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翻转课堂的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翻转课堂的心得范文1
整体回想过去,留下印象最深的是TED《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冠军》那段视频,视频中说要敢对孩子说对不起这句话,让我想起以前上课的时候有过一次讲错了方法,而现在庆幸当时我有及时在下节课时对学生们“对不起,老师上节课的方法讲错了!”大部分学生是唉声叹气有点小抱怨,但是会有个别学生说,我就是那样做的。然后我跟他们说,老师也会出错,你们要及时纠正,老师一定会接受你们的建议,我们一起讨论哪个是正确的。没有人会绝对的正确,有错就要及时改正。我想,这点,我做的是对的。有时候放下面子,反而会更好的取得学生的信任。
第二讲中,我知道了教学要循序渐进,教学和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生学习的时候应该以轻松的心情去学习,老师要让学生不害怕犯错误,不害怕学习不好,才能勇敢走出以后的路。我们是教育家,老师适时地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2.5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更是受益匪浅。第一次知道了当课前设计出其不意的问题和学生惯有的思维产生冲突的时候,反而更会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信心。因为老师每次说的问题和答案学生都是知道的,怎么会对老师课堂的提问有探究的欲望呢?这个道理是以前知道却不明白的地方。
还有就是知道了课前设计任务不应该太难,会让学生失去探究的信心,这时候需要老师的肯定和指引。课前设计任务更不应该降低难度,这样会让学生感到乏味,甚至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分层次的去设计课前任务,才能帮学生建立努力和学习成绩之间的联系。
对于布鲁姆学习法和ARCS模型,我表示还只是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应该还需要多多联系才能使用。所以此处就不多发表个人的意见。
翻转课堂理念有提出课前任务要允许学生犯错,才能找到问题所在,但是老师不要过于纠结于学生的犯错,过度的纠错会损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委婉艺术的告诉学生需要改正的地方在哪。还有就是不要强制性统一学习方法,翻转课堂的初衷是让学生学习的时候有成就感。自主学习,不同的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如果都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有可能会打乱学生的学习思维,反而会取到反作用。
还有我想说的是我最后学到的一个知识点,老师应把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转换成问题,而不是教学目的。这样让学生成了课前预习任务的主导,参与了问题的制作解答,自主学习就更容易养成。这点我在做第二次作业的时候就采用到了。
学而不思则罔,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练习。这就老师设计课前任务的时候,需要很好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出题,学生课前预习做好了,老师才能更好的掌控课堂的节奏。
所以,第三次制作教学视频的学习,我来了。
翻转课堂第二讲学习心得(二)
郑集乡马庄小学 袁辉
翻转课堂教学法第二讲已经学完了,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有惭愧,惭愧的是没好好照顾孩子,让他生病打针;有感动,看到我们二班36个学员在班长的指导带领下,互相帮助,互相指点,本来是陌生人,但在翻转课堂无限的魅力下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战友”,最重要的是有了收获,下面就是我的收获。
这一讲里主要讲了如何布置课前自主学习任务。我把它分为三大块:
一: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任务和传统课堂的区别:翻转课堂之前的预习是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不仅仅只让你看某个视频或者某个资料,也会给学生布置任务,课堂上不去讲新课,而是检查给学生布置的任务,然后答疑,而传统课堂的预习是没有指导的,老师最多告诉他从第几页看到第几页,下堂课讲的内容,让学生看看例题,做做练习而已,老师上课时不会按照学生预习的进行。
二;布鲁姆分类法;它是学习层次的分类,它反映了我们思考和处理信息的途径,学习的层次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层次越低越是基本和关键,层次越高越复杂。
翻转课堂的心得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翻转课堂;三环节任务驱动法
在当今这个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时代,谁漠视了信息技术谁就会落伍!在学生已学会信息化生存的时候,教师如果还是固守三尺讲台、一支粉笔,显然就不合时宜了,教育教学工作自然应当主动融入其中。从《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已经纳入国家战略的议事日程。2012年末教育部确立了首批56个教育信息化试点区域和350所中小学信息化试点单位。我校荣登教育部确定的首批350所中小学信息化试点单位行列并承担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一课题。
为了更好地运用网络环境下的优质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我校信息化建设实施“教学与管理双轮驱动”策略,大大加快了步伐,稳步推进。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工作的进程
我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进程如下。
2005年前,每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每个教室配备了电视机终端与学校主控室连接。建立了校园网及学校网站。4个计算机教室,学生成绩实现计算机统计及评估。学校多次组织教师进行普及性及专题信息技术培训。
2005年每个教室就配备了多媒体一体化教学设备,装备了2个语音室,4个网络教室。
2011年9月学校给全校教职工配备联想笔记本电脑。2012年启动了计算机阅卷系统。每个教室配备了多点触控电脑。
2012年底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350所中小学信息化试点单位”,并承担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一课题。
2013年4月包头一中成立“教育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化办公室。
2013年11月包头一中录播室投入使用。
2013年10-12月,在高一年级九个学科开展第一轮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课观摩与研讨。
2014年1月1日学校全面应用数字校园综合平台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2014年4月给一线教师配备E人E本手写多功能移动办公系统,让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更加方便快捷。
2014年4月,在高二年级开展第二轮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课观摩与研讨。
二、学习摸索、总结提高,努力探索适合高中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可行之路
