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责任意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责任意识范文1
【关键词】广电媒体 话费 社会责任
时下,国内很多电视台都播出各种有奖竞猜游戏类节目,因奖项诱人,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参与。但山东济南市工商部门调查发现,这种电视有奖竞猜游戏背后却暗藏“玄机”:名为“直播”实为提前录播,虚构中奖者,诱骗观众上当,最终欺骗消费者支付高额话费,成为吞噬话费的又一骗人“黑洞”。
一
确实。目前这种以虚设高额奖金诱骗消费者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的节目在全国颇多地方的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都有出现。其实质就是一些媒体与违规SP合作开发广告时段。利用观众或听众的电话费或信息费赚钱。这种电话只要一拨通就开始计费。预先设置的接待录音会故意拖延时间,尽量耗拨电话者的话费,拨电话者基本是在等待中不知不觉被扣去不菲的话费。这种短信即使发送成功,要么主持人不理会,有意让参与者发了又发;要么主持人装作只能阅读短信的一半,回答问题的一半回避问题的另一半,目的让参与者一发再发,从中牟取更多信息费。
其实,早在几年前,笔者就发现了类似这些涉嫌广电媒体参与诈骗的问题。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某电视台的组合成语节目。节目中将成语的每一个字的偏旁部首拆开,错乱摆放,然后美女主持人不停地给提示,并要求观众根据偏旁部首将成语组合成形。观众若能通过电话回答正确就能获奖1000元,即便不正确也能获鼓励奖1D0元。笔者看过了好几期的节目,可以这样讲,每一期都能够轻而易举地给出标准答案。当时想,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又没人答中,而我几乎每期必中,那我不是每天坐在电视机前等待节目播出去答几个成语就不用愁没钱花了吗?不,我不相信天上掉下馅饼。最终类似这样的事情果然被当作新闻挖掘出来了,这不失为一条价值重大的新闻。因此,对待类似现象决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及时研究对策。
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进程的深入,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媒体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越来越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呈现出不同于传统体制下媒体的新特点。首先。媒体作为党、政府和人民喉舌的功能得到加强,在发展市场经济进程中,我国媒体坚持正确导向,弘扬主旋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正面宣传和鼓劲的作用。其次,媒体逐渐增强了信息传播功能,逐渐成为社会最有效的传达、动员和组织的载体和工具,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得到加强和突出。
社会责任意识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229-01
社会责任意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群体或者个人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关系到自身的成长和成才,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文件明确指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当代大学生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
(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科技、文化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日渐提高,但科技、军事、文化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也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艰巨的任务就落在当代大学生的肩上。
(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生力量。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正义和尊严,使他们自觉地尊法、守法;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将他们塑造成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是实现大学生自我完善的必然要求
大学阶段是人的生理、心理剧烈变化的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就是要正确引导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的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和教育的现状。
(一)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现代社会转型的重大历史时期。社会的变化十分激烈,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改变。在变化的过程中,许多人跨过了最底限,丧失了最起码的是非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这种“一切向钱看”,价值观念以及社会上各种不良的风气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得一部分大学生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思想膨胀,社会责任意识日趋淡薄。
(二)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也一并发展起来,社会主义主流的道德价值观受到多元化的冲击,造成了一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淡薄、信仰迷失、社会责任感缺失。这部分大学生对西方思想价值体系没有系统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盲目的追求和产生迷信。
(三)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缺失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以家庭伦理为主线,重视亲情教育,父母倾尽全力为子女付出一切,不求任何回报,但父母无谓的付出反而造成了孩子养尊处优、责任缺失的情况。基于我国的国情,迫于升学的压力,学校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责任教育处于失位状态。而在大学阶段,很多高校也缺少人文精神的培养,导致学生只追求个人技能的提高,忽视了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每个公民既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更要懂得体谅他人、奉献社会。
(一)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高校通过系统的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帮助他们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到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承担社会责任是其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二)立足培养责任公民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要增强公民整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建立和健全责任制度,对不同的行为加以肯定或批判,让大学生能够得到既直观又深刻的责任体验。其次,在学校层面,作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键环节,尤其是教育者和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因此,高校在校园环境及文化建设中需要融入社会责任意识的相关因素。在家庭层面,让孩子深刻的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三)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的大熔炉,高校应借此机会为学生积极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鼓励他们透过自己的视角,通过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大学生有参与社会事务的好奇和需要,学校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大学生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四)开展感恩教育
