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宣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心理健康宣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心理健康宣教

幼儿心理健康宣教范文1

【关键词】 儿保门诊;心理卫生问题;儿童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7年8月~2009年12月到本院儿保科心理门诊首次就诊的儿童208人,其中包括部分幼儿园体检时心理问题的咨询等。

1.2方法自制表格对所有首次就诊的儿童均给予详细登记,如就诊日期、父母职业、文化程度、住址、儿童姓名、性别、年龄、就诊原因、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等。分析总结登记表中的项目,参照CCM仆2一R标准进行疾病学诊断,就诊原因根据临床情况及医生的诊断归类。配合疾病诊断及就诊原因分类的有儿童行为量表、丹佛发育筛查试验(DenverDevelopmentalSereeningTest,DDST)、Peabody图片词汇测验(PeabodyPie-tureVoeabularyTest,PPVT)、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eehslerIntelligeneescaleforehildren,WISC)、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WeehslerPresehoolandPrimarySCaleofIntelligenee,WPPSI)等。

1.3统计学方法采用丫检验。

2结果

2.1就诊儿童一般情况分布首诊儿童共208人,其中男童112人、女童96人,男女比例为2.11:l。6岁以下就诊儿童64人,6~12岁就诊儿童112人,13岁以上就诊儿童22人;13岁组就诊儿童分别占全部就诊儿童的3076%、58.65%、10.58%。就诊儿童年龄集中在6~12岁。就诊儿童中家住城镇的151人,占72.6%;父母一方大专以上文化的117人,占56.3%。

2.2不同年龄组的就诊原因分布6岁前儿童就诊人数占所有就诊人数的30.76%,就诊原因主要为行为问题、抽动症、言语问题、健康体检和咨询。儿童睡眠障碍和排泄障碍(尤其是遗尿症)等在心理门诊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6岁以上儿童则以多动、学习困难为主。所有就诊儿童中,健康咨询占33,3%,其所占心理门诊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由

3讨论

3.1据WHO估计,大约有20%的儿童在成年之前会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如不及时千预,可能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或疾病 。本市心理门诊儿童就诊率相对较低,这可能与乡镇儿童保健机构尚未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以及本院对此项工作的开展刚刚起步、宣教力度不够,家长对儿童心理问题的认识不足有关。

3.2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门诊儿童各个年龄段中,咨询均占绝大多数,但随着年龄的增高逐渐下降.这可能与儿童保健工作者的服务对象不同有关。因6岁以下儿童属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对象,必须经常到医院进行阶段性体检,与医务人员交流较多,经常接受这方面的知识宣教。这提示儿童心理问题早

期发现、早期就诊,首先必须解决儿童家长的认识问题。儿童保健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加强健康宣教工作,扩大健康教育的服务面,把宣教阵地延伸到小学、初中。利用书刊、电视、广播、橱窗、讲座及儿科临床、保键门诊向家长宜传儿童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家长、老师、社会对儿童心理健康的了解与关注,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旭,静进,史明丽,等.开展儿童心理卫生保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J].中国妇幼保健,2002,17(12):719-720.

[2]匡桂芳,辛晓显,沈宜元,等.儿童心理咨询2064例临床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9(3):153-155.

[3]关念红,张晋磅,唐济相,等.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儿童咨客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2):102-204.

幼儿心理健康宣教范文2

作者:康琳 李维青 单位:新疆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服糖丸后2小时后才能喝热开水、饮料或者喂奶。首次免疫为出生后第8周开始,每间隔4~6周服用1次,连续服用3次,到4岁时再加强免疫1次。如遇脊髓灰质炎流行季节可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加服。合理使用消毒剂虽然脊髓灰质炎病毒在自然环境中存活力较强,但加热温度至56℃以上的环境就可使之失去活性。使用甲醛、2%碘酊、升汞及各种氧化剂如双氧水、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均能使其灭活。

