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贸易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贸易技术

国际贸易技术范文1

1.1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

2015年3月,宁夏便在全国率先打造了“中阿国际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借助该平台的B2B、B2C电商模式,宁夏境内的清真食品企业、穆斯林用品生产企业能够在平台上实现对外贸易,整个交易的周期大大缩短,成本也大大降低。2015年4月,二连浩特也打造了中蒙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引入了1000余家境内企业,配合020信息平台模式,实现了中蒙两国服饰、数码、化妆品、母婴用品、家居、家电、建材、机械类产品的在线电商交易。

1.2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是近年来涌现出的新生的信息技术发展分支,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计算方式。通过该种方式,网络上共享的资源和信息能够按需提供给终端设备,而大容量的数据也能够被存储在云服务器中,实现智能化、按需化的随时调用。因此,它是一种十分先进的信息技术。2015年1月,海尔公司推出了“U+智慧生态圈”传达借助云计算思维发力国际市场的信号。2015年2月,在第117届广交会上,志高公司推出了智能云空调产品,该产品拥有云升级、云定制、云诊断等5大核心技术,可以实现在线省级、情景定制、智能适应、自动兼修、远程控制等功能。该产品一经推出,便吸引了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等国家空调采购商的极大兴趣。

2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网络信息安全性有待提升

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的融合应用,很多都基于互联网平台。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的不断推广,针对国际贸易在线交易平台的网络安全危险也日益严重。2015年1月,英国知名的跨国贸易电商Office的美洲区贸易服务器被黑客攻击,超过100万客户的信息被曝光;2013年3月,全球电商龙头亚马逊旗下Twitch遭黑客攻击,数以千计的用户信息泄漏。上述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为电商企业的国际贸易发展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使得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2应用型人才素养不高

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的融合,是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而支撑该方向实现优化发展的基础,便是人才。然而,就现有的情况而言,国内各企业中,兼具信息技术和国际贸易双方面技术素养的人才十分稀缺,企业在构建信息贸易平台、产品的过程中,大多依靠外包的形式完成,即:委托专业的信息技术企业完成。在上述背景下,一旦信息化贸易平台、产品出现问题,企业管理人员便容易显得束手无策。

3信息技术应用于国际贸易的优化发展建议

3.1提升国际贸易信息化平台的网络安全性

1)加大对平台硬件安全的建设维护。各级国贸企业应不断完善现有的平台建设维护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与管理系统硬件供应商进行即时沟通,对硬件安全系统的更新主要包含:系统安全硬件模块的更新、系统功能模块的更新及系统硬件设施的更新几部分。2)注重对平台的软件安全建设与维护。主要包含对系统网络运行软件、操作系统的更新和维护处理。此外,构建合适的防火墙系统,对信息化国贸平台的安全性进行软件保护也是十分重要的软件维护内容。

3.2大力培养兼具信息技术和国贸知识的“两栖”人才

1)加强企业两栖应用人员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含:系统总体结构的知识、系统网络的操作与使用、数据库及相关开发工具的应用常识、系统维护的操作方式、系统统计功能的操作方式、系统的参数设置方式、系统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2)培养专属的两栖类人才。在对应用人员进行培训的同时,各级企业还应通过“外引内培”的方法,逐步培养营区专属的数字化系统开发、维护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应掌握“人员多极化”培训的原则,制定“两栖类课程”规划,内容应既包含信息化平台开发、维护,又包含国际贸易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知识,打造企业专属的信息化国贸平台“开发-应用”一体化人才体系。

