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管理信息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务管理信息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务管理信息化

水务管理信息化范文1

关键字:表库管理;表务管理;物联网技术

1 引言

水表作为供水营销过程中的基础计量工具,关系着整个供水企业的水量计量和费用生成,也是供水企业主体收入来源的保障,围绕水表展开的一系列水表管理工作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供水企业,一个完整的水表管理系统应该能够管理水表从入库、出库、安装、维护、拆回到最终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贯穿供水企业整个日常运营工作。然而,随着城市用水规模的不断扩大,新装水表与水表维护的工作量也逐步增多,如何确保库存水表资产的合理配置、跟踪及监督水表的使用情况,优化计量业务流程,实现水表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成了供水企业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物联网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GI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等,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构建智能化的水表管理系统,按照标准化、精细化、科学化的表务管理工作要求,对各项涉及水表的业务进行统一程序设定,真正做到表务管理工作有制度、有流程、有监控,将有助于企业水表管理水平的提升。

2 水表信息化管理思路

南京水务集团―直以加强城市供水管理、理顺城市供水秩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形象为己任和目标,而水表管理水平是影响着企业水费率、产销差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很早之前,南京水司已开始逐步建立信息化平台为表务的智慧化管理建立基础。首先,开展用户普查工作,并先后建立智能抄表系统、智能表具系统等,加强对抄表、用户的管理,后又建立表库管理系统,加强水表计量设备生命周期和使用过程的管理。表具管理、抄表管理、表库管理、表务工单管理都是表务管理的一部分,为提升职工业务水平、部门管理水平、供水降差增效、水表优化配置等起到技术支撑的作用。

水表管理围绕水表展开,大致包括了水表计量设备的采购仓储管理、过程使用管理及报废处理控制等各项管理,涵盖了水表的整个生命过程。水表智能化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水表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机制和表务工作相关流程操作规范与制度是水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标准,表库管理系统与表务工单系统是水表仓储与表务业务的系统管理平台。表库管理系统以电子化代替以前的手工作业模式,建立水表设备信息化档案,加强对各计量设备从表计入库、发放、水表报废各个阶段的水表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表务工单管理系统则实现水表使用过程的流程化管理,可以详细记录水表立户后各个时间点的状况和工作行为,实现水表静态数据、动态数据以及业务工单等的数据采集和表务工作的现场管理。

3 新技术在水表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的含义是利用局部网络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人、物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技术在水表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建立计算机与水表的关联,在水表入库之期即为水表绑定一个电子标签,电子标签中写入的唯一编码作为水表的识别标志,这个编码跟随水表入库到水表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水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记录的信息都与唯一的标识码有关,因此,如果想要了解水表信息和其生命周期各环节的记录信息,通过电子标签读卡器读取电子标签,即可自动识别出该水表。

除了电子标签,还可将条形码与打包的水表之间建立关联,每一包或一坨水表有一个唯一的二维码标签。

在表库管理中,电子标签的应用可以非常方便的完成表计的出入库操作和库存盘点,同时完成对水表的使用情况自动全程跟踪管理,可随时查询水表的流转历史档案,可随时统计生成表计轮换计划、周检计划,扫一扫电子标签,即可调阅出水表信息,显示水表的检定超期或运行表计超期自动报警。

在表务工单管理中,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拆表、维修等操作时,直接扫描水表上的电子标签,即可获取水表信息,并将水表相关的拆表、维修记录填入智能手持设备上的表务工单管理应用中,电子化记录现场工作信息。

4 水表管理在南京水司的实际应用

4.1 水表表库管理

水表表库管理系统主要进行水表基本档案管理和仓库水表的进出管理,对水表的每个状态进行记录和分析,维护水表档案,管理水表库存,对每个水表生命周期全程实时观测。

水表在入库时,对水表供货部门、水表编号和描述、水库类别、库管人员等基本信息进行信息化录入,同时绑定电子标签。库房中每只表都有不同的实时状态及类型、编号,靠人工虽然也能记录齐全,但查询、使用都不方便,有时为查一只表要翻好几遍记录,来回核对,也不能完全保证数据的准确有效,“智能化”的表库管理表现在,能自动读取水表相关信息,如表计或表箱的表计类型、数量、出库单位、出库人、接收单位、接收人等,时能对超周期表计给出提示,不允许出库,直至超周期表计拆箱取出后才能出库。表计在抽检、检定等班组间流转时,系统也能清楚地反映出每天的流转情况,即表计目前在哪个班组,同一批表计还有多少只没有返回库房等。可以说,对任何一只表计都能查询出它的实时地点、状态、流转过程等记录,便于及时掌握运作流程。

