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发展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资源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资源发展规划

水资源发展规划范文1

(1.承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 承德 067000;

2.承德市水产工作站,河北 承德 067000;3. 北京市水产研究所,北京 100075)

为摸清冷水鱼资源情况以便对冷水鱼今后发展进行初步规划,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承德冷水鱼和稻蟹生态养殖技术综合试验推广站对全市冷水鱼资源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看,承德市的冷水资源对于发展冷水鱼养殖发展潜力很大。

1承德市冷水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承德地处燕山山脉,位于滦河、潮白蓟运河和辽河三大水系上游,属河北省的东北部,全年平均气温8.9 ℃,年均降水量400~800 mm,各类水域总面积9 533 hm2,宜渔面积6 333 hm2,全市常年水温在2~20 ℃的较好冷水泉有33处,重点分布在丰宁、滦平、围场、平泉、承德县等地,其中丰宁县有9处、围场县有7处、兴隆县5处、平泉县有4处、承德县有3处、滦平县有3处、隆化县有2处,这些丰富的冷水资源,为承德的冷水鱼养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此外,承德市还有大型水库2座、中型7座、小型水库93座,水库养殖水面占73%,池塘水面仅占27%;其中有30余座水库表面水温最高24 ℃,底排水在20 ℃以下,均适合冷水鱼养殖,据统计目前仅有23座大中小型水库利用了水库资源养鱼,养殖种类主要是鲢、鳙、草、鲤、鲫鱼,底排水多用于灌溉发电,只有滦平利用底排水养殖了冷水鱼。由于人口增加、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等原因,增加温水性鱼类养殖面积难度较大,而相对于冷水鱼养殖比较灵活,不需要大面积,只要水流量充足,就可以修建鱼池,发展前景广阔。

从全市渔业资源调查分析看,冷水资源主要类型有山泉水、地下冷泉水、水库底排水,可利用资源达到14.5 m3/s,已利用资源1.3 m3/s,养殖品种主要有虹鳟、金鳟、鲟鱼,另还有少量的大鲵、硬头鳟、哲罗鱼、西红点鲑、江鳕等冷水鱼类,此外还有增殖放流种类细鳞鱼和池沼公鱼。养殖方式主要是设施化养殖和一般性常流水养殖。

2冷水鱼养殖业规模初成,效益初步显现

承德市冷水鱼养殖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到“十五”期间,加快了发展速度。到目前为止,冷水鱼养殖面积已达74 350 m2,产量491 t,养殖品种由原来的只有虹鳟鱼、金鳟鱼发展到现在的虹鳟鱼、金鳟鱼、大鲵、鲟鱼等十来个品种。全市养殖企业或专业户发展到23个,设施化养殖规模已达到2.1万m2,涌现了天河龙养殖有限公司、君发渔牧业有限公司、平泉柳溪冷水鱼养殖基地、滦平虹鳟鱼孵化和苗种繁育基地等冷水性鱼类养殖龙头企业,形成了龙头企业+个体户联户经营、从亲鱼培育到商品鱼养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

3发展冷水鱼养殖具有广阔的前景

从广义来讲,冷水性鱼类是指人们按照鱼类生活的环境,特别是生活水温不超过20 ℃左右生活的鱼类,多为吃食性名贵鱼类,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特别是鲑鳟鱼的鱼卵营养丰富,已逐渐成为消费人群的高级营养品,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推动了冷水鱼养殖业的发展。

同时冷水性鱼类适应高密度流水养殖,可以在有限的水体中养殖大量的食用鱼,可以灵活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流水养殖溶氧高、养殖密度大,可达到20~30尾/m2,单产可达到75~90 t/hm2,比普通的池塘养殖高出几十倍,是其他鱼类无法比拟的。特别是承德地处山区,有丰富的冷泉水和流水资源,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发展高密度冷水养鱼,实现单位面积产量的大幅提高(据统计,承德市目前鲑鳟鱼单位面积产量仅为4.5 kg/m2,开发潜力非常巨大),对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和促进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4 存在问题

4.1苗种生产体系没建立,科技攻关任重道远

承德市还没有规模性的冷水鱼原良种场,养殖生产所需要的苗种主要靠外部引进,自身育种能力不能满足冷水鱼养殖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承德市在人工繁育、养殖模式、病害防治、饲料营养、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攻关能力还很弱,成套的繁育养殖先进技术还有待总结推广。

