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免疫学的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免疫学的应用范文1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221-01
医学免疫学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理解其对机体有益的防卫功能和有害的病理作用及其机制,以发展有效的免疫学措施,实现防病、治病的目的[1]。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与其他基础医学内容及临床各学科联系密切。特别是近年来,免疫学理论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疾病的研究、预防、诊断、治疗等应用中不断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但医学免疫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而连贯性强,初次接触免疫的医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常常感到听不懂,是历届学生反映较难的课程,所以要提高免疫学的教学质量,就要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求知欲,那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讲好免疫学开篇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免疫学绪论的讲解尤其关键,当给学生们介绍免疫学发展史及现状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虽然免疫学的发展只有三个半世纪,但是发展是很迅速的,世界上已有二十多位科学家因在这方面作出重大的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同时可从网上搜索下载相关的内容和图片,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这些科学家的事迹及其研究工作。还可以给学生看看典型的天花患者的图片,使学生知道天花的危害性,而后告诉他们这种病已经在这世界上消失了,并告诉他们Jenner是如何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的。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免疫学是一门非常实用、非常重要的学科,另一方面还可以使他们对免疫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2.1运用启迪式、讨论式、比喻式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计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运用“启迪式”教学法,循循善诱,不让学生吃“现成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2]。比如在基础免疫内容结束时,留下一道综合讨论题:“机体是如何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让学生去思考、分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针对学生的答案,一一讲解,指出优缺点。这种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免疫学教学要多采用形象贴切的比喻,例如:在讲到抗原的概念时,把抗原比喻成一把没有钥匙的锁,而把抗体比喻成钥匙,然后让学生们讨论:如果我们只有锁,而没有钥匙,要文明地开门,应该怎么办?可以得出结论:先配钥匙,然后将钥匙插到锁孔中开锁。这样,学生们不但能很好地理解抗原这个概念,而且容易记住,并能提高学习兴趣。
2.2 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免疫学理论具有相对独立性,内容比较抽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较多,在教学上历来存在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如果教师为完成教学内容而满堂灌,就会造成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得到的越少;教师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难点讲不透,学生的印象模糊不清,结果事倍功半的问题。反之,讲课重点突出,难点讲透,学生不但会理解透彻,而且可以增加学习的信心,是事半功倍。
2.3 利用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能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把知识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产生的效果是传统的教学形式不能达到的。CAI课件具有直观性好、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等特点,而且能很好地突出重点和难点。应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的时间,教师可以讲授更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化深奥为简易,化抽象为具体[3]。例如,在讲授ADCC效应、抗原提呈等时,教师采用形象生动的动画描述免疫反应过程,配合动画加以讲解。这种讲解方式可使原本抽象难懂的反应原理变为生动的画面,学生能很快理解讲授内容,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益。
2.4 理论与临床的结合的教学方法。免疫学是一门与临床有着密切联系的基础医学学科。许多临床现象都是学生已感知到的,但并没有清楚地理解:为什么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肝?为什么器官移植时会发生排斥反应?为什么输错了血会发生溶血反应?在教学中把学生已感知到的临床现象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从现象到本质,将学生的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使学生从“不识庐山真面目”一跃为“一览众山小”的境地。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教学内容有声有色、有血有肉。
3 注重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针对免疫学基本概念多,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特点,有效地运用实验教学,不仅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计划所做的实验应遵守几个要点:一是要能涉及到主要的知识点。二是实验现象明显,可操作性强。三是在条件的允许下安排前沿实验技术,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实验仪器和方法。这样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可以使原来枯燥的内容变得鲜活,极大促进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增加学习兴趣,而且为以后的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我们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不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自身的教学素养显著提高,即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陈慰峰.医学免疫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免疫学的应用范文2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PBL教学;教学方法
医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作为现代医学的前沿科学之一,其不但已成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诊断不可缺少的工具,且已渗透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医学免疫学已成为医学和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之一[1]。
