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1
内容摘要:近年来,国际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迅速发展,为中国发展服务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在总结国际离岸金融外包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离岸金融外包业务在中国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离岸金融服务外包 ITO业务 BPO业务 KPO业务
国际离岸金融服务外包及其发展趋势
(一)离岸金融服务外包的涵义
金融服务外包(financial outsourcing),是指金融机构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利用外包商实施原来由自身进行的业务活动。按照2005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监管指引性文件《金融服务外包》(Outsourcing in Financial Services)中所给出的定义,外包商可以是发包集团外部的第三方机构,也可以是集团内部的附属机构。离岸金融服务外包(offshore financial outsourcing 或offshoring) 则是指服务外包的转移方与为其提供服务的承接商来自不同国家,外包工作跨境完成。按照前述的定义,离岸外包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与海外不受本国监管的外包供应商签订协议进行的外包;另一种是跨国金融机构直接在海外建立自己的附属公司来提供外包服务,从而将利润留在集团内部。
金融服务外包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将业务转移至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于是近年来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业务迅速发展起来。离岸金融服务外包有三种形式:
信息技术外包(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以下简称ITO):是指金融企业以长期合同的方式委托信息技术服务商提供部分或全部的信息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应用软件开发与服务、嵌入式软件开发与服务,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技术服务等。金融服务外包起初以ITO为发端,至今该业务在外包业务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业务流程外包(Business Processing Outsourcing ,以下简称BPO)是指金融企业将非核心业务流程和部分核心业务流程委托给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主要包括呼叫中心、财务技术支持、消费者支持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BPO外包所关注的是支持金融机构内部的运作和客户的后端服务,通过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组合,提高整个业务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从而在更广泛的业务领域内提高利润水平。
知识处理外包(Knowledge Processing Outsourcing ,以下简称KPO)是指金融企业将知识密集的业务,或者那些需要高水准研究与分析、技术与决策技能的流程委托给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例如股票分析、市场研究、基金管理、风险评估、金融数据挖掘、债务重组等。与BPO外包不同,KPO外包位于价值链的更高端,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完成。
(二)国际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趋势
1.离岸金融服务外包的规模增长迅速。根据德勤公司2007年针对离岸金融外包的调查,2001年仅有不到10%的大型金融机构采用离岸外包形式,而到了2006年,超过75%的大型金融机构进行了离岸外包。离岸外包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机构海外雇员的数量猛增,该报告认为从2003年到2006年的四年间,每个金融机构的平均海外雇员数量增长了18倍,平均从150人增长至2700人,仅在2006年一年,在低劳动成本国家的雇员比例就翻了一番,从3%上升至6%。
2.离岸金融服务外包的业务范围扩大,几乎涵盖了金融机构的所有业务领域。最初离岸金融外包集中于IT外包,近年来,离岸BPO业务也迅速增长,主要集中于业务处理、融资和人力资源管理,同时,高端的KPO离岸业务也在增长。德勤2007年的报告显示,近年来离岸金融外包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在2003年,三分之二的离岸业务是与IT相关的,而到了2006年,超过80%的离岸业务覆盖了全面的业务。可以说,离岸金融外包起步于IT外包,成长壮大于BPO业务,而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KPO业务。
3.离岸金融服务外包的运作模式发生改变。过去离岸外包以外包给第三方为主。根据德勤2007年的报告,过去外包给第三方的比重超过一半。近年来,发包金融机构逐渐将BPO业务外包给集团海外自建的机构,而IT外包仍以外包给第三方为主。BPO业务更多地涉及金融机构的商业机密,金融机构担心将某些业务流程外包给第三方会丧失对服务的控制权,产生对第三方过度依赖,加大经营风险,因此,在海外自建机构承接BPO业务是更好的选择。
4.离岸金融服务外包的全球格局初步形成,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在全球离岸金融外包市场中,美国、欧盟和日本是主要的外包发包方,而印度是最大的承接方,据统计,由于具有劳动力成本和语言等方面的优势,印度承接了大约80%的离岸金融外包业务。但是近年来,印度的领先地位受到其他国家的严重挑战,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认识到离岸服务外包行业巨大的潜在市场规模,及其对经济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利用自身优势竞相进入该领域,力争成为领先的离岸服务外包目的地。
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在中国的发展
(一)中国承接离岸金融外包业务的现状
近年来,在全球金融服务外包市场体系中,中国正越来越受世人瞩目,由于在综合成本、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等方面具有的优势,中国被认为会成为继印度之后的全球第二大金融服务外包中心。
中国各级政府部门也出台鼓励措施,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2006年,商务部开展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即在“十一五”期间,全国要建设10个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推动10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育1000家取得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实现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额在2005年基础上翻两番。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惠鼓励措施,确立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各地也都在积极争取发展辖内的金融外包业务,建立专业服务园区,推出本地区的优惠政策。
