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课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专业课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专业课基础知识

计算机专业课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高职教育 计算机应用基础

Abstract: The Cours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is a foundation course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to master basic computer knowledge and operational application, is a necessary foundation course before learning the computer-aided design courses for th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is a course of skill necessary for working. Through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he author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Based on that, the author will discus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urse teaching, and introduce the experience collected in teaching practice from six aspects.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中图分类号:P315.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高职高专教育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在高职教育中,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日益普及,高职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

我院是一所建筑类高职高专学院,各个专业均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该课程不仅是CAD课程教学的基础课程,也是其他专业认知和操作计算机的入门课程。在告别了传统的建筑施工设计向智能化制图识图建筑设计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显得更为重要。

一、上课初始,要使学生们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

所谓“心有多大,舞台才有多大”,上课初始,很多学生就停留在玩电脑游戏、网上看电影、QQ聊天的层次,如何动其心,让学生对计算机有更多的憧憬更多学习的欲望呢,这是上课初始老师要思考的。

通常老师上课就开始讲授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组成知识,而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兴趣和意愿就降低很多。我们可以结合学生以前接触电脑的感受,谈计算机给我们自己带来如何的影响,带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致;然后,举例计算机在以后他们专业中、工作中计算机应用知识的重要性,罗列需要学习和应用的知识点;第三,联系该专业一些重要课程,比如我院各个专业均开设的CAD课程需要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为基础才能学的更好。第四,告知学生计算机并不神秘并不难,重要的是有学好用好计算机的心。最后,鼓励学生通过努力考取计算机等级证书。总之,老师通过各个方面刺激学生对计算机的爱好和重视,这样才好开展以后的教与学,更好的实现该课程教与学的目标 。

二、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里,主要有几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施教和学习方法各有不同,选对适合的教学方法则更是事半功倍,分别简单介绍一下。

比如计算机组装,这个知识点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大一的学生都怀揣自己买电脑用电脑的想法,那么告诉学生学完这个知识点,我们每个人都能选自己电脑的配件并自己组装电脑,学生这种强烈学习该知识点的热情就被激发起来。这个知识点的教学呢,如果有条件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拆装电脑,如果没有条件,可以给学生在多媒体教室放映《万事无忧》软件,让学生更真实的学习和应用该知识点,这样学生很有成就感。

比如打字训练,首先让学生打开金山打字自己测试自己的打字速度,然后老师用自己键指如飞的速度震撼学生,同时谈谈打字为什么对于计算机用户多么重要,接着是给学生分析老师的快和学生的慢是因为什么,最后是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练习,这一般来说是每个计算机应用老师常用的方法,不过还有一点是这个训练过程是很枯燥的,老师可以间断组织学生课堂比赛,这种比赛如果组织的好,学生的激情和斗志会很好的调动起来,同时帮助有些打字确实很慢的学生分析打字慢的缘由,鼓励这些学生加强联系,往往最后这些学生通过一段时间课内外的加强联系都能打字每分钟在四十字以上,这就给他们以后的计算机应用和打字提高提供了很多的基础。而有些学生呢,号称“一指禅”,打字速度中等偏上,如何提高他们的打字速度呢,我们要因材施教,比如让他们反复默写键盘,改掉一指禅的习惯,反复练习盲打,一段时间后这些学生的打字速度常常能提高到惊人的每分钟七十字左右。

比如WORD和EXCEL练习,往往直接按课本介绍具体的小操作学生会感到枯燥厌烦,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屡试不爽。每次课,老师都要根据讲授内容设置教学任务,讲课的时候围绕这个任务实现这个任务按步骤操作,因为每次小课老师都要有抽检积分,学生带着任务听课、随老师一起操作,效果很是突出。在这些练习里,往往对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认真听课要求较高,不仅老师讲课要重点突出、难点详解,而且学生要紧跟老师的操作步骤练习。在这些上机实训课中,每次上机任务老师要严格检查学生的上机作业。