4.2资源利用率不高,产业化水平较低

目前承德市冷水资源利用率不到30%,年产量仅400多吨。冷水鱼养殖的龙头企业不多,规模较小,布局不合理。尽管冷水鱼产业对旅游、餐饮等有了一定的带动,但产业化水平仍较低,产业链条也较短,产品的加工能力还很弱,国际国内市场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4.3规模小、不规范

目前承德市冷水鱼养殖建池标准低,建设布局缺乏科学规划,且专业从事冷水鱼养殖的公司和繁育基地较少,养殖者多数为山区个体经营的专业户渔场,规模小、设备简陋、管理粗放。承德市冷水性渔业资源还处于小规模、浅层次、低水平开发状态。

4.4宣传力度较弱,消费市场有待拓展

冷水鱼是欧美国家的传统食品。以鲑鳟鱼为代表的冷水鱼适宜生鱼片、烧烤、熏制等吃法。由于消费习惯和消费宣传不到位,承德市生产的冷水鱼主要在产地通过农家乐消费,还没有完全走进百姓餐桌,消费市场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4.5政策支持不够,发展资金不足

目前,承德市水产养殖业投资渠道单一,主要是来自民间和社会团体,缺少国家投资,资金主要用于苗种采购、池塘改造,冷水鱼养殖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的新技术、新品种开发、推广的投入明显不足,养殖生产水平不能提高,尤其是冷水鱼加工业、休闲渔业方面的投入至今仍是空白,省、市财政每年投入水产发展的资金较少,更没有支持冷水鱼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

5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产业发展

5.1明确发展思路,建立优质良种场

承德市冷水资源充沛,水质符合NY5051《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冷水长年水温不超过24 ℃,适合优良品种的培育和苗种繁育。因此,借助淡水养殖产业体系这条主线建立优质良种场,引进高品质的养殖品种进行苗种繁育,可供本市养殖户养殖外,还可向其他临近省市提供苗种,从而改变苗种外购的局面,降低成本,促进冷水鱼养殖发展。

5.2整合和优化技术优势力量

借助淡水养殖产业技术体系是由全省农科教三方共同组成的技术群体,大幅度提高渔业生产科技含量。建立冷水鱼高标准养殖示范区,在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和推广中,树立典型,起到带头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全市的冷水鱼养殖业发展;同时以龙头企业和科技型龙头企业为载体,以中青年专家及学术、技术带头人为研究骨干,建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渔业科技创新体系;以国际国内需求为导向,推进冷水鱼养殖、加工,销售及相关产业的稳定发展;以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为目标,严格控制冷水鱼养殖环境质量及投入品,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3把项目建设作为做强冷水渔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建立多层次、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冷水鱼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招商引资,培育产业,壮大龙头,提升承德市渔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5.4开发冷水休闲渔业,打造新亮点

虹鳟鱼养殖密度大,吃食比较凶猛,适合垂钓。而承德市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又是理想的旅游度假胜地,可以结合旅游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因地制宜地发展休闲渔业,深挖鱼文化,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景点,突出地方餐饮文化特色,吸引广大游客,提升承德市冷水鱼产业发展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以养殖、加工、餐饮、旅游为一体的冷水鱼产业链。

5.5开拓多种市场运营方式,增加效益

水资源发展规划范文2

(一)自然环境

××县位于滇中高原北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4′——××°49′,北纬××°51′——××°30′之间,东与××隔江相望,东南与××县毗邻,西南与××县接壤,东北连接××市,西北隔江与××县相邻。县城距省府262公里,距州府208公里。县城东西最大横距53.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3.6公里。

全县总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97%,坝区占3%,境内最高海拔2884.7米,最低海拔926米,相对高差1958.7米。年平均气温17.7℃,极端最高气温37.7℃,最低气温-4.4℃,年平均温差13.4℃。多年平均降雨量84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794.4毫米,年平均日照2811.5小时。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干旱、大风、冰雹、低温和霜冻。

县辖×乡×镇,×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现有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66716亩,旱地68114亩。全县经济收入主要为烤烟、粮食、林业、加工业、经济林果、养殖业。工农业生产滞后,20*年,全县工农业生产总值为37364万元。境内东南部、中部商业、经济文化较好,而北部、西部等由于山高地少,经济文化较为落后。

(二)水资源现状

××县境内河流均属金沙江水系,多为南北走向。主要河流有××河、××河、××河、××河。

县境内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840毫米,丰水年1147.7毫米,枯水年550.3毫米,全县水资源总量19.07亿立方米,地表水径流量4.87亿立方米,地下水2.29亿立方米,过境水资源量1.74亿立方米。全县区域的水资源总量为6.6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610立方米。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量4.87亿立方米,已开发利用2.9亿立方米。

