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社会责任评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社会责任评估范文1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已经与科学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密切相关。所以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必须关注获取利润的方式,承担社会责任。
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这关乎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和根本利益,也关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长远利益。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是资源的利用者,也是污染物的产生者和排放者。切实保护环境和推行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政府承担的责任,更是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企业环境审计是促进企业承担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社会责任的有力手段,可以引导企业更好、更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开展环境审计既是评价、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要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必须引入环境审计;要全面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就必须引入环境审计。
一、企业环境审计的内涵
企业环境审计是通过对企业的环境报告以及经营管理情况的环境影响评价,监督其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的履行,并对其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的履行状况进行评价和鉴证,同时对其提出的有关环境管理问题提供咨询,从而实现对其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履行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特殊的控制活动。它的目标是“确保受托责任主体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全面有效地履行”,以“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共同维护人类与自然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理想环境”。
二、企业环境审计的内容
(一)审查企业环保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
主要审查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环保补助和造育林费等专项资金的筹集是否足额到位,是否用于环境治理项目和环保设备设施。比如是否用于建设矿场扬尘筒仓或防风抑尘网、污水处理厂以及设备改造,是否进行矿山植树造林等。
(二)审查遵守国家环保政策法规情况和企业内部环保管理制度情况
主要审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按照规定采取了环保措施,环保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标准,有关建设项目是否遵守了环保登记等制度。审查内部环保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是否设立环保组织机构,是否配备环保专业人员等。
(三)审查环境会计资料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
环境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环境活动,都会形成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必须对环境活动的会计处理进行审查,以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主要审查:环境活动会计估计的正确性及其会计估计变更所产生的影响,环境管理费用支出会计处理的正确性,环境税费计提缴纳的会计核算,违反环境法规支付罚金的会计核算,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
(四)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真实性
环保法规要求,一些工程项目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向环境管理部门提交报告。审计环境报告主要是验证报告中有关内容的真实性。比如审查环境报告的编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验证环保投入的资金是否足额到位,环境管理措施是否已实施,环保工作是否取得了预计的效果,环境报告中所列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是否真实等。
三、开展企业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一)企业环境审计是确定和解除企业环境责任的需要
首先是社会环境责任。企业的生产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由此对社会生活和生产环境产生了危害,应承担环境污染治理责任。其次是法律环境责任,企业在生产和其他活动中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法律要求企业应承担治理污染、恢复生产环境责任。再者是经济环境责任。企业在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下,对环境资源造成的破坏和居民造成的损害,应承担赔付、处罚以及治理花费方面的责任。
(二)企业环境审计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内在需要
越来越多的企业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环境形象和环境业绩,并且在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否则任何一项或几项环境决策的失误,都可能给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带来危机,引起财务失败,严重地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和清算。重视环境并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和保护,才能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维护企业经营持续发展。因此,企业生存环境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管理当局关注自身生存的根本原因,也使企业环境审计有其内在的动因。
(三)企业环境审计是提供企业环境经济活动信息的客观需要
企业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而发生环境费用支出,治理产生的污染物而支付环境直接费用和环境教育宣传费用;或企业积极参与治理环境污染而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环境经济收益。这些环境经济活动势必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现金流量。审计企业环境经济活动,对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完整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可为企业环境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四)企业环境审计是企业管理审计的重要内容