1. 医学免疫学的教学现状
医学免疫学课程特点主要为知识点繁杂琐碎、内容系统性极强,同时由于课程开设时间较早,学生尚未系统地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此外,学生对医学免疫学与相关临床疾病的联系知之甚少。最后,现代免疫学理论及技术日新月异,更新速度快,内容抽象而繁杂,学生理解难度大。如仍沿用传统 “以课堂灌输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势必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引起其厌学情绪,最终造成学生为应付考试而机械记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如何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及求知欲是医学免疫学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2. PBL教学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eMaster大学首先创立的,其强调以问题为基础,以临床问题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2]。较之传统教学模式,PBL教学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不同之处:①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②注意将问题引入,带着问题进行学习;③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中分析及解决问题,从而学习知识,培养其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综合而言,PBL教学模式的优势恰恰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欠缺与亟需的,因此,我们结合了PBL教学及传统教学法,进而引入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收效良好。
3.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学生对象为我校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由于我校医学免疫学教学为大班教学,因此,选择了1,3大班为实验组,学生人数为192人;对照组选择2,4大班,人数为195人;两组对象总体往期综合成绩相当;两组学生使用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医学免疫学》(第6版);学习内容为超敏反应;学时总数为6个学时。
3.2 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与PBL教学结合的方法。先进行2学时传统教学授课,将相关基本概念与原理进行介绍,而后进入PBL教学阶段。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贯穿整个6学时教学过程。
3.3 PBL教学模式的实施
3.3.1. 提出问题 教师进行教学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目的收集并整理临床病例及问题,制定教学进度表及教学计划。
3.3.2. 小组自主学习 每个大班所辖小班分为3~4组,每小组人数约为10~15人,小组的成立为随机组合,每组选定一名组长,组长需组织组员收集材料、讨论及汇报。教师在课程开始前一周,预先将问题发放给每个小组组长,要求每位组员就所得问题进行资料搜集、文献查阅、整理及分析资料等,时间为一周。
3.3.3. 组内讨论 各组组长在一周查阅、整理文献时间到达时,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资料汇总;同时,就所给问题及病例从发病机制、疾病类型、诊断及防治等方面进行讨论;要求讨论过程中各组要进行详尽记录。
3.3.4. 总结与汇报 经过小组讨论后,组长应就组内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制作相应汇报PPT,在最后一节课时对小组的学习结论等进行全班汇报。最后,教师对各组进行点评与总结,并根据各组在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给予评价。
4. 教学效果评价
学期结束后,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考试评价,两组均采用同一试卷考核,比较两组成绩并进行统计分析,成绩采用t检验分析;此外,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学习兴趣、学生能力等方面。
5. 结果
5.1 考试成绩
两组学生全部参加期末考核,缺考人数为0。实验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5.2 调查问卷结果
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192份,收回192份,调查问卷结果发现90%以上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学习兴趣及综合能力培养方面表示赞同(见表二)。说明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可行的。
6. 讨论
6.1 PBL教学体会
近年来,大量教学同行的研究表明,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学生更能接受PBL教学,教学效果较好,与我们的发现是一致的[4]。PBL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习氛围活跃,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综合分析能力。此外,由于PBL教学采用了学生分组的形式,在资料查阅、组内讨论等过程中均需较强团队协作意识,因此,通过PBL教学可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为将来临床工作奠定基础。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已学习的知识,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新的相关知识,并且需要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相联系,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启发者”或“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对于教师的教学思路及综合水平均有较高地要求,促使教师需不断完善自身能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同时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6.2 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需要较好地控制能力,才能使教学进度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实际过程中,往往由于讨论或汇报等内容较多导致时间的延长,从而使得课时安排较为紧张;第二,由于教师数量有限且工作量大,导致不能很好地顾及全面,势必造成有个别学生积极性受到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与改进。
总而言之,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法综合,取两者之所长,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也能更好地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PBL教学值得深入研究、改进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方亮,陈丽华,金伯泉. 医学免疫学引入PBL教学模式的机遇与困境 [J]. 基础医学教育, 2012, 14(10): 724-726.
[2]韩超峰,陆元修,李天亮,等. 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 2013, 15(5):456-457.
