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范文1

关键词: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制;构建;思考

要保障高校档案的管理的高效率和高质量,就要注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运用。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把书面档案资料进行适当加工成为电子文本资料,建立网上档案资料数据库,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各部门的档案信息联动机制,同时推动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发展,逐步实现现代档案资料管理信息化与自动化。但是,在现实中,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还存在一些列的问题,诸如档案管理人员的缺失、重视程度不够、各部么不配合等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加以解决才能保证高校档案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资料难以收集,高校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档案作为高校各种文件的集合体,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有力凭证。但是在实践中,高校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主要经费侧重于高校建设和学科建设,对于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一笔带过。从档案管理工作实践中,可以看著学校管理层比较注重教学管理和高校建设,学科管理和校园建设的文件较多,而对于档案管理的相关文件非常至少,同时忽视档案管理对教学管理的辅助作用,错误地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就是纯属于保管事务,而没有探知档案的历史性价值、指导性价值等,导致高校没有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管理层普遍认为保证方案不丢失、不损坏、不泄密,能够用于外调、查档、分配等工作便可。由于高校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多为兼职,专业人才缺乏,兼职人员要么来自校内的任课教师要么来自于校外大学生,学校的任课教师在承担大工作量教学后,难以投入精力于档案管理工作中,而校外大学生自身经验不多,对该学校也不熟悉,所以才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进展不顺。

2.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完善,各部门配合度较低

由于管理人员信息化系统不完善、缺乏现代计算机知识以及缺少管理制度的约束,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及安全性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制约。此外,受学校资金的限制,学校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教学管理上,对档案室的资金投入少之又少,导致档案室硬件环境设施不齐全。档案管理部门配备的扫描仪、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非常有限,而且经久未更换,导致一些设备超负荷运转,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在以往的工作中,高校管理层主要将将档案管理工作全权交由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导致档案管理的相关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不上心,不注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配合。事实上,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很强,需要学校各部门间通力合作、密切沟通才行。

二、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对策

1.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建立专业化的档案工作队伍

做档案管理工作,不是一项简单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涉及到档案收集、档案修订、档案整理、等各项工作。为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高校就应该从实际出发注重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不断优化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根据培训内容设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从而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兴趣,保证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通过培训,让每一个档案管理人员能够熟悉地掌握校史档案、了解学校档案的内容和开放策略、掌握学校的历史和文化名人、熟悉已有的档案编研成果等。培训的方式应该要多种,既可以邀请相应的专家进行专业讲座,也可以将相应的档案管理人员送到专门的学校去学习,还可以由内部组织形成相应的培训小组,从而帮助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好的业务技巧和职业能力。管理人员能够利用培训所学的技能技巧,运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对各种档案档案进行整理、分类、排序、补充等,保证档案材料更加真实、可靠、全面,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有条理、全面、系统。

2.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打造档案信息网络共享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融入进各行各业。为了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先进、科学,就应该注重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要推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改革,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目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可或缺。在档案储存方面,需要借助海量存储,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诸如数字光盘、移动硬盘、芯片等现代信息载体在档案管理中已经被普遍运用。在档案查询和登记方面,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更加便捷、快速。在档案备份方面,运用计算机网络计算能够解决档案的遗失所带来的一些问题,从而有效地维护档案数据的完整性。在档案联系方面,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促进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在高校档案信息服务上,运用计算机建立相应的服务平台,可以有效地实现在想查询、网上等。由此可见,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运用好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使得工作更加有序、合理、科学。

3.建立健全收集工作的联系制度,使档案材料更加齐全

档案整理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是对高校各种工作的文件管理工作,因而就决定了档案管理工作不只是局限在档案管理部门之中,强调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联系。因而,高校的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档案材料收集联系制度的建设。根据档案管理的自己需求,建立健全统一性的档案管理网络系统,加强对各个部门的文件管理和收集。、建立健全各个部门之间的档案联系制度的同时,还应该要严格做好档案材料审查工作,对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绝对禁止归档。对于需要归档的材料应该严格按照归档要求操作,注重对毕业证书、学历证明等关键材料的复印件的管理。同时,对材料书写的规范性进行审查,避免墨迹不规范影响档案保存的年限。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立健全信息化的高校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的档案分享是智能化、高效化、现代化高校建设的重要指标。所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高校管理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重视档案管理的作用,建立健全档案信息管理制度,加大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信息化档案系统建设,从而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艳.论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机制的构建[J].图书馆,2008(6):117-118.