管理审计是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影响企业管理效率和效果因素的分析和评价,借以提出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和改善管理措施的审计意见和建议。环境审计是通过定期开展对企业环境管理活动的监督和评价,分析产生影响企业管理效益和效率的环境因素,健全环境管理控制系统,提高环境管理质量,促使企业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环境,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因此,开展企业环境审计就成为企业管理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企业环境审计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贡献
环境审计为保护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恢复和治理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企业进行环境审计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生产产品,另一方面也消耗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染物,导致环境污染。这不利于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必须开展环境审计,促使企业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人民群众的利益、自然环境承受能力和社会的利益,促进企业及其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企业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开展企业环境审计可以监督企业遵守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对企业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提供有效建议和改进措施,所以对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三)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环境的影响,资源的约束。特别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道路,越来越走不通。开展环境审计,尽早发现和揭示资源环境可能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防范资源环境风险,保障资源环境安全。推广企业环境审计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五、开展环境审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更有效地检查、监督和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开展企业环境审计必须关注五点:
(一)关注环保管理部门是否设立
环境管理部门统筹负责企业环境管理工作,负责组织本企业环保工作的管理、监察和监测任务。负责组织实施企业环保规划、参加项目环保设施的竣工验收,提出环保意见和要求。组织企业内部环境监测,掌握原始记录,建立环保设施运行台账,做好环保资料归档和统计工作。可见环保管理部门的职责特别重要,如果没有环保管理部门,企业的环保工作将无人问津,环保工作将无法开展,企业就没有环保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环境审计人员也获取不了有效的环保资料信息,环境审计将不能有效进行。
(二)关注资源开发设计的科学性、设备的先进性
开发设计的科学性、设备的先进性,是决定资源是否节约、是否合理利用的先决条件。科学的开发设计、先进的设备使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减少浪费,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从而减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三)关注资源环保制度的健全性,制度执行的到位情况,各项措施实施情况及其效果
资源环保法规制度是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的外部动力和法律保障,企业内部健全的环保制度是执行国家资源环保法规制度的保证,这样企业内部形成的环保制度化、长期化的体制,有利于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及其效果的实现。
(四)关注环境会计资料的健全性、真实性
环境会计资料是环境审计的重要对象。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必须向社会披露有关污染信息的规定,更没有对污染的记录、计量的具体标准,这给环境审计增加了难度。企业的环境会计资料提供越完整、越健全,审计结果就越可靠,越能有效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在环境审计时,应特别关注企业的内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外部节能减排资金、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环保补助、造育林费等专项资金的会计信息是否健全、真实;这些专项资金是否用于污染治理项目和环保储备项目以及使用金额多少是否合理。
(五)关注周围相关环境实景
切身感受周围环境是获得环境审计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手段,其作为直接证据最为可靠。因此要实地考察当地的空气质量如何,山林植被是否保持,是否适度合理地造育林,河水是否污染严重还是水质较好,地面是否塌陷,周围居民的房屋建筑是否受到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损毁等。
企业社会责任评估范文2
1月21日,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两项地方标准,并于2014年2月1日起施行。山东省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和报告编写指南等系列地方标准,这在全国省市尚属首次。
据了解,该系列标准由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和省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及企业社会责任考评的先行先试开发区及企业联合起草。指标体系采用基本指标和进步指标相结合的模式,包括4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58项三级指标、119项评估内容;指南标准包括报告编写的内容要求、质量要求、报告结构等,并辅以翔实的指标解读。
标准化已经成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重要趋势。近年来,包括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社会责任倡议、行业的社会责任指引、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规范、大型跨国公司的企业行为守则等国际标准正在成为国际通用的新的商业语言,逐步影响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品质和方向。
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正在编制社会责任中国标准,将从宏观层面推动国内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专家介绍,目前正在制定的社会责任国家标准包括社会责任指南、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和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三项。
