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业化的缺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业化的缺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业化的缺点

建筑工业化的缺点范文1

【关键词】 装配式住宅 采暖 节能

中图分类号:TU8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之中,住房建设蓬勃发展着,在全球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问题的今天,住宅建设的工业化成为必然的趋势,在不久的未来装配式住宅将成为我国住宅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北方冬季采暖地区的采暖管线的设计与施工敷设因结构体系的改变而与传统住宅的做法有所不同。

所谓装配式住宅是指不同于传统的全手工操作建筑的工业化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产物。建筑工业化是将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业化,因此组成建筑的构件都在建筑工厂里完成;然后通过物流运输到施工现场,再根据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现场安装,即减少施工现场的作业以降低人力资本和建筑垃圾。目前我国供暖事业也迅速的发展,从节能及供暖质量出发住宅常用的采暖方式有两种,散热器采暖和低温地板辐射采暖。这两种采暖方式在装配式住宅中的设计和敷设方式都有区别于传统住宅。那么对于装配式住宅暖通专业如何将自己专业设计的相关部分加入到装配式住宅的标准构件中成为设计过程中一项新的工作。

首先装配式住宅采用散热器采暖。房间的热负荷计算方法不变,因此散热器片数的计算方法不变。但是采暖管线从分户热计量装置出来后就不能像传统住宅那样敷设于建筑面层内。因为装配式住宅的楼板为叠合楼板。

叠合楼板示意图

叠合楼板分两部分,下部为预制板上部为现浇板,楼板上面只做20mm的找平层,因此采暖管线没有条件敷设于建筑面层内。也因楼板的现浇层内有钢筋,及电器的预留管线,预留管线交叉垂直方向上不能超过两次,所以采暖管线预埋于楼板现浇层内不可行。那么采暖管线从分户热计量装置出来后,对于高层,采暖管线可以在管线位于的暖井内就引至梁下,在公共空间设置吊顶,将采暖管线敷设于公共空间的吊顶内然后引至所需用户户内。用户户内的采暖管线同样不能暗敷,只能明敷采暖管线;因此采暖管线尽量沿墙角,墙根敷设。若要实现管线的暗敷只能通过后期的室内装修。对于多层,采暖管线经过分户热计量装置后直接进入户内,户内做法同高层住宅一样。

在采用散热器采暖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做到经济性与安全性的统一,追求热舒适度。一般而言,需要将供水的温度控制在95℃以内,避免热媒的气化,还要计算系统的设计,确保相应条件的传媒温度的降低。要想装配式住宅的采暖达到一定的舒适度,还需要增加散热器的数量。将95/70℃作为基础进行比较,当热媒的平均温度降低10℃,就需要增加20%的散热器。当然热媒的温度不能任意的降低,必须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采暖设计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装配式住宅的特点,收集热媒设计的参数,确保同一热源的建筑物的散热器数量差别不大,降低采暖系统的失调度。鉴于

装配式住宅的实际配置的散热器面积大于理论需要的散热器面积,需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将实际的散热器面积大于理论面积控制在10%一30%内。

其次装配式住宅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地板辐射采暖已经成为装配式住宅的重要采暖方式之一,具有温度适宜和节约能量的优势。首先,合理控制室内的温度。室内的平均辐射温度决定着人的舒适感,地板辐射采暖的设计中,室内的围护结构的温度较高,导致平均辐射温度加大,在室内的设计温度降低1~3℃,可以有效的提高人的舒适度。研究表明,室内设计温度每降低1℃可节约燃料10%,可见地板辐射采暖在给人带来舒适感的同时,很大程度的节约了能量,节能效果大增。其次,室内温度分布均匀。在地板辐射采暖的设计中,地板表面的温度是控制在30℃,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降低,很大程度的减少了上部空间向室外的热损失。另外,地板辐射的采暖可以减少对室内空间的破坏,加热管埋在地下,增加了建筑面积,保护了室内环境,减少了能源与资金的浪费。地板辐射采暖在节约能源,提高舒适度的同时,还简单方便,一方面便于对采暖设计的调节和控制,有效的对采暖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在热计量装置的帮助下,简化了用户热计量的计算,为用户提供了优质的供暖服务。

为了有效的进行地板辐射采暖设计,需要借助一定的材料,金属管道已经逐步被抗老化和耐高温的塑料管取代。利用地板辐射采暖时,对于盘管间距的计算方式按照《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即可。分集水器之前的管道设计及敷设和散热器采暖方式入户前的管道敷设方式是一致的。但是对于只有20mm的建筑面层来说是不可能敷设地热盘管的,因此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方式可以根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10月发行的规范《CSI住宅建设技术导则(试行)》的采暖篇来实施,即在住宅套内楼板上设置架空地板,采暖管线入户后连接分集水器,分集水器的各环地热盘管敷设在架空地板内。但设置架空地板对应的是户内层高的净高会降低。