集体大课教育应将脊髓灰质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及患者临床表现等相关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集体授课。集中对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和婴幼儿孩子家长进行授课,授课的内容应简单、易记、实用、有说服力。大课教育中可配合发一些彩色宣传单、小折页,也可制作图文并茂的板报和橱窗在街道明显的位置集中展出,以增强宣传教育的力度,普及防治常识。运用多媒体教育在信息时代中,多媒体的便捷也是健康教育可依托的方式。可建立一个脊髓灰质炎的健康教育网站,由疾病预防控制专家现场解答群众的各种疑问,能针对性的解决一些专业性问题;还可依托短信平台群发一些疾病流行动态以及疾病防护小知识,给更多的人群以温馨的健康提示;或者与电视台合作,将疾病防控常识制作成动漫,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循环播放,这样能取得不错的宣传效果。特殊群体教育脊髓灰质炎的高发人群是免疫力低下和自我保护能力差的儿童,要做好儿童的健康宣教工作就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可以用小动画或者漫画等形式告诉小朋友应该怎么做。要加大对监护人和托幼机构的宣传教育和监管力度,提高他们的重视度,让他们积极参与到防控中来。因本病发病初期与感冒类似,因此家长和幼儿机构在脊髓灰质炎的流行季节需要加强对发烧小患者的监护,如遇不明原因发烧应及时送往医疗单位接受正规治疗。

心理健康教育采用正确的心理应对方式在新疆和田发生的脊髓灰质炎已确认为输入性野病毒,而目前我国已经使用的疫苗对这种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防控率可达到95%以上,因此我们不要恐慌,只要按时在医疗部门服用正规疫苗的人群都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被疾病所感染,而疫区之外大部分地区的人群都是相对安全的。因此要正确看待本次疫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做到适度防护,不要盲目轻信流言蜚语,更不能以讹传讹。融入积极心理学因素将积极心理学因素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变群众为知识被动接受者和被动的学习者为健康知识积极的传播者和主动的学习者。增加积极的心理品质,如积极的认知加工,积极的社会态度,使健康知识在广大群众乐于接受的情境下内化[1]。群众在合理学习中增长健康知识,在认知改变后强化健康行为,努力实现接受健康教育群众行为“知-信-行”改变的统一。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选定根据接受教育群众的文化层次、生长环境、、生活习惯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科学性、针对性,避免内容满篇的心理专业名词,避免照搬书本内容,避免授课内容死板。也可类似广告提出心理健康口号,如用“疾病不恐惧,恐惧源于心”等,使接受教育者能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2]。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一种积极的生活理念,提升一个地区的卫生状况,加强一个部门的监管力度,无一不是我们掌握传播健康养生知识和付诸维护健康行动的法宝[3]。并且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脊髓灰质炎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普通传染性疾病,只要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应对,就会顺利度过这个难关。

幼儿心理健康宣教范文3

走近“健康中国2020之关爱孕婴童”

当今世界,公民素质已经日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象征,而全民范畴的健康教育正是提升公民素质和全民健康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列为当前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措施之一,成为21世纪前20年全世界减轻疾病负担的重要策略。2008年,我国正式提出“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以全面发展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为目的,重点关注的领域主要包括:重大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妇幼卫生、心理健康,环境健康等。在这个大背景下,以妇女和幼龄儿童为宣教服务对象的“健康中国2020之关爱孕婴童”计划应运而生,力求在全社会都形成关心,支持妇女儿童健康事业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提升全社会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关注。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形势,妇女孕产期疾病,儿童感染性疾病等仍威胁着妇女儿童健康;70%以上可以避免的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事件发生在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出生缺陷也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城乡妇女的利益诉求日益分化,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征,女性面临着来自事业、家庭、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的压九严重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这方方面面的因素都成为必须加快推进妇幼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内在动九促使我们必须在依托政府行政管理督导的前提下,尽可能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和市场力量,进行广泛的、有针对性的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妇女自我保健和疾病防范意识,最终形成提升全民族健康素质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关部门已经提出,我们要在2010年达到以下健康指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2.5岁,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4.9‰以内,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40/10万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7.7‰以内。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深化妇幼保健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走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和健康保护一体化的道路,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健康中国2020之关爱孕婴童”正是这样一个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关爱女性和儿童为宗旨,传递健康理念,传播科学知识的妇幼健康教育多元平台,它的建立和推进对于全面促进女性和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积极的社会意义。