表库管理系统的另一特色功能是结合了图形化的表达方式,提示水表所在的表库位置,系统中展示水表仓库的平面图,当查询到某一水表位置信息时,在平面图上高亮显示水表位置和防止的库架编号,方便工作人员快速提取或存放水表。

系统主要包括的功能有:

(1)水表资料维护:水表基本信息的编辑。如,水表口径、型号、水表所在库房信息。(2)RFID和条形码的绑定。(3)水表数据查询统计。(4)水表入库、出库、退库、报废信息的管理。(5)水表在库存放位置图形显示。(6)水表换表、强检信息自动提醒。

4.2 表务工单管理

表务工单管理是对水表表库管理的延续,水表立户后,建立表务工台,记录、处理和跟踪每一项表务工作,将拆表、换表、维修等业务进行流程化管理,获取装表、换表、改表、迁表到拆表、复表每一个过程的信息记录,使得水表使用状态可查。

对于外业人员到用户现场进行换表、移改提、拆表复装、复查、催欠、验收等外业工作,实现了电子化管理。建立统一的表务工单管理平台,形成由内业平台推送表务工单、移动作业平台收取工单、反馈数据的流转机制,完成工作单派发、跟踪、流程管理的过程,实现业务信息的闭环流转和业务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实现智能化分析功能,根据水表的拆换情况分析水表质量,提供新表首检、超期水表检定、周检、二次检定等水表检定计划,管理违章表、故障表、投诉表、或其它表的拆换以及水表复用的工程。

通过智能手持机上的应用系统,实现现场工作的数字化管理。户外现场工作人员可以手持终端上进行现场工作情况的记录,生成任务单记录、任务日志等,同时还能在现场直接进行相应水表口径、水表状态、移改提状态、欠费类型、验收类型、水表类型等信息的检索。

最后,实现表务工单的考核功能,统计实施人员的工作效率、工单数量等,还可在地图上标定外业工作人员当前位置和历史轨迹,使外业工作得到量化,使人员考核有了依据。

水务管理信息化范文2

一、未能及时转变财务预算职能

在现阶段财务管理职能转变过程中,转变过程不明显,导致工作人员缺少信息化工作认识,没有严格要求对信息化程度。作为国家财政资金的直接使用者,水利事业单位要严格要求财政体制改革工作,增强财务预算管理对整个财务管理的作用,通过对整个资金流动情况的预算和整理,提高水利事业单位对整个建设工程的掌握程度,做到“科学使用资金,高效使用资金”。预算工作需要核算工作的帮助,要保持与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在现阶段,水利事业单位主要利用人工传递数据的方式来保持预算工作与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增加了财务部门职能转变的难度。

二、提升水利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信息化措施

提升水利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信息化水平,需要集合大量信息内容,这些信息基本包括:财务管理信息、经济管理信息、银行客户资料管理和会计人员的基本工作信息,只有集合处理这些信息,才能保证信息共享,提升单位财政管理信息化水平。在具体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财政信息化宣传建设信息化财政系统的目的是服务现代水利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工作,提高财政管理能力。要通过加强财政信息化宣传,提升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这种宣传不应停留在书面宣传和口头表述上,要保证会计人员能认清信息系统功能,丰富工作人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要仔细分析当前财政管理中的常规性问题和非常规性问题,重视对工作流程的控制,重点控制业务流程,通过各部门之间的数据连接,实现数据共享。整个过程就是系统研发的基础。整个过程需要不断加深工作人员对财政信息化的认识,保证工作人员能高效利用信息技术,引发财政管理工作方式的变革。

