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心态及沟通技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沟通心态及沟通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沟通心态及沟通技巧

沟通心态及沟通技巧范文1

关键词:高校 师生沟通 研究 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高校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校迅速扩招,部分高校师生比例从原来的1/14发展到1/40,师生关系的失调现象随之产生;其次高校学生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的逐步增强,独生子女在高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等,这些现象都促使师生关系发生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出现困难。本文以海南省高校师生沟通的现状为例,通过对当前高校师生沟通现状的分析,寻找构建良好师生沟通的渠道和行动对策,为高校教育取得成效提供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理论和依据。

一、高校师生沟通现状

为了了解高校师生沟通的基本情况,2004年我们采用网络调查及实地调查的方式,对海南省五所本科院校共864名师生沟通情况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师生对沟通需求迫切;师生双方都认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对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师生皆期待以“朋友”的平等方式进行沟通。其次,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非平等的沟通前提;不懂得沟通技巧等因素成为目前高校师生沟通的最大障碍。现将海南省高校师生沟通情况的现状描述如下:

1、通过沟通实现人际目的,师生均认为喜欢与对方沟通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半数的师生认为自己喜欢与对方进行沟通。其中认为喜欢与教师沟通的学生占所调查人数的56.94%;认为学生喜欢与自己沟通的教师占调查人数的77.83%。根据人际沟通的人际目的理论,人际沟通是有目的的,人际沟通是为实现既定的人际目标而存在的。学生之所以认为喜欢与教师沟通出发点主要表现为:46.81%的学生认为是为了“促进沟通和了解”,40.98%认为是“能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校园生活中,除了与同学沟通接触外,大学生最重要的社交对象就是教师,在中国现行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又多扮演“主考官”和“裁判员”的角色,学生希望自己被教师所了解,将自己展示给教师,从而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认可,以达到人际目的,因此56.94%的学生认为自己喜欢与教师沟通。从教师角度而言, 教师期望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完成既定的目的,必须通过师生之间有效的高质量的沟通、学生的积极配合才有可能实现,因此在认定学生学习的目标与教师的教育目标一致的情况下,77.83%的教师认为学生喜欢与自己沟通。从以上分析可见,师生对双方沟通的需求都是迫切的,师生双方都认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对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2、强烈的平等沟通意识,师生均认为“朋友”是双方沟通的角色期待。

在问题“你认为教师在校园生活中应该扮演什么?”认为“权威”学生占3.94%,教师占1.74;认为“家长”的学生占5.21%,教师占3.91%;认为“教育者”的学生占5.84%,教师占13.48%;而认为应该扮演“朋友”角色的学生高达83.12%,教师达80.00%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师生均认为在师生沟通中教师应该扮演“朋友”的角色,“朋友”的角色是师生心目中双方沟通的最佳定位。根据Eric Berne的交互作用分析理论,人们在沟通时会采取三种被称为自我心态:家长、成人、孩童的心理定位中的一种,人们可以运用其中的任何一种,但在三种沟通状态中,成人心态被认为是理智的、平等的沟通状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扮演“教育者”或“权威”的角色,虽然希望与学生的沟通中尽量能保持稳定、平和的态度,但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采用家长式自我心态(Parent ego state),表现出保护、控制、呵护、批评或指导倾向。虽然如此,不能否认的是,调查中教师们已经意识到沟通过程中“成人状态”的重要性,期待与学生以“朋友”角色进行沟通,80.00%的教师的认同“朋友”角色便是最好的证明。其次,从大学生的方面看,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主体意识和成人意识的发展,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希望在与教师的交往中,教师不是总是教育、批评甚至是训斥的父母沟通态度,而能以平等的心态,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他们,从而缩短心理距离,使沟通得以顺利进行同样是他们对与教师沟通的理想期待。

3、非平等的沟通前提,导致师生关系疏远与冷漠

调查中有15%的学生认为教师难以亲近,彼此无法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只有16%的学生觉得与教师相处十分愉快;23%的学生认为教师不想、不愿、不主动与他们沟通,从而导致师生间沟通出现障碍。以上现象的产生,有以下原因: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师生观影响,师生之间体现着“师道尊严”,部分教师仍以“权威者”“教育者”的形象自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师的主宰、权威地位仍未动摇,这种旧的师生关系依然存在;其次部分高校教师认为与学生深入交往是辅导员或班主任的事,自己只要上好课即可,因而导致双方疏远与冷漠;再次,位差效应在师生沟通与交流过程中双方心理的直接影响。54.80%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无任何地位可言,80.67%以上的学生不会也不敢提任何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更谈不上提尖锐直率的质疑和批判, 80.09%的学生认为教师往往以知识传授者和答案给予者的身份出现。以上非平等的沟通前提,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与冷漠。

4、处于断乳期的儿童心态,学生期待与行动存在差异

中国应试教育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从中学时代班主任及课任教师保姆式的教育进入大学自我管理。入学初期,必然要经历从他人管理到自我管理的“断乳期。初入大学时的不知所措,令他们期待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呵护,帮助与指引。调查资料显示43.22%的学生觉得需要老师的关心,此时他们与老师的沟通状态是典型的儿童状态(Child ego state),