经过各方努力,中国在承接离岸金融外包业务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些跨国金融机构以自建方式推进在华外包项目,根据德勤2007年的研究报告,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跨国金融机构在中国拥有后台处理中心。同时,中国也已经聚集了各路金融外包业巨头。本土的外包服务商大多数是从传统的软件公司或系统集成商转型而来,越来越多的本土外包服务商已经获取了国际认证或资质,从而逐渐缩小了与国外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有能力参与大型离岸合同的竞争。
(二)当前中国承接离岸金融外包业务存在的问题
1.本土外包业务服务商的规模普遍较小。中国服务外包业的起步较晚,产业集中度低,缺乏与跨国金融机构规模相匹配的国内大型外包服务商,目前尚未出现服务外包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国内企业,与国外年收入上百亿美元的顶级服务商相比,差距甚大。
2.人才短缺成为制约离岸金融外包发展的瓶颈。外包服务业是人才密集型产业,其发展的关键取决于是否有充足的合适人才的供应。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体系中,印度尽管走在了前列,但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其继续保持领头位置的重要因素。印度每年培养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不超过300万,远不足以维持其市场份额,印度国家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预测,到2010年IT行业的劳动力短缺将达到50万人。在中国,尽管民众学习外语的热情很高,每年有四、五百万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但适合离岸外包业务,同时具备专业外语水平与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仍然短缺,适合更高端的BPO与KPO业务的人才以及复合型高端管理人才更为缺乏。由于大学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使得雇主承担了额外的培训成本。
3.所承接的离岸金融外包业务层次低。跨国金融机构在我国的离岸外包业务,不管是采用自建方式还是外包给国内第三方服务商的方式,大都以IT外包为主,位于价值链更高端的BPO与KPO业务很少,同时BPO业务的范围较窄,主要是呼叫中心业务。本土的外包服务商在BPO业务方面起步较晚,目前主要面向国内金融机构提供BPO外包业务。
中国发展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策略
发展离岸金融服务外包有利于提升中国国内产业结构,改善服务贸易逆差格局,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散去、贸易保护主义又有抬头迹象的背景下,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对于增加服务贸易出口收入、促进就业以及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通过完善政策,优化环境,大力发展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产业。
(一)政府方面
1.制定行业总体发展战略。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扩大对外宣传,树立“中国外包”的品牌形象,改变外界对中国只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形象,把中国品牌打造成未来高端金融服务外包的目的地;对内应注重外包服务的结构升级,在制定各种优惠鼓励措施时,着力引导外包服务模式向更高端的BPO与KPO业务发展。同时,要制定长远的整体发展战略,避免各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不顾实际情况一哄而上,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为了完成指标而恶性竞争,不断突破优惠政策底线。
2.制定相关法律,为金融服务外包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完善的法律可以保证外包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要加快研究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流程涉及的新的知识产权关系,总结业内实践经验并借鉴相关国际经验,改进和完善知识产权立法,降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交易成本。对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涉及新的业务合作形式和关系,包括合同标的、交付方式、产品质量、服务外包出现纠纷时的处理程序和机制等方面新内容,要密切跟踪,及时制订相应的规则,同时,继续做好优化商业环境的法制建设工作,加快完善与国际商业惯例相适应的法律规章建设。
3.建立完善而有效的外包监管制度。金融服务外包监管制度的构建应该遵循合法原则、风险控制原则、保护客户合法权益原则、有效监管原则。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应充分认识到金融服务外包活动潜在的风险,立足于中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实践,借鉴国外金融服务外包监管的经验,尽快推出金融服务外包监管的指引文件和规范架构的监管部门。
4.重视和加强服务外包的市场研究和数据统计工作。由于国际服务外包是新生事物,相关的市场研究和正规统计相对薄弱,目前有关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业内咨询公司研究估计,在一些概念和统计指标上,如ITO与BPO的界定方面不够清晰统一。政府统计部门、行业协会和学术界应加强相互合作,在研究国际服务外包概念和指标体系基础上开展常规统计,为市场研究以及政府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外包服务商方面
1.培养外包业务专门人才。大型外包服务商可以和高校或培训机构联手合作,根据对外包人才的具体需求,推出外包人才培养项目,使大量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通用人才成为可以迅速进入工作岗位的专门人才。此外,人事部门可以适时进行相应的外包人才资质考试和认证工作。
2.了解客户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对于外包服务商,要想在竞争中做大做强,关键是要了解客户需求,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客户风险。外包服务商应充分了解客户所面临的商业挑战,深入了解金融服务特有的业务流程,保证服务质量,同时确保客户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消除客户在数据安全与客户信息保密方面的顾虑。在承接外包业务之前,要签订尽量缜密的承接合同,明确服务内容和质量标准,对于承包业务的各种意外情形, 如遇到不可抗力无法完成承包事务、内部技术或者骨干人员的变动等影响承包合同履行时, 应设计必要的应急计划。
参考文献:
1.埃森哲公司和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服务外包市场研究――中国与全球,2008
2.The Joint Forum."Outsourcing in Financial Services".The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2005
3.Georges Pujals.Offshore Outsourcing in the EU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OFCE.
