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范文1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预测;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稳步进行,经济增长速度也正朝着预期方向行进。但由于国际经济形势起伏不定,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受其影响也出现相应变化。
一、国际宏观经济形势
目前,世界经济总体上保持着复苏态势,总体上看,2013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低速增长态势,2013年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4.5%左右,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为2.5%,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为6.5%。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提升必然要求对相关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进行改革,经济格局的变化将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加我国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包括20国集团在内的多种对话机制的形成将为我国广泛参与全球经济金融事务提供了更多的国际舞台;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还将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
从区域宏观经济来看,欧洲债务危机导致欧洲金融体系崩溃和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很小。欧债危机使整个欧洲将陷入停滞,各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将明显下降,并严重危害世界经济的复苏。虽然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虽然立场存在明显差异,但最终均达成有效的短期救助方案;而从中长期看,随着欧元区在财政、金融等方面进行大幅度的制度调整,债务危机将会逐步得以解决。美国经济不景气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也将逐渐显现。另外,今年以来由于经受自然灾害的日本经济处于恢复期,需要大量进口,使我国对日本的出口一直保持较快增长,但是随着日本经济形势好转,进口将有所下降。
二、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的经济增长处于短期回调状态,支撑经济中长期增长的各类要素组合仍比较好,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良好:工业化、城市化都在快速增长;投资需求虽然有所降低,但仍然比较旺盛。与此同时,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将上升,地价将上升,资源环境使用成本也将上升,而且人口老龄化将更加明显,这些因素将导致我们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丧失。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经历两个转变,即从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从规模扩张式发展转为质量效益型发展。我国经济总的形势是好的,且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工农业投资机会多,供给仍然不足,需要满足市场需求。笔者重点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经济形势。
首先是经济增长形势,我国经济仍处于增长“长周期”。从短期来看,房地产行业和制造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另外,企业自主投资较强,制造业增长较快也将推动经济增长。从中长期来看,企业设备升级等投资需求势头不减,国内较高的储蓄率对拉动内需仍有很大空间,我国经济将长期处在一个增长通道中。但是,我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2013年世界经济极具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金融动荡已致外需明显下降,国内高通胀下的投资拉动模式难以为继,加之土地可开发数量减少,土地财政拉动经济的空间缩小,也使内需增长有限,经济增速呈现逐渐回落趋势。
其次,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严重。国内消费严重不足,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虽然国家已经启动刺激内需计划,但截至目前为止效果并不明显。过度依赖投资,不仅影响消费,也存在生产能力过剩和闲置,加大金融风险的隐患;依赖出口,国际贸易长期失衡,不仅具有较大的风险,也导致贸易磨擦加剧。
再次,曾经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劳动力、土地、矿产资源等传统要素,其供求关系已发生较大变化,价格持续上升,原有竞争优势逐渐减弱,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使得过去那种依赖出口快速增长的外需拉动模式不可持续,凭借要素投入的快速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凭借低水平竞争和产能过度扩张的粗放增长模式不可持续。
另外,通胀方面,首先,通货膨胀压力减缓。经济回落降低通胀压力、输入性通胀逆转以及国内食品价格进入回落周期促使我国通胀回落。PPI也快速回落。但是,在全球货币宽松的情况下,通胀预期短期难以轻易改变;当前经济内在扩张压力依然存在;可能存在的自然灾害、舆论炒作等都可能成为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因素。
三、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预测
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环境,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但是,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和,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以下重点对几个方面进行预测。
首先,“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不断加强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根据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工业化率将由现在的50%上升到65%左右,城镇化率将由现在的45.7%上升到60%左右。工业产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GDP增长1.5-2个百分点。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其次,预计投资增速将继续下滑。与2013年一样,随后的拖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因素为房地产投资及其相关投资。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在地产相关产业链,政策相对紧缩的大环境,以及财政收入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将继续下滑。预计今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继续放缓,在房地产、基建、制造业的投资组合中,制造业相对增速最高。