“健康中国2020之关爱孕婴童”是在政府政策支持下,依托医务渠道,面向孕产妇和新生儿家庭实施的大型社会公益项目。该项目与各省市卫生厅局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合作,通过在全国重点省,地、市、区四级妇幼保健院及重点助产机构安装液晶电视的形式,每天滚动播出卫生健康、母婴保健、优生优育等精心打造的科普知识节目,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妇幼保健科普知识与母婴健康教育,及时传递国家政策法规与公共卫生信息满足广大育龄群众对健康知识的迫切需求;与此同时,该项目还将通过医院、社区等渠道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教巡回讲座,举办母乳喂养、宝宝安全等主题丰富的各类活动:2010年该项目将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各种公益论坛、峰会,开展一系列促进东西方产业交流的活动,涉及的话题包括:食品及母乳安全、用品及家居安全、出行安全,生理及心理安全等,推广母婴更健康、更科学的生活方式,创建更安全的生活环境。这个项目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妇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正逐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进一步向规范化,系列化、科学化、多元化的纵深发展。妇女儿童的健康是民族兴盛的基础,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强妇女儿童健康保障工作,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幼儿心理健康宣教范文4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可见心理卫生在人类健康中占有重要位置。

    如何做好不同年龄的心理护理是我们每一名护理人员的重要课题,也是针对不通年龄患者护理的重要措施,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认真观察不同年龄、灵活性、主动性、需求性。从中做好心理护理,做好病人心理护理是每一名护士的职责,也是为疾病提供治愈的保证,下面本文就如何对不同年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进行探讨。

    1 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首先,应掌握老年人心理变化特点。随着岁月的流逝,机体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已近暮年的老年人多为慢性消耗性疾病,由于多种因素变化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依赖、孤独、悲观的心理,了解这些心理问题后我们首先主动接近他们,耐心交谈,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注意观察他们的思想情绪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应给以及时交谈,纠正不良心理状态,同时与孤独的病人谈心、交心,以此来了解他们。多与家属联系,动员家属适当陪护,增进家属与患者的关系。护士可以给病人读报纸,讲新闻,讲一些好转的病例,以增加老年人战胜疾病的信心。这些护理得到老年患者的欢迎,对老年患者应采用更对的安慰性、帮的语言,尊重、体贴、关心老年患者。

    2 中青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我们社会这个大家庭里,中青年是我们国家的财富,为国家建设他们奉献了自己的光和热。为了家庭他们承担着不可推卸的义务,他们往往患病后的心情是焦虑、忧郁的。这需要护士通过灵活的语言技巧及严谨的工作态度取得其信任,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其思想负担,如:有的病人因经济收入少对于支付医药费有困难而产生忧郁心理,我们医护人员应及时消除患者的忧郁心理,与社会家庭多沟通,保证患者及时用药,消除了患者的忧郁心理。有的病人事业心较强,担心住院会影响事业发展而产生焦虑的心理,这些需要我们护理人员诚恳的语言进行交流才能发现。青年人的思想是多面性的,他们积极活泼向上,往往得病之后或是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或消极的态度,但是这样的病人因愿意接受新的事物,新的医疗技术,所以给他们正确的,积极的引导性、指导性的语言,这样可纠正他们的错误的心理形态,正确的宣教性语言可使他们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以清醒的头脑认识疾病,相信自己,从而对战争疾病充满信心,早日回到工作岗位上。

    3 幼儿患者的心理护理

    幼儿的心理护理是单纯的,天真的。第一次打针的孩子对针头充满好奇,而第二次打针就会拉推,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不但要求技术操作娴熟,还应具有爱心。用和蔼可亲的语言和彩色的服装转移儿童的注意力,消除孩子的紧张心理,同时消除孩子对医院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有时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如孩子看见护理人员的美好形象,听见护士阿姨和蔼可亲的语言,孩子的恐惧感就消失了,便能与护士阿姨接触,可见护士的形象、语言在孩子的心理留下一个美好的天使形象是很重要的。

    4  讨论

    通过以上几点分析,多年护理工作实践,我们认为患者的情绪稳定,是治疗疾病的基本保证,一种良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病人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愿我们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具备一颗慈善而纯洁的心,来与病人交流,愿心理护理能为越来越多的病人更好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幼儿心理健康宣教范文5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共计854例1~3岁幼儿,其中男性幼儿440例,女性幼儿414例。结合家长描述的发育史,医生的详细体格检查,以及常规的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筛查,任何一方面有提示可能有发育迟缓者均行诊断性发育商测试即GESELL测评;共计102名幼儿进行GESELL,8例为边缘状态,GESELL结果提示94例幼儿发育迟缓;其中男童50例,女童44例,发育迟缓幼儿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采用Gesell量表(上海版),由经过专门培训并有多年实践经验的测评师对受测儿童进行测评,测评师保证儿童精神状态能配合测评,所有测评均在统一特定的测评室按要求严格进行,检测结果使用计算4个能区的发育商(DQ),≥70分为正常,50~70分为轻度发育迟缓,35~50分为中度发育迟缓,20~35分为重度发育迟缓,≤20分为极重度发育迟缓。

1.2.2 自制量表,用于调查家长对发育迟缓了解程度;基本信息包括家长(或主要监护人)姓名、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基本条目为①您认为您的孩子发育水平正常与否?②若不正常,你觉得是哪方面的能力迟缓?