全县已建成水库、坝塘××座,总库容××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座,小(一)型水库×座,小(二)型水库×座,小塘坝×座,蓄水能力××万立方米,实际供水能力××万立方米。建成引水渠道95条,总渠长318.2公里,实际供水能力3*万立方米。全县耕地面积134830亩,实际灌溉面积76776亩,其中:水田44000亩,水浇地32776亩。由于工程老化,供水设施简陋,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仅为0.24~0.32。

二、开展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的重要性、目的意义、原则、依据、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必要性

××是个水资源短缺的县,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节水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和关键。《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措施,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为此,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的意义

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我县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做到“城乡一体,水权明确,以水定产,配置优化,水价合理,用水高效,中水回用,技术先进,制度完备,宣传普及”。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和完善我县节水型社会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技术政策和宣传教育体系。

(三)原则

试点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1、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以水定产,城乡协调。

2、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3、注重基础,完善机构,措施配套,广泛参与。

4、立足当地,多方筹措,省州共扶,合理使用。

(四)依据

试点工作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城市供水条例》、《××省取水许可规定》、《××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全国节水规划纲要》、《中国城市节水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

(五)指导思想

以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保障,合理的资金投入和工作方式为支撑,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

(六)目标

1、结合我县水资源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总量控制目标。

2、发展目标

(1)农业节水,重点对中型水库灌区以及万亩灌区进行节水改造,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带动全县节水型社会化建设。

(2)工业节水,重点行业是水泥厂,人造板厂,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到60%,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下降到50立方米。

(3)县城生活节水,重点推广节水器具和杜绝减少跑、冒、滴、漏。

(4)农村生活节水,重点推广节水器具。

(5)建立健全节水管理体系、法规体系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节水运行机制和节水产业,提高全县节水意识。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1、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县情,制定出适合我县水资源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政策,编制节水发展规划,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

2、根据我县水资源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主要行业产品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制定供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逐级分配,对供水实施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方案。

3、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对已建工程,按照水资源条件,调整现有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实现优化配置水资源。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包括水利项目、工业项目以及涉水项目),实行水资源论证制度。

4、编制节水工程规划,加强节水工程建设,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提高用水效率。

开展农业节水工程建设,进行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推行各种节水技术、设备和器具。工程措施包括农业节水示范项目,灌区及工业节水改造,集镇供水设施改造,集雨设施建设,工业及生活污水减排处理和回用,引水冲污工程,河道清淤等。

5、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建立节水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为核心的,包括水资源论证、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三同时四到位、节水产品认证等在内的水资源和节水管理制度体系,加强节水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6、改革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对涉水事务统筹考虑,实现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适时、适度、适地调整水价和水资源费,实行超计划用水或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

7、建立稳定的节水投入保障机制和良性的节水激励制度。从水资源费、超计划、超定额加价水费和排污费等收费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和地方财政补助经费,作为节水管理专项资金。通过节水专项奖励,财政补助,减免有关事业性收费等政策,鼓励和支持节水技术发展。

8、推动节水服务体系建设。搞好节水技术指导,示范培训,建立节水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根据需要,开展相关专项课题研究。

9、制定节水指标体系,建立监测监督检查系统。建立节水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考核供用水单位节水实施情况,加强对高耗水行业、重点用水大户的监督检查。

10、建立节水宣传制度,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广泛开展政策、法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标语、循环宣传网站,座谈会,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进行周期性宣传,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政策认识水平和法制观念,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环境认识。

四、试点工作组织形式

××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主体是××县人民政府,由××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具体人员由各相关部门抽调组成,负责试点实施具体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各负其责。

水利部门负责节水发展规划组织实施牵头工作,制定水资源统一管理有关政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优化配置水资源,负责农业节水工程的实施。

建设部门负责县城生活节水,建设、改造供水管网,推广节水器具,制订县城生活用水、节水计划,并组织实施。

经贸部门负责工业节水管理工作,进行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推行各种工业节水技术、设备和器具。

农业部门要根据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负责做好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调整。

计划部门负责制订水价管理制度,适时、适度、适地调整水价和水资源费。

财政部门负责积极筹措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建立稳定的节水投入保障制度,确保资金投入。

科技部门负责做好节水技术、设备、器具的引进、推广和指导工作。

五、试点时间

根据省水利厅意见,我县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时间定为3年。

六、试点实施步骤

1、编制实施方案,并报省水利厅审查批准,时间:20*年5月底前完成。

2、实施方案通过审查后,组织编制节水发展规划,时间:20*年12月底前完成。

水资源发展规划范文3

第一条为加强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城市(含县城、建制镇、独立工矿区)规划区范围内从事取水、供水、用水以及相关管理活动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市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第四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为全市城镇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全市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具体行使以下职能:

(一)拟定全市的节约用水政策、编制节约用水规划;

(二)贯彻并指导实施国家有关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的法律法规,督促落实节水指标和节水措施;

(三)负责制定全市年度水资源量的分配方案和水量调度计划以及计划取用水量和节约用水计划,实施水量的统一调度;

(四)会同有关部门推广和普及节水型产品和器具;

(五)负责全市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统计工作;

(六)负责全市节约用水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市发展和改革、经济贸易、建设、规划、农业、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有关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

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为本行政区域的城镇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各自的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各县(区)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有关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

第二章定额与计划

第五条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

第六条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本地实际,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节约用水发展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节约用水发展规划制定节约用水年度计划。

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编制本行业的节约用水发展规划和节约用水年度计划。

水资源发展规划范文4

【关键词】 淳化县;县城供水;现状分析;发展规划

一、概况

1、县城概况

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位于三秦之腹、渭水盆地北缘,东经108° 18′~108。51′和北纬34。43′~35。03′之间,县境东西长46.5 km,南北宽30.5km,总面积983.8 km2,耕地面积54万亩,全县辖5镇10乡204个行政村,总人口20.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4万人。农业处于县域经济的主导地位。县城距西安市75 km,距咸阳市60 km。211国道纵贯县域南北,县、乡级公路纵横交错,交通较便利。

2、水资源概况

淳化县境内主要河流有八条,属泾河水系的有金地沟、姜家河、通深沟;属渭河水系的有冶峪河、秦庄沟、常村沟、清峪河。全县宜水区248平方公里,水质尚好。

(1)地表水资源。根据淳化县气象局最新数据,淳化县多年平均降水量585.8mm,降水总量为57631万m3,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503万m3,属缺水地区。淳化县的入境客水是由金池沟、姜家河、谈村沟入境的水量构成,多年平均入境水量443万m3。淳化县茨坪电站设计断面多年平均过境水量13.45亿m3。地表水资源可利用率按30%考虑,淳化县自产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650.9万m3;入境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32.9万m3。因此,淳化县自产和入境地表水资源量为1783.8万m3。

(2)地下水资源。根据调查资料分析,淳化县地下水资源量4158万m3,其中泾河流域1474万m3,占全县地下水资源量的35.4%;冶峪河流域2439万m3,占全县的58.7%;清峪河流域245万m3,占全县的5.9%。全县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为1347万m3。

3、供水设施现状

淳化县自来水公司现有水源4处,分别为二号井、三号井、南关水厂、北关水厂。由于去冬今春一来,地下水位下降,实际供水现状分别为:2号井400 m3/d,3号井500 m3/d,南关水厂1100 m3/d,北关水厂2000 m3/d (现未启用)。供水居民2.9万,供水总量2000 m3/d。目前,自来水公司现有供水水源井三个,一号井由于地下水位下降,井壁坍塌已经报废,投入使用的二号井、三号井和南关女儿泉,日实际供水量为1500吨,年供水量为58万m3,水质各项指标均符合85国标水质要求,供水范围北至北关小学,南至大店乡政府孙家咀村,东至东关庄头坡,西至县职业中学,单位用户167户,私人用户680户,供水覆盖率达95%以上,给配水管网总长度为23km,输配水管网为枝状及环状管网结构。

4、供水能力现状

目前,自来水公司现有供水水源井三个,一号井由于地下水位下降,井壁坍塌已经报废,二号井400 m3/d,3号井500 m3/d,南关水厂取用的是山泉水,制水规模为1100 m3/d,北关水厂取用的是冶峪河水,制水规模为2000 m3/d,总计供水能力为4000m3/d,仅能满足规划需水量的40%,供水量不足将严重影响县城及周边群众正常生活,还有部分郊区城市供水管线未延伸到,居民生活用水非常困难。

5、存在问题

淳化县的供水系统于20余年前建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整个供水系统难以满足淳化城区生活与生产用水的需要,供需水矛盾特别突出,很多问题益发严重。如供水系统机电设备老化严重、部分配水管网严重老化急待更新改造、用水总量大,现有供水设施难以保障城区用水安全、无备用水源、没有完整的水质化验与检测系统等。并且随着社会物价上涨、社会工资水平增长,由于供水价格核算成本往往低于现时成本,造成价格倒挂,公司连年亏损,职工工资水平低下,工资水平远远低于县上的平均水平。公司目前仅能维持运行,没有能力开展设施改造和更新。

