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赛和体育赛事的区别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竞赛和体育赛事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竞赛和体育赛事的区别

体育竞赛和体育赛事的区别范文1

关键词:体育赛事旅游;旅游地居民;社会影响;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175-03

一、前言

体育赛事源于人类的祭祀活动,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 年的古埃及文明。体育赛事亦称体育竞赛、体育比赛或竞赛表演,是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其规模和形式受竞赛规则、传统习俗和多种因素的制约,具有项目管理特征、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能够迎合不同参与体分享经历的需求,达到多种目标,对社会和文化、自然和环境、政治和经济、旅游等多个领域发生冲击影响,能够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1]。随着国际体育赛事的频繁举办,由此促生体育旅游的发展,体育赛事的举办为举办地带来经济水平和影响力,然而目前的研究不平衡,学者多偏重于经济影响研究,而忽略社会影响,尤其是居民的感知度研究,本文主要搜集了1985―2014年具有经典和代表性的文献,立足于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举办地居民的影响感知,希望能为研究、申办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考察居民的热情和参与度,进而为办成一场满意的赛事活动提供策略和帮助。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借鉴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旅游地居民感知度与态度研究以期为体育旅游赛事举办地提供指导,经过筛选和梳理,关于旅游地居民感知度与态度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二、国外研究现状

旅游地居民态度与旅游发展影响研究是近年来国外旅游社会学、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布伦特和考特尼(1999)总结了旅游社会影响的部分成果[2]。艾普(1992)指出,人们对旅游影响愈加关注的主要原因是: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有可能成为成功开发、营销、运作现有或未来旅游项目的一个重要的规划和政策因素[3]。Lankford 和Howard(1994)指出,关于地方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有助于地方政府了解社会影响,减少旅游者与居民间冲突,并制定规划,以获得居民对旅游业的支持[4]。总体来看,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既有反对也有支持,程度各异。由于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并非处于真空状态,并受当前的经济、环境意识、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体现在个人、社区或社会等不同层次,其结果则有所区别。而针对于体育赛事社会影响的研究,Ritchie and Aitken[5](1985)探索居民对举办1988年奥林匹克奥运会的态度,研究表明居民对举办奥运会有着持续的兴趣,并且满足从赛事中获得的收益。Soutar 和Mcleod[6]利用一个时间系列设计测验对“美国杯”的感知,受访者表示,举办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使得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并获取了积极的社会影响。然而,测量工具的发展并没有在这个项目中运用。Delamere et al.[7]通过测量当地居民对社会影响的态度探索举办社区活动居民能获取的更广泛范围的非经济收益和举办成本,研究结果为获取举办赛事的社会影响提供一个基本的概念指导。此外,Delamere[8]开展了一个尺度发展研究,这项研究是以测量居民对专项影响态度为基础的,而不是利用测量感知社会影响的概念信息来研究的,由此衍生了两个因素(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这项尺度是第一次测量居民的感知社会影响,但是由于缺乏综合性的框架来衡量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限制了其发展运用。总结之前的研究,尽管一系列研究已经开发了获取社会影响的工具,但是许多都是有不足之处的,当前获取举办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的社会影响的衡量工具是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此外,Kim and Petrick 和Kim et al.基于Delamere的概念框架开发了衡量尺度,他们仅用数信度(Cronbach’sα)系数统计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来开发相关的尺度,他们的样本也不符合许多推荐的标准,获取的样本数据也不足200个。因此,一个验证性分析可能会更适合开发新的衡量工具,尤其是当现存文献中有发展较好的概念框架和实证证据。

三、 国内研究现状

1.举办体育旅游赛事的作用。徐正国[9]认为,举办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对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凭借其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已经成为城市营销的“名片”;举办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对推动本地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等方面产生的促进作用是全方位的,并以此为鉴,促进福建省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刘华丰[10]从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环境的改善三个方面分析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对城市发展的综合影响,但是对体育旅游开展有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缺乏考虑。黄群玲[11]、胡军琅[12]、戴霞[13]等人则专门研究体育赛事对大学生带来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既有积极健康的影响,也可能带来一些盲目的负面影响,以此给高校教育带来指导。

2.研究体育赛事社会影响的方法。储成霞[14]从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举办后的角度,采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法研究社会影响和评估内容。霍德利[15]为了充分评价体育赛事举办中存在的风险,首先,根据赛事的实际情况建立多层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构建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各个风险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并对赛事举办中各个风险因素的风险状况进行较为客观的判断;最后,根据体育赛事所面临的风险等级状况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以确保赛事的成功举办。胡军琅[12]采用结构式问卷,对浙江省大学生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以团体自填问卷方式收集资料,并用体育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3.体育赛事与其他相关利益者关系。黄海燕、张林[16]结合体育赛事的本质特点,界定赛事给举办地带来的新资金。分析赛事给举办地带来的新资金涉及的行业,如赛事组织筹办的消费和观众、媒体人员等赛事相关群体的消费所影响的行业。归纳赛事给举办地带来新资金的影响因素:赛事的规模、级别、类型等对举办地带来的新资金有直接影响;举办地的文化底蕴及旅游资源、经济发达程度、产业结构、场馆设施等,也对新资金有较大影响。黄海燕、张林等[17]还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我国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运作的实际,构建了体育赛事利益相关者的框架,包括赛事主办组织、赛事所有权人、举办地政府、主办社区、媒体、赞助商、赛事观众、赛事参与者(运动员、裁判员及教练员)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我国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几个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析。石冰、董胜利[18]认为,体育赛事具有社会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双重特征。发展体育赛事,就必须既要以市场经济理念把握原有投资主体的公益行为转化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商业行为过程,又要重视体育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的传播、影响、渗透的特点,使体育赛事不仅为满足人们的体育消费搭建广阔的市场平台;并且,通过体育所倡导的精神和各种实践活动的文化理念的渗透,达到影响、促进和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政务环境和社会环境,建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意识及和谐理念等多种目标,实现体育赛事与社会软环境改善的双赢。范成文[19]从居民感知度角度研究认为,社区居民对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的影响感知体现在六个方面:塑造城市形象、创造经济效益;加剧环境和社会问题;加强环保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剧经济和社会问题;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带动消费、提升服务水准。这些感知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而社区居民对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的态度则分为漠视、热爱、理性和中立四种类型。而安俊英等[20]从目前研究领域较少的环境方面,在给出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环境影响机理的基础上,由赛事环境影响效应的正反两方面归纳出赛事环境影响评估的衡量指标,着重探讨赛事从筹备到举办期间各种环境污染源以及相应的评估策略,评估时考虑到大气环境、水环境、噪音环境和固废环境四个方面,角度比较全面、准确。彭涛等[21]认为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设施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密切,对城市旧区更新、新区开发以及整体空间格局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郝锐军[22]等人从体育赛事给举办城市的楼市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认为大型体育赛事为当地楼市市场带来巨大的财富。