4结论

国际贸易技术范文2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背景及现状

所谓技术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的障碍。

关税壁垒曾是国际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已成为国际趋势。关税壁垒虽有保护本国幼稚产业的作用,但也会招致关税报复,阻碍贸易发展。长期高关税也不利于提高幼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纷纷寻找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保护性措施。因此,技术性贸易壁垒应运而生,成为阻止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有效手段,关税壁垒逐步为非关税壁垒所替代。非关税壁垒中,配额、许可证等贸易壁垒形式正逐步为贸易技术壁垒(TBT)所替代。贸易技术壁垒逐渐成为贸易自由化条件下国际贸易壁垒的主体。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1、技术标准与法规。技术标准是指经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执行的、供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有关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也是标准的组成部分;2、合格评定程序。合格评定程序一般由认证、认可和相互承认组成,影响较大的是第三方认证。认证是指由授权机构出具的证明,一般由第三方对某一事物、行为或活动的本质或特征,经当事人提出的文件或实物审核后给予的证明,这通常被称为“第三方认证”;3、包装和标签要求。主要有:以立法的形式规定禁止使用某些包装材料,如含有铅、汞和镉等成分的包装材料,没有达到特定的再循环比例的包装材料,不能再利用的容器等;4、产品检疫、检验制度。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产品检疫、检验制度;5、信息技术壁垒。这里主要是指由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不发达国家在出口时因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技术水平低、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在电子商务时代处于明显劣势,导致信息不透明、信息传递途径不畅通等产生的壁垒;6、绿色技术壁垒。绿色技术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为避免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遭到灾难性的危害,国际社会签订了一系列国际公约。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原因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首先,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面广,从传统产品到高技术产品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90亿美元的出口机电产品受到有关《臭氧层保护国际公约》的限制而被禁止生产和销售,还有8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绿色标志制度的影响、24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环保包装要求而受到间接影响。农产品以及纺织业产品也由于技术性壁垒形势不容乐观;其次,技术壁垒的影响呈现纵深发展趋势,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除产品本身技术壁垒外,产品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及产品包装和标签等也受到严格限制,它不仅对产品的最终形式有技术性要求,而且对产品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也提出了技术要求。繁琐、苛刻的认证、认可制度与检验程序造成检验时间的延长也往往使商品丧失最佳的销售时机,严重影响了商品竞争力。

(二)原因分析。首先,我国总体科技水平不高,产品标准与国际上许多国家相差甚远,这是我国屡遭TBT限制的根本原因。据估算,我国产品质量平均水平大致比发达国家落后10~20年,主要体现在出口商品结构上,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仍占主导地位,而附加值较高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则占次要地位;其次,我国出口产品方向过于集中于美、日、欧,而这些地区的TBT措施相当复杂苛刻,这也是我国屡遭TBT限制的重要原因。美、日、欧的经济和科技水平都较高,而欧盟国家是最先研究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家,其成员国也是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最严格的国家,尤其在有关汽车、电机、机械和制药产业更为明显。并且,美、日、欧这些经济实体不同重点、不同程度地对进口商品实施严格、苛刻复杂的技术限制;最后,我国对TBT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世界贸易组织《TBT协议》的内容不够完善,这也是我国遭受TBT打击的一个原因。

四、我国贸易突破技术性壁垒的措施

国际贸易技术范文3

关键词:技术标准;水平技术标准;垂直技术标准;国际贸易

一、引言

本文所称的技术标准是指一国以实现某种名义目标(包括国家安全要求,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类健康或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等)而采取与其他国家或国际标准不一致的技术标准。

为了研究的需要,这里将技术标准分为水平技术标准和垂直技术标准。水平技术标准是指在同一质量水平上,采用存在平行差异的技术标准来限制进口。

例如,法国和德国对于电路插头的质量标准虽然相同,但德国插头的两个插销之间的距离要宽于法国,并给打算进入德国插头市场的法国厂商带来了额外成本。又如原西德曾制定过一部法律,规定禁止进口车门从前往后开的汽车,当时意大利生产的菲亚特500型的汽车正是这种形式,结果使其完全丧失了德国的市场。

垂直技术标准是在不同质量水平上设立的技术规范,即以一个更高的技术标准作为市场准入条件。例如,欧盟以保护其消费者健康的名义,制订了严格的牛肉激素含量标准,对来自美国的进口牛肉起到了很大的限制作用。再如欧盟规定其进口商品的质量必须符合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体系及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其中一些过于严格的技术标准限制了发展中国家对欧盟的出口。

二、垂直技术标准

(一)基本模型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屡屡遭遇发达国家不一致技术标准的进口限制措施,尤其是不断升级的垂直技术标准的限制,下面本文拟设立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时遭遇垂直技术标准限制的模型,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不断升级的垂直技术标准对发展中国家贸易经济的影响。

根据垂直技术标准的特点,作者选择垂直差品商品作为分析框架,并引入由政府选择的最大化本国福利的最低质量标准(MQS,Minimum Quality Standard)。