[2]祝鑫一.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J].科教导刊,2014(12).

[3]王显燕.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制的构建[C]//广西图书馆学会年会.2013:35-38.

[4]邹富联,杜永红.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制的构建——以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北京档案,2009(11):31-33.

[5]姜晓丽,高岳仑.构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机制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9(10):100-102.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范文2

关键词:网络;图书馆;馆藏资源;资源共享;保障机制

在现代网络发展如此迅速的环境下,任意一个图书馆都很难做到依赖自身收藏或拥有的信息资源满足各式各样用户的所有信息需求。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丰富、开放的阅读需求,在这样新的形势下,要将图书馆的服务性进行一个全面的提升,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只有积极参与资源共建和构建组织管理的有效机制,从而形成完善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共享。

一、互联网环境下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

1.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理念

我国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书籍数量为5.7亿册,人均拥有量仅为0.43册,远低于国际图书馆协会和联合会提出的“人均1.5册”的标准。传统模式下的图书馆主要是作实体性馆藏,针对于纸质式书籍等实体而言,其馆藏的方式、对象都受到局限,阻碍了为用户提供完好、优质的信息服务,因此也无法满足他们对信息交流的高需求。要想突破发展的局限,应用虚拟存储的新理念,与计算机、互联网环境进行有效整合,在该交流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的发展愿景。该理念在信息服务上能够对信息资源在单元上实现虚拟存储,巧妙运用软件、硬件等网络技术,并对用户实施统一、集中式管理模式。进而把丰富的信息资源分享给用户,解决传递虚拟文献问题。

2.信息技术

图书馆是社会需求的产物,天职就是为社会各群体提供服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通过服务体现的。图书馆在传统运营方式下,构建的资源共享平台也只是对资源的馆藏提升了重视度,主要是对实体文献进行馆间传输,缩小了信息交流的范围。但是构建网络式资源共享形式,借用局域网、广域网,在连通方面也制约了资源实现共享的步伐。伴随网络环境的改善,提升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已经成为指日可待的趋势,将其带领进数字信息时代,进一步较强对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工作。例如:构建国家型图书文献馆,同时加强建设数字化图书馆项目,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得到改善与创新的产物。

二、构建资源共享的组织管理机制的因素

1.组织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在实际管理中能够保障其机构得以稳定、有序的运行,因此图书馆在资源共享方面要想构建具有有效性的管理机制,就应该现构建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将其作为管理执行的支撑与保障。综合资源共享的平台构建而言,需要有技术、设施作为管理机制构建的基础支持,例如:电脑设施、相关运行款项等。其管理制度的构建是维持图书馆在管理部门间展开紧密性合作的有效条件,有必要要将其列入管理机制构建行列中。另外,该元素为构建管理机制工作提供护航的保障。

2.组织管理政策

基于对管理制度的分析,将其作为图书馆实现馆藏工作、资源共享的管理机制保障。然而其政策的基本元素,则在引领图书馆实现发展中具有重要导向的作用。该政策在构建方面,直接决定了其资源实现馆藏工作所涉猎的学科、种类、投放比例、构建规模等,展现了资源共享在平台构建方面的技术应用程度。因此,政策的差异性会使其馆藏具有不同管理导向,决定了发展的重要模式。为此,应将管理政策作为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管理工作的重要导向标志。

3.组织管理环境

D书馆在传统管理方式的运营下,主要将行政作为管理的主体方式,进而运用管理制度去制约管理的各项行为,运用管理政策去指导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然而在新趋势的影响下,图书馆在管理模式上也重视起管理环境的演变,并开始洞察用户的需求点、信息市场的变化情况。图书馆的现行馆藏工作逐渐向构建具有共享型资源平台演进,提升馆间对实体文献、虚拟文献的传输性能,进而反馈出构建的资源共享平台对管理环境发生变化的敏锐洞察能力。

