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空间设计调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空间设计调研范文1
以市场为依据,根据课程特点,
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项目按规模和范围划分为3级:导论课程和毕业设计为1级项目,包含本专业主要核心课程和能力要求;2级项目包含1组相关核心课程、能力要求的项目,以知识能力在设计过程中的地位来划分,通过项目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3级项目是为单门课程而设的项目,是2级项目的支撑课程,旨在增强理解和培养相关能力。
根据商业空间的功能特征:展示性、促销性、服务性、文化性、科技性,可以把商业空间专题设计课程定义为2级项目。但是它又不同于居住空间专题设计、公共空间专题设计这一类2级项目,因为居住空间专题设计和公共空间专题设计,是以空间研究为主,空间设计占较大的课时比例;而商业空间设计包括CI(Corporate Identity)策划和空间研究,因此,对于商业空间专题设计课程而言,理念(Mind Identity)设计、行为(Behavior Identity)设计、视觉(Visual Identity)设计、装置设计等内容和空间设计同等重要,必须在教学计划中科学合理的安排它们的课时比例。
1. 以一人一题,打造自主品牌的方式作为导向
以往的商业空间专题设计课程,是以商业空间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展览馆、商场、步行街、超市、宾馆、餐饮店、专卖店等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依据,虽然能站在市场的角度、文化的角度、空间的本质进行研究,但过于流水账的教学安排,在有限的课时下,每一个内容都只能点到即止,无法深入;另外,如餐饮店、专卖店等空间设计,虽然类型不同,但毕竟都是以商业用途为主,放在1个课程内讲解,会导致很多方面的知识点重复;其次,不同的学生喜欢的空间类型不一样,以灌输的方式把所有类型的商业空间讲解一遍,不符合当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而且不能合理的贯穿支撑该2级项目的课程群体系。
因此,商业空间专题设计课程应以“一人一题”作为导向,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商业空间类型作为设计的课题。学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会因自主选择而容易产生责任感,因喜欢而容易掌握知识,更好达到让学生了解商业空间设计的要求和流程,掌握商业空间设计方法的教学目的。
但是,“一人一题”的方式会出现2种情况:第1种,服务于市场上现有的品牌;第2种,服务于自主品牌。根据《硬球》的作者克里思马修斯“你在一个人身上付出越多,你对他就会变得越忠诚”的思想,打造自主品牌比服务现有品牌更好,因为打造自主品牌过程中,学生所要付出的努力多于服务现有品牌.付出越多,就不会因遇到困难而轻易放弃;另外,通过打造自主品牌,学生能比较深入地了解CI策划过程,体验品牌的出生与成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就业竞争力,而为现有品牌服务,只仅仅锻炼分析能力而已;其次,自主品牌的分析比现有品牌的分析容易,因为现有品牌有很多数据属于商业秘密,他们不轻易透露,无法查阅,成为分析的障碍;再有,对于服务现有品牌而言,自主品牌的自由度比较大,适合给学生作为课题使用,例如,在空间设计过程中,如果需要加入新的标准色,只需要在自主品牌的标准色中多增加一个色标就行了,但是如果为现有品牌服务,那么标准色就必须严格根据该品牌的规定执行,无法改变。
2. 以市场为依据,结合课程群,构建新教学体系
根据目前市场上商业空间设计的程序:第1步,与业主充分交流;第2步,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第3步,设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第4步,设计方案研究与对比;第5步,再次交流与沟通逐步完善并确定方案,这5步作为新教学体系的依据;以一人一题,打造自主品牌的方式作为导向;去掉过往流水账式的教学安排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删减课程中的重复内容;结合CI策划、编排设计、建筑外观设计、室内空间设计等课程相关知识;构建新商业空间专题设计课程体系(表1)。
表1 商业空间专题设计教学计划
教学环节 学时 教学内容 教学特点
第1部分 CI策划 40 第1章 CI设计概念
第2章 相关品牌CI调研
第3章 自主品牌分析
第4章 自主品牌VI设计
考核:自主品牌成果讲座 明确品牌概念
品牌资料收集
讨论、分析与演讲
讨论与设计
学生讲座
第2部分 空间设计 48 第5章 市场调研
第6章 相关设计分析
第7章 建筑外观设计
第8章 室内空间设计
考核:空间设计成果讲座 选址和相关资料收集
讨论、分析与演讲
讨论与设计
讨论与设计
学生讲座
第3部分 图册与展板设计 16 第9章 编排设计
第10章 图册设计
第11章 展板设计
考核:作品展示 讲解演示编排技巧
讨论与设计
讨论与设计
展示设计
整个课程体系的执行,重点把握2个方面:
(1)与市场接轨为核心,以体验设计过程为宗旨.学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不断的走入市场,进行相关类型品牌的调研、资料收集和分析,例如,选择服装专卖店设计作为课题的学生,以市场上的已有服装品牌的专卖店设计作为参考资料,增加对市场品牌成功案例的分析,便于学生的借鉴,分析这些品牌的CI策划和专卖店设计特点,分析它们如何把CI运用到专卖店的空间设计中;并根据这些资料和分析结果,完成自己的设计。通过体验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从中总结出商业空间设计的规律,掌握商业空间设计的方法。整个课程体系,都是围绕着学生的课题开展,而学生的课题进度,必须按照教学计划完成。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讨论的方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设计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不断交换意见,在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上相互帮助,教师的教学也主要以和学生讨论为主,演示案例为辅。
通过一个学期的改革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无论是CI策划还是CI在空间中的运用,所有环节都与实际工作情况结合。通过讨论和演讲的方式开展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学生CI策划和商业空间设计方面实际应用的能力,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状态.并且通过多次讨论和演讲,让学生全面的了解商业空间设计的市场状况,观摩众多竞争对手的设计方法,深入了解行业知识和发展趋势。
以讨论和演讲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教师以共同参与课题设计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以往的商业空间专题设计课程,教师教学就是分析一些案例,讲一些理论,给学生布置作业或课题,示范也只是片段,极少教师愿意和学生一起从草图开始到整套方案完成,演示一套完整的方案设计过程.实际上,这种演示是必须的,因为模仿是人类学习的最基本方法。
