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汇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汇报

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汇报范文1

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情况汇报

当前,x在科学防疫的前提下,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硬仗,对标要求,靠实责任,多措并举,全面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有着xx年党龄的时村营乡上陈村老党员暴翼飞,曾担任过村委会主任,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在这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协助村“两委”做工作,在他的带动下,先后有xxx多人参与进来。

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提质,既是农村群众的身边事,更是心头事。x坚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成立推进领导小组,明确奖惩考核机制,评比晾晒、奖优罚劣,整合资源、重点支持,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积极性,坚持多元投入抓整治、全面动员抓整治,高位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使村容村貌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x,干部群众一起动手对公共区域进行了彻底清理,设置了垃圾倾倒点,村民自觉把自家门前的区域打扫好,村里绿了、美了、亮了。

x持续抓好环境整治提升,以“五清三建一改”为主要内容,重点清理房前屋后、村庄内外乱堆乱放的散落垃圾、水域及河岸垃圾、沿村公路和村道沿线散落垃圾等,实现域内垃圾全清理,引导农民群众按时定点倾倒垃圾。严格按照规定,无害化处理农村病死畜禽尸体、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废弃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积极推进资源化利用。规范农村畜禽散养行为,及时彻底清理道路旁边、街道两侧和农户家中的畜禽粪污,减少养殖粪污对环境的影响。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培养村民责任意识、自觉意识。按照“人美、院美、室美、厨厕美、村庄美”的要求,在全县农村深入推进美丽庭院创建,突出示范效应,彰显文化引领。

既要植好树,更要养活树。村口两排新植的侧柏全部被村民申请认养了。在村口两排新栽植的树上悬挂的一个个卡片随风摆动,特别耀眼,那是该村村民对路边树木的义务认养管护卡。

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汇报范文2

一、加快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乡村大舞台”项目已于2013年被国家文化部定为全国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围绕乡村大舞台示范项目建设,为进一步完善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局采取系列措施。

一是推进公共文化设施与网络服务系统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文化馆、文体演艺中心、羽毛球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乡镇、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的覆盖率,每年加大对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保证行政村文化室、乡村舞台、篮球场的标准配置的同时,进一步向自然村延伸,2014年,经发改委立项,投资300万元的乡村大舞台、农村文化室、农村博物室、农村球场等工程,己动工建设5间乡村文化室、10座篮球场、10座舞台、3间博物室,年底可交付使用。

二是推进“下行”文化资源系统服务建设。截止目前,组织电影下乡1198场次,观看人次达40多万人,组织开展琼剧下乡18场,文艺下乡40场、送书下基层33次,发放安装5004套“户户通”设备,完成了各乡镇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维修站的建设工作,基本形成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下行”文化服务体系。

三是推进“上行”民间文化资源系统化整合建设。针对目前民间文化资源与人才利用不够充分,组织不够得力、统筹不够广泛的实际情况,以“一乡镇一月一场”农民广场文艺汇演、发挥乡村大舞台作用等方式,探索整合民间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

四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建设。我局正在不断摸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效机制,挖掘、保护和发扬民间文化,培养专业的文化服务人才,充实县级文化人才队伍。

二、积极培育发展文化产业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局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打造文化产业项目。

一是文化活态产业园项目。投资2亿元人民币在什运乡建设文化活态产业园,占地面积约116亩,拟建设面积60亩。项目建设分三期建设完成,目前正在建设第一期,建成后对于传承和升华特色人文文化、发展工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解决部分少数民族就业问题,有利于形成具有特色的民族工艺品牌产业。

二是艺术博物馆项目。艺术博物馆属于度假区服务项目之一,位于镇度假区内,投资金额1350万元,为一栋3层5000多平方米的西式棕榈洋房,共设8个展厅,馆内藏品数万件,包括陶瓷、青铜器、石刻、书画、玉石、金银器等众多门类,建成中部第一大博物馆。目前项目已建设完成,日接待游客量约为50人,对于物质文化遗产收集与推广,传承和升华特色人文文化、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唤起更多群众保护文化遗产责任心,同时有利于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有利于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