三、构建资源共享组织管理的机制实现方法

1.提升对馆藏、利用的协调重视度

要想从根源上提升图书馆资源的馆藏、利用在协调方面的重视度,就应结合图书馆的实际发展情况、用户需求。对于图书馆内部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并且具有较大的网络需求量,就应对虚拟资源存储的利用进行有效、慎重权衡。面对用户群体的需求,需要以用户需求为基准广泛搜集该类信息,进而对其作出理性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应对对策。对资源共享实施创新性的管理模式,顺应现今馆藏资源实现共享的趋势,构建相应的共享平台。例如:在政府的扶持下,对大型性资源数据库的合法使用权进行购买。此外,还包括网络实施的维护费用、服务费用等。因此,在构建组织管理的机制同时,务必要权衡好馆藏、利用的协调度。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范文3

关键词 科技传播;企业科技创新;科技资源;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042-02

在我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当前已经逐渐地深入人心,而承担着科学技术广泛传递与扩散的科技传播经过20余年的发展,也从理论研究阶段进入了实际运行阶段。特别是在企业科技创新中,科技传播的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强有力的生命力。但是,由于传播渠道不畅,科技传播力度与质量不高等因素,造成了企业科技创新资源利用率有限的尴尬局面,这就需要我们应该积极地对科技传播与企业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以求建立起有效的共享机制,促进企业科技自主创新。

1 科技传播资源的涵义与作用

1.1科技传播的概念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在公众和对公众的广泛传递和扩散,科技传播是指“科技知识信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而使不同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科技传播对促进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重要。

1.2何为科技传播资源

何为科技传播资源,目前尚无一致的定义,本文认为科技传播资源是指传播科技信息的所有媒介各个组成要素的总称,它包括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互联网、数字媒体等传播媒介和它们各自所传播的科技信息、传播方法、传播管理与传播人才等。

1.3科技传播资源的作用

1.3.1 汇集科技信息

科技传播资源,由于其信息传播的需要,不断地汇集了具有全面性的科技信息,形成一个巨大的科技信息资源库,而且所汇集的科技信息都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科技传播资源

包括了具有多种传播功能的传播载体,能够极大地满足广大受众的科技信息需求。

1.3.2扩散科技信息

科技传播资源汇集科技信息,形成一个巨大的科技信息资源库,其目的是对科技信息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是以满足受众的科技信息需求为根本目的传播活动,它的传播具有社会广泛性。

1.3.3反映信息需求

在科技传播活动中,一方面要向受众传递与扩散科技信息,另一方面要对受众的信息需求进行反映,它把科技工作者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与受众的科技需求报道出来,帮助科学技术成果投入企业生产。

1.3.4进行科技教育

科技传播资源以其通俗化的特性,向受众传播科技信息,受众在接受科技信息满足需求的同时,也在接受着科技教育,提高自身科技素养。

2 科技传播资源共享的概念与意义

2.1资源共享已势不可挡

随着数字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一家独大已经没有市场,传媒融合是大势所趋,信息共享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媒介融合有力地促进了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对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将产生及其重要的影响。

2.2什么是科技传播资源共享

科技传播资源共享,本文认为是指建立在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应用互联网平台而实现智能信息化的,科技传播资源与科技企业之间通过建立合作体系,共同进行策划、共同进行建设、共同进行享用科技信息资源的活动。

2.3科技传播资源共享的意义

实现科技传播资源共享,一方面可以使科技传播与企业建立起良好的信息传播渠道,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充分利用科技传播资源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避免科技传播资源重复投资建设,使资源开发成本降低,有利于科技传播资源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从而提高科技传播能力与效果。

3 科技传播与企业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

3.1构建共享战略实施政策体系

要建立科技传播与企业创新资源共享机制,首先要构建起共享战略实施的政策体系,政府应该尽快把制定和实施科技传播资源共享战略,纳入国家科技传播发展规划,从国家科技政策的宏观层面对科技资源共享进行规范和指导。

3.2构建共享主体多元化格局

科技传播资源共享活动的实现,必须构建起科技传播与企业创新的多元化结构共享主体,否则这种共享就无从实现。近年来,山西科技传媒集团积极整合科技传播资源,构建成一个集报纸、期刊、数字媒体、网络、影视、出版等多种传媒手段为一体的综合科技传播基地,积极为太钢集团、太重集团、兰花集团等诸多企业创新服务,大大增强了科技传播能力。这些科技企业也建立起与山西科技传媒集团共享多种科技资源的战略合作规划。