(二)注意工作流程的管理和创新在设计信息系统过程中,要以当地水利事业单位的具体需求为基础,保证设计工作程序化,提高设计工作的科学性。要规范部门之间的管理程序,不能出现以专栏的形式传递临时性工作的现象。以财政报表为例,在施行信息系统之后,可以将原本年度、季度财政报表细化到月报,并保证三者之间格式、要求的统一,规范财政信息。上级部门不需要通过打电话、下文件等传统方式传递处理信息,可以通过系统网站相关信息,改变传统各部门之间信息流通方式,使上级部门能节省出大量的通知时间来解决其它问题。要避免出现信息系统成为摆设的情况,要制定相应制度提高信息系统利用效率。例如,在考核中可以添加财务信息传送考核等。也可以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上级管理部门信息方式,硬性规定位置,提升信息平台在水利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中的使用情况。

(三)确定信息系统数据获取方式部分水利事业单位在财政管理中没有采用严格集中管理的方式,并不严格控制预算单位的资金流动情况。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方面,各级预算单位都是相互独立的事业法人;另一方面,财务管理部门与各级预算单位之间职责不一,不能形成联动。在财政部门工作期间,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需要根据自行界定数据共享范围,其他部门中的各项业务与财政指标的需求不同预算工作不能准确反映每项指标的实际执行情况。在确定信息系统数据获取方式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数据获取流程。一般情况下水利事业单位财政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会计人员通过获取各个部门的具体资料,再进一步开展财政信息处理工作,避免出现各项业务与财政指标的需求不同预算工作不能准确反映每项指标的情况。其次要结合当前水利部门财政工作中的重点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分析数据拓展进一步的数据采集工作,优先处理重点问题,保证工作的科学性。最后,要注意数据准确性分析,工作人员所采集的数据不可能是百分百的正确,只有通过大量的收集和调差,减少数据的误差性,最大程度上服务于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

三、财务信息化建设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之间的区别在财政管理中,很多人都认为财政管理信息化就是会计电算化,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财务管理系统不仅仅是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也不一定要反映在信息系统中。会计电算化要解决核算过程中的自动化过程中,整个过程信息共享程度不高。财务管理信息化等多的是依靠网络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实现财政信息的资源整合,提高工作效率。

(二)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数据共享问题信息化建设重点就是信息的传输和分享。在现阶段财政部门数据共享过程中,要界定清晰的数据共享形式和范围。其次,财政部门要及时了解具体项目工程的资金使用情况。最后,要注意处理会计人员管理工作中与人事管理中的重叠部分,注意保护财政部门的独立性。

(三)与其他信息软件链接问题整个财政信息处理软件必然会与其他功能软件相链接。在当前,水利事业单位所使用的报表软件达10余种,涵盖了我国水利管理财政运行的全部内容。这些报表全部依靠手工输入,并且没有解决与会计核算系统之间的接口问题。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解决财政管理信息与应用软件的接口问题,意味着国家要改变软件方案,不但提高了国家政策成本,也会消耗大量政府时间,因此本文不倾向于解决财政信息系统与各报表的应用系统接口连接问题。

四、结束语

水务管理信息化范文3

高毅

江苏邗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加强劳务资源整合与资格准入;

建立劳务公司,劳务人员信息库;

提高现场劳务的规范管理;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建立劳务管理黑名单。

邗建集团从自身特点出发不断地进行各种探索和尝试,通过借鉴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运用的成功经验,针对劳务分包管理难的问题与集团信息中心商量提出了建立一套集团劳务管理系统的方案。

劳务管理系统的运用所带来的成效

降低施工总成本,提升项目盈利。以往一个项目建设下来盈利空间屈指可数,其中大部分情况下人工成本肯定会亏损,实际经营利润并不高,因此,管好人工劳务环节的成本投耗也就进而降低了项目总成本。邗建集团通过劳务管理将各方资源进行整合,使所有劳务资源在可控范围内,劳务用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人工费的投耗。劳务管理系统上线后,项目利润比往年得到极大的提高,项目部的工作热情被激发出来,施工进度也得到了加快。