为什么要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新课程改革与实施和信息技术有什么关联?又如何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这一系列问题在我们实施课题之前,在学校管理者及教师中可以说是一头雾水,或者说没有进行过系统认真深入的思考。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其量停留在使用PPT 的水平上。而对于触控电脑、平板电脑、手机以及互联网、微信、微博、QQ群、云技术、几何画板、慕课、翻转课堂等与教学的有效融合考虑甚少,做的更少。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这个命题真正走入我们的视野是从2012年我们被确定为试点单位开始的。我们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进行了三轮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课观摩与研讨,教师们深切体会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魅力。在改变、改革、改善、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同时,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让教师对学生有再认识,和谐了师生关系,同时从多层次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素养及能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摸索初见成效。
通过摸索,我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的基本方式呈现为:“三环节任务驱动法”。教与学的过程形成一个链条,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学习,而是把教学看做是一个完整的、连续的、有机的过程:分为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环节。如果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划分,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反思,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课堂学习、知识拓展与延伸,因此把它称作信息技术应用背景下的“三环节任务驱动法”,见图1。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的基本类型如下。
1.实验探究型
如生物“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应用”、“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基本教学流程是课前老师把演示实验做成微课,课上展演。学生按小组分别利用网络等媒体查阅资料,完成同一知识的不同类型实验。制成课件,课上展示分享交流、课后拓展。教师引领过渡、点拨质疑、评价指导。这是一个相当历练师生的过程,其实也真正体现了学习的魅力与真谛。
2.课题研究型
如数学“统计中回归分析的应用”。基本教学流程是课前相当长时间里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研究性课题进行研究,形成报告,做成课件,课上优秀的小组进行展示分享交流、课后拓展。教师引领过渡、点拨质疑、评价指导。多了学生的参与,少了教师的灌输;多了学生的思考,少了教师的讲解。在这样的充满兴趣的课堂,师生、生生关系更加融洽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高。把传统一带而过或流于形式的数学应用课,变成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科学思想及锻炼学生学习、实践、创新能力的大舞台。
3.技术应用型
如数学的“利用几何画板研究椭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的研究“。基本教学流程是师生围绕几何画板这个软件的应用,老师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培训,掌握其功能及用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给出不同的研究问题进行研究,做成课件,课上优秀的小组进行展示分享交流、课后拓展。教师引领过渡、点拨质疑、评价指导。技术含量高、难度大、效果好。
4.网络结合型
如语文“人生的境界”、“学做一个人”、“春夜宴桃花园序”。基本教学流程是课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按照教师指导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知识,利用QQ群、博客、说说等同组交流,形成结果或写心得感悟等,再发在QQ群、博客、说说里,课上老师选择其中优秀的同学说说、博文,通过读取(避免直接联网或受网络运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截图等方式与大家分享,播放音视频片段,形成共鸣。教师引领过渡、点拨质疑、评价指导。课后拓展、延伸,完成教师任务或自学,发表在QQ群、博客、说说里,继续与师生交流。再如政治“收入与分配”、历史“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地理“自然灾害”。基本教学流程是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按教师要求,利用网络分工查阅、收集、汇总并整理资料,并初步确立小组研究方向;教师再根据每组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确定小组主题;小组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深入论证本小组主题并制作成展示课件;最后课堂呈现小组研究成果。课后拓展延伸。
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
改变了教学方式,翻转了课堂,
有力推动新课程的实施
1.三环节任务驱动法充分体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双主”原则,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课后拓展、反思。以学生为主体反映在“课前”:就是学生根据教师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或安排提供的任务,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预习新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上”就是利用课堂有效的时间交流成果及遇到的问题,师生质疑、释疑,从其他同学和教师那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就是学生完成所学知识的巩固,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利用网络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借助网络环境实现在课外的有效时间内,既可以与教师沟通与交流,实现个性化教学,又可以实现同学之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三环节任务驱动法”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把更多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2.“三环节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新课程教学目标及学习原则的达成
