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建设需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校园建设需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校园建设需求

智慧校园建设需求范文1

Smart Campus Platform Build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 A Case Study of Guangdong Construction Polytechnic Qingyuan New Campus

CHEN Bin, WU Li-zhi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Guangdong Construction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0440, China)

Abstract: The smart campus i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digitalized campus and the highest state of campus informatization.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currently carrying out smart campus construction and try to promote it. Guangdong Construction Polytechnic puts forward the overall objective of the smart campus construction for the Qingyuan new campus. Using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smart campus construction in Qingyuan new campus as a cas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latform building of smart campus with the bases of its practice.

Key words:Smart Campus; application platform; resource platform

1 引言

当前很多高校都在开展智慧校园建设,那么什么是智慧校园?目前智慧校园没有标准的定义,学者对智慧校园的理解都有所不同。有学者认为,“智慧校园”是一种智慧的学习环境[1]。也有学者认为,“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校园应用[2]。还有学者认为智慧校园是学校信息化回归“以人为本”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智慧校园,强调“以服务为核心,以管理为支撑”的理念,智能感知、资源组织、信息交换、管理逻辑与科学决策等[3]。清华大学蒋东兴认为“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的高级状态,它综合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感知、社交网络等新兴的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物理环境,智能识别师生个体课程和学习、工作情景,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地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职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的创新服务。[4]

2 智慧校园的顶层规划

因此,如何理解智慧校园?智慧校园能更透彻地感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物与人,物与物,系统之间实时的感知;智慧校园拥有一个高速互联的网络,通过4G移动网和高速互联网,实现三网融合,方便随时随地及时地进行信息的交互;智能校园具有更好的实时控制功能,能及时关闭闲置电器,实时监控校园治安和交通;智慧校园具备面向服务的运算,通过云计算和数据挖掘,能优化资源利用,实现量化评估,提供专家系统。

智慧校园是当前数字化校园的发展和演进,是信息化建设主要趋势。我院在清远新校区的规划中,以建设智慧新校区为总体目标。根据学院自身的人才培养理念、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以此为目标,设计学校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资源架构和数据架构,将学院的所有业务、应用和数据进行高度关联,设计出学校未来5-8年内可操作性较强的智慧校园。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实现平安、生态、绿色、和谐和科学校园。拟建设的系统有: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校园一卡通支付平台、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智慧校园消息中心和移动应用平台。拟建设的应用有招生管理、迎新服务管理、就业管理、电子离校管理、学生工作管理、人事管理、教务管理、资产管理、协同办公、开放实验室管理、电源能耗管理、公寓水电管理、校园照明管理和安防管理等。

3 智慧校园支撑平台建设

结合学院智慧校园建设的实际需求,笔者认为当前学院的首要任务是强化顶层设计,完成校园一卡通建设,并以一卡通建设为依托,理清发展思路,加强融合创新,分步骤、分阶段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中,校园一卡起重要的桥梁作用。它实现了校内主要消费流通,同时,校园一卡通可与银行卡、支付宝等相关联,实现校园一卡通的金融功能,提供基础金融服务。校园一卡通还实现了校门、教学楼和学生公寓等的门禁管理,又是平安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一卡通能够实现与图书馆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和学生考勤系统等的无缝对接,可以成为学院教学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由此可见,校园一卡通是“智慧校园”中应用支撑平台的一个重要基础。

智慧校园中的应用支撑平台还包括:身份认证系统、数据中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身份认证系统不仅仅是为各应用系统提供集中的身份认证服务,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与权限控制,实现各系统的单点登录功能,而且要建设基于校园一卡通、二代身份证、指纹等介质的身份认证系统,配合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提高智慧校园的安全性。数据中心至少包含三个部分:具有学院特色的信息标准、共享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平台。信息标准在学院范围内作为数据编码的依据和标准,为数据库设计提供了类似数据字典的作用,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共享数据中心是对智慧校园中的各种结构化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的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数字化校园数据共享,提供了深层次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的基础;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共享数据中心的数据采集与分发,提供对被交换信息进行清洗、转换、装载入库等数据交换服务,确保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和正确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作为智慧校园中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目的是为师生提供智慧的人性化服务。

4 智慧校园资源平台建设

智慧校园中业务应用平台主要包括:面向学生学业管理的业务系统、面向学生工作管理的业务系统,面向行政管理的业务系统。面向学生学业管理的业务系统有:教务系统,教材管理系统、课室管理系统、评教系统等;面向学生工作管理的业务系统有:招生系统、迎新系统、学工系统、宿舍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顶岗实习系统、就业系统、离校系统和校友系统等。面向行政管理的业务系统有:人事系统、科研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自动化办公系统以及提供决策支持的综合信息查询系统。目前,学院在业务应用建设取得了很好成绩,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下一步应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实现与校园一卡通的无缝连接,打通学院基于“人,财,物,管理”的数据流,为迎新,教学质量监控,高校决策等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教育信息化离不开教育,因此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也是智慧化校园建设的关键环节。目前学院数字化学习中心包含了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建设平台和顶岗实习平台,基本满足了学院数字化教学科研的需求。在未来的智慧校园中,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将会是高并发性、高带宽和大容量的,因此智慧校园中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要从硬件和软件同时进行。硬件方面,搭建学院的私有云平台,以支持各院系搭建有专业特色的学习中心,及支撑高清录播教室和智慧实训室的建设等。软件方面,建设一套基于多智能终端,围绕教学管理、教学评估、资源分配、提升信息化教学质量和管理质量的网络多媒体可视化教学及资源平台。

智慧校园要实现真正智慧化,关键在大数据的运用。相较于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最核心的特征是通过各种智能终端、传感设备和信息系统获取了海量的活动与状态数据,并基于这些海量数据分析而掌握事物的规律,提供智慧服务。因此智慧校园的规划建设中,大数据应用平台是最关键的地方。

智慧校园建设需求范文2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数字校园;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近年恚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的迅勐发展,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型。

一、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

我国高校信息化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在最初的十多年间,主要是开发和应用CAI课件、校园网络以及开发和建设分散独立的管理信息系统。从本世纪开始,大部分高校将信息化建设的重心转到了数字校园建设。

这些年,数字校园建设对高校的教学及业务管理确实起到了一些变革,如解决了多点登录问题,解决了校园网内多个部门间进行应用系统管理的问题以及多个应用系统数据共享的问题(贾国荣,2012)。但数字校园还远没有达到高校信息化发展高阶要求,当前高校数字校园的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胡钦太,等,2014):