与众多优质劳务队伍建立了长期稳定、和谐的合作关系。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无结算纠纷、无工资纠纷、无案件发生。劳务队伍与公司之间从原来的命令服从转变为互利共赢,在队伍使用上由管理队伍转变为共同协作,在利益分配上由单赢转变为双赢,形成了培育优质劳务胜于使用优质劳务的意识,催进了与劳务队伍的和谐关系。合作模式的转变,带动了劳务队伍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使双方的长期合作关系更加稳定。

形成了公司自己的专业优质劳务团队。一方面公司直接与项目上优质劳务工人签订用工合同,重点培养自己的劳务人才库,虽然增加了企业的在职员工数量,但是项目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在集团劳务管理中心,每天都有大量的劳务工前来公司商讨合作意向,选择优质劳务工人时,我们从原来被动接受转为了主动出击。另一方面,目前施工企业员工主要来源均为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工作经验尚浅。通过老人带新人的方式,培养会操作、懂操作的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提升员工技术水平、专业知识、组织观念。

合作单位的诚信情况可以随时查阅。所有合作劳务队伍的诚信记录情况登记在册,在选择劳务队伍时我们掌握了主动权,可以从容的选择最优秀的劳务分包队伍,减少了施工现场劳务工人管理难度。

建立了完善的安全事故监控体系。从施工安全隐患、安全事故、安全培训、安全考核、安全知识等方面进一步强化了施工过程中对安全事故的管控,我们劳务管理中心成员只需要在办公室打开电脑就能对各项目部的劳务施工情况一目了然。即使是外地项目也能够受到总部管控,极大地提高了监管力度,保障劳务人员施工无伤亡。

规范了劳务工人在现场的工作纪律。通过使用劳务管理系统全面掌握劳务队伍的施工运作情况,切实加强作业指导、过程控制和监督检查,保证劳务队伍的各项工作处于受控状态,特别是在技术管理、重要物资供应、施工生产管理等方面重点进行监管。

工人工资准时发放。通过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每个工人出勤天数一目了然,工人工资直接支付给劳务人员,保证工资准时发放,极大程度上规避了劳务纠纷,即使碰到个别人员为了自身利益进行恶意讨薪的时候也可以有据可循。

劳务管理的问题和难点

劳务分包队伍选择环节,劳务队伍选择不规范。俗话说的好,选择了一个优秀的专业劳务队伍,项目就成功了一半。但是现实中往往项目部在选择劳务队伍时随意性较大,没有执行严格的招标制度。大部分引进的劳务队伍有关系户、甲方指定、上级领导打招呼等各种各样的社会背景。即使有一部分通过招标筛选的劳务队伍,因对其诚信情况不了解,在选择期间无法获取该劳务队伍的社会信誉度,一些劳务公司以次充好,往往带来的结果就是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管理阻力大,统一调度难,项目管理陷入被动。

另一方面劳务人员普遍存在流动性大、文化水平不高、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如何寻求优质专业的劳务施工队伍也是在选择环节的一大难题。相较于其他行业,建筑行业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艰苦,大部分年轻人基本上已经不愿再从事建筑劳务的职业,劳务工人出现严重不足,优秀劳务工人更是数量紧缺。

劳务队伍安全意识淡薄。工程项目分包给劳务公司后,劳务公司再私自转包给低资质的劳务队伍,劳务公司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只管协调、收费和整理资料以便交工使用,施工由劳务队伍自行组织。而劳务队伍中民工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不强,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使得建筑施工中安全生产有关的法规、标准只停留在项目管理班子这一层,落实不到施工队伍身上,事故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整改,最终造成施工安全事故。

施工过程控制环节,施工现场管理不规范。选定好的劳务队伍进场后,也是问题百出。项目管理松散,缺乏控制,编制技术交底的工程师由于自身知识水平限制,不能够正确地认识施工现场技术交底工作的重要性,技术交底流于形式。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劳务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一旦发生施工伤亡事件则严重影响集团对外形象。劳务人员不能按照交底内容进行施工,虚假考勤、迟到早退、无故旷工时有发生,工作时间聚众打牌、睡觉更是家常便饭,施工进度无法得到保障。更严重的是一些劳务公司承揽工程后,还会将工程进行再次分包,造成企业职工与一线工人之间管理跨度过大,执行力下降等问题。