三是体彩乐吧项目。目前已向省文体厅申请设立2家体彩乐吧,计划各投资500万元,正等待审批及建设,开业后将为群众提供更全面的文化服务,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挖掘保护和传承黎苗文化

一是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积极完善《挖掘保护和传承发展黎苗文化实施方案》,计划于今年年底制定出台。完成黎苗文化示范村传承人简介初稿,向民间歌手征集有关材料,完成《原生态歌手专辑》编辑制作和《群众路线教育》民歌专辑。另外,投入5万元制作大型,内容为“富美美丽家园”,长8米、宽1.2米的大型,这是至目前止我县历史上出现的最大的作品,不仅宣传了我县黎族传统手工艺,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二是深入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组织开展了县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活动,发放宣传文化衫350件、印发宣传手册1000册,在县城、10个乡镇、40个自然村开展了11次宣传活动,目前,已全面完成了可移动文物调查摸底工作,并对我县己掌握的110件可移动文物进行了造册登记。为了纪念非遗日,6月12日当天举办了包括苗绣技艺展示、民歌展示、民间艺人技艺展示、苗绣比赛、民歌民舞展示等活动,全方位展示、宣传了黎苗优秀文化。高度重视修建文物保护设施,投资80多万元修建水会所博物室、万众村博物室、加林村博物室、什寒村黎苗文化博物室;开展了对水会所城的探查工作,完成了对水会所古城的修复开发可研报告。

三是扩大宣传力度。完成了介绍我县黎苗文化及乡村大舞台建设成果的《文体画册》、《民歌展演团画册》、《乡村大舞台》和介绍女足成就的《冠军中国》等宣传片(册)制作发行。基本完成了对文化进行阐述和描绘的《文韵》电视宣传片制作。县民歌展演团成功代表省参加了在黑龙江黑河举办的第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在国际舞台上宣传和展示了和的黎苗文化。

四、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我局充分利用传统“三月三”节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民族文化艺术融入旅游之中,提升旅游文化品质。依托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资源,积极发展文化观光游、文化体验游、文化休闲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一是文化元素融入生态休闲游。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注重景与生态文化相结合。如百花岭旅游景区的开发理念,充分考虑景区的特色生态文化,同时此项目结合地区文化,打造了一批以黎苗风土人情,黎苗文化为核心的片区;黎母山旅游景区将生态文化、休闲文化及黎母文化三者相结合,开创景区新的旅游发展模式。

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汇报范文3

关键词:强化工作保障 提高环境能力 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139-02

1 健全长效领导体制和科学管理机制,夯实组织基础,强化创建工作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环保目标责任。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构建高效工作网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发改、住建、环保等25个市直部门及12个镇街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生态市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创建各项工作。市政府每年都召开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制定下发年度环境保护工作要点,并与有关部门签订环保责任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指标、责任和完成时限,形成了组织严密、政令畅通、联动高效、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责任体系。二是目标责任到位,加强工作考核力度。将国家生态市创建各项指标纳入年度岗位目标考核,对违反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未完成年度减排工作任务,未完成污染防治任务,造成环境污染事故且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单位及其负责人,实行“一票否决”,充分调动起各级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监督检查到位,确保工作全面落实。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对环保工作进行审议,组织开展环保工作视察、环保执法检查、环保工作调研等多种形式的监督检查;市政协多次听取全市环保工作汇报,对环保重点工程和日常环保工作进行监督,有力促进了环保工作的开展。四是资金投入到位,保障工程建设进度。采取政府投入、企业自筹、利用外资和社会募集等方式,积极筹措环境建设、污染防治和环保执法能力建设资金,确保投入到位。

(2)加强宣传教育,弘扬生态文明。将生态文明理念纳入全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通过开展不同形式、不同载体、不同主题的宣传活动,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和生态理念。

