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分析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生物分析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生物分析报告范文1

目的:对比改善实验室质量管理前后临床微生物分析结果,探讨分析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前50例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作为对照组,实行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后的50例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作为观察组,两组结果进行对比,记录分析数据。结果:实施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前,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准确率86.00%。实施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后,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准确率为90.00%,两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微生物检测;质量管理;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02-02

近年来,医院不断有新的耐药菌株出现[1],感染病例也不断增加,这对医院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的结果能够为医师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同时还能提供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及时检测医院感染流行情况的依据。因此做好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微生物检测分析准确性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治疗风险的有效途径。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实行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前的50例临床微生物检测分析报告作为对照组,选取实行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后的50例临床微生物分析报告作为观察组。

1.2 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

1.2.1 形成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2]:

参考ISO或国家制定的相关实验室管理的要求和标准,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制定相应的程序文件、质量手册和操作手册等,提供给所有参与检验工作者参照和学习。

1.2.2 认真详细编写管理文件[3]:

SOP作为检验工作人员参照的主要指南和依据,它能保证所有检验工作人员的检验操作更标准规范和统一。SOP文件在编写时应当包含微生物标本的采集步骤、采集方法、使用试剂、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操作注意事项和相关参考文献。SOP文件编写完成后须有责任科室主任签字生效,不得随意更改。

1.2.3 标本采集方法:

明确采集标本的最佳时机,如应在发热时抽血培养标本,根据不同样本的采集要求明确适当的采集方法、所需要的培养器皿、培养温度、运送时间等,送检标本如不合格,应立即要求检验人员与临床进行联系。

1.2.4 检验人员素质培养[4]:

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在上岗前应经过严格的培训,每一位检验工作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项测试的考核,考核通过才能从事微生物检验工作。除此之外,每年还应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再教育,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职业素质。

1.2.5 检验仪器校准:

所有检验仪器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定校准程序和操作程序,定期对检验仪器进行校准,校准程序应包括校准的方法、可接受范围和期限。每做一次仪器维修和保养都要做好记录,并且在之后做好校准工作。更换过的鉴定板每更换一块都要标准菌株进行质量控制,细菌鉴定仪每次鉴定前都应该进行自动校准,采用化学试剂纸片对高压湿热灭菌器进行灭菌效果监测。

1.2.6 检验试剂及培养基:

所有用于检验的培养基和试剂都应该想进行登记记录,无论是商品化采购,每一样试剂都应该有明确清晰的产品信息,包括品名、批号、有效日期、浓度等。同时试剂在使用前都应该经过仔细的观察和检查,通过试剂颜色、厚度、是否有细菌污染现象、是否存在溶血、是否存在过多气泡等方面来检测试剂的质量。而检验所用的培养基和细菌鉴定板在石永强都应该观察包装是否破裂,是否在使用有效期内。试剂盒染色液的容器上应该明确表明相关信息,过期的试剂和染色剂绝对不能在继续使用。

1.2.7 加强与临床的沟通与配合:

与临床及时有效的沟通,向临床宣传正确的采集标本和运送标本的正确方法,以减少实验前的误差,提高检验分析结果的质量。

1.2.8 准确的检验报告[5]:

患者的检验结果在公布之前必须进行双责任人签字确认,包括检测分析操作者和复核主管签字确认。复核主管必须对检测报告的合理性、准确定进行审核和判断,要杜绝错误报告的产生 ,当出现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检验结果时,复核人员要立即通知临床医生注意。

1.3 试验数据处理:

两组微生物检测分析结果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SPS19.0处理,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当P

2 结果

对照组50例微生物检测报告中有43例检测报告准确性有效,占总检测报告数量的86%;观察组准确性有效的检测报告为45例,占总检测报告数量的90%。观察组检测报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报告有效率,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一所疾病防疫控制机构的检验水平、管理水平、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疾病防疫控制机构的综合实力。随着各种关于实验室管理技术规范、管理法规的颁布实施,实验室的设计、建造、验收、检测过程等逐渐走向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这些措施的颁布和实施有效的提高了实验室的实施条件和环境质量,而严格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使得检测试验操作更加规范化,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微生物检测报告的质量结果,最终影响医师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影响国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要在临床推广实施实验室管理措施体系。

参考文献

[1] 肖亚玲,康凤凤,王治国.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患者安全[J]. 中国医院,2014,02:7-9.