所谓最低质量标准,就是一种强制性的技术标准,在执行MQS的国家中,无论国内产品还是进口品都必须达到MQS才能在该国市场销售。

考虑一个国家N,在该国某产品市场上,只有两个厂商提供该产品,一个是N国国内厂商,以下简称厂商N;另一个是S国出口厂商,以下简称厂商S。

假设厂商N与厂商S关于质量的固定生产成本函数分别为:

符号u代表厂商的产品质量,N、S厂商提品质量分别为uN,uS,且uN>uS。γ系数表示两厂商之间由于生产技术差异而产生的质量生产成本差异。

N国每个消费者可选择购买一件厂商N生产的产品,或购买一件厂商S的产品(即购买进口品),或选择不买。

假设消费者对于商品质量的偏好不同,用连续统θ表示,区间=[a,b]表示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范围。那么一个θ偏好消费者购买一件u质量商品的收益为θ・u,所需费用就是购买商品的价格。

于是,在p(u)价格下,一个θ消费者购买一件u商品的净收益为:

再假设,当消费者买或不买一件商品的效用无差异时,他选择买商品。

(二)命题1

在长期完全信息博弈中,两厂商为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所选择的产品质量标准之比与其生产成本之比呈正相关。若两厂商生产成本相差越大,则其所选择产品质量标准之间的差距也越大。

由于厂商在短期内不可能对产品质量做出及时调整,所以在短期内,厂商只能根据既定的质量标准采取伯兰特行为,即均将对方产品价格作为既定而进行价格竞争。两厂商均最大化自身利润。其在N国市场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这里假设当ΠS<0时,厂商S将放弃对N国的出口。

两厂商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联立两个最大化函数,由一阶条件可得:

采用回代法,那么均衡利润为:

在长期两厂商可以调节产品质量水平,通过选择质量标准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两厂商均以对方质量标准为既定,最大化自身利润,一阶条件为:

此,命题1得证。

该命题是垂直技术标准形成的基本条件,即需要国内厂商和国外厂商之间存在质量生产成本差异,且差异越大,越容易形成限制进口的垂直技术标准。

(三)命题2

在双寡头市场中,政府N为实现本国社会福利最大化所选择的最低质量标准(MQS)使得国外生产厂商的出口利润为零。

设政府所选择的MQS为uS*,CSN代表N国消费者净福利,ΠN那代表N国生产者净福利,那么考虑N国在双寡头条件下的社会福利函数为:

假设这里政府通过MQS来控制进口品的质量,以实现在双寡头市场条件下的社会福利最大化。

通过回代法,代入在上文命题1中已求得的⑨、⑩式:

这里一阶条件恒大于零,说明政府N提高MQS可以增加本国福利。但显而易见的是,在质量生产成本差异系数γ大于1的假设前提下,过高的MQS定会从国家N的市场上完全排挤掉厂商S。

也就是说,当政府N打算继续维持比垄断市场更有效率的双寡头市场条件下,选择的MQS必须考虑厂商S的利润函数的非负条件。那么,在双寡头市场条件下,政府N为实现本国社会福利最大化所选择的MQS就是厂商S利润为零的质量标准。故此命题2得证。

(四)命题3

在双寡头市场中,设政府N为实现本国社会福利最大化所选择最低质量标准(MQS)――uS*,虽然其目的是在维持双寡头市场、提高市场效率的同时,最大化本国社会福利。但是,由于厂商S对新质量标准适应能力的限制,必然会在一定时期内阻碍其向N国的出口。只有在厂商S经过一段时间的质量经营调整后,才会再次向N国出口。

修改原假设,厂商N、S的关于质量的固定生产成本函数分别为:

且γS>γN;当γN=1时,γS=γ

令γN、γS分别为厂商N、S的“滑动摩擦质量成本系数”。

那么,遵循命题2的证明过程,我们依旧可以证明在双寡头市场中,政府N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所选择MQS使得国外生产厂商的出口利润为零。

类似于物理学中的库仑摩擦第三定律: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即f静>f滑。

我们进一步假设,当政府N制订出一条新MQS时,厂商S对于该质量标准的固定生产成本函数为:

μS为厂商S的“静摩擦质量成本系数”。

那么,由于政府N以滑动摩擦质量成本系数γS=γ为已知信息选择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MQS,那么就必然会在短期对厂商S的进口产生禁止效应。证明过程如下:

厂商S的均衡利润:

根据命题2的结论,由于原政府N选择的MQS――uS*使得厂商S的出口利润为零,再令γN=1,即γS>1,μS>γS=γ

那么,

根据对新质量标准的调节能力差异的假设:μS>γ (见{23})。

结果是厂商S将会选择暂不出口,通过质量经营管理的调节,当厂商S将“静摩擦质量成本系数”转变为“滑动摩擦质量成本系数”时,便开始再次向N国出口。这里有一个重要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就是从“静摩擦质量成本系数”转变为“滑动摩擦质量成本系数”所需的时间及研发投入。

故此命题3得证。

综合以上三个命题,可以发现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垂直技术标准并不会在长期内构成国际贸易的障碍。例如,20世纪90年代保护臭氧层有关国际公约和议定书的签订,使我国相关家用制冷设备的出口受到了严重影响。

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数据显示,以1992年为基准,我国冰箱在1992年至1993年短短一年时间内出口量与出口额分别下降54%和52%,但从1993年至1994年,经过技术改造后,出口量与出口额又上升53%和20%,其后数年出口均呈平稳增长状态。虽然垂直技术标准在短期内对我国出口产生严重影响,但这种技术压力将推动企业不断创新,进而提高自身竞争力,最终提高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而且,即使发达国家在技术水平不断升级的过程中为了最大化本国福利而不断升级垂直技术标准,也不会长期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也会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改善产品质量,不断恢复向发达国家的出口。因此,不断升级的垂直技术标准不但不会对国际贸易构成障碍,还会推动发展中国家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

三、主要结论

在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后,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阐述技术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对于技术标准,可将之分为水平技术标准与垂直技术标准,对于不一致水平技术标准而言,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它对于国际贸易的限制作用是主要的,虽然实施不一致水平技术标准,可以提高本国生产者福利,但对本国消费者福利损失也是巨大的,而且不利于实施国与被实施国的国民总福利。

因此,对于不一致水平技术标准,应积极推动国际标准化运动,倡导各国积极响应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呼吁,统一世界各国各类不一致水平技术标准,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与世界经济的发展。

垂直技术标准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考虑到发达国家的国民福利以及发展中国家提高技术水平和发展经济贸易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它的存在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并且不会长时间阻碍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贸易。从垂直技术标准不断升级的现实状况来看,垂直技术标准不但没有长时间阻碍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甚至为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经济贸易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根据本文模型,当发展中国家遭遇新的垂直技术标准时,短期内会限制其出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出口厂商质量经营调整和技术水平提高以后,发展中国家会恢复出口,并在一段时间后重新获得出口利润,这时,拥有成熟研发体系的发达国家则会随着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再次提高垂直技术标准,使发展中国家再次遭遇新的垂直技术标准,如此往复。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技术标准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不能简单地说不一致技术标准就一定阻碍了国际贸易自由化,不利于世界经济健康发展。

一方面,对于不一致的水平技术标准而言,有损于实施国的国民总福利,更有损于被实施国的国民福利,因此,它对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应当逐步消除。

另一方面,对于垂直技术标准而言,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具有较大差距,它的存在具有一定客观原因,只有技术水平差距缩小才能真正逐步消除垂直技术标准,而且垂直技术标准的存在可以推动发展中国家出口厂商积极调整质量经营管理,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从发展的角度而言,垂直技术标准有利于国际贸易的繁荣与世界各国技术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Moenius,Jonannes.Information versus Product Adaptation:the Role of Standards in Trade[M].manuscript,1999.

2、Swann, Peter, Paul Temple, MarkShurmer.Standards and Trade Performance:The UK Experience[J].Economic Journal, 1996(106).

3、Keith E. Maskus, John S. Wilson,Tsunehiro Otsuki.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Z].World Bank,2001.

4、Mattias Ganslandt,James R.Markusen. National Standard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Sweden:IUI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R].Working Paper,2001,No.547.

5、Ronald Fischer,Pablo Serra.Standards and Protection[M].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0.