以冲动和变化为标志,希望得到老师的批准,更喜欢立即的回报;但是,从生理的角度,他们又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教师应该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两者的矛盾导致了他们期待与行动的差异:一方面总认为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不够,为自己不被老师了解而产生失望、沮丧、自卑的情绪,行动上表现出对老师课程的抵触感;另一方面却期待老师能把自己当成年人来对待,不要过多干涉自己的事情,觉得对老师是否关心自己采取“可有可无”或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在调查中占28.55%,不是特别需要的占26.18%。这些数据都显示学生对个人独立意识的加强和不想过多依赖老师的期待成长心理。与此同时,在调查中,有29.34%的学生认为没有得到老师的关心;50.16%的学生觉得自己得到教师的关心,但关心是微不足道的。与学生的认识相反,在调查中,70%的教师认为学生是需要老师关心的,71.30%的教师认为虽然对学生关心比较少但大部分学生能得到教师的关心,21.74%的教师认为大部分学生能得到较多的关心。教师与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反差其实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实际的教育领域中,师生关系并不像人们理想中的那样,绝对地互相尊敬、热爱,互相得到双方需要的满意回报。师生之间的沟通也应该如其他沟通一样,双方在彼此尊重、互相宽容,积极行为等方面做出应有的努力。

5、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不懂得沟通技巧,是师生沟通的最大障碍

人际沟通理论认为,信息在交互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沟通所处的特定时间、地点以及周围的环境、气候等有关因素对沟通起着相当大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其次,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如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技巧、倾听的技巧、建立关系和增进关系的技巧等是人际沟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在师生人际沟通中要提高沟通效率,保持沟通通畅,良好的沟通环境和师生都接受的沟通方式是沟通成功的关键因素。调查中,我们发现,师生沟通不畅的原因,除了非平等沟通、师生不同的心态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及不懂得沟通技巧。调查资料显示,学生认为不喜欢与教师沟通的原因不是沟通双方存在代沟,认为存在“代沟”的只占12.82%;也不是老师喜欢摆架子,认为老师喜欢“摆架子”的不足10%;或者“其他原因”占16.49%。而认为“不知道用什么沟通方式”的却高达60.80%。至于沟通环境, 46.09%的老师和43.69%的学生都认为办公室不是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都不希望和老师在“办公室面谈”,反而对非面队面的网络、电话或书信沟通,学生更愿意接受。这说明无论是老师或者是学生认为办公室是一个比较拘谨,过于严肃的沟通环境,是不利于学生与教师在较为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沟通和畅谈的,老师或者学生都期待有一个较为宽松的沟通环境。以上数据表明师生沟通的最大障碍主要来自于缺乏良好的沟通环境和没有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

二、高校师生沟通对策研究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宁的课堂气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学校是人们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无数的教学实践表明,师生良好的沟通,是实现教学目的,取得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影响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根据以上对海南省高校师生沟通的现状的分析,我们对高校师生沟通提出以下沟通对策,以期更好解决目前高校师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师生有效沟通提供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理论和依据。

1、对良性沟通动机的鼓励与支持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与教师沟通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两方面:一是学生通过与教师的沟通,获得教师对自己学习、生活以及情感等方面的指导,以期更好的完善自己,更好的成长;其二是促进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建立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教学相长”。以上的沟通动机是良性的,无论对学生的成长或者是对教师的教育目的的实现都是有益的,因此,针对调查中师生对双方沟通的需求都是迫切的,师生双方都认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对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沟通目的与心理需求,笔者认为这样良性的沟通动机在高校教学与管理中,应当是鼓励、支持与提倡的。

人际沟通理论认为,信息在交互的过程中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在沟通过程中要提高沟通的效率,沟通环境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可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相应增加对师生良性沟通动机的鼓励和宣传,引导和提倡,从而使学生对良性沟通动机的肯定与信心,消除害怕与教师沟通被误解为讨好教师,达到其他不良目的的思想负担;其次,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表现出良性沟通动机的需求心理,给予良性沟通动机以积极的暗示,思想的鼓励和行动的支持,从而在教学环境中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给予宽松的沟通环境,促进师生沟通的更好实现,最终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

良性沟通动机的鼓励与支持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师生比严重失衡的现状,对于师生更好进行沟通,争取更多沟通机会是非常重要有意义的。

