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利模式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盈利模式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盈利模式分析

企业盈利模式分析范文1

关键词:房地产 本土企业 盈利模式 转变

2013年外来房企大鳄大规模地进入杭州市场,给本土房企带来了很大的生存发展压力。从2013年上半年的杭州土地交易情况来看,只有一家本土房企拿地超过了10亿元,其余的都在10亿元以下,甚至有的本土房企根本没有成功进行土地交易,且土地交易额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均为外来房企。外来房企的大规模进军杭州市场已经打破了原本的房地产市场格局,迫使本土房地产企业不得不适当调整自身的盈利模式,以适应变化的市场。

一、杭州本土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威胁

(一)土地闲置现象严重

部分房企在购买土地后,通常会闲置很长时间,短期内不会开工建造。据统计资料显示,杭州本土房企从拿到土地开始一般要闲置1.5年左右才会开始动工,部分房企甚至会超过两年,例如:滨江集团在2010年11月最终以总价18.06亿元夺得杭政储出51号杨家牌楼地块后,直到2012年12月才开工。相对而言,进驻杭州市场的外来房企从拿地到开发的时间要比本土企业短,一般为半年到一年。作为国内首个进驻杭州的外来地产大鳄万科集团,其进入杭州后的第一个项目魅力之城,从2006年5月拿地到2007年4月首次开盘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杭州本地房地产企业一般规模比较小,自身资源有限,在前期争取土地所有权时已经耗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资金周转可能会出现问题,虽然项目的手续已经全部办妥,但房企已无力支付项目的部分费用,造成开发时间延误,不得不闲置已获得所有权的土地。此外,部分房企也会因土地具有良好的增值空间,与常规的房地产开发相比周期短、利润高,在房企拿到土地后,延迟办手续,因此囤地造成了土地闲置。

(二)企业利润来源单一

房产开发的盈利模式下,企业获得利润的关键措施是提高销售价格和降低开发成本,营销策略和成本控制就成为了此盈利模式的重点。杭州房地产开发的成本主要包括地价、建安成本、销售及财务费用等。在经历2012年的“滑铁卢”之后,杭州土地市场随着楼市的回暖,再现疯狂拿地现象,土地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趋势。据CREIS中指数据土地版的统计数据显示,杭州土地成交价格已从2013年4月的最低价7 347.62元/平方米上涨到11月份的14 018.6元/平方米,涨幅高达90.79%。房地产的建安成本是房屋建筑成本和房屋设施安装成本的简称。近年来,随着物价水平的整体上涨,建安成本也随之大幅上涨。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1月杭州小高层的建安成本为1 300元/平方米,高层为1 850元/平方米,2012年随着通货膨胀的扩大化,杭州小高层的建安成本上升到2 300-2 500元/平方米,高层为2 800元/平方米,增长幅度高达51.35%甚至更高。此外,继2013年6月银行大闹钱荒之后,杭州各银行都不同程度地延长了个人住房贷款放款周期,最长的放款周期延长至一个月,这无疑延长了企业的销售收款周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限购政策使企业的房屋销售放缓,销售周期变长;6月份的银行钱荒推动了企业融资成本的上涨,企业的财务费用也随之上升。土地价格上涨、建安成本上升、销售周期拉长、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上升使得房地产开发的利润逐渐降低。寻找更多的利润来源和优化各成本的结构成为了房企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三)缺乏规模经济及经验曲线效应

房地产行业应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但是,杭州本土房企的特点是“小且散”,大部分房企比较分散,各自拥有的资源较少,很难获得规模经济,产业集中度较低。单个房企由于自身资金的有限,在购买土地时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求救,等房企拿地后开发时又可以通过预售户型筹集资金。这样一来房企只要拥有拿地渠道及能付土地首期款,就可以实现企业的扩张和发展。盲目扩张很容易导致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上升、管理效率低下甚至无效率、资金链断裂,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现象。规模不经济会使企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从其最低点开始逐渐上升。此外,大部分杭州本土房企在不断扩大规模的过程中并不注重内在修炼,大部分房企都有自己的设计、监理、建筑及物业等管理部门,各部门只是机械地接受企业高层安排的任务,不能深入了解市场及做到专业化,无法获得经验曲线效应,也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本土房企在做大的同时无法做强,这种盈利模式已经严重威胁到了部分房企的盈利能力,一些房企迫于压力已经开始寻求新的盈利模式。

(四)缺乏创新性融资渠道且融资成本高

在融资渠道上,杭州本土房企倾向于较为保守的融资渠道,大部分房企局限于银行贷款、内部员工借贷、信托。作为杭州本土房企大鳄之一的滨江集团的项目资金全部来源于银行贷款,平均融资成本为7.2%。但其他实力一般的房企从银行贷款的成本一般在10%左右,信托融资则在10%-18%,融资成本最高的是基金,要求的年收益率为20%左右。而作为外来房企大鳄之一的万科地产拥有较低融资成本的优势,2013年万科在香港发行的8亿美元5年期定息债券,债券票面利率却仅为2.625%,并创下了房企海外融资成本新低。万科2013年的几次土地交易中的融资成本也仅为7.5%。这都源于万科多样化的融资模式,万科除了使用传统的融资方式外,还通过境外方式、与投资公司合作成立专门用于土地拍卖的基金公司等方式获得低融资成本的资金。