四、对当前研究的评价与总结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越来越多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国内研究体育赛事事件影响的学者也越来越多。然而与国外丰富的体育赛事事件研究成果相比,国内学者在研究对象上重视对举办奥运会、亚运会等体育赛事的大城市的研究,如张国清[23]以北京、釜山、多哈亚运会以及广州市承办大型运动会为分析素材,从社会、文化和经济三个层面对广州亚运会体育设施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修缮、城市环境改善、岭南文化特色的开/闭幕式、以及大众良好意识的形成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忽视对举办体育赛事的中小城市的研究;在研究内容上更注重体育赛事的经济影响研究,而忽视综合研究,特别是有关城市社区居民对大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事件的感知研究还比较少见。

参考文献:

[1] 王守恒,叶庆晖.体育赛事的界定及分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1-3.

[2] Brunt P.,P Courtney.Host Perceptions of Sociocultural Impact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9,(3):493-515.

[3] Ap J.Residents’Perceptions on tourism Impact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2,(4):665-690.

[4] Lankford S V,D R Howard.Developing a Tourism Impacts Attitude Scal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4,(1):121-139.

[5] Ritchie J R B,Aitken C E.Olympulse II-Evolving resident attitudes toward the 1988 Olympic Winter Game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85,(3):28-33.

[6] Soutar G N,McLeod P B.Residents’ perceptions on impact of the America’s Cup[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3,(3):571-582.

[7] Delamere T A,Wankel L M,Hinch T D.Development of a scale to measure resident attitudes toward the social impacts of community festivals,Part I:Item gene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he measure[J].Event Management,2001,(1):11-24.

[8] DELAMERE T A.Development of a scale to measure resident attitudes toward the social impacts of community festivals,part II:Verification of the scale[J].Event Management,2001,(1):25-38.

[9] 徐正国.结合福建省实际谈体育赛事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促进作用[J].福建体育科技,2014,(1).

[10] 刘华丰.试论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的综合性影响[J].铜仁学院学报,2008,(4):90-93.

[11] 黄群玲.大型体育赛事对大学生的影响[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85-88.

[12] 胡军琅.体育赛事报道对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4,(4):87-89.

[13] 戴霞.体育赛事热议事件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2012,(1).

[14] 储成霞.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后的社会影响及评估内容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1,(5):82-85.

[15] 霍德利.体育赛事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1).

[16] 黄海燕,张林.体育赛事给举办地带来的新资金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2).

[17] 黄海燕,张林.体育赛事利益相关者分析[J].体育科研,2008,(5).

[18] 石冰,董胜利.体育赛事与社会软环境改善的双赢策略[J].体育学刊,2006,(6):18-20.

[19] 范成文.城市社区居民对体育赛事的影响感知――基于浙江省海宁市的实证分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20] 安俊英,黄海燕,陶倩.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环境影响评估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31-35.

[21] 彭涛,闫永涛.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设施建设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研究――以广州“亚运城”为例[J].规划师,2011,(7).

体育竞赛和体育赛事的区别范文2

摘 要 本文对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赛事运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上海阳光体育大联赛健康长效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助于上海学校体育事业乃至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上海市 中学生 阳光体育大联赛 赛事运作

2007年上海市成立了上海市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并开始开展 “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后简称“大联赛”)。其名称内涵为:上海市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共同参与、以体育竞赛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掌握健康锻炼方法、提高基本活动能力、注重团队合作、提升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以实现“人人有活动,班班有比赛,校校有特色”为活动目标。

一、阳光体育大联赛的开展现状

上海在我国阳光体育运动发展中处于较为领先地位,“大联赛”这一概念也是由上海市首先提出并持续开展的。自开展五年多以来,大联赛逐渐发展成为区别于传统竞赛比赛的群众体育活动,涵盖了上海从小学到高校各个层面,覆盖上海所有区县,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群众性体育活动。随着一系列阳光体育大联赛项目比赛的开展,使主办方积累了相应的经验。

上海市于2007年成立了大联赛组织委员会,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各区县相应职能部门、各高校及中专技校、学生体育协会等有专人负责组织相关事宜。所有所属组委会专员定期会召开大联赛相应的组织工作会议,从政策上、资金上、人力上等各方面给予保障支持。可以看出,目前大联赛的赛事组织处于市政府主导(主要是教育部门),下属各级政府、高校、学生体育协会具体运作的形式。

每个项目分为校内基础赛、校际(分区)选拔赛和市级总决赛三个阶段进行。举办的日期跨度一整年,从1月到12月,每个月都有各个组别各个单项的比赛,这样安排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到比赛中去。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仅在2006年,嘉定区共有54505人参与了区级大联赛,参与率达到111.7%。