2、以平等为沟通前提

管理学中的位差效应理论是指由于地位的不同使人形成“上位心理”和“下位心理”。具有上位心理的人因处在比别人高的层次而具有某种优越感,具有下位心理的人因处在比别人低的层次而有某种自卑感。位差效应在人际沟通与交流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其对沟通过程中双方心理有直接的影响。在高校师生沟通的过程中同样存在位差效应。我国的高校中虽然一直倡导师生沟通的民主平等,但由于传统的师生观念的影响以及师生双方实际处在直接或间接的隶属关系中,各自的权限和地位的不平衡,因而形成了习惯性的心理定势——教师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居高临下“家长”的心理状态,学生相应存在自卑或戒备的心理压力。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安或恐惧心理,无法大胆、坦诚地向教师敞开心扉;教师则多以权威者、施与者的身份出现,难于以成人的心态对待已经成人的学生;以至于沟通不成功或者根本无法进行。针对调查中高校学生处于“断乳期”的特殊情况和师生双方都希望以“朋友”的角色进行沟通的沟通期待,师生要进行有效的沟通,笔者认为最有效和最为可行的应该是首先应确立以平等为双方沟通的前提的沟通思想。在沟通过程中,师生均应学会换位思考,注意位差效应,教师应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上位心理,平等待生,不厚此薄彼,以成人的心态而非以家长的心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主动调整自己形成平等的沟通氛围引导学生展开沟通;而学生则应消除主观先入的对教师的偏见与下位意识,在教师的帮助和个人的努力下尽快走出“断乳期”,逐渐形成成熟的个人沟通心理,同样以既相互尊重又彼此信任的成人心态而非儿童心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3、建立多渠道的沟通方式

目前海南省以及我国大部分高校师生沟通多局限为课堂、讲座等一对多的沟通方式,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及单一的沟通方式是调查中影响高校师生沟通的最大障碍。为此,建立多渠道的沟通方式,是解决目前高校师生沟通障碍的有效途径。具体沟通方式建议如下:

(1)多种沟通媒体的使用,满足师生沟通中对不同媒体形式提供不同的沟通方式的要求。

面队面的沟通,以信息传递的及时以及信息反馈的快速成为人们喜欢的人际沟通重要方式之一。目前一些高校建立的“校长接待日”制度,借助这一制度,师生可以直接与校领导面对面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解决须解决的问题。建议教师也可在任课期间给予学生相对固定的沟通时间设立类似校长接待日的“教师接待日”,以便学生课后的沟通。

书信沟通,针对部分同学不习惯与教师面队面的沟通,或者对一些问题难以面队面提出,可以以书信为沟通的特殊媒介在师生之间开展沟通和交流活动,如可以设立“师生沟通信箱”“课程教师专用信箱”等形式,方便师生沟通。

电讯沟通,包括电话、手机短信、电子网络等电讯沟通方式。目前“校长热线”“书记热线”已经成为校园沟通的常见的方式,但毕竟热线有限,校长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热线接待,平常的师生沟通则要频繁的多。借助电子通讯设备进行师生沟通,是目前最为快捷有效和可行的沟通方式。电子通讯设备的不限时性和灵活性使沟通不限于时间、地点等因素,随时可以进行。建议课任教师在任课的第一时间便可以给学生留下可联系的电子通讯方式,可以是电话号码、电子邮箱、QQ号等等,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可为学生提供可联系的直接方式,更重要的是教师在第一时间通过公开联系方式的方法很好地表现了教师积极的沟通思想与及对学生的信任,给予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合作基础;学生亦应主动将联系方式告知教师,以方便师生之间沟通。其次,在学校网络上建立“师生论坛”,学校相关部门定期在论坛上、更新相关信息,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可在论坛上与教师进行交流;通过论坛,师生之间可以在此敞开心扉,自由交流,畅所欲言,不但能增进情感,还为教师及时教学信息,通知教学事项提供快速的服务,为师生沟通提供互动的平台,

(2)个性化的沟通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沟通需要。

个别沟通。针对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个性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不同的沟通需求、不同的思想认识,要求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不能采用统一的,固定的方法处理所有学生的问题,师生可选择个别沟通的方式,一对一进行沟通,从而了解学生的需求,更好地进行交流。

团队沟通。团队的人数以三到五个为宜,通过学生事前与教师约定谈话问题的方法开展,如针对“大学生大学期间是否可以恋爱”问题,师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的方式交流思想,加深认识,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专业沟通。通过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中进行师生沟通与交流。如学生通过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的方式与教师进行长期的联系与交流,学生不但可以在专业知识上有所收获,同时也会在长期的合作中与指导教师加深了解,增进感情。笔者发现,在多年的教学中,认识和了解学生的最好方法就是指导学生课后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师生接触频繁,交流机会增加,随着活动的开展,师生之间的了解逐渐加深,友谊随即增长,师生情谊甚至在学生工作以后转化成朋友关系。

(3)其他沟通方式。在高校师生沟通中,除以上沟通方式外,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桥梁作用,借助不同的学生活动,通过邀请教师指导,参与活动等方式,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提供平台。其次,目前各高校都已经建立的“学生心理咨询室”也应在师生沟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不是长期的闲置于阁,型同虚设。