1.数字校园建设主要是打通数据,消除信息孤岛,对信息门户平台与部门管理系统进行业务整合和数据集成,但对教与学两者融合度的改善不够,对变革教学模式缺乏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2.数字校园在开发形式上多采取的是集中式和并发式,导致各业务部门的专业性和可扩展性受限,从而使得系统应用不够理想。

3.数字校园在建设思路上不是以最终用户的利益为主,而是以管理者的利益为主,一味地考虑方便管理者,为管理者解决问题,因而对最终用户的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支撑能力不够。

近年来,高校数字校园建设遇到了信息技术和业务融合方面的挑战(蒋东兴等,2015)。首先是信息技术的挑战。高校校园 BBS被社交网络所替代,传统的数据中心建设受到智能终端、移动互联、海量存储、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冲击,这些都对传统的信息系统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业务融合的挑战。大量的信息技术已深入融于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校园生活之中,广大师生和管理人员不断对高校信息化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

面对上述问题、挑战和心得应用需求,高校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型。而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以及社交网络等新型技术的迅速推广和应用,也为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转型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实现手段。

二、智慧校园的建设思路与发展策略

1.建设思路

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变,要以人为本,不断增强“校园一卡通”服务功能,从信息共享机制、全面管理业务和全新服务理念着手,通过信息流向管理流的数字化转变,管理流向服务流的融合,促进信息互通、共享,提高管理水平,最终实现物联感知、知识共享,资源得到整合和合理配置,校园信息利用水平和服务质量高,能为师生提供方便舒适生活的智慧校园。

2.发展策略

(1)从战略角度认识智慧校园的地位和作用,将智慧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战略中。目前,仍有不少高校对信息化工作认识不到位,定位不准确。要建设智慧校园,就必须从战略层面提高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提高信息化部门的统筹能力,将智慧校园纳入学校发展战略中,有效编制发展规划,通过信息化领导小组落实实施。同时,学校要充分整合信息化发展资源,统筹兼顾,彻底改变信息化建设各行其是的工作局面。

(2)智慧校园是建立在互联网络高速泛在的基础之上的。要通过整合和优化现有网络平台,使其安全、高校、快速、便捷,为智慧校园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3)积极推广应用信息化新型技术,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云服务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学习讨论、互动沟通,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服务。运用大数据与数据挖掘对学校的数据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 ,为政策制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活服务提供智慧和支持。积极开发轻量级的移动应用,提高信息服务的便捷性和简易型。加快物联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智慧互通。

(4)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就地方高校而言,信息化队伍力量通常比较薄弱。因此,应借助于智慧校园建设的契机,引进、培养一批信息化人才,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5)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信息化体制机制不健全,会导致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要通过规范制度,落实职责,对信息化管理建设机制上出现的问题,边建设,边完善,边推进,规范化地建设智慧校园。

参考文献:

[1]贾国荣.智慧校园与数字校园差别之探讨[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6).

[2]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

[3]刘乐群,史君华,刘路路.互联网+时代智慧化校园建设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5(24).

[4]蒋东兴,付小龙,等.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

智慧校园建设需求范文3

【P键词】 大数据 智慧校园 建设

引言: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更是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在此背景下,高校更加关注智慧校园建设。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较之前的数字校园模式更为先进,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学校应当致力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

一、大数据技术的内涵

大数据技术是集收集、挖掘、存储和处理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是大数据分析技术,帮助人们分析数据,寻找数据计算方法;第二是云数据库技术,在海量的数据中挖掘有效信息,进行存储;第三是内存数据库,集中对数据进行管理;第四是数据安全问题,采用数据迁移或双机容错的方式对数据进行保护[1]。

二、高校智慧校园的内涵

2.1定义和优点

所谓的高校智慧校园,是高校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为师生打造良好的智慧化校园环境。这种校园模式具有以下的几种优点:

第一是整合了高校的信息,可以使校园资源集中管理;二是打造了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利于校园的发展;三是吸收了数字校园的优点,同时对数字校园又有所超越。

2.2特征

智慧校园具有以下的几个特征:首先是信息化,智慧校园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其次是协作性,在建设高校智慧校园的过程中,高校的各个部门要积极配合,实现信息的沟通交流,促进最终目标的实现。再次就是便捷性,智慧校园在建设过程中支持移动终端,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三、大数据背景下建设高校智慧校园的策略

3.1培养智慧型人才

高校致力于培养人才,而在大数据背景下建设高校智慧校园,也需要培养智慧型的人才。我国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进入数据化时代,培养人才的方式也发生改变。传统的线下培养方式发展为线上培养和线下培养相互融合的方式,高校以在线教育为平台,在平台上对教师进行线上教育,既节省了时间和资源,又提高了教育效率[2]。教师在接受教育时可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于自己掌握良好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选择跳过,对于掌握较差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进行重点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3.2提高服务的水平

建设智慧校园,学校需要提高服务水平,使师生切实感受到学校的服务质量。

首先,学校要利用物联网技术和智能感知技术,对学校的后勤进行技术化管理。在服务信息上,学校应当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对校园内部的实验室安全、教学楼节能等环节进行动态监测,从而提升为师生服务的水平。

其次,学校应当整合各种服务资源,并扩展校外的生活资源。比如,学校可以实行一卡通制度,一张校园卡可以在学校通用,满足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这种一卡通制度的应用需要以物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因此学校应该引进先进的技术,便捷学生的校园生活。

3.2提供科研的支持

智慧校园可以看成是数字校园的升级版。在数字校园中,学校为师生提供信息的方式由资料检索和图书文献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智慧校园中,学校应当发挥技术的巨大效用,在学生课题申报、教师科学研究等环节给予技术支持。比如学校可以丰富研究工具,更新实验器材,利用电子平台自动生成数据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教师和学生。通过学校的支持,学生和教师的科研项目可以更加顺利地完成。

3.3智慧决策和管理

传统的数字校园虽然使校园内部信息的传递更加便捷,但是许多部门之间还存在着协调不畅的问题,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相互孤立,会导致数据无法实现共享。面对这种情况,智慧校园首先应当进行校园的集中管理,整合学校的各个部门,让各部门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其次,在管理物资和人力资源时,学校应该科学决策,合理调配,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3]。最后,高校应该建立校务管理的信息化平台,让师生了解校园内部的信息,从而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

四、结论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越来越关注智慧校园的建设。高校智慧校园一方面能提高为师生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能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促进高校的长足发展。因此,学校应当探讨有效方法,打造智慧校园,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 考 文 献

[1]王迪,宋义勇. 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创新研究[J]. 信息化建设,2016,03:189.