上述两种采暖方式,在传统住宅建筑中是普及使用的,在设计过程中也较为熟悉,热源系统也不变,仍是主要城市集中供热、锅炉供热或小型燃气锅炉房为其热源,输配系统也是一样的,因此用于装配式住宅是完全可行。但是在做采暖系统的设计时,采暖管线穿墙是无可避免的,而装配式住宅的墙及楼板等构件都是在工厂里完成生产的标准构件,不能再像传统手工操作那样边施工边预留,或着对于非承重的墙可以在设备专业进场施工时根据需要现凿,或是因为修改而重新开洞。构件生产工业化后,暖通专业的洞口不能有现凿的情况,否则破坏构件的完整性,必须在构件上进行预留。因此要配合建筑构件的标准化就需要有构件的工艺设计,在传统的设计结束后暖通专业要配合工艺设计,将采暖所需的洞口或套管的位置及尺寸体现在墙体和楼板的工艺图纸上,以保证工厂生产的各个构件的正确性。且预留洞口尺寸的大小应有合理的富裕量及可施工的操作空间以确保采暖管线现场安装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这也变相增加设计人的工作量。因此需要更快捷的制图应用软件。目前热门的三维制图软件Revit就可以在标注平面的同时确定立面,还可以很好的解决管线碰撞问题。

总之,不管是传统的建筑形式,还是工业化的装配式,采暖的方式都可以沿用传统的好的方式。无论改变系统形式,还是使用新的采暖方式都是为了使居住环境更加的舒适。在对装配式住宅进行采暖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装配式住宅的特点,不仅要考虑供暖的效果,还要考虑采暖设计对住宅整体环境的影响。结合住宅的独特性,根据各个采暖设计的优缺点,进行有效的选择。在装配式住宅采暖设计的发展中,需要不断创新采暖方式,做到采暖方式与建筑结构的结合,将采暖设计和建筑设计紧密的结合。总而言之,对于装配式住宅的采暖设计需要结合住宅的具体情况,抓住问题的关键,综合考虑,优化技术,同时积极的相应国家的政策,减少投资和费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建筑工业化的缺点范文2

关键词:混凝土搅拌机;结构特点;模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TV33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产业的发展趋势,它包括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化、建筑部件的工厂化、建筑施工的机械化和建筑管理的信息化。建筑工业化的特点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节约原材料,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同时也因其节省施工用地,改善劳动条件,减少环境污染而使人类受益。混凝土构件自动化生产线是建筑工业化的基础,而搅拌机械是混凝土自动化生产线的重要部分。混凝土搅拌机是将一定配合比的水、砂、骨料和水泥等原材料拌和成匀质混凝土的机械。混凝土搅拌机械具有生产率高,拌和质量好等优点。

一、混凝土搅拌机的原理及分类

自落式搅拌机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最早的鼓筒式混凝土搅拌机是由蒸汽机驱动的。50年后,不同出料方式为特点的搅拌机以及不同入料方式的搅拌机相继问世。自落式搅拌机是指搅拌叶片固定于拌筒内壁上,当拌筒水平回转时,搅拌叶片由于自重作用下落后对筒体内混合物进行搅拌,这样周而复始的活动,到达匀称搅拌的结果

从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出现的是圆盘逼迫式混凝土搅拌机。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新型骨料的出现,出现了新型逼迫搅拌机,实现了一部搅拌机同时兼有自落和逼迫两种功能。其搅拌叶片具有小速度、高耐磨性和低耗能的特点。这种新型搅拌机拌筒内存在搅拌叶片并参与搅拌,拌筒内的水泥以粗细骨料在搅拌叶片的催动下,形成均质水泥混合物。这种搅拌要领远比自落搅拌要领作用猛烈,紧张适于搅拌干硬性混凝土。

连续式混凝土搅拌机装有螺旋状搅拌叶片,种种质料分别按共同比经连续称量后送入搅拌机内,搅拌好的混凝土从卸料端连续向外卸出。这种搅拌机的搅拌时间短,生产率高、其生长引人注目。

二、混凝土搅拌机的结构特点

(一)、双锥反转出料搅拌机

这种搅拌机的最大特点是正方向搅拌而反方向出料,适用于拌合塑性和半干硬性混凝土以及大骨料混凝土;不适应于流动性不良、干硬性的混凝土。由于这种搅拌机的经济性较好,搅拌的质量和效果易于控制,所以应用的范围较为广泛,可以用在大部分的建筑项目、还可以用在道路、桥梁工程,也能用于制作各种类的混凝土构件。该机械的传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齿轮传动;另一种是磨擦传动。

(二)、双卧轴混凝土搅拌机

这种搅拌机属于强制式搅拌机的一种,它的主要特点是结构非常的紧凑,是由传动系统、搅拌罐、搅拌机、轴端密封等几部分所组成。这种搅拌机主要适用于搅拌低流动性的干硬性混凝土、半干硬性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及各种砂浆。双卧轴混凝土搅拌机的适用范围就比较狭窄只是在建筑工程中比较常见。这种搅拌机的内部机构结合紧密,搅拌罐内部设置有防止磨损的耐磨衬板;搅拌筒的下部设置为卸料口,方便卸料。

