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少数民族的特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少数民族的特色范文1
关键词:高中美术;少数民族特色;传承
民族特色是一个民族形成的血脉,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更是民族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而美术是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直观体现的视觉记忆,用美术教育弘扬民族文化应当作为现阶段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以引导学生在体会民族艺术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帮助学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一、少数民族特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现状
我国民族众多,“大杂居小混居”的居住形式也加快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优越多样化的地理环境也会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因而大部分地区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但是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很多地区的民族文化和美术教育不能有效融合,造成本土文化和高中美术教育的脱节。具体表现在:少数民族特色在美术教学中所占比例较少而且不能和本地区特点相结合;高考制度下高中美术教育仍然以美术专业知识及技能教育为主,民族中文化被弃之如敝屣;部分教师本身的民族特色美术知识储备不足,不能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有效延伸、拓展,也无法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完整地传递给学生;学校和教师舍本逐末,缺乏对本地区民间美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发掘,而大量引入国内外的文化艺术,使得各种艺术并存,学生在眼花缭乱中淡化了对本地区文化的认知。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高中美术教学中少数民族非物质美术文化遗产的顺利传承,当前将少数民族特色和高中美术教学有效融合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二、少数民族特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传承对策
高中美术扎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会使教育更有生机和活力,而当前高中美术教育中民族特色的缺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因而应对其在美术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作合理分析和运用,从而形成操作性强的教材体系,以便能在我国高中美术教学中普遍运用。
1.明确美术教育的文化属性,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教育,和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密不可分,所以要想让少数民族美术为教育服务,就必须明确其文化属性。美术教学大纲中也提出,要通过美术教育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说明在美术教学中不能只关注美术知识和技能,更深层次的在于对学生文化的培养和熏陶。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吸收,明确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存在和价值,从而继承先辈们遗留的文化财富,对少数民族文化持欣赏和认同态度,从而进一步促使他们加快对民族非物质美术文化遗产的传承步伐。
2.因地制宜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异,教育水平也有很大不同,各地高中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不同,城市与农村、平原和山区等都各有特点,所以国家规定的美术教材对部分学生是容易接受的,而也有部分学生难以理解。高中美术教学应遵循国家对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结合当地、民族、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增删或替换,使得当地教学资源和国家的要求有效结合,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教材的实用性。比如,较为落后的偏远山区应挖掘当地的曲艺、歌舞、农民画等学生较为熟知的作品,培养学生从熟知的环境中发现和创造艺术的能力。
3.开发地方美术资源,促进美术课程体系的构建
学生对于不同民族特色的美术资源并不全部熟知,因而教师可以从本地美术资源入手,使学生产生知识的迁移。同时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本地优秀民间艺术的了解和传承,增加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寻找和分析本地的美术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探讨其蕴含的价值及教育功能,便于对课程内容的统筹安排,构建合理的美术课程体现值,从而使得当地美术资源的价值能够更为有效地发挥。比如,广西少数民族有挑花绣、针绣和补花绣等多种刺绣工艺,方法程序差别很大,因而在引入美术课堂时可以提炼初步必要的刺绣操作工序,以一个全新角度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知兴趣,并让学生和当地的某种美术资源作对比,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人文思想的精华,因而各学校应将与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相结合,整合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以丰富高中美术的教学内容,使少数民族的非物质遗产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刘洪,李竞飞,谢来.“穷艺术”让“羌族的花朵”重新绽放:探索少数民族地震灾区美术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8):124-125.
[2]黎国玫.用美术课煲一碗心灵鸡汤:论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美术教学[J].贵州教育,2011(9):79-80.
少数民族的特色范文2
>>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产品创新策略研究 浅谈新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 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平衡探析 探讨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景观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谈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评价研究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分区特点与内涵分析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过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分析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学校教育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丽江民族特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内蒙古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发展的政府扶持研究 城市旅游和少数民族特色街区的保留和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特点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 长吉图先导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区开发与规划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张励丹,文若愚.大理沙溪古镇的未来:做自己还是做第二个丽江[N].都市时报,2014-03-03.