劳务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的心得

加强劳务资源整合与资格准入。对劳务各方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进行资格判断,降低劳务纠纷的发生。所有进入劳务管理系统的劳务队伍都需要进行资格审核,审查劳务队伍是否符合要求,项目经理、五大员、三大工种负责人有无岗位资质证书,核查近期市场建筑项目业绩是否名副其实,确定其资质能力是否属实。对项目涉及到的所有劳务人员进行实名制登记,核查其劳动合同是否按照要求签订。通过严格抓好资格准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选择到符合管理规范要求的劳务队伍。此外选择项目时优先选择江苏省籍劳务队伍,一方面是对其有所了解便于管理,二是发生纠纷或矛盾时便于沟通。

建立劳务公司、劳务人员信息库。通过大数据平台对劳务队伍进行筛选,保留优秀的技术管理骨干。近年公司专门成立了劳务管理中心,目的就是将一些业务骨干吸收到公司里来,形成自己的劳务队伍。在此基础上我们与一些有较高素质的合格劳务队伍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现如今将劳务分包队伍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协同办公平台,通过劳务管理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实现指导、咨询、辅助决策等功能。选择劳务队伍时优先使用信息库内的优质、合格队伍。确保项目部劳务用工的稳定来源,促进项目施工质量、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提高现场劳务的规范管理。通过职教培训、劳务交底、考勤管理等一系列管控流程,进行劳务人员的现场管控。定期组织工人进行质量、安全、操作技能等各方面教育培训,同时强化劳务交底。施工现场项目劳务用工实行考勤打卡制度,凡是进场务工人员,项目部负责收集证件、确认身份,录入务工人员基本信息、安全教育、技能培训情况、工作简历等。各工程施工现场安装与劳务管理系统配套的门闸、门禁控制器,考勤机与监控设备,现场所有作业人员上下班必须刷卡考勤。公司安排劳务人员统一办理银行工资卡,财务部门根据系统中每个员工的考勤记录,直接将工资发放到各劳务人员工资卡上,从而杜绝了劳务用工虚报等现象,实现所有薪资发放的透明化,有效避免了劳资纠纷。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针对劳务管理中心最为重视的施工安全事故问题,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要求所有项目部每天在劳务管理系统中反映。其中包括安全人员的基本信息资料、安全专项方案、安全管控计划、安全检查监督、安全整改、安全隐患、安全事故、安全培训、安全考核、安全知识等公司规定的管理要素。在施工进程中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的安全巡检,发现隐患及时在系统中登记并汇报给公司,及时落实安全整改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水务管理信息化范文4

关键词:信息化;国企;物资管理;管理水平

企业的物资管理往往与企业多项工作内容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本身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尤其是国企单位所涉及的工作内容相对较为复杂,且自身规模以及物资需求量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充分扩大,因此,国企单位如果在物资管理中仍采用传统的方式,显然无法有效提高自身的物资管理效率与水平,这对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往往有着一定的不利影响。可见,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国企的物资管理中来优化国企的物资管理工作,已成为提高国企物资管理水平与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

1我国国企物资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1.1不重视物资管理信息化

我国大多数国企的物资管理水平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未给予物资管理工作及信息化充分的重视,主要表现为企业仅重视自身主营内容的发展与管理,而未就物资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这导致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无法与现阶段市场的实际需求相适应。且对物资管理的不重视也往往造成企业内部物资管理混乱与不规范,在管理中极易造成物资的采购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不符合而造成成本的浪费。也正由于企业对内部物资管理的不重视,因此,未能为物资管理提供管理条件充足的场所,导致各类物资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管理,这对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有着一定不利影响。