二、完善现存盈利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效率,缩短土地闲置时间

杭州本土房企可以在土地交易时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分配企业资源,以避免有钱买地、无钱开发的尴尬,从根源上减少土地的闲置。此外,本土房企还应该在拿地后迅速开发以促进资金的回笼,为企业带来收益。万科集团一直以来都是以快取胜,拿地后迅速开发,开盘销售,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实现盈利。土地闲置问题仅靠房企也是不可能完全根除的,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共同治理土地闲置问题。针对由于开发商主观原因造成的闲置土地,由政府纳入土地储备范围,允许其转让,同时限定其转让后的开发用途,并退还因开发用途改变所造成的土地出让金差价,以此盘活闲置土地。此外,国家相关部门还应对各房企建立土地闲置情况档案,将所有房企的土地闲置情况划分等级,对于拿地后土地闲置现象较为频繁的房企设置预警信号,严格审查这些房企并实施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

(二)盈利方式的多元化

投资界有一条著名的理论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一理论同样也适用于房地产行业。杭州本土房企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实现盈利方式的多元化:(1)可以利用现有的行业信息、客户资源和规模优势寻找新的竞争优势,以利于房企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发展基金等相关业务,以此来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企业的盈利来源。例如:万科集团以基金投资者的身份参与徽商银行H股的首次公开发行,并将成为徽商银行的最大股东。当万科集团遇到融资困难时,徽商银行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贷款支持,降低万科的资金成本,进而间接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增加企业利润。(2)可以拓展其他的房地产业务,不只局限于传统的住宅、商业地产,可以同时发展物流地产、养老地产等,实现企业业务的多元化。万科集团的房地产开发业务范围就十分广泛,包括: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养老地产等。虽然养老地产是一个新兴业务,其盈利能力还有待研究,但是,多元化的业务发展一定会给企业带来新的盈利空间及利润来源。

(三)追求规模经济及经验曲线效应

(1)实现产品的标准化。万科的王石曾提出过“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经营理念,用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建造房屋,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2)实施标准化的管理。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万科集团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以规范的制度为基础,以SAP系统、内部网系统、网络审批系统等系统为平台,实现标准化管理。(3)形成战略联盟。本土房企之间可以形成战略联盟,以避免单个企业在市场开发中的盲目性以及因自身资源的有限而缺乏竞争优势;战略联盟可以减少房企间的竞争、哄抬地价、增加企业的投资成本;本土房企还可利用战略联盟进行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实现联盟各方的做大、做强。(4)可以参照万科集团的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适当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式。本土房企可以设立专门的价值链业务部门,实行专业化分工,各部门之间相互独立并且可以充分地了解市场信息、独立作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决策,最后,由管理层及各部门进行协调,进而制定出有利于企业整体发展的政策,以此实现本土房企在房地产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四)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杭州本土房企应突破原有融资观念的限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选择融资成本较低的融资方式,降低企业成本。(1)本土房企可以充分利用银行理财产品进行融资。杭州本土房企的领跑者滨江集团在2013年开始利用兴业银行为其设立的理财产品来满足其在华家池项目的融资需求,该笔资金通过“银行――信托――基金”来规避监管,融资成本相对较低。(2)创建房地产产业基金。本土房企可以与具有一定实力的投资公司进行联合,创建专门的房地产产业基金,便于本土房企筹集资金,促进房企进行房地产开发时获得成本较低的资金。2005年底万科就与中信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建立了“中信资本――万科中国房地产开发基金”,以投资于万科及万科关联公司开发的房地产项目。(3)境外上市融资。境外的融资平台更灵活且成本相对较低。万科集团、恒大地产等知名企业都是在香港上市进行融资的。本地房企也可以选择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或是创业板上市,以便获得较低成本的资金。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曾公开称,其合作伙伴九龙仓融资成本基本在1%-2%,而绿城的融资成本则为10%,相当于在香港上市的九龙仓融资成本的至少五倍。因此,境外上市融资是本土房企减少融资成本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总结

杭州本土房地产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拥有一席之地并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自身的盈利模式,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优势进行创新,探索出一条属于且符合企业发展的盈利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国家新出台的政策来完善自己的盈利模式,以适应新的变化,进而促进自身盈利水平的提高,实现企业的做大、做强。J

参考文献:

1.颜爱民,王雪,程圆圆.基于价值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盈利模式分析[J].国土资源导刊,2006,(5):55-57.

2.吴东.房地产市场开发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35-36.