从项目上看,大联赛组委会成立之初,将大联赛市级层面的竞赛设置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赛艇8个项目。而到了2011年,大联赛项目已经分为必选项目和可选项目,项目选择性最广的为高校本科组、高职,分别为9项和12项,所有组别共有项目27项。可以看出,目前大联赛在开展项目上既有奥运会竞赛项目,同时包含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有部分新兴体育项目。学生在参与大联赛中有一定的选择面。可以说,大联赛的项目朝着由少到多,由单一到丰富方面健康发展,项目普及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上海作为我国走在最前沿的国际化大都市,大部分学校场地设施比较完善,各类体育场馆较为齐全,且又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开展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方面确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当前阳光体育大联赛赛事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各层面项目的开展状况“冷热”不均

目前大联赛比赛,有的项目依托在一些传统的青少年赛事上,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市一级篮球比赛,依托“新闻晨报杯”市中学生篮球比赛,比赛在具有一定的观赏性的同时,也有着很高的人气,承办方均已经形成了一套自身赛事运作的流程。而一些新兴项目或冷门项目,则需要在每年年初的组委会工作会上,以任务的形式,分配到每个区县或每个高校,除组织规程外,资金来源、运作流程都需要承办单位自身摸索,导致了部分项目的受关注度、学生参与度偏低,也降低了部分区县对承办赛事的热情。

(二)对赛事的宣传力度不够

通过相关搜索引擎,键入“阳光体育大联赛”,大部分新闻报道停留在大联赛某一组别的单个项目的启动仪式,对赛事的事前宣传,以及跟进报道不足,对赛事相关报道的曝光次数、时间、篇幅有限,使得赛事整体影响力较小。

同时,大联赛还缺乏完整的宣传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导致社会对大联赛的具象认识还不足,使得有赞助意向的企业在与自身营销策略紧密联合的项目选择、活动方式上不明晰,加上没有专门的赞助商服务,大联赛仍是以政府部门的角度与其沟通,使得赞助商在赞助大联赛上浅尝辄止。

(三)大联赛资源的经济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

大联赛办赛经费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来自于市教委专项资金拨款,第二方面为承办单位自筹,也主要来自于承办单位的财政预算中,第三方面则来自于社会赞助。近年来,大联赛组委会对市场开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包括引入冠名赞助商、与企业合作举办相关活动、通过企业获得体育器材、服装等装备或现金的赞助。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体育营销日益认可。大联赛是上海学生层面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覆盖面最广的学生体育活动,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在影响力上已经具备了很高的经济价值。大联赛拥有4个层面、27个项目,内容众多,且每年的从年初的3月份一直进行到11月份,近一年的社会关注的持续性可以通过不同阶段营造不同特色的市场开发平台,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

(四)大联赛运作机制中组织机构不稳定性

大联赛的市一级组织方大联赛组委会由市教委、市体育局、团市委三方构成,工作人员也由三方的各级官员组成,由于人动、职责转化等原因,最初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大多都以调离当时所在的岗位,只有少数工作人员仍在专职负责大联赛相关事宜。

而区县一级的组委会是临时的,今年如果有承办相关赛事任务时,临时组建组委会,工作人员都是从各单位抽调借用的。这些人员往往来自不同的单位,原来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也不尽相同。人员的临时性和非专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赛事运作水平。

三、大联赛赛事运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打造赛事产品的质量

为保证参赛人员的竞技水平,要理顺参加比赛学生学习和训练的关系,使每个学校都有固定人员参与到大联赛的训练和比赛中。在竞赛方面,要注重竞赛形式的创新和竞赛项目的创编,针对地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选择特色的体育项目,推动大联赛的可选项目多元化发展。

(二)建立大联赛赛事运作独立机构

只有成立稳定的大联赛赛事运作主体机构才能持续稳定推动大联赛长效发展,有效提高大联赛赛事运作的稳定性。通过专门的、长期的管理机构,对大联赛进行长期的规划、监督和创新,拥有完整的配套制度、规章、规范和标准,统筹和协调大联赛市场开发并进行专门管理,组建大联赛运作专业化队伍,建立起大联赛运作人才体系。

(三)建立大联赛的品牌识别体系

在确定大联赛品牌精神文化等内涵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形象、视觉、行为和理念等完整的一整套知识产权体系,从而逐步推进大联赛品牌系统的建设,提升大联赛品牌竞争力。同时配套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场开发营销体系。

基金项目: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重大委托课题(课题编号HJTY-2010-A03)。

参考文献:

[1] 冯唯锐,徐蕾.“阳光体育运动”解析及高校实施的策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4):13-14.

[2] 王钰倩.沪上推行阳光体育一年多,有阳光更要有运动[EB/OL]..

[3] 综合司.运动竞赛学[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1994:1.

[4] 叶庆辉.体育赛事运作[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14.

体育竞赛和体育赛事的区别范文3

摘 要 校运会枯燥单一的内容,传统呆板的组织形式几乎是众多高职运动会的通病所在。本文结合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本身教学特色,提出构建“综合性大型体育文化节”的构想,使校运会成为在校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展现一个全新的、有效的体育文化活动模式,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运动会 改革 素质教育

湖铁职院校运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赛单位涵盖五个教学院部,是学校最重大的体育赛事。然而多年来,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传统的校运会一直承袭竞技模式,墨守成规,缺乏新意,只注重挖掘人的生物潜能,追求人的生理极限,忽视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剥夺了广大学生平等参与的权利,抹杀了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本质区别。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以至于产生“少数人干,多数人看,绝大多数人没事干”的怪象,校运会育人功能和文化传递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2]。

一、湖铁职院校运会现状

(一)项目设置传统单一,多年来一成不变

每年10月举办的湖铁职院校运动会是目前我校规模最大的体育赛事。历届运动会始终沿袭传统竞技运动会的单一模式,以传统田径项目为唯一比赛内容,共设男子组、女子组两个组别,田赛:跳高、跳远、三级跳远。径赛: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和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近两年才开始有趣味项目:齐心协力,呼啦圈接力。校运会项目设置基本上延续计划体制下封闭的教学模式,多年来一成不变,比赛场成了少数有运动才能学生的表演舞台,同时由于正规的项目比较严格,程序复杂,使运动会上的比赛既缺少趣味性,又浪费时间。