山东省顺应全球企业社会责任出现的标准化趋势以及国家社会责任标准的建设,在中国地方政府层面,率先推出《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以下简称地方系列标准)等地方标准,以标准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意义,并体现出地方区域特征。
基础与深化
据了解,自从2008年以来,山东省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在山东省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着力推进山东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其中重要的工作就包括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建设等。省内数百家企业参与了该项工作,为标准的编制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因此,此次的地方标准具有很好的实践基础。
上述地方系列标准来源于实践,同时也是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一次重大提升与深化,呈现出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系统性、完整性,标志着山东省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和理论的探索上迈上了新台阶,进入到新阶段。
规范与引导
标准具有基本规范的作用,而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则是企业通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工具和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和适应性。山东省地方系列标准在设定基本指标的同时,设立了进步指标,即向企业提出了履行社会责任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为企业做得更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标准中的基本指标和进步指标充分体现出社会责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该标准不仅可以应用于评价,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提供了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可指导、可操作的标准。因此,该系列标准对于推动山东省乃至其他地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山东省质监局副巡视员王光辉认为,标准的实施将不仅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还通过企业社会综合测评等促进政府管理企业方式的转变,并规范第三方社会责任的评价组织,保证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服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本刊主编于志宏表示,“总体来说,此次通报的标准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发生的重大标志性行动,对于推动山东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以及推动山东省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应用
作为始终关注并倡导社会责任的先锋媒体,本刊见证并报道了山东省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起步和发展,传播了国家电网山东电力公司等部分优秀企业的理念和实践案例。本刊率先在国内提出责任竞争力理念,倡导从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提升企业、区域和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并建立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评估体系、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估体系。
在该地方系列标准之后,如何推进应用值得思考。首先应进行更为广泛的传播,让企业、政府、社会充分认识到系列标准的价值以及与自身的关系,形成积极推动企业应用标准、社会运用标准的氛围。
同时,强化对于重点企业实施标准的指导。如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黎燕指出,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当多的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知识知之甚少,或理解偏门。因此,在标准宣传贯彻的前期,重点引导一些意愿较强、基础较好的企业积极应用标准将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评估范文3
“到2025年中国新增3亿城市人口,比美国今天人口的总数还多,会出现一百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这将给城市管理、大型活动和突发事件应对等方面带来很大的挑战,对涵盖航空、航天、飞机、交通运输系统、自动化控制石油炼化等多项业务的霍尼韦尔来说,是需要利用科技创新破解未来挑战的责任,更是一个发展机遇”。
2011年6月15日下午,第六届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创新与责任竞争力提升”分论坛,出现了诸如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等“十二五”规划中的高频词,来自政府、企业以及国外相关机构的嘉宾们从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探时了如何利用创新的方案和实力提升企业、区域责任竞争力。
建设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管理方式
与往年不同的是,与会者已不再纠结于政府为何要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上海浦东新区地方政府主导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在众人眼中已直接成为了一个实现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经济转型的有效模式。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多种产业模式、经济形式并存,作为政府,如何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引导和提升各企业、机构朝着良性发展,构建积极的经济生态循环圈,具有战略性意义。上海市浦东新区经委投资管理处副处长张炎明在发言中介绍了“上海浦东模式”――通过政府履责作为示范,构建四位一体的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制。
目前看来,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2009年,上海浦东新区社会责任体系建设成果居全国8个地方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评估之首;2010年,上海浦东新区了首个区域责任竞争力报告,首次以社会责任体系建设为工具,完善投资环境,提升了区域竞争力;至2011年,浦东新区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并呈上升的趋势,地方的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连续下降了4%以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在稳步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明显地增强,有效地推动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同时政府和企业之间也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在持续发展之路上携手并进。