二、县城供水发展规划

1、规划原则

规划应遵守的原则有:(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居民安全饮用水的可持续,保证水源、供水工程、管理运行的可持续性;(2)针对现状供水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供水问题的最佳思路和方法。充分利用已有供水工程,通过改建、扩建、新建供水设施,有效降低工程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3)综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情况,合理确定用水标准和供水规模,同时兼顾长远发展的需要;(4)以县自来水公司为依托建立健全饮水安全监测体系,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稍水质检验和监测,确保供水水质安全等。

2、规划目标

项目规划基准年为2011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建设期为2012~2015年。各项指标应达到以下目标:(1)水量:满足2020年县城经济社会和居民用水需要;(2)水质:严格执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2020年水质合格率达到98%以上;2015年前具备42项常规指标的自检能力;水压:达到《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对供水压力的要求;(3)管网漏损率:2015年下降到15%以下,2020年下降到12%以下;(4)运行管理:建立较为完善和规范的日常安全管理与应急体系及相应的技术措施;全面推进生产运行和业务管理信息化。

3、规划供水能力

项目新规划三眼水源井,根据现有井资料可知,单口井出水量为50 m3/h,则单口井每日出水量1200 m3/d,则新规划三眼水源井的出水量为3600 m3/d,改造2号井使得出水量达到800 m3/d,改造3号井使得出水量达到800 m3/d,改造南关水厂使得出水量达到1100 m3/d,近期扩建北关水厂使得出水量达到4800 m3/d,规划2020年以前扩建水源采用县上筹备修建的淳化县屯庄水库的北关水厂,使得北关水厂出水量达到9600 m3/d。

为保护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规划2020年以前,将现有的和新规划的地下水水源井只作为备用水源使用,而将北关水厂作为县城供水主水源,再加之南关水厂,则可供水规模则为总产水量可达10700 m3/d。备用水源为新规划的三眼水源井和现有的2号、3号水源井,备用水源规模为5200 m3/d,备用水源规模可以满足主水源出现问题时的居民生活用水规模4650 m3/d。

4、规划工程布局

根据预测县城供水量及县城现状供水能力,规划水平年2020年供水工程总体布局:

(1)水源部分。新修三眼水源井、改造现有2号、3号水源井,取水规模5200 m3/d(规划以后作为备用水源);改造南关水厂制水规模1100 m3/d(规划以后作为主水源一部分);近期扩建北关水厂制水规模4800 m3/d,规划年2020年以前扩建北关水厂制水规模为9600 m3/d(规划以后作为主水源)。合计主水源规模10700 m3/d,备用水源规模5200 m3/d。

(2)净水厂部分。地下水水源规模5200 m3/d;改造南关水厂制水规模1100 m3/d;近期扩建北关水厂制水规模4800 m3/d,规划年2020年以前扩建北关水厂制水规模为9600 m3/d。合计主水源规模10700 m3/d,备用水源规模5200 m3/d。

(3)输水管道。规划铺设从屯庄水库到北关水厂的输水管线,铺设规划的三眼水源井到县城管网的输水管道,改造南关水厂和北关水厂到县城管网的输水管道,改造县城配水管网。

5、预期经济效益

淳化县城供水发展规划供水范围为淳化县县城。县城人口2011年为2.9万,人口增长率按0.6%计,则到规划年2020年,淳化县城人口将达到3.06万人,确定规划年2020年淳化县城人口规模为3.1万人。设计水平年年工业产值,按照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淳化县县城供水现状及规划调查报告,预计2020年工业产值为46000万元。按工业增加值、城建筑业、商饮业、服务业增加值2020年与现状年2011年相比,合计增加1.84亿元,效益分摊系数取5%,则供水效益为920万元。生活及环境供水效益166.56万t/a,按3.5元/m3计算效益,其效益为582.96万元。总供水效益为1502.96万元。

三、结论及建议

1、结论

当前,淳化县县城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备用水源、供水能力不足、机电设备老化、水质监测能力差等,严重制约了县城发展。本次提出的规划目标及工程布局全部实施后能够满足设计水平年2020年淳化县城用水需求,对提高淳化县城供水的质量和规模,解决县区的用水需要,使县城供水系统更为合理、安全,对促进淳化县经济发展,改善城区群众的生活条件,推进城市建设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建议