改革后的商业空间专题设计课程演示教学部分,教师以共同参与课题设计的方式开展.教师在演示方案设计的过程时,重点把握3个方面:
(1)教师必需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以便通过学生能观摩设计过程,来了解教师设计时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教师演示过程中允许犯错,但必须说明错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案,人无完人,没有犯错就不会有成功,犯错不是问题,问题是当知道哪里错了,就需要学会改正错误,解决问题,这样犯错才有真正的价值,所以演示犯错过程和改正过程也是必须的一环;
(3)保持进度与学生平均水平一致,教师演示的方案尽量在课堂上完成,不要在课后进行,以便让学生尽可能看到最完整的效果,除非出现滞后情况,教师可以适当在课后进行进度调整。
教师以共同参与课题设计的方式进行课堂演示教学改革,让学生有一个很好的参考对象,以便建立教师在学生群体中的良好形象和威信,防止学生缺课现象,因为进度控制一致,更好的参与到学生的课题讨论中,和学生打成一片,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2.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讨论
虽然改革后的商业空间专题设计是“以一人一题”作为导向,但不代表不合作、不讨论,反而更需要合作和讨论,更容易产生良好的合作和讨论效果。
当“一题多人”的时候,因为分工合作的原因,会出现两个问题:第1是分工后的工作量不平均,有些学生工作量大,有些学生工作量少,一但出现不公平现象,很容易掉入“囚犯困境(Prisoner dilemma)”中,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个别学生偷懒的现象;第2是分工后,会导致学生无法体验完整的设计流程,不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一人一题”的好处是保证学生无法偷懒和每个学生都能经历完整的设计流程。
当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课题时,他们更加渴望能通过和别人的讨论中得到有用的资讯,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灵感需要相互激发.老师应根据学生课题的类型划分小组,以便开展讨论和实行教学管理。
但是,“一人一题”会出现2类情况:第1是热门课题,选择该类型的人数过多,例如餐饮店设计和专卖店设计;第2是冷门课题,选择该类型的人数只有1-2人,例如宾馆设计、超市设计等.当热门课题人数过多时,应合理的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人数在3-6人;而选择冷门课题的同学,适当整合到一些热门课题小组中,或者独立成为一个小组。
另外,每次讨论,小组的结构应适当调整,主要把握2点:
(1)进度快的学生和进度慢的学生尽量安排在一起,可以让进度慢的学生得到帮助,不会落下太多;
(2)每组尽量混合1-2名不同课题的学生,以便听取第三方的意见,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3. 学生以演讲的形式进行阶段汇报
改革后的商业空间专题设计课程实行2种形式的汇报,1种是阶段性的进度汇报,在课堂上完成,第2种是利用课后时间,开展面对各个专业的学生讲座。
阶段性汇报是根据教学计划,每1章任务完成后,下1章开始时开展,要求每位学生在5-10分钟内把上1章完成的情况作简单的总结,学生需要上台演讲,陈述当前的方案情况。因阶段性汇报的实施,所有学生都必须参与,因此学生课题的进度可以得到保证;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能随时发现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赋予解决;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观摩,学习对方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产生竞争意识;并且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教师也能以汇报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
当CI策划或空间设计部份完成后,会根据阶段汇报的情况,从中挑选10-12位优秀的学生,开展面对各个专业的学生讲座.学生能获得讲座的演讲名额,是对其学习成绩的肯定,使之得到更多鼓励;其次,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整个课程共有2次讲座机会,在有限的名额情况下,第2次讲座的演讲名额竞争会比第1次激烈,所以更好的达到促进课题质量不断提高的目的.讲座是面对各个专业的,以班为单位承办,虽然大部分同学没能得到演讲名额,但是他们都会积极参与到组织工作当中,同样有当家作主的感觉,因为演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班集体的形象和实力。
通过1个学期多次的工作汇报和讲座的开展,获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加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充分体验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的设计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特别是学生讲座的开展,能让其他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得到学习的机会。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商业空间专题设计的考核分为2个部分:1是对学生成绩的考核;2是教师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
学生的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CI策划成绩、空间设计成绩和图册展板成绩4个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CI策划成绩30%、空间设计成绩30%、图册展板成绩10%,但因为很多学生有偏科现象,例如,女生普遍CI策划能力比较强,而男生则是空间设计能力较强.成绩不是一种惩罚的工具,而是一种鼓励的手段,所以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CI策划部分和空间设计部分的成绩比例,不会导致偏科的学生在成绩上产生太大的差距,以便使所有学生都获得相应的鼓励;为让评分公平进行,最后还会实行对学生公开成绩考核标准的措施,最终成绩需学生签名同意,方可落实。
对于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是根据5个方面:
(1)各个阶段,学生的课题进度是否符合教学计划;
(2)各种教学活动是否按时进行并顺利完成;
(3)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是否良好;
(4)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5)对于课程中出现问题的环节,是否及时改进.