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产业园区 发展 金融服务
一、产业园区发展的机遇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近年来少有的错综复杂局面,前所未有的呈现出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而产业园区作为承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推动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中央“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等诸多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各级政府日益重视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为促进产业园区创新发展营造了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
二、创新金融服务助推产业园区的背景
(一)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及转型升级需要创新金融服务
园区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环节,产业园区想要创新,需要产业园区与园区企业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根本上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从而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园区企业更好发展。
(二)高科技产业园区持续健康发展、产融结合,需要创新金融服务
园区建设、运营,乃至入园企业的培育、孵化、上市,是园区运营的最重要的目标,而对入园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是考验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产业园区可以通过运用并购、重组、股权转让、参股、控股、IPO、发债、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其他多种方式,实现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及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为产业园区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三)深化金融配套服务,助力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通过采取PPP方式,发起设立园区建设基金,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共同推进园区建设。通过采用BOT方式,委托有经验的专业开发商及运营商进行代建及园区开发,共同推进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开展园内创业孵化、风投及成长性投资等直投业务,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最终形成涵盖企业成长价值链的系统性金融增值服务。
三、以“张家口北方硅谷产业园区”为例,介绍创新金融服务助推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一)探索国有资本与地方政府合作发展区域经济的创新模式,助力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
北方硅谷园区为省级开发区,是由张家口市、国控公司、上海张江高科园区联合打造的战略工程,已列入河北省重点项目,获得了“省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卡”,并成为了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在沪外唯一的“姊妹园”.硅谷园区采用金融助推产业园区模式就是利用多品种、多层级、多支撑的金融体系,通过搭建综合性金融平台、创新银、企、政、商对接模式、突出“基金+园区+项目”模式、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以母子基金方式创新多层级市场融资,促进产融结合,贯穿产业园区自建设起至帮扶新兴产业入园并辅助其成熟壮大全过程,构建园区产融互动的新型发展模式。
(二)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搭建综合性金融平台
根据战略部署,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基金投资为先导,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打造综合性金融平台。以硅谷产业园区为核心,以实体项目为支撑,构建了涵盖基金、保理、融资租赁、贸易、投资咨询等综合性金融平台,并以政府引导和金融服务为抓手,快速取得区域内优质资产、资源、资金,通过资产证券化实现专业化金融平台的价值目标,全面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通过价值创造,构建产业互动发展新机制,共同引导社会资本,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三)创新银、企、政、商对接模式,打造高科技产业园区
1、产业园区定位
园区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创新、生态、科技”为着力点,以建设智慧园区、低碳园区、冬奥产业示范园区、可再生能源示范园区为宗旨,以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为支撑,以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冰雪运动、医疗健康、智能装备制造等高科技产业为重点,致力于打造北方首个智慧工业4.0集群。
2、产业园区开发模式
该产业园区由张家口市及桥东区政府、上海张江和国控投资公司三方联合打造。其中,政府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土地指标,协调有关部门办理各项手续,并出资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吸引企业入园;上海张江输出品牌和15项面向入园企业的增值服务,同时引导张江园区内的企业向北方硅谷转移;国控投资公司作为投资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负责园区的规划、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并以园区为平台,聚合各类战略投资者、金融机构、咨询和服务机构等共同参与园区建设。
3、园区的盈利渠道
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土地运营收益,主要包括土地增值收益和一级开发土地的转让收益;二是物业经营收益,主要包括研l办公楼等的租金收入、配套的商业性房产开发收益、商业房产的出租出售收益、配套住宅的出租出售收益;三是增值服务收益,主要包括公共性技术平台服务性收入、产业发展收入、生活配套收入、园区运营收入;四是股权投资收益,主要包括基金进行股权投资收益、产业性房产的资本运作收益;五是产业培育收益,主要包括入园企业产生的税收收益等;六是模式输出收益,主要包括品牌输出收益、技术管理输出收益和分享园区物业经营或服务性收益等。
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3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科技的发展之不断加快,中国市场经济的网络金融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势,其原生创新和国际借鉴皆有发展。话虽如此,综合考量目前状况依然可以发现网络金融行业现状并不能称之为十分成熟,所以当下业内从业者和行业研究者应该认真分析相关问题,找出解决之道。下文就将针对网络金融在金融行业的发展状况,综合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将发展进程已经出现的问题一一进行分析讨论,并积极提出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法,保证网络金融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博得更良好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网络金融;现状及其发展;未来趋势
0 引言
纵观我国现行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可以清楚地发现,网络金融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行业发展分支众多,无论在哪种类型的金融业务方面,网络金融的发展都与其息息相关。因此,伴随如今国内与世界同步发展的金融发展态势,网络金融将持续进行高效的发展,与此同时其市场份额也将不断拓展,最终全面融入我国各个金融业务的发展中去,成为与传统金融通道相抗衡的新型金融业务发展趋势。
1 网络金融的兴起
