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经济形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世界的经济形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世界的经济形势

世界的经济形势范文1

(一)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增加,影响扩大

次级债危机可能成为美国经济周期的拐点,次级债危机反映了本轮经济周期中美国房贷和金融市场累积的风险。2007年美国住宅存货继续大幅上升,价格回落。2008年美国次级房贷还款仍处高峰,房贷市场风险仍未充分释放,次级房贷危机有引发全面次级信贷危机的可能。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急剧调整和布什政府的经济拯救方案难以改变美国经济周期性走势。

美国本轮经济增长动力已基本释放。美国经济扩张进入第七年,经济扩张动力已基本释放。私人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从2006年的2.2%降到2007年的2.0%,4季度进一步降到1.4%。住宅和汽车业的萎缩对美国的影响已经超过了短期经济调整的幅度和范围,住宅投资连续8个季度呈现负增长,交通设施投资过去7个季度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为负0.14%。2007年前11个月出口增幅仍然高达12.3%,但进口增速已明显回落。2007年底美元兑欧元、日元和英镑分别贬值69.5%、19.7%和40.1%,2008年美元对欧洲主要货币贬值空间将变得非常有限,可能出现拐点。

工业生产屡现负增长,企业利税波动较大。美国工业生产自2006年3季度出现负增长以来,频繁出现负增长。2007年工业生产1月、3月、5月和10月份不断出现负增长,12月份为零增长。工业生产不足主要表现为最终消费品生产不足,制造业生产疲软。2006年4季度到2007年3季度生产企业利润和公司收入出现较大波动。2006年4季度,企业利润、企业流动资金、公司所得税和非金融类国内企业利润大幅减少;2007年1、2两个季度呈现回升的态势;但3季度又全面下滑。

就业增长继续减缓,生产和制造领域就业大幅减少。2007年美国就业连续50多个月保持增长后,2008年1月首次出现萎缩,失业率也保持在4.9%的较高水平。2008年1月份非农就业减少1.7万人,制造业的就业已连续3年出现负增长。

美国服务业出现近5年来首次收缩。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关于服务业活动指数1月份降为44.6,过去58个月以来首次低于50,出现全行业收缩。服务业占美国经济活动比重超过80%,对经济和就业具有重要影响。1月份只有3个服务行业实现增长,14个出现收缩。服务业收缩是整体经济降温的迹象之一。

次贷危机也在蔓延到美国消费信贷,信贷紧缩可能转变为消费紧缩。美国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高达72%,约50%是信用消费,20%是负债消费。美国银行估计,无法偿还的消费者贷款可能占其放贷总数的20%。经济面临衰退、房产价格下跌和失业人数增加,将使无力偿还信用卡债务问题进一步恶化。

2007年受美国经济减速拖累以及私人消费、资产投资增长放缓的影响,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长也出现了明显放缓的趋势。欧元区国家2007年2、3季度增长速度由1季度的3.4%下降到2.5%,日本2007年2、3季度增长速度由1季度的2.8%下降到1.9%。OECD预计,欧元区和日本在2008年经济增长将放缓到1.9%和1.6%,而新兴市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很难改变全球经济增长减速的基本趋势。

(二)全球资源价格总体在高位震荡下行

次贷危机将引发对资源产品总需求增幅下降。美国经济增长减缓不仅导致其自身需求增速萎缩,也导致其对进口产品需求增速下降。油价继续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金属市场铜的基本供求情况已出现逆转迹象,氧化铝供求近年基本处于平衡状态,锌已出现供过于求局面。

资源价格与美元结算短期分离趋势开始显现。美元面临又一轮危机,其储备、结算和交易的国际货币地位受到影响。美元长期大幅贬值,各国抛出美元,甚至准备用其他货币替代美元作为国际市场的交易结算货币。近期,美元贬值幅度过高,短期内跌幅有限,难以支持资源产品价格进一步走高。

全球流动性收缩将使资源产品投机炒作降温。2006年6月以来美联储高利率政策增大了炒作资源产品的成本,主要资源产品期货价格高位震荡,个别产品价格大跌。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流动性过剩逆转,对部分资源价格炒作热度下降。当前,只有煤炭、黄金和铁矿石维持升势。2008年以来美联储大幅降息,国际资本炒作资源产品成本又有所降低。尽管投机资金在全球金融形势动荡和资源价格进一步上涨幅度有限的预期下可能做空,但资源价格降低幅度有限。

(三)国际金融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加大

主要货币利率走势差异明显。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压力上升,主要经济体通过降息刺激经济与加息反通胀之间权衡难度加大,货币政策存在短期化倾向。美联储年内政策基调仍是降息,但随着1月将利率大幅降至3%后,继续下调空间缩小。欧盟货币政策重点仍是反通胀,追随美元降息的可能性不大;日本的通胀紧缩有所改善,增长放缓,利率仍将在低水平徘徊。

