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后勤管理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后勤管理培训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 后勤管理 现代化
为了顺应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不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实现学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有效缓解招生规模和教育质量之间的矛盾冲突,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在全国高等院校进行后勤管理现代化改革期间,很多院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还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在后勤管理现代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后勤管理体制方面
学校后勤管理依然未完全摆脱过去的行政化模式[1]。究其根源,从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这些都是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后勤管理模式的影响。目前,经过若干年“校企分离”的改革,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机构已经脱离学校的行政体系,成为独立的实体企业。但是由于过去数十年高职院校的行政化色彩极其浓厚,要想在短时间内完全摆脱官僚化的影响并不易。因此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现代化改革阻碍重重。首先后勤管理机构的人员组成,基本都是沿袭过去的行政体制下的教职工。管理岗位更是由改革前的后勤部门负责人继续担任领导工作,使得这一改革成为了一套新模式下的“老领导班子”,仅仅只是换了一种称谓。这种领导模式严重影响了现阶段的后勤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后勤企业的实体身份依然不明确。虽然有独立的企业法人,但是主要还是依靠高职院校自身的业务需求,并未完全面向市场运营。很多后勤企业基本以院校的日常业务为主。这种单一的经营模式,使得后勤企业很难实质脱离学校的行政影响力。第三单方面依靠后勤企业自身对现代化改革的自觉性不足以取得更大的改革成就。为了全面推进现代化改革进程,加快企业的市场化发展机制,应该需要更多的监督和管理机构的参与,或者适当增加一些激励因素。目前后勤企业缺乏外在的监督机构,使得过去的行政领导继续担当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他们沿用旧的行政手段,大搞“一言堂”,容易滋生各种经济和管理问题。同时也使现行的改革进程遭到这些企业管理者的阻挠。体制是根本,只有彻底改变现行的体制,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后勤企业的现代化改革步伐。
2 后勤管理效率问题
学院后勤企业产出效率低,这会直接影响整个后勤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严重的甚至会妨碍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此问题直接反映出后勤管理水平有限,特别是后勤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不足的问题。从当前的后勤企业人员构成可以看出,并没有一套完善的用人标准或者业务考核准则来进行规范,各岗位缺乏专业化的人才。如后勤企业并未设立各个岗位的专业录用标准,很多后勤工作人员职责无专业化区分。考虑到后勤企业是从高职院校原教职工中分离出来的,大部分人员是来自院校内部各个部门,或者是即将离退的老职员,或者是非主要教学岗位的在编人员,尽管在改革中赋予了一个新的企业实体,把他们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团队,但是这些人员的成分过于复杂,使得这个简单拼凑的团队貌似能满足企业人数的要求,实质却缺乏核心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因此导致了目前后勤管理企业的效率低,服务能力弱,无法进一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局面最终也会导致后勤管理现代化进程的停滞。
3 后勤工作人员的思想问题
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够强烈[2]。目前后勤工作人员未经过系统的管理培训和职业素养培训,很多人缺乏主动服务和责任意识。虽然后勤部门不直接产生教育成果,但是它与教育工作息息相关。如学院的后勤工作人员每天要为师生提供食品、卫生、住宿等基本保障。其工作性质决定了此项工作需要极高的主动服务和责任意识。难以想象,一个缺乏现代化后勤管理的学院可以创造出一流的教育成果。作为后勤管理现代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使后勤工作人员能改变观念,深入教室、餐厅,甚至是学院的每一个角落,及时了解师生需求,用熟练的技能为师生解决各种问题,才能使得后勤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前行。
二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策略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改革经过了多年来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为了更好的突破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需要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改革策略,坚定不移地朝现代化的目标前行。
1 明确高职院校与后勤实体的产权关系[3]
在推进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围绕的根本是体制,只有彻底分清高职院校与后勤实体之间的产权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贯彻“校企分离,独立运营”原则。将后勤部门从学校的行政部门中分离出来,成立后勤实体,解除学校对该后勤实体的行政指挥,使其采用面向市场的社会化运营机制。尤其是要避免由学院直接任命该后勤实体的管理成员,而是应根据后勤实体内部员工通过合理的选拔机制产生新的领导成员。在后勤实体成立之初,学校应该设立第三方机构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待后勤实体正常运作后可取消第三方机构。其次要划清二者之间的产权关系。后勤实体脱离自学院,必然包含诸多原本归属国有资产的产权资源。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务必对后勤实体的自有资产和学院国有资产作明确划分,将原属学院的非经营性资产(主要是一些房产、设备等)进行合理评估,通过契约方式,由学院向后勤实体转让资产的使用权。后勤实体可以通过租赁国有资产来进行各项生产和服务活动,使其在运营中更具独立性和灵活性,更好得适应市场机制。同时学院可以通过每年固定的经济回报为这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 大力提升后勤管理水平和效率
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现代化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后勤管理水平的制约。因此加强后勤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迫在眉睫。管理能力的提升必须依靠有针对性的管理培训和实践指导同步进行。可利用社会各类教育资源,设立各类奖惩条例,动员相关后勤管理人员学习管理知识,要求后勤服务人员参加服务技能培训;同时各后勤企业可以选派专门人员到各兄弟院校的后勤实体企业进行实践交流。另外后勤实体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不断引进各类人才,充实管理队伍,增强企业自身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3 营造富有现代化特点的后勤服务理念
高职院校后勤现代化不仅要求后勤实体各项工作、经营方式现代化,还要求后勤实体着力打造现代化的后勤服务理念。只有后勤服务理念深入人心,才能使后勤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改革的进程,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才能使后勤实体逐步进入市场,面向更广泛的社会化竞争。首先后勤实体应坚持人性化理念,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要先加强后勤工作人员的理念更新,“先思想,后行动”,才能有效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其次坚持“服务优先,不断完善”的理念。改革后的后勤实体必然面对各种各样的收益问题。改革之初部分后勤企业过多注意各项经营行为的回报率,有时甚至忽略了服务满意度。经过若干年的实践证明新生的后勤实体应更注重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身,最后总能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创造出更多的收益。
总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现代化是一项长远而有深意的改革举措,需要逐步深化,直至整个改革目标顺利完成。只有实现了这一长远目标,我国的高职院校才能获得更好的后勤保障,才能迎来高职教育的新一轮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俊生. 去行政化:回归大学之道的体制保障[J]延安大学学报
2杜红霞. 浅析高校后勤社会化面临的困境及出路[J]长沙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