[2] 何梦林. 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医药导刊,2013,S1:347-348.

[3] 韩淑娥,孟芝君.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 山西医药杂志,2013,12:1433-1434.

微生物分析报告范文2

【关键词】食品安全;微生物;监测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80-01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food safety risk monitoring in Ziyang city in 2013

Jia Yong Yan wen wen kang xiao yan zhang hong

Ziya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641300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microbial and pathogenic factor in food in Ziyang, and provide scientific data for the monitoring of food safety risks.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2013 national food pollutants and harmful factors, risk Handbook" and the relevant national standards, in 2013 February -12 months in the city's 4 counties (city, district) within the scope of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ome food is microbial monitoring..Results:The monitor cover 11 categories of 160 pieces of food, the fully qualified Class 3, 8 class 42 pieces of unqualified, unqualified samples accounted for 26.2%. Detection of 8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1 strains of Enterobacter sakazakii, food borne pathogen detection rate of 5.6%.Conclusion:Foods sold in Ziyang city are subject to different degrees of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the potential risks always exist in foodborne disease.

【Key word】Food Safety Microorganism Monitor

为了解资阳市食品安全现状,特别是为了解资阳市食源微生物污染食品的情况,根据《2013年四川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中《2013年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方案》要求,结合资阳市具体情况,我们于2013.1―2013.12月开展并完成了11类160件食品中9个微生物指标的监测任务,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样品来源:按照监测方案要求类别在资阳市所属4个县、市(区)内,在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学校周边摊点、餐饮店、食品加工房等采集11类160件食品。采样方法按照中国标准出版社《食源微生物检验用样品的抽取和制备手册》[1]进行。

1.2检测方法:依据《2013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2]、《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指南》[3]和《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2010)[4]进行微生物检测。依据《食品卫生标准及相关法规汇编》[5]进行评价。

2 结果

检测食品样品11大类,不合格8类,占73%;检测食品样品160件,不合格42件,不合格率26.2%,检测细菌总数及大肠埃希氏菌污染指标的样品120件,超标33件,占27.5%;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出9株,占5.6%。乳制品、皮蛋和熟肉制品40件微生物指标全部合格。

检测桶装水10件中,50%细菌总数超标。学校周边摊点食品的微生物指标超标严重, 50件面包糕点和膨化小食品有20件细菌总数和大肠埃希氏菌超标,4件食品检出金黄色葡糖球菌,不合格率达到48%。婴儿配方食品中1件检出阪崎杆菌,不合格率10%。冷冻饮品2件细菌总是超标,不合格率20%。检测流动早晨中即食食品10件,检测到细菌总数在10万cfu/g以上的6件,占60%。烧烤食品20件中2件大肠埃希氏菌大于10万cfu/g,且同时在该两件食品中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烧烤和流动早晨未查到相关限值,暂将细菌总数十万以上或分离到致病菌作为不合格食品。

3讨论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它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在经济的健康运行,关系着政府的形象,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是通过被污染食品而引发人类疾病的一类生物,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和这类病原微生物作斗争。

本市2013年食品风险监测结果显示被监测的食品种类中微生物指标超标严重,整体不合格率高达26.2%,部分食品不合格率更是高达60%。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出9株,占5.6%。明显低于其他地区报道结果,应该与所监测样品类别不同有关,特别是本监测样品中没有生食肉类制品有直接关系。

11类食品中细菌总数和大肠埃希氏菌污染严重的是学校周边摊点的采集的面包、糕点和膨化小食品等,共检测50件竟有20件微生物超标,不合格率达高到40%,与其国内他地区报道一致【6】,足以说明学校周边食品卫生环境之恶劣,提示学校周边食品摊点存在重大食品安全风险问题,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持续整治学校周边摊点食品卫生。