社会责任意识范文3
一般认为,是次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成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消费者过度提前消费、房地产市场投机过度强烈、利率在较短时间内大起大落、次级抵押贷款被过度证券化并衍生出了更多的金融交易。在以上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转折,积聚的泡沫便被轻易刺破,整个市场急转直下,造成相关金融机构巨额损失,甚至纷纷破产倒闭。并通过各种传导路径将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传导到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应该说,上述逻辑是可靠的,对美国金融危机成因从现象上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解释。那么,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呢?透过金融危机链条上的当事人和当事企业的行为表现,我们可以发现,由于缺乏诚信,缺乏对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足够责任心,从而使企业和当事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日益背离了社会价值要求,当几乎所有环节上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悖的时候,这种力量积聚起来便形成了对企业环境的一种灾难性的破坏,而系统性的社会灾难自然使几乎每一个深处其中的微观个体都难以避免遭到伤害。
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发展要合乎社会伦理要求,谨慎地使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始终保持一致,惟有如此,才能在创造企业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创造福利,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企业是经营信用的企业,因此它比一般工商企业具有更明显的脆弱性,社会性的危机一旦影响到其流动性,就容易导致其陷入经营困境,对商业银行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始终坚守“诚信”,谨慎维护企业相关者利益,不仅是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也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实现自身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然而,遗憾的是,此次美国金融风暴中次贷产品运行的很多环节,我们可以发现,恰恰是缺乏了诚信经营的基本意识,譬如,商业银行和贷款机构通过资产证券化转移坏帐带来的直接风险,从而放松信贷标准,肆无忌惮地扩展客户;评级机构在对债券评级时缺乏准确性和公正性,把很多潜在风险很大的次级债券评为与政府债券相同的AAA级,对投资者起了恶劣的误导作用;一些抵押贷款经纪人无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并鼓励对现有抵押贷款的过度再融资,甚至教唆借款人以技巧和手段提高信用分数,以轻松获得贷款;投资银行设计出种种复杂的次级债产品,并以其“专业性”和推销术在世界各地营销次级债产品,这种在实际上可能连设计者自己都说不清楚传导机制的产品自然让其他机构也难以找出破绽,于是纷纷加入到次贷链条中。
资产证券化本来的初衷是分散风险并以此来消弭风险,从工具价值上来说,这种做法本无可厚非,应用得当的确可以作为一种风险管理的很好工具。但使用这种工具的前提是必须弄清楚它的原理和运行机制,弄清楚它对社会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作用,并控制在一个安全范围内,否则,无视社会责任,过度追求自我利益的证券化只能是将风险无限放大并无限扩散,最终会伤害到社会,也会伤害到自身。可以想见,如果在次贷链条上的每一位当事人都能够有社会责任意识,诚信对待客户和利益相关者,也许,次贷问题就不会演变成全球性的危机。
社会责任意识范文4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2-0102-02
责任意味着使命和担当。有无责任心,将决定一个人在生活、家庭、工作、学习上的成功或失败(托尔斯泰)。社会责任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对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职责、义务和使命的自觉意识,是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1]。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构成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核心要素,是衡量大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标尺,同时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内容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网络也逐渐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阵地。而网络这个信息宝库在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的同时,因其所具有的虚拟性也弱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如何合理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已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网络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形成的影响
当前,网络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尤其是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方面,更是产生了正面和负面两种截然不同的效应。
1.正面效应
网络的运用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拓展了德育的渠道,丰富了德育的方法与手段。首先,网络的超媒体性有助于大学生自主探索,促进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很多在校大学生就是通过网络了解到灾区的信息,从而主动去关注此事。各高校的大学生纷纷举行了网上祈福和捐款活动,为救助灾区人民奉献了自己应有的力量,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又如在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不少在校大学生通过网络发表了自己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其中一些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辟谣性说明,更是突显了大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关注公众利益、不人云亦云的可贵品质。其次,网络的虚拟性为实现学习者的角色扮演提供了可能。如在网络模拟人大代表会议上,学生通过扮演来自各行业代表的角色,体会到了各行各业的艰辛,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时事的关注度,加深学生对民生的了解,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公民的职责所在。再次,网络的隐蔽性使大学生更易于彰显自己的个性,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尤其是对于一些内向的学生而言,当教师在课堂上问及他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时,他们会三缄其口,但在网络上他们往往能畅所欲言,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网络上就算是说错了什么,也不会给人带来压抑感,避免了现实交流中的尴尬。另外,网络传播的快捷性增加了大学生网民关注社会问题的可能性。目前,我国互联网使用的主要人群是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而大学生天生对社会问题有一种敏锐感。近两年来网络上不少热点话题的流行,如由郭美美事件引发的对中国慈善事业的思考等,都与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推动是分不开的。随着微博的广泛流行,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这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负面效应