(三)、单卧轴混凝土搅拌机

这种搅拌机也是属于强制式搅拌机中的一种。这种搅拌机的结构特点是在搅拌臂的两侧对称的布置着两块旋转带状叶片,不同的是这两个螺旋叶片的旋转方式正好相反,在搅拌过程中在这两叶片的推挤下将搅拌物从两端推向搅拌筒的中部。在搅拌过程中螺旋叶片转动方向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这样在旋转时带动拌合料运动,强迫拌合料进行挤压、剪切、搓动,搅拌作用十分明显。

(四)、立轴行星搅拌机

这种类型的搅拌机主要用于碾压混凝土的搅拌,砌块和预制件的生产,也可以用于生产钢纤维混凝土、彩色混凝土、干砂浆。它的优点在于对细骨料的搅拌效果优越,搅拌的强度大。其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定轴式;另一种是定盘式。这种机械的搅拌叶片固定在动盘上和行星架上,固定在动盘上的叶片实现搅拌功能,固定在行星架上的叶片实现乱料的功能。

三、混凝土搅拌机的性能设计

在混凝土设计中我们应该根据新的搅拌理念,科学合理的进行优化设计,选择最佳的几何、工作参数,使得搅拌过程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最好的效果,保证搅拌的高效完成从而获得最优的搅拌质量。

(一)、搅拌机启动时的力学设计重点

(1)搅拌铰接四杆机构各个动力学参数都呈现周期变化;在每个周期内,各个参数量有不同的变化规律;(2)在一个搅拌周期中,搅拌机功率消耗有两个极小值和两个极大值,第一个极小值发生在30°的位置,第二个极小值发生在210°的位置;第一个极大值的位置发生在120°的位置,而最大值发生在330°的位置;(3)混凝土搅拌机负载启动时,开始的几个周期消耗的时间渐渐缩短,搅拌力降低,搅拌速度提高,5个周期后,搅拌机趋于稳定。

(二)、配料及上料系统

配料方式一种是在骨料仓完成配料、计量,然后提升到中间储料斗,另一种方式先通过提升装置,先完成提升,然后分类储存,习惯上把前面的一种叫站,后面的叫楼。楼的特点是设备启动生产快速,效率高,缺点是造价高。骨料提升装置分为斗式提升和皮带提升。斗式提升一般用于小型搅拌设备,其特点是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缺点是故障率高;皮带提升根据场地和角度不同,分槽型皮带,人字型皮带和光面皮带几种,光面皮带一般考虑上料角度不超过20度,不然易滚料,槽型皮带角度大,占地小但是,皮带容易粘料,造成抛洒物料严重。故商混站一般都是选用光面皮带。粉料多为粉料罐盛装,通过螺旋计量。液体通过管路输送到计量称里完成计量

四、搅拌机的常见故障分析及维修

搅拌主机作为搅拌站完成混料搅拌核心部件,对于搅拌站正常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其维护保养有一下几点

(一)、轴端维护

根据搅拌物的种类对轴端要求不同,特别是半流体和流体搅拌,对轴端要求非常苛刻,故要求轴端内经常的注油,故一般采用自动装置,间歇式注油,但因为商混站生产量大,使用频繁,故自动系统常出现故障,但是又有一定的隐蔽性,故维保人员要常观察用油量,以确定自动是否正常,另外,搅拌主机系统设计也较重要,因为设计人员早期对主机内投料和卸料正负压力重视不够,未能很好的解决正负气压问题,故加快了搅拌主机轴端故障,造成提前漏浆。故搅拌站设计应该重视主机正负压控制,目前一些商混站已经设计了正负压管路,但是笔者认为管路设计偏小,容易堵塞,造成通气不顺畅,当然建议前期所用设备改造主机通气管路,减少正负压对轴端乃至计量系统的影响。

(二)、搅拌系统

目前除小方量设备外,运用最广泛是是双卧轴搅拌主机,搅拌臂和搅拌叶片也各不相同,较为代表性的仕高玛叶片不连续搅拌,和南方路机为代表的叶片连续式搅拌,但双方各自有各自有特点,不连续搅拌叶片,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搅拌臂叶片磨损轻,配件通用性好;连续式搅拌叶片搅拌效率高,结构复杂,清理困难,配件要求较高,使用附厂件容易出现问题。所以根据搅拌站特点合理选用搅拌主机。搅拌主机驱动多为双电机驱动,多数在高速轴同步,部分小方量设备也有在搅拌轴上安装上两个大齿轮同步的。减速机多为进口,现在逐渐被国内减速机厂家取代。搅拌主机内叶片和衬板间隙调整较重要一般控制在3-5mm,这样对耐磨件的磨损,搅拌力的减少较有好处。