4、学习一定的沟通技巧

有了良好的沟通动机、形成平等的沟通意识、具备一定的沟通环境氛围,要达到师生良好的沟通,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以提高沟通的能力。调查中,师生普遍认为,师生沟通的障碍还表现在对沟通技巧的缺乏,不懂得沟通技巧,往往给期望沟通者带来许多的困惑和尴尬,甚至令沟通无法进行,因此,师生都应加强沟通技巧的学习。目前我国高校针对大一新生普遍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心理教育等课程,然而,开设人际沟通课程的学校却极少,个别学校在全校性选修课程中开设了“人际沟通”(如海南省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生选修踊跃),但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老师只能在教有余力的情况下才开设,不能保证每学期或每年课程的开设,也就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针对学生对人际沟通技巧学习的迫切与及人际沟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建议各高校能对课程的开设给予一定的条件,如减轻任课教师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任务,增加课酬等方式,使任课教师能腾出时间及吸引教师进行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其次,可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采用定期讲座、沟通游戏活动等形式进行沟通技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伍茂国,徐丽君.人际交流.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沟通心态及沟通技巧范文2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233-01

体语即身体语言。体语是非语词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装饰、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等。人们可以通过身体语言表达丰富的意义。通过身体语言实现的沟通叫体语沟通。在实践中, 护理人员往往把重点放在语言沟通技巧上,而忽略了体语沟通技巧的应用, 从而使护患间沟有效性大打折扣。由于体语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又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 所以比语言信息更富有感染力, 因此, 护理人员应该正确掌握体语沟通的知识, 并在临床中适当运用, 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1 体语沟通的重要性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而在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中,对方是不是自己所喜欢或愿意接近的人将成为主要问题[1]。护患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因此护士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尤其在初次接待护理病人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语言沟通的技巧,同时也要重视体语沟通技巧的运用。如果一护士举止得体,在沟通的过程中重视病人的反映,并根据病人的反映随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且各种操作技术娴熟, 必定会给患者留下美好印象, 消除患者不良情绪, 使其产生依赖感与亲切感, 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从而达到心理护理与心理治疗的目的。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认为语言表达在沟通中只能起方向性及规定性的作用, 而非语言行为才能准确地反映出人的思想及感情[2]。

2 体语沟通技巧的正确应用

2. 1眼神的应用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睛是最有效地显露个体内心世界的途径,人对目光很难做到随意控制,人们用眼睛传达信息几乎是无极限的, 人的态度、情绪和情感变化都可以从眼睛中反映出来。观察力敏锐的护士可以从病人的目光中观察到病人的真实心态。因此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一种体语沟通。恰当地运用眼神能调节护患双方的心理距离, 热情亲切的注视, 是对患者的爱护和鼓励, 在患者对病情感到焦虑、恐惧的时候, 护士用善意的眼神可给患者带来安慰、鼓励以及希望。

2. 2表情的应用面部表情是另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人的面部有数十块表情肌,可产生极其复杂的变化,生成丰富的表情,这些表情可以非常灵活地表达各种不同的心态和情感。因此面部表情是体语沟通中最丰富的源泉。护士的表情是护士的仪表、行为、举止在面部表情的集中体现,对患者的心理影响较大[3]。面带微笑地迎接患者是进行护患沟通的第一步, 它可以大大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 从而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 消除护患之间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给患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2. 3人际距离的应用当人与人交往处于不同的空间距离时, 就会有不同的感觉, 从而产生不同的反应, 所以护士应有意识地调节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最好采用个人距离(0.4-1.2m),这样可以说话温柔,同时可以感知大量的体语信息。比如在和老年病人沟通时,护士可以尽量的靠近病人,耐心倾听病人的讲述,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

2.4身体接触和触摸的应用触摸是人际沟通的有力方式,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个体都有被触摸的需要,这是一种本能[4]。因此护士适当的抚摸病人,可缩短护患之间的心理距离, 增进护患的感情交流。如一位正在分娩的产妇, 护士可站在患者一旁, 一手握住产妇的手, 另一手抚摸产妇的额头, 从心理上减轻产妇临产时产生的疼痛, 消除心理恐惧, 增强生育的信心。

3 体会

护士仁爱的目光、微笑的面容、柔和的声调、同情和关心的态度、关切而恰当的抚慰, 可稳定患者的情绪, 使患者产生温暖、安全、亲切感, 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乐观情绪, 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从而缩短护患之间的距[5]。很多沟通专家认为, 体语勾通比语言行为更真实,因为它是无意识的,不像语言沟通中词语的选择可以有意识地控制, 非语言行为通常是一个人真实感情的更准确的流露和表达, 在某种情况下, 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会传递不同的甚至矛盾的信息, 通常体信息更能准确地指出说话者的真实感情[6]。所以笔者认为, 护士应加强自身修养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善于运用体语沟通技巧, 并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之,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虞积生,林春社会心理学[m] 150-153 民族出版社.

[2]赵长云, 范宇莹. 谈非语言沟通在护患关系中应用[J]. 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6) : 73.

[3]马燕, 许永珍. 护士与病人沟通顺利的必备条件[J]. 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 (6) : 56.