国际货币体系的无序状态仍将继续。长期对货币纪律的遵守,使得欧元价值尺度职能进一步完善,欧元的国际地位逐步增强。市场和各国货币当局对货币格局变动心照不宣,在是否持有美元问题上“只做不说”、“多做少说”。一旦石油出口国采取特殊举措(如原油欧元报价、贸易欧元结算),可能加速美元地位下降。当然,美元地位下降并不意味美元汇率持续贬值,不排除下半年美元对欧元反弹的可能。

全球资本市场年内将可能再次发生类似于“黑色星期一”的调整,但震荡范围仍在可控界限之内。首先,从1月22日的紧急降息时机选择看,美联储显然已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短期给市场注入强心剂,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其次,欧盟等经济体货币当局应对危机态度积极,美元、日元的低利率为流动性维持提供动力。最后,全球私募基金、财富基金等新兴投资主体接手证券资产意愿强烈,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资产价格。

国际银行业发展面临较大调整。美国运通集团估计,全美无法偿还的消费者贷款达20%。目前美国信用卡债务规模超过9000亿美元,汽车及其他消费债务超过1.5万亿美元,还有超过10万亿美元的私人抵押债务。如果次贷危机引发美国信用消费体系出现问题,不仅整个行业将重新洗牌,也将进一步拖累美国经济。

全球失衡格局有所缓解,“逆差一资本回流”机制仍起作用。美国经济减速、消费支出受到抑制、美元贬值、新兴市场出口放缓四大要素具有收敛失衡的作用。虽然资本流动方向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流动方式、投资品种有所调整。二级市场对国际金融机构、著名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明显增多。有关国家可能采取非市场化手段干预市场,防范财富基金的所谓“跨国国有化”。

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的影响

(一)对我国出口有一定负面影响

2001-2007年我国对美出口增长率与美国经济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为0.82。相关研究表明,在人民币升值3%、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美国2008年经济增速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我国出口量仅会增长13.1%,比2007年增速回落10个百分点。我国与发达经济体有很高的经济互补性和依存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发达经济体进口萎缩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影响。2007年美国经济明显减速,前11个月美国进口同比增长仅有5.63%;货物进口增速大幅回落4.9个百分点,服务贸易进口增速回落1.3个百分点。同期,美国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增速下降到3.63%和5.94%;从日本进口则减少了1.58%;但是从我国进口增速同比高达12.19%。我国取代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的进口国。

(二)全球经济下滑可能会降低对我国通胀的压力

部分出口商转销国内市场,从而缓解价格压力,但是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由于生物燃料继续维持大规模生产和粮食供应存在压力,加上南方雪灾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冲击,粮食价格可能继续上涨,加上国内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的压力还是存在。目前的价格管制只是一种临时性干预,在目前财力比较充裕情况下,建议通过适当财政补助,保证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所需。

(三)对产业的影响

我国对美国出口最大的前10类商品占中国对美出口的75%以上。其中,与美国GDP增长相关系数超过0.6的分别是钢铁制品(0.96)、电机、电气和音像制品(0.88)。而电机、电气和音像制品由于国内加工贸易占相当比重,人民币升值影响相对较小,中间成本的变动直接影响到这些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这并不是内部所能控制的。相对而言,玩具、家具以及纺织品等与美国GDP的相关系数相对较小,意味着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多的是受到来自内部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冲击。

(四)对就业的影响

全球经济增长减速,通过贸易和投资等渠道对我国就业产生不利影响。这种影响与国内的贸易政策调整同时发生,严重影响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成本上升等因素,广东有2-3万家中小企业已经破产,绝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五)导致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增多

我国贸易摩擦既包括纺织服装等传统产品,也包括高技术产品贸易;既涉及南北矛盾,也出现南南冲突;既面对反倾销、特保等传统措施,还面对反补贴、技术壁垒、绿色贸易等新方式。全球经济减速,贸易摩擦只会进一步加剧。2007年美国以产品质量和安全为借口,对我国食品、玩具和轮胎等一系列出口产品进行质量指控。

(六)全球资源价格高位运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全球资源价格高位运行对我国经济有很大负面影响。一是对我国国内资源价格形成了强大上涨压力。二是增加了我国产品生产成本,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出口企业利润下降,制约研发投入和贸易方式转变,不利于我国自主创新;很多中小加工企业生存日益艰难,影响就业和社会稳定。三是从外部输入了通胀,加大了国内通胀压力。四是引发了我国国内投资过热,不利于我国宏观调控。全球资源价格高位运行通过市场手段来逼迫国内企业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创新型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此外,次贷危机导致全球流动性紧缩和制约了投机资金炒作资源产品,有助于减缓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上述压力。

三、政策建议

(一)继续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方向

在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过热和通胀压力有所缓解的情况下,我国货币政策方向不应因美联储降息而有所变动。南方雪灾后,农产品及某些居民消费品价格可能大幅上涨,通胀压力将进一步上升。货币政策除采取数量型工具外,仍要敢于采取价格型工具。考虑到本轮通胀的成本驱动特征,要加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更多采取区域性、行业性政策,加强窗口指导实施精确调控。近期尤其是要加强对南方地区灾后恢复、农业抢灾救灾、煤电油运领域的信贷支持。

