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法律制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法律制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范文1

中职教材中的《经济法》课程主要有:公司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会计法律制度、劳动保障法律制度和经济纠纷的仲裁与诉讼等,它们与财会专业的其他课程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公司法律制度中的利润分配顺序就与《财务会计》里的利润分配章节有关,正是由于有法律的规定,我们才知道企业年终结算的时候,不能随心所欲,必须依法办事,要严格地按照法律的规定,依次地做好公司的利润分配。还有会计法律制度中的会计核算,就明确地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内容、方法和程序,而《基础会计》中的会计核算就是这个法律制度具体化的表现。因此《经济法》课程与其他财会专业课程是紧密联系的,它是这些专业课程的法律依据,有了经济法律条文的指引,才能为更好地掌握会计工作的方法、程序。

2 《经济法》课程教学的五个学会

《经济法》都是法律条文,课程中大都是法律条文的解释,既枯燥又难于记忆。如何让在教学中让从未有社会实践经验的学生,能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掌握大量的法律条文,又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财会专业的实践中去,就是我们授课老师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把握五个学会。

2.1 学会善于归纳和总结

《经济法》课程中有很多的名词解释、设立条件、程序等,在课堂的学习中,根据教师的讲述,大多学生都会明白。但是,课后学生再复习的时候,有些概念就很容易混淆不清。为此,在要教会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为此,在学习完整个章节后,我们要把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做成一个表,分别对以上的公司的概念、设立条件、设立程序、组织机构等作一个归纳和总结。那么,学生记起来就容易得多,也容易把握一些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2 学会对法律条文的理解

《经济法》课程涉及的法律条件这么多,如果要一一地背下来,那是不现实的,况且授课的对象是从未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中职学生,而且即使背下来了,也不一定理解其中的含义,也就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因此,要好《经济法》,学会理解就是关键。比如怎样理解合伙企业法的特征之一的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呢?我们可以举例来让学生理解。举例:如果A、B、C、D 成立甲合伙企业,甲向乙银行贷款100 万元,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经过强制执行,合伙企业甲的全部财产只有40 万元,则剩余的60 万元,债权人乙方可以任意向A、B、C、D 任意一人或数人要求还款,A、B、C、D 任意一人不能拒绝。通过这样的举例,学生在记合伙企业特征时,就不会单纯地死记硬背,而是通过理解的基础上去记知识点。

2.3 学会分析案例的条理性

案例分析是《经济法》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材中每个章节都有不同的案例分析,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法律条文的理解掌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既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分析中,又要把这个分析写好确实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此,应该教学会生分析案例中各项事件的先后,然后再根据事件的先后把分析有条理的写出来。

2.4 学会在遇到问题中思考

在《经济法》的授课中,全部运用案例法对知识点进行讲授,学生对一些知识的难点理解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完全地运用案例法进行教授,会形成学生一种依赖性,失去了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性。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拓展学习思维。例如,在讲授合同法的主要条款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去思考,假如你和别人做生意要签订合同,那么应该如何入手呢?首先考虑的是什么?价格应该如何确定?假如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可抗力应该怎么办等等,通过这样的引导,从而一步步地把合同的主要条款讲授开来,既教会了学生遇问题的思考方式,也解决了对知识点枯燥的记忆。

2.5 学会在实践中运用

教学的目的除了把握知识点外,更重要地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经济法》的知识点都是实践性较强的。为此,在教学中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实践的运用。比如,通过学习合同法,要求学生能写出一份简单的合同;通过学习劳动保障法,要求学生懂得在以后找工作或者工作中如何维权;通过学习会计法,要求学生学会了会计人员的工作交接手续等。

3 《经济法》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经济法》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但它又是必须掌握的学科。因为,在学生今后的技能提升中,如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经济法》的内容必然会考到;在学生今后的工作中,如报税、报账、验资,都会涉及到《经济法》的内容。所以,学生一定要把它学好学透,把《经济法》的内容很好地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当中。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范文2