3.陆建洪.重塑房地产开发企业盈利模式[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06).

4.张浩民.房地产业典型盈利模式及关键成功因素研究[D].东南大学.

5.曲朝.宏观调控下的房地产盈利模式[J].大经贸,2012,(6):65-67.

6.冯朝军,王丽娟.建立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战略联盟的机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3,(32):53-57.

企业盈利模式分析范文2

关键字:电力企业;营销;服务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转变,由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当然电力市场也随之变化,供电企业的核心内容就是电力的销售,其主要任务和目标就是要做到最好的服务、诚信经营、行为规范,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以便于提高企业效益。当下,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景气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实体经济,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们应该清晰分析当今现状,努力改善不足,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稳定原有市场,开拓新的市场,以提高我们的竞争力。

电力企业营销现状分析

2.1处在成长中

我国的电力企业营销市场各方面机制还不是很健全,处在发展阶段,所以国家出台了一些方针政策控制了电价,这对电力市场的的需求有很大的影响。我国的电力企业营销市场是一个最直接的面相广大用户的市场,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波及范围较广。

2.2国有属性

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属于国有企业,这个性质也就决定了电力营销市场的国有属性。但是我国的经济体制又使得电力企业不得不进行市场化经营,所以我国的电力营销市场还有竞争属性。综合这两种属性不难得出,电力企业目前处于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与此相反的是,广大的电力用户恰恰是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中,这就导致了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不对等位置,这也大大的增加了企业电力营销工作的难度,也成为了开拓市场的一个绊脚石。

2.3没有完全步入市场化经营

在我国,由于电力企业属于国有企业,电力企业对电力的商品化认识还比较浅薄,所以在它的营销上面还没有完善的机制。对于电力,人们一直保持着传统观念,没有认识到它是一种商品,商品就是要通过流通过程来实现它的价值。目前,电力企业没有充分的分析现代市场的变化趋势,随之,也就没有与之适应的营销方案。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也在飞速的发展,电力企业也在渐渐的转变它的经营理念,电力营销市场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不同地区也要制定与本地区的经济状况相适应的营销策略。

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管理机制与现展不相适应

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较为落后,现代信息发展速度相当之快,那些陈旧的管理机制已经无法与之适应,这就导致了电力企业的责权不明确。较多的行政上的干预使得政企不能很好的分开,这样各自的职能就不能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在农村的用电管理上面还有很多漏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电力企业的自主经营权。综合这几个方面,电力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电力企业无法做到将信息统一化、处理标准化的要求,无法将现代信息的高效、方便、快捷特点体现出来。

3.2管理意识不强

电力企业的职工没有认识到服务质量在营销中的重要作用,导致服务质量较差,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企业内部没有较强的营销管理意识,这将会引起电力产品的销售问题,渐渐的,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处于劣势地位。这会导致企业电力销售困难与用户的电力供应不足这两个矛盾的问题同时出现。

3.3垄断市场

电力企业作为我国国有企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有经济中的地位也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已经实现了对电力企业进行厂网分离、一省一价的规范,并且还专门成立了两家电网公司,分别为:南方电网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也渐渐的提高了对市场经济的意识。但是我国目前的电力企业还是具有垄断市场的优势,属于垄断式的经营模式,所以,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国有企业的通病。

3.4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还不是很健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不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能也不明确。企业内部的部门之间不能做到充分的沟通,特别是营销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缺乏沟通交流,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沟通,不能建立统一的营销理念。

影响电力销售增长的原因分析

4.1用户消费需求受到制约

目前,对区域内输、配电网进行局部改造与建设不能满足用电量增长的需求,逐渐的就会引起旧帐还没结清又有了新帐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城郊交界处、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还较为普遍,导致了供电质量达不到标准的要求,这也使得用户的消费需求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4.2服务水平较低

电力企业的的职工的服务目前只停留在等客户上门的层次,缺乏服务主动性,这反映出电力企业没有对区域内能源消费趋势加以足够的关注与重视,没有积极的去引导客户在电力能源上的环保意识。在业务办理工作中服务不到位、办理效率低、缺少推销相关电力产品的观念,例如,主动给用户推荐环保高效的设备。还经常出现对报修故障处理不到位不及时,对计划停电检修的情况没有做到及时通知或是及时恢复送电的现象这些都是服务水平低下的表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形象,也制约了电力营销市场的发展。

4.3营销观念淡薄

我国的电力企业对于营销的宣传活动投入不多,内容也欠缺完善且宣传形式比较单一,手段也不够灵活。主要表现在:(1)电力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不够普及、宣传力度不够。(2)电价政策以及收费标准宣传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一些实行了峰谷电价的用户还不了解电价政策。(3)服务宣传力度不够。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企业的营销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很多用户对电力营销政策与电力企业的服务的认识。与此同时,对电力企业的营销人员形成正确的营销理念也有影响,如果一直沉浸在以前的计划经济的状态中就会使得这些职工越来越落伍,思想观念越来越落后。如果职工没有足够的市场意识,那就更没有了市场培育,这样,电力营销工作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的重点