[3]金雯.沙溪如何对速度说“不”[J].新周刊,2014(7).
少数民族的特色范文3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特点;保护对策
前言
广西少数民族的民居是其生活的重要场所,也具有一定的社会生产功能。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不仅是一种建筑物,更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民居的保护,就是对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面对社会文明的快速进步,现代化气息越来浓重,这对少数民族民居的保护非常不利,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存与弘扬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在这样的社会现状之下,加强广西少数民族居民保护是有巨大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1.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特征分析
受到历史文化与经济政治条件的影响,广西少数民族的民居呈村屯状分析。加之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的影响,广西少数民族的民居大多以田为基础而存在,因田设村,以地立寨是民居存在的重要特征。广西少数民族的民居分布于山顶、山腰等不同的区域,规模大小不同,风格迥异。下面,我们就来对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特征进行简要的分析:
1.1地形运用合理,建筑形式多样
山与河是广西少数民族民居分布的主要依据,这样居民的生活会更加便利,也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开展。广西地区耕地少山岭多,一些居民为了腾出平地进行农业活动,往往将民居设在山岭上,呈阶梯状分布。广西北部的居民为了应对多雨且潮湿的天气,会建设吊脚楼,上面为人居住所用,下面用来进行牲畜的饲养。而东北部的居民则会建筑硬山搁檩式的民居,当一些外族人迁入到广西之后,为了应对炎热且多雨的气候,会将民居的大门建筑为向内收缩的形状,留下一个人们出入的缓冲区域,方便雨天在檐廊下休息。另外,出于同样的目的,民居的大门之下还会有一道相对较矮的门,这是为了杜绝家禽闯入室内的情况发生,也是为了杜绝雨水飘入室内。
1.2建筑风格因生活风俗而不同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本族的价值观与生活习惯、风俗习惯等等,这些思想因素会在民族的建筑风格中得以体现,对于建筑的布置与空间具体形式都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拿侗族来举例说明,在侗族的公共活动场所当中,鼓楼是其中心建筑,因为他们喜欢在室外进行活动,从而使得戏台与风雨桥等成为了地方特色的建筑物。就具有商业功能的建筑来说,骑楼是具有商业集市功能的建筑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西少数民族的建筑物将各种功能集于一身,形成了结构简单但功能齐全的建筑物。
2.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保护的对策分析
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加强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的保护工作力度已经成为文化保护机构的重要工作内容。下面,我们就来对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保护的对策进行简要的阐述:
2.1加强政府部门的重视
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与文明,许多地方都在进行现代化建筑的建设,使得一些具有少数民族地方特色的民居面临拆迁的危险。因此,加强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保护工作,必须要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配合。相关的政府部门应当根据当地的民居分布情况制定出民居保护对策,使具有少数民族风格的民居得到保留,从而使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得以传承。政府更加加强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保护的宣传工作,联合媒体与当地的文化传播机构,对民居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士意识到民居保护的必要性,从而实现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保护工作效率的提高。
2.2呼吁少数民族保护原生态建筑
原汁原味的建筑体现更多的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因此,相关部门要呼吁人们进行民族原生态建筑物的保护。但这并不是要人们不去接触日新月异的建筑风格,也不是要人们杜绝与外界的交流,只是将更多的原始的民族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到建筑当中,使得民居仍然可以具有广西少数民族的风格。从建筑的形式来讲,原生态的建筑要更加符合广西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信仰。从建筑的内容来讲,原生态的民居与其它建筑物更能给当地人们带来生活与生产上的便利。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原生态建筑的保护已经成为必然手段。
2.3推动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保护区域的建设
无论什么样的保护形式与保护力度,原始性的广西少数民族民居都会受到现代化文明的影响。在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特色民居在消失。因此,当地政府可以选择最具有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的民居区域进行重点保护,规定这一区域中的民居不可进行拆除与重建,也不能融入其它民族的文化,以此来确保单纯具有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民居被中保留下来。进行广西少数民族居民保护区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政府部门首先要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其次,加大这此项建设工程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投入,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保留与弘扬做出努力。
结语
综上所述,每一个地方的民居都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广西少数民族的民居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承载,加强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的保护工作,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本文以此为目的,对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的特点与保护对策进行了阐述,希望以此加强当地政府部门对于特色民居保护的重视,采取有效的对策实现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的保护,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郑培;连璐;冯慧.浅析具有陕西特色的居住建筑[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0)
[2]蒋巍.浅谈关中传统民居的现代适应性转型[J].新西部.2010(05)