1.2未能开发完善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就目前来看,信息化在国企物资管理中运用的时间仍不充足,因此,在物资管理方面其系统功能往往还有待完善。目前,国企物资管理所使用的信息系统主要缺乏以下几项功能:首先,无法充分分析物资的价格以及近年来的涨幅趋势;其次,未能充分分析物资供应商的实际情况;再次,未能充足分析企业自身业务实际情况与物资之间的关联性及资金情况;最后,未能针对企业内部的物质管理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等。

1.3未就企业的物资管理实施相应监管工作

未有效针对企业的物资管理实施相应的监管工作是现阶段造成国企物资管理水平无法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监管工作的不完善导致国企在物资管理工作中无法预警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导致物资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无法实时跟踪处理各项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物资管理的效率,对国企的发展有着不利影响。

2以信息化促进国企物资管理水平提升的策略

2.1提高领导对物资管理中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提高国企领导对企业物资管理中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是确保信息技术能充分有效运用到企业物资管理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方面,要求提高国企领导对企业物资管理中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亲自参与到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推行中,并明确企业各部门在物资管理中应承担的职能;另一方面,为实现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企业领导还应重视对企业内物资管理工作人员的强化培训,以提高物资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并制定相应的激励与考核制度来调动物资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国企领导还应根据企业物资管理的实际情况充分重视管理软件的选择,并要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为依据不断优化更新管理软件,以从根本上促进物资管理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

2.2将信息化融入企业物资管理的各环节中将信息化融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各环节中是提高企业物资管理水平的关键

首先,针对物资采购工作的信息化,要求国企的物资管理工作人员从物资需求的信息搜集开始充分重视信息化,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对企业各部门的物资需求进行统计与记录,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及计划成本合理规划物资的采购数量;其次,针对物资的管理要求将物资管理工作者采购的所有物品进行编码并纳入企业的信息系统中,以对物资进行及时的跟踪管理并以此作为物资分配的有力依据;最后,针对物资的分配要求物资管理工作人员根据各部门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分配,且每次分配都必须出具相应的单据并纳入信息系统中,以为今后的物资盘点提供数据依据,并就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物资损失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2.3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在物资管理方面的联动性

企业的物资管理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因此,为切实有效通过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来提高国企的物资管理水平,要求国企领导在物资管理工作中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工作的联动性。就现阶段来看,国企内部工作之间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且各部门所需的物资及物资消耗情况也大不相同,如果仅依靠物资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与统计显然大大降低了企业物资管理的效率。这要求国企单位领导针对企业内部的物资管理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性,要求在各部门设置专门的物资管理工作人员统计自己部门的物资使用情况,并将数据纳入各部门的物资管理系统中,以便企业物资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汇总统计。除日常必须的消耗品之外,各部门的物资管理人员在数据统计中还应提交非消耗品的置换缘由,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有效提高国企物资的管理水平,同时对杜绝企业各部门的浪费现象也具有良好的作用。

2.4合理规划物资的管理方案

国企要提高自身的物资管理水平,要求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能合理规划物资管理方案。首先,国企的物资管理工作人员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预测企业物资的需求趋势,要求其能随时关注国家的相关政策并把握市场整体物资价格的变化情况,以确保在物资采购中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供货方;其次,国企的物资管理工作人员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预测市场的产品需求量,并以此为依据合理控制物资采购量,进而在满足市场实际需求量的同时能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以实现企业盈利的最大化。

3结语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极大程度上转变了企业的运营模式,受信息化的影响,国企要在国际化的竞争趋势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将信息化技术充分运用到企业的物资管理中,通过提高企业物资管理的整体水平来促使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得到优化与完善,进而从企业运营的各环节出发合理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从根本上实现企业在市场中盈利最大化的目标,以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菁颖,薛靚,李秀娥.信息化物资管理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医疗卫生装备,2011(7).

[2]廖志斌.关于物资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3(7).