再次,预计今后宏观调控政策从整体政策框架和总基调上,不会有太大改变,可能仍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处理物价稳定和消费需求的关系努力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的方向,促进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可能会更加关注正确处理投资、出口和消费的关系, 有效防止经济风险。此外,继续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使其有所成效。
综上所述,当前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在国际金融危机重创之下,世界经济由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面对当前依然比较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只要我们采取正确宏观调控手段,运用合适的金融调控政策,就能使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大丰市供电公司党群工作部)
参考文献
[1]高艳秋.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及政策调控分析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5
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范文2
世界经济结构的内在矛盾及对中国的影响
世界经济结构看似稳固,实则蕴藏着很多矛盾:随着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美国经济衰落与美元 一家独大形成矛盾,造成国际货币体系混乱;中国成为第 一大贸易体,造成全球贸易失衡,全球贸易赤字主要集中 在美国,其他几个国家长期盈余;中国和金砖国家经济大 幅度增长,但没有权力,造成权力结构失衡;美国欠下很 多外债,只能吸引国际货币进入,导致美国成为世界最大 的债务国,中国成为最大债权国。这些矛盾导致美国次货 危机爆发,并波及到世界各地,导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
中国经济是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受世界经济的影响和制约。
21 世纪初期,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中国的发展与国际 产业转移息息相关,但转移过程却受到阻碍。从贸易方面来 讲,中国和世界经济严重互相依赖。可以说,中国对贸易依 存度超过世界任何一个大国。从增量来讲,中国对世界经济 贡献已经超过美国。目前,中国只是全世界的加工制造中心, 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这主要表现为内部失衡、外贸失衡和金融失衡。这三个方面的失衡,导致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 发展模式、经济增长都不可持续,因此必须进行经济转型。
世界经济结构制约我国经济转型
首先,在现有的国际分工体系下,中国就是世界加工 制造中心,这是我们的比较优势,也是国际分工的结果,并 不由我们自主选择。其次,发达国家掌握着对全球经济的控 制力,对国家金融体系及国际贸易体系的控制力,以及对国际规则的制定权。它们希望维持目前这个体系。中国经济要转型,就会受到发达国家的限制和制约。最后,全球产业转移遇阻,中国无法将产业顺利转移出去。
自从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格局已经出现变 化:美国开始再工业化,海外投资回流;美国储蓄投资率上 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中国有了话语权;中 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国际货币体系问题的提出。这些变化都是积极的,有助于解决全球经济不平衡的问题,但是并不足以改变世界经济结构。
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范文3
1.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
2008年世界经济面临次贷危机、油价高企等因素的影响,最近各研究机构纷纷调低了预期经济增长指标。2008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从2007年7月时的5.2%下调到4.1%,下调了1.1个百分点;对美国和日本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均下调至1.5%;对欧元区经济增长率的预测降为1.6%;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降为10%。美国经济发生衰退的风险加大,但不会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主要经济体之间周期的非同步性决定了全球发生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很小。
2.美国次贷危机及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在于,“9.11”以后,为刺激经济,美联储一直实施低利率政策,导致不动产价格攀升,继而形成房地产市场泡沫。从2004年6月开始,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压力的上升,美联储连续17次提高基准利率,至2006年6月联邦基准利率最终被提高到5.25%,导致房地产需求下降,价格回落。同时,因为债务已经超过了房屋的实际价格,拖延还贷的现象显著增加,首先被拖欠的贷款就是所谓的次级贷款。美国住房市场的急剧降温,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激烈动荡。
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在学术界有这么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看法,认为美国经济将陷入严重衰退。有评论认为,美国这次经济衰退将比1991年、2001年的衰退历史更久,全球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第二种看法,认为对美国经济的估计不必太悲观。从长期看,美国经济结构比较稳健,目前所面临的只是一些短期的不确定因素。第三种看法,认为世界经济正在步入一个拐点,全球主流经济政策正在由自由放任转向政府干预。第四种看法,认为以美国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开始瓦解,需要重新考虑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使命。第五种看法,认为短期内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对中长期经济走势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政府通过利率政策、注入流动性政策、财政政策、行政措施进行市场干预,这些政策会阻止次级贷危机的进一步扩散。但中期内大量注入流动性与降息使通货膨胀风险加大,长期内将影响金融市场的运行模式。
3.石油价格波动及走势分析