会计是一项非凡的职业,从业者经常处于金钱诱惑及各种利益冲突中。对将来从事这种职业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并达到期望的效果,是十分必要的。道德有以下三种含义;1、道德是处理新问题的一种方式。任何一种道德学说都是对利益选择新问题的回答;2、道德是人“应然的处理方式”。“应然”是一个人应该有的伦理规范,个人应当具有的品质美德。和此对应的是“实然”,即现实存在的状态,道德不仅指善的正义的情感,也包括善的社会制度,从此含义而言,法律制度也属于道德范畴。因此,对将来要从事会计这种非凡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是自然,应该的事情,但就现在的环境现实而言,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摘要:

一、促进会计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学生在校期间,一方面接受知识教育,一方面完成人格的塑造,这些,都将影响他们一生的生活和工作。对会计学生而言,走出校门,接触到的就是和财务有关的事物和活动,也就是说他们经常处在金钱的诱惑中,这就是考验一个人成熟的心理和知识水平。因此说,对会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目的是通过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明确表述会计职业应有的一种价值取向、开发、引导和培养他们的道德理性和道德情感,有利于塑造社会人的性格和特征,避免学生以单纯的思维去就业。这样也有利于形成社会道德评价体系,达到社会意识共享。

二、会计这种非凡专业的需要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职业,但需要结合会计实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会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要告诉学生,在各种经济条件下如何解决会计的道德困境,告诉他们面对具体新问题,具体矛盾时如何解决,教会他们一个道德指南。例如,保持注册会计执业时的独立性是很重要的职业道德规划。这点很多学生通过一般的课程学习都会知道,但具体什么情况下独立性会削弱。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又要以什么样的伦理思维去判定独立性是否被削弱?仅仅只是形式上的独立性能削弱又如何处理?这些新问题的解决就需要设置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从伦理学的原理出发,结合各种具体的会计设计案例,揭示会计中的伦理原则和培养学生解决会计道德困境推理能力,最终让学生知道从业过程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为什么耍这样做,以及如何做好。这些都是会计这一非凡专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对会计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其功能发挥离不开社会制度因素和前提,在它的执业过程中,会促进制度环境的改变,并在制度环境适宜时,发挥实质。杜威就曾经说过摘要:通过法律制度、通过社会鼓励和讨伐,社会就会以一种多少有些机遇性和偶然性的方式来调整和形成它自身,但是通过教育使学生能够明确地表达它自己的目的,能够组织它自己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明确地和有效地朝着它所希望的塑造自身。这对于社会尤其是对学生对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无疑是一笔宝贵财富,它对维护公平、正义、促进正气上扬都有积极功能。

对会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具体说,会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可设定三个递进的目标。

1、把握基本的伦理原则,目前,许多学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不当,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案例教学较少,而且案例较简单,大都有明确的答案,学生只能作为被动的接收器,理解、接受程度不高。因此,我认为应该将基础的伦理原则寓于现实的案例当中,让学生在分析,破解案例的过程中把握知识,还要结合当今社会实际,设计一些结合实际的案例,留一些悬念调动学生分析、推理地积极性,让他们在查阅资料,找书本的同时发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变枯燥的条条框框为生动的实例,以便于学生理解把握。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范文3

关键词 职业道德 人才培养 法律法规

一、引言

会计职业道德是从事会计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是财会人员在其特定的财会工作中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会计法》第39条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报告质量及信用下降备受人们关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会计工作存在的一大突出问题。会计职业道德的好与坏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从而要求我们应加强会计信用建设中,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1.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规的有力补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是会计的法律制度,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一种重要的补充,具有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如会计法律只对会计人员不能违法的行为作出了规定,而对他们如何爱岗敬业、怎样提高技能、强化服务方式无法提出具体要求,但是会计人员如果缺乏爱岗敬业的态度、职业技能欠佳、服务意识差,是很难做到会计信息达真实与完整的。