(二)切实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人民币汇率

美联储大幅降息进一步加强了美元对主要货币的贬值压力。人民币对美元1%的正利差给市场提供了新的无风险套利机会。2年多来的持续升值没有实现汇改的预期目标,金融领域某些矛盾甚至有所激化,但爬行升值确实没有对实体经济造成大的负面影响。年内只能是考虑切实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汇率调节,不追随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进一步贬值,尝试维持对欧元等强势货币汇率的稳定。中长期看,可以考虑系统性改革方案。

(三)以中性政策为主,应对证券市场波动

境内外资本市场变动的相关性和因果性已经显著上升,2008年内国内外资本市场交相大幅震荡在所难免。应采取中性政策加以应对:一要坚持货币政策不针对资产价格,不迁就证券市场的要求,不因市场波动而变动;二要进一步放松证券市场自身的管制,适时加快基金审批等,给市场以一定利好;三要及时调整税收政策,在出现严重恐慌时,可考虑印花税回调至2006年的水平。

(四)强化资本项目管理,密切关注FDI项下短期资本流动

货币政策独立性、对美元缓慢升值、以及单向资本管制的内在冲突,是当前我国金融领域面临的难题(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短期可暂时放弃资本自由流动目标,严格控制资本项目开放节奏,加强对各种途径流入资金的监管,要高度关注日元套利资金的动向。2007年以来,对外经济政策调整力度较大,相关效果正逐步显现,不排除2008年外资流入、利润汇出项下出现异常波动的可能性。近期,珠三角地区出现了港台资企业突击调整生产计划,酝酿撤资的传闻,应引起足够重视。

世界的经济形势范文2

关键词:结构性减税;增值税改革;中小企业;税收优惠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111-02

近几年,在国外经济环境恶化,国内经济下行、物价上行的状况下,自2008年中国政府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开始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它逐渐成为了中国宏观政策的工作重点。2012年度,结构性减税继续被列为经济工作主要任务之一。

一、结构性减税的内涵

减税,指通过调整税收法规制度而降低税负,即通过降低税率或减少税种或缩小征税范围等方式降低税负,从而达到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结构性减税,是指在“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下侧重于减税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以减为主,旨在通过一系列“减税”措施,对税制结构进行优化,整体上既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税负,又符合整个国家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要求。为达到特种目标而针对特定全体、特定税种水平来削减税负水平,把优化税制结构、服务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落脚于针对性地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之上。

二、结构性减税的原因及背景

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是由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决定的。

从国际形势看,目前世界经济复杂多变,形势严峻。受欧债危机蔓延的影响,欧元区经济及其他经济体冲击较大,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2013年第一、第二季度,虽然美国经济和就业状况都有所改善,但次贷危机的余波仍未平息,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市场前景仍不稳定。

从国内经济形势看,2013年度中国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改善融资平台风险等手段,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原有的快速推进重工业化进程及以廉价劳动力为主导的制造产业粗放式发展过程明显放缓。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发展税收负担沉重。2012年两会前的一份调查显示,有高达63%的企业认为自身的税负较重,90%以上被调查企业认为结构性减税不到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税收负担率过重,积极性会比较差,活力会减弱,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受世界经济衰退和贸易保护主义增强的影响,中国出口受到较大负面影响,而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提高,资源价格在上涨。这样的情势导致目前中国面临着经济下行和物价上涨的双重压力,未来中国经济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长。因此,需要依靠结构性减税,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三、实施结构性减税的进程

(一)阶段性减税措施

1.增值税转型改革。自2009 年1 月起,全面推行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允许企业抵扣购进设备所含增值税,降低投资成本,同时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由6%和4%统一降为3%。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国务院将扩大营改增试点至10省市。自2013年8月1日起,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2.调整进出口关税政策。2008年4次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2009年先后3次提高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及附加值较高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将科技含量、附加值较高产品作为提高出口退税率的重点,同时坚持对“两高一资”产品取消出口退税政策。

3.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自2011年11月1日起大幅提高了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增值税起征点的幅度:销售货物的,为月销售额5 000元~20 000元;销售应税劳务的,为月销售额5 000元~20 000元;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销售额300元~500元。营业税起征点的幅度:按期纳税的,为月营业额5 000元~20 000元;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营业额300元~500元。

4.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自2008年起中国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的税率、税前扣除和税收优惠,法定税率由33%下降到25%,规范了各类企业税前扣除和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5.减轻小型微利企业税收负担。2010—2011年,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为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利企业发展,2012—2015年,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从2013年8月1日起,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并抓紧研究相关长效机制。

6.提高个税工资、薪金税前扣除标准。自2011年9月1日起,提高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将减除费用标准由2 000元/月提高到3 500元/月。调整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结构,将现行9级超额累进税率减少为7级,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并对级距作了相应调整,扩大了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同时对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扩大了税率的级距。