[4] 虞积生,林春社会心理学[m] 151民族出版社

沟通心态及沟通技巧范文3

关键词:整体护理;病房;护患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TU2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包括所有的被人们用来给予和接收信息的符号和线索。沟通可分为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以人体语言(非语言行为) 为载体进行的信息交换称为非语言沟通。在临床护理实践中, 护理人员常常需要应用适当的沟通技巧去收集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健康资料, 以制定护理计划并同时建立和发展良好的护患关系。然而很多情况下, 护理人员往往把重点只放在语言沟通技巧上而忽略了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 从而使护患沟通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由于非语言沟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又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 所以, 往往比语言性信息更富有感染力。因此, 护理人员有必要掌握一些非语言沟通的知识并在临床工作中运用适当的非语言沟通技巧以增加护患沟通的有效性, 从而提高整体护理的水平。

一、护患沟通的重要意义

语言在护患沟通中非常重要,在临床工作中,掌握语言沟通的技巧注意使用语言时的规范性和灵活性,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对于护患关系的和谐起着积极作用,可以促进护患关系的融洽,减少护患矛盾,达到让患者满意,在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

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护患之间的沟通及交往,在护理工作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是护患关系是否融洽的重要条件,也是医护工作人员的文化修养及护理水平高低的标准。在护理工作中,应当使用恰当的言语、精湛的专业技能,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在医疗护理活动中,护士要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治,也要顾及患者的情感需要。多一些问候和关怀,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紧张、焦躁的心情,使患者轻松的配合各项医疗检查及护理操作。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完善自己,掌握和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护士服务的对象是患者,护士的沟通技巧与患者情绪变化密切相关。语言的作用至关重要,所以护患关系的质量对改善医疗环境起着极其深远的作用,而护患之间沟通则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

二、整体护理模式病房护患沟通的技巧

1、 认真倾听

认真倾听不仅是指听对方谈话的单纯过程, 包括生理。认识和情感的过程, 如患者向我们护士谈其疾病的发病过程中, 护士应集中注意力, 耐心聆听其有用信息部分, 并在倾听过程中表现出乐意听讲的语言, 如点头、身体前倾并发出一些表现注意听讲的声音,如“嗯”、“哦”。总之, 认真倾听既可表示你的同情心,让病人感受到重视,心理上得到满足,又可以了解其需要, 收集完整的资料, 制定出适合病人的护理目标和措施。

2、整体护理中的语言交流

与病人进行交谈时, 针对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的病人选择不同的语言, 如对文化层次低,不懂医学的病人, 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便于病人理解; 对文化层次较高,想了解医学知识的病人, 我们讲些医学哲理及疾病过程, 帮助病人掌握有关知识。在收集病人有关资料时, 我们首先礼貌称呼对方, 然后自我介绍, 说明交谈的目的, 在交谈中使用“护士文明用语”, 特别注意用好称呼语, 问候语, 尊重语, 请字当头, 谢不离口, 常说对不起, 使病人感到亲切。同时在交谈中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科学性和教育性。通过积极的语言沟通, 既能解释病人的疑难问题, 消除思想顾虑, 又能激励和指导病人,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整体护理中的非言语沟通

与患者非言语沟通是指护理人员利用大方得体的仪表(包括着装打扮、气质风度)和和蔼亲切的体态语言(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形态、语调语速、手势、眼神) 等影响患者, 使其尊重、信任医护人员及其护理工作并愿意合作治疗疾病。作为护士, 更应以美的形象从情感上征服病人, 使他们保持良好心境, 以利于恢复健康。事实上,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态度特别在意, 护理人员的耐心、友好、善良和周到的护理服务, 更能体现对他们的关怀和尊重, 有助于他们积极合作治疗。

仪表: 仪表是非语言沟通的首要因素。护士端庄的举止言行、良好的气质风度、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可使病人不安的心情得到安慰。着装整洁, 仪表大方,不浓装艳抹, 可显示出护士精力充沛、自信, 给病人安全而受尊敬的感觉。露于帽沿外卷曲的头发、艳丽的高衣领、咯咯作响的高跟鞋、浓装艳抹等, 都与护士工作的性质和病房幽静的环境很不协调。服装的脏、乱、破会使病人产生不信任、害怕和厌恶的感觉。事实上, 患者更愿意接受面容形体好、端庄大方、言语流畅悦耳、动作敏捷的护士的护理服务。

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通过人的姿势、步态、面部表情、目光等传达的信息。轻柔的动作、友好的表情、端庄的仪表等都有着丰富的内涵, 和动听的言语一样, 在交流中起相当大的作用。护士和病人都可以从相互的姿态、眼神、表情、动作中感觉出温暖、理解、安慰、厌恶、焦虑不安等各种情感信息, 其作用比言语传达更强烈和真实。如急重症病人表现出紧张、恐惧的神情时, 医护人员从容、镇定的护理和坚定、鼓励的目光可使病人情绪逐步稳定, 并积极配合治疗。在治疗

过程中, 尤其是急重症患者除有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外, 还会出现“童心复萌”现象, 这是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安全需求。此时护理人员可以握住病人的手。这一简单的体态语言, 会让病人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心, 使他们感到安全, 从而缓解紧张情绪, 有利于疾病治疗。相反, 一些不良体态习惯会给护理工作带来消极影响。如: 走路慢慢吞吞、一步三扭、边走边哼小调, 就显得懒散、怠慢与失职。护士在工作中大惊小怪或有意躲避病人或家属的正常接触,都会给病人带来不快与痛苦, 从而影响护理工作者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 影响护患沟通的有效性。