网络同样存在负面效应,尤其是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形成方面,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网络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网上交汇,这使得网络在成为信息宝库的同时,也成为不良信息的集中营。尤其是很多具有隐蔽性的信息的存在,体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价值观,这些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使大学生在无形中受到了影响。稍不留神的话,网络用户就有可能在接受各种正面信息的同时,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大学生的自制力和辨别力不是很强,网络上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和多元思想的影响极易使他们产生动摇,进而对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二是对网络的沉迷使得大学生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模糊。社会责任意识必须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形成,并不断得到强化。人只有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定位,才能明确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2]。但网络的虚拟性往往使大学生分不清其与现实世界的区别,混淆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出现角色定位模糊的现象,并最终导致社会责任感淡薄,使他们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3]。例如,大量网络交友版块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现实交往能力的形成,降低了大学生的真诚度。三是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个人主义盛行,并最终弱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网络上发言的高度自由性以及网络的隐蔽性使得学生的个人主义倾向日益得到强化。一些大学生变得更加肆无忌惮,随意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四是对网络传奇人物的盲目崇拜使得一些大学生忽视了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现代社会,拥有高超网络技术的人往往成为IT界的宠儿,同时也成为大学生崇拜的对象。尤其是那些IT界的精英,如微软总裁比尔?盖茨、Facebook的创始人Zuckerberg成为无数大学生学习的榜样。但这种对于拥有高超计算机技术的人才的崇拜,会导致了另一种现象的出现,那就是对黑客的盲目崇拜。黑客们拥有高超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他们可以悄无声息地黑掉某一网站,攻击别人的电脑,甚至是不动声色地盗取他人的银行账号,以谋取私利。个别大学生将黑客当成“知识英雄”来崇拜,而全然不顾及他们的行为是违法的、不道德的,这样很容易造成个人价值观的偏离,进而影响了他们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对策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是大学生个体认识其社会责任、履行责任的一种独特的道德情感。该责任意识是一种主动性的责任意识,反映了大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体现的是社会主流价值观。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大学生三方的积极配合。因此,应构建由内而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体系。
1.优化网络环境,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建立网络道德失范的防控机制,是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全社会都应重视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及时过滤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杜绝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监控,注重对网络环境的净化。与此同时,应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要让大学生认识到网络行为的选择应以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标准,并建立在服从整个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的基础之上。此外,为了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学校应创造性地开设一些网络文化课程,变堵为疏,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网络信息,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
2.加强自我管理,培育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感
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的熏陶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只能起到外部的促进作用。为了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必须使他们树立自我管理的观念。在网络时代,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中来,使他们实现由被教育者向自主教育者的转变,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也才能让别人的教育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4]。一方面大学生要学会从网络上了解各种最新知识,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社会上发生的变化,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另一方面,大学生要擦亮眼睛,学会甄别信息,正确认识善恶美丑,要能够抵御各种诱惑,要学会客观地审视自己的行为,时刻提醒自己在网络上也要坚守社会道德准则,要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3.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的的社会责任意识
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关键在于要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责任意识在促进自身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使他们能够从内心深处产生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除了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外,还应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为此可建立以社会责任教育为主题的BBS论坛,并按照不同的主题将其分成不同的版块,如“希望工程版块”“敬老活动版块”“国情民情版块”等,以BBS为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发表在BBS上,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网络论坛具有交互式实时响应的功能,其打破了传统媒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互学习环境。在这样的论坛上,我们可以积极宣传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得以形成、巩固、提升和发展。
三、结语
社会责任意识在大学生综合素质中居于统领的地位。网络虽丰富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形式,创新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机制,但却淡化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只有采取优化网络环境、提高大学生自我意识和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等多种方式,才能消除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网络成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方乐莺.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中的道德生成机制研究[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27-28.
[2]段慧兰,陈利华. 大学生道德自我之建构策略探讨[J]. 思想政 治教育研究,2010,26(5):114-116.