[3]吴育忠.贵州喀斯特地区民居建筑风格研究――以铜仁地区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5)
少数民族的特色范文4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传承
舞蹈本身就是文化传承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主要就是通过人体的表演,并不会受到语言的限制,从而能够更好的承载各个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审美心理。云南彝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其本身舞蹈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必须要做好其舞蹈的传承工作。
一、少数民族舞蹈的教育现状
(一)民族特色文化流失严重
不同的民族往往会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存在着不同的文化传说,并且能够通过舞蹈进行展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国在进行少数民族舞蹈传承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形体以及成绩,从而忽视了民族特色文化,导致其特色文化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在进行舞蹈传承的时候,必须要真正的了解民族文化,才能够真正的保障少数民族舞蹈得到传承。
(二)过分注重教授形式
少数民族舞蹈在学习的过程中,一部分高校或者机构更加重视学生们的成绩和兴趣爱好,并没有真正的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舞蹈学习,其教授方式十分的单一。一部分民族舞蹈对于身材、身姿等具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云南花灯往往需要身段较好的舞者来表达。一部分高校为了能够及时的完成教学任务,在进行少数民族舞蹈教学过程中分解舞蹈动作,要求学习人员死记硬背,并没有了解学习人对舞蹈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最终会导致人们对学习少数民族舞蹈的兴趣日益下降,逐渐的丧失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少数民族舞蹈教育在现代经济冲击下,机遇和挑战并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民族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不仅给少数民族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机遇,同时还带来了发展挑战。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各个少数民族逐渐的实现了对外开放,不仅能够促进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还能够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我国少数民族本身的聚集地比较多,云南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众多的地区,其本身就具有诸多特色。彝族舞蹈本身就能够成为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主要方式,不仅能够在短期内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够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民族舞蹈。
二、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措施
(一)学习少数民族文化
文化是保障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文化的发达程度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民族的发展程度,如果没有文化就会导致民族灭亡。比如苏美尔本身的民族文化十分繁荣,其本身不仅发明了车辆运输,还推算出太阳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舞蹈本身是人类通过形体动作来表达的文化艺术,人类能够通过舞蹈来表达自身的思想和感情,也是向往美好生活的主要愿望,彝族民族舞蹈本身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彝族文化,做好彝族民族舞蹈的传承就是对彝族文化的传承。
(二)深化少数民族舞蹈意识
云南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其本身的文化与生活习惯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少数民族在发展初期阶段的时候,其经济方式与生产作物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进而导致每个少数民族都独具特色,舞蹈作为少数民族主要文化之一,其更是能够体现少数民族文化,其中彝族主要舞蹈来源于劳作,从而造成彝族舞蹈本身具有力量,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烟盒舞,其主要可以分为正弦以及负弦,甚至在当地都有一种说法,弦子一响脚就痒,即是人不跳弦,白活几十年等,从而能够说明舞蹈在彝族人们自身的重要性。
(三)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多元化、多层次发展
云南本身的少数民族众多,每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以及信仰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经过我国相关部门的调研,云南本身少数民族舞蹈种类众多,其中具有六千多个舞蹈套路,少数民族舞蹈如果脱离少数民族文化,就会导致其不会具有鲜明的特色,甚至还会直接失去其文化。舞蹈与音乐一样并没有国界,是国际通用语言。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必须要坚持自身的特色,才能够实现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比如彝族的左脚舞比较出名,在当地许多地方都具有左脚舞,能够为客人提供娱乐,但是由于外人对彝族民族舞蹈缺乏深入的了解,最终会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舞蹈的血统。
(四)政府大力宣传推广少数民族舞蹈
我国政府积极的鼓励云南民族的宣传工作,提出将云南建设成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并且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比如精品工程、民族文化工程等,从而在保护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对舞蹈家进行了进一步的评名,比如云南民族舞蹈民间舞蹈师等,能够进一步促进人们对于舞蹈的热情和积极性。云南政府不断的加强对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措施,涌现出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云南印象》等作品,对于少数民族的舞蹈传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代民族舞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必须要充分的意识到民族舞蹈的重要性,必须要将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放到首要位置,真正的了解和尊重民族的历史文化,最终才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有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R俊杰.论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J].通俗歌曲,2015(9).