5.1开拓农村市场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的用电量在总的用电量中所占比例在逐年提高,与此相反的是工业用电量在逐年减少。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进程,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农村产业化也在不断扩大,这都是推进新农村的电气化建设的成果。农村用户的营销市场存在巨大的潜力,所以,电力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5.2开拓大工业企业市场

根据有关资料的统计,大工业用电量在总用电量中所占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大多数集中在高耗能企业,例如,钢铁、电解铝、造纸、化工等等,这些企业都比较容易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近些年,很多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实行压缩生产规模,并且有些企业已经申请了减容,例如电解铝、钢铁等很多行业企业都处于半停产状态。电力企业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顺势而为,进一步完善营销策略,与这些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多为他们提供帮助,争取金融危机过去以后开拓出更大的营销市场。

5.3开拓其他能源用电市场

在供电辖区内,还有一部分的行业、企业使用煤炉猝火加工,用小锅炉供热,燃煤锅炉供应热水,这些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这些企业都是潜在的营销市场,要想挖掘出这片市场,电力企业就需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加强与这些潜在用户的交流沟通,引导他们使用经济可靠的电能。

开拓电力营销市场的策略分析

我觉得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手:(1)加快城乡的电网建设,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的电能。要积极抓住新农村的电气化建设的机遇,努力改进农村的陈旧用电设备,为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电能,电力生产部门要提高服务质量,减少或是杜绝非计划停电。(2)强化开发策略。也就是说要积极的去占领新的市场,要特别加强农村的电力销售工作,调动农民用户用电积极性。(3)加大宣传力度。(4)增强职工的责任意识。

7.结语

对电力企业营销的重点工作就是提高电量销售量、合理执行电价、提高相关服务。其中提高电量销售量最为关键。真正的树立起以市场为中心的理念,不断的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审时度势,在开拓中求发展。

参考文献:

[1]戈丹,李永臣,李婷婷.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体系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1(10).

[2]张琨.论电力企业营销的精细化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0(35).

企业盈利模式分析范文3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市场营销管理成为了企业扩大销售规模,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新形势下,传统的营销模式呈现出效率低、成本高、可控性差等弊端,已经难以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所以,必须对传统营销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拓宽营销渠道,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基于此点,本文对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四种创新性营销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

市场营销 营销模式 创新 网络营销

一、创新性营销模式之网络营销模式

随着互联网在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减少了传统营销模式中的诸多环节,而且为企业带来了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即网络营销模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运营特点选择不同种类的网络营销模式,使企业营销策略适应于市场发展需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优势。网络营销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模式:

(一)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网络营销模式

该网络营销模式是指企业利用互联网向最终消费者直接销售有形产品、无形产品以及劳务的一种营销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最终消费者不包括企业和经销商。

1.有形产品网络营销模式

企业可以利用网上购物的便捷性,将有形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不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扩大销售覆盖面,还可以节约店面成本和人工成本。在有形商品网络营销模式下,企业可以适当削减实体店营销规模,扩大网络营销规模,使顾客可以通过网络全面了解企业产品信息,对同一类型的不同种产品进行比较,提高购物的有效性。企业可以设计独立的网络商店开展营销,也可以参与网络在线购物销售产品,加入淘宝网、阿里巴巴等知名购物网站。例如,网络团购是近年来新兴的网络营销模式,它可以使消费者购买到低于市场零售价格的商品和低折扣的优质服务。美团网作为全国最大的团购网站,为企业网络营销提供了实施平台。美团网可以帮助能够提供优质产品的企业在互联网上做好营销,为美食类、休闲娱乐类、生活服务类、购物类的企业提供网络营销平台。而企业可以借助美团网良好的团购网站品牌形象,节省实体店的营销成本,扩大销售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2.无形产品网络营销模式

无形产品网络营销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大幅度降低销售成本。大部分无形产品都是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出来的,也正是基于电子商务这一载体才使无形产品的销售成为可能。无形产品的网络销售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其一,网上订阅模式。用户通过在互联网上进行相应地支付后,便可以享受到在线服务;其二,网上赠送模式。用户在网上选定商品后,可将该商品直接转增给他人;其三,广告支持模式。由于互联网覆盖范围广,使其成为了最大的广告媒介。例如,企业可以加入美团网营销无形产品,利用美团网强大的广告投放平台,提升消费者对企业无形产品的认知度。

3.联合营销模式

网络营销模式具有较强的可利用性,并且能够实现多种商品共存。为此,可将有形和无形产品以及服务等进行联合,构成一种全新的联合营销模式。如,酒店可在自己的网站上为顾客提供餐饮及在线预订服务,当浏览网站的人数不断增多时,便可以承接一些广告业务。通过这种联合营销的模式,可以使企业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润。又如,美团网是企业有形产品、无形产品以及服务类产品营销的综合性网络平台,企业可以加入美团网构建联合网络营销模式。