针对众与会者对其操作过程以及成功秘诀的疑惑,张炎明在发言中谈到了几点具体的路径。首先是较为科学、公平、公正的推进机制,即四位一体的推进机制。其次是包括标准化的评估体系在内的指导性文件。起初制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导则。随后的评估体系围绕着权益责任、环境责任、诚信责任以及和谐责任四个方面,制定了67条评估的标准,据此,对有志于达标的企业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2010年有1500家企业提出了企业达标评估的申请,其中有200家企业率先通过了评估,300家企业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是转变政府职能、联动推进体系建设的创新管理模式。浦东新区政府所属的17个部门共同组织一个联席会,共同讨论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在区域内联合推动。这种模式强调政府部门本身就要履行好自身的社会责任:利用手中的政策制定权,指导、帮助企业朝着社会责任方向发展,并为之提供配套服务。
身处浦东新区的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对“父母官”的这些做法颇为认同。霍尼韦尔(中国)企业传播部副总裁卢荣任会上坦言,非常期待成为达标企业之~。对霍尼韦尔来说,加入政府的诚信体系、考核评估体系不仅能在税收方面获得优惠,更加能够帮助自身梳理46家下属企业的管理,促进企业的规范、透明、高效发展。
推动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是打造企业责任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对每年在全球拥有3万个发明的霍尼韦尔来说,创新是一条长久的生命线。然而,如何利用创新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卢荣在发言中道出了霍尼韦尔的创新战略:立足于解决社会问题,帮助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服务于中国。
作为这一战略的注解,卢荣列举了两个突出的案例。一是针对城市未来面临的安全、管理方面挑战而在其自动化业务中的安防构建了先进的技术、全系列产品及集成解决方案,由于在这方面的突出表现,不仅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也赢得了“金蜜蜂企业”称号。二是为提供未来能源方案的一项技术,利用非食用植物提炼出生物航油,在不影响飞机引擎工作原理的情况下,节省50%的传统的航煤,目前已经成功试飞。
不过,卢荣表示,这些不是霍尼韦尔做的全部。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社会责任,是把技术研发更大范围传播出去,更好地应用于社会、造福于社会。对此,霍尼韦尔已与浦东工业委员会下生产力发展中心签署了有关民用飞机制造、自动化节能控制、特殊材料方面争利转移的协议。
企业履责需要创新的手段支持和鼓励
虽然利用创新的手段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竞争力的提升和自身的转型升级成为了众多政府部门和大企业的逐步发展的趋势,但仍然会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对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履行社会责任“有心无力”,更有甚者仍然认为,这仅仅是一个“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另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的是更多的监督、研究、引导。
中德贸易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行为规范项目高级项目经理爱德乐认为,对于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推动力除了全球市场、供应链的要求,已经有更多的内部动力,如国家政策方针和消费者的需求和监督。而且,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机构更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些创新方式对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进行评估和引导,逐渐帮助中小企业认识到,社会责任的履行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管理方式和战略模式,具有市场价值。
目前,中德贸易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行为规范项目已经利用两种方式对这两种方式进行统一:“从上至下”,即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各种各样的政策建议。“从下至上”,即指对中小企业进行支持,同时推动中小企业和当地政府进行交流。
企业社会责任评估范文4
企业社会绩效(CSP)的概念和模型是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争论和修正的过程中产生的。上世纪70年代初,在社会议题管理领域,特别是在企业应当承担何种社会责任的讨论中,两派观点针锋相对。一方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密尔顿・费里德曼,他代表了经济学的传统观点,即认为企业的唯一责任是为股东创造利润;而另一方,在沿袭霍华德・博文于1953年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中所提出的“企业应该自愿地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后,学术界和企业界开始接受这种超出经济责任外的社会责任意识。但究竟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内涵和范围是什么,以及如何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仍存在众多观点,一些研究者开始试图用不同的概念来说明,公共责任、企业社会绩效(CSP,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经济伦理、社会回应(social responsiveness)和议题管理等概念开始出现,但这些不同的概念或观点仅仅反映了企业社会议题管理或企业与社会关系的某个层面,部分学者认为需要通过发展出一个模型框架来整合上述观点,以帮助人们全面认识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如何实施和评价这些责任,企业社会绩效理论及其模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企业社会绩效模型的产生-卡罗尔的CSP模型
卡罗尔通常被认为是企业社会绩效理论的倡导者,他从九种较具代表性的观点中,总结出一个三个维度的CSP模型(见图一)。
卡罗尔模型的第一个维度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类别
按照卡罗尔的观点,“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了在特定时期内,社会对经济组织经济上的、法律上的、伦理上的和自由裁量的期望。”卡罗尔并没有排斥费里德曼的观点,他认为,作为经济组织,经济责任是企业最本质也是最重要的社会责任,但并不是企业唯一的责任;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赋予并支持企业承担生产性任务、为社会提品和服务的权力,但同时社会也制订了企业所应该遵循的法律和法规,并且期望企业在法律要求的框架内实现经济目标,因此,企业肩负必要的法律责任;虽然企业的经济和法律责任中都隐含着伦理规范,但公众社会对企业的期望有时超出了法律要求的范围,尤其在70年代后,对企业伦理经营行为的期望,使人们认识到企业伦理责任的重要性;除此之外,社会还对企业寄予了一些没有或无法明确表达的期望,是否承担或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完全由个人或企业的自由判断和选择,这是一类完全自愿的行为,例如慈善捐赠、为吸毒者提供住房或为工作的母亲提供日托中心等,卡罗尔将此称为企业的自由裁量责任。图一所显示的四种责任的排列次序和所占比重并不是随意的,经济责任处于基础并占很大比例,其他三种责任依次排序、比例递减,它们的关系也可以用金字塔型说明,卡罗尔正是用此来说明了各种不同责任对企业而言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在承担责任时考虑的优先次序。同时,卡罗尔的阐述尤其强调,四种责任彼此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也不是固定的,彼此间可能相互转化,而且任何一个行为中可能同时包含着几种责任。