智慧校园建设需求范文4

[关键词]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智慧学习环境;系统理论;系统思维;系统复杂性;复杂性理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3)02-0021-08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也明确提出“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制订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基本标准”等,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学校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的需求下,很多高校和中小学纷纷加快了数字校园建设。

很多专家学者,如蒋东兴、程建钢、宓等认为,数字校园实践的最大困难不是来自于技术。在数字校园建设实践中,关键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协调与合作”,各组织各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严重制约着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功能效益的发挥。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学科、多视角进行研究。然而总体看来,从技术角度对数字校园进行的研究较多,以有关数字校园的硕士学位论文为例,67.6%以上是从技术角度对数字校园展开的研究,从管理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系统科学等视角对数字校园展开的研究很少。

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数字校园进行研究,有助于对数字校园研究的深化,更好地解决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实践问题。如:从管理学视角看,数字校园协同效应的实现依赖于数字校园领导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安全机制、管理机制、资源共享机制、评估机制和服务机制8种作用机制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从协同理论的视角看,在数字校园推进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内外部阻力,保证数字校园发展影响因素的合力方向一致且正向向前,以实现数字校园的协同进化与协同发展: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数字校园建设之中,推动“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方向的升级发展。

系统科学(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作为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开发的学科组成的学科群,为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教育领域是一个复杂的领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要素非常多,系统科学在教育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就目前教育理论研究情况看,系统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应用仍多停留在一般系统论的初级阶段,对系统科学的新近研究成果显得不够重视。系统科学在教育领域中的深入应用,将会对教育研究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将自组织理论引入教育教学研究领域后,产生了协同学习、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的创新、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的创新发展、人脑内部信息的自组织等。

系统思维fSvstematic Thinkingl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系统思维被称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系统思维是一种对复杂的情况和问题获得系统见解的思考技术。邱昭良认为:“系统思维就是从整体上对影响系统行为的各种力量与相互关系进行思考,以培养人们对复杂性、相互依存关系、变化及影响力的理解与决策能力”。系统思维是处理复杂性问题的一种重要工具与方法,它集成了东方古老的哲学智慧,又是由现代系统动力学所生成的创新思维工具。东方的思维方式强调整体性思维、辩证思维等,系统思维是古老智慧的集中体现。系统思维强调用全局、动态的观点分析事物,透过事物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看本质。

系统思维的工具主要有行为模式图(Behavior PattemsGraDh)、实体关系图、输入输出图(I/0图)、多重原因图、鱼刺图(又称“鱼骨图”或“石川图”)、系统循环图(又称因果回路图)、存量流量图(又称水管图)等。行为模式图用来表述问题或变量随时间发展的变化,或结构引起的行为变化。实体图反映系统中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和主体之间的反馈关系。输入输出图包含输入、过程、输出三个部分,其中“过程”通常被描述为黑箱(黑匣子)。多重原因图通常用来探讨因果关系之间的关系,它不能显示出影响因素的影响力相对强弱关系。鱼刺图常被视为特殊的“多重原因图”,它更方便表述关键的制约因素或障碍。系统循环图更便于深刻表示出系统结构。存量流量图更便于精细地表述系统内在结构及动态特性。

数字校园是一种典型的人造系统,其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非常有必要运用系统理论探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问题。在数字校园建设实践中,往往由于忽视了数字校园建设的整体性,缺乏运用系统思维分析数字校园建设中的问题,未能从整体上挖掘数字校园建设实践中的本质问题,从而有效指导数字校园建设实践。运用系统思维对数字校园建设进行系统分析,有利于全面认识数字校园建设中的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字校园的结构与功能。运用系统思维分析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制约因素,更有利于促进数字校园的协同发展。

二、数字校园建设中系统思维的缺失

对数字校园建设进行系统思考,有利于看清楚数字校园背后的结构及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剖析清楚制约数字校园建设与发展中的复杂因素。尤其是数字校园的规划与设计属于复杂的高难度决策,极其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在数字校园建设实践中,往往缺乏运用系统思维,不能很好地处理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数字校园建设中系统思维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数字校园内涵理解的因人而异

不同工作背景、学科背景的人对数字校园内涵的理解因人而异,存在很大差异,有时会片面地理解数字校园。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侧面给出了数字校园的定义,强调了数字校园某些方面的特点。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人员、高校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等不同工作背景和学科背景的人对数字校园内涵的理解有很大区别。

存在很大区别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同人的知识结构存在很大差异,对数字校园认识的深度不同,此外还与大部分人重点关注了数字校园的局部特征,难以从整体的角度认识数字校园有较大关系。于是有了这样一个经典比喻“认识教育信息化(数字校园)像盲人摸象,摸到大象耳朵的人说像蒲扇,摸到大象躯干的人说像一面墙,摸到大象腿的人说像柱子”。只有把大象全摸一遍,从整体上认识大象,才能认识大象的本质。数字校园是一个复杂的新生事物,在认识数字校园时,往往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随着对数字校园认识的深入,人们会逐渐对数字校园达成一个基本的共识。

(二)数字校园的功能结构偏离核心业务

教育是一种服务,学生和教师是享受这种服务的主体,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核心。数字校园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与学校教育相互优化,共同促进提高教育质量与教育水平。中小学数字校园的核心业务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知识与能力基础。高校数字校园的核心业务与中小学数字校园不同,它兼有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知识、服务社会发展三方面的核心业务。

现有的数字校园在功能结构方面主要有以下四类典型表现:第一,数字校园建设中所采用的技术与使用的媒体很“眩”,其在支持教与学、提升教育管理质量与水平等方面的功能较弱:第二,数字校园对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效果较为明显,对支持教与学方面的效果较不明显:第三,数字校园的艺术性较强,能很好地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但在支持教与学、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方面稍弱;第四,数字校园建设对学与教的支持力度很大,真正体现了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能较好地提升教育管理质量与水平,很好地满足了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等用户的需求,建设中采用合适的技术、使用恰当的媒体,并能较好地适应数字校园未来发展的需求。

上述四类数字校园,第四类数字校园是最佳数字校园,兼顾了数字校园的教育属性、艺术属性、文化属性和技术属性。其它三类数字校园要么重点关注了数字校园的技术属性,要么重点关注了数字校园的艺术属性或文化属性。

数字校园的功能结构与参与数字校园建设的主体有较大关系,不同背景的人主导数字校园建设,其功能结构存在差异。此外还与学校类型、学校文化等因素有关系。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教师等不同群体主导数字校园,其功能结构存在差异。技术人员主导的数字校园建设,经常比较注重新媒体与新技术在数字校园中的应用:管理人员主导的数字校园建设,经常比较注重数字校园对教育管理的支持功能:教研人员主导的数字校园建设,经常比较注重数字校园对学与教的支持。此外,如果学校公开招标企业参与数字校园建设,如果企业参与建设人员对学校教育的业务流程不熟悉,而需求调研做得又不充分,也容易使数字校园偏离核心业务。这主要是由于人们习惯从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具有本位主义思想,容易将自己单方面的意愿放大并移植于数字校园建设之中,从而使数字校园更多具有了某一方面的属性。