4、关心和帮助患者

患者的心理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患者转归和康复, 在实际工作中与患者接触最多的是护士, 最了解他们的是护士, 患者在陌生环境别需要温暖和帮助。护士要针对不同病情、不同性格进行心理护理, 使护患双方在感情上、心理上相互沟通, 促进彼此了解, 使患者对护理人员心诚悦服, 达到积极配合治疗恢复健康之目的。

5、注意控制情绪

护士不应向患者发怒, 要设法控制自己的心态, 以唤起患者的治疗信心, 增加其安全感。切忌把不良情绪带给患者, 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激化护患关系, 这正是护士良好的教养和美好心灵的表现。

总之, 整体护理模式中护患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广大护理工作者要进一步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不断学习和运用护患沟通技巧,以便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洪兰. 加强护患沟通 减少护理纠纷[J]. 中国医药指南, 2008,(19)

[2] 王冬梅. 护患沟通不当而引发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J]. 中国民康医学, 2006,(16)

[3] 邵小丽, 姚春艳, 姜亚波. 浅析护患沟通对预防护理纠纷的作用[J]. 吉林医学, 2006,(10)

沟通心态及沟通技巧范文4

随着医学领域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医疗模式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变,现在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医疗模式的转变,对临床护理中护患之间关系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应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要求,使患者尽量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护患沟通要顺应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现结合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浅谈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沟通技巧。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模式也向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解决好患者各方面的需求,使患者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中。因此,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互相沟通是不可或缺的,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前提与基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除了较扎实的护理技术外,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护理人员必备的。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保证护生和护理之间良好的协作、护患之间良好的关系与信任,从而保证临床中护理的正常进行。护理部上下、左右的有效沟通是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因受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往往在这方面所作的工作效果不会太明显。究竞怎样才能使护理部的沟通工作真正取得实际效果呢?这就需要沉下心来深人体味,并循循善诱,找出方法。

1影响沟通的不利因素

1.1背景因素:首先从社会角色分析:由于沟通双方担任的角色不同.看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也不一样。其次从文化背景分析:分为两个方面:①长期的文化积淀,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交流时会有不同的观点;②文化教育程度的不一致,年资高、经验丰富的护士长与年轻的专科、本科护士的思维方式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肯定会影响彼此间的都通;③环境因素的影响:谈话场所和氛围对导致沟通不利。

1.2护士长的个人因素:①个人的心理因素:如情绪控制不当;②态度不正确;③个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方式的不同;④个人的形象因素:包括护士长的业务水平、管理能力、道德品质等综合印象。

2消除沟通不利因素的方法

2.1利用讯息反馈法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所做出的决定是否正确:①仔细观察对方的体态语言和情绪表达;②积极鼓励护士反馈意见,多让护士倾诉,注意倾听;③核实:当护士长和护士沟通时,对不太确定的话语.可要求对方重复,以免误解:④自我反馈.护士长传递信息是如果意思没有讲明确.应法适当做出调整。

2.2利用多种沟通方式与护士建立良好互动:①非正式沟询的交往形式如外出游玩、联谊会、家庭聚会等.并与护士坦诚、开放地交谈,彼此分享信任和共识;②书面沟通:如护士办公室的记事黑板除了作病人记录外.还可以开辟一小块作为护士学习园地,传递信息或针对护理工作的学习材料.如“休克病人的抢救程序”打印发给护士.1周后笔试;平时发动护士写小结、体会或提出合理化建议;③电话沟通;④网络沟通的同时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3善于运用沟通技巧,努力做到用心沟通

3.1要有语言表达技巧

①语言力求简洁明快、有重点。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心态要放平和。对犯错误的护士,不能一味批评,首先应肯定她的优点,再指出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充分考虑到护士的个性特征,有的针对性地采取相关对策。

3.2要有倾听的技巧:护士长要站在说话者的立场上,运用对方的思维架构去理解,同时客观的倾听,不轻易打断对方谈话或转变话题,更不自作主张地将认为不重要的信息忽略。

3.3要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护士长倾听时,姿态应端正、稳重、自然。通过微笑、点头或者轻移位置,以便清楚地注意到对方的言语方式,来表明你的兴趣与欣赏。谈话时,用明快的声调伴以微笑及适当的手势来配合优美的语言。当阐述、声明自己观点时,可以先通过手势来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强调你谈话内容的重要性.然后身体前倾,变化语调,配合适当的手势来强调重点。