社会责任意识范文5
我国的企业慈善捐赠事业仅仅是近20年的事情,虽然我国在企业慈善捐赠方面取得的成绩是令人鼓舞的,但是与发达国家企业慈善事业相比,我国企业无论在捐赠规模、捐赠水平上都较落后。我们认为,这与我国企业家对企业在社会中为什么要承担什么责任的认识比较模糊。本文主要对与此相关的几个方面做初步探讨。
一、社会责任为什么是企业家应尽的义务
今天企业家赚钱的目的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为了让自己活得幸福,让家人生活得更宽裕;第二个层次是为了企业小团体,保障公司员工的利益,偶尔做点善事;第三个层次才是为了社会。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捐赠社会?为什么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是我们当前许多企业家无法回答的基本问题。今天很多国内企业对于慈善捐赠只是理解为企业扬名,甚至还有很多企业从根本上却是被动的行为。他们的捐赠意愿往往是政府动员与劝捐、社会舆论等外在的压力结果。如此,我们的企业家怎么能形成良好捐赠的社会风气呢?这需要我们的企业家重新认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其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的概念从产生开始就处于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可以说这个概念和内涵始终与时代的发展同步。简单的来说,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传统的理念,强调要在产生过程中对人的价值和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西方早期企业的责任仅仅是为股东赚取最大利润服务,因而赚取最大利润就成为企业的唯一目标。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迅速发展,社会问题的矛盾日益突出,如贫富差别、环境污染等,而这些与企业应负的责任密不可分。如,一个企业赢利的同时也污染了周边的环境,给居民生活生产带来诸多损失,难道企业没有责任吗?这就是为什么今天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开展推行的“农村大学生计划”,英国石油公司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在中国共同实施的旨在提高1.97亿中国中小学生环境意识的“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他们都在不同层面上自觉地承担自己应该履行的社会义务。
从经济学上说,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由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契约共同体,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当地社区、媒体、环境保护主义者等压力集团,甚至还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非人物种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这些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入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如国民教育系统为企业提供了优质人力资本。他们或是分担了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或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因此,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补偿。因此,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必须承担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在内的多项社会责任。
从法律和道德上说,企业公民一词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企业公民”是指一个公司将社会基本价值与日常经营实践、运作和策略相整合的行为方式。它从法学的角度强调了企业的社会公民身份,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企业利益的源泉。企业在享受社会赋予的条件和机遇时,也应该以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回报社会。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说:“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的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就是当我们看到或逼真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时所产生的感情”。因而作为具有人的属性的企业家要有基本的道德意识的底线:要对利益相关群体负责的意识。其中,雇员、顾客和股东是最基本的,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就业机会平等和薪酬公平、反对性别、种族等歧视、注重员工福利;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股东权益,重视投资者关系;还有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贡献等。要有对环境资源负责意识。主要包括维护环境质量,使用清洁能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要有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意识,比如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和个人,赞助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社会公共设施建设或其他促进社会发展的公共、福利事业。
从社会学角度说,社会的和谐一致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必要条件。构建和谐社会涉及到各个主要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包括政府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民间社团的社会责任和城乡基层社区的社会责任,等等。其中,企业的社会责任最重要,他直接涉及到社会的环境、劳工权益的保护、合法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二、企业的慈善捐赠事业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推动机
从根本上说,企业家的自我体现在企业的发展和长期获得利润的能力,这也是许多企业家不愿意捐赠的心理依据。他们只看到企业捐赠让企业付出,殊不知,企业慈善捐赠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个并行不悖的。精神境界较高的企业家对于慈善捐赠也只是理解为“行善”,而并没有把企业慈善捐赠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其实两者有着内在一致的关系。