(三)数字校园规划与设计中的顾此失彼

数字校园的规划与设计在数字校园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占有很重的份量,往往需要数字校园建设团队至少投入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由于系统思维的缺失,在制定数字校园发展规划与建设实施方案时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未能从整体上对数字校园建设进行把握。

在分析2009年9月北京市38所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方案和2009年11月北京市13所市属高校(8所普通本科高校、5所高职院校)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申请书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典型问题:(1)数字校园的发展目标不明确,未能与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特色,以及与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需求紧密结合。只关注数字校园的当前发展,未考虑数字校园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仅从本校的角度考虑数字校园建设,未考虑国家有关数字校园建设和教育未来发展的政策导向,也未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2)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不透彻,未能准确调研出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和社会公众等数字校园的实际需求,以致于数字校园重点建设内容定位不准确。(3)数字校园建设的应用系统,要么大而全,模仿其它学校的应用系统的建设方式,要么直接采用公司开发设计的应用系统,未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做本地化处理。(4)信息化领导力薄弱,建设队伍组建不合理,未能充分调动各个部门的人员积极参与数字校园建设。(5)建设经费分配不合理,存在硬件和软件经费投入较多,资源建设经费投入较少,有的甚至没有考虑运营维护费用。(6)绝大部分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方案未考虑建立激励机制,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很难推动数字校园的实际应用:(7)数字校园建设方案整体上存在以下三种倾向:第一,强调技术与媒体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对应用系统、资源建设关注较少。例如,有的中小学提出建设云服务平台,有的高校提出建设万兆校园网:第二,强调数字校园辅助教育管理的功能,对数字校园支持教与学的功能关注较少。例如,有的学校提出建立信息化的学校管理平台――“管理驾驶舱”,以实现数据支持的学校决策与系统分析:第三,强调数字校园对学与教的支持,兼顾利用数字校园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和水平,同时注重在数字校园建设中使用合适的媒体与技术。如果能够运用系统思维,整体上考虑数字校园的规划与设计,则能设计出更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数字校园建设方案。

(四)对数字校园认识的简单化

数字校园是一个复杂的事物,需要用系统思维分析数字校园的本质。人们在认识数字校园时,容易复杂问题简单化,只看其表面现象,未能洞悉其本质,进而探析现象背后的驱动因素。在分析数字校园建设中的问题时,容易简单化归一,过分强调某种因素的作用:在处理数字校园建设中的问题时,容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试图用某种方法解决数字校园发展中遇到的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数字校园建设中遇到的复杂问题,很难得到较好的预期效果。

此外,还有人期望数字校园建设能够一劳永逸,认为建好基础设施、各种应用系统和数字化资源,就只等数字校园发展功能和效益了。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进行持续性建设。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存储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等不断发展,各种教学用媒体种类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齐全,使教育信息的传播手段日益多样化、教育信息传播的效果逐步改善,这为数字校园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技术与媒体基础。而且数字校园用户的需求成动态性变化,且不断膨胀,例如: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数字校园功能的需求不同。数字校园需要持续性建设,以不断满足数字校园用户的新需求。

三、系统思维在数字校园建设应用方面的深度分析

系统思维是认识复杂系统的重要方法和工具,数字校园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有必要运用系统思维进行深入分析。以下对数字校园建设中的群体利益博弈,数字校园系统的输入与输出,数字校园推进困难的多重原因,数字校园系统的实体关系,数字校园建设中的系统循环进行了系统分析。

(一)数字校园建设中的群体利益博弈

数字校园建设中涉及到的利益,既有经济方面的利益关系,也有无形的地位、权力、名誉等方面的利益关系。数字校园建设的过程是数字校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重组的过程,会触及到一些利益相关者的根本利益,对数字校园建设中的群体利益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基本矛盾,从而更好地指导数字校园建设。

数字校园的利益相关者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f高校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为教育部、教育厅、市教委等;中小学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为市、区县教委,以及省、市、区县教育信息中心等)、数字校园建设参与主体、数字校园价值享受主体、数字校园专家、网络运营商、数字化教育资源供应商(提供期刊数据库、电子教材、素材、视频讲座等数字化教育资源)、产品供应商等组成,它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如图1。

数字校园的建设经费来源主要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经费支持、企业或个人的捐款、学校自筹数字校园建设专项经费等。数字校园建设需要与家庭、社会相结合,家庭和社会也会为数字校园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主要为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进行政策引导,对数字校园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水平进行评估,并在数字校园建设经费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利益关系主要是“引领与扶持”的关系,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期望通过重点支持的学校进行数字校园建设,能够改善学校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切实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提升学校的教育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能够引领其它学校进行数字校园建设,增强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促进构建学习型社会,从而带动整个教育领域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目标。此外,通过建设数字校园,有利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时准确地了解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发展基本数据,以便更好地制定和完善教育发展政策。

数字校园专家在参与数字校园建设的过程中主要起到两个作用:第一,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数字校园发展规划、数字校园评估标准,把握数字校园的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决策支持;第二,为学校制定数字校园发展规划、数字校园建设方案等提供决策支持,帮助学校诊断并解决数字校园建设中存在的种种困惑,并对学校领导、教师等人员的信息素养进行培训,帮助学校提升信息化领导力。数字校园专家在推动数字校园建设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获得的收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通过参与数字校园建设,将数字校园理论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再进行理论研究,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循环实证”:通过参与数字校园建设,将理论研究转化为效益,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提升:通过参与数字校园建设,强化了自身对数字校园的研究,提高了学术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提高了学术知名度。

数字校园建设中的经济利益相当明显,一个数字校园建设投入的资金从几百万元到数千万元不等(按3年建设周期估算),数字校园建设的参与主体共同构成了利益共同体。数字校园建设中的经济利益,主要体现在参与数字校园建设的企业、产品供应商、网络运营商与学校之间的利益博弈。企业想通过为学校开发数字校园,为学校提供技术或服务支持,从中获取经济效益。产品供应商想通过为学校提供数字化产品获得经济利益。网络运营商为学校提供移动无线网络和互联网接入服务,从中获取网络通讯费用。学校想花费较少的经费,获得适合学校特色的最优化数字校园解决方案,购置质优价廉的数字化产品,建设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的数字校园。数字校园研发企业、产品供应商、网络运营商等与学校共建数字校园的过程是经济利益博弈的过程,相互博弈的最佳结果是双方受益。企业或产品供应商一方面可以在学校推广技术或产品,以获取更多用户的支持,同时赚取经济利益。