2.会计职业道德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

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计人员的动机决定了其行为。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行为的动机提出了相关要求,例如:客观公正、诚实守信等,会计职业道德可引导、规劝、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观念,遵守法律法规,遵循职业道德要求,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3.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一种很需要保障

从会计职业关系角度来看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每个服务对象提供可用的会计信息。为这些服务对象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是否及时,与会计职业者能否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有关。如果会计人员不讲职业道德,提供了不可靠、不充分的信息,则会背离会计目标,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使决策失误,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因此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是实现会计目标的有力保证。

4.会计职业道德有助于会计人员提高其自身素质

会计职业

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一种体现。一个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定会爱岗敬业、并有胜任专业能力,这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结合会计活动,引导会计人员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专业能力,有利于促进整体会计队伍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一些对策

1.加强法律建设,强化法制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加强会计人员道德建设的有力保障。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应有明确规定,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发现会计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不徇私枉法、杜绝司法腐败现象,严惩造假者。同时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使会计人员有一个正确的道德判断、选择及评价模式,自觉调节其行为。在对有关会计人员、企业领导及会计主体进行惩处时,进一步加大社会中介机构的整治和规范,强化行业内部的自律性及监督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和质量。对发现出具不真实、违背审计准则的审计报告的中介机构,应进行严厉的惩罚并赔偿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遭受的损失。

2.健全会计监管机制

会计监督是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连续的、全面的监控及其经常性的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错误,以保证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进行,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只有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才能不断增强会计人员责任心,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有效地防治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保证经济活动地正常运行。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内容全面、操作性也强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所以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督和检查是尤其重要的。通过有效的监督和检查,督促和教育,从而可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在检查中发现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应给予表彰奖励,对典型案例加大宣传力度;对发现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制度,及会计职业道德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如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规范、完善的内控体系,对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能起到有效地保护作用,能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管理,使会计处理的日常业务及会计档案管理之间的分工科学合理,明确各自职责,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又能相互协作的机制,这样就能减少作bi的可能。合理配备会计工作人员,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度,定期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价,促使会计人员掌握多种业务技能,形成内部检查和监督机制。不相融职务应分开设立,使各种岗位之间能相互牵制,防止贪污腐化行为的出现。

总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不可忽视的,是会计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编写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会.2010.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范文4

一、高职《经济法》课堂学习现状分析

1.教学方式传统单一。《经济法》课程知识涵盖面广,以我校会计专业为例,针对会计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选择了考试专用教材《经济法基础》,该教材涉及民法、经济法、劳动法、社会法、诉讼法等多个法律部门,其中,增值税等税收法律制度占了该教材一半内容,对于初次接触经济法课程的会计专业学生,难度系数大,加上教学内容多,课时紧张,“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是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的主流,以理论讲授为主,辅助少量的案例分析,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将大量的信息传输到学生的脑海中。教学效果显著较差。

2.学生不爱听,老师不愿讲。高职学生来源结构复杂,多数学生在高中阶段缺乏学习自律性和积极性,对未来的职业安排缺乏规划,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上课玩手机,下课刷剧打游戏,如此的学习状态导致老师讲课的积极性不高,老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形成“我讲我的,你玩你的”“和谐“局面,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想而知。

二、提升课堂学习有效性的基本思路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1952年,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首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并通过了大会宣言,指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此后,这一教育理念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了学生在学校里的主体地位,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因此,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中心,资源建设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课堂的“管理者”,而是“引领着”,激发和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学生的学习权利交给学生。

2.坚持“信息化”教学手段

目前,“互联网+教育”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模式已然称为教育界的主流,手机、平板也已然成为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大量教学辅助APP也出现在形形的手机中,比如:学习通、蓝墨云班课、雨课堂、职教云等等。教学辅助APP的出现,实际上就是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此,要提升《经济法》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必然要以“信息化”为教学手段。