免疫学的应用范文3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激趣教学;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92-02
当代医学免疫学发展极为迅速,在揭示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移植排斥等疾病的发生机制及其诊断、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医学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现医学免疫学教学一般可分为基础免疫和临床免疫两部分,其中基础免疫主要包括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和免疫应答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医学免疫学教学的主干部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严谨的逻辑性。学生普遍反映该部分知识抽象深奥、内容繁杂,理解起来困难、枯燥,难产生学习兴趣,是医学专业最难学的课程之一。因此,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位免疫学教师面临的难题。为让免疫学基础课能生动有趣,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和视频资料,并将所学到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总结如下。
一、联系科学故事,吸引学生注意
医学免疫学的每一个知识点,从发现到证实,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科学故事。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将这些科学故事穿插其中,既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又能引导出相关免疫学知识,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的医学人文教育。这方面常可用的例子有如下几个:
在医学免疫学绪论教学中,非常适合运用前人发现“人痘苗”、“牛痘苗”预防天花的故事作为铺垫,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免疫”具体化成同学们接触过的事物,能让同学们对“什么是免疫”有一个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向同学们介绍免疫的概念、功能等抽象知识就水到渠成了。在有趣的氛围中展开一门新课的学习非常重要,它将影响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情绪。
学习抗体、补体、免疫细胞等相关章节时,同样我们可以向同学们简要介绍科学家发现这些物质的故事。利用德国科学家贝林首次使用抗血清拯救患白喉的儿童的故事可以引出抗体的发现,顺势导出抗体的概念、结构、功能等学习内容。而补体的学习也同样,可以将博尔现补体的科学实验再次展现在同学面前,并引导着同学们对实验进行推导:有种物质具有溶菌和溶解细胞的作用,但须有抗体的存在才能实现,即最初发现补体的存在。这个做法既吸引同学注意力,同时在推导的过程同学们就可以认识到补体的特性和作用。同样,在讲到淋巴细胞相关章节时,我们可以将B细胞、T细胞发现的一系列科学故事简要介绍给同学,从研究者在一个无关免疫的试验中发现鸡的法氏囊与抗体产生密切相关至最终确定哺乳动物的T、B这两种免疫细胞相对应器官,让他们知道这些细胞的来龙去脉,增添课堂趣味性。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们对诺贝尔奖有很浓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能适时地将知识点背后与免疫学相关的诺贝尔奖人物故事介绍给同学们,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将科学思维融入到理论教学中。此外,讲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时,我们可以利用神话故事封神演义中神仙用荷花、荷叶重塑哪吒的故事作为引导,从文学的幻想引导着同学们对现实中的器官移植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器官移植会存在哪些问题,再来帮助学生分析移植排斥出现的原因,什么决定两者间的组织相容性,由此引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概念,非常自然地过渡到课堂教学内容,在最初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他们的畏难情绪。
二、联系生活实例,增添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问题形式把一些生活实例,巧妙地与抽象繁杂的免疫学知识相联系,从现实到理论,从现象到本质,将感性知识转变成理性认识,变抽象为具体,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同学们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常见的感冒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生活实例,贯穿很多免疫教学过程。我们可以问:为什么感冒有时好得快,有时好得慢?为什么感冒有的人好得快,有的人好得慢?为什么感冒后即使不打针不吃药,自己也能好?这些都是一些基本问题,学生容易作答,通过这些小问题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同时教师适当诱导,把免疫系统、免疫应答过程等内容融入进去,就能让同学们通过联系实际来理解机体免疫发挥作用的过程,一定会印象深刻。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也是一个常用的例子: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接种疫苗,通过多次接种后为什么可以预防相应的病原体的感染?同学们在以往的体检中“乙肝两对半”的检测代表什么含义?其阴阳性有何意义?通过提问同学们这些问题,可以引入免疫的概念、抗原的性质、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等教学内容。外伤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几乎每个同学都有类似经历,在讲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理论时,我们也可以把它融入教学,皮肤屏障被破坏后病原微生物经皮肤侵入机体所遭遇的一系列事件就是我们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
三、巧用比喻、拟人等方法,调动学生想象力
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发挥想象,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专业术语,用形象的比喻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趣味化、通俗化,渲染乐学氛围,将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思维调节到一种兴奋状态,也就提高了教学效果。
