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析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析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1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 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021-02
990年,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尔(Hamel)在权威杂志《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论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该文中首先提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这一概念。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形成是源于人们探索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根源而逐步演化的,企业的经营战略的关键在于培养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中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
(一)战略管理水平较低
1.缺乏战略意识。中国许多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划缺乏战略性,决策者很多时候都是依赖自身的直觉和陈旧过时的经验来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缺乏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与研究。
2.竞争策略低级、单一。有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中小企业中,竞争策略依旧是以低成本策略为主(40.94%),差异化策略次之(36.22%),而产品多元化策略也占有较高的比重(31.5%);而成熟企业选择多元化策略和高档次策略的比重更高。同时,约2/3的中小企业的竞争方式(策略)单一,而且低成本策略占有较高的比重。这表明现阶段中国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策略依然比较单一,尚未形成成熟的营销理念和竞争策略。
3.战略实施能力较弱。战略实施会受到企业各方面的制约,而且企业实际条件不同,战略实施的力度和效果也会迥异。战略实施中执行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差异,是造成中小企业成长性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中小企业员工的执行能力和沟通能力低下已经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4.存在战略稀释现象。部分公司选用了最好、最先进的理论,也安排了一揽子培训项目,但是员工却仍然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为公司作什么贡献,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到底在哪里。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如果一个组织的战略无法有效的指引和聚焦员工的行动,那么战略“稀释”现象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低
1.对人才重视不足。中国中小企业大多是由家族经营发展而来的,内部的很多高层领导是企业创业时的功臣,他们不想让外部人员来涉及企业的高层管理,更不愿意“外人”来夺取他们原有的权利和利益。所以中小企业一般不聘请“外人”来担任企业的高层。而随着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阶段,企业要想继续发展,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引进职业经理人是必选之路。中小企业对人才的认识可能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2.部门定位较低。中小企业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定位太低,大都只从事简单的人事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尚未完整建立,仍有许多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未能建立或完善,难以有效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效能,不能很好地支撑企业战略。
3.没有达到应有的激励效果。企业没有制定有效的员工激励措施,对员工的重视程度低,没有依据员工的特点来合理地安排员工的工作任务。培训、薪酬等环节未起到应有的作用,通常是忙而无功,没有达到激励效果。
(三)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源泉,甚至有企业认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能力。但是,在中国的中小企业中,大多数还属于半机械化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产品和技术多属于模仿性质、创新较少、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这是因为中小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经费很少,同时技术引进速度慢、开发率低、技术人员匮乏,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四)企业文化尚未形成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它的好坏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当企业有了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五)缺乏体制保障
1.组织架构不适应管理水平的提升。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单,多数是传统性的直线组织结构。这种组织模式导致组织内部信息传递和沟通的速度慢,也很容易出现双重领导的现象,给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对求发展、想提升管理水平,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来说,已明显呈现不适。
2.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企业内部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管理意识弱,中国中小企业仍是家长式的管理,一言堂现象严重,决策缺乏科学化、规范化。
中小企业这样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企业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二、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和源泉,中国中小企业要想在困境中逐渐成长、壮大起来,拥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势所趋。
1.制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规划。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能力,它的培育必须依赖于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准确把握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准确预测和把握本行业产品、技术的变化方向及趋势,对可能发生和出现的重要事件、机遇和威胁,根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及时做出灵敏和正确的反应,适时调整自身的战略发展方向,以应对行业机构、市场和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积累核心技术、市场策略及管理方法,从而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2.培育核心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往往是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关键,研究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新产品、新技术,能使企业在市场中获得先机。一个企业要在竞争市场中有立足之地,要培育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应该是独特的,竞争对手无法对其加以复制。中小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首先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即哪些技术是自己专有的、关键的,然后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其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开发和提升。
3.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创新企业内部管理。中国中小企业特别是国有中小企业活力不足,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如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中小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造和改革现有和现存的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同时,中小企业要转变管理观念,抛弃经验式、粗放式、家长专断式的随意管理方式, 摆脱过去的“一言堂”管理和原始的亲情管理,进行科学管理,完善企业中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以有效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4.强化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创造持久竞争优势。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获取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目前人力资源的开发业已成为评价企业优劣的重要指标。从长远来看,企业间的竞争是产品竞争、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载体,是培育和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人才支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人才是企业的核心战略资源,人才在技术上的创新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动力。因此,为中小企业应从自身出发,创造出良好的学习型组织,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吸引高素质人才,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企业在人力资源核心竞争上的优势,才能创造持久的竞争优势。
5.创新企业文化。一种尊重职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中小企业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注意培育独特的企业精神,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促使企业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充满凝聚力和活力。中小企业要注意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企业和创造型企业。现代企业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企业发展的深层原因和最后决定力量来源于学习能力的提高。中小企业只有具备比对手更快更好的学习能力,在企业内部形成自觉学习、团队学习的氛围,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能,才能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适应新的环境和市场,及时调整自己,从而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吕国胜.中小企业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6.