第一,企业自觉的慈善捐赠事业能够在社会上获得较高的认可和信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力。以美国为例,每年的慈善捐款排名中,微软、IBM、沃尔玛、英特尔、戴尔、通用等大公司都名列前茅。而且,这些企业通过这些善举,也提高了自己在社会公众中的美誉度。
第二,企业经营策略可以和企业慈善捐赠有机地结合起来。国外跨国公司在这方面具有较好的管理艺术。其中,87.5%的企业选择“教育科研”、“技术开发”等方面作为主要捐赠方向。从预期的效果来看,跨国公司比较注重长期的智力型开发投资,玫琳凯公司与全国妇联协作设立的“玫琳凯妇女创业基金”等等。通过这些有计划的慈善活动,跨国企业既履行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又较好地在中国年轻一代的心目中树立起了企业的品牌形象,为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跨国公司比起来,国内企业的慈善捐赠活动缺乏长远的规划,慈善捐赠更倾向于“扶贫救济式”短期行为,缺乏能够有效整合慈善捐赠与企业品牌营销的战略规划。
第三,积极发展企业慈善捐赠事业对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而言是正面的作用。企业通过从事慈善事业,在企业内部可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鼓舞员工的士气;在企业外部,可以大力改善企业的形象,取得顾客的好感与认同,从而促使企业更加有效地组织市场,整合社会资源。据美国《策略管理报》报道,他们曾经对469家来自不同行业公司所做的调查显示:公司的资产回报率和公司的社会公益绩效,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销售回报率和公司的社会公益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发扬传统美德,提升企业慈善捐赠意识
在美国社会中有许多富人形成这样的文化思维,认为要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仅有自利是不够的,还必须关爱社会。捐赠社会慈善事业是一种成功企业家必备的素质,一种有钱人得到社会认同的标准,一种具有终极诱惑力的精神风范。这种传统美德无疑影响着企业家的精神价值取向。美国的很多大学、博物馆、医院、甚至铁路,都是富人们赞助或创建的。这样的一种文化传统,被美国人一直继承下来,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传统的东西是一种永恒的东西。从经济的角度说,每一个时代都必然要遇到前人留给他们的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如果我们扩展一下就会发现,每一代人除了必然遇到前一代人留给他们的经济因素,而且还会遇到政治的、观念的、行为的、生活的等各种因素,这些因素的综合就是传统。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承认,人们总是生活在传统中。转型社会是需要巨大创造力的社会,传统提供的创造资源,正是人们建设有民族特色的市场经济社会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社会,也应当充分利用自己民族优秀的传统资源。
当前,我国企业家某些意识中带有一些不适应现代化的旧传统。中国长期以来受古代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很严重,不仅企业要家族化,自己的财产更要留给子孙后代;还有诸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小农意识等。但另一方面中国人自古就有经商的历史,因而有着深厚的儒商文化传统,需要我们不断发扬光大,进而成为现代企业家积极捐赠的力量源泉。
其一,“诚信为本”的企业理念。“诚”是儒家伦理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德目,也是中国交换伦理的重要典范。宋儒周敦颐在《通书》中写道:“诚者,圣人之本”;“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诚”可以赢来商业信誉,引来更多的顾客。“诚信为本”的企业理念也可以被视为中国传统企业道德的核心。
社会责任意识范文6
1.学业求知的冷淡漠视
网络社会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环境,它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方式,进行虚拟实训,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应该说,网络社会是青少年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也是弥补他们社会经验不足、社会实践机会较少的阵地。然而,青少年学生大多只是把网络当作娱乐的空间,很少用来学习,表现了对学业求知的冷淡和漠视,即使老师布置一些任务要求在网上完成,也只是任务式的完成和处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网络就是用来娱乐休闲的,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网络社会中还有学习学业的要求,导致网络沉迷和网络成瘾。
2.个体自我的膨胀放大
部分青少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有一些不自信,特别是面对社会生活有一些迷茫,这是他们在走向成熟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然而,正是这种现实生活中的复杂心理,导致了青少年学生在网络社会中极容易走向反面,即个体自我的放大和膨胀,一方面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补偿,另一方面却导致了青少年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缺失。在网络社会中,青少年学生可能显得很自信,甚至有点自负,在网络人际交往和网络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甚至是故意做一些有悖于责任的事情,这其实就是青少年学生个体自我膨胀的表现,从来不会去考虑自我该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行为。
3.价值取向的摇摆不定
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因多年来所受的价值观教育而基本趋于稳定,并且相对延续不会轻易改变。但是,在网络社会中,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却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表现为摇摆不定的特征。如现实中人们一般不会轻易卷入口舌之争中,但网络上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却很容易跟风就势,在处理矛盾和冲突时容易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于是很容易形成网络群体极化问题。青少年学生在网络社会中的这种价值取向的摇摆不定,其实就是自我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因对自我责任意识的不明确,青少年学生在网络社会中时而表现为一个积极向上、蓬勃有为的青年学子,时而表现为一个消极颓废、萎靡不振的失足青年,主流价值的迷惘导致青少年学生在网络社会中价值取向的摇摆不定,也造成了相应的网络文化危机。
4.行为自律的松懈偏离