在学校内部,一般以网络信息中心(教育技术中心)机构为中心,教务处,院系、研究所、年级组,办公室,校医院、医务室,后勤等不同科室与部门的人员,在以校领导(校长、副校长)为核心组成的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共同参与数字校园建设,构成数字校园建设参与主体。教务处、各院系、办公室等提出各自的业务需求,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共同协商制定数字校园发展规划和建设实施方案,招标确定合适的合作企业(有研发实力的学校,也可自主建设数字校园)。网络信息中心的重点工作内容是建设与维护数字校园,在建设数字校园过程中起着组织与协调的作用。

数字校园价值享受的主体有学生、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社会公众等。数字校园价值享受主体,同时也是数字校园建设参与主体,他们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参与者,也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受益者。在数字校园建设之初,由于用户对数字校园各应用系统的操作不熟练、对数字校园的功能与作用不熟悉等原因,数字校园的应用效果难以很快发挥出来,往往是增加了用户的负担。但随着用户数字化行为与习惯的逐渐养成,会逐渐降低用户的负担。此外,在数字校园构成的数字化教育环境中,使教育信息传递手段多样化,学生在网络上获取的教育资源远远比从教师那里获得的多,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严重挑战。

数字校园改变了传统的业务流程,并给教育管理方式带来了变革。以高校报考研究生为例,以往需要邮寄报名材料和报名费,如今只需在网上提交报名材料,通过电子银行转账即可完成研究生的报考工作,同时也方便了招生单位对报考信息的查询与管理。数字校园给教育管理方式带来了变革,改变了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方式,使管理方式扁平化。以往领导了解基层情况,需要层层汇报或亲自去基层调研,如今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便捷、动态地了解基层的很多信息。由于有了大量数据的支持,也使得教育决策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数据支持的科学决策正在成为数字校园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二)数字校园系统的输入输出

数字校园建设的过程,可以被描述成各种特定输入,经过数字校园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相互协调与合作,转化成特定输出的一系列活动的组合,如图2。数字校园系统的输入,经过数字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相互协调与合作,会产生系列输出。数字校园系统的输入输出图,忽略了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具体细节,便于识别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的主要过程和相互关系。数字校园建设需要重点关注输入、过程和输出三部分内容。数字校园的输入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具体内容,数字校园的输出是数字校园功能效益的具体体现,能否得到预期的功能效益,取决于数字校园系统的输入,以及数字校园内部诸要素的相互协调与合作的程度。

如图2所示,数字校园系统的输入有:数字校园规划与设计;用户需求调研;用户需求的变更;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各种应用系统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信息化领导力建设、规章制度、激励措施建设;数字校园评估等。数字校园的输出有:确定数字校园发展目标;完善数字校园建设内容;集成硬件环境:整合应用系统,建立系统门户:提供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增强信息化领导力;规范建设行为,促进应用;改变用户数字化行为与习惯:有效支持教与学:提高教育管理质量与水平;促进知识创新,提高科研水平;提升学校内涵,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估数字校园发展水平,诊断数字校园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建议。数字校园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相互协调与合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黑箱。前端的一个输入项可以对应后端的一个输出项,也可以对应多个输出项。例如:用户需求的变更,则会引起需要进一步修改数字校园建设方案,完善数字校园建设内容:有效支持教与学不是某个输入项对应的输出结果,而是多个输入项协同作用的结果。

(三)数字校园推进困难的多重原因

在数字校园建设实践中,很多学校反映数字校园建设推进相当困难,数字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推进比较容易,但是在资源建设和深化应用方面推进很困难。比较典型的表现是建设了很多应用系统和网络课程,但是应用系统的使用率相当低,网络课程的点击率很低,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很低。目前数字校园中应用比较好的是教育管理类应用系统、后期服务类应用系统、安全监控类应用系统,学生成长类应用系统、教师专业发展类应用系统、科学研究类应用系统等涉及学与教的业务的应用系统应用效果多数不理想。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成了当今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典型特征之一,也是数字校园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典型困难。例如:某市属高等职业学院的网络教学平台中,网络课程总数近3500门,但是单门课程被访问总数最高仅为1200余次,99%以上的网络课程的访问总数在500次以下:①某中学建成的教学应用系统,建成以后一个月内仅有一名教师使用:现有建成的很多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利用率相当低,很多中小学教师反映资源的可用性差。又如我国建设的学科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的重点工程“CALIS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建立了覆盖79个一级学科的12万条目的网络资源学科导航数据库,该导航数据库的资源利用率也很低,以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的教育技术学为例,共有27页的导航,收录了270条信息,然而截至2011年1月2日23时总访问量只有123次,其中从第2至第27页的260条信息,访问量仅只有14次,即平均每条信息的访问量只有0.054次。

数字校园推进困难的原因来自多方面,主要表现为建设和应用方面的推进困难,建设和应用方面的困难又分别来自若干的原因,数字校园推进困难的多重原因分析如图3。

数字校园建设方面推进困难的主要原因有缺乏建设经费、信息化领导力薄弱、数字化规划与设计不合理等。缺乏建设经费的主要原因有缺乏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经费来源比较单一,硬件、软件、资源建设、人员培训等经费分配不合理。信息化领导力薄弱的主要原因有领导的统筹协调能力不强、对数字校园功能与作用认识不清、对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队伍薄弱等,其中信息化队伍薄弱的表现有信息化队伍组建不合理、专职人员数量太少、维护管理能力和研发能力较弱等,数字校园规划与设计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有用户需求定位不准确、数字校园发展目标不明确、重点建设内容偏离学校主流业务等。用户需求定位不准确的原因有用户需求调研不充分、用户需求不断变更、未进行用户需求调研等。数字校园发展目标不明确主要表现为未结合学校办学目标、未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等。

数字校园应用方面推进困难的主要原因有应用系统不实用、数字化资源不符合用户需求、用户未养成数字化行为与习惯、缺乏激励措施等。只有认识清楚数字校园推进困难的根本原因,才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促进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应用系统不实用主要表现为增加了用户的负担、应用系统操作复杂、应用系统业务流程与实际业务流程不符等,数字化教育资源不符合用户需求主要表现为数字化资源数量不足、数字化资源质量较差、数字化资源非用户所需等。用户未养成数字化行为与习惯主要由于用户信息素养低、对新媒体与新技术的内心恐惧、缺乏应用培训等。缺乏应用培训表现为应用培训效果不佳、应用培训不具有针对性。缺乏激励措施主要是由于未意识到激励措施的作用、激励措施不起作用,激励措施不起作用主要是由于激励措施执行不利或设置不合理。