免疫学教学中比较经典的拟人比喻是:把我们人体看作国家,免疫系统就是这个国家的军队和治安管理系统,肩负着“攘外安内”的职责;这个系统有完善的部门,有各种兵种,有常规和现代化武器军事设施等;我们的中枢免疫器官就是培养士兵的军校,外周免疫器官是士兵的战场,免疫细胞是各种士兵,免疫分子则是各种武器;而我们免疫应答过程,就像军事作战,而入侵我们体内的抗原就是敌人、小偷等坏人。将复杂的免疫应答看成是打仗、抓坏人的过程,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帮助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一举多得。
抗原提呈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难懂的过程,但是也是必须让学生熟悉的内容。我们找到一些联想方式,非常生动而准确地演示了抗原提呈的过程――内源性抗原提呈和外源性抗原提呈过程都可以看作是T细胞“吃大餐”的过程:抗原提呈细胞可以看作是农家乐、餐厅,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可以看作是餐馆自己饲养的鸡禽或从外面采购的食材;而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是后厨房大厨,根据不同客人的要求对“食物”进行各种加工,形成的抗原肽就是大厨们做好的菜;MHCⅠ类和Ⅱ类分子可看作侍者,是递呈抗原肽的服务员,专门负责上菜给客人,客人分别是CD4+和CD8+T细胞,他们对服务员还很挑剔,CD4+T细胞表面的T细胞抗原受体只接受由MHCⅡ类分子盛上来的菜,而CD8+T细胞只接受由MHCⅠ类分子盛上来的菜。这样形象生动的比喻不是简单地对知识的记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并以独特的形式又表现出来的,我们将这一比喻穿插到抗原提呈教学中,在课堂上引起了同学们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同时也向他们展现了一种知识学习的境界,对学习方法有指导意义。
又比如,在讲授抗体时,可以让同学们把它的形状想象成一只大龙虾,虾带齿的钳子部分类似于抗体的Fab段,身体对应恒定区;在讲解B细胞对胸腺依赖性抗原的免疫应答时,可以将B细胞想象为一位待字闺中的姑娘,那这个枯燥而复杂的免疫应答过程完全可以想象成B细胞这位姑娘佩戴着抗原信物在相亲会寻找到它的意中人辅T细胞,并结婚生子的故事。这些有趣而贴切的比喻不但能增添课堂趣味性,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丰富课堂教学
现在高校课堂通过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已成为常态。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视频等形式融合在一起,以清晰、生动的画面将抽象的问题表现出来,让抽象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使我们免疫学课堂变得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充分表达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例如讲解到免疫应答时,T、B细胞如何以淋巴结或脾作为免疫应答场所进行免疫应答,其免疫应答过程复杂,可以将这个过程制作成动画或利用英文原版教材配套的动画素材向同学们展示,从时间、空间上提醒同学们要以动态的思维去理解免疫学问题,文字与动画恰当地整合,让讲授内容更形象具体,复杂的过程变得一目了然,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降低了教学难点,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记忆深刻。
漫画本身就具有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同学眼球,因此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一些与教学内容关联的漫画,并适当运用到多媒体课件中。例如在讲到免疫记忆时,我们插入了一幅非常形象的漫画,戴着警帽的免疫细胞一手拿着某个病原体的“通缉令画像”,一手拿着枪,在巡逻过程中不断辨别所遇到的事物是否是其通缉令上的事物,这个漫画很形象地向同学们展示了什么是免疫记忆。
在免疫教学中,面对众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免疫应答机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不易。《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主张,指出了教、学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矛盾统一关系。从教师方面而言,是“教然后知困”,只有知道困难所在,才能鞭策自己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水平。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思考多总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素材,让组织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有志于学、乐于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使免疫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免疫学的应用范文4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教学;多媒体技术
[Abstract]: The Immunology is the relatively rapid development of cutting-edge science, the course content relates to the molecular, genetic level, student learning is difficult, so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has been for many years, and have achieved better learning resul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cess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teaching the strengths and deficiencies, the aim of better promoting the teaching reform,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more conducive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expand two-way development.