6、Donna Roberts,Timothy E. Josling,and David Orden.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echnical Trade Barriers in Agricultural[J].USDA,1999(4).

国际贸易技术范文4

关键词: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41.2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国际经济领域,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支撑现代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目前WTO的成员已达到了142个,其中28个为经济强国。成员之间的贸易量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7%,我国与成员之间的贸易量也占我国对外贸易额的90%以上。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企业进入了全方位的市场竞争,这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出口产品正面临越来越多的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TBT措施的挑战。近年来,我国有60%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到了国外技术性壁垒,影响了我国出口总额的25%。在一定时期内贸易技术壁垒将成为21世纪我国出口商品的巨大障碍。如何有效突破技术壁垒,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己成为当前我国政府部门、企业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一、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形式

技术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国为保证国家安全要求,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身健康安全,保护动物、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采取一些与其他国家不一致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对本国市场上的商品实施管理,从而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进入该国市场的障碍,也称作为贸易技术壁垒或技术性壁垒,简称“技术壁垒”,英文缩写为TBT(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技术壁垒作为国际贸易中最隐蔽和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其形式复杂多样,名目繁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技术标准。发达国家对于许多产品规定了极为严格的技术标准,其中,既有生产标准,也有试验、检验方法标准和安全卫生标准;既有工业品标准,也有农产品标准。随着竞争的加剧,发达国家有意识的利用标准作为竞争的手段,往往把标准中的技术差异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有些标准的规定甚至是经过精心策划,专门用以针对某个国家的出口产品。特别是广泛地利用安全标准为工具,限制进口。技术标准不仅在条文上可以对外国产品规定许多限制,而且在标准的事实上也可以设置重重障碍,以限制进口和销售。

(二)技术法规。技术法规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涉及劳动安全、环境保护、卫生与健康、交通规则、无线电干扰、节约能源与材料等。技术法规不像技术标准那样可以互相协调,已经颁布就强制执行,在国际贸易中构成了比技术标准更难逾越的技术壁垒。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许多发达国家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消费者保护法规的制定。

随着贸易战的加剧,发达国家愈来愈多地打着本国消费者安全和健康的旗号,建立许多有关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来限制商品的进口。例如,日本有“劳动安全卫生法”、“化妆品成分管理法”、“消费法”、“蔬菜水果进口检验法”、“肉类制品进口检验法”等。德国有“化妆品管理法”、“遗弃于日用消费管理法”等。美国有“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联邦进口牛奶法”、“茶叶进口法”、“消费产品安全法”等。随着这些法律的建立,要求卫生检疫的商品愈来愈多,卫生检疫的规定也愈来愈严。

(三)质量认证(合格评定)。质量认证既能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能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障碍。如果一种质量认证体系能被各国所接受,并能相互承认对方的检验结果,就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然而,各国实行的质量认证是多种多样的,即使各国所采用的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相同,但是由于各国认证体系之间的差异,仍然会产生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四)商品包装和标签。对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了苛刻的要求和繁琐的内容,是许多国家设置技术壁垒的又一手段。例如,欧盟一直通过产品包装和标签的立法来设置外国产品的进口障碍。如对易燃、易爆、腐蚀品、有,法律规定其包装和标签都要符合一系列特殊标志要求。许多出口商品为了符合进口国的这些规定,不得不重新包装或改换商品标签,因而增加商品成本,削弱了商品的竞争实力。标签是商品上必要的文字、图形和符号。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要求尽量向消费者提品质量和使用方法的信息,因而,对进口商品,特别是对消费品标签作了严格的规定。

(五)绿色壁垒。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正式成为国际社会、各国政府以及环境保护界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发达国家对“绿色产品”的需要越来越多:从“绿色食品”、“绿色用品”,到“生态文具”、“生态玩具”;从“生态时装”、“生态住宅”,到“绿色汽车”、“绿色飞机”;从“绿色产业”到“绿色市场”。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处在不同阶段,所以在对环保标准的要求和环保资金的投入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高,而发展中国家的环保标准较低,因此,由于各国环保标准不一也造成了实际上的贸易障碍。绿色壁垒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角度出发,其内容可以从商品的生产、加工方法、包装材料、销售方式、消费方式甚至商品废弃后的处理方式等诸多方面加以限制。