桶装水10件细菌总是超标5件,不合格率50%,桶装水饮用安全堪忧,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对桶装水生产及流通流域等各个环节的卫生质量管理。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出9株,其中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坂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在膨化食品、速冻面食、面包糕点和烧烤中检出,它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当其毒力强污染量大时会引起食源性疾病,潜在风险较大。阪崎杆菌在婴儿食品中检出,与其他地区结果一致 [7]。

近年,我市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有所减少,但零星的食源性疾病案例时有发生,有关部门要保持风险意识,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继续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力度,扩大监测范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扩大食品风险监测范围,增加监测样品种类和数量,让所得数据更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

参考文献:

[1] 雷质文等主编.食源微生物检验用样品的抽取和制备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30-468.

[2] 杨大进等主编.2013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12:428-595.

[3] 蒋原主编.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9-358.

[4] GB 4789-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5] 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卫生标准处编.食品卫生标准及相关法规汇编[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上--下.

微生物分析报告范文3

日前,瑞典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甲壳类节肢动物扁虱体内一种过去被公认为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可引发脑膜炎。

据瑞典《乌普萨拉新报》报道,瑞典研究人员在对一名患有脑膜炎的中年妇女进行病因分析时发现,扁虱体内的一种立克次体引发了她的疾病。在染病最初的几个星期里,这名妇女自诉感到疼痛和不舒服,但医务人员并未在她体内发现任何常见的脑膜炎感染源。

参与研究的瑞典乌普萨拉大学遗传病理学教授尼尔松说:“过去,医学界一般认为这种微生物对人体无害,这是在世界上首次证实这种无处不在的微生物也能引起脑膜炎。”

美国因食品污染每年损失超千亿美元

日前,美国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食品污染每年给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20亿美元。报告呼吁美国国会通过更严格的食品安全法律,以保证民众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

负责此次调查的美国乔治敦大学研究人员在报告中说,这些经济损失包括医疗费以及人们因染病而导致的工资损失和生产力损失等。

报告指出,这一数字要大大高出美国农业部此前的估计。当时,美国农业部的调查只涉及一小部分由食品污染引起的疾病.没有考虑人们染病后受到的长期危害,如生活质量降低等。

报告说,近年来美国食品污染事件层出不穷,被污染的食品涉及花生、墨西哥胡椒、菠菜、牛肉等。食品专家指出,日益严重的食品污染现象暴露了美国食品安全系统出现的漏洞。

英国开发出鼻子形状的身份识别系统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称,他们开发出一种基于鼻子形状的身份识别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确认目标对象的身份。

英国巴斯大学公告说.该校研究人员利用西英格兰大学等机构研发的脸部三维成像技术开发了这一系统。在获得目标对象的鼻子图像后,系统会分析鼻梁长度、鼻根宽度和鼻尖宽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并据此建立数据库,在需要时通过对比识别目标对象的身份。目前对36人进行的测试显示,这套系统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

参与研究的巴斯大学博士阿德里安・埃文斯说,鼻子是人脸部最突出的器官,但在身份识别上对它的利用还很少。与眼睛虹膜识别等技术相比.鼻子图像更容易获得。因此这套技术可用于对那些不愿合作的对象秘密进行身份识别。由于不用分析整张脸的特征,鼻子识别也更为快捷。

阿德里安・埃文斯说。这套技术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和前景。研究人员计划将建立更大的数据库,进行更加贴近应用的测试,同时进一步改进系统的分析能力,确保准确识别目标身份,包括区分相貌极为相近的亲属。

日本刷新有机超导材料临界温度世界纪录

日本冈山大学教授久保园芳博率领的研究小组近日发现了新的有机超导材料。这种新材料刷新了有机化合物超导l晦界温度的世界纪录。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新材料是由芳香族分子与碱金属原子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有机材料在零下253摄氏度时进入超导状态。

据介绍,当环境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一些材料的电阻会突然消失,这种现象被称为超导。如果输电线路能够在超导状态下工作,输送电力时的损耗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目前困扰超导技术的关键是超导材料临界温度过低。如果能够提高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使其接近常温,这种材料投入使用的可能性就会提高。