三、《经济法》课程形成有效学习课堂的措施

1.课程内容“活”起来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著的《经济法基础》,共包含了八章教学内容,分别是:总论;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增值税、消费税法律制度;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其他税收法律制度;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八章知识代表着八个不同的方面,学习教材中任何一章都不受其他章节影响,在学生眼里,这些内容是多么的無趣,加之经济法课程法律条款多,理解难度大,《经济法》课程对学生越发没有吸引力。因此,经济法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细致划分、归纳,通过一条主线,将这八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整合、重组,犹如一个完整的“人”,使整个内容都活起来,学生的学习探究不再是一个个互不相连的“躯干”,而是一个“活人”。整个课程内容有了生机,学生所看到的每一章节就不再是一个个零碎的知识点,学生就能将所有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帮助学生理解,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资源“富”起来

我校会计专业开设的《经济法》课程,以顺利通过学生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为目标,更是以规范学生今后日常工作行为和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为目标。要满足学生初级会计师考试的需要,教师不仅要提供教学视频、配套辅助教材,更要建立大容量题库,易错易混知识点、思维导图、模拟题等与提高考试成绩有关的学习资源供学生选择。要满足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教师要收集整理工作案例,案例要贴近市场、贴近学生的需求,案例越真实,越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投入度。教学资源丰富起来以后,就能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学习,课前提供学习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教学辅助APP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课中就能避免教师“填鸭式”教学。

3.学生“动”起来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范文5

【关键词】无纸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方法

根据《关于2010年度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考试有关事项的通知》(粤财会〔2010〕5号),从2010年下半年起,广东省省属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考试将采用无纸化的考试模式。所谓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无纸化考试,是指采用优化的题库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电脑随机组卷生成考试试卷(包括《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初级会计电算化》)进行电脑答卷考试并立刻生成考试成绩的考试模式。

笔者多年来一直担任《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以下简称《财经法规》)的教学工作。采用无纸化考试后,我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考证通过率比以前纸质考试有明显下降。其中,《财经法规》科目是考证的瓶颈,通过率下降幅度大。究其原因,一是题型变化大。无纸化模式减掉了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剩下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题型的锐减使得学生的得分点减少。二是多选题得分难。多选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占试卷一半的分值,而且漏选不得分,选漏等于答错,失分严重。三是学生对新模式的不适应。学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都是采用纸质试卷考试,考证时突然换成用电脑考试,这让他们感觉非常不适应。

自从采用无纸化考试后,笔者在《财经法规》的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教学探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到教学当中去,使得学生该科的考证过关率达到了65%左右的好成绩,这与本市同类学校相比成绩排名都是前列的。下面就新型考试模式下《财经法规》的教学方法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和心得。

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1.明确教学目标

《财经法规》是会计专业基础课,知识内容涵盖面广,涉及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财经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自觉抵制违法会计行为和违法现象;要求学生在从事会计这一工作之前,要树立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同时,《财经法规》是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科目之一,要求学生学好本门课程,为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做好充分准备。最终要使学生为顺利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运用好第一节课

《财经法规》知识点多而散,内容枯燥又需要学生记忆很多东西,较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笔者在上第一节课时并没有急于讲解书中的内容,而是向学生阐述该科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学好本门课程,才能依法办事,顺利开展财务会计工作;培养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才能在将后的财会工作中立信于人,奉献社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向学生讲述近几年来我校考证通过率的实际情况,强调该学科是三个考试科目中的一个瓶颈,考试难度最大。历届很多师兄师姐们都是该科不合格而考取不到会计证。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从根本上开始重视,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中职生接近三千名,多来自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初中毕业生。他们多为文化基础差、厌学、叛逆、年龄太小又不愿出去社会工作的群体,很难适应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我们不能再按照以前“老师说,学生听”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应该采取合适的、多元化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1.善于利用归纳和总结法教学

本门课程中有不少知识可以进行再次提炼压缩和归纳总结。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读教材时,应该启发学生善于将相互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巧用总结法学习课程。例如在讲授“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时,让学生通读章节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相关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制成图表的形式。这样,整个会计法律制度的关联就一目了然,便于教师讲解,又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