二、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特点

技术壁垒作为当今最为盛行和为各国最常用的贸易壁垒手段,这主要还是和技术壁垒的特点有很直接的关系,正因为技术壁垒的客观特性的存在,决定了其在贸易壁垒中的地位和影响(见表1)。

(一)技术壁垒的合理性。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及消费者利益,因而有其合理性的一面。WTO/TBT协议并不否认各成员国技术壁垒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主要是技术壁垒不应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要求技术壁垒不得有歧视性。

(二)技术壁垒的灵活性。不断发展的技术(含检验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技术壁垒的多样性,为灵活运用技术壁垒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同时,在剧烈的竞争中,有些国家为保护本国生产者的利益,常常蓄意提高进口商品的标准水平。进口商品的标准可以灵活改变的做法,使即便有多年出口贸易经验的企业,有时也很难通晓进口国对商品的所有技术要求。

(三)技术壁垒的隐蔽性。目前,有些发达国家的居民不断向中央和地方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技术立法,保护动植物和人类自身的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同时,进口商为避免承担法律责任,也要求立法来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事实上,把标准和技术法规作为技术壁垒,是各国政府或多或少、或明或暗一直在使用的方法。因此,看似最客观、最中性、披上合法外衣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等必然成为影响贸易的最重要的因素。

(四)技术壁垒的复杂性。技术壁垒因涉及的技术和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它远比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复杂。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出口商品,各种技术规定及检验程序十分复杂,不仅中央政府,而且地方政府或民间机构也颁布了许多工业品和消费品的技术规定。

正由于技术壁垒有其合理性、灵活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比较容易实施,不像采取其他措施容易遭到报复。所以一些国家都愿意利用技术壁垒进行贸易保护。

(五)技术壁垒的广泛性。TBT措施的表现形式极具广泛性,涉及法律、法令、规定、要求、程序、强制性或自愿性措施等各个方面。从产品角度看,不但包括初级产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产品的加工程度和技术水平越高,所受的制约和影响也越显著;从过程角度看,涵盖了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从领域角度看,已从有形商品扩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三、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发展趋势

尽管GATT和WTO都致力于消除技术壁垒,但随着关税壁垒的削弱,技术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技术壁垒而引起的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多。技术壁垒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壁垒中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各个国家参与贸易的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一方面,大量新技术、新产品的产生推动了技术标准中技术含量的提高;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结构的升级,高技术产品贸易促使各国建立相应的高技术贸易壁垒。技术壁垒的数量越来越多,涉及的产品与国家日益增多。发达国家为了保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和技术优势,采取的技术壁垒越来越多,涉及到的产品也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保护本国市场,也开始注意建立技术保护体系。

(二)技术壁垒引起了日益增多的国际贸易摩擦。由于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各个国家为了限制那些可能对本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的高技术产品的进口,制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的技术壁垒,从而使技术壁垒引发的国际贸易争端不断发生。例如,欧洲对于美国的转基因食品进口的限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欧洲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持怀疑态度,所以不希望从美国进口转基因产品,但是一般的贸易措施又无法阻止其进口,因此只有借助于技术壁垒,由此引起欧洲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

(三)贸易壁垒的重点正向技术壁垒转移。目前,在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约占非关税壁垒的33%。发达国家为利用其科技优势最大限度地控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技术领导权,尽可能把本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及监测技术纳入国际标准。可以说,技术壁垒已成为当今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显著特征之一,并为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保护市场排斥外国产品提供了借口,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王金海,陆钧.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问答[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2]陈志田,叶柏秋.贸易技术壁垒与商品进出口[M].北京:中国脊梁出版社,2002.

国际贸易技术范文5

【关键词】技术创新;国际贸易;互动

一、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的作用

(一)技术创新可以促进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商品结构的优化

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工业模式下,企业的技术水平低下,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严重,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大,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小。如果这种产业结构得不到调整,不能确立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信息产业的比较优势,并通过高新技术的扩散,实现对传统工业部门的技术改造和更新换代,那么出口商品结构就得不到改善。因此,确立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地位,通过对第一、二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升级,是推动出口商品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变,实现对外贸易顺利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技术创新可以增加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从而增加出口需求。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科技含量多的制成品的需求相对扩大,而对初级产品的需求相对缩小,因而技术进步有助于扩大贸易规模、改善贸易结构。