说到网络金融的兴起,可以说这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网络金融也就是我们今天俗称的电子金融,这种金融业务发展模式是借助现代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向广大客户实现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正因为这种金融业务处理模式大量借助了网络平台,因此更具有全面性和高效性,让客户的业务要求可以基本达到有求必应,实现了一体化和人性化的金融服务要求。从各个国家对网络金融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从经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网络金融都占很大比重,在金融行业已然呈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发展模式进发。纵观未来,这种发展态势将会更加激烈,渐渐占领整个金融行业发展的市场份额。这种现实情况的发展提醒我国各个金融行业发展人,务必迅速将网络金融与世界金融之间的发展关系理清,真正将网络金融重视起来,让其对我国金融行业发挥更加有利的积极作用,以紧跟世界金融发展步伐,展现我国金融发展的巨大潜力。
2 网络金融产生的背景
2.1 网络金融发展的源动力是世界经济一体化
在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之间,世界金融行业格局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利用很多新兴的金融发展模式实现了金融发展的变革,例如金融法律大幅改变、金融管制程度开始放松、金融机构得到充足等发展模式,这些金融变革的发展无不向世人展现一个事实: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然渗透到世界金融行业的发展中去,并潜移默化地引领着金融行业向一体化进程发展,世界银行也将改变固有发展模式而转向全能银行的发展模式。而在市场中的表现就是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与金融行业的相关业务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互联网的平台更多的应用到了金融交易中来,各个金融行业之间的业务发展也将因为互联网平台的高效性实现更加良好的金融合作。
2.2 网络金融发展的推动力是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普及
自从计算机技术被带到普通大众家里之后,网络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因为网络经济模式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展态势良好,所以如今的电子商务也乘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之风被带上了轨道,将由如今的初级发展阶段走向更新一步的变革和发展,现在的网银和网上支付使用的支付宝这两种交易模式就是良好的经济改革的体现。网上交易模式从发展之初就备受争议,这不仅考验着银行交易系统的完善性,更考验着虚拟网络世界的安全和可靠性;除此之外,更要求以往拥有固定经营模式的银行和金融网络服务平台要达到完美的结合,让客户在利用网络交易工具的时候能够放心,要做到这点就要求两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适应地发展自身业务,相互推动地提高网上交易模式的可靠性,让网络金融模式在新兴的挑战和多变的环境下寻得更加良好的发展空间。
2.3 网络金融的技术基础是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关于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的高速发展,普通的计算机网络用户是深有体会的,而这种网络信息技术不仅仅对千家万户具有深远影响,更对金融行业具有重大影响,它让金融业务的处理效率得以百倍提高,网络系统的自动处理功能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劳动量,更让金融业务实现了网上操作,让虚拟的世界成为现实交易的良好平台。具体分析可以将其益处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系统的自动处理功能。这种网络金融业务处理功能不仅减少了人工处理的劳动量,更降低了人为金融业务操作的错误率,而且简化了业务处理程序和操作流程,在时间上取得巨大优势;第二、业务处理潜能可创造性。网络金融技术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初步实现了虚拟业务处理的便捷性,而网上业务处理还可以发掘更多更方便的业务处理功能,技术研发人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潜能不断创新出适宜于金融行业业务发展的网络工具;第三、相互合作,共同发展。金融行业使用网络信息技术不仅仅实现网络金融业务处理的高效性,更推动了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这两者相互推动,将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金融行业发展和网络技术发展共同带来巨大的发展前景。
3 网络金融的发展趋势
3.1 打造服务水平更全面的网络金融模式和创新效果更丰富的金融产品
众所周知,网络信息技术中包括数据库和各项数据处理在内的各项信息技术处理方法的广泛应用,为如今网络金融的良好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技术基础和发展平台。在这种情况之下,网络金融行业的发展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如今的发展成效,而是应该趁势头正好,利用这些越来越完善和不断成熟的信息技术,并通过金融企业人睿智的市场洞察力和发展眼光,发现客户的越来越多变的要求,从而打造服务水平更全面的网络金融模式和创新效果更丰富的金融产品,让网络金融发展之路不断快速前进。 [3] 此时,如何把握现在新兴的大数据、云计算的基础平台变化,就是值得大家研究的问题。
3.2 各种金融服务品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由于网络金融模式的服务在广大客户中渐渐开始崭露头角,在不远的将来,这种金融模式将占领金融服务的大多数市场份额,不可避免地,网络金融服务的工作者和行业领导者也将越来越多。虽然这种发展态势是优良的,但同样少不了的是面对客户挑剔的眼光和越来越专业的要求,客户也必将对其进行严格甄选,因此,在严格的市场选择之下,网络金融服务业的品牌效应将逐渐展现出来,各种金融服务品牌也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品牌效应的产生可以让客户从众多金融服务提供者中辨别出更加安全可靠、信誉度更高的提供者。
3.3 网络金融服务逐渐趋于标准化和个性化
由于网络金融服务行业的工作方式较传统方式有巨大的改革,其工作环境十分特殊,需要服务的客户种类也越来越多,因此其业务操作就具有很强的标准化和个性化特点。这就要求网络金融服务业提供者在服务于不同客户时要依据客户的不同特点和要求,量身定做具有个性的产品。通过这种标准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流程可以让网络金融服务越来越具有人性化特点,让越来越多的客户产生信任和长期合作意愿。[3]
4 对我国现行网络金融的发展提出建议
4.1 打造网络金融服务的品牌效应
我国现行金融行业发展模式有多个不同的分支,包括金融控股公司在内的多种金融模式共同竞争市场份额,但是金融行业的企业发展仍然保持单一的金融模式。在这种情况之下,企业发展致力于打造属于自身金融模式的企业金融品牌,这种方法很好地为自身建立金融业务的业内名誉。网络金融模式的金融行业发展也同样需要打造网络金融服务品牌,让自身的企业信誉迅速提高,带领其他网络金融服务也逐步成长。
4.2 培养网络营销服务的多样化
如今网络营销方式是网络金融服务最重要的一种经营方式,它的营销状况决定着金融网站利润走向。在现行的金融网站业务处理状况中大都缺少统一法定的服务定价,这种情况考验着金融网站的网络营销手段和能力。随着客户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平台寻找高要求的金融服务,网络金融服务要及时准确地捕捉客户的社交信息,通过发展和创新更符合客户体验要求的金融服务项目来推动网络营销的发展,从而促进网络金融服务的全面发展。
4.3 紧跟时代步伐更新网络金融信息服务理念
随着世界金融行业发展的高度信息化,互联网这个共享的平台不仅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更考验着我国金融行业对巨大信息量的把控和对顾客越来越高要求的满足程度。在这种情况下,网络金融服务业不仅要致力于提高自身的信誉和服务效益,更要从服务理念出发,针对整个业务流程和后期的售后服务与客户的体验感受,对网站各项功能创新出更加现代化、人性化的操作平台和服务方法。只有从市场环境和自身发展趋势双向考虑,宏观把控好顾客走向和发展理念,才能更好地在市场竞争中展现自身的网络金融服务优势。
5 总结
总之,我国网络金融服务业应该紧跟时展步伐,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上双管齐下,又好又快地发展。同时要在基于现有技术基础的服务之同时,紧跟技术变化,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琴,王海权.网络金融发展趋势研究[J].商业时代,2013(03)
[2]祁敬宇.浅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一体化问题——兼论政府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作用[J].《2011北京两届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文集》,2011(10)
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互动;融合;思考
一、互联网金融