(三)、电机或减速机过热

混凝土土搅拌机出现电机或减速机过热现象时,首先对电机与减速机的胶带轮进行详细检查,观察他们是否共面,三角胶带的张紧是否还正常,有没有其他的外力造成有额外负载;其次对电机或减速机的表面进行检查,观察是否有覆盖物在上面,从而导致温度不能正常散热;最后在对平行轴装式斜齿轮减速机的油进行检查,观察油位是否正常,特别是油有没有被污染,一旦有这些现象的出现,就要按照相应的标准要求进行加油或换油。

(四)、主机安全维护

搅拌主机生产完成后需要人员定期进入清理,此是比较危险的作业,常出现工伤事故。进入主机内一定要先拉闸,确定停电后再作业,其次至关重要的一点,主机门上的限位开关不得短接,此开关是保障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另外在主机内清理,容易磕碰,滑倒,注意避免,另外注意内部通风。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识到搅拌机的重要性,可以看到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拥有先进的搅拌技术是保证生产出的混凝土质量的关键,也是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关键要素。搅拌机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到对各种混凝土的适应性及材料的强度和耐磨性。因此,在混凝土搅拌机的结构设计时,要充分吸收和借鉴各种不同搅拌机的优点不断提高搅拌机的性能和使用用途,增强搅拌机的搅拌能力。

参考文献

建筑工业化的缺点范文3

本项目在生产工艺选型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先进性—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1.2实用性—与项目产品方案相适应,达到发挥其资源优势、降低原材料和能耗、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1.3可靠性—采用先进和成熟的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成本合理的前提下,对生产设备进行全球采购;

1.4经济性—各工艺技术方案要体现投资小、成本低、利润高的效果;

1.5适应性—根据市场要求,灵活生产多种产品,不断扩大产品规格,型号和种类;

1.6安全性—技术方案的选择,要为生产工人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及安全的防护措施;

1.7环保性—使用无污染或尽量减少污染的工艺。

二、工艺设计方案比较

目前PC预制构件生产工艺形式为固定模位及循环流水传送形式。两种工艺形式对设备、人员等方面的要求各有不同:

2.1固定模位工艺

(1)工艺特点、优点:1)工艺通用性强,适合多种不同的混凝土构件生产;2)不受作业时间限制,适合工序复杂、工序作业时间长的混凝土构件生产;3)工艺设备简单,投资小;(2)工艺特点、缺点:1)构件分散养护,保温设施简单,能耗高;2)台座分散布置占地面积大;3)机械化程度低,用人比较多,劳动效率低;4)由于作业分散,作业环境整洁不好保证。5)生产成本高。

2.2循环流水生产线工艺

(1)工艺特点、优点:1)可以实现集中养护,节约能源,降低能耗;2)机械化程度高,可实现程序控制;3)工序衔接紧凑,用人较少,可提高生产效率;4)可以实现专业化作业,提高劳动效率;5)产品生产成本低。(2)工艺特点缺点:1)受工序作业时间限制,需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工序作业内容;2)一次性投资大。

2.3两种工艺方案的对比分析

通过两种生产工艺的对比可知,循环流水线生产工艺可以集中蒸氧,节能降耗,工序设计紧凑,工艺布局科学合理安全性强,生产效率高、劳动生产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可以根据市场对不同构件的需求比例,灵活安排生产;符合工艺选型原则。

2.4生产线选型的通用性

说明循环流水线可生产的产品种类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钢底模的尺寸规格(9000mm×4000mm),二是蒸养窑的层高限制(层间空隙450mm),由以上两个因素可以确定产品的种类为长、宽、高不大于9000mm×4000mm×450mm的板类及梁、柱构件。根据主要产品的说明,此循环流水线适用于所有现有及待开发的板类构件。比如,未来市场潜力比较大的公用建筑装饰外挂板,一般宽度不超过6米,本生产线完全适用。

三、设备简介

生产线按照平台清理、画线、装边模、喷油、摆渡、布料、振捣、表面整平、养护、磨平、养护、脱模的生产工序,采用自动为主。手动为辅的控制方式进行操作。采用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标准化等技术综合集成,来实现建筑工业化PC部品的自动化生产。以单线为例生产线的产能、占地面积及必要条件(见表2)。以双线为例生产线的产能、占地面积及必要条件(见表3)。配套设备:1、加热设备:蒸气锅炉。2、混凝士搅拌站。

四、设备工艺流程

建筑工业化的缺点范文4

关键词:建筑节能 外墙复合保温技术 节能住宅楼

目前为缓解我国资源紧缺矛盾,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工作任重道远。而建设节能型住宅是以节约能耗为核心的,建筑外墙采用复合保温技术存在着多方面的优越性,既明显改善了居住舒适性,又有十良好的节能效果和综合经济效益。

1 什么是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即是在建筑中合理效的使用和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能源率。就大环境而言是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也就是说,并不是消极意义上的节能,而是从积极意义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我国节能住宅楼技术不足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新建节能住宅遍布全国, 极大促进了我国节能技术及节能材料的发展。我国从1996 年起开始实施50%节能住宅, 2000 年1O 月国家强制要求采暖居住建筑必须按50%节能标准设计施工。但是, 当今节能技术存在一定的不足:

(1)节能施工技术不足

我国开展建设节能住宅的时间相对较短, 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节能技术差距较大, 而我国现从事建筑节能的基础理论、建筑热工、建筑气候学研究的人员有限, 科研成果较少, 因此, 在建设节能住宅的实际过程中, 明显感到吃力, 科学依据不足, 已经制约了节能住宅进一步的发展。现有节能住宅的墙体保温主要技术为外墙保温, 但外墙保温系统自身存在一些缺陷。首先构造节点复杂, 对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要求高; 其次, 外保温系统的使用年限与建筑成品的使用寿命的同步, 日后的维修成本高。

(2)节能住宅成品的检测技术, 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现在应用在节能住宅上的节能产品, 其检测多集中在实验室中进行, 检测方式基本上为抽样检测, 其存在的问题不言自明, 而节能产品一旦安装完成, 就无法进行再次检测, 尤其是节能住宅一旦建成, 对整体的建筑成品的检测就更是一项空白, 造成建筑成品最终节能效果的判定无法实验, 一些施工企业因此不注重施工质量, 各项节能措施得不到保证, 造成节能效果不佳。

(3)缺乏权威的节能住宅的技术认证机构

对节能住宅的建筑成品节能效果的认定和检验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节能住宅建成后, 能否达到设计标准, 缺乏相应的检测标准、检测手段, 更为严重的是没有任何管理部门或政府机构对此加以重视。我国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质量监督机构、监督单位, 无论从技术人员、技术装备都无法承担这一节能效果的评估认证职能。一些施工单位借此为降低成本、擅改设计, 在保温材料的使用上偷梁换柱, 造成节能住宅不节能, 从而挫伤了发展商对建设节能住宅的积极性, 很多使用者对节能住宅的评价不佳。

3 外墙复合保温技术

我国建筑节能分区里严寒A 区、严寒B 区及寒冷A 区( 寒冷局部地区与严寒B 区交接处) 的建筑节能工程, 无论从单一外墙主体材料或单一保温材料选择中, 其外墙与保温层的厚度都相当大。从设计到施工上都要增加许多麻烦, 有的还要突破极限, 随着建筑节能标准的不断提高, 造成这些地区建筑节能工程设计的烦恼。

外墙复合保温技术也是自2005 年之后兴起的外墙保温技术, 其含有导热系数较低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轻型小型空心砌块、粉煤灰加气块( 也有称之为砂加气砌块) 等砌体保温, 复合外墙内外保温的构造做法、硬质泡沫聚氨酯外复合轻质墙体材料的整体预制外墙板安装一体化、各类预制板复合保温层安装于外墙内侧并留有空腔、外墙外保温EPS、XPS 板块复合保温浆料等在建筑节能工程中各自发挥各自的优点。外墙复合保温的做法也有称为外墙复合保温体系。

3.1 外墙复合保温技术的优点

(1)砌体保温复合外墙内外保温。充分利用传统的砌块技术, 发挥小砌缝砌筑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利于建筑节能工程。

(2)硬质泡沫聚氨酯外复合轻质墙体材料整体预制墙板。充分开发预制产品, 保证保温层质量, 有利于建筑工业化发展。

(3)各类预制条板复合保温层。充分开发产品, 保证保温层质量和有效利用空腔保温技术, 有利于建筑工业化发展。

(4)外墙复合保温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丰富了墙体保温技术理论的不断完善。

3.2 外墙复合保温技术的缺点

(1)砌体保温复合外墙内外保温。砌块质量是关键, 目前大部分建材厂家产品含水率、干密度不达标, 生产工艺中没有设干燥窑。砌体砌缝控制在≯2 mm, 水平缝易掌握、竖缝施工难度大, 节点构造图与施工图应进一步完善。

(2)硬质泡沫聚氨酯外复合轻质墙体材料整体预制墙板。增加运输专业化, 采用大型吊装设备, 热桥处理难。

(3)各类预制条板复合保温层。热桥节点突出, 热桥处较困难。

(4)外墙外保温EPS、XPS 板块复合保温浆料。技术含量低,

4 外墙复合节能住宅施工技术

4.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该施工有其自身的特点, 为保证工程质量, 分局对施工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首先是“走出去”, 到有经验的施工单位学习空心砌块的施工工艺及操作要求; 然后是“请进来”, 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施工。通过以上措施, 保证了砌筑质量达到规范要求。同时还配合做好电器线路、上下水管道预埋设等辅助工程。

4.2 复合外墙的施工

(1)复合墙体使用的砌块品种较多, 首先要依据图纸计算出各种砌块的用量, 然后按施工计划分批运送到施工现场, 分别堆放, 并放置相应的标志。堆放砌块处的场地必须平整、易排水,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可以做成堆放平台。砌块的堆放高度一般≯1.6 m, 堆垛之间保持适当距离, 以方便砌块的运送。堆垛处应准备棚布, 以便于下雨天及时遮挡。