(二)技术创新有利于贸易条件的改善

贸易条件是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一般说来,利用先进科技水平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时期居于垄断地位,价格竞争能力和非价格竞争能力都比较强,贸易条件相对有利,出口商往往据此能获取超额垄断利润;而科技水平较低的商品则由于竞争激烈等原因,贸易条件趋于恶化。因此,增加对出口商品的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水平,可以改善一国的贸易条件,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技术创新有利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技术创新与国际贸易竞争优势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加强效应。(1)本国研发努力和外国技术溢出增加了本国技术创新的能力,而技术创新带来的新产品和新工艺,加大了产品的差异性、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或降低了产品产品成本,是一国产业获得或维系国际竞争优势的基础。(2)当一国以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进行国际贸易并大量出口时,技术创新使企业或得垄断优势并据此改变国际市场结构,获得巨额利润,这既成为进一步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又由于巨大的贸易收益和拓展的海外市场为进一步创新提供了资金、人才和市场优势,形成技术创新与竞争优势的相互加强效应。(3)竞争优势带来的出口贸易的增加往往伴随着技术溢出、转移或扩散,既能刺激优势企业的再创新意识,也因为模仿竞争的扩大而加强了企业的创新压力。(4)竞争优势带来的出口增加会加强优势出口商与进口商间的相互沟通与合作,这种国外用户的信息传递、技术要求是促使出口商减少重复研发、获取最新技术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出口企业通过边出口边学习机制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从而又转为强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渠道。

二、国际贸易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当代的贸易理论认为,从静态意义上,技术创新是比较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动态意义上,技术创新是维系动态比较优势的关键。一方面,为了获得或维系比较优势,国际贸易成为国内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另一方面,伴随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转移或扩散,既能刺激初始创新国的再创新意识,也能削弱其比较优势。国际经济学的有关理论表明,技术创新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基础之一。因此,贸易出口国往往是某种技术领先的国家。

国际贸易作为主要的国际技术外溢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将两者分开表述,表1列举了进口贸易(IM)和出口贸易(EX)的各种主要作用机制。

国际贸易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

创新渠道 作用机制

IM 示范效应 通过模仿进口品达到技术创新的作用(Fosfuri et al,2001;Gorg and Greenaway,2004; Ma, 2006);

竞争效应 通过具有相对竞争优势商品的进口加大国内市场竞争和替代,促进内部研发投入来改进落后的生产方式,从而达到技术创新的作用(Fosfuri et al,2001;Gorg and Greenaway,2004;Grossman and Helpman,1991;Ma,2006);

技术贸易 直接引进技术,促进生产效率和研发效率(Fosfuri et al,2001;Ma,2006);

EX 学习效应 国外进口商为获得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而向国内制造商提供相应的高于国内技术标准的技术援助(Barbosa and Eiriz,2009;Ernst, and Kim,2002; Hatani,2009);

产业链效应 出口部门在产业内部纵向延伸,形成后向外溢链(Barbosa and Eiriz,2009;Hatani, F,2009);

三、结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充分地肯定了技术创新对“比较优势”的积极意义,无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就国际贸易的双方而言,国际贸易对各自的技术创新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影响。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这两者之间不仅具有一种互动效应,同时具有一种长期增长效应。无论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国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引致的技术创新,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对当今世界经济的整体增长而言,不仅需要各国独立的技术创新,更需要国际贸易从各个方面刺激或促进贸易双方的技术创新活动,使世界整体的技术存量不断增加,从而为世界经济的长期增长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Krugman,P.(1979)“A Model of Innovation,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World Distribution of Incom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87, pp.253-266.

[2]Benarroch,M.(1996),“Scale economies, wage differentials, and North-South trade”,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 51, pp. 327-342.

[3]Young, A. (1991), “Learning by doing and the dynamic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 Vol. 106, pp. 309-405.

[4]林琳.技术创新、贸易竞争优势与出口绩效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08,(11).

[5]唐保庆,黄繁华.国际贸易结构、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R&D溢出效应[J].财贸经济,2009,(9).

[6]马章良,顾国达我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6).