3.3构建科技信息共享平台

一是要建立起科技传播资源整合平台、信息资派开发平台、信息开放平台、信息利用渠道平台。这些信息平台建设,必须符合电子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要求,充分发挥现代电子技术的作用,并确实加强共享数据库建设。具有全介质传播功能的山西科技传媒集团,目前已建立起包括集所有传媒手段为一体、山西科普资源库、山西科技专家资源库、山西科普网等10多个科技资源数据信息库,构建起了信息畅通的科技传播信息共享平台,值得借鉴。

3.4构建资源共享约束机制

实现科技传播与企业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必须构建起相关的科技资源共享约束机制,这些机制包括政策约束机制、法律约束机制、共享主体间约束机制、权力约束机制、责任约束机制、利益约束机制等。

3.5构建资源建设激励机制

建立科技传播资源共享机制,还要积极加强科技传播资源的内容建设,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建立起科技传播资源建设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传播资源制定重大科技传播选题规划,打造优秀科技传播品牌,以此来提高科技传播资源共享的互补优势。

3.6构建传播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科技传媒与企业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机制建设,还要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潜力,积极构建科技传播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要加强科技传播学科建设,片一样专业的传播人才,另一方面要培养企业科技创新资源利用人才,要让这两种人才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有效地促进企业科技创新。

4 结论

科技创新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家先后制定了多个有关政策,下大力气实施加强科技传播能力建设的工程,这显示了科技传播资源作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其积极地进行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得到了应有重视。企业科技创新要重视发挥科技传媒资源优势,积极实现科技传播资源共享,为自主创新寻求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翟杰全.让科技跨越时空:科技传播与科技传播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3.

[2]马怀德,等.科技资源共享立法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3.

[3]魏淑艳.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的有效路径探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5,23(3).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范文4

关键词:河南省;图书馆;资源共享;运行机制

1、河南省图书馆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1.1可以解决图书馆经费不足问题。

近年来,河南省文化教育快速发展,使得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的经费支出方面也日益增长,特别是纸质外文期刊及各种商业数据库的价格费用上涨,使图书馆在经费上捉襟见肘。因此,经费不足与信息资源的扩大需求的矛盾使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上日程。据统计,上世纪50年代科技文献的数量约15年翻一番,60年代到80年代约7年翻一番,进入90年代后每5年就能翻一番;与此同时书刊价格也成倍上涨,而与上述趋势反差甚大的是高校图书馆购书经费的增长缓慢甚至成负增长。据专家预测,按照世界每年出版的具有学术价位值的图书25万种、期刊20万种统计,我国每年至少要引进图书16万种、期刊5万种,才能初步满足全国科研工作最低限度的需求。因此,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解决图书馆经费不足问题。

1.2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的共建共享是建立在共知的基础上的,共知包括图书馆信息资源现状的共知、图书馆资源建设发展方向的共知等方面。在共知的基础上各图书馆在在信息资源建设上协调采购、联合购买,从而避免一些资源建设的重复性工作。实现资源共享,馆际间互通有无,建立网上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各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活动中结合本馆实际,联系其他馆藏决定取舍,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最终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最大范围的共同使用。

1.3可以加强个体馆的实体、扩大虚拟馆藏,更好的为教学科研服务。

在共知基础上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使河南省各个图书馆成为一个整体,对于那些昂贵的图书期刊特别是数据库,如果不能联合购买,只要有一个或几个图书馆因本身要求必买的,其余图书馆可以通过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方法使用。例如郑大图书馆的SCI数据库,作为一种索引型数据库,对一些高校来说作用不大,只是作为查找论文被收录的工具,就可以代替其他馆进行检索,而不必重复购买,从而可节省大量经费。又如CNKI,不允许联合购买,但可以购买其中部分的子库,河南省各个高校由于学科设置不同,各个图书馆可以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购买利用率高的子库,其余的可以通过文献传递利用其他馆的子库。这样就等于扩大了本身的馆藏,从而更好的为教学科研服务。

1.4可以使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

资源的利用率是衡量一个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标志之一。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了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总和的目的。如果没有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那么个体馆的信息资源利用只限于本校的读者,甚至有些资源本校读者常年不使用。从而大大降低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更甚是一种资源浪费。共建共享使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利用,从而使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化。