(2)用于砌筑的砌块规格要符合标准规定的尺寸(390 mm×190mm×190 mm), 龄期要满28d 后方能使用, 严禁将龄期不足或蒸养不足的砌块用于砌筑。砌块上墙前一般不宜浇水湿润; 砌筑时要先清除砌块表面的污物, 然后采取“反砌”方法(即砌块底面向上)砌筑; 芯柱部位的砌块要用榔头打掉孔洞底部的毛边。

(3)砌筑应从转角或定位处开始, 先将内层砌块与外层砌块各砌两层高, 然后将水泥蛭石保温块插入内外层之间, 此时砌块的高度应与保温块一致。铺放钢丝网后, 再按同样的做法进行上面两层的砌筑。

(4)外层的装饰砌块是将两个砌块合并为一个长砌块, 经养护达到10 MPa 的强度后用劈裂机劈开使用的。被劈开的断面呈凹凸不平的形态, 可使墙面的风格融粗旷与典雅为一体。砌筑装饰砌块的砂浆要在保证强度的同时掺入抗渗剂, 以保证复合墙外层具有较好的抗渗性能。

(5)墙体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 长度不小于高度的2 / 3 , 如留斜槎有困难时, 除转角外的其他部位可砌成直槎, 但与后续部分接口处的水平缝中应设置钢丝网片, 以保证墙体连接的牢固。

(6)砌筑砂浆必须搅拌均匀, 随拌随用, 一般4h 内用完。墙体的灰缝应做到横平竖直, 宽度按10mm 予以控制; 水平缝采用“提刀灰坐浆法”, 竖向缝采用“双面碰头灰法”, 使灰浆饱满一致, 对出现漏浆的部位应及时补浆, 以防墙体渗漏。

(7)砌筑时应预留、预埋好施工图纸要求的预留孔洞和预埋管道、铁件等, 以避免在砌成后的墙体上打凿。

(8)墙体应采用双排脚手架砌筑, 避免在墙体内留下脚手眼。

(9)雨天施工时应有防雨措施, 砌筑中的墙体淋雨后, 应复核墙体的垂直度, 并将上层淋雨的砌块取下, 重砌干砌块。

(10)顶层的现浇面板浇注完毕后, 应及时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以防止顶层出现裂缝。

4.3 芯柱施工

设置芯柱结构可加强砌块建筑的整体性与稳定性, 是砌块建筑抗震和防裂的重要措施, 因此, 必须保证其施工质量。

4.4 芯柱的施工技术

(1)芯柱钢筋应与基础圈梁的预埋钢筋搭接, 上下楼层间在圈梁上部连接。

(2)砌筑时先预留排除杂物的侧口, 浇注混凝土前, 必须清除芯柱孔洞内的杂物, 清除完毕后封闭侧口, 校正钢筋位置并固定牢固。

(3)芯柱混凝土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低收缩性和足够的强度,坍落度应不小于200 mm, 以保证浇注振捣的密实度; 浇注高度要浇至距最上一层砌块的上口50~70 mm 处。

(4)同层的芯柱与圈梁应一起浇注并连续完成。

4.5 电线套管的敷设

建筑工业化的缺点范文5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建材;指标体系;实施策略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implement the material resource use in green building and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green building standards system, the study presented in green building "material resource use" index system should follow, supporting the work of the relevant standard.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material resource use.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index system;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面对当今世界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巨大挑战,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绿色建筑“四节二环保”的重要一 环,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开展研究和实践,使其科学合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绿色建筑材料

1988年,第一届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提出了“绿色材料”(Green materials);1990年,日本科学家山本良一提出“生态材料”(Eco-materials);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并提出绿色建筑材料。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环保、循环再生等角度对绿色建筑材料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笔者认为,不同于单一性的新型功能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是在满足建材行业基本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在原料采集、生产制造、材料使用、废弃再生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中减少对地球资源、能源的消耗,降低环境的负荷,有利于建筑使用者身心健康,满足建筑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建筑材料,其内涵与绿色建筑中“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是一致的,主要体现在六大方面:

低消耗,主要是指在建筑设计中,减少材料的用量,达到减少材料资源消耗的目的。

低能耗,主要是指在材料生产过程中采用新工艺减少能源的消耗水平,或在材料使用过程中能降低建材能耗水平。

低排放,主要是指在建材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负荷,如使用本地化材料,碳排放量低的建筑材料等。

无污染,主要是指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清洁无污染,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无害。

多功能,主要是指满足环境、健康、舒适、降噪等使用者功能需求的建筑材料,如抗菌材料、隔声材料等。

可循环利用,主要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再利用,包括可再循环材料、可再利用材料、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材。

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指标体系研究

2.1研究路径

从三个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相关指标进行研究和对比分析,研究总结出适合我国的绿色建材评价指标体系。