(四)数字校园系统的实体关系

学校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校教育系统中的实体涉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家庭、现实校园、数字校园和学校教育相关人群等,数字校园系统实体关系如图4。现实校园的实体可进一步分为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办公室、校医院或医务室等。数字校园的实体可进一步分为多媒体教室、数字实验室、数字图书馆、校园卡、数字化校医院或医务室、数字化办公室、校园广播台、校园电视台、校园门户网站、各种应用系统、笔记本、触摸屏、移动终端、服务器、交换机等。学校教育相关人群的实体可进一步分为学生、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社会公众(学生家长)等。

数字校园也可以理解为现实校园的数字化副本,现实校园数字化形成的数字化教育环境与现实校园构成的现实教育环境相互耦合。现实校园的数字化则成为数字校园,数字校园增加了现实校园中不存在的很多实体或者使现实校园中的实体数字化,数字校园中的实体与现实校园的实体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数字校园中的实体与现实校园中的实体耦合程度越高,则预示着现实校园的数字化程度越高,越容易发挥数字校园的功能与效益。

(五)数字校园建设中的系统循环

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存在很多系统循环,数字校园系统的各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每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另外一个要素的变化,从而引起系统结构的变化。分析数字校园建设中的系统循环,更有利于把握数字校园建设中的种种困惑,从而有利于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实现数字校园建设目标的系统循环,如图5。图中的“+”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增强关系,图中的“一”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减弱关系。例如:用户的需求调研准确度越高,越有利于数字校园规划与设计,则用“+”表示:内外部阻力越大,越不利于实施数字校园建设方案,则用“一”表示。在建设数字校园时,首先需要确定数字校园的发展目标,分析数字校园建设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进而进行数字校园的规划与设计,实施数字校园建设方案,使数字校园建设达到预期目的。用户需求调研准确程度越高、数字校园系统诸要素的相互协调与合作越好、内外部阻力越小,越有利于数字校园的规划与设计。数字校园系统内诸要素的相互协调与合作越好、内外部阻力越小,越有利于实施数字校园建设。实现数字校园建设目标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采取相关系列措施并不见得立即见效,而是有一定的时间延滞现象存在。

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数字校园的马太效应(MatthewEffect)现象不容忽视。充分利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马太效应,可以使数字校园建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存在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的两种调节回路,步入良性循环的数字校园建设会越来越好,步入恶性循环的数字校园建设会越来越差,直至采取有效的相关措施才会使恶性循环停滞,才有可能使数字校园脱离恶性循环进入良性循环。

数字校园马太效应的系统循环如图6。在通常情况下,数字校园的规划与设计存在好与差这两种倾向。较好的数字校园规划与设计,会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需求,用户会对建成的数字校园比较满意,数字校园也能较好地发挥功能与效益,也有利于数字校园未来的规划与设计。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往往会对数字校园建设比较满意,进而追加数字校园建设经费,从而使数字校园步入良性发展循环。较差的数字校园规划与设计,不能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需求,用户对建成的数字校园不满意,在应用中会存在很多问题,不能使数字校园发挥功能与效益,也不利于数字校园未来的规划与设计。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往往对数字校园建设很不满意,进而减少数字校园建设经费,使数字校园步入恶性发展循环:当然,也有可能领导反而会增加建设经费,采取系列相关补救措施,可能会使数字校园步入良性发展循环。

对于一个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来说会存在马太效应现象,对于整个市或区县的所有数字校园建设来说,也会存在马太效应现象。在数字校园建设实践中,会发现有的区县的整体数字校园建设较好,而有的区县的整体数字校园建设较差。在这种情况下,经费支持、专家支持、政策支持等往往又会倾向数字校园建设较好的区县,以寻求产生数字校园建设的示范效应,从而带动其它区县的数字校园发展。追求数字校园的示范效应固然重要,但与此同时不容忽视数字校园的均衡发展问题,更应对数字校园建设水平较差或步入恶性循环的学校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四、数字校园的未来发展形态――智慧校园

数字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了突破“信息孤岛”的利器,被赋予了“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打破部门之间信息壁垒、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的重任。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用户为中心、协同创新、开放创新为主要特点的用户参与的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正在悄然形成。“智慧地球”、“智慧国家”、“智慧岛”、“智慧城市”、“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学习环境”等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带来一种智能化程度极高的用户体验,使人们最大限度地享用技术发展的成果。

技术对教育变革的影响极其漫长,但这次对教育的影响极其迅速,教育领域很快接纳了“智慧”这个词汇。在教育领域能否实现“智慧”还在争论的时候,意识超前的专家学者对“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学习环境”进行了探索,教育中的“智慧”应用正在开展。如:黄荣怀教授等发表了系列论文对智慧学习环境的概念与内涵、构成要素和技术特征,支持智慧校园建设的五种关键技术、智慧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情景识别,智慧教室的“SMART”(Showing,Manageable,Ac-cessible,Real-time Interactive,Testing)模型概念等进行了探讨。陈卫东博士等对未来课堂的特性、智慧性体现、智慧学习环境的实现技术等进行了探讨。

江南大学、厦门大学等已经将智慧校园建设付诸实践,典型智慧应用正在逐步开展,如手机开门、借书、考勤、消费,电子围篱,车牌自动识别,水电自动监控,移动智能卡,学习过程自动分析,学习情景自动识别等,随着人们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技术发展的依赖性正逐渐增强。尽管智慧学习环境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刚开始,数字校园作为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必将趋向于智慧化,智慧校园将会成为数字校园未来发展的形态。

智慧学习环境、智慧校园、数字校园、现实校园之间的关系如图7。现实校园数字化为数字校园,数字校园智慧化为智慧校园,智慧校园是智慧学习环境的组成部分。现实校园、数字校园、智慧校园之间是“耦合”的关系,耦合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是现实校园的补充,不是取代现实校园,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智慧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智慧校园的“智慧”主要表现在智慧环境、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科研、智慧生活等方面,具体表现如表1。

五、总结与展望

智慧校园建设需求范文5

【关键词】智慧校园;管理;现代科技

一、定义以及特征

什么是智慧校园呢?智慧校园是将现在的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并且将高校的教学、教科研、学生的课程和日常管理等多项学习、服务智能化系统相结合的一种形式,能够实现教学、学习和生活为一体化的系统。智慧校园主要有四个特征:

1.利用互联网和智能化实现终端覆盖

智慧校园是将现在的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覆盖在校园内,并且通过智能化终端将校园内的教学、环境、老师及学生的生活信息通过网络反馈至控制系统,为高校的学生管理事物提供大数据。