1.5可以促进馆际之间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联系、沟通和交流。

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使河南省各个图书馆加强了相互之间的交流。从而使各个馆在资源建设、信息服务等方面得到交流沟通,达到共赢。

2、河南省图书馆资源共享运行机制构建

2.1须有明确的行政主管部门,组建项目管理中心。

区域性高校图书馆共享项目一般是以省为单位,因而在组建联盟或开展项目时,应该有相关的省级行政机构主管,这样才能提供经费保障,并且协调处理各方关系从而推进项目顺利开展。明确主管部门之后,必须成立一个管理中心负责组织和领导具体的计划,管理中心是整个资源共享项目协调机制的主体和枢纽,主要职能是贯彻主管部门有关资源共享的方针政策,拟定并组织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制订实施细则及相关制度,负责筹集资金,组织资源采购,协调各成员馆的关系等事宜。项目管理中心应当成为常设执行机构,主任由省级教育机构的官员担任,主要成员轮流从图书馆的馆长中抽调。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赋予管理中心相应处理图书馆联盟事务的行政权力,管理中心下可下设各分中心以及资源、服务和技术等组,分管各项事务。

从calis、balis、jalis三个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我们可以设计河南省图书馆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的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如下:①领导小组:由省教育厅领导和HALIS中心所在高校的校长组成。②管理委员会的建立,由省教育厅有关的副主任,河南省高校图工委主任担任领导相关人员参加组成。③专家咨询委员会:在领导小组下附设由图书馆领域的专家及相关领域专家组成。④管理中心:郑州大学。⑤文献中心:文理、工程、农学、医学四个河南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中心;资源采购中心等。⑥管理制度:包括项目建设管理制度;项目建设细则;经费管理细则;检查、验收与绩效考评等。

2.2运行保障机制。

运行保障机制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的运行和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必须建立保障机制,才能使高校图书馆更有效、持久地运行下去。付立宏提出图书馆运行的伦理、政策、法律保障机制,王红从标准规范、信息安全和利益协调三个方面分析保障机制。课题组认为信息资源共享运行保障机制主要集中在标准、法律法规、技术、经费、人员保障机制五个方面。

(1)标准规范保障。为了长远发展及与CALIS相融合,建议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信息资源的建设标准采用CALIS推行的《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技术标准与规范》(简称《CADLIS技术标准与规范》)。它的适用范围对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2)法律保障。在资源共享和信息服务过程中主要设计两方面的法律权利——知识产权与隐私权。知识产权又称智力成果权,是指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领域内,人们利用知识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它包括:著作权(版权)、发明专利、商标、厂商名等。常常涉及到以下的几个方面:①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过程中的文献复制。②馆藏数字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③重点学科导航建设过程中对网络资源使用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④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⑤图书馆馆藏资源在网络传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⑥数据库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这里常涉及到以下的几个方面:①虚拟参考咨询过程中,需要对方登记本人身份的相关信息。②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过程中,需要对方登记本人身份的相关信息等等。

(3)技术保障。因为河南省图书馆资源共享运行机制是针对数字化网络技术的环境中建立的,各个子项目的实施、运作离不开数字、网络技术。一旦系统出现技术故障将处于瘫痪的状态,因此要设专门的技术人员对系统的运行进行维护。

(4)经费保障。经费问题长期以来制约图书馆事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许多图书馆基本的办馆经费都难以保证,更别说自动化、网络化等所需的经费。因此,只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图书馆经费需求,才能保障共享系统的建立及有效运行。

(5)人员保障。人力资源是资源共享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与一般的馆员相比,从事图书馆资源共享需要培训一批专业的人员从事如文献传递、馆际互借以及虚拟参考咨询等专业人才,他们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对共享服务所用到的文献传递、虚拟咨询和统一检索等网络系统平台能熟练掌握和操作。此外,文献传递是资源共享的一个很重要途径,而根据工作实际,文献传递的多是外文文献,所以具备一定的外语知识也是很重要的。