2.1.1现行国标绿色建材指标体系

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一节,主要是围绕3R(Reduce、Reuse、Recycle)原则,对建筑项目进行合理设计及优化。在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建筑材料的总用量,提高本地化材料的使用比例,降低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建筑材料的比重,尽量多地使用可循环材料、可再利用材料以及符合国家政策、技术要求并己成熟应用的以废弃物为原料的建筑材料,例如粉煤灰砌块、脱硫石膏制品等,以减少建筑材料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2.1.2 国外绿建体系中绿色建材指标体系

笔者搜集了美国LEED、日本CASBEE、德国DGNB、英国BREEAM 等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中和“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相关的内容,经过对比分析后发现,国外标准在某些关注点可供我国借鉴,包括:更高的建材环保性能;原有结构、构件的再利用;防火和建材排放值;建筑构件在全寿命周期易清洁和更换等。

经比较也不难看出,我国现有国标考虑范围己经较广,内容较丰富,有自身的特色。

2.2框架结构

在对绿色建材内涵的分析和对国内外绿色建材体系调研基础上,研究提出“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在国际控制项、一级项和优选项的一级结构下,指标体系可围绕“设计”、“安全”、“耐久”、“再生”和“功能”十字原则展开,可通过权重表征评价指标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贡献率,评价指标突出导向性,体现创新点,同时考虑将于施工节材相关的条文单列。

2.3重点内容

近几年通过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指标体系的研究,支承了绿色办公建筑、绿色医院建筑、绿色超高层建筑、国标修编等率建标准/细则的编制工作,笔者认为绿色建材指标体系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

1)对建筑材料耐久性的要求;

2)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要求;

3)通过结构体系优化减少用材量;

4)高强性能材料的使用;

5)建筑工业化构配件、部品;

6)低排放建材;

7)环保建材;

8)管理节材;

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实施策略及实践

3.1实施策略

绿色建材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首先应结合当地资源、建材产业、建筑需要等多重因素因素缺点绿色建筑项目绿色建材总统目标并分解到土建装修等各个部分;其次是在建筑设计、材料采购和施工建造过程中,有意识地努力提高绿色建材在建筑中的综合使用率,在这一环节,需要绿色建材基础研发、行业推进、政府监管、认证体系的支持,也需要详尽的技术配套方案的支撑;最后,在建筑竣工后,总结经验,积累数据,建立、应用并完善绿色建材综合分析评价方法对绿色建材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分析。

3.2案例实践

建筑工业化的缺点范文6

关键词: 高层建筑;单元式幕墙;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单元式幕墙概述

1、建筑幕墙

幕墙通常由面板(玻璃、金属板、石板、人造板材等)和后面的支承结构(铝及铝合金结构、钢结构、玻璃肋等等)组成。这个外墙系统支承在主体结构上,通常包封主体结构。由于面板之间有宽缝,面板与横梁立柱的连接有活动能力,所以幕墙在平面内,可以承受1/100的变形。幕墙如果采用螺栓、摇臂、弹簧机构与主体结构连接,则可以在两者之间产生大的相对位移时,幕墙也不会被破坏。建筑幕墙一般分为玻璃幕墙、金属幕墙、石材幕墙和人造板材幕墙等,而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大型工程项目中,往往采用组合幕墙。

2、单元式幕墙

幕墙的分类形式较多,而且不完全统一,根据幕墙面板的支承形式可分为框架支承幕墙、全玻璃幕墙和点支承幕墙。而根据框架支承幕墙安装方式又可分为构件式和单元式两大类。这里所述的单元式幕墙是以玻璃面板为主的建筑幕墙。单元式幕墙一般在工厂将面板、横梁和立柱组装为各种形式的幕墙结构的基本单位,以单元形式在工程现场安装在主体结构上,成为整体幕墙结构。

二、单元式幕墙的特点

1、单元式幕墙的结构设计比较周密,所以幕墙安装起来操作简便、容易,而且可以提高安装速度,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安全性,适用于现代化的高层建筑。

2、使用单元幕墙会提高墙面的平整度,取得良好的效果。单元板之间使用的是契合式的结构方式,定位的精度比较高,单元板表面平整,有很好的外观效果,两个相邻的板块之间缝隙极小。

3、使用耐老化的高性能密封胶条。因为胶条有很强的耐老化和耐高低温的性能,扩大了胶条的温度适应间隔,能够保证其稳定的物理性能,提高了幕墙可靠性,采用这中胶条密封单元板之间的缝隙,施工不受天气影响,有效的缩短工期。

4、单元式幕墙有非常高的气密性和水密性。

5、单元式幕墙外表没有任何污染。而幕墙的内部则有有效的排水系统,少量渗透到幕墙内部的雨水会通过那些迂回性的排水路径外排到竖向的接缝处,而不是流入到幕墙的表面。因此可以大大提高了幕墙清洗的周期。

6、幕墙的单元板是定制的,他们首先在加工工厂组装完毕,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现场的工作时间,而且可以增加单元板的精度以及组装质量。

7、单元式幕墙有很高的调整范围,而且单元式幕墙系统可以满足三维调整,在三维方向上的调整能力达到将近50mm,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整体的变位吸收的能力,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抗震能力。