2009 年1 月20 日至12 月31 日期间,购买1.6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的消费者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对个人购买住房实行契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优惠政策,并适时放宽了个人转让住房减免营业税的优惠条件。自2009年1月1日起,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由0.2元提高到1元,净提高0.8元;柴油每升由0.1元提高到0.8元,净提高0.7元;其他成品油单位税额相应提高。在现行税制框架内,通过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税额的方式,实行“价、税、费”联动,替代公路养路费等“六费”,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

多重减税政策,涉及投资与消费,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民生,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等方方面面,整体减税涉及税种多,受益人群广,减税程度深。减税措施在鼓励投资、扩大消费、稳定出口、促进就业、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二)未来减税措施

改革个人所得税。短时期看来,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一是进一步提高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降低中低工薪阶层的的税收负担,调增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等收入由目前的税前扣除标准;二是减少税率档次,降低边际税率,进一步提高中高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促进相关消费。

调整消费税和营业税。作为调节消费品的重要税种,针对中国目前的消费税,对属于重要生产资料的消费品如轮胎、酒精等征税,同时对一些低档化妆品以及在农村拥有广大市场的摩托车征税的税率偏高,另外对某些奢侈品如高档手表征收20% 的消费税,这样的征税方式会使得其价格高于国外,从而影响到国内的消费需求。

营业税调整的内容应体现对社会消费热点的支持,建议对旅游业、金融业、保险业、证券业这些行业征收的营业税税率适当降低,以降低成本价格,进一步刺激消费。同时为进一步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调增营业税起征点。

四、完善中国结构性减税的建议

当前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中,把减税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刺激消费需求,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上面。针对以上所提出的问题,提出了以下相应的政策建议:

1.继续深化增值税的改革。2012年1月1日开始,上海在现代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领域启动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增强服务业竞争能力;有利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带动扩大就业;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促进科技创新。增值税征收范围覆盖广泛的货物和劳务,与世界接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时,降低一般纳税人的税率,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提高征收起征点,从总体上达到减少税收负担的目标。

2.调整消费税。消费税由于制度设计存在诸多不合理,影响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也未能有效调节收入差距。影响价格透明度,违背公开原则。对消费税的改革,一方面应着重调整征税范围;另一方面将价内征税改为价外征税,从而增加税收的透明度,更好地调节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需求。

3.改革个人所得税。目前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收入总量小,对整个税收收入和经济影响有限;二是目前仍实行分类征收,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的提高仅仅减少工薪阶层的税负,对比重更大的低收入者和财产性、经营性、隐性收入多的高收入阶层没有作用;三是征管水平有限,不能实行综合征收。因此,研究和制定长期适合中国国情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是税收征收制度优化的重要环节。

4.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中小企业在中国拥有强大的促进就业作用。订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种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具体包括:对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采取加速折旧、放宽费用列支标准、设备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等多种税收优惠形式;继续提高中小企业的免征额标准,降低中小企业经营者税负,允许个人独资和合伙的中小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进行选择,避免重复课税。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除了经济支撑政策,还应该扶持社会政策,用复合型的政策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理达,周慧兰.结构性减税与税改之道[J].21 世纪经济报道,2011,(5).

[2] 胡健,陈舒扬,彭斐.结构性减税2012 财政政策掀开全新一页[J].每日经济新闻,2011,(3).

[3] 王克群,汪华祎.发挥税收对国民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J].乌蒙论坛,2010,(6).

[4] 倪红日,靳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税收政策取向[J].税务研究,2011,(1).

[5] 高培勇.结构性减税要与税制改革相对接[J].税收征纳,2010,(2).

[6] 岳树民,刘方.新形势下的结构性减税与税制改革[J].税务研究,2011,(1).

[7] 安体富.结构性减税: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策[J].地方财政研究,2009,(3).

世界的经济形势范文3

世界经济现状分析转型新阶段影响

一、世界经济的现状

2014年,世界经济继续温和复苏,复苏格局分化明显。发达经济体中,美国、英国增速相对强劲,增长率分别为2.4%和2.6%;欧元区二、三季度增长疲弱,四季度出现好转,全年经济增长0.9%,好于上年;日本经济仍陷低迷,增速萎缩0.1%。受外部环境和内在经济结构调整双重影响,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中东局势动荡和非洲埃博拉疫情对本地区一些国家经济造成冲击,但整体经济仍保持较高增速;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5.1%,非洲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经济增长6.3%。2015年以来,美国、欧洲、日本等地股市不断攀高,但实体经济却面临不同程度风险。原油价格走低以及央行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有利有弊;美元汇率走高有助于改善美国的低通胀,但也会压制进口削弱经济,同时新兴经济体资本市场动荡加剧。第一,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同步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不仅是经济增速在走低、下行,也是新旧规制、新旧动能在转换,旧的业态被打破,新的业态产生,旧的行业消失,新的行业产生,产生了非常快的替代关系。世界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一方面是低速增长,在世界经济的底部,另一方面也孕育着新的突破,新的技术。