3.4要注意运用副语言沟通:副语言是指通过非词语的声音如重音、声调的变化、哭、笑、停顿来实现的。一句话的含义往往不仅决定于其字面的意义,而且决定于他的弦外之音。如简单的口头语你真行,当音调较低、语气肯定时,他表示由衷的赞赏,但当音调升高、语气抑扬,则完全变成了刻薄的讥讽和幸灾乐祸。护士长与护士的有效沟通是非常必要的,护士长应具有良好的沟通意识,避免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采取多样的沟通方式和适当的沟通技巧,更好地发挥护士功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现在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也相应面对巨大的压力。因此,护理人员之间也要有良好的沟通,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尽量将压力降低。同事之间要互相鼓励安慰,互相帮助,共同将工作做好。对于较特殊的患者,要共同查资料,共同讨论,同时护士长要多关心护理人员,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情况,主动提供帮助,要多提出表扬与肯定,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护理人员只有共同努力,增强沟通,才能形成一个支持互助的团体,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综上所述,沟通是手段、沟通是技巧、沟通是桥梁。只要我们怀抱一颗真诚的心,用心去沟通,就会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建立起一个领导和同志、同志和同志、护理工作整体和患者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良好关系,就会出现一个和谐顺畅的医护工作新局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学会沟通是每位护理人员的必备技能,只有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保证医护之间、护患之间、护理人员之间良好的关系,保证护理工作快捷、有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张金枝.加强护患沟通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6):75

[2]李付华.加强医护患沟通防范医疗纠纷[Jj.中国实用神经病杂志,2010,13(1):8

[3]叶荣.在护理过程中如何与患者沟通[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2(1):70

[4]李风娟.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的意义[J].中华中西医临床杂志,2008,6(4):147

沟通心态及沟通技巧范文5

[中图分类号] R135.9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03-01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龄速度最快、老年人绝对数最多的国家。研究老年人健康问题及如何为他们提供优质的老年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的一大课题。由于疾病使老年患者身体和精神发生了变化,与其沟通会使老年人认知、记忆、语言表达清晰度的退化等产生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就如何让把握与老年患者的有效沟通技巧介绍如下:

1 老年患者生理病理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出现种种衰老现象,组织器官和生理功能趋向衰退:视觉、听觉功能减退;记忆力减退;专注力下降;部分老年人因疾病出现语言、意识障碍。身体组织器官衰退、疾病、家庭以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会给老年人带来精神上的困扰。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对自己护理的老年患者有充分的认识,以宽容的心态,以换角色的方式理解对方。

2 评估老年患者的沟通能力 根据老年患者沟通能力选用适当的沟通方式或方法,除交谈外。还可以运用表情、手势、图片、文字、提示卡、教具等。如:在向视觉功能减退患者介绍文字资料时,资料的字体应加大,让患者戴眼镜尽量使用简单语句或用大的图像来解释:沟通听力减退患者时,可让患者戴上助听器或根据情况适当提高音量,或对听力好的一侧耳朵讲话,谈话是语调要平缓,语句尽可能简单,使老年患者有重复信息的时间以便于接受和理解。

3 护理人员良好的工作态度 态度是影响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的决定因素。工作态度收受医院环境、患者素质及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影响。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的效果是不同的。护士不能选择患者,但我们可以选择积极工作态度,对环境正确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调整自己,适应护理工作。

4 娴熟的护理技术和扎实的专业水平 老年患者多患长年慢性疾病,往往存在同时患多种疾病的情况,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护理技术是硬件,是语言技巧无法掩饰的。

5 与老年患者的有效沟通技巧

5.1 尊重患者,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老年人。在老年患者进行沟通时,首先要做到满足患者对尊重的需求,同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仪表、站或坐的姿势,态度要从容镇定、充满自信、给患者以信任、安全感。

5.2 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是良好沟通的起始,而恰当的选择沟通的时机是一种艺术,选择不同的时间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5.3 语言沟通时的注意事项 护士在于老年患者交谈时态度要诚恳,要掌握聆听和打断技巧。护士语音要柔和悦耳,说话速度要慢,吐字要清晰。在语言沟通时,要注意争取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在交流过程中,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沟通心态及沟通技巧范文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的发展,护理工作内容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扩大,服务对象对从业人员要求越来越高,护理职业队伍的人员素质也不断提高,广博的文化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灵活的沟通技巧也成为现代化护士必备的素质条件。

1 沟通的概念与重要性

1.1 沟通是人与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情况或情感的过程,是将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使护患双方互相理解和配合,防止护患纠纷发生,加强护患沟通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护理质量,护士在与病人沟通过程中,还涉及许多的专业知识,如果护士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就无法取得患者的信任,无法有效沟通。因此,加强护患沟通可督促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完善自己,提高业务水平和护理质量。

1.2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窗口,是患者与医院接触最多、最广泛的场所,是患者就诊的第一步。由于门诊患者来自四面八方,每一个患者的性格特点、文化素质、家庭环境、经济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所患疾病的轻重以及对疾病痛苦的承受力不同,各个患者求医问药的心态也表现不一。因此门诊护士必须要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迅速果断的工作作风,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剖析其心理活动规律,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心态表现,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分别对待、热情接待、耐心作好解释工作,安抚和疏导工作,尤其是要正确运用沟通技巧。