“三环节任务驱动法”呈现的课堂教学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原则,高效地达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态度三维目标。课堂上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体会、每个学生都呈现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收获,教师解难答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参与,教师只是参与者和指导者,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这种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除此之外,学生的创新、实践、动手能力、表达交往能力、倾听理解沟通能力、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由此而辐射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班级凝聚力等都有所提高,真正体现联合国提出的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与发展。
3.“三环节任务驱动法”的课前预习、准备,课后反思颠覆了传统教学方式,翻转了课堂
学习的时间、空间、地点、内容、方式等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材、学校、教室、教师的传授,把学习回归到一个理性主动参与体验的状态。让学习形成发散性、辐射性的倍增效应。让学习变得妙趣横生,生动活泼,体验学习的过程,虽然有点累,但累并快乐着。教师的教学反思、学生学习体会、知识巩固与拓展延伸,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教师或学生的空间,师生可以互访,并可以实时交流沟通。如语文网上假期阅读作文博客,就是属于课后知识拓展与延伸方面的,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进一步完善的几点思考
1.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观念转变比做课重要
众所周知,教育是较早接触信息技术的领域之一。但是信息技术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却不显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对教育的正能量没有突显。更谈不上对教育发展产生的革命性影响。而通讯行业的手机,也是网络技术终端,每个人接受它之前并没有接受培训,功能开发的都很完美,能够用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教师没有真正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所带来的真正实惠,学生也没有真正体会到应用信息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乐趣,因而导致一段时期以来大家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迷惑与茫然。因此,“融合之道”在变观念,欲变观念必先培训,培训之要在明“技”用。
2.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观念转变要把握几项原则
一是要与新课程接轨;与教师培养结合;与教学改革合拍;
二是要创造条件实现硬件支撑,并总结完善,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是形式为内容服务,不能本末倒置。不搞表演,不作秀,扎扎实实,稳步推进。如果教学理念不创新、教育方法不改进,只是把电子白板当黑板、把PPT当板书,一会儿上网查询,一会儿小组讨论――如此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不仅参与者索然无味,于教育教学效果而言,可能反倒是画蛇添足。
翻转课堂的心得范文3
关键词:翻转课堂;信息技术课程;以学定教;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4-0038-01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多做、多练、多交流,提高学生的协作交流的能力。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还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一、教师要提升教学素质,充分备课,以学定教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升教学素质。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将学生课前预习和教师充分备课结合在一起。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要课前备课,备课的前提就是要熟悉教材,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流程。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的重难点来设计练习题,还要根据学生的习题完成情况和所提出的问题来调整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这就是所谓的“以学定教”。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问题制作教学视频,并充分利用教学视频,让学生先学。在翻转课堂中,主要是教师将学习材料下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给予指导。翻转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完成导学材料中的练习题,并针对练习题中的问题做出思考,尝试着用相关的信息技术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和问题,这会促进他们进一步思考,进而更加努力地去学习。这时,学生会打开教学视频,并根据教学视频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二、学生要自主选择学习,建群分组,提高学习成效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稳固。在信息技术翻转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导学材料传送至服务器。导学材料下发给学生后,学生就可以边看视频边操作,使课堂任务得到基本完成。对于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来说,优等生可能不需要观看教学视频就能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中等生可能需要边看边操作就能学会,而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来说,除了导学视频之外,还需要教师的辅助教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将翻转课堂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效果显著。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建立一个QQ群或者建立一个flp服务器,为学生下载、上传学习资料与线上讨论提供一个平台。学生加入教师指定的QQ 学习交流群,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分享学习经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将学生分为A、B、C三大类,A代表着优等生,B代表着中等生,C代表着学困生。教师要根据这三大类,尽可能公平地将学生分组,并保证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水平相差不多。教师要在每一组成员中选出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为组长,再由组长建立一个组内QQ群,这样让学生不但能在班级QQ群中交流学习,而且还能进行组内讨论。这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也让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用武之地。