三、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服务于教与学的过程

想让学生学习好这门课程,就得调用一切师生可以调用的教学资源。比如理论课用多媒体教学,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看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难点,有助于学生在上机实践课上跟着老师的步骤操作;实践课程使用实训机房,在实践课程中,有理论课的基础,可以抽一个学生到教师主机上做老师的小助手,这个名誉很多学生都很乐意挑战,这样学生不仅能看到老师如何操作,老师也能边讲解边指导有些不会的学生操作;上传教师的电子课件到学生班级群,有些学生课上没有很好的掌握课内知识,可以利用老师的电子课件课下好好学习;定期在学生班级群里展示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不仅可以鼓励优秀学生不断攀登知识巅峰,还能给稍弱的学生示范超越的目标;组织优秀学生给学校机房安装软件或者维修电脑,这部分学生往往是班级的佼佼者,不甘于课内知识,这样的机会给了他们,往往这些学生跟着机房管理老师能学到更多更强的知识。

对于我们老师呢,也可以把多年来自己积累的优秀的学生作品做一个资源库,这些教学资源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还有助于老师间相互学习探讨。

四、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对老师来说,在我院,不仅有学院组织的全院计算机能力大赛、说课比赛、优质课比赛,还有我们系组织的各种说课、优质课、课程探讨等等,这些途径很好的激励和提高各个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老师的教学技能和知识更新。

对学生来说,组织兴趣小组或课题小组,比如装机比赛、打字比赛、PPT大赛、文案制作,这些项目的开展,使得学生不仅能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更好地学习该课程,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竞争力和不断挑战自我的能力。

五、给学生制定较为严格的考勤制度和考试制度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刚经历过高考的洗礼,学生刚上大学倍感轻松,有些学生误认为计算机是附属课程而已甚至逃课或者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手机等等,而作为老师应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和考试制度,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分不自觉的学生,有效的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与学的任务。比如,每次上课随意抽查点名,每个知识点进行小测,根据课上表现、考勤制度和考试制度,最终决定学生的该课程的成绩。

结束语

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社会人们使用计算机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影响着人们掌握信息化技术的程度,同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社会不同层次工作和生活的需求,我们教师要再接再励,不断学习、琢磨,让计算机更好地服务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计算机专业课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类专业 专业设置 课程衔接 文化基础课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和人才输送渠道的逐步畅通,中职毕业生通过对口考试、3+2等模式中职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的人数不断增长,中职毕业生的比例逐步加大。中高职衔接无疑已成为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中职毕业生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也使得中职教育不再是传统的断头教育,大大提高了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然而,通过对我校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并不顺利,甚至有的学生因为学习跟不上考虑退学。这说明中、高职教育在课程衔接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通过合理进行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使之适应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客观需要,将有力提高计算机专业中、高职的专业建设,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突出的问题

1.高职与中职专业课程课程标准与内容重复

由于普高生源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是本科的缩减,专业课程的教学起点按普高生的要求,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引领和提升作用。其中专业课程和技能训练有很多内容是重复的,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开设课程重复的有corelDRAW、Flash、Photoshop、网页制作、C语言,因此对口升学进入高职的学生由于学过,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既造成学生学习时间浪费,又造成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科目相同,教学内容重复,加上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都区别不大,中、高职根本体现不出是培养两个不同层次人才的教学目标。

2.高职与中职文化素质要求存在脱节现象

许多中职学校为了突出“就业为向导”,过度“重技能、轻文化”,在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时,人为地使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比重失衡。为了满足专业课时数,任意删减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使得文化课几乎成了陪衬。中职语文、数学和英语从每周四节减到每周两节,甚而每周一节。中职生原来的文化基础就偏低,加上如此认识上的偏颇,导致学生和老师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把文化课放到了末位,导致了中职毕业生文化基础相当薄弱。