[2]杨柳,陈杨.论中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消费导刊,2008,(6):82-83.
[3]卜善强,吴强.存续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3.
[4]Fred R.David.战略管理[M].李克宁,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4.
[5]徐希燕.企业竞争力的新诠释[J].经济管理,2003,(5):31-35.
[6]韩中和.企业竞争力:理论与案例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
浅析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2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内部挖潜 信息化 分阶段推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257-02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1990年由管理科学家G・哈默尔和C・K・普拉德在《企业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的,该理论一经提出,就迅速在企业发展与企业战略的研究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并成为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理论之一。核心竞争力是指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之上的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是企业持续竞争的源泉和基础。企业的发展应该由企业自身所拥有的不同于其他企业特有的资源来决定,企业利用并合理整合这些资源构建自己的核心能力,实现并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核心能力是整体资源,是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表现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独特性。独特性是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同类型企业中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竞争者可以与该企业已具有的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竞争优势上进行比较。该独特性是在企业长期发展中对于特定的技术、知识、管理技能等不断地延续和积累而形成的,因此不会被竞争对手轻易模仿,竞争对手也很难完全了解和复制。
2.价值性。创造独特核心竞争力的价值特征体现在:首先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核心地位,并能明显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其次能满足并实现顾客特别关注的价值,它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应是关键性的。最后,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不同于竞争对手的原因,可以通过凭借它在竞争中获得相对优势。因此,它无论对企业还是顾客都具有独特的价值。
3.延展性。延展性是指企业能从核心竞争力中不断延伸出新的系列。满足客户现在和未来的需求,最终服务于客户,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优势性保证。
4.动态性。核心竞争力不是一劳永逸的固定形式,当竞争对手通过不断地研究、学习和创新,逐步缩小并甚至超越时,原有的核心竞争力逐渐一般化,企业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寻找新核心能力作为竞争的新方法。因此,核心竞争力是在不断变化和调整的。
5.整合性。它是将企业内部不同的资源不断进行优化,最终整合的过程,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形成的关键步骤。
二、我国现阶段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建筑行业现阶段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无论是建筑行业的客户数量,还是建筑企业的数量都非常多,但建筑企业的规模、水平却是良莠不齐。由于建筑企业大多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整合、分离而来,因此仍然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市场逐渐开放,机会在增多的同时,挑战也更加严峻。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看我国建筑企业大致有以下几点:
1.我国建筑企业大都重生产、重产值,但在研究、开发、创新属于自己企业的核心技术方面非常欠缺,同类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基本一致,主要优势集中在量变的范畴内,没有形成企业自己的独特的竞争优势。国外建筑企业一般都具备自己的核心技术或方法、方案,其他竞争对手很难轻易地效仿,各个公司之间也有其各自的优势,特点鲜明。
2.由于建筑企业各项目相对分散,企业对项目的管理相对松散,企业成本难以控制,运转效率不高,很难创造超额利润。
3.“保质保量”在国外属于行业自律范畴。但在我国仍然是满足客户需求的主要砝码,其次通过压低价格来争取客户的方式依然普遍。客户需求的价值没有得到优质体现。
4.资源浪费严重,各项目之间没有形成资源整合与共享。
总之,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乏是企业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之一,怎样通过内部挖潜方式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应是建筑企业首先考虑的问题之一。
三、信息化对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将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企业各部门资源等,凭借计算机和网络作为桥梁对资源进行汇集、整理和优化,整合成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及“流”处理平台。使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人员流等被科学有效的管理,从内部入手,提高企业协调、沟通、组织等的效率,使企业高效运行。从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来看,信息化将对建筑企业在技术、管理、整合能力上产生重要影响。
1.信息化可提高企业技术能力,形成技术核心力。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低已经成了建筑企业的代名词,但随着业主要求的不断提高,施工难度也随之不断加大,粗矿生产已不再适应市场的要求。精细施工、精细生产已成为建筑产品新的要求,因此对建筑企业原有的生产技术水平提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如北京首都机场A380飞机维修库钢屋架整体提升、钢屋架跨度约360米,进深约114米,提升高度近40米,要求一次提升到位并将误差控制到合理范围内。若提升中不同步力过大就可能造成整体提升失败,后果不堪设想。该施工单位通过计算机建模和模拟技术经过精确计算,以及不断验证确定施工方案,并在现场通过安装压力传感器、同步控制器等设备,将数据信号通过网络传回现场办公室,同时利用现场视频设备,在保证现场安全的同时,对提升过程实时监控,及时调整,最终顺利完成。针对项目部分散、沟通不畅的特点,通过建立企业信息平台,利用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网络电话会议等信息化手段、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获知项目遇到的技术难题,并通过企业组织专家及技术人员进行处理,形成解决方案。通过长时间的积累,逐渐形成企业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
