度使用的问题
由于CAI的教学中的效果明显,其使用频率也大大提高。公开课、优质课、说课和平时上课都追求多媒体。会做的自己做,不会做的请别人做,大有一哄而上的趋势,这并不符合实际。首先,硬件设施不具备。在目前条件下,一般一所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多的也只有两个或三个(极少数),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全校几十个班级都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其次,并不是所有的课题都适合于多媒体。在一个学期中,肯定没有必要所有课都使用CAI。像我们一些政治多媒体课件,只是使用计算机代替黑板板书,用电脑视频代替录像,那就完全可以用简单的幻灯、投影器、录像机和黑板代替而非要用CAI。有一位教师,不管是否需要,所有的课都在多媒体教室上,结果因学生长期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等原因,教学效果反而不好。
(四)拿来和制作的问题
许多人一想到上多媒体课,就要自己制作课件,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其实,要想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不必忙着去制作课件,先考虑怎样把别人的课件用好,实在没有现成的可用,那才自己做。不同的教师有不同思路,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也有差别,因此,在使用别人的课件时,首先要弄懂制作者的思路,搞清楚每一素材的作用。其次,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当然,自己如果有好的课件,也可以上传网上,供大家共享。
总之,如何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特别是CAI的制作运用于政治学科的教学中以提高教学质量,本人也是在尝试中。有许多技巧性和科学性的东西有待从事教学一线的老师一起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师书恩. 计算机辅助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许惠英.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智慧课堂作用范文3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堂;主体;发挥
在我们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迎接着很多的考验与问题。比如我们作为政治教师就必须改变我们的政治观点,探究全新的教育方法,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下,我们教师是导演,是主导,学生是演员,是主体。我们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深刻的探讨:
一、从上课的内容上看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我们老师们上政治课,如果什么都讲,什么都往学生脑子里灌,这恰恰忽视了学生的作用,忘却了学生是主体的效果。当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非取消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我们要在课堂上做到“三讲”和“三不讲”。这个“三讲”其实就是讲重难点,讲考点,讲易错易混淆点;所谓“三不讲”就是学生们己经学会的不讲,学生们能够学会的不讲,学生们怎么学都学不会的不讲。这样,结合学生们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难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再去安排老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
例如在高一政治生活《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这一框题里有三个内容:政府的宗旨、政府的原则及具体要求、政府为公民提供的救助途径。在这里,第一个问题学生们自己能够学会,不用教师讲。第二个问题是重点,要重点讲。第三个问题中有易混易错点,要少讲精讲。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探究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们在谈论问题时,常常会遇到困难。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们中间去,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加以记录,加以引导。如果学生遇到问题就不假思索地发问,那么即使得到正确的答案,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教师只要在关键地方点拨一下,然后让学生们再去思考,解决得出答案。
比如在《生活与哲学》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程标准要求理解实践的含义。我们在合作探究时就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什么是实践?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为什么?①蜜蜂酿蜜、鹦鹉学舌;②人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和活动;③教师讲课;④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⑤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究这个问题时,学生们根据课本知识能够初步知道实践的含义,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实践的含义,因为学生们不知道掌握该含义的几个关键点,所以后面的判断题,大部分学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有的探究甚至无法进行。教师发现这个问题后,应该从实践的主体、对象、性质等方面点拨。根据教师的点拨,学生们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答案,进一步加深对实践含义的理解。
二、从课堂的过程看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老师的授课过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先学后教再当堂训练。
首先,我们应当让学生自己先去学习,当然这是要在我们老师的带领下完成的自学。老师也不能让学生们漫无目的的去预习,我们需要做的是根据教学的目标,设置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自学中带着问题去思考,当然我们设置的问题应该以基础题为主。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学到乐趣,看到自己的问题被自己所能解决,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就要有检查,我们要通过讲解几道经典的例题,来检查他们自学的效果。当然也可以让还是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自行讨论,让学生来帮助学生,真正实现自我解决问题。
然后,我们老师要在课堂上不断的提出问题,通过设疑,引发学生们去思考,让学生们全身心地融入到课堂中来,从而可以到达教学中的共鸣;通过设疑,调节课堂学习的氛围,体现出师生互动。比如我们在讲授完政府的原则及具体要求后,就可以设问,“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违背了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哪一点要求?”在讲解好政府为公民提供的救助途径后,让孩子们区分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三个概念。通过不断的设问,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也让学生们真正行动起来,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
另外,老师在课堂上还可以设置情境。情境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环境中去学习,让他们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与运用。如每节课都布置一下,国际国内与下节课的知识点有关的时事政治,在上课前10分钟让他们说说这些时事政治与这节课的关系,有什么知识点是相通的,可以激发他们的联想思维,开拓他们理论跟实际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可以引入这样一组事件: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肢,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消费者腹中。随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表示,对违反规定生产销售使用药用空心胶囊的企业,将依法严肃查处。这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不谋而合,通过设置这样一个情境,既体现了知识的现实价值,又能够让学生亲身运用本课的知识加以分析,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当堂训练。作为课堂检测的作业设置上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有一定的量度也要有一定的梯度,便于检测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总之,思想政治课只有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讲、读、练相结合的原则,才能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陈宗敏.构建师“导”生“演”的高中政治课[J].考试(综合版).;2012年10期
[2]王冬.浅谈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8期
智慧课堂作用范文4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指导学生;