结语
因为商业活动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商业空间设计在室内设计专业中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是商业空间专题设计课程因结合多个课程群,所以涉及面广,知识量大,必须不断的探讨和研究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只是单纯从1个专业的角度去寻找改革方案,是无法满足该课程的教学需求,所以必须整合各个课程的资源,通过所有的教师共努力,才能科学有效得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商业空间设计调研范文2
氛围的营造原则、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西安万达广场,空间,氛围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Perspectives in this paper to ambience complex internal commercial space design of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this paper, a preliminary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are put forward. Then through field research of xi 'an three wanda plaza, summed up the impact of urban complex commercial space atmosphere build elements. Put forward urban complex commercial space atmosphere of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methods and strategies.
Keywords: Xi'an Wanda Plaza, space, atmosphere
1商业空间氛围营造研究背景及特征
1998 年美国著名学者詹姆斯H.吉尔摩和约瑟夫・派恩在哈佛商业评论某期上通过《欢迎进入体验经济时代》向世界宣告了体验经济的来临。体验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式,它着重强调的是消费者自己参与整个商品购买的环境过程中去,并在其中产生一些个性化的体验。从大众需求方面看,城市大众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物质生活,也更渴望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
城市综合体是一个高度复合化的整体,包含各种业态。各业态的商业空间氛围营造是不完全一样的,不同的功能空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会造就城市综合体良好的商业空间氛围。影响商业空间氛围营造的要素很多,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矛盾性主要指城市综合体受利益驱使,不同业态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的冲突。最典型的是开发商的商业利益与城市公益的矛盾,很容易导致片面追求的商业盈利性空间,而忽视文化艺术与休闲娱乐的存在。
2西安李家村万达广场内部商业空间氛围营造调查
西安李家村万达广场是大连万达集团在西安的第一个作品。整个万达由两大分离式的商业购物中心和写字楼、公寓组成。总体来说,李家村万达广场延续了万达广场系列的空间设计特色和业态布局,氛围上也基本上能够满足人们的入场需要,但缺少空间和氛围上的惊喜。空间氛围营造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元素缺乏。李家村万达室内绿化很少,只有零星的广告牌,缺乏视线焦点。室内只有零星几处盆栽,有的还是人造景观,不能起到改善空间环境的作用。
2)公共设施不足。休息座椅在日常还可以,周末和节假日明显不够。并且分布位置也有问题,仅在一层的中庭和步行街空间两侧设有少量的座椅,二、三层休息座椅很少。
3)色彩、材质单一。材质基本以大理石和花岗岩为主,缺乏一些个性化的材质。石材营造的空间氛围有些硬,有些单调。色彩上,整个内部空间以淡色系为主---淡黄、淡棕、乳白色,创造出让消费者感到舒适的整体空间。但缺乏对比色,使得空间活跃性不够。
4)休闲娱乐空间氛围缺乏。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中庭空间经常很空,没有娱乐活动的引入。大歌星KTV、万达院线等专门的休闲娱乐场所也进行了一些氛围营造方面的尝试,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3城市综合体内部商业空间氛围营造的构成要素
1)室内陈设。一般来说,陈设是室内设计的延伸品。陈设是渲染氛围的重要手段。商业空间陈设的种类很多,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实用性陈设和装饰性陈设两大类。
2)材质。材质对综合体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材质的不同,其肌理和表情也不一样,调动的人们的情绪也不一样。这种基于人们对材料的固定印象的心理感受,最终将转变为一种通感,材料的表情也将成为塑造特定的空间氛围体验的“材料”。
3)光环境。在现代建筑里,光是重要的精神介质。同样的,光也是营造氛围的重要因素。建筑空间的形态、色彩等物理性都是通过光才能被感知的。光环境的不同,带来的是空间气质和氛围的不同。
4)色彩。色彩在综合体建筑中的主要作用在情感表达方面,它会给人非常直观的视觉印象。色彩的一些它本身的特质,如冷暖,为我们进行综合体商业空间氛围营造中对色彩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5)自然景观小品要素。概括来说,景观自然要素包含树木、粗石材、小品、水景等。在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中合理的增加一些自然景观要素,能使消费者和大自然进行充分的互动,使其有愉悦的感受。
4商业空间氛围营造思路
本节分别从功能类型定位与消费群体定位和氛围要素整合这两个方面来论述商业空间氛围营造的思路。
1)功能类型定位与消费群体定位。在综合体建筑开发的前期,合理的建筑策划在现在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显的格外重要。功能类型界定了商业空间的服务性质,也承载着不同的消费者的行为类型,所以说会呈现出不同的氛围。大部分的综合体的建筑需要满足各层次人群的需求,需要大众化。随着综合体类型的不断增多,竞争的日益激烈,综合体越来越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消费群体。
2)氛围要素整合。确定了商业空间氛围的主题后,接下来主题氛围的表达就是重点。具体来说主要分两个方面:场景要素的整合和特定符号的表达。空间场景要素主要包括室内陈设、材质、光、声、色彩等,它们是氛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营造的特定氛围的综合体中,运用了大量的特定的符号来表达情感氛围。主题符号是促进氛围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点睛之笔。
5西安李家村万达广场商业空间氛围营造改良建议
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结合对成功案例的解析,尝试性提出以下建议:
1)增加自然元素。增加自然元素使空间变得有趣的同时,同时能形成视觉中心,还可以改善环境的质量。在进行空间氛围营造的时候,尽量增加一些自然元素,比如在购物广场的入口处和中庭部分,加入一些独立的景观,用大型植物进行装饰。这样在吸引消费者的同时还能够给消费者带去轻松休闲的心里满足感。
2)增加公共设施。在购物中心中,休息服务设施极为重要。在中庭和步行街空间的两侧适当增加休息座椅,满足人们的需要。室内的休息座椅在满足消费者休息的要求基础上,也要设计出独特的造型,跟室内空间氛围相协调,并赋予深刻的文化内涵。
3)多样化照明。万达广场的照明设计基本以需求性光源为主,并且很呆板,应该加入一些活跃的因素。不同的环境中,光的表现力是不一样的,可以产生强弱、主次等不同的特性。亦可以利用光色的不同来划分空间,体现其特定的氛围。
4)艺术化的景观小品。艺术化的小品是消费者的审美要求,也是活化空间的活跃分子,更是吸引消费者驻足停留的重要因素。精美的景观小品,不拘一格的设计,可以创造出无限的空间乐趣。
6结束语:综合体建筑设计的新视角
氛围营造作为综合体空间的一种新视角,笔者通过此文着重想强调的是建立氛围意识重要性和创造高品质精神消费空间的必要性。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设计是一个大话题,自己今天所思所想还仅是冰山一角。相对发达国家,我国的城市综合体建设与设计水平,与之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们本土建筑师对其当有更多的思考与探究。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H.吉尔摩,约瑟夫・派恩. 欢迎进入体验经济时代[R].美国:哈佛商业评论,1998 .