少数民族的特色范文5
一、少数民族文化以其鲜明的特性构成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就构建了文化的多样性,各民族不论人数的多寡,都保持着自己的文化特色。各民族文化的总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少数民族文化以共自身的民族性、多样性、时代性构成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群体的文化,其鲜明的民族性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群体共有而与其它民族群体相区别的民族文化特征。这种民族文化特征作为一种传统,也代代影响这个民族群体,体现在一个民族文化的各个层面上,包含着有形的物质文化,但更多体现在无形的精神文化方面,而且资源丰富,呈现出一种神秘、古老、奇特的文化魅力。
我们从一个民族群体的发展中可以看到,有的风俗习惯甚至历经许多世纪而原封不动地延续下来,有的民族后代甚至迁徙到新的地方,虽与其它民族杂处群居,其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仍然保存下来。
以贵州省为例,经过千百年的多次迁徙和演化,目前有17个少数民族的1400万人世居在这片土地上,各个民族又在其中形成若干个分支。由于地处偏远,山水相隔,与外界及相互间交往较少,这些少数民族以及各个分支都长期按照各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在生产、生活传承和发展着自己的历史,形成了人类学上极为独特的“文化千岛”现象。传统节日舞蹈、歌唱、戏曲、服饰以及传说、故事、风俗习惯、娱乐竞技等,加上众多的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风雨桥、鼓楼、吊脚楼等,丰富多彩,以及特有的内涵,从不同角度向世人展示着各民族的发展历史、文化心理、伦理道德和审美意识。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文化的多样性,它的最主要价值是体现了民族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我们充分尊重民族差异和民族特点,特别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和信仰,也理所当然地尊重各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生活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信仰等因素,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族制宜,讲求实效。
民族文化具有民族性同时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它的时代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是一个统一体。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生命在现实社会中的延续,它既具有历史性,是经过长时间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又因其生命力而具有时代性,在现实生活中被继承,同时它又在深层次上普遍影响着民族成员,具有大众性,因此民族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社会的发展实践,同样需要文化的创新,需要民族文化与时展同步。民族文化是建设现代文化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民族文化的时代性和大众性,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坚实基础。民族文化在社会发展中也在不断的创新重构,但作为其中最精辟部分的文化遗产,则需要保护、传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必须坚持传承、保护、弘扬与改革、创新、发展的有机统一和紧密结合。历史表明,一个民族,只有开放才有希望。我们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各民族都要注重并且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不断为民族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进民族文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综上所述,我认为发展繁荣中华文化,就必须注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二、少数民族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活力源泉,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因素。因此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这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这个民族的文化。做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少数民族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加强民族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增加中华文化的活力,促进中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是贯彻“双百”方针和“两为”方向、发展社会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相依共存的国家,各民族文化保持自己鲜明的个性,又相互吸纳和融合,最终形成了凝聚力、熔铸力、生命力极强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将提供科学文化和智力的支持。各民族文化对充实和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形成一个奋发向上,安宁祥和的社会文化氛围,实现社会协调发展,保障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顺利进行,都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是整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各民族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又都保留着独立的个性,同时又相互交融,推动着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各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和交流,增强了各民族的团结,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56个民族统一的国家,团结就是力量,团就是生命,团结就是胜利。