二、世界经济进入减速转型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总趋势未变,仍然在发展,只不过进入了减速转型的新阶段,形式和内涵已经发生变化。

经济全球化总趋势未变,仍然在发展,只不过进入了减速转型的新阶段,形式和内涵已经发生变化。

上一阶段经济全球化的重大缺陷就是缺乏普惠性、共享性,因为它的利益分配是不均衡的。中如果能深入研究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新特征、新规律,我们依然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中国很多政策不仅有利于中国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而且对于全球经济增长也作出了贡献。“一带一路”、亚投行、金砖国家银行等倡议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去配置一些长期资本,有利于提高全球范围内资本配置的效率。经济全球化总趋势未变,仍然在发展,只不过进入了减速转型的新阶段,形式和内涵已经发生变化。全球化减速的原因:一是上一轮由科技革命推动的制造业领域产业分工的深化、细化,已经接近尾声,致使经贸活动减速。二是作为经济全球化最大加速器的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全球化进入一个转型新阶段,并提出了五方面理由:一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仍在发挥作用。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突破已在各领域呈现了生命力,已经或正在并将不断开拓网络经济新空间。二是新的国际分工体系正在形成,以新技术为核心的跨国公司已形成,新的分工体系推动了原来全球价值链、供应链的强化以及内涵的变化。三是在上一轮经济全球化起到重要力量的中国,将从被拉进新的经济地理版图到将他国拉进新版图,最典型的是“一带一路”这样伟大的创举。四是经济全球化的微观组织结构正在从跨国公司,尤其是制造业的跨国公司转变为以新技术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导致新的国际分工布局与制造业和其他服务业不同。原来的经济全球化收益完全由少数国家和跨国公司得到,而新一轮全球化将转型为普惠贸易和共享经济。五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多极化已经在形成。以前全球资源配置的货币工具主要是美元。

三、世界经济贸易的快速转型带来新的政策挑战

世界贸易组织7月18日的《2013年世界贸易报告》指出,全球贸易的快速转型,将为各国带来新的政策挑战,而包括技术革新、生产和消费模式的转变以及人口问题在内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将在塑造未来的全球贸易体系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

世界贸易的转型已进行相当一段时间,这一点在其参与地域的扩大以及国际产业链的兴起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从长期看,各国有关法制、良好治理以及环境问题的政策将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此外,人口结构的变化、基础设施投资、技术创新、能源等问题也是影响未来全球贸易的重要经济因素。

贸易对发展的促进作用,指出技术革新是全球贸易转型的最为重要的驱动力之一。技术革新不仅给运输和通讯带来了巨大变革,还在其他领域产生突破性进展,如三维印刷,而信息通信技术持续发展也将带来更多的变化。

国际贸易环境瞬息万变,决策者应重新思考贸易合作模式,当今世界已经越来越难以将商品和服务、贸易及投资区分开来。贸易开放可创造新的、高品质的工作机会。但另一方面,这也可能威胁到非竞争性企业的工作机会,因此贸易改革后的调整过程可能导致失业率升高。然而,从长期来看,贸易开放仍将对就业产生正面影响

四、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转型,将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估计未来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的贡献率将保持在三成左右。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重要的历史转型时期。具体表现在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城镇化结构由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消费结构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开放结构由货物贸易为主向服务贸易为重点转型等。

当前,中国经济转型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交织在一起,双向相互影响增强。一方面,未来几年全球经济仍将处于弱增长态势,世界经济格局仍在继续寻找新的平衡,这会给中国经济转型带来多重影响与冲击;另一方面,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转型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增大。估计未来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的贡献率将保持在25%至30%。

世界的经济形势范文4

(1)粘结保温性。目前,最为常用的建筑节能保温材料是聚氨酯硬泡,该种材料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保温性能理想,已被广泛关注,此材料的粘结性好,能够实现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强效粘结。使用聚氨酯硬泡时需要合理设置连续保温层。采用该种方式,对于外墙结构物的固定及机械锚固都有着非常好的作用。

(2)抗冲击性能。节能保温建材的强度指标非常理想,在搬运过程中会产生冲击和磕碰,因此,节能保温建材必须具备一定的抗冲击性。聚氨酯硬泡抗冲击性能可以满足建筑需求,即便在温度高低变化下,该种材料也基本不会受到影响,不会产生裂缝。

(3)稳定性能。对于节能保温建材而言,其稳定性直接与粘结力对等,水密性也非常理想,这就保障了材料的隔气以及防水性能,即便在潮湿的环境下,材料也可以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施工过程中,采用节能保温材料可以有效提升施工效率,缩短工期。节能保温材料还有着良好的耐酸碱和耐高温性能。为避免该材料出现老化现象,可在其表面进行防老化处理。