[2].韦妙. 体验经济时代下城市商业综合体内街空间研究[D]. 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9 .
[3].余晓宝. 氛围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
商业空间设计调研范文3
关键词:综合体;立体交通;街区空间;灰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项目地处西安高新区科技三路和唐延路交叉口,所处地段是高新区乃至西安的办公商务区,写字楼有很好的市场。项目内容为租赁写字楼结合公寓,酒店和商业辅助的商务综合体。
一、设计难点
基地虽然处于办公核心区,但只有一面临街且为一交通次要干道,道路红线仅15米宽,距主干道唐延路越200米。基地仅一面临街的现状对于城市综合体来说是相当不利的设计因素,主要产生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没有完整的商业界面,而且基地呈“L”形,如果采用大片商业模式延伸到基地内部,内侧商业将不能临街,这就必然导致商业成活率降低,无法实现商业价值;二是综合体功能种类较多,需要在一侧临街界面上合理解决办公、酒店及公寓入口位置以及各独立功能区入口与商业界面的矛盾;三是需要解决办公酒店及公寓的门厅视觉导向问题;另外,由于周边已有成熟商圈外加道路条件限制,不适合采用大商业模式。建筑设计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将前期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合理解决,设计才能成立。
二、解决方案
(一)商业空间布局
迫于场地规模限制及周边大商圈的竞争,决定采用小型商业的模式,这也符合市场调研的现状:小型商业铺面较大型商业铺面更易出售。小商铺对可达性要求高,布置在沿街界面吸引人流是最好的选择,方案中充分利用沿街空间,将商业布置成L字和U字形的组合,回应场地形状,这样做既可以最大程度延展了商业界面,也能产生内广场,引导人流进入(图1)。提高商业价值,形成围合感强的内向型商业空间,有利于攒聚人气(图2)。
图1 商业空间
图2 商业空间
(二)立体交通
国外著名建筑师霍尔在成都来福士广场项目中突破了传统内庭院的垂直交通组织方式,采用上广场的形式,为各层商业空间设计单独出入口和入口广场,同时形成的联通的室内外空间,成为设计的核心亮点。北京建外SOHO中商业位于高层裙房中,并在高层底部有廊桥直接连通到商业裙房,采用垂直交通的方式加强高层和商业的可达性。可以发现场地内各功能区入口与商业界面的矛盾,以及门厅导向性问题可以通过上广场的形式解决,将办公和酒店的入口抬高到二层,公寓的入口抬高到三层,这样在立体上解决了流线矛盾,而且大楼梯的设计手法具有很强的视觉导向性(图3、图4)。
图3立体交通
图4 抬升广场
(三)街区空间
当下的建筑设计焦点早已从功能技术转移到对空间意义的关注,建筑设计是空间的游戏,空间是人们活动的容器。在类似于商业空间这样的公共性很强的空间中,人们不仅希望感受到舒适的建筑环境,更希望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在“人看人”的空间中享受乐趣。立体交通会为人们提供多层次的交流,烘托出商业气氛,产生有活力的社区情趣(图5)。
图5 街区空间
(四)入口灰空间
当代美学的研究中心已从传统美学中对建筑本体及其构图原则的讨论转移到审美主体―人和人的生活体验。这就不难解释将心理学难入建筑设计理论中的必要性。最直接接受外界刺激的是视觉,然后引起心理反应。从心理感受上讲,人们希望进入某一场所的感觉不是突兀的而是顺其自然的,即室内外空间的过渡。综合体中高层的围合和广场底面的抬升创造了进入的灰空间,上台阶的过程也是心理准备的过程,空间过渡较自然。另外,空间的可识别性有利于建立使用者的“归属感”和“领域感”。入口的大楼梯运用了图形与背景的关系,造成可识别的图形,能够清晰的被感知(图6)。
图6 入口灰空间
三、结语
建筑设计一般分为前期调研、概念生成及方案设计三个阶段,前期需了解项目背景、相关实例以及相关规范。这是一个需要大量搜集资料、费时费力的过程,并决定了之后的方案设计走向,因为一般都是在对场地现状分析之后才能发现设计的主要矛盾。设计矛盾需要通过设计手法来解决,通过收集大量相关实例寻找设计矛盾的解决方法,这一解决问题的设计手法往往会成为设计的中心思想,即概念。概念本身对于建筑来说一定是反应在空间上的,并能引导人的行为及心理感受。本次设计通过前期的调研与分析,方案合理解决了地块存在的仅一面临街、面积小、地块较封闭等不利条件,营造了轻松宜人的小尺度街区空间,回答了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3]《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GJ32/J 67―2008
商业空间设计调研范文4
在进行大型商业专业市场项目建筑规划设计时,一般包括7个环节:商业方案设计、商业建筑方案设计、商业空间装饰方案设计、商业外环境设计、二次商业装饰设计、商业管理模式设计、品牌规划及招商策略设计。
1、商业方案设计
商业方案设计是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建筑规划设计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项目整个设计过程中最根本的环节,其成败直接影响项目未来的发展前景。本环节主要是通过 市调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项目定位、业态及功能设定、主力店位置、技术经济指标。市场调查和可行性分析是本阶段的基础工作,确定定位、业态及功能设定是本阶段的设计目标。本阶段主要设计内容如下:
在进行项目立地选项过程中,需要通过详细而周密的市场调查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综合定位。可行性分析研究是确定项目进行投资决策、融资、制定项目初步设计、项目立项以及政府规划调控的依据,这就需要严格规范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制度,确保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质量和足够的深度。
大型商业专业市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要以项目商业属性控制为核心,对项目的规模、建设标准、功能布局、业态规划、技术进步等方面实事求是的进行科学分析。