1.2.3 GESELL测评结束后在与家长解释结果前即与家长沟通,进行认识程度调查。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发育迟缓幼儿在应物轮区、运动轮区、言语轮区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应人轮区女童发生率多于男童。见表1。

2.2 家长认识程度分析 在94例发育迟缓幼儿中,共计55位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确实发育迟缓,占58.51%;而有39位家长不认为自己孩子发育迟缓,占41.49%。在认为自己孩子发育迟缓的55位家长中,30位家长所发现的问题与GESELL发育商测试轮区相符,占54.55%;另25位家长所发现的问题与GESELL测评所显示的迟缓轮区不一致,占45.45%。

3 讨论

据相关数据了解,发育迟缓幼儿主要指代在6岁前因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在认知发展、生理发展、语言机沟通发展、心理社会发展或自理能力方面较为迟缓或异常的幼儿。对于发育迟缓的幼儿,早期的干预非常重要和有效,当等到病情恶化后才进行治疗,效果一般相对较差,甚至影响终身。特别是现实中,很多青年爸妈由于工作繁忙而将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管理,特别是在很多偏远县城和山村,孩子父母经常没有和孩子交流,年迈的父母对幼儿发育迟缓的知识又相对欠缺,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迟缓问题而没有得到重视和有效的治疗。而另一部分城区的父母带孩子非常宠溺孩子,什么自理能力都不让孩子学会去做,导致孩子在自理和心理社会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和发育迟缓,这些都是当下社会模式下所导致的幼儿发育迟缓所面临的问题。而且老年父母由于自身有过育儿经验,因此很容易犯经验性的错误,当下的孩子生存环境不同,在育儿方面应该有相应的变化,当孩子出现发育迟缓,而长辈忌讳就医则是导致孩子未得到及时治疗的常见问题。而6岁以前的孩子尽早进入幼儿园教育,这样可以展开正常的人际交往,同时通过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孩子群中进行幼儿发育情况的对比,以及定期的体检,更有利于幼儿发育迟缓的早期发现以及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很多情况都是作为幼儿园的老师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醒而引起家长的重视,因此幼儿园教育对幼儿问题的发现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幼师们常年接触众多幼儿,所遇到到情况多样,在该问题上有丰富的经验。同时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幼儿发育迟缓严重,一般幼儿园在发现后都会及时提醒,甚至提出拒绝接收的情况,这样才会促使家长重视该问题,并陪同孩子前来就医。虽然有些幼儿园在此问题上安排过激,但是也足以体现当下社会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从而引起家中对幼儿发育的重视。特别是孩子入学前的各项测试,很多学校都有严格的把控,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对家长的一种压力。很多家长不愿意孩子留在特殊学校里与发育迟缓的孩子一起学习,所以跟家促使家长进行幼儿发育迟缓的治疗。笔者多年于临床中发现许多发育迟缓患者的家长对医生的结论不认同,认为自己的孩子正常,甚至是担心"发育迟缓"没面子,而拒绝接受诊断,错过了最佳的康复训练时机;基于上述原因开展本调查。

Gesell量表是美国儿科医生和心理学家Gesell于1947年发表的,是具有诊断性的儿童发育商测评工具,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国内公认的经典的一种儿童心理检测方法,通过Gesell检测得到的发育商可以作为心理发育迟缓的判断指标[2]。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承担着万州地区和邻近地区的妇幼保健工作,儿童保健科的工作对于提高人口素质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儿童保健工作关注的是体格发育及营养问题,而对如何促进儿童的心理发育却未予足够重视,忽视了对婴幼儿进行及时的心理发展状况评估。通过本研究我们调查发现,家长对自己孩子发育迟缓认识水平较低,若医护人员在门诊中不注重神经心理发育的问诊,很容易将发育迟缓的患儿漏诊,这类患者很可能会有脑性瘫痪、精神发育迟滞和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疾病,若不及早康复训练这些疾病会影响终身[3,4]。所以,作为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应提高自己的诊疗意识。同时,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应加大科普宣传,对于语言、运动等的正常发育阶段应该进行科普宣传,让广大家长能认识到正常儿童的发育轨迹,能让家长更早地发现自己孩子的迟缓问题,及早就诊。