【中国分类法】:G633.955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美术知识,掌握美术技能,学会绘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培养自身的人文精神与艺术修养,培养自身健全的人格。《美术课标标准》中明确指出: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形成技术意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美术基本理念教学时,就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美术技法教学中,还要教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美术的课程目标中也指出:美术学习中,要学习美术欣赏的方法和评论的方法,在欣赏作品中丰富自身感官,从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从而让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能够持久而且坚定。让学生达到这些目标,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是不可能完成的,更需要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学习时能够掌握规律,能够有章可循,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美术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发挥指导作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让新颖的教学手段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正逐渐充斥着整个课堂。个人认为这种重视新教学手段而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现象不利于美术教学的开展。一些教师过于看重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在课堂上乱用、滥用多媒体,导致在课堂教学上出现了“教师说说话+学生看动画+学生鼓鼓掌”的现象,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课件,把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技法通过电脑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在课堂上也少了亲身的实际操作,更多的地电脑演示,教师会不会绘画也没关系,只要能够学会电脑设计就行了,教师变成了君子,动口不动手,不写一个字,也不画一笔画,只动动嘴皮子,就把整个美术课结束了,美术味儿直接没有了,让人一看还以为是信息课呢。这种多媒体式的美术教学,这看似是教学中的亮点,其实根本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最终只是热热闹闹一场,教学中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合理的过程,没有恰当的设计,没有正确的措施,当然就没有好的教学效果。
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讲究超强的技术水平,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美术功底,上好美术课程就是空谈。如果将美术实践课变成了多媒体欣赏课,那就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学生只会不断增加理论知识,没有一点实践经验,这无异于纸上谈兵,与赵括有什么两样?作为美术教学,我们是不是就要抛弃多媒体教学呢?不是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同样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们要正确权衡实践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之间的份量,在美术教学中,发挥多媒体的指导作用,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直观性不足的问题,将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又在实践中不易表现的技法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指导,能很好地补充传统语言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短板,让学生学习美术更容易,更轻松。
二、美术教学中做好示范教学发挥指导作用
美术教学,要让学生画出的每一条线,每一个形状,每一种颜色,每一个造型都要倾注其感情,体现其情感。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挥其引导作用,有目的地诱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紧紧围绕教学任务进行,让学生能够投入全部的精力参与美术学习活动中。其实,教师要知道,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最好方法就是做好示范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让更多的教师忽视了示范教学的作用,长期下去,学生的理论知识丰富了,但实践能力却消失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永远不能实现了。
示范,就是指教师在教学完成美术技法理论后,通过自身的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美术的技能手法,并在教师完成美术作品后,让学生受到影响,激发学生绘画热情,积极主动参与绘画。这个过程,是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更高一个层次的讲,可以说是艺术上的对话。比如,在给学生讲中国画笔墨表现形式的时候,教师在讲述完理论知识后,就可以铺开纸张,提起画笔,醮上墨汁,在纸上边演示,边给学生讲解,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理解中国画笔墨皴、擦、点、染等技法,明白如何用线、用笔、用墨,如何把握中国画的干湿和浓淡,在这个过程,既体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又通过作画让学生了解中国画运笔的魅力,更加增强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真正发挥了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范教学的指导作用。
三、美术欣赏课中同样需要教师的指导作用
人类是伟大的,他们将情感符号通过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创造了美术,人类文化的组成中,美术是必不可少的,非常重要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学习、探究美术甚至跨越美术学科的课题,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美术学习中,学生会产生很多的疑问。作为美术教师,就要明确这一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在疑问中生“思”,在思考中好“学”。在美术欣赏课教学时,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匆匆读完一遍欣赏内容就草草了事,而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生生共同探究,共同思考,踊跃发言。“一个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探讨中,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激烈的时候,学生可能还会产生争论。在这个绝佳的时刻,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给他们给正确的导向,帮他们找出正确的观点,对于有问题的不能一味地说“好好好”,这样看似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却不知这种连学习的基本要求都没有达到,这样的个性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美术教学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不是是非不分,黑白颠倒,而是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新时代的来临,让学校教育出现了一些流行的文化,对于这些文化,全盘否定,一概忽略也是不恰当,不可取的,这样的态度也是不明智的。面对这些形形的流行文化时,教师又需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教会学会正确的选择和甄别,让学生在学习流行文化中有所提高,形成有价值的经验。另一个方面来讲,学生也不能因为流行文化的存在,而放弃了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社会认同的经典美术作品。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对于美术教学能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智慧课堂作用范文5
关键词:主体 素质教育 创新 和谐 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的驱动力。“知识经济”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直接左右着生产力的发展,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趋势,因此培养和吸收有知识创新能力基础的人才为世界各国所竞相瞩目。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课题――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为此,我国提出“中小学校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目的是培养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是枯燥低效的,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意识增强,能自主学习,自主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在多年从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出路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思想政治课的信度和效度,为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充分尊重学生,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
约翰・高而斯华馁曾说过: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 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的品质,要让学生有自主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并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拥有无限的创造力和潜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于鼓励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满怀信心的学问,教师要善于用“很好”、“没关系”,“你的回答很独到”等词句鼓励学生,赏识学生,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学生自信心,并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开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能连贯的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索和行动,兴趣既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引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兴趣。这其中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能引发动力,激发兴趣,是发展个性的最佳选择。