保加利亚贫困人口日趋“女性化”

保加利亚独立工会联合会近日发表的一份题为《经济危机下的保加利亚女性》分析报告指出,保加利亚贫困人口中女性数量日益增多,贫困人口日趋“女性化”。

报告指出,保加利亚女性的平均工资比男性低,失业人口中女性也占大多数。在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处于领导岗位的女性人数明显少于男性:而在家庭暴力、贩卖人口等事件的受害者中,女性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男性。

微生物分析报告范文4

工作总体完成情况

青云谱区疾控中心根据2016年江西省监测方案,制定了2016年青云谱区疾控中心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质量方案,2016年江西省监测方案中青云谱区疾控中心承担231份的监测任务,截止2016年11月28日,已完成255份样品监测,完成率为110%完成了全部监测任务。检出阳性菌16株。其监测情况如下:采样覆盖的县区有青云谱区、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新建区、南昌县、红谷滩新区,在监测的样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株,沙门氏菌2株,副溶血性弧菌10株。所有样品采集和检验均有详细的采样登记和检验原始记录,严格按照2016年工作手册执行。

监测各环节情况

采样。青云谱区疾控中心根据承担的任务,制定本单位的采样计划和细则,要求采样覆盖多个县区(青云谱区、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新建区、南昌县、红谷滩区等),明确采样人员、采样地点、采样时间、样品运输保存等,并做好采样记录表的登记。尽量做到采样具有代表性。

检验。(1)青云谱区疾控中心于2012年9月获得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证书,资质能力附表涵盖了风险监测的微生物指标,2015年通过计量认证复评审。2016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可资格审查。(2)按照监测方案、监测工作手册等要求开展监测工作,并纳入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检验人员应经过相应工作的培训。(3)培养基应参照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统一培养基目录采购,对采购的关键培养基进行验收实验。(4)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安排相关技术培训。相关监测人员经过相关内容的培训并具有上岗前相关能力的评价。(5)我中心开展监测工作质量监督、内审、管理评审等活动。我中心保证监测工作在质量管理体系内有效运行。发现不符合项,及时启动纠正、预防及改进措施。根据质量体系要求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稻菁肮ぷ髯芙岜ㄋ汀#1)青云谱区疾控中心根据省卫生厅《2016年江西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按时报送数据。在样品采集后的15日内报送监测数据,监测数据统一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系统上报;如检测发现阳性(超过标准值)食品,青云谱区疾控中心在检测出结果后2个工作日内向省疾控中心报告,对涉及本地的阳性食品,报告青云谱区卫计委。于6月20日和11月29日前分别将半年工作小结和全年工作总结、全年监测数据、监测结果分析报告报省疾控中心。(2)青云谱区疾控中心监测数据统一通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系统”报送至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微生物分析报告范文5

关键词: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氧气含量

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类能将亚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的梭状芽孢杆菌,而不是一个专门的生物学分类单位,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代表性菌株是致黑梭状芽孢杆菌,其他较为常见的还有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和破伤风梭菌。这类细菌有很强的抵抗力,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存活很长时间,即使在经适当加工处理后其芽孢仍会存活,条件适宜时又会生长繁殖[1]。其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由粪便污染土壤,经伤口感染引起疾病。

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是羽毛羽绒检测中主要微生物指标之一,也是引起产品不合格的主要污染菌[2]。而国内关于羽绒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特性分析报告很鲜见。本文通过选择性培养基从羽绒中分离出一株厌氧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然后研究其菌落特征,菌体显微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在不同氧气含量下的平板生长特性,以期为羽毛羽绒中准确检测厌氧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奠定基础,同时为国家标准的修订及规范企业提供实验室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剂与材料

菌种来源: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本实验室分离;大肠杆菌,ATCC11229。

革兰氏染色试剂盒、芽孢染色液、微量生化鉴定管系列、亚硫酸铁琼脂培养基、厌氧液体培养基、庖肉培养基基础等均购自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厌氧培养袋, 厌氧产气袋、微需氧产气袋、厌氧指示条均购自日本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公司。