2.善于利用案例教学法和口诀法教学

在《财经法规》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大量鲜活案例开展教学,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案例中学习,在案例中成长。例如,在讲授“支票”时,可以运用案例:“某公司财务科的小张拿着一张转账支票去开户行提取现金,被银行拒绝了,请问银行的做法正确吗?”学生通读课文,每个小组讨论后派代表上台讲述他们的看法和依据。最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银行的做法正确。因为支票可分为普通支票、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现金支票只能用于支取现金,转账支票只能用于转账。

本学科知识点零散杂乱,内容枯燥又需要强记,不受学生喜欢。如若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口诀法教学,将硬邦邦的法律法规转换成诗歌般优美的口诀,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是针对性、适应性、灵活性”,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如果用谐音讲它们转换成为“真是灵”(针、适、灵),读起来朗朗顺口,学生又容易记住。再如“票据和结算凭证的金额、出票或签发日期、收款人名称不得更改,更改的票据无效”也可以用谐音转换成“今日收” (金额、日期、收款人),这就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三、改进教学方法,适应无纸化模式

1.开设上机课,增加上机课教学课时

过去《财经法规》的课时全为理论课,在教室教学。为适应无纸化模式,我们应该适当开设上机课,如每周两节上机课,可以使学生熟悉电脑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每次上机课都要有明确的操作任务,例如章节练习、章节考核、单选题、多选题或判断题的专项训练等。教师若不布置任何教学任务,而让学生自由操作电脑,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无事可干,逐渐失去兴趣。要给学生定一个目标,评一次成绩,例如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几题、正确率要在百分之几以上等,促使学生产生竞争的能动性,从而形成学习的良好循环。教师应当经常巡视观察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当面讲解其中的错误或不当之处。同时,教师不能有偷懒的思想,不能认为布置完任务后就可以呆在教师台上做其它事情,放任学生利用电脑玩游戏、看网页、看电影、听歌等,这会严重影响到本门课的教学质量。

2.创建考证模拟系统,有的放矢

当前无纸化考证模式是采用题库进行随机抽题组卷方式考核,方式新颖,难度加大。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本校计算机教研组和会计教研组的专业资源,创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模拟系统。这样就能结合上机课很好地展开《财经法规》的无纸化模式教学,有的放矢。在这套模拟系统中,应当包括练习系统和考试系统。练习系统可以有章节练习、单元练习和专项练习(单选、多选和判断)等,侧重于学生训练和巩固章节知识。练习系统中的题目都附有答案和详细解释,学生每做完一道题目就能看到,便于及时巩固知识。考试系统可以有章节考试、单元考试、专项考试(单选/多选/判断)和全真模拟考试等,侧重于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系统的创建应该尽量接近当前的会计考证系统,特别是全真模拟考试系统,可以在系统的界面上、形式上和题量上全真模拟。教师组建适量的题库,模拟系统随机抽题组卷,学生交卷后系统自动显示考试成绩。于此同时,我们可以在模拟系统中适当增加模块,例如显示成绩后系统能够自动生成答案并附有详细解释,学生能够拷贝本次抽到的试卷和答案的电子版,便于他们回去打印和复习巩固知识。

总之,为适应当前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的新型考核模式,《财经法规》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该及时调整和创新。“穷则变,变则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财经法规》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范文6

关键词:环境成本;问题;建议;油田企业

我国经济在长期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发展下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破坏。据估计全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的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而且还在呈逐步递增之趋势。由于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也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油田企业其自身的行业性质决定了对生态环境有着广泛的影响,在政府部门对环境污染日益重视下,油田企业环境费用支出必将越来越多,会不断提高油田企业的生产成本,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巨大的风险,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势在必行。

一、环境成本核算的内涵

1.环境成本的定义

1998年2月,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通过的《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公告中讨论了环境会计的基本概念,将环境成本定义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采取或被要求采取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