高职院校一般都开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文化基础课,中职生进入高职后适应不了这些课程的教学要求,上课听不懂,课后作业不会做,学习跟不上。文化基础薄弱在学习高职专业课程时问题一样严重,以网页制作、平面设计相关课程corelDRAW、Photoshop为例,中职的要求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会模仿别人的作品,高职的要求就是怎么使用这些软件做出有创意的好的作品来,这更高层次的要求则需要学生有更高的综合素质,而这恰恰需要文化底蕴,语文功底是必需的,编程类的课程和数学又有莫大的关系,对于中职生来说,软件应用的技能技巧,他们在中职就已经学过了,他们缺少的正是文化基础。中职生和普高生混班上课,文化课跟不上,在浪费时间重复学习的专业课上也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二、 实现中、高职更有效衔接的解决办法

如《决定》中指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

1.纠正思想,摆正文化基础课的合理位置

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并非是矛盾对立的,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中等职业教育不能仅局限于狭窄的专业技能训练,必须重视对学生普通文化素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即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基础课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形成服务,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转换职业、适应社会发展做好准备。宽厚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文化基础课的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就业的问题,更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问题。应当按照教育部有关中职教学“相当于普通高中”文化基础的要求,保证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教学课时和质量。要明确中职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打好扎实的文化基础,这对于未来学生的发展以及高职衔接都有着“压倒一切”的重要性。

2.以就业为向导进行文化基础课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在文化基础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组织中体现计算机专业特色,与职业对应的工作岗位群发生必要联系。如英语课可以选择计算机英语,设计类的语文课程中可以加入专业相关的各类文案策划,通过与专业课的紧密结合,达到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的衔接,从而对专业知识起到深化和指导作用。中职学校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应当遵循教学循序渐进的规律,同时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人文选修课。

3.把握专业课程的难度

很多中职院校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把培养目标上移,甚至在教学中采用高职高专教材,造成两者的培养目标交叉混乱。中职的专业课相当于高职的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课应少而精,重点强调实训,突出操作技能的训练。如编程类课程应该适当降低要求。

结语:在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中、高职衔接的模式越来越多样,继续接受高层次的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共识,选择中职教育也不只是这类学生谋生的手段,而是作为修改自我完善的过程,因此,在中职教育中合理定位文化基础课的教学,为学生进入高职后的深造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使得中高职教育能有很好的衔接,使他们成为真正熟练的技术型人才,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计算机专业课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应用专业 课程设置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各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开始兴起。那时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正处于普及应用阶段,因此当时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是各专业中最为热门的专业,学生就业供不应求,各中职学校也就争相发展此专业。但经过十来年的时间,计算机应用普及到各领域、深入到各家庭,特别是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课程已成为了大多数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后,没有真正掌握专业技能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很难找到理想工作了。特别是大学扩大招生比例,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严重受影响后,学生要深入学习计算机专业技能的难度就更大了,这导致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萎缩。如何对计算机专业进行定位,如何进行课程设置,这就成了计算机教师们常论的话题了。

1 计算机类专业的细化

计算机类的专业在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中职专业目录中包括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及外设维修四个专业,但在2010年新专业目录中包括了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软件与信息服务、客户信息服务、计算机速录、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等11个专业。

2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定位

2.1 计算机辅助设计。能熟练地运用CAD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生掌握设计、制图知识,主要以培养初中级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员为目标。

2.2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进一步学习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应让学生适当掌握美工知识,必须要在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之上。

2.3 计算机网络。为了培养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和网页设计人员,重点掌握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4 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以应用程序设计人员和初级程序员为主要培养目标,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应用程序设计的学习。

笔者认为,计算机应用专业主要有上述几个方向。

当然对于目前的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源素质相对较差,要全部掌握这几方面的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定位到面向基层岗位,让学生学会具体的应用、维护、组网和简单设计,培养学生成为具备“一技之长”的一线应用型人才,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

从总体来看,计算机类的专业在细化,可实际运作过程中,各中职学校对专业的设置也在细化吗?近几年来,各中职学校的生源在萎缩,计算机专业也不再热门,二级城市普通的中职学校所招收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数越来越少,大部分学校都只能开设一至两个班。而在这些学生中,有想学平面设计的,有想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想学网站建设的,有想学速录的……对于他们不同的需求,学校考虑到教育成本,不可能专门为几个人开设一个专业班,但又不可能不开设他们想学的专业课,怎么解决这些矛盾呢?那就来个大杂烩吧,专业名统称为计算机应用,课程设置把学生所需的几个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都弄上,课时不够怎么办?压缩语、数、外等基础课程,这样就完全违背了教育部制度的课程设置原则。那么,如何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合理有效的课程设置呢?