2.3建立利益均衡和激励机制。

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之一应该是互通有无,实现共享共赢。由于参与各种资源共享项目的高校图书馆馆藏量、馆藏特色各不相同,专业侧重也有很大不同,这就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借出与借入不均等,馆藏丰富的大型图书馆提供的资源多,而馆藏量小实力小的高校图书馆接收的文献资源更多的是被提供的对象,这必然导致各馆的权利与义务不一致,威胁共享项目的长远发展。解决的办法,笔者认为可以从2个方面进行:一是,设立好补偿机制,即在项目经费中拿一部分来补偿提供文献多的图书馆,谁提供的文献多补偿就多,从而激发各馆的共享热情;二是馆藏量少的图书馆也应该有所作为,利用自己的特色建立特色数据库,从而提升自己在共享系统中的地位,以实现各方的利益均衡。

2.4反馈机制。

在任何一种运行机制的作用下,共享体系都会产生相关的信息,包括信息源方面的信息、技术层面的信息、用户信息、成员馆信息等。在这些信息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共享体系都要将其及时、准确、完整的收集。对于正面信息,共享体系要给相关的成员馆及其工作人员加以肯定、加以激励;对于不利的负面信息,共享体系要利用它们寻找问题及原因,并及解决问题。使共享体系得以持续、稳定发展。在共享体系中,建立这种反馈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反馈机制的目的是搜集、利用、分析上面各个阶段的信息,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减少共享体系运行的不确定性,修正决策中的失误,及时反馈,控制共享体系发展方向,提高共享体系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反馈机制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选择合适沟通渠道,加强信息反馈。二是反馈的信息要准确、及时、完整。

参考文献:

[1]王红.基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现代情报,2008(4).

[2]周慧芳.区域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运行机制浅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2).

[3]龙敏.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9(128).

[4]付立宏.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运行保障机制[J].图书情报知识,2006(11).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范文5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主要依靠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对此问题我国学者进行了较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李亚东和张照余[6]探讨了虚拟专用网技术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应用前景。黄凤玉[7]等分析了文档库技术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应用。黄凤玉[8]等探讨了元数据技术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应用。孙琦[9]在其硕士论文中全面地提出了本单位的数字档案馆系统开发设计技术方案。吴华影[10]在其硕士论文中全面分析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信息安全技术问题。这些有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技术实现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从技术层面为网络环境下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保障。

2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研究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的重要因素,李萍和王桂芝[11]提出“集中型”、“水平型”和“网络型”三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李亚东[12]在其硕士论文中详细分析了“基于局域网的共享”、“基于政务网的共享”和“基于互联网的共享”三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刘娜[13]在其硕士论文中通过全面调研我国省级档案馆网站,从资源平台、技术平台、政策平台和管理平台四个方面提出了省级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的一般模式。

3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机制研究

网络环境下,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机制体系与运行程序。戴志强[14]提出要建立依法调控、互动多赢、科技保障与舆论导向的国家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运作机制。谭必勇和王新才[15]提出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书目控制机制。吕秋培[16]分析了如何建立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共享的保障机制。张照余[17]从不同角度对档案共享网络的效益进行了剖析,梳理了档案网络共享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提出了构建利益协调机制的原则和主要手段。

4网络环境下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主要明确的观点

综上所述,前人的研究为将来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研究成果主要明确了以下观点:

4.1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理论研究日趋成熟

目前关于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理论研究已经基本成熟,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概念虽然并没有权威的定义,但基本明确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基内涵。随着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共享实践的不断推进,对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的基本原则和一般形式也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可见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基础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且日趋成熟。

4.2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应借鉴图书情报界信息

资源共享的经验虽然在实践基础、理论依据、共享客体、共享主体、共享理念、资源建设、共享特点等方面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图情信息资源共享存在差异,但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来看,图书情报界的信息资源共享都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要成熟,档案学界的很多学者依然认为图书情报界的信息资源共享理论和实践经验都是值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借鉴和学习的,只是在借鉴和学习时应充分考虑档案信息资源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

4.3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必须以日新月异的信息

网络环境下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综述王晋(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摘要]文中首先,归纳网络环境下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主要研究内容,然后分析目前网络环境下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已经明确的观点,并指出网络环境下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仍然存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有待深入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用户服务研究有待加强等问题。[关键词]网络环境;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述评技术为技术保障信息社会大环境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必须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才能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满足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用户需求。档案学界很多学者不断探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形态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领域的应用,可见信息技术是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保障是学界已经达成共识的观点,如何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应用效果是今后有待进一步时深入研究的问题。