(二)企业之间的网络营销模式

企业之间的网络营销一般适用于大规模的生产厂商、大型批发商及零售商。在这种营销模式当中,涉及的商品数量都比较大。为此,借助网上营销既可以降低劳务成本,又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想要实现大宗商品的网上营销,企业就必须对现有的网店营销模式、局域网营销模式和中介网络模式进行优化调整。

二、创新性营销模式之整合渠道营销模式

整合渠道营销模式是将营销渠道作为平台和载体,并将各项市场营销活动全部集中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它不再是简单地商品所有权转移,而是一种系统化的营销运作模式。营销渠道本身并不仅仅是商品销售的渠道,它也是市场营销活动和营销功能产生及传递的渠道。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市场营销活动都会在营销渠道中展开,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增进渠道中成员间的沟通与协作,进而推动渠道内的商品流动速度。如品牌形象需要借助零售商来体现、对客户的服务需要凭借营销渠道来完成、推销和促销等活动的开展也都需要在营销渠道内部来实现。而整合营销渠道模式能够使市场营销功能在渠道内实现。因此,这种模式必将会成为市场营销的主流发展趋势之一。

三、创新性营销模式之无缝营销模式

无缝营销模式又被称之为关系型营销,具体是指为进一步提升市场营销的效率和质量,在确保制造商与中间商双赢的前提下,制造商以沟通、协作、双赢为出发点,不断强化对市场销售渠道的控制力,并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借此来实现公司的战略意图。该营销模式的核心是良好协作关系的建立,而这种关系必须以双方的互补性作为基础。无缝营销模式可以使营销成员之间实现部分信息或全部信息共享,进而使销售渠道内的所有成员都可以获取到所需的信息,这样一来便能够更接近并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

四、创新性营销模式之逆向营销模式

所谓的逆向营销模式实质上就是从营销的末端反向考虑,并从基础做起,先将产品销售给零售商,当产品销量达到一定时,便会使中间商被自行调动起来,主动要求销售产品。简单来讲,这种模式就是通过弱化一级商,并不断强化二级经销商,最终决胜终端零售商。逆向营销模式充分体现出了市场营销的一种创新思路,企业以异于传统的方式构建属于自己的营销体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多地获取到市场交易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企业借助该模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创建一个低成本、高效益的营销体系,从而使企业与目标市场更加接近,这样便可以更好地满足目标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创建逆向营销模式的基本思想是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以强化终端零售服务为核心,以创造差异化服务为手段,并利用营销方式的转变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这种营销模式充分体现出了营销功能的回归。

参考文献

[1]李薇.现代营销渠道的整合与创新[J].新西部(下半月).2010(4).

企业盈利模式分析范文4

【关键词】库存管理模式,制造企业,供应链

1.引言

库存管理是现代物流管理的核心部分,降低库存成本和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是库存管理的两个目标。库存管理的作用是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前提下,使库存量维持在合理的水平;掌握库存量的动态,适时、适量提出订货,避免库存积压或缺货;控制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成本;降低库存资金占用,提升资金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由于制造企业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为了维持供应、生产和销售的正常进行,必须在供应链的各环节设定一定的库存。为了减少企业的库存水平,需要增加供应链上各成员之间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对库存的影响,目前企业采用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主要有供应商管理库存(VIM),联合库存管理(JMI)及协同规划、预测与补给(CPFR)。

2.现行库存管理模式

(1)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管理库存是种在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的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它以供应链各个节点的企业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以便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地改进。也就是供应链下游企业放弃库存管理权,由供应链上游企业管理库存。在这种方式下供应链的上游企业不再是被动地按照下游的订单发货和补充订货,而是根据自己对下游要货方需求的整体把握主动安排更合理的发货方式,既满足下游要货方的需求,同时也使自己的库存管理和补充订货策略更加合理,从而带来供应链上供需双方成本降低。

VIM由供应商控制库存,制造商不需要占用库存资金,增加采购、进货、入库、出库、保管等一系列工作,克服制造商自身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局限,使其可以集中资源进行核心业务的开发。供应商管理库存能够反映客户的消费需求,对供应商改进产品结构和设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重要作用。

(2)联合库存管理。不同于VMI集成运作的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强调供应链节点企业共同制定库存计划。联合库存管理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旨在解决供应链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是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JMI以生产为中心,供应商和制造商共同制定统一的采购计划,共享库存信息,并在供应链中实施合理的风险、成本和收益平衡机制,建立合理的库存管理风险的预测和分担机制、合理的库存成本与运输成本分担机制,以及与风险成本相对应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制定合理的供应链协调契约,来激励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避免供需双方的短视行为及供应链局部最优现象的出现,达到供应链整体利润的最优。