其实家长认识不足往往是教育干预缺失所导致。孩子出身前和出生后对家长的健康教育非常必要,要让家长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状态和必要因素做深入的讲解,让家长有全面的认识,知道孩子发育迟缓会出现哪些现象,而这些现象是作为家长不应该忽略掉的。无论是孩子的身高、语言、听力、交际能力、性格方面,都要多方面注意,一旦发现与健康宣教内容相符合的情况,就不要麻痹自己认为只是正常现象而忽略掉。例如很多孩子身高没有进展,很多家长可能就麻痹自己认为孩子还没有到他发育的年龄,等到初中、高中或者大学会自然发育,有的就告诉自己也许子家长身高基因的影响,正是因为这些思想的问题,导致很多孩子在本该应得到身高发育治疗的最佳时间而白白错过良机。而对于语言障碍的孩子也是如此,很多人也许认为是孩子自己性格内敛害羞,所以语言发育迟缓,而正因为这样,有可能导致孩子有自闭症等性格缺陷的形成,而这些问题,一般在早期干预会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对家长的调查仅为陪同就诊家长,并不代表家庭中所有家长,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的教育工作可能不是陪同家长所负责,很可能是家长的父母或者保姆在负责,而且我们也发现部分家长之间对患儿是否发育迟缓存在不同意见,我们以后将进一步分析不同家长的认识程度、以及相关因素分析;另以后的工作中开展对家长的宣教,进行随访研究;为我们制定科普宣传、家庭社区医疗卫生提供宝贵的经验;为全面提高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制定新时期的儿童保健政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倪钰飞,江铮铮,徐小晶.1661名南通市6~1 2月婴儿GESELL检测结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5):2484-2485.

[2] 徐姗姗.婴幼儿诊断性发育量表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l0,18(11):859-861.

幼儿心理健康宣教范文6

【关键词】幼儿;出勤率;保育护理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76-02

幼儿园教育是科学、系统、正规启蒙教育,能够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供集体活动氛围的成长环境[1],这是家庭教育不能代替幼儿园教育的根本原因。保证幼儿到园的“全勤”或“满勤”,可以使孩子在3-6岁这一大脑神经系统的最佳发育期[2]获得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幼儿出勤如何,能够反映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状况,以及家园共育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情况。因此,为提高我园儿童出勤率,帮助幼儿获得充分全面的教育,现对我园2011年9月―2012年6月的幼儿出勤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全园493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儿童构成为小班儿童(3-4岁)120名,中班儿童(4-5岁)145名,大班儿童(5-6岁)228名,平均年龄(4.56±0.52)岁。

1.2 方法 监测全园儿童从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期间的出勤情况,以及采用自行设计的家长问卷1套,包括幼儿缺勤的主要原因、家长对坚持出勤的看法、坚持出勤的好处等内容。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AS统计软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本园幼儿出勤情况:年龄越小,出勤率越低,小班儿童出勤率明显低于大班儿童,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小班年龄组各月出勤率差异没有意义(P>0.05),中、大班年龄组各月出勤率差异有意义(P<0.01),在气候较好、温度适宜的月份,中、大班孩子出勤率较高。见表1。

2.2 缺勤的原因构成:各年龄组儿童均以患病住院或在家休息为第一位缺勤原因,且所占比例在70%以上。小班儿童中占第二位缺勤原因的为情绪不稳不愿上幼儿园,而大中班儿童中第二位缺勤原因的为家中有事或外出,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因家中有事或外出而缺勤比例呈快速上升趋势,提示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减少缺勤发生而采取的措施应有不同的针对性。

2.3 影响出勤的相关因素:从家长态度来看,对于天气变化、孩子闹情绪时,大部分家长还是会选择送孩子上幼儿园。但在孩子生病时,认为幼儿园照顾不好,会让孩子在家休息的家长所占比例较高,达到18.2%。另外,有6.1%的家长认为缺勤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8.1%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几天不去没什么关系。表明部分家长对儿童坚持出勤的态度和意识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3 结论