定位是项目入市的第一步。项目定位是在项目市调及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回答项目“是什么、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要对项目科学定位,首先要对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分析项目自身及资源条件,主要方式是对项目进行科学的SWOT分析。在完成SWOT分析后,对项目以下七个方面进行定位:
a.项目业态定位——明确项目的业态,回答项目是什么的问题。
b.项目功能定位——明确项目的基本服务功能,回答项目可以做什么的问题。
c.项目主题定位——明确项目的主题,回答项目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d.项目形象定位——明确项目的形象,回答项目的经营特色、差异化策略、宣传推广原则的问题。
在项目七个方面的定位中,项目目标消费群体定位作为开发商,是很难把握的。要准确的进行项目目标消费群体定位,必须由商业专业人士来完成。商业项目的发 展,归根结底需要消费者的消费作保障,没有消费者的消费,项目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失败的。明确了项目目标消费群体定位,才能设置项目的功能组合。
2、建设方案规划设计
建设规划设计是专业市场项目商业规划设计第一阶段中的第二个环节,是在项目定位、物业功能组合、可行性分析等基础工作完成后进行。这个环节要求在设计建设配套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项目的商业属性、定位以及项目的业态组合和功能,不能单纯的从控制成本或建筑屋艺术性方面考虑。
在进行建设方案设计时,需要把握好四个方面:
1)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状况。
2)城市未来规划发展趋势。
3)项目主要主力店和主要功能区基本物业需求,主要是电力、消防、安防、通风、给排水、暖通、弱电、电梯等。
4)商业功能的通用性设计,不可按照某一个商业机构的个性需求设计。
项目建设方案设计规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方案设计:建筑方案设计、商业设备设施配套规划设计。相关方案图纸的确定标志着一个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建筑设计的基本完成,在项目建设和招商、营销的过程中,方案需要局部调整和完善,需要专业的设计机构配合以提供保障。
3、商业空间装饰方案设计
在完成了项目商业方案设计和建设方案设计后,项目的商业规划设计进入第二个设计阶段,第二个设计阶段包括三个方面的规划设计:商业空间装饰方案设计、商业外环境设计、二次商业装饰设计。在第二个阶段的整个设计规划中,以上三个环节可同步进行。
商业空间装饰设计主要是根据项目定位、功能、建筑空间限定的要求,结合物业的建筑艺术,对物业空间环境进行艺术处理,营造舒适的购物、休闲、娱乐的空间 环境。主要设计的内容包括:商业平面布置方案、商业空间视觉中心方案、主要出入口效果、室内公共区域的效果、天花及地面效果、柱子造型效果、墙面效果、卫生间效果、扶梯及电梯 效果、中庭效果、商业空间视觉中心效果等。
4、商业外环境设计
商业外环境设计主要包括外立面形象设计和外部环境设计两部分,具体设计内容包括:外立面形象设计:商业建筑外立面设计、商业建筑外立面夜景设计、外立面商业气氛设计、外立面广告位设计。外部环境设计:周边交通组织设计、绿化及铺地设计、绿化景观设计、休息空间设计、外部展示及促销空间设计、环境照明系统设计、室外指示及引导系统设计。
5、二次商业装饰设计
二次商业装饰设计主要是对建筑室内空间、主要商业服务设施以及店铺/专柜形象、商品陈列按照商业规律进行装饰设计。主要设计内容有三个方面:服务设施规划设计、导购系统设计、店铺及专柜/专卖店形象设计。每个方面主要的设计内容如下:
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总服务台设计、顾客收银台设计、顾客休息设施设计、室内景观设计、监控系统设计、员工办公系统设计。
导购系统设计:标识、指示系统设计、促销空间设计、广告位设计、橱窗设计、花车设计。
店铺及专柜/专卖店形象设计:专卖店形象、专卖店室内展示设计、专柜形象设计、专柜灯光设计、陈列道具设计。
6、商业管理模式设计
完成了第一、第二阶段的设计工作,并不能代表商业规划设计工作的结束,这仅仅只是完成了项目硬件建设设计工作,项目的商业规划设计应该包括商业管理模式设计及品牌规划和招商策略设计。
商业管理模式对一个大型的商业地产项目的整体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是项目运营的根本保障。商业管理模式设计主要包括三大体系设计内容:组织体系设计、
制度体系设计、流程体系设计。每个体系设计的具体内容如下:
组织体系设计:组织架构、岗位及编制、岗位职责及规范。
制度体系设计:人事管理制度体系、行政管理制度体系、卖场管理制度体系、业务管理制度体系、营销管理制度体系、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物业管理制度体系。
流程体系设计:业务流程体系、物业服务流程。
7、品牌规划及招商策略设计
品牌规划及招商策略设计是项目商业规划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在项目定位的要求下进行的,解决项目提供什么服务的问题,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往往被忽视或不被重视,这对项目后期的整体运营会产生很大的阻力,影响项目的持续发展。
品牌规划是必须尊重品牌市场发展战略,尊重品牌市场定位,盲目求高是不现实的,应该客观规划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品牌计划,此计划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理想 的目标品牌计划;其二,目标品牌退换计划;其三、应急品牌计划。制定目标品牌计划应该综合考虑项目经营的经济效益与项目形象定位要求的关系,合理控制、科 学搭配不同定位的品牌的配比。同时在规划品牌落位时,科学利用房屋不同区域的商业价值,把握品牌之间不同形象、价位、色彩、风格等协调过度。
商业空间设计调研范文5
【关键词】工作室 启发诱导 探究讨论 辅导自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45-01