卡罗尔模型的第二个维度是企业涉及的社会议题
在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和类别后,卡罗尔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与这四种责任相联系的、企业所必须或可能面临的各种主要社会议题。虽然每个行业所面临的社会议题可能不同的(如银行就不如制造商那么关心环境或污染问题),而且不同时期企业所面临的社会议题也是变化的(如70年代对产品安全、就业歧视等的强调在50年代是少见的),但总体上,在管理实践中,一些社会议题总是企业管理者最需要考虑的。卡罗尔认为,企业最需要重视哪些社会议题取决于:①社会需要与企业需要的吻合程度;②社会需要的重要程度;③高层管理人员的兴趣;④社会行动的公共关系价值;⑤政府的压力。如图一所示,卡罗尔列举了70年代末企业所面临的普遍社会议题,包括,消费者主义、环境、歧视、产品安全、职业安全和股东等,卡罗尔在此给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更具体而实际的思路。
卡罗尔模型的第三个维度是企业社会回应的策略
在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定义和界定以及提出企业所可能面临的社会议题后,卡罗尔从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企业对社会责任和社会议题如何回应的价值观、模式或战略。费里德里克认为企业回应是指 “企业回应社会压力的能力”,卡罗尔认为,单纯以企业社会回应来代替企业社会责任是不够的,因为,有回应的企业并不必然是个有责任的企业,所以,他将回应作为企业社会绩效模型中的一个层面。企业的社会回应可以有不同战略和模式,卡罗尔的模型中采用了威尔逊的观点,如上图所示,他认为企业对社会所做出的回应可以划分为:反应性的、防御性的、适应性的和主动回应的四种模式,这反映了企业对待社会议题可能选择的从消极到积极的回应态度和策略。
作为第一个较为全面的CSP模型,卡罗尔模型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扩展,二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有效回应和回应行动的综合。尽管卡罗尔没有明确定义什么是企业社会绩效,但其最大贡献是将以往人们所争论的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系统化,提出了企业必须承担的、从经济到自由判断的四种不同责任,并将企业在处理企业与社会关系时所应考虑的、以前是分离甚至对立的社会责任、社会有效回应和社会议题观点进行综合,模型中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广义看法、责任/议题/回应之间相互作用的三维空间概念、所蕴含的原则/过程/政策的方法为分析企业与社会关系议题研究引入新视野、构建了一个有价值的理论框架。但卡罗尔虽然提供了一个三维的空间模型,指出了企业社会绩效的多重相互联系的维度,但这个模型身是静态的,更多的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议题或回应过程的描述,而没有提出如何去解决问题。
企业社会绩效模型的发展――沃提克和哥奇兰的模型
沿着卡罗尔模型的思路,力图在CSP模型中综合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观点,沃提克和哥奇兰提出,企业社会绩效是“企业社会责任原则、社会回应过程和解决社会议题政策之间根本的相互关系。”(见表一)。
沃提克模型的第一维度是具有哲学倾向的企业社会责任原则
虽然沃提克赞同卡罗尔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金字塔型的界定和分类,即企业包含了经济的、法律的、伦理的和自由判断的责任,但他们认为,用“原则”来表述可以更好地说明企业承担各种责任的动机或基本价值。此外,他们还进一步探讨了企业之所以承担社会责任的两个基本前提:一是经济组织(企业)如同政府一样也具有社会契约,即隐含着社会赋予的一套权力和义务;二是企业是社会中的道德人,即具有在决策中使用道德规则的能力,不仅具有控制企业行为,也有控制政治结构和规则的能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目的是为了履行社会契约、承担道德人的责任。与卡罗尔模型的第一维度相比,这个模型从哲学的层次上,更好地说明了企业承担各种社会责任的内在原因。
沃提克模型的第二维度是具有制度倾向的过程,即企业对社会议题的回应过程
从卡罗尔模型中我们看到,企业社会回应的观点试图改变从强调企业社会义务转向社会回应过程,沃提克对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回应进行了比较(见表二),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两者在模型中是同等重要的也是互补的,社会回应过程是企业建立在对社会责任原则性思考基础上,所付诸行动的模式和战略,目的是提高企业回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社会环境的能力,并产生对社会议题进行回应的管理方法。
沃提克模型的第三维度是具有组织倾向的政策
在此,沃提克将卡罗尔模型中只对企业可能面临社会议题的描述,转向关注于对存在社会议题进行管理所制定的政策。受到三个不同领域中(公共议题管理、战略议题管理和社会议题管理)关于议题管理的启发,沃提克将议题管理分为三个阶段,即议题识别、议题分析和回应产生,虽然议题管理的过程在不同组织间可能变化,但总体上,这一政策过程是提供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系统性和动态性的反映,目的是将企业外部社会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意外最小化,并制定有利于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政策。
沃提克的CSP模型,进一步综合了卡罗尔模型中提出的责任、回应和社会议题的三个维度,用原则、过程和政策的框架进行了重新构建,并且详细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有效回应之间的关系,使我们认识到模型的层次性、整体性和连续性,摆脱了对社会责任纯粹概念上的讨论,赋之予更实用的管理意义。但最重要的是,这个模型加入了动态的过程概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但企业社会绩效中所包含的“绩效”,即对企业实施社会绩效管理后可能产生结果的预测及其如何评估,在这个模型中却被忽略了,因此,这个模型还不是完整的。
企业社会模型的修正――伍德的模型
在对CSP概念和模型演变进行回顾时,伍德认为上述两种模型反映了学者们对企业和社会关系进行思考的发展,但仍不足于全面反映企业社会绩效的内涵。首先,企业社会绩效的概念更应该关注的是行动和结果,而不是仅仅将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概念进行整合;其次,社会回应应该是一系列过程而不是单一的过程;第三,社会议题的政策只是企业行为的一个可能的结果,如果政策没有存在的话,不会由此可以说没有社会绩效存在,因此,以是否制定政策来作为企业社会绩效的反映是不合适的,因为企业社会绩效可以有肯定的和否定的结果。考虑到这些问题,伍德模型包含的是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回应过程和企业行为结果的三个层面(见表三)。
伍德模型的第一个维度是企业社会责任