JMI消除了由于供应链环节之间的不确定性和需求信息扭曲现象导致的供应链的库存波动,通过协调管理中心,供需双方共享需求信息,使供应链的运作更加稳定。

(3)协同规划、预测与补给。CPFR应用一系列的处理和技术模型,提供覆盖整个供应链的合作过程,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目标。

CPFR的业务运作模式分为协同规划、协同预测和协同补给三个阶段。针对合作伙伴的战略和投资能力、市场信息来源不同的特点,协同制定库存变化计划、产品导入和中止计划以及仓储分类计划等,保证供应链的高效运作。CPFR强调买卖双方必须协同做出最终的销售和订单预测,供应商和制造商针对不同层次的数据,通过反复交换数据和业务情报,改善制定需求计划的能力,最后得到基于POS的消费者需求的共享预测。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对预测结果不断修正后,由供应链上的制造商根据能力、系统和资源来确定生成订单。而订单生成后,会制定协同运输计划和协同补货计划,这些协同补货策略制定的共同目的是提高商品的服务水平,加快商品对市场的响应速率,在保证货物到达率的同时降低运输成本。CPFR有助于实现企业之间的功能合作,显著改善预测准确度,降低成本、库存总量和现货百分比,发挥供应链的全部效率。

3. VMI,JMI与CPFR的比较分析。VMI模式是供应商拥有和管理库存控制权,各节点共同帮助供应商制定库存计划,适用于下游企业没有IT系统或基础设施来有效管理其库存,上游厂商实力雄厚、市场信息量大、有较高的直接存储交货水平。

JMI模式是由供应链核心企业管理库存,各节点共同参与库存计划管理,共同制定统一的生产计划,并将计划下达到各制造单元执行,JIM模式要求供应链节点企业有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基础,有联合库存管理中心和良好的配送能力。

CPFR模式则是成立一个协同计划协调工作组来协调管理库存,应用一系列的处理和技术模型,提供覆盖整个供应链的合作过程,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实现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目标。CPFR模式要求供应链企业都有良好的IT系统支持并且协作关系固定,对供应链中业务流程保持高度的一致,整个系统能够快速预测客户需求和响应客户需求。

4.结语。库存管理是制造企业加强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及管理科学技术的发展库存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变化,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现行主要库存管理模式,对制造企业选择适合的库存管理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华长生.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模式研究[J].江苏商论,2003年11期

企业盈利模式分析范文5

关键词:物业化;运营模式;专业化;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02

引言

污染物处理设施在保证处理效率情况下满负荷运行是当前减少污染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出路。在国务院提出的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我国工业企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2017年底前,工业集聚区应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

一、现有环境治理设施运营模式下的困境

1.高昂的运营成本

排污企业在预期环保费用成本过高的情况下,就会在逃避监管的机会成本和环境治理设施运营成本之间进行抉择,或者选择不作为的应对方式。由于很多环保治理设施一次性投入过大,计提折旧成本过高,再加上同期运营费用,远超企业同期利润合理比重时,作为独立经济体的企业会主动规避这种高昂的支出。

2.迫切需要新的解决方法

在现有经济发展模式下,能够做到不增加企业经济负担,同时减少污染物排放数量,减轻环境欠账和环境压力,环境治理专业化公司和团队是目前最热门也是最被赋予厚望的解决方法。

3.新模式的探索

当前,在我国国内公共服务领域,尤其是环保领域,已经有了一系列成功的可以参考的新型模式,并且已经大规模普及成为标准化运作模式。将公共服务领域已经成熟推广的环境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应用到企业治理污染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中,将会大大降低了系统风险和成本,很大程度上会缓解由于企业经验不足和盲目投入过大导致的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物业化环保公司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时才能保证其正常盈利,面对的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双重要求和双重压力,在运营期中必须更有效的控制成本,保证成本可控下的公司业务正常运作。同时打造专业化技术保障队伍,保证环境治理设施正常运行。

二、物业化环保治理新模式

1.新模式存在的技术经济基础

由于目前环保处理设施,尤其是同类型工业企业中,同质化同型号化通用化现象大量存在,从设施初期设计到建筑规模尺寸,从处理污染物技术到设备耗材配件,从技术上为专业化环保公司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不同类型工业企业所排放的污染物千差万别,处理技术更是五花八门,有些污染物的处理技术非常复杂,处理费用极其高昂。

这种差别性的存在,使得按工业企业不同类别成立不同方向的专业化公司成为可能。

由于排污企业已经不同程度的建设了自己的环境治理设施,只是维护和利用情况有所区别。不同企业间的处理设施如果合理安排,是可以实现互相共享共用的,尤其是地理位置相近或者同一工业园区内企业,小型企业完全可以在污水处理或固废危废处理上依托大型企业的处理设施和处理技术,达到降低初期建设成本和后期高维护费用,同时由于小型企业产污量很小,所以对大型企业来说并不构成负担,反而可以赚取小型企业支付的代处理费用。