2.智慧校园中大数据的优势

由于智慧校园可以采集大量高校内的各种数据,并且具有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智慧校园明显区别于数字校园的一点就是,可以利用其数据进行分析,为高校的各项事务提供数据支持。

3.智慧校园的个性化服务

智慧校园的建设其根本目的是帮助师生更好的进行生活和学习,强调了能切实将服务的理念融入到校园建设管理中以更好的满足学校师生的各项需求,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融入了不同的、多元化的技术以满足校园师生个性化需要。

4.学习环境的开放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慧校园系统可以实现多种学习方式。在系统中,信息可以进行共享,学习的方式、时间、空间都可以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主要表现为教学方式的更加多元化,教学实践的扩展性以及教学空间的多样性,这些都能够实现学习环境的开放式。

二、高校建设智慧校园中管理工作现状问题

智慧校园的建设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管理,这一优点众多高校都能看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智慧校园系统的运行仍存在多种问题。

1.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不全面

想要利用好智慧校园系统,整合校内资源,结合信息化网络平台,全校性的智能化是必备的结实基础,智能化基础打实才能更好地利用科学模式进行统一化的管理。但是,据调查,众多高校虽然在建设智慧校园,但是学生的管理仍然缺乏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而教师的众多工作也没能和智慧校园有效的结合,仍然是数字化校园的的模式。智慧校园中的众多系统也没能很好的利用和开发,建设智慧校园的形式化大于实质的意义,师生的管理工作仍然处于瓶颈状态,导致智慧校园的功能作用未能在学生管理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影响了学生的管理质量。

2.智能化服务不足

高校的管理工作是日常重要工作之一,智慧校园系统的建立理论上可以为高校的师生带来智能化的服务,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校园实时信息。但是,这一智能化服务需要将校园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融入智慧校园系统。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高校并没能进行资源的整合,导致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服务。以考勤系统为例,没能整合学生信息等现象,就导致仍需要高校的教师人工进行考勤,这不仅低效率,也浪费宝贵的教科研时间,增加教师的负担,且工作管理也无法满足学校的需求而给学校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3.忽视了信息技术与学生教育的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的广泛运用,学生的教育培养模式也出现的明显的转变,微课等教学模式被广泛运用在了学生的教育培养中,这明显给高校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来为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有效的保障,这同时也是智慧课堂建设的必然要求,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的有机结合。要想保证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往往要求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能有效摆脱机器对学生学习的干扰,以促使智慧课堂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然而从现实层面来看,智慧校园背景下,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作用的发挥,而影响了学校学生管理的质量。

三、优化智慧校园中管理工作方法

在现在这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下,同时也是新一轮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发展情况下,利用智慧校园,依托信息化管理高校,提高工作水平是大势所趋,也是为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所要进行的必要步骤之一。

1.依托信息化技术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智慧校园的建设其根本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以人为本,提高师生综合素质能力。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为校园内师生建设智慧化、便捷化和安全化的环境,让管理模式与时代接轨。因此,在智慧校园应用的时期,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深入一线教师之中,指导教师使用智慧校园系统,学会操作终端如手机、平板等。同时技术人员也应该将相关学生的信息录入系统之中。在系统的稳定和完善后加之以技术成熟和制度的完善,来构建一个安全稳定,全员参与的智慧校园。据悉,宁波某高校利用智慧校园系统,将早操晨跑打卡制度融入其中,以相应教育部门的“走出寝室、走下网络、走向操场”的倡议。学生的管理十分便捷高效,只要刷自己的校园卡即可。同时早操晨跑的相关信息如时间、次数等与体育成绩挂钩,不仅提高了学生管理的效率,更是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2.融合信息资源,加强智能化服务

青年接收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目前高校内的学生大多是1995年后的青年,这一代更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成长起来的,对于智能化的服务兴趣浓厚且有着较大的需求。这些学生在人与人的交往上、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上,甚至平日的生活中都紧密的与信息化、智能化的服务结合。高校中,能全面并系统的融合信息资源,在智慧校园的平台加以共享来服务学生,这是一个创新且高效的学生工作管理的方式。这也是智慧校园系统的达成目标之一。为了体现人性化、清晰化的迎新方式,突出学校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众多高校采用网上迎新的方式。在学生生活方面,部分高校的宿舍管理员采用智慧校园终端,通过发送视频指导学生如何整理宿舍、安全用电等方面。学生通过登录智慧校园可以随时随地反复的观看和学习,提高自我管理和生活的水平。

3.建立智慧课堂,完善信息平台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也是主流趋势。例如现在较火热的翻转课堂。这是一个以网络为基础,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深度协作式教学。翻转课堂也是目前许多高校主要打造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首先,高校应梳理校内资源,促成各学科相关院校资源共享,并将资源进行整合,完善资源共享平台,然后向教师和学生提供这一平台,课堂教学无障碍。同时依托大数据的分析和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并评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在部分高校中,为了进一步引导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式教学等等,高校建设微课堂、微教室。通过建设这些新颖的模式,引导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模块化自主学习。与传统的讲授方式不同,课堂有着更加活跃的气氛和民主的氛围。借助信息化的平台,学生可利用终端设备与同学、教师进行小组交流或者在线指导。这一模式的构成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利于教学风气的浓厚,同时为智慧校园的建设奠定了结实的基础,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现代高校而言,智慧校园是一种相对较高的目标形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竞争实力水平。基于此,要想提高高校的竞争实力,就必须要能给予智慧校园的发展充足的重视,并切实有效的在智慧校园背景下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要求能切实从智慧校园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出发,基于当前高校在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确保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要求来对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进而促使高校学生管理的质量得到充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亚杰,王克勇,何健勇,孙明利.基于PDCA的智慧校园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3)

智慧校园建设需求范文6

关键词: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典型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6-0064-03

Research on the Typical Application of Key Technology of Intelligent Campus

YAN Si-jing

(School of Nursing, Xiangtan Med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angtan 411104, China)

Abstract: Intelligent campus key technologies includ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big data technology,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social networking platforms and other technology, through researching on the typical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campus key technology which is applied in campus life, student management, teaching management, research management, security monitoring and other aspects, to promote intelligent campus fully operational, providing better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services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eachers.