大学毕业生就业后却不能承担起工作重任,需要在工作岗位上进行相当长时间的再学习,才能独当一面地工作,这是目前高等教育的一个通病。我校是一所高职院校,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用人单位往往要求毕业生一到单位就能投入工作。然而按照老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只是掌握了理论知识,虽然也进行了一些实践活动,可是那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实践,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推行了工作室教学机制。
所谓的工作室教学机制,就是把教学班分成若干个工作室,进行模拟项目设计,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项目设计进行。每门课程学完,学生都要完成相应的设计作品。
一、教材处理与教案编写
工作室教学决不是把设计任务一布置,就放任学生自己去设计。它与其它教学一样也要编写好教案。但是普通的教材已经不适用了,必须按照工作室教学法的需要整理编写。理论部分要贯彻少讲精讲的原则,必须讲的部分如设计原则、方法、流程等要讲透,其余部分可让学生自学,或在设计中随遇随讲。工作室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己设计,但是即使是这种课,教师也决不可无教案进课堂。设计课的教案与其它课的教案一样要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课前准备、教学内容等等。
二、工作室的组织工作
将全班学生作为一个工作室。在做大型设计项目时,可把工作室学生分为若干个工作组,设定一位组长负责该组设计任务的分配。每一个工作组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将独立完成他们所属的设计任务。
三、在工作室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由于艺术设计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实行工作室教学机制,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兼顾理论,培养实用型人才。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是:
1.启发诱导式教学法。
在教授理论知识时常用此法。这种教学法是以设问开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吸取知识的营养。例如在教授“资料收集与分析”这一节时,先提出问题:与我们设计对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提示:要考虑环境、社会、经济诸方面。学生在教师启发下积极思考问题。
2.探究讨论式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探究设计的未知领域,并通过讨论集思广益从而得出较好的设计方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专卖店空间环境设计”时,要求学生探究:一个专卖店设计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并引导学生得出“关键是专卖店的特色形象”的结论。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讨论:怎样根据专卖店的专属商品和艺术主题设计出专卖店的特色形象?最后小结,表扬点子出得好的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辅导自学式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在教授完基础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模拟设计工作室,完成一些指定的设计任务。
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教给学生学法。只有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样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1.提炼总结法。
这种学习方法,是对所学的知识或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提炼,总结出其中带规律性的东西。例如在学习“展示空间的序列”时,学生可搜集博物馆、会展、超市、宫廷、寺庙、园林等的序列路线资料,从中提炼总结出几种常用序列路线,加以保存。以后在设计时就能做到心中有底。
2.类比归纳法。
这种学习方法,是对所学的几个知识点进行分类比较,归纳出它们的相同处和不同处,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例如在学习“商业空间展示设计”时可对“商场展示空间”、“超市展示空间”、“专买店展示空间”等不同形式商业展示空间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进行分类比较,归纳出这几类商业空间设计的共性和个性,以加深对商业展示空间设计的理解。
3.举一反三法。
这种学习方法,是在学习了一种设计知识,主动去触类旁通地进行类似的设计。
4.实践巩固提高法。
这种学习方法,是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进行相关的设计实践。在设计中,假想自己进入了某设计公司,接了一个工程,按正规的设计程序进行设计,并绘制出正规的设计图纸,先与同学交流,再经老师指正,最后请公司的设计师验收设计成果。
五、教学程序
下面我们以《城市公共广场景观设计》为例讲述工作室教学法是如何进行的。
预备工作:将学生分组建立工作室。
第一步:确定设计任务,进行前期调研及资料收集,对基地进行分析,绘制分析草图。
第二步:绘制方案设计草图 。
要求:图纸用A3规格,每组不少于2套方案。强调空间关系,要求功能合理,符合设计规范。
第三步:方案草图的修改与选择,深化其中一套方案平面图。
第四步:将CAD绘制的正图着色并绘制各功能分析图和各节点断面分析图 。
要求:节点断面分析图不少于3张。各功能分析图和节点断面分析图用A3规格。注意人车分流,强调空间关系及空间尺度感。
第五步:手绘透视效果图,培养学生的空间尺度感及取景与构图能力 。
第六步:用计算机绘制效果图 ,培养学生的机绘能力。