2节能保温建材的经济性

(1)目前,多数建筑物都是由水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以及砖砌混凝土三种成分组成,这些材料的保温性能并不理想,冬季,墙体很容易被冻透,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也会损伤建筑物。特别是针对寒冷地区,在砌筑建筑物时,可以将传统材料与节能保温建材联合使用,以有效提升墙体保温性能,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施工厚度,节约材料,美化外观,提高经济性。

(2)节能保温建材不仅可以应用在建筑物墙体中,还可以应用在门窗与幕墙中。目前,很多传统的建筑物都是简单的树立幕墙,这无法充分保证建筑物内部的保温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构件的热工性能把好关,提升框扇与玻璃的密封性。研究显示,提升密封性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保温性能好的新型建材,这既能节约能源,又提高保温能力。对于常用的玻璃结构,可以推广玻璃胶压条粘结,对于隐性玻璃幕墙,可以采用硅酮结构胶,这种材料既能提升材料的保温性,也不会增加费用,已经在很多施工中得到了验证。对于大型公共建筑,设置门窗和幕墙时,可以采用双层设计法,特别是寒冷地区,可以推行双层玻璃的设计方式,可以很好的改善建筑物的保温性能,提升建筑施工的经济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建筑围护构架一体化模式,同时进一步提升建筑物的保温性能。

(3)在建筑中,墙体裂缝是十分常见的,一般情况下,裂缝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果是由于墙体自身因素产生的裂缝,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避免产生不良影响。此外,还有一些裂缝是由于墙体表面因素产生,虽然该种裂缝不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但对于节能保温却非常不利。一般情况下,裂缝都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杜绝裂缝产生的主要方式就是控制好温度,避免温差太大影响建筑物受力的均匀性,导致建筑物出现变形裂缝。对于墙面裂缝,不仅要选择合理的材料,还要控制好水泥砂浆比例。材料类型不同,其膨胀性与收缩性会出现差异,为了避免这种差异引起裂缝,可以推广使用节能保温建材,弥补墙面裂缝的问题。

3结语

世界的经济形势范文5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沈阳经济区;经济转型

中图分类号:P984文献标识码: A

资源型城市,是指那些以当地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作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城市。但是,当这类城市的矿产资源的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期时,就成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辽宁省阜新市就是这样的一个城市。

1.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

经过了几十年的开采挖掘,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时候,全市的煤炭资源就趋于枯竭,部分煤矿和矿井陆续关闭停产,大批工人失业,并随之而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诸如水资源的缺乏和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噪声污染等。其中采煤沉陷区给百姓的日常生活甚至生命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给经济造成了巨额的损失,人们生活苦不堪言。

对于这种“灾难”,国家和政府在2001年12月把阜新确定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试点。在转型过程中,阜新主要参照鲁尔的转型,着重发展第一和第三产业。

十年来,阜新的经济转型道路并不平坦,虽然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业、能源工业、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格局,但是速度、效益和质量的增长都是相当缓慢的,与其他较发达的城市有很大差距,经济水平比较落后。

2.振翅高飞的雄鹰―沈阳经济区

最近几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沈阳经济区”这个区域性发展战略。该战略以沈阳为中心,在百公里半径范围内辐射了鞍山、辽阳、抚顺、本溪、营口、铁岭、和阜新八个城市,八城市将优势互补、共同谋求发展,打造紧密联系的“区域经济共同体”。

沈阳作为该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它拥有基础雄厚的传统产业,发展迅速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基本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基础较雄厚的、产品门类齐全的、配套完整的工业体系,而且基本具备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多方面要素载体和基础保障,所以沈阳可以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对于经济区范围内的其他七个城市有巨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八个城市将同心协力,致力于人口管理、产业集群、交通、电信、商贸物流、金融业、房地产、旅游业和环境治理九大领域的一体化。

3.命运的转折―加入沈阳经济区

当省委和省政府决定将阜新纳入沈阳经济区,这对阜新这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无非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对于阜新以后的发展和经济转型将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阜新借此契机,可以突破自我,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真所谓是命运的转折点。

3.1阜新市存在的优势和劣势

3.2.1优势的定位

随着巴新铁路的建成及投入使用,每年可以为沈阳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上亿吨煤炭资源;另外,利用丰富的风力资源,正在大力发展风电产业,预计发电能力将达到750 万千瓦左右;与此同时,阜新大唐煤制气的项目已经正式启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为沈阳经济区提供40 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能源;全市还正在加大力度开发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这一系列的能源供给可以为沈阳经济区提供重要的能源保障。

沈阳等大城市一般工业用地供给相对不足,而阜新土地资源丰富,可供非农用地的资源量也比较大,且劳动力成本也较低,可作为沈阳等城市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转移的承接地。

阜新还在为沈阳经济区承担打造绿色生态屏障的特殊责任,目前也不断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一直致力于建设辽西北防风固沙边界林。