Key words: intelligent campus; key technologies; typical application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步开展,在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数字化校园平台、校园资源管理系统等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和突破。近年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发展理念相继提出和实践应用。2010年,浙江大学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理念和应用框架,从而促使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面向智慧校园建设迈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1智慧校园关键技术简介

智慧校园应用技术主要包括传统数字化校园技术以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社交网络平台等技术,其中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RFID、无线传感器、视频监控等感知设备技术的应用,应用物联网技术能智能感知物体,将各物体连通起来,实现物物相连;云计算技术是通过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格计算、虚拟化等技术应用,将不同城市、不同校区、不同系统资源整合起来,通过网络连接访问资源;大数据技术是一种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专门用于处理结构复杂海量数据,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预处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分析/挖掘技术、数据结构展现技术等;移动互联技术是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进行结合,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互联网访问服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移动网络数据、语音、媒体及各种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社交网络平台包括校园BBS、腾讯、人人网、开心网等,学生等用户群体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可以获取各种社交信息,展现自我以及进行营销推广等,也可以作为学习交流的场所。

2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典型应用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社交网络平台等关键技术可以应用到智慧校园校园管理各个方面,主要应用见下图所示。

2.1 智慧校园生活

智慧校园智能卡、家校通、虚拟校园等能够为师生带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提供工作、生活便利。

2.1.1 智能一卡通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信服务商融合3G与物联网等技术,提供智能一卡通服务,将门禁、食堂就餐、银行支付、借书、职工考勤等功能集于一体。学生可以使用智能卡到食堂、校园超市刷卡消费、凭智能卡进入宿舍、到图书馆借书等,教师可以使用智能卡刷卡考勤,到食堂刷卡就餐、银行卡支付等。智能一卡通设施及数据库中心与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平台数据中心进行连接,可以通过访问校园数字化平台,调取一卡通数据,并将学生考勤、借书、宿舍就寝、食堂消费等数据信息呈现给用户及管理层。

2.1.2 家校通

在智慧校园数字化平台中使用信息系统、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构建家校通平台,使人、物、事之间联系更加紧密,通过网页平台、短信、微信等信息传输渠道,实现学生、家长及老师之间信息互通互动,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可以随时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可以在家校通平台上查询教师信息、教师对学生评价及批语、学生生活学习情况等。

2.1.3 虚拟校园

在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平台中利用移动互联、物联网、数据建模等技术构建虚拟模拟校园,将校园环境面貌、风格特点等生动呈现用户面前,并提供服务导航。师生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终端进行连接访问,进入虚拟校园,根据服务导航,迅速了解掌握校园动态,享受快捷的信息服务。

2.2 智慧教学、智慧图书管理

智慧校园中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能实现智能教学管理,为师生提供智慧学习环境,师生能够智能感知学习环境、识别用户特征、整合呈现各种学习资源、智慧课堂教学、自动记录用户各种学习记录等。

2.2.1 智慧课堂

智慧校园中利用云计算、数据建模、物联网等技术构造智慧学习课堂,利用智能卡或者GPS定位等感知设备技术可以自动识别师生身份,经过身份认证进行智能连接,利用云计算技术将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资源服务,智慧课堂以模拟教室形式进行智能课堂考勤、智能课堂举手提问、智能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等,智能课堂考勤使任课教师对缺课的学生一览无余,极大方便了任课教师教学,同时也给学生以极大的自由学习空间。

2.2.2 智慧图书馆

智慧校园中利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设备技术等打造智能图书馆,为师生用户提供智慧化图书管理服务。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高端应用,它充分利用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简称ICT)技术,能够对用户身份进行智能识别,为用户提供座位预约、图书资料查阅等服务,具有知识共享、服务高效、使用便利等特性,智慧图书馆大大拓展了图书管理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

2.3 智慧学生管理

智慧校园利用二维码、RFID射频、无线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以及GPS、GSM等移动通信技术,为学生制作智能学生证,并实现智能学生宿舍管理。

2.3.1 智能学生证

智慧校园智能学生证一般由GPS模块、RFID模块、GSM模块、主控制器、读卡器构成。学生拥有智能学生证可无障碍进入校园,门禁设备采用非接触式,可以远程读取学生证信息并自动识别,能自动判断学生进出校状态,系统能自动识别和采集信息,并自动将进出校门信息发送到系统指定的手机上,并且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系统可以调取系统采集的学生进出校园等活动情况信息。

2.3.2 智能宿舍管理

智能宿舍管理除了采用传统的信息系统技术外,还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学生身份智能感知识别和信息采集,利用移动互联、GPS等技术实现系统智能访问连接及身份认证。智能宿舍管理系统能够通过智能学生证、智能卡等采集到学生身份信息,并进行智能识别定位,从而实现学生归寝、缺寝等方面智能统计和管理。

2.4 智慧科研管理

智慧校园中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以及大数据处理技术等为教师提供功能强大的科研管理服务及创新协作平台。通过采集建立规范合理的单位、部门及个人知识数据库,为学校科研人员提供知识资源服务。通过创新协作平台,课题参与者可以查询、申请国家、省、市以及校级科研项目,可以提交科研结题等资料,同时还可以查询课题组成员信息,能给项目成员发送有关课题任务通知等,项目组成员可以查询自己参与的课题进度、取得的课题成果等,从而提高科研协作创新水平以及管理效率。

2.5 校园安全智能监控管理

智慧校园中利用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建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在信息采集方面采用智能卡、无线传感器、二维码、视频监控等设备和技术,能够全面、准确的感应、识别、收集校园所有人、物、事等信息,并通过无线网、有线网、移动网等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同时系统使用先进的数字模拟及建模技术,形成清晰的监控视频图像;系统还可以对收集到的信息、模拟图像及校园情景,进行初步判断,对异常情况能够及时进行报警,从而降低校园安全风险。

2.6 智慧门户及社交网络平台

智慧校园拥有智慧化的门户网站和数字化校园平台,且门户网站、数字化校园平台与各资源信息系统相连通,消除信息孤岛,能够根据用户个性需求提炼有价值的信息,生动呈现给用户参考使用。另外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上增加校园BBS社交网络平台,平台模块包括校园社团、院系交流、电脑科技、休闲娱乐、谈天说地、实习就业、勤工俭学等,师生可以进行注册登录访问和浏览平台各模块,并根据自身需求有关信息等,校园BBS为师生提供一个可靠安全的学习交流场所。

3 可能遇到的问题

智慧校园建设能提升学校管理效率,为师生提供更好的信息资源服务,能促进学校改革创新发展,对学校办学层次和水平提升意义重大。但是由于智慧校园中使用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属于前沿技术,采用到的设备可能会比较贵,技术创新性很强,服务费用又高,使得智慧校园建设投入较大,部分高校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目前,智慧校园还处于应用尝试探索阶段,存在建设周期长、重全局性等问题;另外,智慧校园各种感知设备技术的全面应用,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对这些数据信息如何安全保存、传输等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4 结束语

在智慧校园中使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对校园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校园生活、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管理服务进行全面提升改善,以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促使学校改革创新发展。不过,目前智慧校园建设也存在投资大、建设周期长、重全局性、信息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白丽媛.智高等学校智慧校园架构与应用研[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