3.1 出勤率情况

从2011年9月到2012年1月幼儿出勤率情况看,小班幼儿平均出勤率为89.8%,中班幼儿平均出勤率为92.9%,大班幼儿平均出勤率为93.9%;2012年2月-2012年6月,小班幼儿平均出勤率为90.5%,中班平均出勤率为93.3%,大班平均出勤率为94.2%。小班幼儿出勤率明显低于中大班幼儿,冬春季出勤率低于夏秋季。

3.2 缺勤原因分析

从缺勤原因情况分析来看,因患病或在家休息的缺勤人次占缺勤总人次的76.5%,因幼儿情绪不稳缺勤占缺勤总人次的4.5%,因天气变化担心孩子生病占缺勤总人次的占4.4%,事假占缺勤总人次的14.6%。将缺勤原因顺位,可见幼儿健康状况是导致缺勤的首位原因,幼儿患病引起的缺勤、天气变化担心孩子生病引起的缺勤共占到80.9%。孩子在生病时,绝大部分家长未让孩子入园,主要还是家长对于对幼儿园的保育工作的不放心,担心幼儿园不能照顾好孩子,我们需要进一步做好家长工作及提高保育水平。另外,因事假缺勤的占到缺勤原因顺位的第二位,表明部分家长对于幼儿园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幼儿入园上学比较随意、自由散漫,应加强相应的宣教。其次,因幼儿情绪不稳缺勤也占到一定的比例,表明幼儿园教育与家长教育要紧密结合,抚慰及帮助幼儿幼小且易受伤害的心灵的成长,才能进一步提高幼儿出勤率。同时,对于影响出勤的相关因素分析中我们也发现,家长对儿童坚持出勤的态度和意识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幼儿园在家园联系中应注意加强引导。

3.3 改善缺勤的相应方法

3.3.1针对家长对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担忧,一方面我们应进一步改善硬件设施设备,比如增装空气消毒机,保持班级空气干净清新;增加热水洗手设备,让孩子在冬天也乐于洗手,保持手的卫生,减少疾病和传染病的传播;增设保暖设备(如配备取暖器、卫生间安装浴霸,预防尿湿衣服的孩子在更换衣物时受凉。另一方面,要加强幼儿的生活护理工作,日常工作中,要求班级老师严格执行卫生保健制度,定期和不定时抽查,让幼儿生活在一个舒适、整洁的环境中。每天按时做好班级通风换气的工作,注意保持教室内新鲜空气的流通。根据天气情况,及时为幼儿增减衣物,科学合理的穿衣。因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在进餐和午睡环节,后勤保健人员、财务人员都定点、定班到各小班帮忙协助喂饭和穿脱衣服;并在幼儿饮食方面,为幼儿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并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幼儿不挑食,每个孩子都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对于患病幼儿来园的幼儿,按时为生病的幼儿服药,细心的观察幼儿病情,尽量将这些幼儿安排在背风的座位和床位,以便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同时,对于请假生病不能来园的幼儿及时给予关注,通过电话经常联系或家访,使家长和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增加向心力促使幼儿身体痊愈后及时来园。同时,还要加大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宣传力度,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让家长放心将孩子送入园,让家长成为督促孩子来园的参与者。

3.3.2 针对事假未入园的情况,要求在每月的家长会中,着重强调坚持来园对孩子的好处,我们知道,幼儿园一日的生活、教育的内容严格按《纲要》和《实施细则》设置,通过寓教于乐的各种游戏活动,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玩中获得成长经验和知识,每一天都在变化,每一天都有进步。学龄前的这段时间是短暂的,“耽误”积攒多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就会显现出来,给后续教育阶段的成长发展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我们应该教会家长从科学教养的角度,从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度来看待幼儿出勤,转变家长有事没事想不来园就不来园的观念。

3.3.3针对幼儿情绪不稳不愿来园,要求班级老师随时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营造欢乐愉快的气氛,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晨间接待时,要求每个老师都能微笑,亲切的与幼儿和家长打招呼,蹲下身来简单的与孩子轻声交谈,让每个孩子都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感和被接纳感,家长离开时,也主动打招呼,让家长感受到对他的尊重,保持和家长的良好关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