5网络环境下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存在的问题

5.1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

有待深入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和运行机制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的重点问题,而目前档案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较多的还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目前仅在部分地区形成了局部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并未形成全国性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这也限制了档案学界关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相比之下,图书情报领域对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的研究就比较深入,针对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从动力、保障、监督激励、运行平台管理等机制,系统地建立健全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保证共享机制有效运行。因此,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并且有必要建立类似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的全国性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共享平台。

5.2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用户服务研究有待加强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范文6

关键词:河南省;图书馆;资源共享;运行机制;保障措施

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图书馆在自愿、平等、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和图书馆与其它相关机构之间的各种合作、协作、协调关系,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开展共同揭示、共同建设和共同利用信息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全部活动。

1、资源共享工程已大量开展

信息资源共享一直以来是图书馆界共同追求的一个目标,从提出到现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近年来,随着图书馆发展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变革速度加快,中国已经涌现出一些大型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信息需求。例如国家级的有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等。地方级的区域共享有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上海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江苏省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文献信息保障体系、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和湖南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吉林省图书馆联盟等。

2、我国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还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建立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方便了读者,提高了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和认知度,同时也降低了图书馆的运行成本,有效节约了社会资源。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起步晚、规模较小、大多属于行业内的共享体系。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图书馆信资源共享体系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正如金声在《中美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运行机制对比分析》中指出“美国的图书馆联盟之所以发展快且水平高,除了得益于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和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美国还逐渐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如利益平衡机制、行政干机制和制约机制等,这些机制在规划联盟的建设发展、保障成员馆权利与义务、协调成员馆之间的关系、确保联盟各成员能够服从联盟的统一调度,遵守共同认可运作规则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成为联盟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谢玲《从美国的华盛顿研究图书馆联盟看我国的图书馆联盟建设》一文中指出我国图书馆联盟缺乏良好的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没有完全达到。罗平一认为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障碍是自我满足的发展意识,条块分割、结构松散、缺乏横向联系的管理体制,缺乏宏观调控以及规定不明的利益分配,即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弊端。

可见,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发展受到了现有的运行机制的制约,要使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健康的、迅速的发展就必须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运行的经验,建立一套适应国情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运行机制,而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运行机制研究可以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运行机制的建立与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3、建立有效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运行机制保障因素分析

3.1信息资源共享的意识要深入到实际操作中去。

目前,虽然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数量较多,但规模普遍较小,而且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运行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主要原因是传统观念、思维模式依然禁锢着很多人的思想,本位主义思想比较严重。一些资金充裕、资源丰富的大图书馆忽视信息资源的共享,依然习惯于建设“大而全”的图书馆;经费短缺的小图书馆虽然盼望信息资源共享,但在没有加入共享体系之前,只能采用自给自足的方式满足用户对资源的需求;在共享体系成立之后,在共享协议和章程执行过程中,一些协作馆处于自身利益考虑,只是象征性、有选择地作一些表面课题。这样以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只能获得表面的繁荣,无法持续的发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意识只有足够深刻,才能管贯穿于实际操作中。2005年7月8号,参加“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的国内50多所高校图书馆馆长联合签署发表的《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提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校内外读者的信息需求,实现最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是大学图书馆追求的崇高目标”。

3.2协调组织机构保障。

成立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协调机构,建立权威、高效、稳定的协调组织,统一领导和协调图书情报机构,统筹规划全国各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我国CALIS项目以及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区共建共享所取得的成绩表明,政府在促进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过程中起很大的推动作用。高校图书馆可以以高校图工委为基础,建立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构。该机构分国家级和地区级两级,其职责是统一领导和协调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布局,制定出文献信息资源采购与资源共享的最佳方针政策,制定共同遵守的协议,明确各高校图书馆之间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并及时公布和调整各馆所收藏的信息资源的范围、类型、信息服务手段、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收费标准和相应时间等,以使各高校图书馆之间便于操作和交流。就河南省而言,高校图工委应担负起责任,依托现有的资源做好河南省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