(二)体育特长生成运动会专宠,参与人数越来越少

往届运动会报名对象参赛以院系为单位,要求均为每人限报两项,每项每单位限报三人。参赛人数300人左右,运动会只属于极少数学生,实际参加人数(包括拉拉队、观众)只占学生总数的10%-20%。校运会出现年级越低,人数越多,气氛热烈;年级越高,人数越少,场面清冷。从参加运动会的实际人数来看,当前我校的很多院部不得以采用点名的方式要求低年级学生出席校运会充当拉拉队员,参赛的大多数是那些在体育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体育特招生成了运动会的专宠,绝大多数学生几乎与运动会无缘。

(三)比赛的目标上过于看重名次,缺少参与精神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参与运动会的主要目的依次为:获得名次占66.2%、锻炼身体占40.6%、加强竞争意识占37.7%、增强凝聚力占28.4%、娱乐占19.9%。这说明由于运动会陈旧传统观念与模式,大多数人观念里把运动会等同于竞技运动会,而忽视了校运动会的主要性质与功能,使得竞技体育、金牌、夺标主义成为学生参与校运会的主要目的动机。缺少对参与过程体育精神的挖掘与弘扬,也就削弱了体育过程的教育价值。

二、湖铁职院校运会改革发展方向

(一)设置运动会相关比赛活动,构建校园体育文化节模式

通过体育演讲比赛、体育知识竞赛、体育新闻报道评选、体育摄影比赛、校园吉尼斯纪录挑战等活动的有益补充,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调动和发挥全体师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的实践与创造中,让他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亲身体验体育给人带来的愉悦性,发挥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娱乐功能、陶冶功能和激励功能,从而把单调枯燥的田径运动会构建成一个五彩缤纷的校园体育文化节。

(二)改进评分和奖励机制

改进评分办法和增设奖项,强调贵在参与,参与人数越多,计分越多,让大部分参与者都能从运动中有所收获,使每一个参赛者都有一种成就感,鼓励每一个人为集体做贡献。有比赛就有胜负。增设优秀组织奖、道德风尚奖、入场式创意奖、最佳表演奖、宣传报道奖、进步奖等等,加大集体奖励的力度以及鼓励团队合作精神。让所有的参赛队员都受教益并有收获。

(三)校运会应与自己学校独特的文化相融合

体育节具体组织可以设主会场和分会场。主会场为田径场,除举办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外,以及颁奖仪式放在主会场。分会场主要承办休闲娱乐等其他不适合在田径运动场举办的项目,另外,将观赏性体育活动如摄影作品展览等放在主会场和分会场之间,作为连接分会场与主会场的纽带和走廊,使整个校园内都沉浸在体育文化氛围中,起到宣传和教化作用。

三、结语

校运会的改革势在必行,把体育文化节定位于以全校师生为主体,以体育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以快乐和健康为手段,在一个阶段开展全方位的教育活动,既符合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与自我完善的需要。学校体育竞赛是教育的一部分,它的改革必然有它的局限性,很难脱离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要使体育节真正成为普通高校师生心目中的盛会和节日,其内容、形式和运作方法及其内在规律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马斌,胡海旭,顾海勇,柳鸣毅.奥林匹克运动项目阶段发展的文化解读[J].体育与科学.2010(6):64-67.

[2] 杜磊.对当前高校运动会改革的思考[J].咸宁学院院报.2010(4):127-129.

[3] 张洋.高校运动会的功能作用、发展现状及改革策略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0(07):4-6.

体育竞赛和体育赛事的区别范文4

1.可以有效增加外汇收入

冰雪体育文化产业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和国际性的综合产业。通过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业和冰雪体育竞赛表演业,可以吸引大量的国外旅游者和运动员到黑龙江省赏冰滑雪和参加冰雪体育比赛,外国运动员和旅游观光游客在黑龙江停留期间,可以通过各种文化、体育等的交流活动,让他们参与其中,流连忘返,使它们在黑龙江省消费,把黑龙江省的丰富地方特产和具有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带回国家,进行有效的宣传,使更多的外国人,喜欢黑龙江,渴望到黑龙江旅游观光,使黑龙江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走向世界,并吸引国际投资者,投资黑龙江的冰雪体育文化产业,有效增加外汇收入,从而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世界人民了解了中国,喜欢了中国,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到中国旅游,促进了我国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外汇收入节节攀升,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外汇收入,近几年也都以2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

2.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际性冰雪体育竞赛的承办,使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冰雪体育运动场地、交通、住宿等等基础设施进行大力度的改造升级,对冰雪赛事和冰雪知识的广泛宣传,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冰雪,是他们成为冰雪运动的参与者和宣传者。这些优质的冰雪体育设施,便利的交通,良好的住宿环境,必将吸引大批的国内居民到滑雪场滑雪,到冰雪大世界赏冰。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快速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人民的生活习惯也正在悄然地发生着改变,人们更加注重健康、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家庭收入中用于健身娱乐消费的比重日益上升。据资料显示,黑龙江省近几年参与冰雪体育旅游的人数和旅游收入,每年都以30%—40%的速度快速增长,冬季滑雪和洗寒地温泉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3.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