(3)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城市环境管理。为健全城市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和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关于对城区浴池等燃煤设施限期改用清洁能源的通告》和征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费等文件。同时成立城市秩序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制定《蓬莱市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办法》等制度,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集Q市场、居民小区、城市河道、车站、码头、旅游景点、“五小”行业等重点部位,深入开展大规模的城市综合整治,实现城市环境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2 深入实施系列生态创建工程,保护生态资源,全面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1)深入实施“绿色”创建活动。目前,全市7个镇全部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镇,新港街道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街道,其他街道也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街道,刘家沟镇安香于家村被确定为省第一批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示范村建设试点单位。同时在全省率先开展“蓬莱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这是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改善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益探索和创新之举。

(2)切实搞好自然资源保护。2002年,蓬莱市艾山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10 046.2公顷,由艾崮山脉的10余个大小山头和跌宕起伏的丘陵组成,据初步调查区内野生动、植物种类共记录1 828种,是山东省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保护区以“抓管理、建体制、保资源、增效益”和“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为总体目标,以国家大力开展生态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新形势下林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抢抓机遇,狠抓落实,使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森林公园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宗旨,以城郊森林生态环境和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为依托,在严格保护森里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森林资源,充分挖掘生态文化、森林文化、地质文化、水文化和神仙文化等旅游资源,成为蓬莱市城郊高品位休闲度假型旅游地及山林生态观光旅游区。

(3)突出抓好水资源保护工作。坚持“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真抓实干”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活动。实施“供水价格杠杆,调节用水供给需求”和“引导推广节水型器具,提高节水技术措施的效率”方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加强水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4)大力抓好城镇及荒山绿化和生态修复工作。一是结合滨海城市特色,加快实施精品绿化工程。通过建设公园休闲绿地、提升道路绿化美化档次、创建花园式单位和拆墙透绿等措施,不断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投资2亿元,建成街心公园、黄海绿洲、海滨公园、田横山公园4处城市公园;投资1亿元,正在建设海市公园、南河路公园、上海路环岛公园等绿化工程,工程完工后将新增绿地365亩;投资3亿元,对城东的平山河中游进行生态修复,打造一处集旅游、湿地公园、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生态森林公园,总面积56.98公顷。目前,建成省级绿化示范镇2个,省级绿化示范村26个,烟台市级绿化示范镇5个。二是突出大绿量、生态化,抓好城乡造林绿化建设。以创建山东省森林城市为契机,全方位、高层次、多渠道、立体化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全力实施3年大造林工程和水系绿化工程,努力打造绿色蓬莱、森林蓬莱。三是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体系。平山河生态修复工程投资3亿元,规划总面积57公顷。将平山河流域改造开发成集旅游、湿地公园、商住、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实现改造一条河道、美化一片区域、拉动一方经济的目标。整个工程共设计栽植各类乔木60余种、24 000株,栽植各种花灌木40余种,建设橡胶坝4座、跨河桥3座、建设广场10处、停车场5处,建设景观小品、雕塑、栈道等园建工程几十处。

3 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城乡生态建设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1)因地制宜,加速开发利用新能源,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投资11.2亿元,建设了华润风电平顶山及徐家集2×48 MW风电工程;累计投资2亿多元,建设了圣豪家纺“印染废水处理再提高及中水回用”、中粮长城葡萄酒“中水回用”、国电(蓬莱)发电“脱硫设施技术改造、低氮燃烧和炉外脱硝”、信益陶瓷“废气处理塔脱硫设施改造”等一批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

(2)以点带面,发展生态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结合新农村建设,将“生态创建”范围向镇村扩展,取得了以点带面、以城带乡、梯次推进、全面开花的效果。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以中粮长城葡萄酒、民和牧业、鑫园工贸、和圣牧业等“农字号”龙头企业为重点,开展了标准化、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3)实施污染全过程监管,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规范企业环保管理的有效手段。该市开展生态市创建工作以来,不仅改善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而且强化了生态文明理念,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照国家生态市考核标准要求,虽然该市各项指标均已基本达到了国家生态市的考核指标要求,但大家深知,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生态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只是进行时。大家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十会议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的全过程,努力建设文明繁荣、经济发达高效、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滨海生态旅游城市。