2 语言交流沟通技巧

2.1 语言是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护士既要有过硬的护理技术,还要有良好的语言修养,做到语言文雅,关心体贴患者,护士工作中的一言一行都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影响,窃窃私语会使患者反感误会,温柔的语言会使患者感到愉快,同情的语言患者感到安慰,坚定的语言会使患者感到安全。在解答病人的问题时,要讲究语言的科学性,要认真分析、实事求是,对疾病的解释和病情的判断要有根据,回答提问要合理,语言要严谨,切不可不懂装懂,信口开河地回答患者的问题,否则会使患者感到失望,失去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甚至延误患者的诊疗。如个别患者对医务人员有误解时应积极地做好协调工作,用良好的语言化解矛盾,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2.2 用词沟通交流技巧:护理工作担负着维护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的崇高使命。在护理工作中,用词要适当,使对方能听懂,同一种事情,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调,不同的词汇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在接待患者时,应给予患者极大的关注,主动与来诊患者打招呼,热情、耐心、细致地介绍医院的环境。疾病的防治知识,真诚回答患者的问题,并亲切告诉患者,如果你在候诊时有问题、有困难,请随时告诉我们,我们将会尽全力为您服务,解决困难。如对医疗费有疑问的患者及家属,我们就将医疗费用清单上的项目作详细解释,并与物价局制定的收费标准作比较,尽力做到让患者及家属清楚、明白、放心。相信医院收费是合理的,只有这样真诚的对待患者,才能使患者与我们的距离缩短,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才能达到护患和谐,让患者易于接受。

2.3 倾听:关爱患者,倾听是高度感知的过程,要学会良好的倾听习惯,每一个来到医院的患者,都希望得到医德好、技术高的医生给他们诊病,得到优质的诊疗护理。所以我们在倾听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环境、位置,有无身心的不适等。护士最好也坐在患者的对面,并保持眼睛在同一水平,尽量让患者占“主导”地位,不可打断患者的讲话,及时了解对方需求,解决对方需求,还要了解对方是否听清楚,听懂了我们的讲话意图。这一点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很重要,有时患者由于患病的痛苦,会产生一种不良的情绪,易激动、易发怒、心烦意乱、常为小事而发火,此时,我们应注意倾听,让患者把话说完,然后说,对不起,我们的工作还不够完善,我们会尽力解决你的问题,为你服好务,让你满意为止。当时如果你有过多的解释,他会认为你不听他的意见,不尊重他,会使矛盾激化,因此,要学会良好的倾听习惯。

3 非语言沟通技巧

3.1 面部表情运用技巧:实行微笑服务,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开展微笑服务,微笑是人间最美好的语言,微笑是期待的阳光、是健康的朋友,自然而真诚的微笑对患者的安抚作用有时能胜过药物的作用。微笑能使患者消除陌生感,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受疾病困扰的患者能经常看到护士的微笑,会使患者感到无比的温暖,给患者增添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如果我们在接待患者的过程中,面部没有任何表情,没有微笑就会使患者感到生硬,会增加患者的紧张感,会让患者认为这样的护士难以接近,无形中加大了护患之间的隔阂。因此,护士应时刻把微笑带给患者,不能把任何不愉快的表情流露到脸上而影响患者的情绪。

3.2 身体语言(姿势、仪表)交流技巧:好的仪表不仅给患者以视觉上享受,同时也给患者以人格上的尊重,护士在与患者交谈时,应着装合体,举止稳重大方,表情自然,略施淡妆,使人看起来精神焕发。注意手势大方得体,不宜指手划脚、拉拉扯扯、手舞足蹈等,这些都是失礼的表现,会令人感到不得体和缺乏教养,应采用轻松自然的姿势。另外,不要频繁改变姿势,以免患者觉得漫不经心和不耐烦,伤害患者的自尊心。适当应用身体语言有利于护理工作。例如:患者和护士交谈时,护士对所理解的内容等要及时反馈给患者,灵活运用手势、点头等动作,能使交流有效进行,因此,护士要充分认识到身体语言在护患沟通中的重要性,尤其对那些单纯用语言交流有困难的患者。

恰当的运用非语言交流对融洽护患关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院护士除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外,从2004年起还进行了定期的礼仪培训,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摒弃了不良的习惯,努力做到以亲切的目光迎送患者,以热情的手势请患者坐下、以专注的眼睛与患者交谈、以喜悦的心情与患者分享病情的康复,从而塑造了“白衣天使”的仪表美、心灵美,大大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

4 讨论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及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越来越让我们觉得只有掌握与病人沟通技巧、善待病人,才能赢得医疗市场[1]。良好的沟通不仅要求护士具备熟练的业务技能,还要加强语言修养,不断提高护士素质,以精湛的护理技术、优质的服务态度取信于病人。注意收集反馈病人需求,增加护患沟通效果,无论是语言的或非语言的信息均要注意收集,努力加强与患者沟通能力,改进护理工作,善于发现患者的需求,多为患者着想,多关心患者、多关爱患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患者顾虑,解除患者就诊中的实际困难,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降低护患之间障碍的发生,从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通过良好的护患沟通,使护患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从2004年3月~2006年10月满意度由95%提高到了98.6%,使原来陌生的护患关系变成了亲切友好、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实践告诉我们,只有良好的护患沟通才能使护患关系更亲密、更和谐,才能增进患者身心健康,促进疾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