随着全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与金融业的关系日益密切,两者之间相互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到来。马云在外滩金融论坛上说过:未来,互联网和金融将不断融合,互联网企业做金融,叫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深化互联网,叫金融互联网。招行前行长马蔚华说过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金融。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是不一样的。单独来看,金融并不代表消费者的最终需求,它是属于商业交易,不能解决消费者生活方面的各个需求,而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却解决了这一问题。比如,滴滴打车中的“专车”,如果绑定了信用卡,下车结算最终费用时,系统会自动从绑定的信用卡中扣除费用,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使得金融改变了自己的位置,成为商业交易的最后一环。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金融行业的组织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使互联网与金融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互联网金融可以说是近几年来一个新兴的行业,它是对传统金融的改变与创新,也是互联网与金融互动与融合的结果。
二、互联网金融时代的互动与融合
1.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不同的营销模式
互联网金融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金融企业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而获得自己的发展是重中之重。一些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客户端等催生出新的消费者模式,改变着金融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方式与交易模式。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也开展了符合自己发展特点的不同的营销模式,使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得到深化与提高。
金融的本质就是经营信用和信任,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是金融行业市场人员必须做到的要求,互联网金融时代为金融企业提供了互联网这一有效的平台。为了取得金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大中型金融企业频频利用情感营销,以实现品牌与消费者情感上的互动,达到互联网与金融的互动与融合。美利金融在2015年的时候了一个品牌形象宣传片:演员黄觉朴实独白演绎“我是个Loser吗?我有时候会问自己……”黄觉在广告片中可以说是本色出演,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淋漓尽致地呈现给广大观众,在喧闹的片场中被大声唤醒,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不停地接戏,即使再累都要继续。因为他是一位丈夫,是一位父亲,他必须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片尾,黄觉说道:“一个平凡的演员,撑着一个还算合格的男人和一个挺安全的家庭,我觉得我还行。”最后点出宣传片的主题:用更多金融可能,支持更美丽的人生,美利金融。这个宣传片使人们对生活与工作、人生与理财产生思考,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同时也让人们记住了美利金融这一品牌概念。情感营销是可以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实现金融宣传与交易,因为不论是处于传统营销时代,还是处于数字营销时代,成功的营销都是可以直击人的内心。这样的营销是在充分了解消费者真正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直击内心的内容,引发消费者间的情感共鸣,从而使消费者接收品牌信息进而接受品牌。不仅是情感营销,还有视觉营销、品牌代言、视频营销等等都是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这一开放自由的平台而采取的不同的营销模式,极大地调动了消费者对金融的热度与积极性。金融企业一改之前不变的观念与金融服务,顺应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趋势,增强了消费者对金融企业的信任度,实现了互联网与金融的互动与融合以及互利互惠的利益要求。
2.金融业的互联网化
金融,相对于互联网这一个新的行业来说,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但两个行业最本质的特点在于融通,主要体现在金融是财富的融通,而互联网是信息的融通。所以,互联网与金融相辅相成,互动与融合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金融业面对这一新格局也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逐步向互联网化转变。
(1)多元化具体化的金融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金融行业的弊端日益显露,相比较而言,互联网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更新速度快等特征,所以互联网与金融得到迅速的融合。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优势在于,金融行业能够使用互联网的手段与工具来提升金融业效率,改善用户体验,使金融服务更加多元化与具体化。百度和中信银行联合成立了“百信银行”;平安集团金融业务上在互联网化的基础上推出了网上银行、保险与信托、网上基金超市等,形成了一系列的互联网金融布局,为用户提供了多方面的金融服务。金融业想要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背景下幸存下来,要想可持续发展下去,必须要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发展多元化具体化的金融服务,这样才能赢得用户的好感与使用,使自己具备竞争的优势与存在的价值。
(2)金融业的创新能力
互联网金融时代要求金融行业进行投资理财与产品服务等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在各种模式创新上的多元化。互联网金融平台大部分是网络中介平台,解决的是信息不集中不对称和时间、空间上的阻碍,而且能够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切入,将生活中的关系反映到互联网平台上。金融只是金融产品间的交易,因此金融业要借助知识与互联网的力量做出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一些金融企业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实现了线上的保全及理赔处理,中间环节尤其是销售部分的减少,使得金融行业直面客户的机会增多,使得信息不对称这一缺点得到克服。因此金融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改变传统业务的销售方式,实行新的运营模式。金融与互联网紧密联系着,金融业的创新能力在逐步提高着,那么金融服务与运营流程就可以满足客户的自主选择,金融业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费用投入到产品研发、理赔等客户服务领域中,达到创新能力的最大发挥。
(3)金融市场的发展活力
互联网通过观察和分析出消费者的具体需求来吸引消费者完成消费,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利用了互联网这一优势,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设置不同的金融场景和内容,来增加消费者的选择,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最后完成金融消费,这样就丰富了金融市场的活力,展现了金融市场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不仅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而且加大了对金融业的投资与对金融业提高创新能力的支持,以此来吸引民间和国外资本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投资,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广的机会,使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断被注入新的要素与活力,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稳定发展。因此金融环境的变化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活力是密不可分的,伴随着金融市场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推动下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金融市场的发展活力的多变性也随之增加,使得互联网与金融的互动与融合越来越凸显。