冰雪体育文化产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他的生存和发展与其他行业密切相关,他们可以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开发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就需要优质的冰雪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要有便利的交通,要有舒适的住宿条件,要有独具特色的饮食和购物场所,要有畅通的通信保障,要有完善的金融服务等等。因此,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有效地带动体育用品、交通运输、食宿服务、商业服务、邮电通讯、建筑、金融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4.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冰雪体育旅游属于综合性的服务行业,是以提供滑冰、滑雪器材和教练指导为主的,终极目标是满足旅游者在冰雪体育旅游活动过程中的需求,因而,它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由加拿大学者史密斯的系统模型理论可以推断出,旅游业每增加3美元的收入,就可以提供1个直接就业机会和2.5个间接就业机会。就业机会的增加,将使更多的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必将促进冰雪旅游资源丰富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形成良性的区域社会发展。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向往到原生态的荒山、草原、河川等人迹罕见之处去放松心情,观赏大自然赋予的美景,这样就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例如:1964年法国政府颁布实施了开发阿尔卑斯山雪资源的“冰雪规划”,“冰雪规划”的实施使阿尔卑斯山周边立即形成了全世界关注的滑雪旅游集聚地,每年的滑雪旅游都将给法国带来50亿美元左右的收入,使该地区的居民因此迅速过上了富裕的新生活。再如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旅游区的创建,给尚志地区和黑龙江省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就业岗位、就业人数逐年增加,促进贫困地区百姓脱贫致富,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开发,有效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1.提高人民的身心健康水平

体育旅游活动的外部条件实质上是指体育旅游资源,尤其是它的自然资源,是吸引人们参加体育旅游活动的重要前提,也是区别于一般大众体育活动及其功能的标志。冰雪体育旅游是将人们带入大山、森林,使人们在蔚蓝的天空下,呼吸清新的空气,沐浴灿烂的阳光,通过滑雪、滑冰等等亲身体验冰雪运动所带来的乐趣,来消除疲劳、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增强体质,以此来消除工作的疲劳和社会的种种压力。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给更多的人们提供优良的冰雪体育旅游目的地。人们通过观看和参与冰雪运动,充分体验冰雪运动所带来的乐趣,进而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水平。

2.增进国际间的友好往来,扩大国际间的合作

一个世界综合性的体育赛事奥运会,就可以使矛盾重重的开战国家停止对抗,运动员们携手同场竞技。大型的世界体育竞赛可以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的人们消除隔阂,共同诠释体育精神。他们在比赛期间互相了解、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促进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增进了国际间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尤其是“二战”后,处于“冷战”状态下的世界多极社会里,在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间,通过体育手段来相互沟通,常常起到政府外交所起不到的作用,我国政府的乒乓外交,就是一个典范的例子。在黑龙江省哈尔滨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我国首次承办的世界综合性冬季运动会,有来自全世界的2千多名大学生运动员欢聚哈尔滨,有3.05万人次的外国友人到哈尔滨观摩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精彩表演,领略北国冰城哈尔滨的迷人风光,促进了区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增进了国际间的友好往来。通过各种经贸洽谈会,引进外资,共谋发展,扩大了国际间的合作。

3.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资源的利用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群众体育形式的存在,在体育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肩负着本民族、本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积淀,使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成为世界上非物质遗产的大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相互联系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桥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和生活中,依据他们的生存环境和情趣爱好而创造出来的,是“农耕文化”发展的产物。因此,营造适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存的环境,培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参与人群,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保障。冰雪是黑龙江省独具特色的重要自然资源,聚居在这里的汉族、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柯尔克孜族等众多民族,在长期的战冰雪、斗严寒的环境中生存,他们在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创造出具有各民族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冰雪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全球气候的变暖,我国冰雪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极大的威胁,部分传统的冰雪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在慢慢的消亡。通过大力开发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可以有效地加强对冰雪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研究和保护,将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体育竞赛和体育赛事的区别范文5

[关键词] 体育企业;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713.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6-0086-03

[作者简介] 李朝晖,乐山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体育系副教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企业营销。(四川 乐山614004)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历来是企业经营者保持强劲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在企业经营者初步确定了发展目标或制定某一具体经营战略或实施市场营销时,首先必须进行市场环境分析。对于新兴的体育产业而言,当然也不例外。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体育企业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能否适应不断变化的体育市场营销环境,是体育企业能否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体育企业的竞争力首先表现为在变化莫测的市场营销环境中获取相应对策而谋求其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发展的角度看,对体育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基本要素和方法进行研究,无论是从为体育企业经营者和相关管理决策者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减少和规避体育产业经营与投资的风险,使体育产业保持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为体育产业研究者提供一个新视角来看,无疑都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一、体育市场营销环境的涵义与特性

1.体育市场营销环境涵义

体育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影响体育企业市场营销能力和目标的、而体育营销部门又难以控制的各项因素和力量的总称。体育市场营销环境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策划和市场调研的重要内容。体育市场营销环境的特点:复杂多样性――现代企业的营销环境包罗万象,复杂多样;动态性――企业的各个营销环境经常处于一种易变的、不稳定的状态中;不易把握性――企业的外部营销环境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可影响性――企业可以通过对内部环境要素的调整与控制,来对外部环境施加一定的影响,最终促使某些环境向预期的方向转变。

体育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动过程中有着强烈的社会性,其市场营销行为受到内外部可控与不可控因素的综合影响,即:体育市场营销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开展的,这一时空条件就构成了体育市场营销环境。体育市场营销环境是体育企业的生存空间。

体育产业中有功能各异的不同行业,体育竞赛、体育用品、体育健身娱乐、体育信息行业,等等,构成各体育行业的是更微观的体育企业。一个国家或地区体育产业的市场营销战略构成各体育企业营销环境的很重要方面。体育产业的市场营销战略是整个体育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总体方向,为其制定自身的营销战略提供指导。因此,体育市场营销战略的制订和实施,必须考虑到各体育企业的时空条件。体育企业在环境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要生存和发展,只有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体育市场营销中,可根据营销环境所受影响的方式,分为微观营销环境和宏观营销环境。前者是直接影响和作用于体育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环境因子(体育消费者、中间商、生产者、竞争者等);后者是体育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间接发生影响与作用的因素。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主从关系。