历史至今,中原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向周边辐射传递,各少数民族文化和域外文化源源不断传入中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赋予其统一性和多样性和鲜明特征。不以血缘论夷夏,成为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重要现象。文化的相互传播和认同,成为各民族亲近与交融的强大精神纽带。这些作用不是哪一种单一的文化可以替代的。
文化的发展繁荣,不仅能推动人民文化生活的进步,更能凝聚民族精神,提升民族素质,铸就时代风尚,打造国家“软实力”。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这当然包括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否则谈不上整体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三、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不断取得长足发展,同时社会发展也要求加快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使之更好地与各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与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现实需求相适应。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不断满足少数民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要制订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规划,加大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大力培养民族文化艺术人才和
管理人才,积极扶持民族文化事业,努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对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精典要全力保护,要扶持到位,要加大投入,给足政策支持,不断开创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发展民族文化,人才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工作,对培养民族文化人才要加强指导,提供服务,为文化人才成长创造条件。方法要灵活,形式要多样,做到因地制宜,富有特色。人才的培养可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与节庆和民间文化活动相结合。对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突出文化人才,需进行跟踪培养宣传推介,促进他们的成材和发展。
要注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值得保护的非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要保护其原形态。民族文化遗产关系到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以及民族认同感联系在一起的民族传统文化,与一个民族自身的发展民族特色的坚持有着重要关系。
要多方位、多角度的开展少数民族文化活动。注重调研、总结,让民族的文化融入现代文化之中。让少数民族文化转化为人们易学易懂、喜闻乐见的内容,通过广泛传播,内化为人们的精神动力和内在素质。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新措施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依法每五年举办一次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就是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方针。备级领导要把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化,纳入财政预算,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要守住各民族人民的精社家园,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血脉。使各民族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
少数民族的特色范文6
关键词:平面设计;少数民族;文化符号;应用意义;具体应用
近年来,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平面设计中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日益增多,并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实践表明,平面设计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平面设计中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融合也为平面设计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和创新性。本文从平面设计中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意义出发,并从平面设计中少数民族图腾文化、少数民族色彩搭配、少数民族构思理念等具体应用进行了探究。
一、平面设计中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意义
1、丰富文化表现形式,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内容
少数民族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具体内容包括少数民族文字、图形、服饰、信仰以及文化习俗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极具个性化的文化表现形式,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洗礼,便产生了极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文化效果。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涉及诸多文化领域,并成为文化产业创新的重要元素,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少数民族文化中包含着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文化内容,能够积极地刺激大众的审美需求,其鲜明的色彩搭配以及个性化的内涵文化表现,都能够有效地推动现代文化形式的发展,并产生积极的作用。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发展的当今社会,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独创性、风格性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并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方向,从而形成文化对思想意识的熏陶影响。