伍德认为要理解和评价企业社会绩效,首先要检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原则、动机或来源是什么( Wood,1991 )。不同于上述的两个模型,伍德没有简单列举企业所应承担各种责任的类别,而是选择从制度、组织和个人三个不同层次来进行分析企业在不同层次上的不同责任及原因。制度层面的合法性原则描述了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的责任是必须正确使用社会赋予的权力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而组织层面的公共责任则要求企业审视自己在社会环境中独特的位置和角色以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说明了企业不是要对所有社会问题负责,而是有责任解决由它们导致的问题,有责任帮助解决与其经济活动和利益有关的问题和社会议题;个人层次上的管理判断原则,关注于个人角色在组织和制度环境下的选择和机会,说明了管理者在企业社会责任的每个领域,有义务并能自由地行使其判断力。
伍德模型的第二个维度是企业社会回应的过程
这个企业社会回应的维度是对企业社会责任规范性和动机性概念实施内容的补充。大量企业社会议题领域的研究涉及了企业社会有效回应的方法和条件,但这些研究都不能建立一种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框架,伍德没有仅仅描述企业社会回应的态度或策略,而是强调回应是一系列的行动过程,这一过程包括:①环境评估,即对外部环境的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估,使企业能在一个变化的和动荡的环境中生存。②利益相关者管理,即管理那些影响或被企业行为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织与企业间的关系(Freeman,1984)。③议题管理,即对可能影响企业的社会议题进行追踪并进行回应,设计一些计划和政策以回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及利益相关者的要求,这对企业社会绩效模型管理的实践提供了一种操作性指导。
伍德模型的第三个层面是企业行为结果
伍德提出,企业行为结果是用于对企业社会绩效进行评估的,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模型中以财务指标衡量的经济绩效,它是通过三个相关方面表现出来的。一是企业行为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无论这种行为的动机或行为的过程如何;二是企业所采取的、用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或实施企业社会回应的措施和计划;三是企业处理社会议题及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政策。
卡罗尔和沃提克的企业绩效模式显示,CSP概念可以将社会责任和社会回应联系起来,使CSP在企业与社会关系的研究理论中成为一个核心的组织性概念。而伍德对CSP模型的修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社会责任原则在制度、组织和个人层次的阐述,区分了长期以来对社会责任的争论,并强调了原则对人类和组织行为的推动;二是对特定回应过程的区别――环境扫描、利益相关者管理和议题管理,表明了企业参与外部环境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来实行;三是将社会影响、政策和计划作为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结果的综合,使CSP更具有实践评估的可能;四是在CSP模式三个层面的联系加强了对经济与社会关系的理解,他提供给管理学的研究者更有用的框架或模板来组织对企业社会绩效的研究和理论。但伍德模型的明显不足在于,它仅仅提出了对企业社会绩效管理结果进行评估的概念,而没有进一步提出如何评估的方法或工具。
企业社会绩效模型的意义及研究趋势
对于涉及企业和社会关系领域的人来说,从接触有关文献开始,必然会被许多含义相同或相近的各种概念所困惑,如企业社会责任、公共责任、企业社会有效回应、企业社会绩效、企业公民、经济伦理、可持续公司以及三条底线方法等,都是这个领域常见的概念。这些不同概念的产生,有的是由于地域上的差别,如欧洲更多使用的是企业社会责任,美国则更强调经济伦理;有些是由于企业与社会议题研究领域在不同时代的演进,如企业社会公民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的广泛出现,是以往时代所没有的;但最主要的是对企业与社会关系领域从不同角度的探讨。从上述三个主要的CSP模型的完善过程中,尽管各有不足之处,我们看到了研究者们一直在努力通过整合该领域的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分析问题的角度来建立一种模型,使之成为一个用来理解和掌握企业与社会关系的知识体系框架,成为帮助企业管理者评估企业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其动机、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种社会议题、并制定相应的行动和回应战略的工具,这就是企业社会绩效模型最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企业社会绩效模型没有得到太大突破,但围绕上述三个模型所构建的框架,产生了更多新的理论视野和议题,使企业社会绩效仍是当前企业与社会议题领域中的重要主题之一。就研究的视野而言,企业社会绩效模型更多地与组织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战略管理理论、伦理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等相联系,理论分析的工具更加多元化。对研究的议题而言,CSP的研究已经逐步脱离对基本定义和框架的讨论,而更多的研究是加强实证分析,如对企业管理者或利益相关者对CSP的认识、理解和实施的实证分析,对CSP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分析,对分析CSP与企业风险的相关性调查等。此外企业社会绩效的结果评估,包括经济活动的社会影响、公司社会披露、公司社会绩效和政策的现实性评估,公司社会绩效的非故意结果的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也引起广泛关注。就最新的发展趋势而言,企业社会绩效的研究,尤其关注全球化所带来的变化和挑战。伍德模型从个人、组织和制度的三个层次来分析企业的社会责任,那么在全球化的框架下,三个层次的分析显然是不够的,在超国别立法能力缺失的情况下,需要研究者更多地思考包括公司社会责任的全球性普遍原则、跨文化的冲突问题、企业的跨国别控制问题等议题。
企业社会责任评估范文5
【关键词】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三聚氰胺事件、中海油渤海漏油事件、富士康跳楼事件等一系列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事件频频曝光,企业社会责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中国快速发展,并逐步深入到公众、社会团体、政府机关的视野,渐渐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为关乎公司生存与竞争力的话题和评价,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2005年国家修正的新《公司法》第5条明确要求公司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鼓励上市公司建立社会责任制度,对外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企业、政府、公众对社会责任愈发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公开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已经成为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工具之一。作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承担主体的中国企业,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都开始越来越积极地投身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据统计,2011年我国共企业社会责任报告1001份,较前一年增长了30%。但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需要的并不仅仅是一个量的增长,更需要一个质的飞跃。因此,为了了解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帮助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本人选择研究此课题。