2.信息化加强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产品本身的特点决定,除了本单位以外,所涉及的外部单位多,涉及人员多,往来文件多。因此所需要的信息量大,变化快,延续时间长,企业若针对每个相关节点都分配人手,显然产生了很大的成本,且效率难以控制。据此,若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来自中南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显示,通过远程指挥和监控系统实现了对项目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物资管理的实时监控,提高了施工进度计划目标达成率,同比增长10%~15%;加大了质量、安全管理及文明施工的管控力度,主体结构质量管理问题同比下降15%~20%,安全管理问题同比下降30%,文明施工问题同比下降40%;有效控制了项目物资、材料、工具等的浪费和遗失,损失同比下降近20%。据该报告2007年数据统计,由于视频电话会议系统的使用,节约公司管理人员往来项目参加会议的差旅费用和人力成本,每年超过300万元,间接影响效益在500万元以上。由此可见,信息化将一个个分散的管理问题连接起来,提高了交流的速度、质量,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本身生产力的发展。统一规范的管理,大量业务数据的集成,减少劳动成本。这恰是管理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3.信息化实现企业资源整合,构建核心竞争力。整合在核心竞争力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它不仅汇集了企业所有的资源,而且还汇集了企业的优势,能够将项目和企业总部分层连接成有机的整体,并形成“1+1=3”的超额利益,将企业各部分的竞争优势放大化,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实施
1.平台搭建。网络是信息流的重要载体与传递通道,根据建筑企业自身特点,主要分为同一企业平台下两个分系统,即企业总部管理系统与项目管理系统。目前建筑企业信息化应用现状,企业总部的局域网平台已搭建完毕,并且OA系统的部分模块正在运行中,如财务、人事等,但基本属于独立运行状态;项目由于其短时性和分散性的特点,网络平台需要临时搭建。根据这些特点,应形成企业总部整体联接,项目部在同一接口下,实行模块化快速搭建的标准数据平台。
2.实施顺序。信息系统的建设投资比较大,涉及部门多,范围广,若一次性到位会占用大量资金,所以应按一定步骤逐步实施。一般应由内部到外部,由上层到下层,先试点某一项目再带动其他项目,分阶段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3.保障措施。(1)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形成统一的思想。从领导到员工都应该了解信息化将给企业带来的变化,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认识的不统一也是信息化改造半路夭折的主要原因之一。(2)我国虽然还没有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化,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用于本企业的标准,统一各类型编码、形成标准流程等工作必须落实,这是信息化能否顺利应用的根本基础。(3)体制改革与流程再造同时进行,这是信息化建设中的挑战,原有的管理体制与标准的信息化流程之间必定存在差别甚至矛盾,但如果两者互相脱离,就形成“空架子”,信息化的建设就成了形式主义。(4)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和队伍建设。一般企业都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从以往的经验看,信息系统都是外包型,有专门的公司负责管理。但从服务质量和及时性方面看,企业能拥有自己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将会使企业信息化道路走得更顺畅。
参考文献:
1.荆德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2005
2.燕平,邱岩.信息化管理是建筑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来自中南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2007
3.张立梅,刘晓泉,潘天华.首都机场A380机库钢结构工程安装测量控制技术.建筑技术,2008
浅析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3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核心竞争力
面对日益深化、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不能固守一种固定文化表现形式,它既要保持其文化的本质不变,又要不断创新它的表现形式,增添新的文化内容,这是企业文化获得巩固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一、企业文化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行为准则、文化环境、产品品牌和经营战略等的综合,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企业现代管理理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企业文化创新是指为了使企业的发展与环境相匹配,根据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体现企业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活动过程。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于企业文化基础之上的创新力,是企业在研究开发、制造、营销、服务等一两个环节上具备明显优势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满足客户价值需要的独特能力。企业文化创新从理想信念、价值反馈、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知识技能等方面,决定着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奠定观念平台和思想基础。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其运行机制就是建立“核心竞争力――核心产品――最终产品”的竞争力树,使企业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都要依靠核心竞争力,因而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发掘和强化企业的动力源。
二、基于企业文化创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企业核心的竞争力是建立于企业文化创新力之上的一种“合力”。单一的能力不能构成核心竞争力,只有多种能力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能形成难以模仿、偷不走、流不掉、买不来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独有的创新力,包括:管理创新力、组织创新力、制度创新力、知识创新力、技术创新力、产品创新力、营销创新力等。而企业创新力来源于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本创造力、组织结构资本创造力和顾客资本创造力,即智力资本创造力,而智力资本创造力则来源于高品质文化或企业文化的驱动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正是上述诸多创新力、创造力相互作用形成的合力。它蕴含植根于企业文化力之中,表现在企业的诸多方面。智力资本三方面所创造的独占性的异质知识、技术、管理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顾客忠诚的优势是很难模仿的,而以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为核心构建的高品质的企业文化更是竞争对手根本无法模仿最有效和最坚固的壁垒。