2.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内容分类

一般油田企业会涉及到以下环境成本:(1) 环境治理费用,包括污水处理费、污水站设备折旧、落地油的清理支出、与污染治理有关的管理费用支出。(2) 环境预防费用, 包括环境监测费、内部保安费、由于环境保护需要而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的改造支出、采用环保生产工艺替代原有生产工艺而增加的成本、企业购置的预防或减少污染发生的设备支出, 如输油管线的更新等。(3)环境补偿费用, 包括青苗赔偿费、排污费、采矿权使用费、土地(海域)使用及损失补偿费、矿场资源补偿费、污染事故罚款、对他人造成的人身和经济损害赔付。(4)环境发展费用, 包括绿化费、环境卫生费。(5) 环保事业费, 包括环保科研经费、职工环境保护教育费、环境保护宣传费、资料费、专设环保机构经费、与环境有关的其他费用(如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治理向企业摊派的费用)。

二、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

1.核算内容不全面

由于“先污染,后治理”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只是注重实际支出的环境成本费用。但是随着环保法规和制度的规制力不断增强,环境管理从环境污染的处理向预防和治理的方向发展,企业的环境污染预防成本和控制费用不断增加,目前油田在环境成本核算内容上只是在实际发生时才将其列作费用, 没有考虑隐性环境成本,不符合会计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使得当期成本小于实际成本,不但虚增当期利润,增加了企业的税负,也影响管理层的经营分析和决策。

2.核算方式有待于改进

随着油田企业清洁生产的推进,企业领导层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油田企业在环境成本核算中已将环境支出成本项目进行了相应的分类,例如青苗赔偿费、排污费、绿化费等,但有些环境相关项目还是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下合并列示,没有很好的区分。例如:在固定资产的核算中没有将环保设备单独列示,环境收益也没有单独核算等。企业无法从现有核算体系下很好的核算环境投入产出比例,无法准确的分析企业环境方面到底投入了多少,取得了多少的收益。

3.核算方法的不足

环境成本分为过去发生的、现在发生的、未来将要发生的,按照现行核算方法进行处理,未来将要发生的环境成本是由现在的生产活动影响将来要付出的代价,应该在本期支出,但是现行核算方法并未将其列为本期费用,这样使得各期的盈亏核算不准确,影响油田企业当期的经营业绩和税负问题,也使企业的环境管理业绩受到影响。

4.缺乏环境会计核算领域的人员

环境会计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它融合了会计学、环境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其核算过程中既有可以用货币直接计量部分又有不能直接计量的部分,这就需要运用多门学科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核算计量,目前,由于我国的教育现状和企业管理的一些问题,会计人员对环境核算这方面的知识知道的很少,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工作。

三、完善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建议

1.建立健全企业环境成本会计准则以及制度

《在《会计法》的指导下制定国家统一的环境会计法律制度,即统一的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报告制度。有了现有的收入、负债、费用、成本的计算模式,才使环境收入、环境负债、环境费用、和环境成本的计算成为可能。而环境信息的披露更是离不开当前的会计信息报告制度作为载体。因此,现有的会计法己经为环境会计法律制度的产生做好了准备,在其中加入环境会计要素,建立环境会计法律制度。在会计法律制度建立基础,进一步建立更为明细可操作的会计准则,正形成实施环境会计的强大外在压力,促进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完整建立。

2.建立与完善我国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理论体系

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会计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在知识理论体系上,还是在环境会计核算方法上已经日趋完善,而我国的环境成本核算领域才刚刚起步,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未真正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核算制度,在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在核算对象、计量方式、成本归集、分配方式上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很好的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以及先进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我国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理论体系。油田企业可以以推行清洁生产为契机,积极开展环境会计核算的研究,为我国环境会计核算提供实践经验,利用油田企业的优势,通过实施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管理争取国家更多环境保护方面的优惠鼓励的减免政策等。