关于原油价格高企,油价已不单纯是石油供需关系的反映,而是世界地缘政治、外交关系的晴雨表,国际金融资本市场的衍生物。近期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美国原油库存的变化;(2)石油产量的变化及产油国政局的影响;(3)石油市场的投机活动;(4)全球通胀与美元贬值;(5)对经济增长的预期;(6)经济结构变化与技术进步导致对原油的依赖程度大幅下降,等等。石油价的确定,既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受金融投资影响,还受预期影响。研究显示,石油市场是一个信息无效市场。这意味着,石油价格并非随机游走的。目前,金融投资是决定石油价格的主导因素。国际上的金融强国(美国、欧洲和日本)在石油价格的制定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关于油价走势,,持续6年的弱美元局面可能于年内改变,相应地,高油价、高金价状况也会改变,国际大宗资源和农产品价格的走势可能不会延续太久。这是因为尽管弱美元有助于提高其国家资产负债的质量,但从战略上说,强美元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长期实施弱美元政策,一是降低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和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二是使俄罗斯获益;三是激化了美、欧矛盾。投机与欧佩克(OPEC)理念的转变是此轮油价上升的主要动因,但全球经济减速短期内将不支持油价大幅攀升。油价走势在短期内不排除继续创出新高的可能,但需求面不支持油价上涨;中期看,新兴市场经济对石油需求的稳定增长与OPEC理念的转变,使油价仍然维持在高位;长期看,油价走势将取决于替代能源的开发进展。
二、世界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1)出口减少,经济增长下降。有关分析认为,外部环境“趋冷”,使中国内部经济自动“降温”。如果宏观调控过度紧缩,容易形成“超调”。(2)货币政策加息空间很小。中美货币政策具有不同取向。在美联储不断降息的情况下,中美利差的扩大将会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流入中国,加剧中国的流动性过剩。中国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加息空间被一再压缩。
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程度将取决于美国经济减速的程度。根据测算,中国出口增长率与美国GDP增长率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美国GDP增长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长率平均将下降5.2个百分点。因此,2008年要警惕出口增速下滑,但一些行业的生产性投资依然过快增长而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
世界上一些国家对中国企业在海外寻求资源的紧张甚至限制,主要是出于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其中不排除某些国家有压制中国的战略思维。在获取世界重要资源方面,中国今后还会面临新的矛盾和冲突。此外,出于长期的战略考虑,中国也应审时度势,更加理性地分析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克服急功近利的情绪与做法,避免当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收购美国石油公司不成反而形成被动局面的事情再次发生。实际上,中国不必过分沉重地背上资源的包袱,毕竟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时代,经济合作与互利共赢是当前国际经济关系的基调。同时,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寻求海外资源应当更加理性化、策略化,多采用民间资本包括海外华商资本的形式,实现资源主体的多元化。
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全球经济减速对出口的负面影响;在美元有序调整与美国经济减速的环境下,外部世界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依然强大;发达国家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加强;高油价、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产生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国际金融市场激烈动荡对资本市场的心理冲击加大;国际社会炒作中印充当全球经济增长发动机有可能要求我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发达国家对基金的投资限制有可能放松,为“走出去”战略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
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范文4
论文摘要:2008年美国次货危机攀发,金触危机很快艾延全球,给世界经济带来强烈发撼。时至2010年,这场风基最强劲的势头已经过去,全球经济开始回吸。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呈现出祈的特点,高失业率、预期通胀率、国际贫易竟争加剧、,易保护重断抬头……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的国际贫易艰难发展。面对祈的经济扶序,我们应该积极训整对外贫易政策,以在祈一枪竟争中盛取更有利的对外贫易地位。
2008年,潜伏已久的美国次级房贷问题全面爆发,掀起金融市场的狂风巨浪,贝尔斯登岌岌可危,雷曼兄弟土崩瓦解,AIG直面流动性危机,房地美、房利美巫待注资……这场金融危机强烈震撼了美国经济,使其遭受二战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并且很快蔓延至北美洲、欧洲、大洋洲直至席卷全球,世界经济经历了一场巨大浩劫。时至今日,全球经济体已经挺过这场风暴的中心,逐渐过渡到“后危机时代”。
这场令人谈之色变的金融危机一度使世界经济低迷,公众信心丧失,在与之周旋抗衡的过程中,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国际贸易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据世贸组织(WTO)统计,2009年世界贸易总额下降12%,降幅为60年来之最,而中国在2009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外贸出口一方面面临极为不稳定的经济大背景,另一方面又因为贸易竞争力的增加而承受着来自其他国家日趋强劲的贸易保护压力。这就要求我们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寻求出口贸易新模式,从而推进我国国际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1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1 .1世界经济止跌回升.增速缓慢
随着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落实,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世界主要经济实体的消费和投资逐渐升温,世界经济开始从衰退走向复苏。
2009年初,世界经济并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美国一季度GDP环比增长年率下降6.4%;日本GDP也因净出口和投资大幅萎缩,欧元区GDP更是大幅萎缩9.6%。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额下降了40%。二季度美国、日本、新兴经济体经济开始回升,韩国经济触底反弹,国际贸易降幅收窄,但仍高达两位数。进入三季度后,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回升明显,多数欧盟国家也出现复苏,印度、巴西等国回升势头也较强劲。在金砖四国中,俄罗斯相对较弱,但其5月份和6月份的工业生产指数均实现了正增长。世界经济基本上被确认见底回升。