三、基于企业文化创新的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1.以企业文化创新驱动企业一切创新活动。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动力源于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的转化升华过程为:由凝聚力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即由过去增强企业凝聚力转化为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以企业经营理念、共同的价值观、共同愿景特有的导向力、创造力和驱动力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形象创新和市场创新。将单一文化转变为多元文化,把内在的文化建设,如企业精神、使命宣言、愿景宣言、价值宣言、伦理道德等与企业的外在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利于企业创新合作的开展和创新项目的科学决策,使企业在构建、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不断获得新的力量源泉。
2.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构建学习型组织,提升对手难模仿拿不走的核心竞争力。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更多、更新。企业要成为知识型组织,企业管理就必将是文化管理。知识型员工是企业财富最主要的创造者,对知识员工的管理,只能是通过培养企业共同的经营理念、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企业精神、共同的愿景,视员工为重要的合伙人、战略决策的参与者来实现。通过理念、价值观、愿景、企业精神作用于员工的头脑和精神,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责任感、使命感和敬业精神,使知识员工自愿积极主动地贡献自己的智力资本,去完成符合自己职业生涯和共同愿景的企业长远发展所需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任务。同时企业应重组内部各业务流程,将部、处、室的知识创造,交流与使用同企业的流程结合起来,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推动知识信息在全企业自由广泛的交流与共享,以此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以文化的整合力将企业各种比较竞争优势――一般竞争力整合提升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无论一个企业大与小,它都有自己的比较竞争优势――一般竞争力。比较竞争优势不是持续竞争优势更不是核心竞争力,无法保证企业历久不衰。而比较竞争优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或整合的前提或基础。不善于发现、挖掘自己的比较竞争优势并及时地将其整合成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面对具有强大而独特的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对手时,迟早是要被击垮的。著名的沃尔玛就是依靠其优秀的企业文化的整合力及时得将其在全球化、信息技术、知识管理、战略人力资源、服务顾客令其满意等不同层面上的各种比较竞争优势整合成后勤物流配送(存货补充)能力和吸引顾客忠诚的经营能力――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的。所以,企业利用现有的比较竞争优势,及时通过文化整合力将其整合、提升为对手学不走的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尽可能早地发现原有核心竞争力随着科技和市场的变化已降为一般的竞争力,从而及时地整合新的核心竞争力,使自己的企业持续发展历久不衰。
参考文献:
[1]陈春花:高成长企业的组织与文化创新[M].中信出版社.2004
浅析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4
关键词:无形资产;核心竞争力;价值
企业的发展依靠其核心竞争力,而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与来源,其经营管理优劣作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小的依据,又时刻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一、无形资产的内涵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按照其存在形态,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大类。有形资产是指企业内部具有实物形态的设备、设施、货币、材料等;无形资产从会计学的角度讲,则是指企业长期使用且能以货币计量的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从企业资源的广义上讲,还包括人力资本、企业文化、营销网络、消费者忠诚度、长期建立起来的与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与客户数据库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益国际化和高度激烈化。传统的国内局部市场内竞争和主要建立在规模经济上的初级竞争已逐步演变为全球市场范围内的竞争和建立在知识、专有技术和经营诀窍之上的高级复杂竞争,由此企业内部拥有的无形资源及无形资产在赢得市场占有率、取得长期竞争优势地位、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最早是Prahalad和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的,是指企业所具有的开发独特产品、独特技术以及独特营销的能力,同时还包括企业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及经营理念。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内的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并且把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同时它还意味着对工作进行组织和提供价值。核心竞争力是沟通,是参与,是对跨越组织界限协同工作的深度承诺[2]。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能够长期产生独特竞争优势的能力,它是使一个企业能够长期为顾客提供最大价值的根本所在。但并非所有的能力都具有战略价值和潜力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竞争优势或是不能在关键领域发挥作用的能力不能称为核心竞争力。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识别属于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对企业的价值贡献
虽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看法不尽一致,但一般而言,核心技术与技术创新、资源优势,环境条件与营销网络、管理协调能力、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等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一)核心技术与技术创新
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与此同时,企业还必须拥有持续保持核心技术的能力,即技术创新能力。包括研发能力、技术改造能力、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保护能力和技术应变能力等。
(二)资源优势