建议在今后应该加强水源保护,积极进行备用水源建设,完善水源地保护执法,可以为水源地保护提供坚实的后盾。同时为保证淳化县城供水安全,应加快落实备用主水源屯庄水库的立项建设工作,开展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同时,加强水质监测,增强水质预警能力,通过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和实验室监测设备的监测,提高对水源、水厂、管网水质的实时监控能力和对突发性污染事件的监测、分析能力,缩短判定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及可能造成危害所需要的时间,提供及时、准确的污染动态数据,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水资源发展规划范文5

关键词 节水型农业;意义;措施;山东济宁

中图分类号 S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258-02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而济宁市又仅为全国人均的1/4。随着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因此,发展节水型农业已成为济宁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意义

为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要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济宁市农业节水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但依然存在节水意识淡薄、管理粗放、投入不足、政策不配套等诸多问题,尚未建立起良性的发展机制,发展速度和规模远不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节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发展节水型农业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尤为紧迫。加快发展节水型农业,不仅对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保障城市和工业用水、国家粮食安全、水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和促进农业及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2 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措施

2.1 科学制定农业节水总体规划

发展节水型农业,要从济宁市实际情况出发,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为中心,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建立节水高效农业为目标,科学地制定出全市农业节水总体规划。

2.1.1 坚持节水型农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制定济宁市节水型农业发展规划,要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要与农业发展规划、水资源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相协调;要以农业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根本目标,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雨水、灌溉回归水和城市污水等多种水源的开发利用。

2.1.2 坚持节水型农业布局的合理性。节水型农业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利用,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上,根据不同县市区的水土资源状况、自然和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物种类、经济发展水平等,科学确定全市节水型农业的合理布局。

2.1.3 坚持节水型农业建设的实效性。根据济宁市的实际情况,在全面推进节水型农业建设过程中,要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分步实施。如在种植结构上,要以大田经济作物为重点;在工程建设上,要以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节水增效示范工程为重点;在技术上,以普及和推广成熟、适用的节水技术为重点。

2.2 积极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目前,济宁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农民仍习惯于大水漫灌农田。如有些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县市区,耗水量高达3万立方米/hm2,超过作物生长正常耗水量的1倍以上,这已不单是利用效率低的问题,而是对宝贵水资源的直接浪费。据统计,目前济宁市农业用水约占全市用水总量的64%,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约为0.45,而一些先进地市却高达0.60。为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济宁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探索和创新水利发展思路,确立了“三个三”的目标。

2.2.1 实现水库、河道、湖泊“三域”联网运行。自2003年,济宁市对洪水实施了有效管理,实现了水库流域、河道流域、南四湖流域的高效联网运行,对“三域”水资源实行科学调度、联网运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洪水资源化。目前是抓住实施治理淮洪水南下、南水北调东线、病险水库加固、骨干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因此,要加快济宁骨干水网建设,提高水利设施的整体防洪能力和供水能力,5年内全面完成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河流治理,实现能排、能泄、能蓄、能灌目标。

2.2.2 实现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三水”联合调度。济宁市充分利用市场规律进行调配,做到优先使用当地水,不足部分由黄河水或长江水补充。另外,还应充分利用汶河水对济北地区进行补源回灌,保护地下水资源。

2.2.3 实现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合理配置。济宁市水利部门不断更新用水、管水观念,依托先进的管理手段,逐步从应急调度向常年调度转变;从单纯的水量调度向水量水质统筹考虑转变,从单纯服务于生产生活用水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统筹兼顾、合理配置转变,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并以此推动和保障全市农业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3 大力强化农业节水措施

农业节水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配置、输配水系统的节水、田间灌溉过程的节水、作物生长水分转化过程的节水、用水管理的节水以及农艺节水增产技术措施等多个方面,节水技术是由水源、工程、农业、管理等环节的技术措施组成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十几年来,济宁市为加强农业节水工作,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

2.3.1 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通过井渠(河)结合,天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雨季回补地下水,既增加了水源调蓄能力和抗旱水源,又减轻了洪涝威胁;旱季利用地下水灌溉,可弥补地表水之不足。在不影响防洪排涝的情况下,经合理规划及调节,在河道或排水沟适当位置修堤建闸,梯级拦蓄雨季洪水,既能直接作为灌溉水源,又可增加对地下水入渗补给,改变因超采形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的状况。

2.3.2 输配水工程节水技术措施。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是济宁市灌区发展较快的一种节水技术,管道水利用系数平均在0.95以上,与土渠灌相比,毛灌水量减少450~600m3/hm2,减少渠道占地10%,减少提水能耗30%~40%。低压管道输水地面灌溉系统以其节水、节地、造价低廉、快速输水和便于管理等优点,迅速应用于任城、兖州、曲阜等灌区。