1.2仪器

RJ-TGL-16G离心机(无锡瑞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AL204电子天平(METTLER TOLEDO);YXQ-LS-75SII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BCN-1360生物洁净工作台(北京东联哈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GNP-9160隔水式恒温培养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2.5L密封培养罐/7.0L密封培养罐(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CX41显微镜(OLYMPUS)。

1.3方法

1.3.1菌种的分离与纯化

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分离参照中国国家标准GB/T 10288―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3]、FZ/T 80001―2002《水洗羽毛羽绒试验方法》[4] 以及 SN/T 1071―2002《进出口食品中厌氧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检验方法》[5]进行。将羽绒置于无菌0.1%蛋白胨水中,置于75℃的水浴锅中水浴20min以后取出,用亚硫酸铁琼脂培养基对得到的溶液进行严格厌氧的平板培养。将平板于37℃下培养过夜。从亚硫酸铁琼脂培养基上挑取其中典型黑色的圆形菌落,将其接种于具塞的装有250mL厌氧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在37℃厌氧培养箱中进行液体培养24h,得到一代种子菌液。

1.3.2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液体培养

取1mL种子接种到装有250mL厌氧液体培养基的具塞锥形瓶中,在37℃厌氧培养箱中进行液体培养过夜。

1.3.3染色

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均参照《微生物学实验手册》[6]及《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标准鉴定图谱》[7]中进行。

1.3.4显微观察

染色样品在目镜WHB10×、物镜100×/1.25 Oil Ph3下进行观察,拍照。

1.3.5生理生化鉴定

用微量生化鉴定管系列分别对鉴定项目为甘露醇、西蒙式枸橼酸盐、动力-硝酸盐、MR-VP、葡萄糖和木糖-明胶6项进行试验。取培养好的3mL菌液以5000r/min的转速离心 3min,弃上清后加入灭菌的蒸馏水,使其与产品配套的比浊管的浊度一致,然后将菌液加入6个生理生化鉴定管里,厌氧37℃环境下培养24h(木糖-明胶需培养48h),加入指示试剂并观察结果,判断其特性。

1.3.6不同厌氧环境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取培养好的菌液0.2mL接入250mL亚硫酸铁琼脂培养基中,用磁力搅拌器混匀,然后铺到平板上。利用厌氧产气袋和微需氧产气袋将平板均分放置在严格厌氧和微需氧两种不同的厌氧环境下,以及空气中好氧环境中,在 37℃恒温培养,24h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厌氧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分离和菌落特征

按照1.3.1对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进行平板分离。由于这类菌在厌氧条件下生长能产生硫化氢,硫化氢与培养基中的亚硫酸铁反应生成黑色硫化铁,因此在培养基上呈现黑色菌落的就是分离的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随机选择三个大小不同的黑色菌落,分别液体培养后进行镜检,结果显示,所有的菌的形态都一样,因此随机选择了其中的一个菌落,编号S1。如图1所示。

观察可见,菌落正面圆形,侧面为低凸面;边缘整齐;菌落表面干燥粗糙;颜色为黑色,正反面无明显差异;不透明。单个菌落的菌体之间结合紧密,很难分开。

2.2分离菌S1的显微形态特征

2.2.1 革兰氏染色

分离菌S1的革兰氏染色形态图见图2。由图可知,分离菌S1在革兰氏染色后是紫色,是革兰氏阳性菌。菌为两端钝圆,直杆状,无鞭毛,产芽孢。图中透明、边缘紫色、较菌体小的梭状是该菌的芽孢。

2.2.2芽孢染色

分离菌S1的芽孢染色见图3,图中红色的两端钝圆直杆状的为分离菌S1的菌体,绿色的较菌体稍小的梭状的是其芽孢。

2.3分离菌S1的生理生化反应

用微量生化鉴定管系列分别对鉴定项目为甘露醇、西蒙式枸橼酸盐、动力-硝酸盐、MR-VP、葡萄糖和木糖-明胶6项进行试验。液体培养后按照1.3.5方法进行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分离菌S1的西蒙式枸橼酸盐、MR-VP、甘露醇和葡萄糖反应均为阴性;动力为不扩散生长;硝酸盐培养基为阴性;木糖-明胶4℃呈液态,显色阳性。