[Key words]: Immunology; teach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已应用多年,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普通手段[1]。所谓的多媒体技术就是一种把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及动画等多种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同时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的链接等使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的普遍运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在医学、药学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但在免疫学多年的教学体会中,除了有利的优势外,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弊端,下面浅谈一下在免疫学理论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应用的利与弊。
一、 多媒体技术在免疫学教学中的有利优势
医学免疫学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和支柱学科,涉及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分子与基因水平的知识,知识体系复杂,但前后知识具有相互关联及系统性。为了使学生们能深刻理解分子水平上的知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显出其特点。
1.使复杂的概念简单化。免疫学课程中的概念很多,不好理解。比如ADCC概念,
为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单用汉字表述,对于初学者都是难以理解的,但是用图来解释,NK细胞杀伤靶细胞要利用抗体作为桥梁,通过免疫球 蛋白的Fc段结合,把效应细胞、抗体和靶细胞三者联系起来,最终执行杀伤作用。若能配合Flash动画效果会更形象的理解和记忆。
2.使抽象的分子直观化。课程中的免疫分子部分占有的比重较大,而且是免疫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会影响学习后面的免疫应答等内容,因此要尽量讲解好这部分内容。比如免疫球蛋白这章的“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分为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解片段,为什么要用两种酶来水解,水解的位点及其得到片段有何意义,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使这些抽象的分子更能直观化,也便于理解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3.使复杂的分子机制系统化。免疫学的核心内容是免疫应答,而免疫应答首先涉及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是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但每当讲到抗原提呈细胞对内源性抗原与外源性抗原的处理和提呈机制时,学生理解起来都觉得难度大,通过多媒体技术中动画演示,一步步展示此过程,就使复杂的问题容易理解了。
二、多媒体技术在免疫学教学中的弊端
多媒体技术在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弊端,多年的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禁锢了思维。授课中过于依赖电脑中的PPT,不利于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新的教师教学经验少,课堂拘泥于面前的投影,发挥和讲解的知识内容就较少,课程中怕讲错、讲漏内容,死死盯住投影上的文字,似乎照本宣读,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空间,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死盯着屏幕,不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
2.信息量大顾此失彼。学生普遍反映PPT内容多,翻页快,跟不上记录,不利于做笔记。没有多媒体时主要靠板书教学,教师边写板书边讲解,下面的学生也跟着教师的进程,基本上能完成笔记。但多媒体的应用却顾此失彼,若顾着记录就顾不上听教师讲解,影响了部分记录速度慢的学生学习效果,往往要求课下回放投影,不懂的还要课后重新讲解。
3.复习局限于PPT。对于懒惰的学生不喜欢记笔记,等下课了就要拷贝老师的课件,而课后就根据课件内容复习。熟不知课件内容简捷、文字少,在课后不利于理解,若课件上不表明重点及难点内容,一味地按照课件复习的学生会一头雾水,对于掌握知识点及考试答题的完整性都受影响。
三、在多媒体教学中克服弊端发扬优势
根据以上教学体会和分析,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克服弊端发挥优势。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不能完全靠多媒体技术,首先要给学生留足思维空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性思维;其次适当运用多媒体的动画,结合板书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听讲与记录融汇一体;除此外还要用教师本身的肢体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而多媒体只作为辅助教学手段,重要的是充分发挥教师授课的主导性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总之,总结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使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更有利于提高免疫学理论教学的质量,有利于拓展教与学的双向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免疫学的应用范文5
关键词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PBL;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4-0095-02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动物医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一直以来,各个学校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教师一般都是单纯地依靠教材来讲解兽医微生物学有关知识。由于兽医微生物学理论知识比较繁杂,各种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又存在其相似性,某些知识理论和逻辑性强,抽象难懂,学生感到难记忆并且容易记忆混乱,有些内容又会觉得枯燥乏味,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而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作为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是专业课如兽医传染病、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寄生虫等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相关知识,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PBL(Problem Basic Learning)教学模式非常适用于兽医微生物学的教学。
1 PBL教学模式