3.金融企业必须顺应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全方位拓展竞争优势
目前,金融在互联网下的业务品种趋于多元化与具体化,而互联网的变化也深刻影响着金融业的发展。首先是移动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具有即时性、便捷性、广泛性和可搜索性。这一趋势将使产品到产业化,最终形成互联网产业集群。其次是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运用,提高了金融业的风险防范能力,降低了金融业的交易成本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最后是互联网用户的多样化,使得用户的需求在变化,金融业如何把握用户的实际需求做出调整是不可忽视的要素。从另一方面来看,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一特点决定了互联网金融的相关从业人员必须是复合型的。首先是掌握金融业务和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从业人员必须同时理解互联网与金融这两种不同的逻辑,不仅要掌握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如何定位金融产品和防范金融风险等金融业务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互联网思维与分析互联网的能力,对互联网有着深刻的认识与认知,掌握必要的互联网技术。其次是既具备创新思维又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互联网金融在金融的创新中产生,为适应这一新的发展模式,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与思维,来拓展互联网金融的业务,使互联网金融不断在发展。最后是具备风险意识和法治思维的管理型人才。虽然互联网金融属于新型事物,但本质还是属于金融,仍然脱离不了金融方面的风险。与此同时,从业人员要对全国以及地方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相对熟悉。所以金融业要能够清晰的认识到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加紧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并提供一定的平台进行实践,使其真正投入到互联网金融工作中,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是无比开阔的,也是不可阻挡的,金融企业必须顺应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做出多方面的努力,这样才能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赢得自身的竞争优势。
三、总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广泛运用,互联网业与金融业间的界线日渐模糊,两者间的融合逐渐深入,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来临,并且成为未来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互联网与金融的互动与融合也是互联网金融下的发展格局,给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带来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金融行业。金融行业要顺应互联网金融这一发展趋势,拓展不同种类的金融服务与产品,提高创新能力,利用金融市场的发展活力与互联网金融人才赢得自身的竞争优势,使自身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得到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雪薇.互动与融合--浅议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新趋势[J].经营者,2016,30(1):178.
[2]巴曙松,谌鹏.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中国农村金融, 2012(24):15-17.
[3]赵月若雪.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下的创新与融合[J].工会信息, 2014(29):14-16.
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5
中图分类号:F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0)11-0039-05 收稿日期:2010-07-13
一、金融服务外包业发展趋势
金融服务外包分为在岸服务外包和离岸服务外包,在岸服务外包是指发包企业和接包企业都在同一国家(地区),而离岸服务外包是指发包企业和接包企业不在同一国家(地区)。
(一)离岸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
目前,欧美很多大型金融机构为了竞争的需要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本地企业或国外企业,很多发展中国家成为了服务外包的承接地,我国目前很多地区都在争取这种离岸金融服务外包。欧美大型金融机构外包业务的范围越来越广,甚至将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核心业务”也外包出去。从外包的类型上看既有ITO,也有BPO,以及KPO。ITO主要是金融机构将金融数据处理、金融服务软件及系统开发,金融灾难备份、清算中心等业务发包出去;BPO则是金融机构将关键性的战略性业务转包,例如人力资源管理、贷款业务处理流程业务、呼叫中心、数据管理、ATM服务、e-banking服务等;KPO是保险、基金等机构将投资管理、基金单位定价以及托管、核保与索赔等核心业务外包。
国外大型金融机构进行服务外包的主要原因在于降低营运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根据德勤公司统计,在2007年,全球有75%的金融机构参与了离岸金融外包的行业。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主要的发包地区是美国、欧盟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的大型金融机构业务流程已经标准化,因此,可以将部分业务外包给国外的服务供应商来运作。而金融服务外包的主要接包国是印度、爱尔兰和中国,印度在金融结构、商业环境和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具有较强竞争优势;我国在人力资源成本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二)在岸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业的开放,很多国外金融企业在我国设立分支机构,这些外资金融机构也开展外包业务,接包企业一般是本集团内部的分公司或子公司,目前国内没有独立的服务外包企业承接外资金融机构的外包业务。我国很多大型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也将部分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特别是它们并不专业的IT业务。国内很多服务外包企业也在争取这种在岸服务外包业务,这是国内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主要业务来源。内资金融机构的外部业务主要集中在ITO,并且ITO外包金额约是BPO外包金额的两倍,而KPO则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在ITO中,主要集中在金融软件的定制,以及信息系统的维护和软件开发;而BPO主要集中在银行业内部的专业分工,如信用卡业务、呼叫中心业务、供应链管理和财务集中管理等。国内很多大型金融机构不但将IT业务外包给专业服务机构,而且将后台业务也逐步外包出去,承接金融后台业务的外包企业有些是公司集团内部成员,有些则是非集团成员。金融后台业务外包将成为我国在岸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因此,很多城市都希望能成为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城市。
二、金融服务外包业竞争力因素分析
我国正在实施“十百千”工程,确立了很多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在这些城市中,处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居多,中西部较少。当然,为了促进当地服务外包业发展,每个地区和城市都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措施。这些地区在发展金融服务外包竞争力如何,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来分析。广东是一个外贸大省,由于资源环境压力,面临着经济发展转型问题,发展服务外包是促进经济发展转型的一个重要途径。广东在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方面存在哪些优势和劣势,本文也将进行分析。