2.4不同氧环境对菌生长的影响

分离菌S1分别经严格厌氧、微需氧和空气好氧培养24h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如图4所示。

亚硫酸盐还原菌是生态系统中土著微生物类群,是一类形态各异、营养类型多样、能利用硫酸盐或者其他氧化态硫化物来异化有机物质的微生物,在其生长繁殖代谢活动中,除CO2和水外,还产生高浓度的H2S为呼吸终产物。由于培养基中含有亚硫酸铁,该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将亚硫酸铁还原成为硫化铁,因而形成黑色菌落。菌落越大,由一个菌长成的菌越多,细菌繁殖快,说明细菌适合该条件。

由图4可以明显看出,在空气中,分离菌S1不生长;在含有微量氧气的环境下,菌落可以形成,但是生长不好,形成的菌落小;在无氧、严格厌氧条件下,该菌生长良好,菌落形成数量多而大,是S1最适宜的生长环境。由此可见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是严格厌氧菌,在羽毛羽绒检测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厌氧条件,以免漏检,造成假阴性。

3结论与建议

分离菌株S1在亚硫酸铁琼脂培养基上,37℃厌氧生长后的菌落形态为:菌落正面圆形,侧面为低凸面;边缘整齐;菌落表面干燥粗糙;颜色为黑色,正反面无明显差异;不透明。单个菌落的菌体之间结合紧密,很难分开。染色后显微观察到菌体两端钝圆,直杆状,无鞭毛,革兰氏阳性菌,产芽孢;观察到菌体两端钝圆,直杆状,无鞭毛,革兰氏阳性菌,产芽孢;在生理生化反应中,分离菌S1的西蒙式枸橼酸盐、MR-VP、甘露醇和葡萄糖反应均为阴性,动力为不扩散生长、硝酸盐培养基为阴性,木糖-明胶4℃呈液态,显色阳性。该菌是严格厌氧菌,在微需氧环境中生长不良,形成菌落很小,因此在羽毛羽绒检测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厌氧条件,以免漏检,造成假阴性。

通过了解该菌的特性,我们可以控制羽毛羽绒检测中的关键点,提高羽毛羽绒中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等微生物检测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慎侠,付昌斌,卢行安,等.盐渍食用菌加工过程中厌氧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污染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 3094-3100.

[2]杨闯.羽绒羽毛的还原亚硫酸盐梭状芽孢杆菌的检测[J].纺织标准与质量.2007(6):45-46.

[3]GB/T 10288―2003 羽绒羽毛检验方法[S].

[4]FZ/T 80001―2002 纺织行业标准――水洗羽毛羽绒检验方法[S].

[5]SN/T 1071―2002,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进出口食品中厌氧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检验方法[S].

[6] 周德庆.微生物学实验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4-15.

微生物分析报告范文6

关键词: 食用菌 选修课 课程分析 

我国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曾为世界人民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技术经验[1]。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食用菌栽培长期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建国后,尤其是以后,才得到了迅猛发展[2]。目前,我国是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但还不算强国,近6—7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就走过了日本、韩国等20—40年的发展路程,处于一个迅猛发展的年代[3]。因发展迅速,产业基础不扎实,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也凸显出来。其中,“人才”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在有条件的高校开设《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显得尤为重要。除针对食用菌专业(或方向)学生开设的必修课外,为生物相关专业学生开设《食用菌栽培学》选修课,对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及食用菌产业发展都大有裨益。现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对开设的《食用菌栽培学》选修课进行课程分析报告如下: 

一、课程定位和性质 

《食用菌栽培学》是为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园艺、设施农业与工程、农学、植物科学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共32学时,其中理论22学时,实验10学时。开课前要求提前学习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课程,这些先学课程是学好本门课程的基础。 