2.3.3 田间节水技术。田间灌水技术常分为全面灌溉和局部灌溉。全面灌溉是指全面湿润整个农田根系活动层的土壤,包括地面灌溉(如畦灌、沟灌、淹灌和漫灌)及喷灌。局部灌溉只湿润作物周围的土壤,行间或棵间的土壤仍保持干燥,又称微量灌溉,包括滴灌、微喷灌、涌灌(涌泉灌),膜上灌及渗灌等。田间节水技术主要有节水型地面灌溉、喷灌技术、微灌技术等几种形式,济宁市的农场、兖州农高园等单位多采用喷灌技术。

2.4 注重开展理论性创新研究

十几年来,济宁市在农业节水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一批先进实用的节水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是,也出现了水与生态环境失衡的问题,比如推广应用田间节水技术,改变了地面水与地下水的自然转换规律,引起灌区内和周边非灌区的生态植被生长失衡、萎缩、甚至死亡;动植物生长环境改变而影响多样性。因此,应自觉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理念,对未来节水型农业的理论研究作出新思考。

2.4.1 开展节水型农业理论创新研究。要进行节水灌溉和植被生产力提高对水土环境的中长期影响研究、设施农业精量灌溉技术及最佳控制模式研究,不同灌溉技术要素组合对作物根区水分、养分利用效率影响研究,通过前瞻性理论创新研究,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2.4.2 开展节水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创新研究。要高度重视节水灌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及其互动效应,加强节水灌溉条件下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农业节水对生态系统的需水与保护及其水生态系统修复的影响等节水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

2.4.3 开展节水技术模式与管理的创新研究。要开展生态环保型节水高效灌溉技术模式、数字化灌区灌溉系统、灌区尺度墒情测报与实时灌溉决策支持系统、节水农业补偿机制及经济、社会、环境响应模型等方面的创新研究。

2.5 积极争取社会多方支持

发展济宁市节水型农业,任务紧迫繁重,必须争取社会多方支持。节水型农业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力的组织保障、大量的资金投入、对应的政策支持、先进的科技支撑,要建立市县两级主要领导组织协调机构,尽快落实地方政府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加大节水型农业建设资金投入,需要向中央、省寻求资金支持的委托专门机构努力争取,需要自己解决的要尽早纳入市财政水利工程预算;市政府应尽快制定发展节水型农业的相关扶持鼓励政策;要不断整合济宁市现有科技资源,继续利用好国内外科技资源,依靠科技为节水型农业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加大对节水型农业的宣传力度,唤起全社会广泛地参与和支持。

水资源发展规划范文6

关键词:漳河工程管理局 水利经济 借鉴

一、漳河工程管理局基本情况

漳河水库是我省第一大水库,总库容21.13亿立方米,承雨面积2212平方公里,年均来水量7.04亿立方米,水面10.5万亩,灌溉总面积260.5万亩。漳河工程管理局现有管理人员439人,全额纳入省级财政预算供给,辖有漳河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旅游公司、水产公司、林产品公司、禹龙公司、疏浚公司、楚禹公司、设计院、瑞洪公司、高店水厂等10个二级生产经营单位,现有小水电站8座,装机总容量1万千瓦,自供区120平方公里。拥有经营性资产9000万元,经营人员500余人。该局专门组建资产管理中心,对所属公司资产进行宏观管理,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漳河工程管理局水利经济发展概况

漳河工程管理局坚持“以水为主,综合开发,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水利经营方针,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年均产值近4亿元,净收入近5000万元的水利经济规模。所属公司具有独立生存、自主经营、开拓市场、发展创新、自负盈亏的能力。该局的主要做法是:依托水资源,发展小水电经济;依托山水资源,发展旅游经济;依托水土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水产林果经济;依托技术人才优势,发展水利建筑业和信息化科技建设。

三、漳河水产养殖业、供水价格及该局发展规划

(一)漳河水库实行禁投限养模式

该局对大水面1992年投放过20万粒银鱼受精卵,1996年至2003年形成年产140吨的产品规模,2003年以后产品减少,已不具备规模捕捞价值。成立库区渔政管理站,每年适时投放四大家鱼,定期定量向库区老百姓发放捕捞证,供库区百姓捕捞。该局水产捕捞队已多年从大水面退出,对大水面定位主要以保护水质,保证供水质量,提高水资源供应能力为主。该局的水产养殖,主要集中在灌区中的中、小水库和精养鱼池为主,库内亦有少量库汊保留养殖业。该局水产公司的水产品加工原料来源主要是水产养殖产品和向捕捞渔民和社会收购的水产品。