中国经济在2009年上半年仍保持较高增长,第三季度增长率超过8%。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均有所企稳并出现回暖迹象。
虽然目前金融危机最强劲的势头已经过去,世界经济已经停止了自由落体式的下跌开始有所回升,但是我们却不能对其做出过于乐观的估计。金融危机导致居民财富缩水,储蓄率大幅上升,消费需求严重下降;同时由于缺乏新的盈利机会,加之目前全球普遍产能过剩,新的投资需求短期内很难大幅回升。因此,虽然经济开始回暖,但是其复苏的过程也是缓慢而曲折的。IMF估计,未来四年之内,全球经济增速将略高于4.7%,低于危机前几年的平均水平。目前全球经济逐步回稳但仍旧脆弱。
1 .2高失业率和通胀预期并存
金融危机给各国产业带来重创,失业问题随之加剧,全球就业问题异常严峻。2009年,美国9月份失业率达到9.8%,创26年来新高;欧元区8月份失业率升至9.6%,为欧元区诞生来最高;日本9月份失业率为5.3%,亦为十年来最高;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也令人担忧。高失业率将直接影响消费一一失业者无力消费,未失业者基于对未来的忧虑而不敢消费,进而影响到经济复苏的速度。
高失业率严重的同时,通胀预警也时刻存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复苏,各国都采取了规模空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国央行纷纷大幅度降低利率水平,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利率分别降至0%一0.5%} 1%和0.1%,均创历史新低。一些地区和国家甚至直接向市场注资从而提升大宗商品价格。目前美国、日本等国的货币供应增速均快于名义GDP增速,全球基础货币持续上升。在经济低迷时过剩的货币供应和较高的流动性往往不会形成通胀压力,但是当经济逐渐复苏时,这些内容则会因为政府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和抑制工具而转化为通胀压力。届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会进退两难。
1 .3贸易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大幅萎缩,国际贸易严重下滑,各国贸易竞争加剧。而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内需难以拉动,进一步刺激了其扩大对外出口的决心。内忧外患的状况使得众多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强硬措施以期有效争夺国际贸易市场,一些国家甚至不惜大幅贬低本币币值、采取各种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来提高本国产品竟争力,扩大国际市场。
除了争夺市场,各国亦希望通过促进本国产业来带动国内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加速经济复苏脚步。这势必使其更决绝的采取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国际经贸组织报告显示,2009年4月到8月短短5个月时间,20国集团就出台了91项新的潜在的保护主义措施。据世界银行统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了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
但是在如今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的经济利益是互相关联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自顾自的采取贸易措施。所以,表面上各经济体会呼吁抑制甚至消除贸易保护,但实质上各国都不同程度的采取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这就使得近年来的贸易保护会以更新更隐蔽的方式出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贸易保护主义正重新抬头,并且即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阻碍。
2经济形势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2 .1贸易额度下降.降幅趋缓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下降,整体贸易环境趋紧。2009年全球经济回暖,但全球国际贸易总量仍处于下滑趋势。这一年里,中国的经济形势较为良好,但外贸出口仍下降16%,然而相较金融风暴正劲之际,我国的外贸出口降幅已大大收窄。
2.2跃居第一大出口国.贸易康擦增加
在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好于一般国家。特别是在2009年,中国的出口额占全球出口份额比重超过9%的,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这充分说明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自主产业,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但我国的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外贸易处在粗放增长阶段,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这种凭借数量型扩张取胜的粗放增长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引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全球整体需求下降和各国内需难以带动等对国际贸易竞争的刺激,外贸竞争力日益强劲的中国也成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点对象。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全球70%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有关。2009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超百起、案值约120亿美元,两者均创历史新高。同时,中国产品遭遇贸易摩擦的连锁性突显,钢铁、鞋类、玩具、铝制品、轮胎等中国传统优势出口产品频繁出现一个产品在不同市场遭遇贸易救济调查的现象,呈现出摩擦国别扩散和救济措施叠加的势头。
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国际贸易经济环境将逐渐好转,中国的外贸前景看好。但我国的国际贸易关系也将随之而更加复杂,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更加严重。对于后危机时代的中国贸易,机遇与挑战并存。
2.3老牌合作伙伴贸易关系趋紧,贸易对象格局改变