国际贸易技术范文6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技术性壁垒;应对措施

1引言

农产品出口的技术壁垒不是近几年才产生的,这些问题由来已久,也是世界贸易市场中调节各国利益的一种手段。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产品占全部产品输出量的比例较大,农产品出口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创造了较高的产值和利益。但是在农产品出口时经常会遇到技术性壁垒,给产品贸易带来不良的影响,我国也因此遭受了较多的经济损失,找到应对技术壁垒的路径是我国农产品出口最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

2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阐述

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指的是产品进口国家制定的一种技术规范与标准,主要是针对产品本身制定的一种质量或技术认证技术。壁垒,顾名思义是障碍的意思,技术性壁垒,显然就是带有不公平性的技术要求。技术性壁垒是一种严格的技术检验标准,通过有关法律认定的,包括认证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起到限制进口国外产品的最终目的。狭义的技术性壁垒主要是指产品检验的技术性促使,广义的技术壁垒指的是商品检验和动植物产品的检疫措施、包装和标签等。我国对于技术性壁垒的研究主要还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的,很多研究人员认为技术性壁垒是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交替作用的结果,技术性壁垒存在很多可变化的因素,如数量、价格等。还有人认为技术壁垒是一种市场干预措施,是政府部门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情况制定的限制进出口贸易,保证进出口平衡的一种市场手段。

3技术性壁垒给我国农产品贸易带来的影响

3.1对农产品产地经济结构的影响

目前,欧盟、美国、日本从我国大量进口农产品,同时这些国家也是使我国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最明显的国家,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生产技术比较先进,农副产品质量要求较高,重视农产品安全性与环保性,因此,对我国农产品生产地区有一定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农业生产是主要的经营项目之一,但各地区生产的农产品各有优劣,因此,要选取最优质的农产品类型进行出口,调整地域差异,优化地区农业经济结构。

3.2对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影响

首先,我国农业生产目前还都是小规模生产的状态,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导致很多生产者扩大生产时没有结合市场需求,导致大量产品积压,遭受了较大损失。其次,技术性壁垒使很多农业生产企业转而经营其他产品,技术壁垒取消,市场又出现较大的缺口。最后,我国水产品和畜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但这些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当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壁垒限制,就会有很多劳动力投放到其他市场,影响我国的农产品生产。

3.3对农产品贸易环境的影响

世贸组织是公开、公平的国际贸易组织,这一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市场向着自由、开放的方向发展,但在实际国家贸易进行的过程中,有很多政策是不透明的,还存在歧视性,例如《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中规定,允许各国为提高产量、保护人类安全、保护动植物安全、保护环境等提出例外规定,但实际还是存在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限制政策。技术性壁垒的隐蔽性,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不公平的待遇。2002年欧盟宣布禁止中国动物源产品进出口后,日本等国也加强了对我国动物源产品的检验,使农产品出口环境异常紧张。

4农产品贸易应对技术性壁垒的有效措施

4.1建立标准化认证体系

首先,我国要针对农产品生产建立标准化认证体系,原来我国对于部分农产品的认证标准设置过低,导致很多农产品不符合有关要求。目前,我国要促进农业产业化,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要求制定农产品卫生标准及安全标准,建立认证制度,严格认证程序,保证生产的农产品都是绿色无公害的产品,进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2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世界对于我国的农产品要求逐渐提高,环保技术标准与食品安全标砖成了主要的限制因素。因此,我国要重视环境保护问题,降低环境污染,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指导农业生产,提倡建立绿色农业,生产绿色安全的农产品和副产品,减少绿色壁垒的限制。

4.3推进农业技术创新

促进农业技术改革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要借鉴发达国家的优势与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开发优质的农产品品种,研发新的生产与加工技术,引进农产品保保鲜设备,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进而增强我国农产品的优势。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绿色农产品是打破技术性壁垒的有力武器。

4.4开展国家合作,营造优质贸易环境

目前,我国农产品遭受的技术壁垒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国际地位与经济地位的问题,想要改变这种贸易格局与经济秩序,就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南北对话,建立良性的贸易机制,与其他国家进行多边交流与合作,促进农产品的出口。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产品面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要从本国农产品质量、生产技术、环境保护等方面入手,从开展国际合作入手,积极面对贸易壁垒带来的压力,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和世界地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晶.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贾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浦费导刊,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