8、单元板上的玻璃板可以单独拆卸,使得维修更加的方便快捷。但是单元式的幕墙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加工时占用空间比较大,运输成本高,容易损坏,加工要求精度比较高,成本高,施工复杂等等。但是因为其优点多于缺点,所以还是非常好的一种幕墙施工材料。

三、单元板的安装

本文结合上海东海广场一期工程,主楼的52层建筑物,建筑的总高度是208.2m,本工程的特点是:一、具有高度的设计与制作要求。第二、具有很高的工业化程度。第三、施工比较便利。

1、板块吊装设备

采用配备2t卷扬机自制可移动式吊车,下有万向轮,安装时将固定螺栓定死。自制可移动式吊车在楼层内每吊1~2块板块即进行水平移位,垂直方向吊装完成 3~4层后进行一次移位。

2、单元板的工作人员计划

(1)自制的可移动型吊车要配置一名司机和三名辅助员工。

(2)在单元板的存放层需要配置四个工人,负责清理板块,运输及起吊等工作。

(3)在单元板的安装层和上一层每层配置两名工人,他们负责翻转单元板和安装。

(4)在其他每层配置一名工人,确保单元板吊装中不发生任何意外情况。

3、安装板块的水平运输

板块水平运输设计了专用的运输车,运输车以二个为一组,待板块运送至楼面边缘时,将吊点固定好后缓缓吊起,前端小车撤出,后部的小车随板块前行,以适应起吊时板块仰起前行的运动要求。

4、板块的起吊

将单元板吊出单元板块存放层。吊装时自制可移动式吊车在指挥人员的指示下缓缓提升板块,同时存放层内人员借助起抛器,将板块向楼外移动。当板块接近垂直状态时板块存放层上一层人员应确保板块不与楼板发生碰撞。

5、单元板块的翻转及插接就位

单元板块的翻转及插接就位由单元板块安装层及上一层人员共同完成。单元板下行至单元体挂点与转接高度之间200mm时,板块停止下行,先进行板块室内外面的翻转,再进行单元板块的左右方向插接。由板块上一层人员负责单元体挂件与转接件的对接,板块安装层人员负责上、下两单元板块的插接。确认单元板块的挂点、左右插接、上、下插接都已安装到位后,拆除吊点夹具,并命令其返回板块存放层。

6、板块的调整

对接后进行六个自由度方向上的调整。同时为了避免在吊装和插接过程中勉强到位的情况,采取用微调机构进行对连接件施压,从而实现横向微调。单元板块的微调借助水平仪通过调整高度的调节螺栓,实现板块高度方向的微调。并且对单元板块的左右接缝进行校验微调,调整完毕后将连接挂件与转接件锁紧。

7、特殊部位的板块安装

特殊部位是指因结构柱紧靠楼层边缘,室内无操作空间,因此,在这些部位布置吊篮,使人员在室外侧进行操作。角部板块的吊装,采用电动葫芦挂在吊装层的上层转接件上的方法直接吊装板块。

8、人货电梯位置的单元式幕墙的收口处理

工程中人货电梯需在工程收尾时才能拆除,该部位的单元板块也只能在工程后期安装。对于框架幕墙,此部位的收口不成问题,但对于单元式幕墙来说,由于常规结构的限制,一个层面最后一个板块的插接几乎无法实现。为此,在节点 设计中对收口处进行了特别考虑,起始单元板左右边直料为双公,而封口单元板左右边直料为双母,以保证收口板块安装方便,保持其防水性及气密性。

四、安装单元板的要点

1、密封防水

防水对于单元式幕墙十分重要,因此就必须要求采用的防水和密封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的规定和设计的要求,防水材料可以在龙骨和墙体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层,将绝大部门的雨水挡在单元幕墙之外,并且将渗透进去的雨水排到排水通道中。

2、转接件的连接

将单元板连接之后,底转接件同板块挂件要实现可靠的连接与咬合,并要能够调整。

3、单元板的插接

在支座相互咬合以后,要求横竖框的插接满足设计,插接到位,并配合良好,以免当单元板之间出现内部应力,破坏单元板。

4、横竖间接缝

要实现没有应力的拼装,横竖之间接缝能不能对齐会直接影响到幕墙的外观,所以必须保证横平竖直。所以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调整六个方向的自由度,以保证接缝为直线。

结束语

总而言之,单元式幕墙具有节能、绿色环保工程,其施工方便、节约施工成本、建筑工业化程度高等诸多优点。从上海东海广场一期工程采用单元式幕墙设计来看,为确保单元式幕墙的施工质量,就要运用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掌握幕单元式幕墙施工技术的要点和重点,并做好单元式幕墙在设计、加工、运输、吊装、翻转、插接、调整和收口处理等工作。

参考文献:

[1]徐方廷.浅谈幕墙安装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J].建筑界,2012(6)

[2]周荣.高层建筑单元式幕墙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08(30卷 8期)

[3]张栋材.超高层建筑单元式幕墙的安装施工技术[J]. 建筑施工,2004(26卷 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