资源包括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尤其是在知识资本愈来愈重要的新时代,人力资源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造至关重要。可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的优劣,拥有核心技能而又忠诚于企业的核心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
(三)环境条件与营销网络
环境条件包括市场竞争条件、宏观经济与政治条件、社会自然条件等。在当今消费者时代,先进的营销技术甚至比制造技术更为重要。
(四)管理协调
它反映企业的资源组织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一个企业不论它拥有多少核心资源,如不能运用管理能力将它们有效地整合成一个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将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五)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特有的经营化了的知识体系,它包括企业的核心理念、观念、道德、团队精神和员工的默契度等。在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中,经营理念及由此形成的企业文化是最具生命力、最为持久、也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战胜的要素。
在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中,各个因素既可以单独为企业的价值创造进行贡献,又可以通过整合形成合力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贡献,尤其是后者。前已述及,企业实质上一个资源和能力的组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企业拥有的任何一种资源或能力都可以被利用来实现一定的目的或功能,因此,企业所拥有的每一种资源都能够形成一种或几种企业能力。从而为企业进入某种现实或潜在市场提供某种机会,被企业用于参与市场的竞争,成为企业的竞争能力,形成持续竞争优势,为企业的价值创造持续发挥功能。也就是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那些最基本的、企业自身所拥有的在所从事的行业中占优势地位的资源和能力所形成的、保持企业长期稳定利润来源的竞争力。
四、无形资产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企业无形资产与核心竞争力两者之间有着很多相似的属性。首先,企业无形资产的形成,是企业长期投入的结果,如品牌,商标宣传等,对于树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独特形象,营造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价值;其次,由于企业无形资产的开发主要依托于企业内部独特的经营周期、产品特性、学习曲线和员工构成和素质等,因此,它对于企业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再次,由于企业开发无形资产如技术创新投入,品牌的广告宣传投入,营销渠道的建立等具有较大的产出风险,因此,它决定了企业无形资产的稀缺性,并且在转让中由于供给的这种稀缺性又会带来巨大的回报;总之,由于无形资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诸多特征。因此,企业开发和管理运作无形资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核心竞争力、发挥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过程。加强无形资产管理,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有效途径。其关系程度表现主要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小的依据是无形资产的质与量
一个企业无形资产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已成为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标志。先进企业占领市场的手段主要不是靠增加资金投入,而是靠无形资产经营取胜、在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时,无论是采用价值链分析法、技能分析法、资产分析法、知识分析法、顾客分析法、竞争差异分析法、还是采用层次分析法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衡量方法、都必须关注企业的竞争环境、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网络等无形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构成要素。因此,无形资产的质与量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小的基本依据。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体现为创造和提升无形资产能力的大小
作为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等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一组技能和知识的集合,这种能力使企业能长期保持其竞争优势,因而是一种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而且,就其实质而言,这些能力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小的关键是企业所拥有和创造无形资产能力的强弱,企业为了保持其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就必须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和形成无形资产,以形成企业盈利的独特优势。
(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产是无形资产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盈利能力的扩大和价值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本身的价值。有资料表明,20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5%依靠科技的进步,而现在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已达70%-80%。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谁掌握的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越多,谁就越会走在世界经济的前列。当前,企业间的技术贸易,特许经营等无形产品的生产与交易正日益成为企业日常经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盈利能力远远高于有形产品的生产活动,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某些知识型企业的产品直接体现为不具有实物形态的知识产品,如设计方案,咨询方案等;二是高科技企业生产的产品其价值体现在产品所包含中的知识,技术等无形因素上,如软件业、网站等高科技企业;三是即使是传统产业,在新经济条件下其产品也呈现无形趋势,如通过生物技术改造生产的转基因食品,其价值也明显地体现在食品所包含的转基因技术之上,而这类企业的价值远远高于传统产业。正是由于拥有了独特的无形资产,才导致这些企业形成了特有的核心竞争力。
浅析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5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管理 问题 策略