行业竞争力理论主要从竞争潜力、竞争过程和竞争结果三个角度对行业竞争力进行分析。竞争潜力是指行业是否具备行业发展的潜在要素。竞争结果是指某地区在某一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情况。迈克尔・波特从潜在竞争力角度来研究产业竞争力,提出钻石模型,认为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开发其自身的竞争能力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与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除了上述四种主要影响因素外,还有两个重要变量可能对国家竞争优势产生重要影响,这就是机遇和政府。本文以钻石模型为基础,从竞争潜力角度对各个地区的金融服务外包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
国内对于金融服务外包业竞争力的研究较少,但有文献对我国第三产业、金融业、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谢太峰、朱璐(2010)文章选择了与金融密切相关的经济指标对金融竞争力进行评价,建立金融竞争力的测度指标体系,收集了数据,运用了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并针对金融业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和金融中心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胡伟、肖传亮(2009)文章构造了一个多层次的竞争力评价体系,并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相应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各地区第三产业竞争力评分和排序结果。赵书华、韩菲(2009)文章基于出口数据,对中国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进行了国际比较。
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产业集聚;二是政府支持力度;三是成本优势;四是环境优势;五是技术优势。产业集聚是指当地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产业集聚对当地金融服务外包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一个地区有较多的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将吸引更多的金融服务外包投资和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对于产业集聚,本文选择了金融机构数量、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数量二个指标。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来吸引服务外包企业投资,不同地区在执行政策力度上又有差异,本文选择了一个指标,即政府支持力度。中国在吸引离岸服务外包时,在劳动力成本方面具有非常强的优势,当然成本优势也是在岸服务外包提供商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一个地区劳动力成本和商业房租成本具有竞争优势,必然吸引服务外包企业的投资,本文选择两个指标,分别是工资成本竞争力和商业房租成本竞争力。四是环境优势,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与一个城市环境有关系,这个环境包括经济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城市硬件设施。本文选择了三个指标,即地区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大学毕业生人数和服务外包培训人数。五是技术优势,目前金融服务外包中,信息技术外包仍然占比较大的比重,所以一个地区在软件开发方面
具有优势也能促进当地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本文选择二个指标,分别是件业产值和通过CMMI认证企业数量。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了13个地区的数据为样本,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湖北、湖南、辽宁和山西。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2009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国金融业服务外包报告(2009)》、《2009年全国软件产业统计公报》和《2008中国CMMI咨询机构年度评选调查报告》。部分指标数据直接来源于这些年鉴和报告,如大学生毕业生人数、通过CMMI认证企业数量、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数量、政府政策支持力度、软件业产值和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人数。部分指标数据则是经过加工整理得来,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金融机构--数量、劳动力成本竞争力和商业房租成本竞争力其中,金融机构数量是该地区银行法人机构、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数量总和;由于工资成本和商业房租成本时一个反向指标,这里对工资成本和商业房租成本进行了处理,处理的原则是工资成本和商业房租成本越高,竞争力越低,因此有了工资成本竞争力和商业房租成本竞争力指标。
(二)分析过程
本文实证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是采用降维的思想将众多的变量综合成较少的几个综合指标,这些综合指标称为因子。因子的个数远低于变量的数量,因子不但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同时也能有效地解释原变量。因子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KMO和Bartlett检验。从表4可以看出,近似卡方值为108.37,自由度为45,伴随概率P值为0.000,即相关矩阵不是一个单位阵,可以进行因子分析。KMO是一个是用于比较观测相关系数与偏相关系数值的一个指标,其值越接近1,表明对这些变量进行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在本文的实证分析中,KMO值为0.593,因子分析的结果应可以接受。
2 提取公共因子并对因子进行解释。运用spss软件,选择方差最大法经过多次旋转后,使因子载荷矩阵上每一列元素能够尽量极大,以便有利于解释公因子的实际意义。根据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了两个公因子,作为评价金融服务外包竞争力的综合变量。由表3可以看出,两个因子解释了方差的78.198%,可以认为它们反应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由旋转后的因子载荷表可以看出,第一公因子在房租成本竞争力、人力成本竞争力、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数量、金融机构数量、第三产业比重的载荷比较重,可以将F1看作内在集聚因子。第二公共因子在软件业产值、政府支持力度、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人数、CMMI认证企业数量以及大学生毕业人数的载荷较重,可以将F2看作外在潜力因子。
3 计算综合得分。通过计算各地区的因子值,并以旋转后的因子得分以其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金融服务外包综合因子得分,可以得出各地区金融服务外包的竞争力存在一定差异,层次比较明显,东部地区竞争力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其中排在前六位的分别是: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和辽宁省。
四、结果分析与政策建议
从上面结果分析来看,北京和上海属于第一层次,金融服务外包业竞争力最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上海和北京是我国的两大金融中心,金融机构众多,因此金融服务外包业优先在这两个区域发展;二是北京和上海具有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作为两大国际化大都市,集聚了国内最优秀的人才和企业,因此金融服务外包业发展比其他地区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广东、江苏、浙江、辽宁、四川和天津,处于第二层次,这些地区在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方面各具优势。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金融业比较发达,深圳市是重要的证券交易中心,在金融业方面比其他地区更具优势。江苏和浙江也是经济发达省份,金融业很繁荣;这两个地区软件业发达,特别是浙江在金融软件开发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因此这两个地区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辽宁、四川和天津虽然在金融和技术方面不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在成本方面具有很强优势,并且这三个地区的政府对于金融服务外包业高度重视,已经通过各种政策吸引了很多优秀的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来当地投资,因此,这三个地区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和一定的产业集聚优势。第三个层次主包括中西地区的湖南、湖北、陕西和重庆以及山东,这些地区金融业不够发达,金融服务外包还处在一种萌芽时期,因此竞争力较弱。