2、促进社会文化交流,拓展少数民族文化影响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紧张而繁忙,大众的文化交流正日益淡化,而针对文化的情感体验和文化内容的感知能力也正在日益下降。而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渗透能够为大众文化内容注入新鲜血液,带来发展活力,促进民族融合发展,从而实现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了解,提升中华儿女对于中国文化内容的认知,完善我国的文化内容体系。少数民族蕴含的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品格极具代表性,而社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需要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入,丰富大众的文化视野和情感体验,以少数民族的文化符号提升大众的文化感知能力,以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性丰富平面设计的发展形式。
3、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实现少数民族文化效益
少数民族文化中深邃的文化内涵需要人们进行深入挖掘探究,特别在文化产业化发展的今天,少数民族文化能够产生实际的客观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从平面设计领域来看,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艺术的观赏价值,让大众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入既能够实现文化传承的社会效应,同时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入又能够丰富文化产业模式,创新文化产业形式,创造出多元化的文化产品。而通过少数族文化的社会效益能够积极的引导大众的文化审美取向,激励文化企业积极的进行创新实践,通过平面设计的文化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影响力,实现少数民族文化对平面设计的推动作用。
二、平面设计中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具体应用
1、平面设计中少数民族图腾文化的应用
少数民族的图腾文化代表了少数民族的信仰以及精神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图腾文化的象征意义较为深刻,其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寄托与情感维系。少数民族图腾文化的内容表现极具张力和艺术表现力,能够瞬间吸引大众的目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更是大众解读和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内容的有利契机。因此,在平面设计中如果能够善加利用少数民族的图腾文化,必然能够碰撞出独特的艺术火花。例如黑虎是彝族的图腾,傣族人以孔雀作为图腾,这些艺术形象都代表着不同少数民族的精神寄托,在不同主题的平面设计中能够体现出独特的高贵和优雅的文化气息。
2、平面设计中少数民族色彩搭配的应用
少数民族色彩搭配上大都具有显著的特征,其民族色彩或鲜明艳丽、或对比强烈。而通过色彩能够给大众带来最为直观的视觉感受,从而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色彩印象,色彩搭配恰到好处时能够营造出整体的画面感,带给人们更为强烈的情感体验。少数民族的色彩搭配为平面设计带来了丰富的创意和灵感,将色彩的搭配作为平面设计的语言和表现手段,带给人们不一样的审美感受,唤醒大众对于色彩的想象力。色调的调和与应用能够带来的各种情感的感受,例如彝族以黑色为美,认为黑色代表着庄重、庄严、严肃、深沉的氛围,瑶族狗头冠是盘瓠图腾的一种大、强、尊的象征,因此在色彩的搭配上善于利用黑色来渲染庄重的气氛,通过黑白的搭配体现整体设计的肃穆之意。回族的“三原色”绿色、白色、黑色则象征着高尚圣洁的内涵,体现回族人对于人格道德的追求崇尚。
3、平面设计中少数民族构思理念的应用
少数民族文化符号元素以其完善的构思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每一个独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都能够让人们随之联想出相应的民族文化。平面设计应该体现自身的创作风格,体现独特的创作理念,准确的向大众传达文化创作的内容。以广告设计为例,少数民族的文化符号的融入应该展现的是相应品牌或者产品的标志性特征,对于企业的文化,产品设计的理念都有所传达,这是平面设计所应该突破的。具有标注性和象征性的文化符号能够实现创意的推广,在大众的文化意识形态中形成固定的符号文化,以平面设计为契机,吸引大众对于相应产品的注意力。平面设计不仅仅需要向少数民族符号文化发展那样有自己的独特设计理念和文化符号,更需要融合和渗透这种少数民族符号文化,用少数民族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构思推动平面设计的创新发展,创造出独具民族文化风格和蕴含民族文化内涵的设计产品。
三、结语
总之,平面设计中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体现越来越广泛,拥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空间。针对平面设计领域与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而言,实现平面设计与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有机融合,并开展科学合理的创新与实践,满足现实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体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不管是从艺术创作和审美发展领域来看,还是从大众对于文化的感受和体验出发,平面设计中都应该不断吸收和使用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创新元素,实现平面设计的艺术审美价值和社会效益,从而创造出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平面设计作品,推动平面设计的民族化和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碧丽,桂明.论民族文化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创意运用[J].美术界,2009, (8)
[2] 唐帆,胡文娟.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设计中平面设计技术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01).
[3] 王丽娜,侯力莉,李树君.平面设计传播中的符号构建与传达[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2(02).
[4] 汪瑞.中国元素未必等于中国设计[J].装饰,2010(01).
[5] 宋志成,石进明.关于中国传统图形与品牌自我整体性连贯性的研究[J].韩国设计文化学会杂志,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