PBL教学模式是基于问题式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这种模式主要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这种教学模式下的主体,主要以讨论的形式完成教学,更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灵活性。PBL教学模式是医学院校近年来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最初诞生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在20世纪末期,中国大陆地区也开始采用这样教学模式。据统计,全球大约有1700所院校已经开始采用PBL教学模式,而且还有更多的院校正在积极探索在课程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PBL教学模式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系统性、全员性、交互性等特点。实践证明,与传统教学相比,PBL教学模式具有如下优点: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我学习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及协调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2 PBL 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施
根据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自身的特点,结合动物医学专业的发展状况,PBL教学方法在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上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几个环节,这些环节自成体系。
2.1 知识的讲授
在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之前,先介绍解决问题的有关知识点,尤其对于本学科发展前沿的问题,需要新观点、新理论同时结合传统的知识体系才能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学生分组
将全班学生以5~7人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每组安排一名组长,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把该组的答案统一到组长,由组长把该组的答案对教师进行汇报,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讨论氛围。
2.3 内容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
成功源于良好的开端。课堂上好的导入方法,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首先要设置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可以留在上一节课结束的时候,让学生下课在一起讨论,查阅相关资料,找到与问题相关的答案。这样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又对新课的内容起到预习的作用,教师讲解起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也可以在上课刚开始的时候,设置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起思考讨论,活跃课堂气氛。但是问题的设置一方面要考虑到与所讲内容的相关性,另一方面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的设置不能太难,太难了学生找了很多相关资料都找不到答案,就会有挫败感;问题设置太简单,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也会失去兴趣。
例如,在讲述免疫细胞这节课的内容时,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老年动物和青年动物哪个更容易患癌症?为什么?动物体的免疫系统是如何对抗癌细胞的?因为学生已经初步有了免疫学知识做基础,很容易回答老年动物比青年动物容易患癌症,主要是老年动物的免疫器官功能已经退化,不能及时行使免疫监视功能消灭癌细胞,所以老年动物比青年动物容易患癌症。那么,青年动物的免疫系统又是如何应对癌细胞的呢?其中一部分答案就在本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当中——部分免疫细胞发挥的功能,最终将癌细胞杀灭。在正式开始讲述前,教师可以用一个图片或者动画的形式阐述机体内的几种主要免疫细胞是如何完成对癌细胞的杀灭过程的,如NK细胞、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可以通过ADCC作用杀灭癌细胞,T细胞可以通过释放穿孔素直接杀灭癌细胞,等等,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教师也能引导学生从免疫学角度多方面分析机体对抗癌细胞的主要机制,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新能力。
2.4 问题解决
学生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可以多种方式进行讨论,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在PBL教学模式中,学生要讨论的是如何获得资源以及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资源解决问题。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自我学习意识以及调动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2.5 课堂发言,教师总结
课堂发言阶段是对学生PBL教学模式效果检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可以利用这个环节充分展示自我。通常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讨论之后,都会形成清晰的思路和观点。每个讨论小组选择一种能够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汇报。每个小组由组长发言,代表小组来阐述本小组的观点和见解,小组的其他成员也可以进行适当补充。发言可以采取口头表达、辨析、板书、幻灯片等不同形式来进行。由于不同小组所获得信息来源不同,所以对于同样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见解,也可能是每个小组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答案。这种汇报形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现场应变能力和总结能力。教师在听取了不同小组的汇报后,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这种集思广益的形式同时也能弥补教师的某些思考缺失。因此,PBL教学模式无疑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上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要不断探索本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解决不同的学生对问题理解的偏颇,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启迪。
2.6 问题解决后的反思
在学生进行汇报和教师及时总结后,学生应该对上述问题做出反思。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参考文献
[1]杨瑞生,秦利,姜义仁,等.PBL教学在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农业教育,2010(4):63-65.
[2]陈霞,顾锦华,吴锋.PBL教学模式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0(4):772-774.
[3]杨玉梅,薛永志,张东,等.PBL教学法在药理学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3):109-111.