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简称CSR报告)指的是企业将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战略、方式方法,其经营活动对经济、环境、社会等领域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取得的成绩及不足等信息,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并向利益相关方进行披露的方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载体,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桥梁。
本文所定义的社会责任报告是广义的,它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健康安全环境报告、环境报告和公民报告等。
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情况分析
(一)数量
1999年,壳牌(中国)率先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紧随其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企业健康安全环境报告。此后,福特汽车、宝钢股份、江西移动、东芝(中国)也先后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了我国央企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家电网公司2005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06年一年,我国共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3份,我国企业社会报告数量突破一位数的记录。至此,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正式拉开了序幕。在2006年至2011年的6年间报告数量持续快速增长。时至2011年,国内共企业社会责任报告1001份,增长率超过了30%。
(二)结构与模式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主要模式一般有三种:利益相关者模式、GRI模式、其他模式。据统计,从2006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GRI所推荐的内容结构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2008年和2010年,采用GRI模式的比例达到63.16%和68.33%。因此,在内容上大多数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时也是参照GRI模式的要求,从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三方面进行信息披露的。
(三)内容解读
有组织曾应用英国咨询机构Sustain Ability的评估方法随机抽取了20份中国企业企业责任报告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中国企业的报告在绩效陈述、治理与战略方面的描述相对较好,而对管理方面的描述则相对要弱一些,信息的可获得性和报告审计还做得不够。
从关键定量指标的统计来看,中央企业平均披露关键定量指标5.7个,远远高于国有非央企、合资企业、民营企业。高耗能行业定量指标披露情况较好,冶炼行业平均披露定量指标3.6个,为披露指标最好的行业;另外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行业的50%的公司没有披露任何关键定量指标。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公司关键定量指标的披露情况好于深交所和上交所。
另外,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时候更倾向于披露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对于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却避而不谈。更多的企业是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当做了一种宣扬自身优点的途径和手段。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恰恰是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
(四)第三方审验
我国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出现在2006年,是由挪威船级社( DNV) 和中国企业联合会全球契约推进办公室共同为中远集团《200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出具的鉴证报告。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的强制性规定,所以已有的第三方审验均是企业自愿选择。到2011年底,我国累计共有162份社会责任报告经过了第三方审验。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已经渐渐起步,但是相对于庞大的基数来说,数量还是很小。
四、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系
(一)提高报告数量
(二)规范报告编制模式和结构体系
(三)进一步提升报告内容的质量和规范性
(四)建立强制性的第三方审验制度
(五)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和体系
五、结束语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载体,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桥梁。企业应当自觉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加强企业与外部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减少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发生,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陆勇.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含量分析与改进建议 [J] 财会月刊,2009,(10).
[2]袁蕴. 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验审 [J] 财会通讯,2011(3).
[3]夏虹,李赢. 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分析[J]财会通讯,2010,(4).
企业社会责任评估范文6
如果说社会上依然把企业社会责任仅仅理解成“做善事”的话,那么,由中央财经大学新传播研究中心启动的 “企业社会责任传播调研活动”,也许会遇到一些质疑和挑战。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做善事要大肆宣扬,是不被一些人认同的。也正是带着这样的一些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新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主任李志军先生,希望通过这次采访了解到中央财经大学新传播研究中心启动 “企业社会责任传播调研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即新传播研究中心为什么要开展这一调研?希望达到何种结果?对于中心未来的工作和企业传播研究有何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是最好的故事!