三、定期举办成果交流会,分享成果,共同进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定期为学生举办成果交流会,让学生多看他人的作品,在他人作品中寻找亮点,学会主动思考。让学生将自己已经构思好的创作意图表达出来是信息技术学习的一个难点,是绘画还是制作动画,是制作网页还是电子报刊,需要学生自主选择。他们会通过网上查询资料或观看学习视频,也会通过QQ 群进行讨论,切磋交流,充分了解相关信息之后,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在切磋交流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信息,使学生的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学生之间能够共同进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组织各小组进行成果汇报,将学习中所获得的成果在课上分享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有课前准备学习资料的心得、对问题解决的方法、组内讨论交流过程中汇总的学习经验等。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并给予相应的解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组织好学生的成果展示,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问题提出点评,给出建议。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定期组织成果展示和成果交流很有必要,这不但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息技术水平,也让学生在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强。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信息化工作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广大教师对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相结合,如何优化教学设计作出了探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翻转课堂的出现,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能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培养,能有效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也得到相应的锻炼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梦.“翻转课堂”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数字教育,2015(01).
翻转课堂的心得范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10-0018-02
“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的谐音,是一种大众免费在线教学方式,不仅参与人数多、免费、开放,而且融入了很多创新性教育方式和理念,已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教学模式[1]。“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FC)是指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实体课堂上通过讨论、实际操作、完成对知识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从而达到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受到全球教育界关注讨论的热点话题[2]。
“慕课”与“翻转课堂”的有效结合可以充分利用二者优势,包括线上自学和线下交流两大部分,线上学习主要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慕课”平台上观看教学视频,学生可以在线学习、讨论交流、提交作业、在线测试,并将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也可以在线解答问题,批改作业,通知课程等;线下交流主要通过“翻转课堂”,教师组织学生在实体课堂上对视频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巩固和答疑。可见,线上“慕课”视频学习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更高效地传递知识,而线下课堂面对面讨论式教学,使师生课内外更多地互动和答疑解惑,更有利于深化、扩展思维,沟通情感,因此,“慕课+翻转课堂”是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完美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信息隐藏技术”课程特点与现状
“信息隐藏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研究的是利用多媒体信息中的冗余空间携带秘密信息,达到秘密信息伪装传递的目的,也是信息安全研究和社会需求的热门方向。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信息隐藏技术知识及算法的学习和实现,培养学生掌握信息隐藏算法的编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从事信息加密、版权保护等软件工作奠定基础。该专业课程涉及广泛的信号与信息处理知识,工程实践性强,学科动向活跃,发展更新速度快。如何教好这门课,使学生真正熟练掌握信息隐藏算法是专业课教师讨论的热点问题。
目前“信息隐藏技术”课程的教学多以教师课堂PPT讲授为主,学生课后练习为辅,这种教学方法单一,再加上该门课程涉及基础课程较多,算法知识点抽象、枯燥,前沿算法更新速度快,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另外,由于算法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编程基础,将其留给学生课后练习,完成率极低,很难调动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为传统“信息隐藏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探索该教学模式在“信息隐藏技术”课程中的改革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和慕课资源,改进课内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真正掌握信息隐藏技术的技能,为日后的工作或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慕课+翻转课堂”在“信息隐藏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一)引导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信息隐藏技术”是一门面向高年级同学的专业课,要求已熟练掌握语音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等多媒体信号与信息处理方面基础知识,并且应熟练掌握一门编程语言。没有这些基础学习此课程会很吃力。实际授课发现,很多学生的前期课程基础不牢,甚至有的根本没有修过相关课程。鉴于这种情况,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入门并掌握这门课程,教师可以在“慕课”平台上或推荐一些相关的基础课程,学生在“慕课”平台上有选择地学习自己没学过的课程或掌握不好的知识点,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师生也可以在线交流互动,复习、巩固相关基础知识。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信息隐藏技术”课程的学习应与密码学、隐写术、信息安全、数字水印技术等专业课程相结合,相辅相成。通常学生并不了解该课程在整个学科体系结构中的地位,只是按照学校相应的课程设置进行学习,但是专业课程是相关、相通的,如果有些课程安排在不同学期或不同专业,学生很难同时学习多门课程,自然也不会达到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学习效果。利用“慕课+翻转课堂”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上公开的慕课资源,同时学习一门或几门相关、相近的课程,了解该方向最新技术进展和发展动向,提高学习的时效性,变被动为主动,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基于“慕课+翻转课堂”的“信息隐藏技术”教学改革探索