欧盟是我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2009年,我国对欧盟出口总值达2362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9.66%,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形势将影响总体的外贸形势。然而目前欧盟经济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不仅欧元区的货币稳定难以确保,而且由于经济问题而引发的政治问题也在各成员国内频发。内忧外患的状况使得欧盟诉诸于贸易保护主义,尤其是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政策。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在2009年,欧盟国家频繁针对中国采取反倾销措施,从鞋类、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光伏、节能灯等拥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都是欧盟对华进行反倾销的对象。2010年,欧元区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更加严厉。
中国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贸易形势也都不容乐观。奥巴马政府出于减少国内失业率以及2010年面临中期选举政治压力的需要,不断对中国施压,出台了各种针对中国出口的贸易保护措施。经济陷人严重衰退的日本则更是大大缩减了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关系。
另外,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也越来越频繁。仅2010年起就有韩国、阿根廷、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多个国家相继对中国的马铃薯、西服、高碳锰铁、榨汁机等多种产品施行禁运、反倾销调查等贸易措施。中国与老牌主要贸易国家的关系日趋紧张。
而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中非贸易的健康发展,中国与东盟、非洲的贸易关系发展保持着较好势头。2009年我国对东盟出口额达到1062亿美元,超过了日本,占我国对外出口总额的8.85%。从长远来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中国与非洲、澳洲等国家贸易关系的促进,中国的外贸环境会逐渐好转,且新的贸易格局也会逐渐形成。
3未来的发展措施
3.1加快法制法规建设.拓宽贸易口径
中国加人WTO近九年的时间内,清理、修订、废除了数千件与WTO规则相冲突的法律、法规及各种红头文件,有效地实现了国内法律法规的配套。然而我国法律的修正并未趋于完善。从国内经济发展来看,需要创造更加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如建立稳定、透明的财税、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体系,明确政府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融资支持、税收减免优惠、投资风险保障的鼓励政策等。通过规范国内竞争规则促进企业高速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国外竞争来看,随着国际贸易竟争的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之外,各个国家和地区更可能采取诸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隐性保护策略。针对此种情况,我国需严格制定细致、规范的制度和法规,以立法的形式确保我国贸易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拓宽贸易口径,增大进出口额。
3,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
虽然我国已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是目前我国仍以粗放增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缺乏自主设计,没有龙头品牌,产品质量和设计都还比较欠缺。当前我们还主要靠规模优势来赢取市场,在全球需求下降,各国各地区纷纷依靠本币贬值和出口补贴等手段来加大本国产品价格优势的情况下,无疑会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很大冲击。因此自主研发、提升质量、重视国际认证,全面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才一是保证和扩大我国对外贸易优势的有效途径。
3.3鼓励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虽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逐渐加强了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但是民营企业无论在自身的资金和资源优势上还是在宏观经济政策上都是无法与国企比拟的。然而中小企业因其灵活性、创造性、对发展机会强烈的渴望程度而对经济促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与国外拥有先进生产技术、优厚资金实力的国外企业、机构合作,招商引资,同时增进企业自身实力,不仅可以增强整个产业的竞争力,而且对于促进国内就业和扩大外商投资等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好的成效。
3 .4优化行业发展结构,促进经济快速稳健进步
此次金融危机给欧洲所带来的打击远比美国要重,究其原因则是后者的制造业规模比前者要大得多。这给我们的教训便是,无论服务业如何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也是不能完全统一的。一定规模的、相对独立的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稳定的可靠保障。因此,我们既要加大发展服务业,增加服务贸易的规模和效益,也要狠抓制造业的发展。二者齐头并进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才能有效促进和确保经济健康高速平稳发展。
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范文5
刚刚过去的2011年对于国际航运企业来说应该是最痛苦难熬的一年。形势的强烈震荡致使业界对航运市场的分析和判断产生了矛盾。一方面,对航运市场发展的乐观情绪引起运力新一轮的扩张增长,另一方面航运市场却面临运力扩张速度远大于需求增长速度的尴尬,使得航运市场再次陷入低迷。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11月7日,全球闲置的运力达到43.9万TEU(TEU是以长度为20英尺的集装箱为国际计量单位),占现存运力的2.9%,其中包括4艘7500TEU的数艘大型集装箱船进入了湾水停航的行列。
此时,世界经济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各国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强力刺激措施并没有产生多大效力,在刺激措施退出之后,各国后续推动乏力,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另外,欧债危机压抑着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仍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又重新抬头,作为全球经济的晴雨表,国际航运业在复苏的道路上波动起伏、曲折前行。
五大不均衡阻碍航运业发展
作为世界知名的远洋运输企业,也是我国航运业龙头老大的中远集团,在这场“过山车式”的震荡中也未能保证安然无恙,同样受到了影响。在日前举行的一个物流年会上,中远集团董事长魏家福接受《运输经理世界》记者采访时坦言:2011年是对世界航运业影响最大的一年,也是航运业最痛苦的一年。他认为致使航运业发展陷入困境最突出的因素就是不均衡。
魏家福分析目前世界经济出现了五个不平衡。
第一,经济增长不均衡。发展中国家持续增长,而发达国家却在走下坡路,这个不均衡导致了对世界海运市场的重大影响。