同一工业园区更可以依托区域势,由专业环保公司承建或者运营全园区共用环境处理设施,由管道运输或者车辆运输,将园区内同类型企业产生的污染物集中到一个大型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由各企业分摊日常费用,分散成本投资,保证了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管理。

同样的方法也适合危险废物处理场,比如尾矿库、赤泥库的公共委托管理。依托公共环保设施和公共环保资源也是专业化环保公司降低自身投资的一种方法。由于环保本身具有的社会公共服务性质,很多公共机构都有相关的实验室和技术力量。完全可以依托本地化合作,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积极利用现有资源,省去了重复和不必要投资。

2.新模式存在的财务风险和对策

物业化环保公司自身存在的条件还包括财务风险条件,能否存在主要取决于能否创造盈利模式和规避财务合同风险。

单一企业自己建设自己运营环境处理设施几乎已被证明是不经济的,这也是屡屡出现大面积的有污染设施不运行的根本原因。

问题在于单一企业不经济,如何保证物业化环保公司就能长期盈利,如何找到平衡点,如何做好成本控制,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运行机制,使公司快速扩张到一定规模,保证公司收入维持到合理水平,同企业签订的运营合同需明确期限和权限,同时保证和监管部门的互相配合。

首先是公司运行机制的问题,为了保证未来能快速扩张,做到能迅速占领区域性或同类型企业环境处理市场,从一开始就要做好准备。

对准备接收运营排污企业现状的调查,尤其是企业主要产品产能和生产运行规律节奏以及生产销售情况的具体了解。和企业签订运行托管合同,会面临最低报价者得的财务陷阱,必须争取将整体运营报价提高到可以合理承受的水平,将企业甩包袱的行为和企业面对的监管成本结合起来,化解环保公司财务风险和替企业分担监管压力结合起来。设定合理期限,这要综合考虑处理设施的现状和报废年限,同时要考虑长期成本和长期盈利的平衡点。

对于环保公司自身来说,建设新型技术服务公司并且努力做到成本最小化是最重要的。建立同类型设备的配件库,根据损耗速度控制合理库存,建立和设备生产厂家的长期供货合作,如果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自己兼并配件厂(部分价高易损配件耗材技术含量并不高,例如布袋式除尘器的布袋和污水处理站的水质处理药品)。建立有效的节能节电运行方法,电费是所有环保处理设施的费用开支大项。

尽量利用企业自身发电电力或者周围企业便宜电力,或者利用新能源补贴,在某几个企业交叉区域或工业园区之中,建立太阳能发电站供给给环保处理设施。改造环保处理设施原有线路,更换高耗能部件,采用更节能省电的元器件。

建立总部人才库,总部派出专家和地方企业培训技术员相结合的技术人才体系。立足于能常驻运营企业的本地技术人员经过总部培训后独立开展技术维护工作,由总部派出专家定期巡检和业务指导。遇到特殊问题。可以通过专家库从公共环保领域专家中申请协助。

建立有效的应对环境事故的体系制度,要求企业积极配合,环境事故是对任何一个工业企业最致命的打击之一。来不得半点马虎,环保运营公司要针对特征污染物,当地周边情况,企业特点,制定出有效的防范和事故发生后应对减轻灾害制度。要求公司派出专家和本地技术人员,企业相关人员绝对了解和熟悉,积极准备物资和设备,防止事故发生。

三、结语

从长期来看,争取政府或者环境组织环境补贴或者环保公司上市融资也是一条可行之路,尤其是排污费改排污税后,纳入区域财政支出体系,更方便了通过新设施立项旧设施技术改造等名义积极争取财政补贴和政府支持性银行贷款,仿照也已成熟的PPP融资模式,改善环保公司刚起步时面对的资金压力和融资成本。

参考文献:

[1][美]查尔斯科尔斯塔德(Charles D. Kolstad).环境经济学(第二版)(经济科学译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

[2][美]伯克,等.《济科学译丛: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

[3][美]菲尔德.环境经济学(第5版)(双语经济学译丛)[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0,4.

[4]陈青松.PPP项目操作实务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4.

[5]杨卫东,敖永杰,韩光耀.PPP项目全流程操作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8.

[6]杨晓敏.PPP项目策划与操作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10.

[7]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9.