水务管理信息化范文5

当前,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烟草商业企业采用计算机、收款机、条形码、网络等先进技术和设备,通过对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一方面能够对各种资源的使用做到实时监控和调整,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类资源,在减少营运成本的同时提高营运效率,达到最大的综合效益。另一方面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使得配送执行层各个方面的全面提速,综合提高了对客户需求的响应能力。最后,要用信息化推动管理的规范化,用信息化来强化管理,规范生产经营,推动企业全面的管理变革,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赢得竞争优势。那么如何以信息手段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呢?笔者认为起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强化现代管理。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程,实施物流信息化首先要规范管理流程,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数据采集准确、信息流转及时、流程规范合理,使整个管理在有序中进行,从而提高管理效率。管理层必须掌握现代化的物流新理念,充分认识到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从思想上武装自己,才能带动全企业做好物流信息化工作。管理者必须重视信息化所需要的硬件环境建设,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购置计算机,做好物流信息化的硬件资源配置。广泛使用计算机和各种终端设备。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涉及到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通过建立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彻底抛弃原来的手工作业方式,全面实现信息自动化和数字化,使各项业务流程更加顺畅,数据传递更加快速、准确,使大量关于客户自然情况、要货数量、次数、品种结构等的详尽数据,形成一个宝贵的客户资料数据库,为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奠定了基础,为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提供了数据来源,为领导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

二是规范运作,操作有序。建设行业物流信息化,重点是加强统一和规范。目前行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还不是太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物流信息化的规范化不够,思想行动还不够统一。需要实施物流信息化的企业首先对自己的业务流程和相应的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和调整,同时,再考虑本企业的特殊性和竞争性所在,进行二次开发。行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整体,为了体现行业整体的统一性,保证信息、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必须强调“统一和规范”,要坚持“实用、可靠、先进、经济、完整”的建设原则,保证“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的建设要求。

三是信息管理,全程控制。提高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加快响应速度。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配送中心的“大脑指挥室”,通过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可以加快响应速度。商业企业物流的信息管理是指在保证订货、进货、仓储、拣货、出货、配送及运输等信息通畅的基础上,实现通讯节点、通讯线路、通讯手段的自动化和网络化,以较高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借助GIS技术实现配送线路优化和车辆精确管理。由于卷烟零售客户在分布比较分散,各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建筑情况、周围环境、交通线路错综复杂,因此,配送线路的优化就变得十分重要,因此必须借助先进的GIS技术对配送现场进行监控和运输线路优化。使用GIS电子地图可以显示出车辆和货物的实际位置和状态;可以对配送范围内的主要建筑和地形地貌、客户资源等进行查询;可以在对地理信息的模拟抽象后,转换为点面构成的网络图,结合实际车量流速、流向状况找到最佳配送线路。

水务管理信息化范文6

摘 要 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拟通过税收筹划在企业中的作用与意义的分析,阐述税收筹划在我国高新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 税收筹划 高新企业 财务管理 实施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深入,我国经济与世界各国高度融合,我国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通过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来增强国际竞争力,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国家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促进其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产业及税收政策,如何利用好这些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发展,国家产业政策实现有着重要作用。

一、税收筹划在我国高新企业财务管理中作用与意义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为达到节税目的,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制定的科学的节税规划,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筹划,尽可能地取得节税的税收收益。它是以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以现行法律、法规为依据,设计并实施的合理纳税方案。税收筹划与避税有着本质的差别,避税主要是用非法手段减少税收负担。通常是纳税人通过个人或企业活动的安排,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缺陷,谋取税收利益。而税收筹划的要点在于纳税的合法性、筹划性和目的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它的行为目标是追求税后利益最大化,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是在现行税法框架内实现纳税成本负担的最小化,这与采取措施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一样,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竟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促进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

税收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家可通过制定不同行业及不同产品的税种与税率,或对特定地区、特定行为采取税率等优惠政策来达到引导资源合理配置,调整经济结构,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目的。税收优惠是各国常用的减轻税收负担的措施,而税收筹划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利用税收的优惠政策,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来进行的税收筹划,实现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税收筹划有利于贯彻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虽然降低了企业税负,但是随着产业布局的逐步合理,可以促进生产进一步发展。企业规模上去了,收入和利润增加了,从宏观层面看国家的税收收入也可实现同步的增长。