3.1 就业市场分析。在做课程设置之前,应该先做就业市场分析。

3.2 课程设置。有了以上的市场依据,那么我们计算机应用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宽基础、重技能”的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也就有了雏形了。

第一,公共基础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电工等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也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同时也为少部分的对口升学打下基础。

第二,专业基础课。这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学会的,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汉字输入技术、常用工具软件等知识。这类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

第三,专业必修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体现职业的针对性,是本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主要课程有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工具类软件等。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劳动部的操作员中级的职业技术鉴定考试,使证书与毕业证挂钩。

第四,专业选修课程。设置该类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一个或多个制作类的专业软件,以使将来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多一分竞争优势。如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网页制作等。不强求学生门门优秀,只要能精通一门,将来都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总之,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决策者深思熟虑。我们必须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依据市场需求合理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张力.中专学校计算机课程的设置[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12).

计算机专业课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CDIO;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054-02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提出,教育是振兴民族的基础基石,我国目前把教育提高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高度。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现状是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大用人单位普遍要求学生要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要具备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要具有良好的个人价值取向。CDIO工程培养大纲将大学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高校的教育职能是要服务于社会,其重要的发展方向是要适合当前市场的需求,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培养具有时代特征人才的先进工程教育理念。理工科计算机专业作为工科院校的一个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上承载着非常重要的责任,但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理工科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目前在国内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于是,昆明理工大学计算机系尝试着在CDIO工程教育理念下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以期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中提供一种新思路。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

1.对基础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学内容的整合就是将原有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的各门课程中的相关内容通过新的组合方式进行删减、整理与合并,使相关课程能够形成内容冗余度少、结构性好、整体协调的新型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目前需要的具有扎实基础、宽阔知识面和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基石,通过计算机专业各门课程内容的整合,使原有的教学内容容量扩大、内容更新、知识渗透力增强;同时也要将计算机学科发展的最新理论和新技术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形成符合当前时展的计算机专业学科内容的新体系。昆明理工大学计算机系对教学内容整合的具体要求主要表现为:经典计算机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数理思想,科学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立足于传统教学手段,配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经典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打下扎实的基础。计算机的重点是硬件知识与软件知识的结合,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介绍计算机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联系,或将其他专业中的计算机问题作为实例进行分析,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增强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理论教学为主要形式,以实际应用为主要内容,以研究和分析为主要教学手段,将理论知识、实际应用、研究分析集于一体,创建“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良性思维模式。现代工程技术的计算机基础专题的重点是开拓学生的视野,侧重于人文教育,建立工程文化的概念。以讲座、讨论等方式作为学习方式,配以相关影音,影像,科技知识短片以获得学生的感性认识,且丰富了教学手段;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的讲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世界观。

2.科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师通过参加各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目前最新的科研成果,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自己的整体教学水平。学生可以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不仅可以了解教师从事计算机科学的最新动态,也可以掌握学科的最新成果,为学生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加有利于增加教学深度的延深,教学效果的逐步提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也同样具有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具体应用能力的良好效果,同样也能达到“做中学”的目的。例如,教师涉及的软件项目的具体代码的开发编写、嵌入式系统地硬件图纸设计和电路板制作、现实世界中的计算机应用需求等。

3.设计性实验与虚拟实验室。设计性实验是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有力补充。它是指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通过查阅资料构思设计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设备,自行拟定实验程序,自行实施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例如,算法分析试验:学生可以选择内部排序算法和外部排序算法进行比较、学生可以选择数据库相关的试验实现记录的冲突等试验的完成、也可以选择网络中的数据包拦截试验从网络中获得各种数据包的试验。另外,虚拟实验事也将是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计算机教学的有力补充。它是指用仿真技术、数字建模技术和多媒体应用技术等在微机上调制的可辅助或代替传统实验操作环境。通过进行虚拟实验,学生可以在不浪费任何硬件教学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各种实验尝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整体设计能力,实现设计运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也恰恰符合CD10工程教育理念。