《食用菌栽培学》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相关学科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属专业拓展课程,是高等学校生物相关专业的一门实用技术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学生就业、考研等都拓宽了道路。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食用菌形态、育种及栽培的基础知识,明确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规律,从而更好地控制生产和改造食用菌。 

能力目标: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为从事食用菌菌种生产、栽培及资源开发等打下坚实基础。 

素质目标: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并解决食用菌生产开发中遇到的问题。 

三、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在这门课的授课过程中,应注重“授人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人以鱼”。通过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实用技术的介绍,同时密切联系生活中的案例分析,重点传授给学生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相对稳定,但实用技术是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更新改进的,学生应学好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学会将这些知识灵活地在实践中运用,才能取得我们希望达到的效果。课程共设置三个教学模块:基础模块、实用模块、实践模块。 

基础模块核心知识点包括:食用菌形态结构与分类、遗传育种、生理、生态与分类等,共10个学时; 

实用模块核心知识点包括:消毒灭菌、菌种生产、鉴定与保藏、3种典型食用菌的人工栽培技术、食用菌储藏加工与病虫害防治等,共12个学时; 

实践模块核心知识点包括:母种的组织分离,原种的制作与接种培养,平菇生料栽培及盐渍菇的制作,共10个学时。 

通过先学理论,再学技术,最后实践的模式,逐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强化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选修此门课的学生,大多具有一定的普通微生物学、植物学及作物栽培学基本知识。通过多年来在教学工作中的观察调研,发现选修此门课的同学大部分是因为感兴趣而选,还有一部分则是为凑学分而选。因此,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这门课的一个关键;另外,学修本门课程的学生主要为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大三的学生课程学习任务较重,而大四的学生则因考研等原因,时间也比较紧张。因此,最好在有限的32学时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上述学情分析中存在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综合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体验学习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以案例教学法为例,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收到了良好效果。在讲授真菌菌丝体生长特性时,引入“蘑菇圈是怎么形成的?”,更加直观地解释菌落的辐射状生长;在讲授食用菌生理学时,引入近年来媒体热议的“金针菇是在逆生长吗?”话题,说明环境条件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在讲授杀菌消毒剂内容时,引入近年来媒体热议的“蘑菇中含甲醛吗?”话题,解释外源甲醛与内源甲醛的问题。这些都是生活中和我们密切相关的关注度比较高的一些话题,又都与我们这门课程有关,因此,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抛出后,先由同学们自由发言讨论,再由老师总结、更正并联系所讲授理论知识进行解释,既调动了同学们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又开阔了视野和思路,提高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在教学中还可以灵活运用体验学习教学法[4]。根据学生人数多少和课时情况进行分组,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每次课的课堂讲授结束后,增加学生汇报环节,允许学生围绕《食用菌栽培学》的各个方面制作PPT并汇报,并将此项成绩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计入总分。既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同学们在搜集资料,制作PPT、做汇报和听汇报的过程中,锻炼能力,开阔视野,是正常课堂教学的良好补充。从同学们反映的情况看,实施效果良好。 

教学手段方面,因《食用菌栽培学》中的绝大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单纯靠文字和讲授很难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主的方式进行。通过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等的综合运用,使所讲授知识能更好地被学生接收。但之前使用的部分视频偏老,所以对效果有一定影响,正在逐步寻找和替换成较新的视频资料,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 

教学评价采用以教评教法和以学评教法相结合的方法[5]。以教评教法主要通过学校学院及教研室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材料的监督检查实现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评价。以学评教法着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关注状态、参与程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知识获得的满足感,等等。主要通过平时与学生的交流及课程结束时学生上交的意见建议条获得学生对教学方式、方法及效果的反馈,以便不断改进提高。 

作为一门选修课,《食用菌栽培学》适宜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过多年来的探索,笔者认为考勤10%,实验40%,课程成绩50%(含课上汇报20%+课程论文30%)的分值设置比较合理。 

参考文献: 

[1]杨新美.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吕作舟.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刘自强.关于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几点思考[J].食药用菌,2015,23(1):15-16. 

[4]马洪艳.高等农业院校食用菌实践教学的利弊分析和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8):346-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