3.改进核算方式,加强环境成本核算

在现有环境成本核算准则和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本文认为可以在原有成本核算体系中的相关科目下增加环境资产和环境费用明细科目。(1)在“固定资产”的“生产用固定资产”及“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环境资产”,用于油田企业生产部门和管理部门环保设备的核算。如油水分离器、垃圾焚烧设备以及相关技术改造支出等,均可以在“生产用固定资产”某一设备资产下的“环境资产”明细科目核算。(2)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下设置环境损失成本、环境预防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明细科目。油田企业发生的青苗赔偿费、排污费、对环境造成损失而产生的诉讼费等费用在环境损失成本下核算;油田企业发生的污染治理费、分摊弃置费、工农关系协调费等属于环境治理的在环境治理成本明细核算;油田企业发生的护矿队费用、为了周围社会环境、职工工作环境发生的绿化费、环保部门发生的费用在环境预防成本下核算。通过上面科目的设置核算,在不影响现有油田企业核算体系下,把发生的环境成本很好的体现出来,利于企业明细环境成本的支出情况。

4.完善核算方法

油田企业对于由现在的生产活动影响将来要付出的代价,这部分费用核算的很少,根据权责发生制,应于当期预提,油田企业可以运用以下方法核算此部分费用:(1)市场价值法:企业排放的各种废弃物对周边地区的环境造成污染,导致农作物或渔场等产出水平下降等所产生的损失,可以用市场价值法计算企业应承担的费用。(2)恢复费用法:指按估计恢复或更新由于环境污染而被破坏的生产性资产所需的费用进行环境成本计量的方法。(3)政府认定法:指企业的某种污染达到一定程度后,政府环保机关可能会采取措施要求企业实施必要的治理。其治理方式有企业自行治理,或出资由政府集中治理,或联合有关方面共同治理。(4)法院裁决法:当企业由于环境污染对其他有关各方面造成了危害,将来有可能发生赔偿和治理义务时,企业可考虑根据以往的案例或律师意见适当预提环境费用。(5) 防护费用法:即为消除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害影响所愿意承担的费用来计量的方法。(6)人力资本法:即用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状况的损害和生产劳动能力的下降来衡量环境污染的损害,同时也可以用减少的这种损害来估量污染治理的收益,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对人力资本测量比较容易且比较准确的企业,且人力资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较大。

5.全面提高企业会计人员和环境工作相关人员的素质

在现行会计制度下,要想推行环境成本核算必须获得高层领导的支持,可以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直接组织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相关理念的学习培训,让他们了解环境会计是干什么的,可以为管理当局的经营决策提供哪些方面的信息支持,为企业带了什么利益,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鉴于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的复杂性、多学科性,若在现在的会计核算体系下推行环境成本核算,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不能只局限于财务方面知识的学习,要不断积累环境成本核算的知识,改变以往的核算观念,提高环境成本核算的效率。

四、结束语

目前,随着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各项环保法律制度的推出,油田企业对HSE(Health Safety Environment)清洁生产的推进,企业会定期HSE公告,石化集团2012年11月29日向社会各界“中国石化环境保护白皮书”,成为中国工业企业首个发表环境保护白皮书单位,为中国工业企业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表率作用,可见环保理念已经融于油田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中,油田企业已经积极开始履行社会责任,注重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但从公告等这些信息来看,大部分都是文字方面的,缺乏具体有利的数据支持,只有在油田企业真正推行环境成本核算,这公告才有据可依,对社会公众才更有说服力,同时也为企业管理层在经营决策中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促使企业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必要支出的环境成本的最小化;促使企业寻找节能、降耗、减排效果更好的工作流程,获得环境成本节约与环保收益的“双赢”,在塑造“绿色”企业形象的同时又兼顾了社会生态环境,在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实行绿色贸易壁垒的大环境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在世界贸易中必然会拥有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家林 盂凡利:环境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0-263.

[2]周盟农 刘晓红:企业环境成本初探[J].财会通讯.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