三、教学内容的模块化与教学大纲的制定

随着我们的教育逐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对教学模式的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和经济性特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CDIO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必然要涉及到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的规划和建设,基于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的特点和CDIO工程教育理念,我们将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知识进行了模块化分类。从知识的结构上进行模块化分类为: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电子基础、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等几个模块,这种模块化的分类有利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展开。

经过对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模块化处理后,基于CDIO教育理念要对教学大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编写,使得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既涵盖教育部计算机专业对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要求,又符合CDIO强调能力提升的要求。对计算机专业知识进行三个层次的要求:掌握、理解和了解,以保证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同时注意到每个能力培养项目自身的特点,适当调整知识内容和结构,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在能力培养方面,基于学生主体性的考虑,我们也要充分贯彻“以生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差异,学习方法、习惯、能力上的差异,学习目的和态度上的差异,可以分层次进行能力培养项目的实践,可以选择性地参与科研、教研、实验设计等。

四、教学内容的设计

以“简单微程序控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作”这个具体的能力培养项目为例来说明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微程序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整个处理器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与运作。具体过程为:(1)通过文献查阅和方法分析等掌握微程序控制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对其进行基本模型建立,然后将整个微程序控制计算机进行分解为几个部分,对各部分的功能进行分解和定义提出每个功能模块的具体设计要求和注意事项。(2)将上一步的构思过程提出的进行指标细化,规定相应的参数,如指令系统的指令集的大小,指令的长度,指令所采用的寻址方式、后续指令地址的确定方式等内容,通过选择和计算得到控制存储器的容量大小。(3)利用现有的电子原件,按照实施方案进行设计制作,以期达到设计要求;处理器完成后。对各部分进行单项功能测试。(4)通过实际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找出影响性能的因素以及改善性能的方式,最后以报告或论文形式进行总结;同时准备对项目进行答辩。教师与其他非参与项目的小组组长作为项目答辩评委,答辩之后,按照CDIO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四个层面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

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难题,解决这些难题可以给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克服困难的激情和勇气。整个项目的完成不仅可以达到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更能够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锻炼提高检索文献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等。

五、结语

由于昆明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要求有自己的侧重点,加上近年来我校扩招导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难度。因此我们将在目前的情况下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遵循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理念,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同时将认真总结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经验和不足,期望能够在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上形成独具特色、切实可行的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工计算机教学新思路,提高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等,切实体现高校服务于社会的职能。

参考文献:

[1]王海瑞,李亚,张智斌,等.基于CDIO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30):21-22.

[2]王海瑞,李亚,张智斌.“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建设与改革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29):22-24.

[3]周红萍,高晓芳.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报,2008,(02).

[4]李善寿.CDIO工程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实施方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2).

计算机专业课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 基础知识 实践动手能力

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是当代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国家教育部又决定,把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等信息技术作为中学的一门必修课开设,这就要求我们在校的中专学生更应当认识到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重要性,进而去学习它、掌握它、运用它。

现在,中专学校虽然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课程都还比较基础,同当今流行的知识还有一定的距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又应当如何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同社会的要求相适应,特别是现在的中专生基础普通比较差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一、适应市场经济,确立专业改革目标

当前计算机科学及计算机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多媒体化和行业化的方向迅速发展。尽管我国中专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无论是设备还是师资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计算机教育也取得较大成就,但面对计算机科学的高速发展,与之相应的计算应用教学就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目前的中专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使用计算机进行一定文字、数据处理,也能制作一些简单的工业控制单片机接口电路,以及操作和维护计算机。但在计篡机网络的使用和维护,信息处理中多媒体制作,广告影像中图形图像处理,工业设计中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办公自动化中的电子商务等岗位中,都缺少合格的中等应用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显然,应由此确立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和爱好