一、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下的企业文化管理的概述及其重要意义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生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企业文化管理更是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对危机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重要意义在于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快速占领市场;吸引各种人才,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对企业发展行为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遏制对企业发展不利的情况,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和谐的氛围;促进干部职工的团结协作,形成强烈的责任感,丰富了企业的内部文化的同时,也规范了员工的行为。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下的企业文化管理相关问题
企业文化管理是核心竞争力下最具特色的因素之一。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念,是综合利用企业资源的一种表现,即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能把企业的综合价值及经营者、员工间的价值有效的结合,实现整体与个体的价值的统一。
1、企业文化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忽略了企业的人性化管理,企业文化没有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的兴业之基。在企业中,员工与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企业文化对于员工能否有积极的心态去从事自己的行业是非常关键的。但是,现在的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对人的价值过于重视,并且还忽略了员工的精神作用,反而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对员工进行压榨。员工无法从企业之中得到想要的尊重,更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无论从任何方面讲,员工都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企业文化管理中如果做不到以人为本,将失去各种机制发挥效益的最佳时机。
(2)从企业的营销策略文化上来说,过分的注重当前企业利益的实现,却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树立企业信誉和形象。企业文化发展理念比较狭隘,只是对当前产品的销售情况比较关心,而对于商品的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在社会上的信誉度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只是认为当前的销售已经满足了利润增长的需求,却没有对将来的营销文化进行规划。
(3)思想和管理理念过于陈旧,企业文化拘泥,没有创新性精神。只是一成不变的把前人总结的管理经验进行学习和实施,却没有对管理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陈旧的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势必会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企业文化对于职工内部团结合作精神重视程度不够。企业文化的和谐与否,关系到企业内部是否团结和工作效率的高低,企业管理文化对其和谐性关注过少,并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因为内部职工的自私情绪,甚至出现内部争斗,对企业的公平竞争机制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会影响企业大局的发展。
2、基于核心竞争力下的企业文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根据情况进行策略分析
(1)在进行企业文化管理中要做到以人为本,重视员工价值的实现。企业以人为本,充分的体现了对员工价值和地位的尊重。在工作中物质和精神的奖励,最大程度的满足了员工的需求。使员工确实能够在企业中实现自我价值,开发了人的文化资源,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更积极地投身到工作中,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企业文化涉及到各个方面,繁杂多样,要积极引导,使企业的长远发展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树立企业形象,打造品牌效应。运用企业文化进行积极促进干部职工践行企业文化理念。
(3)调整企业文化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性改变。企业需要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借鉴过去企业文化的管理模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吸收新背景下的文化,提高管理效率,使企业的价值理念转化成自觉的行为,同时,也要尊重客观规律的发展。
(4)将企业文化的宣传作为一项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建立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提高内部员工的认知度和责任感。加强内部员工之间的团结合作教育,这作为一种文化,员工会形成很强的认知感,加强彼此之间的协作,同时形成很好的交流平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源动力。
结束语: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的稳定、和谐发展,实现企业内部利益和员工利益的最大化。因此,需要不断的丰富和创新企业的价值观念,建立健全企业文化的管理制度体系,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用文化辅助企业管理,并创造其应有的价值,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花文潇.创新企业文化.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J]. 前沿, 2005 ,(03):25-28
[2] 莫凯.黄宏强,周学祥. 企业文化建设与核心竞争力[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05):13-15
[3] 鲍军.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探讨[J].学术论坛, 2005,(07):26-28
[4] 任立伟.浅谈企业文化构建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J].企业文化,2010,(06)55-56
浅析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企业;竞争优势;竞争力
前言
信息技术给企业的经营过程、信息流程和组织机构带来了技术变革,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在未来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利用好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利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就要将信息技术与企业战略、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有机的整合,同时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企业创新和提升企业市场营销水平,这对于新时期的企业来说是其发展的重中之重。
1 信息技术促进企业战略的转变