3.3先进信息技术保障。

信息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的建立是离不开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撑,在资源共享运行过程中,在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技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运行是以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为支撑的,他们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机制良性运行的技术保障。此外,还需要统一或互相兼容的自动化系统、统一的技术标准、加强信息安全建设等。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的是跨越式的发展,是直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一方面,它表明了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是跨越式的发展,所以存在自动化程度低、兼容性差、自动化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缺乏技术基础性的累积。例如数字资源整合就是对各种自主的、异构的乃至分布式的数字资源,采用各种整合技术实现透明无缝地集成,用户在统一的利用环境和界面下,实现“一步到位”的检索、浏览和使用,从而节省用户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数字资源的公共获取方便性和获取效率。

3.4标准化保障。

对于河南省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中信息资源的建设标准,课题组建议使用CALIS推行的《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技术标准与规范》(简称《CADLIS技术标准与规范》。它的适用范围对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CADLIS技术标准与规范》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指导CALIS各子项目门户应用系统和本地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实施,确保CADLIS分布式服务体系中不同类型和不同层面的应用系统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彼此之间能够无缝集成,以保证各CALIS子项目建设成果能够成为CADLIS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②指导CALIS各个子项目中的资源建设工作,确保由各个参建馆采用相同的加工规范来建设符合统一数据质量标准的资源,并确保这些资源能够自动聚合成一个大的全国范围内的数据仓库。③作为CALIS参建馆参加CALIS子项目建设的依据和准则,同时也作为高校图书馆自身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指南。CALIS参建馆在参加CALIS子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选用符合CALIS标准与规范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以确保这些系统本身能够与CALIS子项目门户和CALIS中心进行无缝集成。④作为编制CALIS招标项目的招标书和相应招标技术规范的基础,确保中标公司所开发出来的CALIS应用系统符合CALIS标准规范,具有CALIS互操作应用接口,支持CALIS统一认证、统一计费和统一调度,能够与整个CADLIS服务体系有机集成。⑤作为“CALIS体系产品兼容性认证”的基础,指导第三方应用软件商对自身的软件系统进行改造和完善,以确保这些软件能够无缝集成到CALIS子项目中。只有对那些通过CALIS体系产品兼容性认证的第三方软件产品,CALIS管理中心才能将其推荐为CALIS参建馆可选用的系统之一。

3.5法律保障。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是需要不同地区、不同系统的图书馆参与的社会活动,它虽然要求各个成员馆之间精诚合作,但为了更好地协调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力、利益与责任,就需要政府出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各方行为,确保各方利益不受侵害。在图书馆资源共享过程中主要涉及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又称智力成果权,是指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领域内,人们利用知识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它包括:著作权(版权)、发明专利、商标、厂商名等。资源共享在进行数字化信息服务时,特别是在信息的建设和传递服务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侵权行为。常常涉及到以下的几个方面:(1)信息资源复制中的版权问题。(2)数字参考咨询中的知识产权问题。(3)图书馆馆藏资源在网络传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4)数据库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4)网上资源的建设与传递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因此图情机构在信息服务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有关知识产权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2)加强本身建设资源的知识保护。(3)恰当利用“合理使用”原则规避数字化建设中的知识产权纠纷。合理使用原则是指使用人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不必征得版权人的同意,也不必向其支付报酬,基于正当目的而使用他人版权作品的合法行为。

3.6人才保障。

人力资源建设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机制良性运行的基础之一,是共享体系机制良性运行的基础保障之一。在共享体系中,各个馆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不仅影响着共享体系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也影响着共享体系机制的运行效果。因此,图书馆界应重视相关专业在校人才的培养,重视在职人员的继续培训,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图书情报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馆际间开展广泛的业务交流与培训,提高人员专业水平,同时,通过交换馆员、学习考察等形式有计划地开展业务交流,取长补短,交流经验,提高整体业务素质,使我国图书馆的图书情报人员成为合格的信息专家和信息工程师及信息系统的建设者、向导和顾问。

参考文献:

[1]程焕文,潘燕桃.信息资源共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龙敏.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9(128).

[3]谢玲.从美国的华盛顿研究图书馆联盟看我国的图书馆联盟[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7(2).

[4]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标准规范建设[EB/OL].[2013-2-15].

http:///calisnew/calis_index.asp fid=3&cla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