(一)“信息隐藏技术”课程建设思路
“信息隐藏技术”这门课程应充分发挥慕课的优势,利用现有的教育部“爱课程”、中国大学慕课等网络在线教学平台[3],建设信息隐藏技术、数字水印技术、隐写术等网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教师在讲授各章节之前应提前告知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点,告诉学生应该学习哪些基础课程,引导学生带着任务有针对性地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在教学上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利用面对面课堂教学时间,建立多个小组讨论进行交流互助,对同学在线学习期间遇到的共性难点进行详细讲解。
教师备课应该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对信息隐藏算法知识点详细划分,以周为单位设计教学单元,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与学生掌握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教师应及时在慕课平台上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回复学生交流的问题,批改网上提交作业。同时,改变“信息隐藏技术”传统的考核方式,建立“在线考核+随堂测试+考核报告”的考核方式,更注重平时能力的培养,减轻期末考试的压力。
(二)基于“慕课+翻转课堂”的“信息隐藏技术”
教学设计
1.课前阶段:为了掌握班级学生的知识背景情况,教师可根据信息隐藏技术课程的特点,设计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在线测试内容,检测学习者的基础和知识储备情况,建议准备一些数字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测试,慕课在线学习者可以自行评定自己是否适合学习该课程。另外,由于线上和线下的学习环境不同,“信息隐藏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慕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课程大纲,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2.课中阶段:慕课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图
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多媒体素材紧密结合起来,例如频域信息隐藏部分教学内容不容易被理解,教师可以使用动画和简洁的文字、图片,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翻转课堂教学过程提纲挈领地点拨知识点,将在线学习与课堂讨论结合,增强教学互动,引导学习者适当练习,并及时检验学习效果。同时,慕课课程视频不宜过长,可以根据知识点进行录制,最长10—15分钟,以保证学习者学习视频期间能够精力集中。
3.课后阶段:建立慕课学习论坛,在具体章节中每个视频对应一个讨论区,并且尽量使内容更结构化、模块化。“信息隐藏技术”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学习者可以结合实践经验在慕课学习论坛中交流经验、心得,互相提问、解答。主讲教师应定期整理,对学习者比较集中的提问应该及时解答,并做出反馈,这对教师后续教学进度的安排是有帮助的,也是学习者上线率的重要保证。
(三)“信息隐藏技术”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
翻转课堂的心得范文5
关键词:翻转课堂;课堂剩余时间;创新利用;聚奎中学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3-0085-04
引言
翻转课堂,从2011年第一次成功实施到现在,发展速度极其迅速并且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翻转课堂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正是在于它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积极改革,解放了课堂剩余时间并将这部分本该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还给了学生。
课堂剩余时间是指原来用于课堂上讲授基础知识的时间,将其解放出来还给学生用于自主、合作和活动探究。而讲授基础知识的过程被放到了课前,并用视频学习的方式替代,这就是翻转课堂最基本的形式。
目前,相关研究正在探讨课堂剩余时间的创新利用,希望以此引起研究者对翻转课堂解放课堂剩余时间这一问题的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解放更多的课堂剩余时间,而被解放的课堂剩余时间如何创新利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翻转课堂从根本上解放了课堂部分时间
翻转课堂将传统教学模式翻转为“先学后教、以学促教”的教学模式。其中,教和学的转换在时间上并非是等值的。课前自主学习的时间正是来源于传统课堂。伯格曼和萨姆斯最初改进教学方法只是为了帮助请假的学生学习,然而真正实质性的改变是从解放了课堂剩余时间开始的。当初,伯格曼和萨姆斯的做法是将教学的内容录制成小视频并上传到网页上,原来课堂上的教学任务变成了由学生在课前自己完成。这相当于讲授基本理论的时间不变,而内容被搬到了课前。于是原来课堂上的时间就空了出来,笔者把这段时间称为课堂剩余时间。其实,课堂剩余时间不仅只有课堂上讲授知识的时间,还包括了课堂温习和部分练习的时间。因此,课堂剩余时间占到了大半的课堂时间,教师能否把这段时间分配好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
1.传统课堂的结构
以重庆市聚奎中学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例。由下页表1可以看出,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的教学流程主要是课堂讲授、课下作业。时间分配上,大部分时间都交由教师讲授,学生课堂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很少。
2.翻转课堂的结构
以重庆市聚奎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例。由下页表2可以看出,在课堂上,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课堂教学流程变为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合作探究。课堂时间分配变为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教师占用的课堂剩余时间被解放,并真正地还给了学生。