企业战略是一个企业根据其发展目标制定的长期发展规划以及为实现既定目标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分配等。企业战略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的经济活动受到信息的影响,进而使得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呈现动态性的特点,也更加复杂,因此必将影响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转变,具体表现在,由于信息技术的存在使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方式、营销方式以及客户服务等诸多方面均发生改变,即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改变,企业原本的战略与当前的环境已经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向着有利的方向转变。
2 信息技术促使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等技术已经在企业的各项业务中得到非常普遍的应用,对于传统型企业来说,其经营过程已经较为落后,只在小范围内的改变已经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企业的业务流程面临着重组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际工作中,企业的决策者应当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改造,由业务流程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灵活配置,例如,采用项目负责制的方式将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进行分布式管理,减少组织层次,使信息由下向上传递畅通无阻,将传统庞大的组织结构进行简化,实现组织集成化和业务流程简单化,有利于提高组织协调性。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的各项资源能够实现内部共享,当外界环境出现变化时企业能够迅速反应,并完成信息的管理和传递,从而提高企业的业务处理效率。
3 信息技术加快企业结构调整
当前我国企业结构还受到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即以产品生产为主,而对新产品开发以及市场营销重视程度不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这种制造能力强,而设计和营销能力弱的企业结构容易导致产品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以及产品滞销现象,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单纯的技术改革已经不能解决实质问题,要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重视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形成现代型的企业结构,实际工作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一方面利用企业自身的优势完成一些关键性部件的加工和生产,另一方面其他的加工制造能力由社会化分工协作解决,通过企业间形成互助的模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各企业共同发展。
4 信息技术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
创新是一个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企业才能持续、良好地发展,而信息技术的利用对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产品的创新,通过借助于CAD、CAM等技术使得产品的设计、开发水平大幅提高,表现在对传统产品的技术性改造以及全新产品的推出等,大大缩短了产品设计开发周期;第二,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促进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使得企业的决策者能够及时了解当前的形势,形成创新的紧迫感,从而不断强化企业创新的意识。
5 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企业售后服务的完善
良好的售后服务是企业维护老客户,促进其再次购买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树立市场口碑、开发新客户的重要渠道,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有必要对每一个客户提供周到的售后服务,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企业的售后服务网络平台,一旦客户通过平台提交售后请求,企业的售后服务部就可在第一时间做出响应,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另外,企业还可将产品的技术说明等放到售后平台上以便客户随时调用,而对于潜在客户而言,企业通过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使用户在远程即可体验到产品的模拟使用情况,而不必亲自到现场操作,因此更具人性化的特点。
6 利用信息技术降低产品成本
影响企业产品成本的因素有很多,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成本控制都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在利润空间越来越被压缩的今天,谁能最大限度降低产品的成本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中,对于降低产品成本是大有裨益的,例如,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使得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周期大幅缩短,而且与传统的手工设计和人工生产方式相比还能降低废品率、提高设计和制造精度,从而降低了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成本。另外,通过采用柔性制造技术,建立企业与材料供应商以及客户之间的信息互通机制,实现供应链式的发展模式,在不增加生产规模的前提下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收益。
7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产品的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有助于企业在诸多竞争对手中始终保持竞争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廉”,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企业获取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思路的效率,使竞争对手不易模仿。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对产品的外观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及对性能进行不断完善,再如,通过信息技术可广泛收集潜在客户的信息,使企业产品始终与客户的需求保持动态一致,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受欢迎程度。
8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对于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而言是极为重要且十分必要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深入的今天,保持企业始终具有竞争优势是企业得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洪光.浅析信息技术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