(二)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维护纳税人的权益

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途径包括提高增加销售收入、扩大产品销量、降低成本等,而降低纳税成本也是企业增加利润的有效途径之一。税收筹划解决的是如何以降低纳税成本,防范涉税风险,实现纳税人权益最大化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能因为对税收政策理解得不全面、不透彻,而产生某些税收优惠政策未能享受或未能享受到位,或者在确定企业类型、经营方式、核算方式时未能实现税负节省的最佳方案。通过税收筹划可以使企业在行使纳税义务的同时,利用合法手段保护自己应该享有的合法权益。

(三)有利于完善企业的战略规划

企业的战略是企业制定的长期发展相关的策略,企业战略与税收筹划之间是全局性规划与战术选择的经营行为,企业战略是企业的全局性发展规划,税收筹划是具体的经营手段,税收筹划应该服从于企业全局性的规划,税收筹划是实现企业战略的工具之一,应该服务于企业战略。在确定企业战略时,一方面应当考虑税收和其他可能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企业在运用税收筹划时,应正确处理好税收筹划和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关系,在不与企业战略相违背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税收筹划措施。因此,我们在制定企业的战略规划时考虑税收筹划问题,就能避免企业短期化的筹划行为,有利于实现企业长期的战略目标而不是短期的成本目标。

二、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税收筹划工作的认识缺乏力度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税收法制建设滞后,加上征管机制不完善,税务机关在执法上的自由裁量权较大,一定程度上存在税收执法上的随意性,造成纳税人把与税务机关搞好关系作为降低税收支出的捷径,而认为税收筹划则退其次。同时,由于我国税收筹划工作起步较晚,在税收筹划的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税收筹划就一定是要少缴税,而税收筹划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降低税收负担,但在税收筹划方案的选择时,并不能认为缴税最少的方案就是企业最优选择。税收筹划的目标应服务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总目标,有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二)缺乏高素质的税收筹划人才

税收筹划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税收筹划贯穿于经济业务的每一个环节,税收筹划方案制定需要由熟悉税法并能够将税法与企业实际高度融通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整体规划。在我国现行的高新企业中缺乏这种具备全面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由于认识不足,目前的教育培养体系中也没有针对税收筹划人才培养专门计划,未能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税收筹划存在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

(三)税法制定与执行存在着政策性风险

税法是处理国家与纳税人税收分配关系的法律规范,它常随经济情况变化或为配合政策的需要而修正,而税收筹划方案要与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持一致。由于我国正处在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过程中,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以至于形成与经济发展相关度高的税收法规更新较快,而其他相关度不高的则仍执行原有的法律法规。由于未对原有法规进行及时清理,在执行过程中税收法与其他不配套法律法规互相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造成一定的政策风险。

三、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的实施措施

企业税收筹划是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筹划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活动,对企业及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措施:

(一)建立建全税务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建立建全税务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是更好地执行税收筹划的有力保证。税收筹划是以符合税收法律为前提的,随着依法治税的推进,推行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税收征管体制实行征、管、查三分离。同时将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纳税人依法纳税,作为征纳双方的行为准则。无论是税务机关还是纳税人,都要严格遵守税务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在实际操作时,要学法、懂法、守法,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税收法律内涵,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在企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的同时,也顺应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政策导向,减少风险和恶意避税的嫌疑。

(二)注重专业人才培养

税收筹划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它涉及经济、法律、税收、财务、金融等多方面的理论,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需要专门的具有很强综合能力的人员来完成。由于税法是处理国家与纳税人收入分配的主要法律,它会随着经济的变动而进行不断政策的修正,这就要求不断强化税收筹划人员综合素质,建立专业的税收筹划队伍,要提高税收筹划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结构,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三)加强对税收法规的学习,密切关注税收政策变化

税收筹划是以税收法律为前提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就要求税收法规也应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在实际进行税收筹划工作时,应学习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税收法规及政策变动情况,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税收筹划的影响,适时调整税收筹划方案,确保企业的税收筹划的可实施性,降低税收筹划的政策风险。

参考文献:

[1] 杜潇.企业财务管理中运用税收筹划的探讨田[J].新经济,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