《新智囊》:当下,很多企业管理者已经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开展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但“做善事”一定要大张旗鼓地传播吗?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传播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
李志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说法,但在当今社会环境下,这个说法就有一些问题了,这就仿佛在告诉企业,正面的沟通与传播不要做了,大家只要关注危机公关即可。但事实并非如此,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变得尤为重要,如何讲好企业的故事,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其中,企业社会责任便是最好的故事,不把它讲出来、不把它讲好,是企业最大的损失!
但话说回来,企业社会责任近年来一直是企业实施战略设计、进行品牌传播重要的部分。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涉及企业社会责任传播、沟通的内容还很少,且偏重于单个案例的研究,因此也是个研究的空白点。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社会上每年都有众多有关这一领域的评选,比如最受尊重企业、企业社会责任100强等等。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可以发现,其实有很多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做了诸多工作的企业,其社会形象仍然欠佳(比如国企)甚至不受认可。这很大程度上在于企业社会责任传播存在问题。在这一点上,也是我们特别愿意帮助企业解决的。
让好故事能够更好地传播
《新智囊》:那么该项目具体的目标是什么?
李志军: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传播的指标体系,以测量、评估企业在社会责任传播中的效果。这样有助于了解企业社会责任传播的现状,正视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提高社会责任传播的实效。希望这一项目可以成为中心长期、标志性的成果,最终形成年度白皮书。
同时,我们将选取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访谈,并为此开设专栏,与读者共享企业社会责任传播的经验和有效思路。
《新智囊》:那么关于这个调研项目具体会怎么做呢?
李志军:简单来讲,就是将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即以访谈和问卷为主要调研方式。
质化研究将根据扎根理论,既可以更好地呈现鲜活的企业实例,同时从访谈中获取主要信息,并以相关方法进行编码,最终提炼出调研所需的关键要素。调研拟就20家企业进行访谈,分为不同企业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主要访谈主管企业社会责任的负责人,以及不同部门的员工若干,同时希望访谈到该企业主管这一项目的高层领导,预计访谈人数为100余人。在访谈中,我们希望了解企业怎么认识社会责任?如何传播?如何进行评估?而它们的利益相关者又是如何看待的?两者之间需求存在哪些差别?通过何种方法可以尽量减少这种遗憾等等。
而量化研究则主要体现在对企业社会责任传播有效性指标的选择上。首先会根据访谈的结果并结合有关文献提炼出企业社会责任传播有效性的指标库,在此基础上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为视角进行分类的问卷调研,最终结合专家观点形成企业社会责任传播有效性的指标体系。
调研过程也是一次沟通与传播的过程
《新智囊》:新传播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一直和智囊传媒保持着非常好的合作关系,并一起开展了很多在业界较有影响的活动。那么此次启动企业社会责任传播调研项目的意义何在呢?
李志军: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企业沟通领域的研究。作为早期的成果之一,出版了专著《社会化企业》。在书中强调了企业沟通环境发生了巨变这一结论的基础上,也为未来的研究打下了伏笔,也就是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将重点进行企业沟通现状、如何在新环境下实现有效沟通,以及如何评估等研究。而正在酝酿的《沟通管理新生代》一书也试图寻求其中的结论。但根据现实情况,中心调整了原来的研究思路,立足于微观研究,先采取自下而上的研讨,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形成总结和提升。因此经过讨论,将当前的研究重点定位在企业如何在不同领域、不同思路下,如何向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传播和沟通。在这个方向上,目前已经做了有关女性领导力传播的小课题,以及如何推进企业讲好自己的产品故事、品牌故事。相信读者已经在最近的刊物上见到了相关成果。
《新智囊》:调研在具体时间上大致是什么样的?
李志军:预计8月―9月间完成访谈,10月完成问卷调研,并在年底前呈现初步成果。当然在访谈阶段我们就会将一些有价值的内容通过杂志及时刊载。
《新智囊》:经过多年的积累,《新智囊》已经集结了很多适合调研访谈的优质企业,相信可以为调研提供较大的支持和帮助。但是调研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会有哪些价值呢?
李志军:我们选择的访谈对象通常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企业,一旦进入到这个访谈名单中,我想本身就是一种有价值的肯定吧!
此外,中心可以帮助企业对已有的社会责任传播的实践从经验、教训等层面进行有效地总结,以此帮助企业提升传播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