参考文献

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汇报范文4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六大战役”动员大会后,我县提出“争当县域发展排头兵、争当城镇提质排头兵、争当园区升级排头兵、争当扶贫攻坚排头兵、争当环境治理排头兵、争当精准执行排头兵”的工作目标,为做好我县“六大战役”机制体制方面的工作,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安排专人到住建局、城管局、交通局、祁阳经济开发区、浯溪碑林管理处、肖家镇、黎家坪镇、浯溪街道办事处等二十多个单位进行调研,现就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的工作情况

(一)城镇提质力度大

“城镇提质”工作以实现撤县设市、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目标,以实施“城镇三年提质行动”为抓手,加大拆违控违力度,依法对县城1679户、10万平方米的违法建设进行了强制拆除,率先在全市推行机关单位“拆墙建绿”行动,全县23家沿街单位、5800米实体墙全部拆除。全面启动小城镇建设“10+X”工程,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平方公里拓展到28平方公里,人口由19.5万增加到26万,城镇化率达49%,城镇形象和品位明显提升。

(二)交通提速步伐大

加快推进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城乡交通条件。祁阳大道顺利推进,木金公路建成通车,完成农村公路加宽160.5公里、渡改桥3座、危桥改造26座,环城北路、环城东路完成立项、设计前期工作,衡永高速列入省交通路网规划,祁羊路提质改造有望纳入省“十三五”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建设计划。

(三)园区升级潜力大

祁阳经开区由“一区两园”组成,即祁黎产业园、祁阳科技工业园和新区,规划总面积21.26平方公里,实际建成10.62平方公里。全区共有规模企业109家,占全县的86%,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51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 拥有驰名商标企业5家,中国名牌产品2家,省著名商标企业9家。2016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56亿元,规模工业产值188.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46.9亿元,上缴工业税金3.22亿元,园区产业聚集度达到93.8%。

(四)旅游升温势头强

一是文化旅游整合加速。龙溪李家大院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获批历史文化名村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5个,事迹陈列馆被列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二是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全县建成美丽乡村25个,观音滩镇八尺村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广大农村正逐步成为家民幸福新家园、市民休闲新乐园。三是湿地公园建设取得新成效。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同意天津蓟县州河等134外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的通知》(林湿发〔2016〕193号)文件,同意我县设立湖南祁阳浯溪国家湿地公园。

(五)精准扶贫效果好

2016年,在全县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精准扶贫成为第一民生工程,“一大一小”政策深入实施,发放小额货款1.58亿元,实施易地搬迁269户。全县实现贫困人口15664人稳定脱贫,3个未合并的贫困村顺利出列,全县贫困面比2015年下降25.29%。

(六)环境整治民意佳

一是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养殖业污染治理、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全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二是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率、规范政府行为,推进城乡网格化管理工作和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和社会治安防控立体化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应用,通过电子政务受理服务事项12万件以上,办结率95%以上。

二、困难和问题

前段我县“六大战役”方面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六大战役”涉及各项民生事务,任务艰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繁多:

(一)融资手段单一,资金运作难

一是市六大战役之交通提速战役,祁阳县的项目共16个,总投资估算约29.4亿元(不含衡永高速、千吨级航道建设),交通建设项目投资大,而国省补资金有限。各项目都要求当地财政配套资金,而我县财力十分有限,财政资金难以全部配套到位,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很大。而我县交通项目建设,除财政安排少量工作经费外,几乎没有其他融资渠道,融资手段单一。

二是经开区还没有建立独立的财政体制,也不具备“滚动发展”的条件,自2014年离开财政“供奶”后,建设资金筹集主要依靠金融机构融资贷款和土地出让。然而,银行贷款程序复杂,审批周期长,资金到位慢,同时对抵押物要求日趋严格。

三是贫困村基础设施严重老化,维修新建融资困难。贫困村现有的基础设施严重老化,部分失去或全部失去了功能,导致农村生产能力严重下降。维修新建贫困村基础设施投入大,见效慢,当前资金投入主要依靠政府扶持,民间融资相对较少。