(二)供水各项价格指标设定

(1)工业供水价格0.45元/立方米;

(2)闭式水力发电0.40元/立方米;

(3)生活供水0.20元/立方米;

(4)农业供水:基本水价5元/亩,计量水价实行阶梯水价,用水量在370立方米/亩以下为3.3分/立方米;用水量在370立方米/亩――500立方米/亩,为4.95分/立方米;用水量在500立方米/亩以上为6.6分/立方米。

(三)水利发展和旅游区发展规划

前后编制了《漳河水利发展规划》、《漳河水资源保护规划》、《漳河旅游发展规划》等十余部规划,但规划并未经省政府审批,规划的实施性不强,不接地气,约束力不够,难以得到实施。目前该局旅游业发展,主要是遵循鄂旅投的管理要求而发展。

四、漳河工程局发展水利经济的成功经验

(一)实行岗位竞争,完善用人机制

在人事管理中,对主要岗位和关键部门实行竞争上岗,通过笔试、面试、测评,挑选优秀人才,鼓励干部职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技能,激发干部职工自我升华、自我实现的原动力;

(二)实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激励机制

职工收入分配总额与企业生产经营收入、利润、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收入变现率、上交款项等六项经济指标挂钩,实行收入分配总额与各项经济指标上下浮动。这种分配制度调动了企业领导班子和职工积极性,增强了干部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三)对所属企业采取宏观管理,开放搞活,预算约束

以责任状的形式确定企业的年度经济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事项,实行宏观管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目标考核等手段,不干涉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管好不管死,放权有度,促进各企业灵活自主搞好生产经营。

五、漳河水利发展借鉴

借鉴漳河水利经济发展的经验,综合我局具体情况和条件,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一)保护水资源

漳河水库一库清水,中心水域水质为Ⅰ类,边缘水体为Ⅱ类。特别是近年来发现桃花水母,为漳河水库做大做强、扩大社会影响力提供了优越条件。白莲河水库现状水质为Ⅲ类,富营养化,作为饮用水源,水质稍微进一步恶化,就不能满足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做大做强白莲河的农产品、水产品的品牌,创建全国知名品牌。因此,保护好白莲河水库的水资源,提高水质标准,既是我局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重点,也是我局发展经济的前提和基础,是水库立足的前提。

(二)适度发展水库养殖业,开拓林水产品加工业,走创林水产品牌之路

水资源是工程局立足之本,水资源的优劣决定我局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大水面规模养殖与保护水资源始终是矛盾对立关系。建议白莲河生态养殖公司总股本控制在5000万元以内,水面养殖经营权入股和市政府出资占51%,引进上市公司资本的品牌效应,适度吸收库区乡镇和养殖大户入股。大水面投放以适度投放为主。收回水面养殖权和捕捞权后,实行人放天养,水产品价格适度高于市价。新办白莲河水产品加工厂,创建白莲河水产品牌,向社会直供直销白莲河水产品。

(三)创建学习型机关,培养储备人才,提高工程局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漳河工程局多年来始终坚持创新机制,激励和培养人才,为中青年干部的成长铺平前进的道路。该局多年来为省水利厅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是省水利厅的人才储备库。同时,拥有优秀的水利专业人才资源,也为该局组建10个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近年来该局涉猎信息化、数据集成等新型技术领域,值得我局借鉴。

(四)旅游业的发展

漳河工程局旅游业起步早,投入大,但仍需借助鄂旅投大集团旅游公司的航母,才能走的更稳,生存力更强,经营管理更加现代化。建议我局借鉴漳河旅游局公司的历练,引进大旅游公司投资,并控股,我局仅以山水资源入股,共生共存,共同发展。

(五)资源整合,与库区百姓同发展

白莲河水库库区现有8个乡镇,87个村,近十万人口。库区的交通,生产和经济发展必须适应水库水资源保护的要求。建议市政府组建白莲河风景管理区等行政机构,将库区87个村建制收编,统一规划,资源整合,统一开发利用,库区百姓可参与旅游、交通、餐饮、水面保洁、水产品养殖捕捞、水产品加工等行业。

(六)白莲河工程管理局的未来充满希望

我局现有职工125名,前几年推进的水利体制改革,减轻了发展负荷。近年来大力推进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财政供给,让我局的基本生计有了保障。白莲河电厂、莲蓄公司、白莲河水厂、白莲河灌区为我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条件,我局的基本生存条件良好,水资源需求的市场优越,我局的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