2.体育市场营销环境的特性

(1)差异性与相同性。从整体上看,同一国家、同一地区的市场营销环境是大体相同的,体育企业比较容易与之相适应。而不同国家或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制度、民族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有所区别,社会使体育市场营销环境显示出差异性,这一特性有助于体育企业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因素组合方案。

(2)整体性与地域性。体育市场营销环境研究的对象有自然、社会、经济等子系统组成的复杂原系统,这就需要将其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它们之间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的机理。但由于区域的文化背景、地理位置、历史发展、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各区域间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研究其地域差异性,将有助于在体育市场营销中突出区域特色,发展特色体育项目与产品。

(3)相对性与绝对性。体育市场营销环境各种因素的稳定是相对的,而不断变化却是绝对的。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一般来说是比较稳定的,但随着国际影响的加深,人们认识宏观世界角度的改变,也可能导致制度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各国的体育市场营销环境进行认真的研究,并站在变化的立场上去适应市场环境。

二、体育企业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1.体育企业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体育市场的需求受到体育爱好者的兴趣、爱好、收入等微观因素的直接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构成了体育市场的微观营销环境。一般来说,体育市场微观营销环境包括体育企业的供给者、营销中介、体育消费者、竞争者。微观环境影响着体育企业的服务能力和经济效益。

体育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进行并不是孤立的过程,它要求与体育企业诸多职能部门的工作紧密相联系。体育企业供应者是指向体育企业及其竞争者提供体育产品生产所需资源的企业和个人,包括提供物资、劳务、资金等。若没有所需的良好供应,体育企业就不可能提供市场所需的体育产品。因此,体育企业的供应者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并制约着营销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营销中介是指为体育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提供各种服务的企业总称,包括中间商、营销服务机构、金融中间人等。营销中介是市场营销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大多数体育企业的营销活动都需要有营销中介的协助才能顺利进行。例如:体育竞赛需要通过广告公司等协助销售;体育企业扩大再生产、进行基本建设等往往需要银行这些金融机构的支持。市场经济越发达,社会分工越细,企业规模越大,营销中介机构的作用就越强。

体育市场往往有众多经营同类产品的竞争者。并且,体育产品的需求替代性较强,体育市场的潜在竞争对手较多。竞争者的营销战略及营销活动的变化对体育企业的营销工作较为明显,体育企业就必须密切关注竞争者的任何细微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对策。

体育消费者(包括个人与集团)是体育企业微观营销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它是体育企业产品的最终购买者或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也就意味着企业市场营销工作得到体育消费者的认可;反之,则表明企业市场营销工作遭致失败。对体育消费者的把握,要从体育市场的规模和体育者需求的质与量两方面分析和了解。

体育企业不仅有竞争对手与之争夺目标市场,还有对企业的营销活动发生兴趣的各类公众,就是一个组织对完成其目标的能力有着实际或潜在兴趣或影响的群体。尽管体育企业致力于体育市场营销活动,但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受到社会中各种公众对它们的营销活动如何看待的影响。因此,企业关注公众的态度,预测他们动态,发展同他们之间的建设性关系是很明智的。体育企业在针对目标市场进行各种营销活动时,必须将以上微观营销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运用和调整,才能做到体育市场微观营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体育企业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体育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是由人口、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法律、社会文化、体育等环境因素所组成,这些环境因素对体育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主要是以间接的形式并借助于微观营销环境为媒介而作用于体育企业的营销行为。宏观环境因素对体育市场营销有两方面的强烈影响:一方面为体育企业提供了市场营销机会;另一方面又给体育企业的发展造成一些限制。

(1)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是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包括人类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等会使人们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并表现为种种具体的市场需求,而体育营销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因此,体育营销必须适应文化因素,必须随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体育企业在开展国际体育市场营销活动时,不能以本国文化为参照系,而要自觉地考虑异国文化的特点,使体育营销与社会文化因素两者之间相互适应。

(2)人口环境。人是市场的主体,人口容量决定了市场规模,人口因素与体育市场营销的关系十分密切。体育市场营销的人口环境因素包括了人口的数量、密度、居住地点、年龄、性别、种族、民族和职业等情况。例如: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客观上决定了东南沿海一带为我国最重要的体育消费市场。人口的地理分布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逐次推进,人口的地理分布就会出现流动状况,为开展体育市场营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加,客观上提出了更多的体育和娱乐活动的需求,为体育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人口因素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两种属性。从种种因素的地位看,人不但是体育市场营销宏观环境中的主体,而且是组成要素,这些人口因素影响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和体育企业的经营管理。研究人口因素,对于探讨体育市场营销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制定与人口环境相适应的市场营销战略计划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3)经济环境。国民收入水平、消费结构构成了经济因素的主体,这两个因素直接与体育市场消费有关。此外,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量、消费者支出模式等也与体育市场及其市场营销紧密相关。经济发达程度制约了体育产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状况的改善会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然而,有时经济的变化却会从相反方面影响体育市场营销,对与体育营销密切相关的体育需求、消费能力、消费方式和体育规模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经济因素在体育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中起核心作用。没有经济的促进和推动,持续发展就难以实现。

(4)体育环境。影响体育市场营销的体育环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体育社会化程度与大型体育赛事营造的环境。一个国家或地区体育社会化程度是决定其体育消费者数量与水平的重要因素。把大型体育赛事所营造的环境看成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机会和影响要素,是由于这种赛事具有展示和宣传该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拉动经济增长的功能,是体育产业市场环境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影响因素,也是其他产业不具备的因素。因而,分析和研究大型体育赛事带来的机会,对从事体育市场营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5)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体育产业结构的变化,而且必然引起消费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体育的营销活动。科技发展一方面为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现代化提供必要的装备;另一方面也对体育企业的领导结构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市场营销管理水平的要求。体育市场营销中要注意科学技术环境的变化发展趋势及科学技术的特征。同时,科学技术增加了体育市场营销的创新机会。科学技术在体育市场营销的运用中要充分考虑到营销技巧,并在体育者购买力允许的范围内,将新技术产品导入目标市场;否则,科学技术的应用就难以取得其应有的价值,因而难以做到科学技术在体育市场营销中的可持续发展。