由表3可以看出,传统课程教师讲授的时间基本等于翻转课堂中教师答疑和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课堂作业的时间前后变化不大,只是顺序发生了变化。因此,教师讲授的时间就是被解放的时间,这段时间主要被用作师生、生生的合作。
3.课堂剩余时间与等量翻转的本质区别
许多翻转课堂的推崇者都将翻转课堂简单地解释成课堂上讲课与课下作业的调换,这种解释是一种误区。翻转课堂能够实施的现实基础是新科技代替了教师的部分工作,能够将人的活动转移到课前,而非课前与课堂内容的简单翻转。因此,翻转课堂的本质是新科技代替了人力的部分劳动,解放了课堂剩余时间。
创新利用课堂剩余时间的理论指导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以一定的理论为支撑的,翻转课堂也是以一定的理论为依据的。2001年教育部颁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了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强调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应该以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为原则,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合作分析的能力。而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依然是约翰・杜威提出的以“学生、活动和经验”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翻转课堂也正是通过解放课堂剩余时间的方法促进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向转变。
现代各国教育改革都推崇自主发现学习的教学模式。发现学习最早可以追溯到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所提倡的“助产术”原理,近现代由奥苏泊尔(D・P・Ausubel)和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进一步发展和研究。翻转课堂出现之前,虽然已经开始提倡学生自主发现学习,但因为缺乏具体理论的指导,教学实践的推进尽管多种多样但是效果不明显。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如果全程以发现学习的方法上课,时间明显不够用甚至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其最主要的矛盾是讲授新知识的时间与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难以平衡。如果讲的知识多,那么学生就没有时间动手操作,课堂就回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反之亦然。
翻转课堂所争取的课堂剩余时间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在翻转课堂的情境下,课堂就是学生带着疑问去上课并通过课堂活动得以解决的过程。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应用好各种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高效地自主探究。可见,学生自由的发现学习在翻转课堂的改革背景下,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创新利用课堂剩余时间的方法
课堂剩余时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好这些时间。其中,合理组织课堂学生活动是利用课堂剩余时间最简单的方法。而如何创新高效地利用课堂剩余时间,还需要结合理论作进一步的探究。
1.课前视频与导学案应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
翻转课堂中教师录制的视频不应该是一味地讲解。因而,教师在制作视频时应精心准备,并追求趣味性,具体操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运用语言艺术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便是语言艺术的体现。教师要了解学生认知发展的时代特点,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使用符合学生年龄的语言风格,更好地融入到学生的思维中去。语言艺术的运用可以使一堂课变得轻松流畅。
(2)视频的录制应充分考虑直观性
视频里的课程内容应与图标和提纲充分结合。视频的时间不宜过长,内容应简短明了,否则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和无聊感。对复杂的知识内容可以利用关系图来呈现。同时,一些重点和难点的知识应突出呈现,能够使学生一目了然。
(3)联系实践的原则
视频的呈现不只是空洞地陈述知识。在视频的制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呈现的抽象概念,这时就需要教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可以联想实践中与之相关的案例,并用来做类比。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自行设定与该知识有关的题目,通过解题的步骤将难以言表的抽象概念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2.课堂分组活动,合作学习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课堂传授新知识的过程被转移到课前,因此课堂就形成了一个活动的整体。与传统的课堂相比,翻转课堂活动的时间更充足,内容更丰富。由于学生已在课前掌握了部分知识,只有疑难的地方需要教师讲解,而困难的知识点往往又是抽象的,因此,课上的分组探究活动十分必要。教师在展开分组探究活动时,可以集思广益,这是探究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性的最好方法之一。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够使课堂融为一体,课堂环节也更加流畅。
要想创新利用课堂剩余时间,教师要注意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实践活动中的协作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不经意间就变成了课堂的主角,活跃的气氛也是提问勉强促成的。而合作学习中,教师只是辅助者,学生需要通过合作收集不同的观点,并经过小组活动验证来完成学习任务。整个的学习过程,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3.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时间
剩余课堂时间被解放出来,教师应将其尽可能地还给学生。如果课前学生学习了视频,课上教师还是一味地讲解,这等于增加了学生的负担,那么翻转课堂就是失败的。因此,课堂的时间应该还给学,教师应坚信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效率要远高于接受式的教学,二者本质上是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区别的。
4.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堂活动的目的不仅局限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更注重激发学生对真理的理解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知识的传授是空泛的,学生没有从情感上体验到理论知识是鲜活的。因此,课堂探究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真理造福社会的深层感触,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辅助学习的能力。
翻转课堂的心得范文6