要求:注意视角的选择,要求有空间层次感,画面表达重点突出,尺度关系准确。
第七步:绘制施工图,把方案深入细化到每个细节尺寸 。
第八步:制作展板及方案本,训练学生的审美和版式设计能力 。
第九步:请公司的设计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
六、结束语
通过对工作室教学机制的初步探讨,感觉到它比日常的课堂教学机制有明显的优势。学生在工作室中不仅学得了设计的相关知识,还熟悉了设计的工作流程,获得了独立设计的能力和工作团体的协作能力。这样的学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立即投入工作而不需要用人单位的再培训,因此非常受企业欢迎。总之,工作室教学机制在高等教育中,特别是在高职院校大有用武之地。
商业空间设计调研范文6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 导向系统 研究方法 设计教学
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地面空间日益紧缺,地下空间与地下交通网络的建设正越来越被各大中心城市所重视,城市中越来越多的活动从地面转向地下,人们身处地下空间,存在着众多与地面空间和环境不同的体验,具体表现在:
(1)地下空间环境相对比较单一,由于参照物的缺失,非常容易导致人们方向感的迷失;
(2)由于空间和光照条件的局限,导致人们的视觉识别能力相对减弱;
(3)由于阳光被遮蔽,容易导致人们时间概念的模糊;
(4)由于地下网络的复杂性和封闭感受,将会导致人们通过地下空间时产生幽闭感受等心理障碍。
由于上述原因,对于在地下空间活动的人来说,交通导向系统对空间的公共安全和使用效率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现有的地下交通导向系统设计,由于对地下识别特性与识别效率的研究缺乏,导致设计和设置缺乏针对性,并不能完全适应人们在地下活动的需求。容易产生混淆自己所在位置,引起人们在地下无法有效辨识导向信息,造成地下交通空间的混乱,并随之带来由于地下空间的使用效率低下,地下通道方向不明确等因素而产生的公共安全隐患,尤其出现紧急情况时,缺乏有效导向系统设计的地下空间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就此课题,笔者在2010年至2011年底的一段时间内,以实践教学与课题教学的形式,围绕此课题进行了持续的课程试验与教学,期间指导学生完成了实地调研、设计实践、试验论证等多个设计中的重要步骤,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课题研究的能力。
一、地下导向系统的研究现状
本文讨论的地下导向系统是指通过传达有效的导向信息帮助人们在地下到达目的地的信息整合设计。其功能主要是引导人们顺利地在地下从事相关活动。
作为城市交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国家出台过相应的标准来规范交通导向系统的设计和设置。近年来,专门针对地下交通导向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因其关系到城市运行的效率与公共安全性等多个方面,在国内外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一些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如日本学者Toshio ojim、Makoto Sei,德国学者Rauch Jfirgen等,从政府政策,导向系统的功能,地下导向系统的发展史、人居环境、心理学等角度探讨影响地下空间导向系统的设计要素,并对地下空间设计和防灾规划的策略,地铁站导向系统的规划、设计等问题进行了有效的研究,而美国和加拿大早在1950年就开始关注文字的识别性在交通导向系统的中的作用,并意识到其重要性,在两国一些地区(包括得克萨斯、宾夕法尼亚、多伦多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在20世纪50年代晚期开发有针对性的导向系统专用字体,并于1966年、1977年和2000年了修改过的FHWA的多款字体版本用于交通导向系统,从而加强了文字信息在交通导向系统中的识别效率。德国著名的设计公司MetaDesign也从导视系统在空间中的布点和材料以及灯光的运用等方面出发,为柏林地铁网络设计了交通导向系统,有效地提高了柏林地铁的使用效率和公共安全性。
虽然西方发达国家对地下空间设计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比较成熟,并在一些研究成果中比较多的涉及地下导向系统的理论和解决方案研究,然而,专门针对地下导向系统在地下空间安全性和使用效率方面的研究,尚未形成全面和系统的理论体系。
从系统理论的角度,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系统地研究和探讨关于地下空间导向系统方面的问题。仅有部分对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动态及一般性设计原则进行简单描述的论文文献。此外,也有一些涉及到地下导向系统识别性,地下空间环境特征以及人在这种环境中的心理、生理特征,城市地下商业空间与市政公共空间出入口在导向系统设计方面等问题的研究文献。一些国内中心城市也在地下交通导向系统的设计实践中有一些尝试。然而还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有针对性的研究,还是存在着众多问题,以上海地铁为例,存在着(1)信息不明确;(2)信息放置位置不合理导致用户无法及时看见;(3)部分图文识别性比较差等诸多问题。
二、当前地下导向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地下交通网络与地下商业空间中,一些实际因素对地下活动有着各种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了空间、光照条件、行为心理,视觉心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实地调研、用户调查与资料研究,分析地下空间环境中由于导向不清晰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将安全隐患的种类及出现原因进行分类,从使用性与环境角度切入,以用户、交通导向系统与空间环境三个要素为基础,对现有地下导向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概括如下:
1.从使用性角度而言,地下导向系统存在如下通病
(1)公共标识不完善,部分标识识别性比较弱;
(2)导向标识设置过于孤立混乱,难易形成系统的识别与导向;
(3)导向系统布点不合理,缺少整体规划,导向标识安装缺乏规范;
(4)图形标识等出现错误规范及错误使用;
(5)英文标识缺乏及不规范;
(6)后期维护的缺乏与设计更新的低效和不及时;
(7)用户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导向系统各设计要素(图文尺度、风格化方式、使用方式等)之间的关联性缺失;
2.从环境性角度而言,地下导向系统存在如下方面通病
(1)对地下空间环境(城市大环境与地下小环境)的特殊性考虑不足,导致在交通导向系统设计的尺度与空间分部上缺乏科学性;
(2)导向系统载体(材料、工艺与形态等)的不能完全符合地下空间的特殊性。
三、关于地下导向系统研究方法的探讨
对地下导向系统的研究可从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安全性、可用行和审美需求等理论基础入手,进行用户与环境调研。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来建立地下交通导向系统的模型体系。以该模型体系为指导依据,结合视觉传达设计、用户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产品语意学、公共空间设计等设计理论,进一步研究地下交通导向系统设计的具体对策,笔者在指导学生完成此项研究时,存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地下空间导向系统的现状分析;主要通过用户、导向系统和空间环境的调研获取数据。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对地下空间导向系统设计的管理部门进行针对性访谈、地下空间用户的行为模式跟踪与调研访谈等途径,建立现有地下空间导向系统的数据库。数据库内容包括:导向系统要素种类、功能作用、地下空间图文识别、导向信息的载体、材料工艺、人机尺寸、使用步骤、裨益弊病等要素;同时,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提请用户提出针对地下导向系统的不足与缺陷,获取相关改进设计的需求点,提出问题,及在用户调研的基础上探讨问题解决的可能性。
2.由以上相关数据分析得出地下导向系统对地下空间用户的使用高效性(图文识别效率、导向信息的及时性等)、公共安全性(疏散引导作用、危险提示设置等)、行为便利性(用户定位、搜索等行为的便利性等)、心理愉悦性(形态的美观性、与环境的适宜性、多媒体等现代手段的领先性等)及所产生的影响;
3.分析地下空间环境的特殊性对视觉识别带来的影响,以及产生这些影响的具体因素,这些因素应该大致包含以下方面:
(1)地下空间环境特征以及参照物的缺失,对用户带来方向感带来的影响;
(2)由于阳光被遮蔽,对用户时间概念和视觉识别能力带来的影响;
(3)由于地下网络的复杂性和封闭感受,对用户心理产生的影响;
(4)地下空间的非开放性和复杂性,对公共安全性产生的影响。
4.地下空间中的人体活动形态研究,即包含用户行为模式和行为习惯在内的行为心理学研究,以及相关的交通导向系统在布点方案对图文识别性与信息传达效率的影响;
5.包含形态、材料、制作工艺等设计要素在内的信息传达载体的运用与图文识别性与信息传达效率的关系。
笔者指导学生对这些因素逐条进行分析研究,实践比对,在课程实践和课题教学过程中试完成了一套地下导向系统设计的检验标准。
四、关于地下导向系统设计的几点建议
1.从地下空间的特殊性出发,充分考虑图文识别性
文字和图形的识别效率指的是用户阅读文字和图形的速度和准确度。对图形形式、文字的基本属性与版面形式在识别性与信息传达效率的优劣进行比较分析,规范地下导向系统的图形和文字使用法则,以此指导地下空间导向系统的图文设计,提高其识别性和识别效率。这在地下空间导向系统能否正确有效地发挥作用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前期调研和基础研究中,我们发现图形和文字在不同的视距和空间环境中存着在识别效率上的巨大差异。尤其是文字部分,其识别效率直接受视距影响,在导向系统的文字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观看距离的因素。
此外一些文字的其他基本属性(字体、字距、行距等)也对导向信息的有效传达起着重要的作用,过粗或者过细的字体都会出现识别困难的问题,影响识别的其他因素也必须被考虑,比如发光材料的光漫射现象等。
2.合理安排导向系统布点
在依赖导向系统行进的过程中,导向系统的设计者必须在地下空间中在用户需要时及时提供导向信息,导向系统的分布和设置应该尽可能的使人感到轻松和简化。
一般情况下,空间导向系统的布点有以下四种基本模式:
(1)连接体模式:通过某些中轴线把相关导向信息连接起来,形成导向系统;
(2)区域模式:通过区域划分来布置导向系统;
(3)地标模式:建立某种地标式的导向信息;
(4)街道模式:通过行走路线的指示,来布置导向系统。
根据地下空间环境的特殊性和在地下空间殊的用户需求,使用有效的布点模式,合理安排导向系统的布点,才能有效引导人们在地下活动。
3.选择合理有效的材料与工艺
由于地下空间的环境特征和光照条件,在地下导向系统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可以适度考虑内发光设计和使用发光材料。在选择有机玻璃等发光的形式的时候,要注意光线漫发射产生的对文字和图形的侵蚀作用。
4.通过地下空间用户心理分析和行为模式分析,形成基于提高地下空间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的地下交通导向系统设计策略
通过地下空间导向系统提高地下空间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需要结合用户心理分析与行为模式来分析研究,从用户的行为习惯模式入手,以导向系统的物理功能为设计基础,使设计易于使用,有效辨识,且利于防范意外,提高公共安全性;以地下空间导向系统的心理功能为设计基础,使设计与环境更好的结合,在满足用户的信息获取去秋和用户人群的审美性等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美]大卫·吉布森编.王晨晖,周洁译.导视手册 公共场所的信息设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
[2]向帆著.导向标识系统设计.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