(6)政策与法律环境。国家的产业政策与体育政策对体育营销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家是鼓励发展体育产业还是限制发展体育产业?体育政策的变化对体育营销有利还是不利?体育政策是由某一国家的政府决定的。在分析政治环境时,绝不能忽视这个基本点,无论哪个国家都会以维护本国的政治、经济、民族、利益为出发点,制定出具体的鼓励或限制体育消费的政策,从而对体育营销产生直接的影响。要把握体育市场营销行为,一方面必须了解和研究本国与其他国家的体育法规的许多共性规定;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对特性规定缺乏了解而引起失误。

三、结论

1.体育企业市场营销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统一整体。体育企业是一个营销系统整体,是一个由若干相对独立而又有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的部门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它同时又存在于一个由人口、资源、社会文化与体育、政策法律等组成的大系统之中,它既受大系统的影响和控制,又反作用于大系统。体育企业在做市场营销管理决策时,应把与企业有关的环境和营销活动作为一个系统,统筹兼顾各系统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各个构成部分。

2.环境因素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着体育市场营销的效果

宏观环境因素对体育市场营销有两方面的强烈影响:一方面为体育企业提供了市场营销机会;另一方面又给体育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限制。微观环境影响着体育企业的服务能力和经济效益。体育市场营销与环境是一种适应关系,体育市场营销只有深入研究体育市场营销环境,适应环境因素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体育市场营销的宏观与微观环境的动态平衡和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体育企业为实现自己的营销目标,为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必须千方百计地将微观可控制因素与宏观不可控制因素协调起来,这种协调必须通过充分发挥体育企业的营销能动性,恰当地运用那些体育市场营销的可控制因素,自觉地适应客观环境的要求来实现。可见,市场营销宏观、微观环境的关系是两者相协调和相适应的关系,这种协调与适应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满足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体育企业的整体市场营销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文渊. 21世纪的营销环境变化新趋势[J].商业经济研究,2001,(6).

[2][美]菲利普・科特勒,著.洪瑞云,译.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易剑东.中国当代体育企业研究的三种思路[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

体育竞赛和体育赛事的区别范文6

Abstract: Sports interest is a positive understanding and emotional state of students. Inspiring and training student's interests in sport can enhanc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and enthusiasm, and can fully reflect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PE. teach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on soprts and proposed the ways and means of naturing students' interests in sports.

关键词: 兴趣教学;体育;原因

Key words: interest-oriented teaching; sport; reasons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7-0177-02

0引言

学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强健体魄,掌握一定的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协作精神和顽强拼搏、勇于参与竞争的精神。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基础差,起点低,相当部分的学生上体育课较被动,懒学惰练、动作无力无劲,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

1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不够的原因

1.1 客观因素

1.1.1 室外体育运动不可避免地要经受烈日的炙烤,同时伴有运动扭伤、破皮流血甚至骨折等现象。

1.1.2 体育课教学内容重复,教学的体育项目基本相同,体育课缺乏新鲜感。

1.1.3 体育教学内容受场地、器材、学生人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强制性,学生学习热萑狈ρ裥浴

1.1.4 师生关系不够融洽或一些体育教师在教法上单调、呆板,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1.2 主观原因

1.2.1 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不深,几乎所有学生都知道体育运动能强健体魄,但对体育运动的其他方面的作用却知之甚少。

1.2.2 家庭的娇生惯养。当今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意志薄弱,怕苦怕累。

1.2.3 重智轻体的思想依然存在。这一方面不仅体现在学校一些教师身上,大部分学生家长也普遍存在重视学习成绩,而对于适量的科学的体育运动却不合理的排斥。此外,传统的体育教学只一味追求体育教学严格要求,基本按军事化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稍有不从,便以一定运动量的素质练习加以体罚,学生上课基本一言不发,机械呆板,几十分钟的体育课完后,虽然达到了提高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但身心疲惫,精神高度紧张,学生情绪不高,兴趣不浓,有不少的学生畏惧体育教师,害怕上体育课。

2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2.1 思想工作要到位这不仅要求学校必须真正把素质教育摆在首位,克服重智轻体的错误倾向,而且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场地、器材等得到保障;对学生的评价要真正从德、智、体、美、劳等进行全面的衡量,利用校运会进行体育精神的激励和教育;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们宣传学校开设体育课的重要意义,提高他们的认识,消除他们的偏见。心理学认为:“兴趣产生的基础是需要”。要使学生感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2.1.1 学习的需要。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很难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所以,应向学生介绍具体生动的典型事例,以激发学生的这种需要。

2.1.2 升学的需要。上大学,对中、小学生来说,无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中学应对高中新生建立学生档案,要把学生健康状况和既往病史,是否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等情况记入健康卡片,归入学生档案,供高等学校录取时参考。大部分省市还规定,重点中学招生将加试体育。这些规定都是为了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和择优录取的原则。

2.1.3 就业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招工单位对招工对象又必须从德、智、体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身体健康者就具有优先被录用的有利条件。

2.1.4 增强体质的需要。健壮的体魄不仅是学生将来从事各种脑力和体力劳动的需要,而且还关系到子孙后代的体质。这个浅显的道理,学生是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把思想工作做到前,做到位,消除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惰性,明确运动的目的,激发学生运动的热情,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2 善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强趣味性体育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在室外的体育课思维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教学中根据学生上课的特点,有针对性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主要体现:

2.2.1 聆听的兴趣。学生在上课学习某一运动技术时,必须先认真听教师的讲解,体育教师讲解时,用准确、精简、易懂的语言,少用难懂的体育术语,讲话有目的地控制声音的高低,并配合丰富的面部表情,采用提问、反问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技术理论知识的热情。