通过讨论、演讲、辩论等活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
通过小品表演,猜谜语、讲故事等活动,强化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调动学生创造性,在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身体力行,对知识的理解是教师说教不能达到的,学生能力的明显提高和觉悟的提高都明显的区别于传统教学。
三、 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标
教学过程是双边活动的过程,“亲其师,信其道”的古训告诉我们,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才能满腔热情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才能弘扬学生的个性,进而才能获得学生情感上的认同,才会愿意听教师的课,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地发挥。没有师生之间的心理接触,教学将会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功的。
“十二五”规划实施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让我们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号召,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智慧课堂作用范文6
关键词 数学;学具;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1-0100-02
新课标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明确提出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让学生充分运用学具,学生成为操作的主人,这样可以形成人人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可以彻底改变以往学生的被动参与与机械接受,而是让学生在积极的动手与动脑中主体参与、主动构建,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与思维,这更加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这正是实施新课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具的运用,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探究与积极构建。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1 以学具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有兴趣,自然学有动力,学得主动积极,才能学有效率。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认知初级阶段,以无意注意为主,很难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事物上。而数学学科又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与系统性,如果只是简单而机械地讲解,自然很难激起小学生学的激情与动力,久而久之,会抹杀学生的个性与好奇心,而让学生完全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而充分运用教学具,为学生创设丰富而直观的操作活动,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参与热情,进而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认知活动变得更加轻松而愉悦。
如在学习分类时,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动力,笔者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自己所喜爱的东西,在课上让学生将这些物品集中起来,让这些学生所喜爱而熟悉的物品成为学具,这样自然可以大大拉近学生与学习的距离,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与学习行为。面对一堆玩具、食品、书籍等,学生的小脸上洋溢着会心的微笑。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物品摆放在一起过于杂乱,能不能将这些物品分类摆放呢?这样自然就可以将学生的思维点转移到分类这一知识点上来。如此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与充分交流,教师再给予必要的启发与诱导,自然就可以让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认知活动。这样的活动不是枯燥而被动的,而是快乐而主动的,学生积极动手、认真动脑,全程参与,全面参与,整个教学异常活跃,自然也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以学具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新知
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正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二者之间的矛盾正是长期以来制约教学效益的主要瓶颈。要想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就要遵循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寓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于形象生动的具体事物之中,让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感性信息,这样学生的认知才能由感性上升为理性,透过事物的表象来达到本质理解,形成规律性认知。而学具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可以在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搭建桥梁,让学生在充分的动手运用学具的过程中来获取丰富的直观信息,通过认真的思考与思维来上升为理性认知,从而达到对所学新知的真正理解与灵活掌握。
如在学习正负数时,笔者在课前指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制作温度计,在课上让学生在温度计上标注出各城市温度,这样通过学生的操作与思考,就可以理解将零度作为基点,零下是零上的相反方向。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感性认知,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引导学生引申出正负数的概念,学生的理解更深刻,自然也可以灵活地运用于生活实践问题的解决之中。这样,学生自然也可以学会用正负数来记录家庭收支明细,记录商品质量、山峰海拔高度等。
3 以学具来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是各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教师可以外加传授的,而是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将知识不断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思考基础上的再发现与再创造。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造成学生主体地位与独立思考的缺失,自然无法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运用教学具,为学生提供操作机会,让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主动思考与思维,这样可以让学生摆脱以往的被动参与与机械接受。从教材教参的固有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卸下枷锁,学生才能展开富有个性的学习,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得到强化,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如在学习认识正方形时,如果教师直接将知识点告诉学生,那么就会陷入机械灌输中,容易抹杀学生的个性,束缚学生的思维。为此可以运用提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让学生通过自主操作与探究来了解正方形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运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正方形的特点。通过直接测量四条边的长度、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等,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学生的方法不尽相同,但殊途同归,最后都指向一点: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在这样的活动中一张小小的纸片,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开启了学生的探究之旅,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现、思维得以激活。学生不再是机械而单纯地记忆,而是从多个角度来展开思考与思维,这样更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更加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4 以学具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素有思维的体操之称,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充分地运用学具可以将学生的手与脑结合起来,让学生手脑并用,在做中思考。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学具,不仅要利用好与数学教材配套的教学具,更为重要的是要发动学生一起来制作学具,将学具的制作与运用结合起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许多教师只重视学具的运用而忽视制作,其实制作同样是一种开动脑筋,训练思维的重要内容。学具的制作并不是依葫芦画瓢,而是运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所设计出来的富有个性的学具。在制作的过程中就包含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样是展现学生个性与智慧的重要时机。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具的制作,如让学生来制作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模型,以及用小棍等制作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平面模型。这样的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所用材料不同,极富个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