(二)规划、工程监管、安全生产等机构缺失

一是我县城市园林规划机构尚未设立,影响了城市园林的规划和设计步伐。

二是交通项目质量监督缺乏监管机构。目前我县交通在建项目的质量监督,除企业聘请的监理外,没有相关专业机构对项目建设进行现场监管。

三是经济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缺失。

四是湖南祁阳浯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尚未设立。

(三)旅游事务管理职能行使有待调整。

我县撤销了旅游外事侨务局,其职责并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在县政府办加挂旅游外事侨务局的牌子,县政府办内设旅游外事侨务办公室(对外称祁阳县旅游外事侨务局)。从现实情况来看,政府办重在协调各方关系,牵涉旅游事务的具体管理力所不及。

(四)环境整治点多面广,统筹管理工作难度大。我县环境整治分为“构建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三大块,整治工作同步开展,分头推进。目前县优化负责牵头实施,30多个单位和部门参与,事务繁多复杂。尤其是行政审批工作要求高、程序复杂、专业性强,需要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进行监管。

三、建议

为做好我县“六大战役”机制和体制保障工作,全面完成“六大战役”目标,建议:

(一)设立相关的投资管理中心,破解建设发展过程的融资困难

1. 设立祁阳县交通建设投资管理中心(加挂“祁阳县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牌子,简称县交建投),为县人民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机构,领导职数设主任1名、副主任3名、纪检组长1名。

2.设立祁阳县经济开发区建设投资管理中心。参照各县区“城建投”做法,设立祁阳县经济开发区建设投资管理中心,为县人民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机构,领导职数设主任1名、副主任3名、纪检组长1名。

3. 设立祁阳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管理中心,为县人民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机构,领导职数设主任1名、副主任3名、纪检组长1名。

(二)加强管理机构设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生活

1.祁阳县环卫绿化管理处更名为祁阳县环卫局,并升格为正科级机构,调整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领导职数设局长1名、副局长3名、纪检组长1名。我县环卫绿化管理处于1993年3月设立,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管理的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职工403人,临聘人员585人,主要负责街道清扫保洁,垃圾清理及清运,垃圾场、垃圾中转站及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运营维护和管理。随着“六大战役”及我县创国卫工作的深入开展,城市保洁及设施维护工作任务日益艰巨。

2.设立祁阳县城市园林局,为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管理的副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领导职数设局长1名(副科级)。2015年我县机构改革中,城市绿化职责由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调整到县住建局,但没有具体的机构承担城市绿化的职责。

3.设立祁阳县浯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同意天津蓟县州河等134外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的通知》(林湿发〔2016〕193号)文件,同意我县设立湖南祁阳浯溪国家湿地公园。为提升城市品质,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参照双牌县、东安县的成功经验,加强对湖南祁阳浯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管理,设立祁阳县浯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为县政府直属的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领导职数设局长1名,副局长2名,纪检组长1名。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国务院令第27号)、《湖南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条例》,永州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尽快组建交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通知的函》的要求,设立祁阳县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所,为县交通运输局管理的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领导职数设所长1名(副科级)。

5.增设经济开发区相关机构,增强园区发展活力。建议增加安全生产监督分局、国土资源分局、林业分局等内设机构;增设“招商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人才交流中心”“物业管理中心”等二级机构。

(三)理顺旅游管理职能,保持旅游升温力度

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文化与旅游是具有较高关联度的两块职能。应整合文化、旅游等管理要素,突破就文化抓文化、就旅游抓旅游的传统观念,树立大旅游、大文化的观念,实行包括文化、旅游等综合管理的“大文化旅游”模式。建议将我县原旅游外事侨务局的旅游职能从县政府办调整到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成立文体旅游广电新闻出版局;外事侨务方面职责保留在县政府办。

(四)加强“放、管、服”管理,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1.恳请市里将我县作为2017年县区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试点县。

2.县编委办内设行政审批股,加挂祁阳县人民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设专职副主任1名(副科级)。行政审批股负责我县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督查等相关工作。

(五)推进县纪委派驻机构改革,合理配备行政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