第二,贸易的流向不均衡。目前发展中国家新兴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正显示出旺盛的发展态势,但是受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影响,贸易量也开始出现严重下滑。
第三,资本的流向不均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大部分国际资本都流向了新兴市场,可是在经济下滑过程中,国际资本又不得不从新兴市场中抽身而去,这也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四,政策的趋向不平衡。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各国采取了一致行动救市,中国政府,美国政府以及欧洲各国都选择投入巨额资金步调一致地救市,这样的举措无疑使世界经济迅速地在短暂时间内获得了恢复。所以2010年所有的航运企业都在这片刻的宁静中得到了喘息,有的甚至获利颇丰。而如今,各国的政策取向发生了变化,有的国家在政策上开始放宽,有的国家则希望人民币升值。
第五,利益不均衡。
发展不均衡致使行业入冬
魏家福认为,世界航运的发展与世界经济形势是密不可分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于世界经济格局的不平衡导致了航运业出现不平衡,正是这些不平衡使航运业遭遇寒冬。
首先是航运市场供需出现不均衡。一方面造船的订单不断增多,运力扩张速度过快,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却一直处于低位。这样的矛盾必然导致航运市场供需关系产生变化。
其次是航运成本收入不均衡,油价的上涨使得航运成本高企,110多美元一桶的油价比金融危机之前上涨一倍还多,很多航运企业都感到“吃不消”了。
第三是船东的主体不平衡。过去船舶是由航运公司来经营的,而现在货主们绕开航运公司,已经纷纷开始发展自己的船队。
第四是利益诉求不平衡。货主造船为的是控制成本,而船东造船为了控制股东的利益。
第五是利益分配不均衡。例如有一些矿砂货主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会大大压缩航运的运费价格,他们在和买方谈判时会以每吨矿砂一百美金的运价报价,可实际却只付给船东市场40美金,中间巨额的差价就这样被那些货主吃掉了,而留给航运公司的只是些残羹冷炙。这种利益分配上的不均衡使航运公司的生存更是雪上加霜。
抱团取暖不要自毁长城
既然摆在航运业面前最大的阻碍就是不平衡,那如何均衡突破成为所有航运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从事海运事业40多年的魏家福,被业界亲切的称为“魏船长”,他见证了中远集团13年的发展历程。13年中,中远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海运规模排行第二的大型航运企业。经历过大风大浪考验的“魏船长”在谈到2011年航运业的发展形势时,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他看到的世界航运业最痛苦的一年。
在2011国际海运年会上,国际航运界大型的企业、专家学者齐聚海南博鳌,共商航运业复苏发展大计。在此次会议上,众多航运界大佬们达成了很多共识。对于如何突破航运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魏家福代表中远集团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魏家福认为,在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不景气,航运业发展不均衡,航运市场受到重创的情况下,只有采取抱团取暖的方法才能求得自我救赎。
第一,运力增长要严控。作为海运业中的大企业,所应具有的道德水准的第一条就是不能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利益,影响其他企业的利益,这是不可取的。道德水准是衡量行业领头企业最重要的标准,这也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第二,建议更多有经营能力的船队去租船,市场上现有的运力已经基本饱和,不要再迅速投资更多的运力,令航运市场雪上加霜。
第三,要勇于创新。从中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中,已经将经济发展的方式以及行业的发展目标做出了部署,中国因素仍然是引导世界航运业走出低谷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十二五”规划中强调调结构、转方式,把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从投资为主、出口为主转向消费为主的调整,毫无疑问对于中国的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将会作出重大贡献。从事远洋航运的港航企业单位要从中国“十二五”的规划当中得到实实在在的益处。魏家福表示,相信世界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还是在中国,“十二五”规划必将会给中国航运经济带来新的转机,将会拉动中国的消费需求,同时拉动世界的贸易。如果运力控制不得当,相互大打价格战,无异于自毁长城。
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范文6
一、*年一季度*经济运行特点
1、经济发展继续保持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局面
一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993亿元,增长11.5%,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一是财政收入增势强劲。一季度,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55.8亿元,增长31.1%,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大大高于生产总值的增幅。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8.6亿元,增长28.l%。尤其可喜的是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了37.6%,超过全省平均水平9.5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5.2%,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好水平。二是工业效益大幅提升。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40亿元,增长6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64.5%,同比提高21.6个百分点。三是重点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一季度,全省六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188.2亿元,增长30.1%,高出全省平均增长水平5.9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636亿元,增长34%;实现利润25亿元,增长50%;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60%、65%、62%。
2、工业拉动效果明显
我省经济维持在高位运行,得益于我省工业的持续较快增长,工业对经济的拉动效果非常显著。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4.6亿元,增长24%,同比加快2.6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985亿元,增长37%,同比加快3个百分点。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正在显现。一季度,全省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1.2亿元,增长34.1%;上交税金36.6亿元,增长38.8%,有30个园区上交税金增幅在50%以上。