企业盈利模式分析范文6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外包模式;联盟现状;策略实施

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理论概述

人力资源外包就是企业根据需要将能某一项或几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或职能外包出去,交由其他企业或组织进行管理,以降低人力成本,实现效率最大化。总体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将渗透到企业内部的所有人事业务,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制度设计与创新、流程整合、员工满意度调查、薪资调查及方案设计、培训工作、劳动仲裁、员工关系、企业文化设计等方方面面。

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动因

(一)内部动因

1.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精简了人力资源部门,因此减少了在行政事务上的资源,再加上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企业给企业进行专业化管理,企业可以集中力量发展核心业务,进而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2.集中力量优化组织结构

人力资源外包减少了分配在行政事务的人力资源,减少了开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情势下,忽视企业非核心的业务是必然的,集中于核心业务的发展。公司把一些例如,招聘员工、新员工培训、工资发放,人事档案管理、等一些非核心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进而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参与更多的企业战略制定、组织变革等重要活动中,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3.有利于企业留住优秀人才

当前企业很多都存在离职率很高,员工满意度低,积极性不强,创造性不够,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难题。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后。在专业的管理下,从第三方的利益出发,考虑员工的各种需求,科学规划对人才的发展和待遇,是企业顺应人性化发展,有利于解决优秀员工流失问题。

(二)外部动因

1.竞争的需要

虽说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费用是昂贵的,但是趋于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企业趋于压缩雇员人数,实行结构的扁平化,保持对市场的灵敏反应。

2.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推动

在国际化竞争中,人才是最重要的。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以分担企业的人力人力资源管理的压力,跟上国际的发展。

3.外包市场的成熟

随着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发展越来越成熟,企业也很愿意选择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4.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之所以比传统的模式更加有效率,节约成本,除了专业的管理人才,还具备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软件,为企业建立数据库和知识管理系统,有效的运用员工数据。

三、人力资源外包的意义解读

1.有利于培育和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事务性的、不涉及企业机密的部分外包,将为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提供更大的资源空间。

2.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外包供应商凭借其经验、知识、技术等一系列优势为企业提供更专业、规范、公正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在降低人事成本和整体运营成本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显着。

3.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把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救出来,把注意力放在对企业发展影响更大的人力资源事务上去,简化流程,提高员工满意度以实现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

4.对中国企业有着特殊的意义

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使得人力资源外包战略成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极具优势的备选策略。

四、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存在的风险

1.安全性风险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外包市场不够成熟,相关的法津法规尚未完善,猎头及其他外包行业的运作无章可循,安全性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在外包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很多时候企业难以准确掌握反映外包商的真正实力的信息。外包商可能会向企业提供不充分或不真实的信息,使企业难以做出科学的外包决策。

2.跨文化沟通的风险

跨文化沟通的风险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中最大的障碍。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念,这些是由企业的历史及企业初创者的领导风格等因素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企业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外包服务机构对企业文化背景、价值观、行为方式及用人理念等认识不足,难免会造成双方沟通上的障碍,甚至导致外包的失败。

3.管理失控的风险

作为一种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意味着企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利益的重新配置,将引起失业等问题,难免会遇到来自员工尤其是人力资源部门等各方面的阻力,使得外包进程步履维艰,甚至导致人心涣散、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将某些人力资源职能外包出去的企业可能失去对日常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员工互动的控制。此外,外包商是一个外部独立运作的实体,双方是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因此,对合作双方的行为往往不易控制。

五、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模式对策与建议

1.发挥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

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宣传人力资源外包这一新生事物,政府引导是人力资源外包得以健康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在当前我国大力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下,政府部门要积极鼓励、支持、提倡人力资源外包这一新的管理模式,加大宣传推广人力资源外包的力度和广度。给进行人力资源外包的企业适当的优惠政策。

2.深化改革培育外包市场

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契机,大力培育人力资源外包市场,推动人力资源外包向深度专业化方向发展。现在表现在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外包业务的外包服务商整体素质不高,多提供一些基础工作。大力发展人力资源外包,提升外包服务商素质,使其向深化专业方向发展,为国有企业改变人员臃肿的状况做贡献。

3.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收费标准,各服务商都是自行定价,各自参考的价格都不一样。对企业来说,收费标准还是其考虑外包与否的决定因素。另外,一些外包服务商的违规经营,也扰乱了正常的外包市场运营。为此,应制定统一的人力资源外包价格指导线,加强外包服务商严格自律,加强自身诚信体系建设。

4.提高外包服务商服务水平

人力资源外包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从服务的行业结构上看,以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为主;从服务类别来看,以基础性工作外包为主;从市场需求来看,以外企为主。人力资源外包品种少,外包服务范围较窄,这不利于人力资源外包的快速发展。因此,要以市场为导向,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品种多样化,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人力资源外包进一步向专业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5.确定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企业要加强自身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应主要集中于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对员工自我发展活动的专业性支持,履行参谋、激励、服务与咨询职责。把能够提供一体化能合并的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予以尽可能的合并,可以将不创造价值却又是增值工作所必需的非增值性活动,通过成立人事公司或委托外包的形式予以剥离。

总结:目前,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水平相对不高,大多停留在初、中级阶段。企业的资产专用性和市场占有率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水平有显著影响。在进行资源外包决策中,企业管理者应重视这两个因素对实施外包的影响,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现状分析及对策切[J].河北企业,2006,(8)

[2]彭十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的防范[ 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12)

[3]赵利.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理论基础与动因考察[[J].商业时代,2006,(35)

[4]娄本宁.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及对策研究[J].市场研究,2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