一、课前,知识传授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讲授,知识内化需要在课后通过作业或实践操作等方式来完成,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提升初中信息课堂的教学效率。翻转课堂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知识的传授环节提到了课前预习环节中,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充分研究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基础知识、重难点、操作流程等内容制作成微视频,结合实际需要配上一定的图片、文字、讲解,并辅以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根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能够快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了解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些操作工具的用途、使用方法,熟悉具体的上机操作步骤等。同时,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知识,可以通过信息交流平台,进行相互交流,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哪些知识还存在疑问,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课,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教学《图片的处理》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认真研究教材,准确地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视频。然后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全面了解常用的图片处理软件,掌握图片的美化、校正和制作等处理方法。同时,教师通过视频把“水是生命的源泉”的制作过程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具体的操作流程,掌握如何调整图片的色彩,如何旋转、裁剪、合成和抠取图片,这样学生在课前就能把基础知识牢固地掌握,完成了知识传授的任务,为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中,内化知识
1.小组合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翻转课堂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通过自主学习就完成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过程,课堂教学只是学生把信息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学生通过课前的知识学习已经能够充分掌握本课教学内容,同时也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存在的困惑记录下来,通过网络平台反馈给教师,教师把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汇总,把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通过多媒体方式为学生呈现出来,组织学生对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和探究,从而能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学生进行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参与学生讨论,做好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工作,让小组合作真正发挥实效性。最后,教师要让组长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引导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让不同的小组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不断提升信息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制作基本动画》这节内容时,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师制作的“孙悟空七十二变”视频后,仍然对动画补间动画与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以及动画补间动画与形状补间动画之间的区别点存在疑惑,针对这些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优势,让其对两种动画的制作方法和区别进行相互交流探讨,明确两种动画的基本原理以及操作步骤。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让小组代表把本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让不同小组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2.教师讲解教师讲解,释疑拓展
翻转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但并不是摒弃教师的讲解过程,而是让教师少讲精讲,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在预习环节产生的问题,经过小组交流探究之后仍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由教师进行统一讲解,对于难点有针对性地讲解,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好信息技术知识和流畅地进行上机操作扫清障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解决实际的问题,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采用一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设计一些操作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有效地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引导学生不断内化所学知识。教师在讲解完教学难点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地拓展和延伸所学知识。比如:在教学《数据处理与统计》这节内容时,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对于数据的统计、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查找等知识已基本掌握,经过小组合作交流后学生仍对“在Excel中如何使用函数法进行数据运算”理解不透,不会在Excel中灵活地运用函数法求和、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利用“小明和妈妈去超市的购物清单”为学生演示如何对数据进行汇总,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能够全面地掌握和了解常用的函数及其基本操作。教师在讲解之后,为学生提供一份本班的学生成绩表,让学生利用Excel中的函数计算个人各科成绩的总分、平均分以及各科成绩平均值、最高分、最低分,通过为学生设计相配套的实践操作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
三、课后,在线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