3.2.2劣势的分析

没有根本解决历史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等深层次的矛盾,如今成为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另外,接续替代产业的增长速度不快,城市转型仍然具有脆弱性;城市转型对地方财力的增长作用有限,国库收支矛盾依然很突出;城市转型过渡期社会保障的收支缺口加大;转型后的接续替代产业仍然具有较大风险。

开采造成的的环境问题还有一部分没有解决,市内风沙大,空气质量不好;部分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还没得到妥善处理。

3.2阜新市的发展趋势

3.2.1空间形态的演变

目前,沈阳与阜新之间已有三条公路,其中一条高速公路为在沈阜城际连接带上的沈彰高速公路,已经初具规模。规划将建设的两条公路为沈阜开发大道和沈彰开发大道;两条铁路为京沈铁路客运专线及沈阳至彰武铁路。这些交通线路的发展,将会给阜新的空间形态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位于沈阳与阜新之间的“沈彰新城”,欲将其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林产品加工集散地和重要的家具研发、生产、物流基地。“沈彰新城”的发展,势必会不断加强阜新与沈阳之间的联系,阜新的城市空间形态和结构自然也会随之有所改变,经济中心会由向西南向转移的趋势。

依据国外学者的点-轴渐进理论来分析,沈阳处于区域的核心地位,那么它会充分发挥其集聚效应,预计阜新会沿着这几条交通轴线向沈阳方向集聚,形成区域空间连接带。阜新原本的城市空间形态是团块状,未来可能有向带状城市方向发展的趋势。

3.2.2产业布局的调整

近期,阜新启动了几个新项目。例如:阜新作为辽宁省五个采矿用地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率先启动采矿用地改革试点工作;我国北方最大的洗毛生产基地一期工程正式在阜新投产;阜新液压产业基地成功纳入沈阳经济区连接带建设体系,成为沈阳经济区连接带的主导产业园区;此外,阜新市经过积极争取,获得全省首批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

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沈阜产业经济带将会继续积极承接沈阳产业的辐射和转移,发展与沈阳经济区相关和相连的产业,实现产业链的对接。重点建设大型煤化工产业基地和以火电、风电和生物质能源为重点的能源基地,为沈阳经济区的建设供给能源;发展铸造、液压、皮革、林产品和、氟化工等产业集群,为沈阳经济区装备制造业做好配套工作;阜新也可以发展具有自己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基地,有成为区域内的物流中心的潜力。区域内的产业集散和分工协作,可以使区域内的各个城市的结构更加合理,产业更加优化,实现区域内的整体发展和共同繁荣。

3.2.3基础设施的完善

阜新作为其中一员,势必会规划建设交通、水利、电信、能源等各种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这样才能逐步做到基础设施共享、区域内全方位一体化发展。特别是在交通方面:首先推进铁路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京沈客专重点控制性工程和沈彰铁路、锦阜铁路扩能项目;其次是推进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完成彰通、阜盘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阜盘、阜铁高速公路连接工程等。此外,还启动了机场项目前期工作。最后是实施城市道路畅通工程。

4.结语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要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抓住机遇,在区域经济的大环境下,勇于接受挑战,不断突破自我,积极承接区域的带动和辐射效应,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实现城市的经济转型。

参考文献

[1]范英宏,陆兆华,程建龙,周忠轩,吴钢.中国煤矿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重建技术[J].生态学报,2003,(10).

[2]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要有新思路[J].求是,2002,(12).

[3]张以诚主编. 矿业城市与可持续发展.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8 年.

世界的经济形势范文6

【关键词】幸福经济学 财富 效用 消费 研究方法

一、引言

当前的社会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面对经济的迅猛发展速度,人们更多的是规划着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造更多的财富,而忽略了经济本身的意义,经济的存在本来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我们带来幸福的,而往往人们都为了经济而放弃了生活中的幸福,这种舍本逐末的方式并不是我们应该推崇的。幸福经济学通过对经济学的重新解读,来使人们对传统经济学概念有一个全新的认知,从来改变人们如今的生活状态。

二、财富的重新解读

关于财富的解释,很多人都不感到陌生,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财富本身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的改变,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概念的重整,从具体到抽象,从物质化向非物质化演变的过程。

在最早的财富的定义中,财富就是以达到幸福为目的的所有手段的集合,无止境的区追求财富和地位只是一种虚荣的体现,而付出的往往是自己的时间和经历,甚至有些人会以身体为代价去换取财富,这样一来,人们就成了财富的奴隶,而我们也错误的将财富理解为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幸福经济学认为财富是人们用来换取幸福的一种替代品,如果将自己的幸福全部用财富来做赌注,那么一旦没有财富,自己也就没有幸福可言,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幸福拿来和财富做衡量,幸福包括多种形式,除去财富外,还包括无法用财富来换取到的东西,例如阳光、空气、精神方面,财富思想倡导广义的财富内涵而不只是仅仅局限于对物质的追求,人们要通过财富来创造幸福,而不能让财富来统领幸福,这样人们才能获得所谓的真正的富足的、充盈的生活。