3、开放型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支撑作用显著
一季度,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72家,增长29.3%;实际利用外资6.57亿美元,增长23.6%;进出口总额17.47亿美元,增长57.2%,是去年同期增幅的2.1倍,其中出口9.77亿美元,增长42.7%。在全民创业政策的带动下,全省非公经济快速发展。至3月底,全省个体和私营企业注册资金分别增长21.27%和26.94%。从工业领域看,非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180.5亿元,增长35.9%,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11.9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9.6%。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93.2亿元,增长40.5%。
4、消费需求趋于旺盛
经过多年消费增长乏力的状况后,去年以来,我省消费市场明显升温,在我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均实现较快增长的拉动作用下,*年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6亿元,增长15.9%。其中,农村市场消费增速加快,实现零售额187.7亿元,增长15%,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我省经济增长的内在需求逐步被激发出来。
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国际经济形势:
在经历了4年高增长后,世界经济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可能进入温和调整周期。从全球看,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长在加快,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体高速增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美国需求放缓的负面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基础尚好。但美国经济持续减速,全球股市动荡,油价潮起潮落,世界经济调险进一步积累。据*年1月18日的《联合国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从2006年的3.8%下降到*年的3.2%,全球贸易增长由10.1%减缓到7.7%。总体而言,*年世界经济仍可能保持较快增势,但也面临较大的调险。
1、美日欧经济增长此落彼涨
美国经济,温和放缓。美国经济去年4季度增长2.5%﹐低于调整前的3.5%。*年美国经济继续放缓,住房和制造业持续低迷。IMF预测,今年美国经济的增长率将由去年的3.3%降到2.2%;日本经济,消费反弹。据日本政府1月底预测,*财年日本个人消费有望增长1.6%,远高于2006财年的0.9%;欧元区,随着失业率下降和经济活动回升,区内消费转强,商业投资回升,复苏渐趋平衡,经济增长可望由区内需求带动。
2、发展中国家经济总体平稳
雷曼兄弟预计,*年亚洲(日本除外)经济将放缓到7.8%;拉美宏观经济稳定且持续好转。美洲开发银行报告预测,*年拉美地区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增速在4.8%至5%之间;随着国际市场石油天然气价格的下降,独联体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减缓,波斯湾6国GDP增速也将下滑至6.5%;IMF最新《非洲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年非洲经济增速预期为5.9%;金砖四国继续成为世界经济亮点。巴西经济迈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2006年增长2.9%,市场预测今年GDP增长3.5%至4%。由于油价调整俄罗斯经济有所放缓,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减弱到6.1%,贸易顺差也将减少到1000亿美元。印度经济增长走高但也出现过热信号。
3、世界经济调险大增
第一、房地产泡沫使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大增
美国最大房屋抵押贷款公司房利美预测,美国房市今年将持续疲软,新房销售减少7.1%,现房销售减少8.1%,房价上半年会继续走低。据预测,如果房价下降2%到3%,*年美国GDP增速将只有2.2%;如果房价下跌9%,GDP增速将降至0.5%。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多次警告美国经济存在陷入衰退的风险。联合国《*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也指出,*年世界经济将因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衰退减缓0.5个百分点。
第二、全球资产泡沫大增,投机资本猖獗,面临较大调整,金融风险增大
大量利差交易的热钱推高了全球股市、楼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全球资产泡沫大增;投机资本猖獗导致风险在全球传导。全球流动性过剩导致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等的发展速度很快,热钱在全球猖獗投机。对冲基金通过购买国际市场上的虚拟金融衍生产品,使流动性过剩在全球传导。亚洲等新兴市场是对冲基金“热钱”的主要输入地。对冲基金兴风作浪,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全球股市走牛以及一些新兴国家出现货币金融危机等,已经引起包括G8在内许多机构和国家的关注,提高对冲基金透明度、限制其投机性的呼声日高。
第三、国际油价波动剧烈,但仍将维持在高位运行
从供应角度看,剩余产能较低、下游的炼油能力瓶颈决定了石油供应紧张,石油不可能回到廉价时代,随着全球经济增幅放缓,今年的国际油价也不太会涨至去年的水平。预计*年石油均价将在每桶60美元~65美元之间,下限在50美元~55美元的区间波动。当然,不排除恐怖袭击、地缘政治冲突或恶劣天气等意外事件重新推高油价。
国内经济形势:
1、我国经济继续在高位运行
*年一季度,GDP达到50287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17526亿元,同比增长2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3%;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9%。最近,摩根士丹利、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经合组织等各大经济研究机构预测,普遍认为*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多数预计我国*年GDP增速在10%左右。
2、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转移加快
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带来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加快,沿海发达省份已经开始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转型。传统的制造业和加工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