2.2.2 观察的兴趣。要提高学生观察动作示范的兴趣,要求体育教师熟悉掌握动作技术的每一个环节,示范时能把动作做好的前提下,用不同的速度、幅度完成动作的示范,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标准动作的最初概念;在指出和纠正错误动作时,能夸张性的把错误动作示范出来,并强调动作某一环节的错误会引起哪些动作反应,消除学生错误动作的习惯性反应,建立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体育教师艺高技精,在学生中的威望就高,学生的崇拜心理便表现为对教师的信赖、敬佩的情感迁移到课堂上,便表现为喜欢上体育课,乐意接受老师的严格要求和训练。

2.2.3 巩固和提高动作的兴趣。当学生聆听讲解和观察示范后,进行一些初步的动作练习后,逐步掌握完整动作但还]有形成动作动力定型时,容易产生满足,往往忽略巩固和提高动作。这时正确运用趣味性的教学,分组检查动作质量,叫动作做得好的和差的同学分别示范,提问个别同学对动作进行评价,同时,转化教师职能,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让学生每学完一项技术,用学生互教互学,面对面进行动作技术调整,教师巡视检,纠正动作来提高学习兴趣,多表扬和鼓励学生。另外,还可以结合新学动作分组进行教学比赛,如:完成接力跑的交接棒动作技术的学习后,分8人一个小组先自行复习交接棒动作,再进行400米的接力跑比赛,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巩固和提高动作的兴趣。

2.2.4 竟技体育的魅力兴趣。世界杯足球赛之所以能引起全球轰动,是由它本身的魅力决定的。这类赛事让人着迷、让人如痴如醉,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体育竞赛总是激烈的,而比赛的结果却很难预料,而处于好奇心强的学生,同样关心迷恋一些体育赛事,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们这种迷恋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要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国际国内的赛事,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2.5 体育明星的效应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教育具有正面肯定与积极鼓励作用,对学生能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耙淮人都会有自己的偶像,现在很多学生崇拜体育明星,如贝克汉姆、姚明、刘翔等,由于体育明星本身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而青少年又富有模仿性,仿效体育明星的一言一行,动作姿势。作为体育教师,应善于宣传体育明星,宣传他们的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精神。学生在榜样的引领下能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如教篮球运球课,课前先让学生观看NBA录像,练习时,学生就会模仿NBA球员的运球动作积极地进行练习,这样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同时利用本校及周围的体育先进个人作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天边的明星与身边的榜样相结合,更具有强烈而深刻的教育功能. 充分借助明星效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3 体育课内容安排要向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倾斜,同时注意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搭配,丰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对各个运动项目的兴趣程度和兴趣原因的调查研究,结合多年来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以及当代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和个性特点。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多项尝试。首先,我将大纲中所规定的教材课时比重进行适当调整,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教材内容和比重。同时,将学生兴趣程度较高的项目和兴趣程度较低的项目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体育教学。而不是将一节体育课变成单纯某一个项目的训练课。另外,在确定几个必修项目的基础上,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不一定非要全部学纲上的所有项目。因为任何一个运动项目本身,都需要全身各个部位的协调动作,都能促进人的体质的增强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俗话说:“艺多不养家,艺精走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什么都会一点,却没有一项突出,反而不能激发学生长期坚持锻炼的热情,对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也有影响。在《大纲》的基础上,各学年的学习内容、考核办法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状况和兴趣、爱好、特长进行选择,然后教师根据不同类型进行分组,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程搭配,进行体育课的教学、考核。而有别于过去那种由老师统一制定教学计划,全体学生一个内容、标准的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要我学”的被动状况。

2.4 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提倡按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分组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同时将“课课练”和“达标内容”贯穿教学的始终体育课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得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科学性不仅表现在依据《教学大纲》全面、具体、更重要的是符合学生的实际。只有通过师生的交谈,通过体育委员的传递,通过学生的当面建议和意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总结归纳符合各类学生的实际,根据他们的需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也只有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体现其主体作用。各个学校不一样,同一年级不同班不一样,同一班不同性别不一样,同性别不同个体差异不一样,不同层次就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体育课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得让学生去思维去创造。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权威性的讲解和示范,不加疑问的模仿和吸收,应该离我们而去或者渐渐而去。现代化设备,电视、电影、广播、图片资料等,使老师各种技术动作讲解、示范不再权威,使学生对其动作不再陌生,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对技术动作多少有些感性,便可以凭自身的感性在老师的启发下去思维去实践,充分发挥其主体的作用投入学习。

2.5 加强体育理论教学,在训练中结合理论,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课轻视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造成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不深,缺乏用理论指导训练的良好学习方法,容易造成动作不准确,引起学生身体的损伤,这会挫伤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因此,体育教师上理论课时要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多介绍我国以及国际上体育运动的发展史;国际体育热点问题。如有关兴奋剂的问题,美国NBA、足球世界杯、北京W运会、温哥华冬奥会,知名运动队火箭队、曼联、皇马、AC米兰。著名的体育明星姚明、刘翔、乔丹、科比等有关知识;向学生阐明体育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区别;了解奥运争光与全民健和联系以及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关心体育、热爱体育的情感。另外,还要向学生讲解有关体育常识性的问题,有关运动性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消除运动疲劳的方法,传授运动生理卫生知识,消除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可能产生不必要的担心和畏惧,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提高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

总之,要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首先应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而教学中转化教学方法完善兴趣教学,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上课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是体育教学中贯彻体育教学、完善教学目标的行之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攀,刘乐安.如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考试周刊, 2008,(14).

[2]陈广智.学校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探讨[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02).

[3]李日生.如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J].西江教育论丛, 2006,(02).

[4]昌.摸索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3).

[5]高开超.体育课兴趣教学探析[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