三、消费的重新解读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消费作为人类对财富的一种支配方式,单纯的是物质与财富之间的交换。而在某些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看来,消费不单单包括物质和财富之间的交易,还包括精神方面和非物质方面的内容,比如蓝天、白云、阳光,人们的友情、尊重等等,等是我们消费的内容。从广义上来讲,人类所进行的的消费不仅仅是市场上的消费,还包括精神和物质或非物质之间的消费。

人类的消费理念是对生命中需要存在或使用的东西进行物质和精神之间的转换,而消费不仅仅只受到物质利益的驱动,这里面还包含着他人利益的影响。传统的经济学认为消费应该在收入的基础上,却忽略了不同阶层的人在面对相同收入时所付出的消费却是不一样的,这将导致消费不能满足消费者生命的需要,而需要生命消费付出代价,忽视了人类消费行为的根本尺度。

经济学创立至今,消费观念从最初的物质和财富之间的转换到现在这种精神和物质背离回归的发展历程,折射出现代经济学的主体和核心转向了对人的终极目标的关注。为此,幸福经济学认为应该以消费的广义理论为基础,确立广义消费理念,它能够对我们的社会消费系统起到调节作用,实现健康快乐的消费模式,合理解决生活中的消费难题,创造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生活的可持续性。

四、成本的重新解读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成本更多的体现在某些事物的形成所需要消费的财富,重点是从厂商的角度出发,分析在成品生产时所需要采取的不同方案的消费问题,并确定最终的方案,即采用相同效果下,支出最少获得利润最大的方案。也就是说,传统的经济学是以研究厂商研究生产成本的几个概念和核算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成本的概念也在不断的扩展,在人们对某件事物进行研究时,这时候成本就不仅仅包括原材料之间的消费,还包括人力资源的耗费,包括对某项工程的想法和提议,对某项设计所提供的研究思路和想法,这种非物质成本逐渐代替了物质成本,非物质成本包括人力资源以及人脑的开发和思考,是源于人类本身的一种成本的抽象概念。

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成本理论的概念也在不断的丰富,从厂家的原材料成本到最终的人力之间的成本,从环境的约束到头脑的约束,经济学已经成为人的科学,人才是领导经济学的主导思想,这是经济学对人类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也是经济学人本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这位幸福经济学提出了新的解释。

五、效用的重新解读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人类之所以会有行为上的意识,是出于本性上的需求和欲望的满足,其需求程度或欲望则由效用决定,而效用的大小则能体现出幸福的多少。因此,传统经济学认为,追求幸福是人类的本能,而在本能的驱使下,人类也会对效用有一个心的概念,效用决定着人类对该效用所付出的的努力或成本,人类所有的动机都来源于效用的大小,从根本上将,效用是幸福的表现形式和计算形式,效用可以解释人类的行为目的。

很多早期的哲学家认为,效用是包含物质和精神在内的一种对人类各种行为目的的一种解释方法,人的幸福是通过快乐的总和叠加起来的,而快乐来源于所追求的事物效用的大小,总的来说,幸福才是人类生活所追求的最终目标,而其他的只是人类在谋求幸福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效用作为对幸福程度衡量的标准,在传统经济学中更多的被认为是物质和精神方面所能获取的最大化快乐度。但是幸福经济学包含更多的内容,幸福经济学认为应该直接聚焦于幸福而不是效用来研究经济问题,毕竟幸福才是人类生活的主要追求方式。

六、方法的重新解读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幸福与否取决于人类在追求幸福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认为在得到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就能够得到所谓的幸福,但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待幸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认为幸福是需要建立在财富的基础上,只有拥有了足够的财富,自己才会感到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深度不同,有些人对幸福的要求度较高,有些人对幸福的要求度较低。有些人追求物质上的幸福,有些人追求精神上的幸福,而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人类会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这些方式是传统经济学对方法的解读,在这种条件下,无法对幸福方式作出一个明确的概念,不能定义人类追求幸福的方式。

幸福经济学采用基于偏好的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来测量和分析当前人类的幸福问题,每个人的幸福只能通过其本身对幸福了理解来感受,这种结果才能更加真实的体现出个人的实际幸福水平,为此,幸福经济学采用问卷调查、自述报告的形式来对人类心理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阶层、不同收入、不同种群的人进行幸福调查来取代以往经济学所采用的方法。幸福经济学把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目标直接聚焦于当前人民的幸福指数而不是用函数,并致力于建立一个合理的幸福指数体系来量化研究人类的幸福水平。

七、结论

幸福经济学似乎在当前社会经济学中占据了一个崭新的领域,自从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幸福”虽然历经波折,但是作为主线贯穿于经济学之中。幸福经济学的作用只不过是复活了经济学中已经被主流经济学所抛弃的营养成分―幸福,并使幸福走向经济学的前台,复归经济学的幸福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永伟,史宇鹏.幸福经济学视角下的空气质量定价――基于CFPS2010年数据的研究[J].经济科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