青少年学生在上网时,大都采取匿名的方式进行交往,于是就觉得“想怎样就能怎样”,反正“没人认识我”,许多青少年学生本来在现实生活中或者说在有人监督的社会生活中,基本上能做到自我约束,但这种自律在网络社会中却松懈、消失了,从而在网络社会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网络失范行为。例如:浏览,将他人成果复制粘贴、改头换面、略加包装便变成了自己的成果,随意上传下载不文明的图片,甚至有意恶搞,更有甚者随意删除别人的软件及作品,窃取别人的网上密码,跟踪骚扰他人的网上活动等等。大量的网络失范行为,既是青少年学生自律意识淡薄的表现,也是其责任意识严重缺失的写照。
二、 网络社会中青少年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
1.网络主体的观念错误
青少年学生在网络社会里,往往以虚拟的生活取代其真实的生活情境,在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的时候,往往迷失了自己的身份,甚至认为网络社会反正是虚拟的,自己充其量不过是网络的匆匆过客,不是网络行为的主体,自己的行为也不会被人识察,即使做一点出格的事也不要紧,不会造成什么损失,更不必承担任何责任。正是在这种心理作用下,逐步模糊了自己就是网络行为主体的意识和界限,对自己的行为也就淡化了责任意识,从而做出许多失范行为。
2.社会监管的相对缺失
现实社会中对人行为的监管是由法律和道德共同组成的,通过规范和权威而使人们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然而,“在网络这个自由时空的领域里,现实社会中由熟人目光、社会舆论和感情因素所筑成的他律道德防线,就很容易在自由的虚拟空间里崩溃,不能再对人的网络行为产生约束和监督作用。”[1] 也就是说,道德和监督作用是极为有限的,虽然网络立法已经渐趋完善,但网络执法问题依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难题。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来说,还处于对社会道德的认知和践履初期,要他们从自我内心深处能自觉地遵守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条款,还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这种社会监管的相对缺失,无疑对青少年学生的网络社会责任意识形成了冲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现实社会中学校对他们所进行的责任意识教育,导致他们可能把网络社会的无责任意识泛化到现实社会中来。
3.责任教育的缺位乏力
青少年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注重的是知识素质的形成,责任意识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他们在学习中更加注重功利和现实价值,忽视或者不愿意接受责任教育,这是学校教育本身不可避免的问题。在这种模式下,责任教育自然就成为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活儿,青少年学生的责任认知和责任意识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与引导,现实社会中的责任意识就差,到了网络这个无人监管的自由空间里,无责任甚至是反责任的行为和意识更是得到了渲泄和奉行,也就直接造成了网络社会里青少年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缺失和错位。
三、 网络社会中青少年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
1.吸收传统伦理思想,加强网络社会中的道德教育
中国传统的责任伦理观“以‘仁民爱物’的仁爱精神,‘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和‘夫义妇贞’的家庭道德,‘内圣外王’的王道信念及‘心忧天下’的忧患意识为核心内容,力求培养人的为他责任人格”[2],历经了数千年的演化与传承,所提倡的责任伦理道德思想对我们今天讨论和研究网络社会的责任伦理仍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应引导青少年学生有效吸收传统责任伦理观的核心内容,并运用到网络社会中来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
2.结合网下思政工作,加强网络社会中的责任教育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从来就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网络社会往往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上的虚拟表现。因此,要加强青少年学生的责任意识,就不能脱离现实社会,要把网上责任意识的培育与网下思想工作的开展结合起来,让青少年学生能把网下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延展到网络社会,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责任意识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把现实社会中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观念融合到网络社会中,从而有效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提高其网络责任的意识,避免网络社会中无责任或反责任行为的发生。
3.结合网络行为他律,加强网络社会中的自律教育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一样,也需要一定的约束才能确保其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在依靠网络责任主体的道德自律基础上,还需要结合他律的力量来加强青少年学生在网络社会的责任意识,这种他律主要是发挥和利用法律的外在强制力量来实现。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教育是青少年作为一个学生和社会公民所应学习的重要内容,网络社会的法律是促进责任意识养成、促成责任行为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网络社会的重要他律力量,因此,我们应结合网络社会的强制力量,来加强青少年学生在网络社会的自省、自律,最终提高其在网络社会的责任意识。
4.结合宏观社会环境,加强网络社会中的监管力度
青少年网络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的宏观管理,特别是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监管,及时制止和打击网络社会里逆责任和反责任的行为,才能培养网络社会的责任意识,有效构建网络社会的责任体系,真正形成网络社会的良好社会风气。“作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主要责任就是建立健全起多方面的立体的控制体系,防患未来责任事故的发生。这种控制体系应是前瞻性的,而不仅仅是防范性的,确保既要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网络所引发的伦理问题,又能促进网络技术的顺利发展。”[3]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从而清楚知道什么是应当什么是不应当,特别是当网络行为与道德责任发生冲突时,能做出正确的或理智的取舍,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 朱理鸿,陈曙.青少年的网络自律教育探讨.中国校外教育,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