免疫学的应用范文6
近代催眠术起源于18世纪。奥地利医生麦斯麦尔,在法国先以磁石按摩人体引起催眠状态,取得治疗效果。后来他不用磁石也能催眠。19世纪上半叶,当时还没有药物麻醉,催眠术成为外科医生进行手术时的麻醉方法。后来,催眠术逐渐运用于治疗精神病。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催眠术在一些国家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1958年,美国正式批准医生可以使用催眠术治病。苏联、英国、西德、东德、意大利也都有用催眠术治病的。在国外,催眠术的科学应用,正在吸引很多学者的注意。
催眠的原理与方法
一般认为,催眠的基础是人的暗示感受性。例如,冬天在集会场所一个人咳嗽,可诱发许多人同时也咳嗽,这就是暗示作用的结果。著名生理学家巴洛夫认为,睡眠是大脑皮层的抑制,而催眠是一种局限性的抑制。他在研究高级神经活动时,就经常遇到动物中发生的催眠现象。
在人类中,一般儿童的暗示感受性高,所以4岁到14岁的儿童比较容易接受催眠;老人的暗示感受性味;妇女则比男子较易接受暗示。
常见的催眠方法有:(1)视觉刺激,即让病人目光凝视某一发光物体或施催眠术者的眼睛;(2)听觉刺激,发出单调的声音催眠;(3)触觉刺激,对身体进行有规则的按摩动作。在运用上述方法的同时,催眠师还要用肯定、单调、缓慢的语言进行暗示。语言暗示在人类的催眠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催眠前,术者向被催眠者说明催眠的性质和要求,要求被催眠者按照要求认真去作。一般在催眠前,要测定被催眠者暗示感受性高低的程度。这样的测定方法很多,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采用的简便测定法有:用一块金属板放在病人手或额上,暗示“通高频电”后,会使手或额发热;或者让病人两手臂平伸,告诉病人由于“电磁吸引力”,会使左臂沉重,不自主下垂。然后根据反应的情况,可以判定受术者暗示感受性的高低。无反应者,为缺乏暗示性;有点反应者,为有暗示性;反应明显者,如感觉金属板热得发“烫”。或,左臂明显下降,为暗示性高。
运用视觉刺激催眠往往也很有效,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曾成功地运用此法。即先请患者静坐片刻,要求他全身肌肉放松;让患者凝视头上方的光亮灯罩;暗示病人越看越疲劳,想睡,眼皮会越来越沉重,不由自主地闭上眼睛,果然不久病人就昏昏沉沉,很快进入了催眠状态。
催眠治疗
苏联医生普拉顿诺夫关于催眠状态对人身心影响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工作到精疲力尽的时候,只需要20分钟的催眠性睡眠,就可以明显地改变他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集中的过程,使他的联想过程活跃。对于神经系统十分疲惫的病人,通过“催眠一休息”后,心境会变得安静,食欲增强,睡眠好,工作能力得到恢复。因此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的,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现在认为,比较适宜催眠治疗的疾病是神经官能症,特别是歇斯底里(即癌症)。此外,高血压、胃溃疡等心、身疾病也适宜作催眠治疗。例如,一位妇女因丈夫在车祸中死亡,受到严重精神刺激,哭得两只眼睛什么也瞧不见了。经医生检查,她的眼睛结构没有发生病变,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失明。在使用各种方法治疗无效果后,运用催眠术进行治疗。催眠师对她说:“我数五个数,数到五的时候,你醒来就能看见东西了!”催眠师运用催眠的办法,慢慢地数“一、二、三、四、……”,果然数到五时的候,病人醒来,发现她真能看见东西了。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在最近三年内,使用催眠术治疗了一百多人,有效率在80%以上。
催眠麻醉
1973年,法国首先报道切除术在催眠术下麻醉获得成功。催眠应用于外科,最有名的是英国外科医生埃斯台尔。他于1845年~1851年在印度使用催眠麻醉作过数千例手术,其中近三百例是大手_术。当时手术一般死亡率约为50%,而他的手术死亡率仅5%。19世纪中叶以后,药物麻醉进展较快,催眠麻群就逐渐处于药物麻醉的辅助或备用地位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俄国医生曾用催眠麻醉作过30例外科手术。在1933年,另一位俄国医生在催眠麻醉下成功地完成了一个上胸廓的成型手术,手术进行了两个半小时,去掉了病人的7条肋骨。据说术中与术后各方面都满意,患者也不记得手术经过,
1965年有人统计,现在全世界用催眠术麻醉进行手术的,每年约达三万例。
催眠术在产妇分娩中用得很多。在美国每年有数千个婴儿是在母亲处于催眠状态下生出来的。催眠不象一些常用的那样抑制子宫的活动,因此能大大缩短分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