3、消费结构升级,国内需求趋于旺盛
2003年开始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由此带来的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工业化、城市化也加大了国内需求的增加,内生需求趋于旺盛。
4、国内经济面临紧缩调控风险
由于房地产价格虚高、金融贷款投放过多、投资过热、物价上升等一系列的经济过热形势,国家又可能由相对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转向紧缩调控,采取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
5、国际收支不平衡,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
连续几年的贸易顺差,是我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严重失衡,这都为我国的贸易、金融等带来一系列影响,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国家又可能采取调控出口产品结构、实行配额出口、取消或者降低出口退税等措施来改变这种局面,对外贸出口以及相关行业带来一定影响。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并存风险增大
由于投资过热所带来的一些食品、原材料价格上涨,使经济逐步向过热转变趋势加大,通胀风险增大。同时,由于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所带来了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盛,产品积压,又同时面临通缩风险,国家政策回旋余地变窄。
总体而言,*年我省所面临的国内经济形势看好。国家为促进中西部发展所采取的金融、财政税收、国债等一系列的优惠措施,都为我省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我国经济调险也在加大,我们有必要加强对经济形势跟踪监测和风险防范。
三、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
1、固定资产投资回落过快
自2006年4月份以来,我省投资增幅出现逐步回落的走势,从当月的38.2%下降到12月份的25.0%,回落了13.2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回落了3.5个百分点;全年新开工项目增长8.1%,比上年回落了16.3个百分点。*年1-3月,我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26.2%,比上年同期的35.8%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位居中部六省末位。为了抑制经济的过热,国家在最近几年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在此影响下,我国多数省市均出现了投资增速回落的情况。但是,我省作为欠发达省份,正处于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目前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回落的速度显然过快,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2、利用外资增速下降
随着各省对外向型经济的关注度提高,各省利用外资竞争日益激烈。目前,我省利用外资明显受到冲击,特别是在中部地区,由于中部各省都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近年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我省利用外资增速下降的势头比较明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年1-3月,我省实际利用外资由上年同期的5.32亿美元增加到6.57亿美元,累计值由中部第一位降至第四位,后退了3位,河南、湖南累计值分别为8.73亿美元和7.59亿美元,分列第一、二位。中部省份利用外资竞争加剧,我省引资形势严峻,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扭转。
四、对*年上半年我省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测
根据国内外经济研究机构对我国整体经济形势的分析,结合*的实际,在计量经济分析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判断上半年我省经济仍然将保持在高位运行。预计,今年上半年,我省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GDP增速可达12%。其中,一产增速6.5%,二产增速16.8%,三产增速10.5%;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可达23.2%;投资增速继续趋缓,预计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6%;消费稳步提高,预计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8%;预计出口有所放缓,进出口总额增速38%,实际利用外资增速23%;财政总收入增速31%;考虑到工资调整等因素,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13.6%。如下表:
五、政策建议
总体判断,我省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存在,全年可以保持较快增长。但必须高度关注可能出现的投资减弱的状况,避免导致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同时,要着力在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保持投资适度增长
积极组织项目,加大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力度,争取国家在我省重大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项目投资有所增长。辩证看待房地产业发展,在确保低收入阶层住房需求的同时,继续鼓励房地产投资企业增加商品房供应,推动房地产投资保持一定增长速度。全面清理行业准入门槛,鼓励民间投资发展。
2、广开渠道,积极引进内资、外资
年内围绕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组织若干次大型对外招商引资会。围绕已有的引进项目,制订配套项目引资规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引资工作。内外资并重,在内资引进和外资引进中,实施同等的所得税、土地、软硬件基础环境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3、进一步扩大内需,启动消费需求
积极落实好国家一系列惠农措施,确保农民负担进一步下降,特别是对农村义务教育收费减免政策的落实,要加大督查力度。特别是利用好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优惠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带动农民增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表明,根据我国居民消费倾向,家庭每期房贷还款金额都将挤占70%的当期消费支出。因此,要加快落实省直单位住房补贴的发放,大胆探索国有企业、机关单位和社会公众新型合作建房的途径,努力缓解住房压力对消费需求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