广东是我国第一经济大省,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受到破坏;同时,南于资源约束也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促进广东经济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服务外包作为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行业应该成为广东地区优先发展的行业。在金融服务外包竞争力指标中,可以看出广东在人才培养方面和产业集聚方面存在劣势。为了促进广东金融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应该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江苏和四川等地区对于外包领军人才的引进的优惠政策非常大,而广东这方面政策力度不够。广东对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数量明显地低于江苏和四川等地区,需要加大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力度。其次,广东目前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数量不是很多,应该积极引进国际和国内大型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来投资,形成集聚优势,能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壮大。最后,应该开展粤港澳地区的金融服务外包合作,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广东同香港相邻,具有地缘优势,因此可以积极开拓香港地区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务。
参考文献:
胡伟,肖传亮2009,我国第三产业区域竞争力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13)
李卫东,2008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路文杰,2010,基于因子分析的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3)
谢太峰,朱璐,2010,中国主要城市金融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武汉金融(2)
杨丹辉,2010全球化:服务外包与中国政策选择[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6
1.贸易金融的纵深发展
贸易金融的核心就是服务于实体经济,这决定了贸易金融服务体系中就包含了大量的中小企业,贸易金融的未来发展空间更为广泛,会和银行票据、商业票据等具有较高变现能力的流动资产进行组合优化,进而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而随着我国企业的海外扩张,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贸易全球化也必将成为昂展趋势,这对于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实现跨时区、跨国家以及跨币种的结算和服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也要和企业一道走出去,加大对海外业务的拓展,从而真正实现全球化的金融服务。
2.产品服务向综合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随着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单一的融资结算在金融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小,集成化和综合化的融资结算方案占据较大比重,因为综合化的方案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最大化的资金收益,同时还能够规避汇率风险。这种综合化和集成化的发展会逐步演变成典型的“1+N”服务模式,银行在设计金融贸易服务产品时,要综合企业的上下游来制定整体的金融服务,并对产业链的上下游关键点进行统筹,并在此基础上提供集成化的融资、结算和账户管理服等金融性的衍生服务等,从而确保整个产业链的正常运行。
3.创新研发将成为常态
在全球化的经济大潮下,传统的单一方式能够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少,如果没有创新点就很容易在实施过程中被大量复制而导致竞争的惨烈,在这个背景下,要想保持贸易金融的持久竞争力,创新研发就成了必要的前提,只有通过有效的创新才能够保持个性化和差异化,才能够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在未来贸易金融的创新需要从利率和汇率变动;人民币国际化;监管逐步放松;产业链条延长这四个方面进行创新,这些创新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和商业银行的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是提升商业银行金融贸易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4.融资交易的信息化发展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渠道支付系统的日益成熟,很多商业银行不仅会通过自建的网上银行或者电话银行直接向企业提供贸易金融服务,同时在电商的快速发展趋势下,和电商企业进行合作,借助电商平台的信息源来制定专门的融资额度核定标准,从而为网店客户提供高效的在线融资和结算的服务。
二、提升贸易金融核心竞争力的应对策略
1.建立全面的客户关系管理平台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一体化的管理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全球化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就是商业银行完善客户管理的重要保障,对此商业银行要重视银行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基于全球的统一客户信息平台,进而实现在银行内部形成功效,并在这个基础上推动全球的客户进行相互推荐,并积极推动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也就是全球客户经理、全球产品经理和全球风险经理相互合作,从而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贸易金融服务。
2.进一步强化一体化的跨境服务能力
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三个方面来着手,第一要强化国际金融业务的通力合作,将贸易金融服务体系中涉及到海外机构,境内外同业服务资源充分的整合,从而帮助商业银行实现跨境服务能力的最大化。第二要统筹贸易金融服务产品和管理,建设具有全球信息共享能力的数据仓库,促进境内外的贸易金融服务能够红丝线及时的沟通和交流。第三对跨区域的金融服务提供有效保障,对现有的金融产品业务进行梳理,制定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并在后台集中管理整合,建立跨区域的数据处理中心,从而对跨境的金融贸易提供有效的管理支持能力。
3.构建灵活的创新机制
随着国际经济的复杂化,商业银行的竞争惨烈化,银行的贸易金融如果不能够实现持续的创新机制就很难在这个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而支持贸易金融创新的三个基本主要就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第一是要实现扁平化,贸易金融的新产品研发过程尽可能的缩短流程,比如创业产生到研发再到推广都要最大限度的缩短研发周期。第二从直达方向创新,搭建全面和开放且协同的贸易金融创意在线平台,通过向广大员工、客户来收集创意,从而有效的激活商业银行的创新。第三要培育创新文化,加强培训和完善激励措施来充分调动贸易金融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热情。
4.建立全面的贸易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风险控制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因此一方面要加大贸易金融的创新力度,另一方面就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增加物权和债权等手段来补充信用保险,在设计产业链融资方案时,要尽可能缩短风险资本的占用周期,从而实现以尽可能少的资本占用来支持最大化的贸易金融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