如果对计算机不感兴趣,是学不好计算机课的。特别是有些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不多,不知道计算机到底能够做些什么,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而不愿意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情况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是非常重要的。我的做法是在上这门课的内容之前,先讲一些计算机行业的人和事,比如比尔・盖茨的创业史等,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种向往,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再讲一些计算机和网络能够给人们的现代生活带来的好处,让学生们知道现代生活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从而增强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信心和决心。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学习时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

三、坚持科学发展,优化课程设置

中专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要目的的教育,侧重于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其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也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考虑职业教育的需要,按照将来学生就业方向进行课程设置,对不同的专业要安排相应的专业课程,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淘汰一些过于简单的操作基础教学,对于教学内容要进行筛选,尽量加入一些与实际相接近的科目,淘汰一些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课程和一些已经被淘汰和即将被淘汰的理论和软件课程的开发。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得计算机在各个行业以极快的速度渗透和发展,专业化、行业化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不断涌现,许多计算机专业课程陈旧的滞后现象立时显现出来。所以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一定要盯破单一按学科系统组合的结构,应向专业化、行业化和通用化方向发展。

就目前社会对中等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来看,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大多数求职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如普通职高、短期培训、就业培训等)都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普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文字录入员、电脑等级操作员)的社会需求渐趋饱和,而行业性或专业性较强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在市场上十分看好。因为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不断更新,使得教学也处在不断变化改革之中。所以中专计算机专业设置应改变过于呆板,不能灵活跟踪社会需求和学生求学需求的课程结构,而应形成动态的具有“弹性适应”的课程体系。

四、联系就业教育,创造实践机会

中专生的优势在于其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与社会相接轨,与企业的需要相接轨,知道企业所需,育其企业之所求。工作学习离不开实践,再好的理论也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因此,要想让学生走出校门就能马上进入到生产状态就需要学校提供跟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学习知识的同时更早的体会到工作的乐趣。在企业实习期间可以使学生明白所学为所用,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的放矢,做到学时心中有数。而企业也可在锻炼学生的同时,优先选拔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作为技术后备。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通过企业实践可以使学生与企业较早的接触,在就业的时候更好的进行双向选择,对增加学生的就业率,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以及增加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很大的作用。

五、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学质量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手段,在培训内容上以落实课程纲要为核心,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针对计算机知识更新快的特点。更是要加紧执教教师的理论及实践培训,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教出高水平的学生。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必须加强教学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确保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计算机专业课基础知识范文6

高职类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维护、程序代码编写等应用型人才。现在,一般的高职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普遍都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信息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和网络动漫设计等多门专业方向,所培养的学生将来走上岗位也大都为一般的综合性计算机系统维护员或者专业的软件代码编写员。前面所提到的几门专业方向在社会上并没有具体明确的岗位群与之相对应,使得在校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就业前途了解不深,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应付的思想。很多在校学生对各门专业知识不是特别精通,只是略懂皮毛,高职类院校所培养的毕业生将来走到社会上就缺乏市场竞争力。所以,高职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应该对自己的专业定位有一个清楚认识,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有明确的思路。

2专业建设与定位

高职类院校教育的学科专业建设和定位是学校为了能够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引导社会人才消费的一个基本的标准。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其所包含的范围比较广,相应的社会对应岗位也就比较多,甚至岗位之间也是大相径庭。该专业必须进行专业定位和设置才能够满足目前的计算机专业教育需求。

2.1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

院校所设置的专业方向是否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是培养合格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前提和要素。专业的设置就应该以市场导向为指引,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应该培养什么人才。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就应根据I1r人才的需求进行规范化,对市场动态实行实时的动态跟踪和调研,只有这样才能办好有市场前景的IT专业,对于没有市场需求和就业出路的专业就应该坚决停办。现在的高职类院校大都开设了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方向都应该根据不同的就业岗位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对于专业的设置应该根据该专业的市场需求来进行相应调整,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考虑所设专业的方向、规模、结构以及跟区域经济结构的匹配程度、跟就业市场需求的适应程度,此外,还应该最大限度地考虑用人单位的意见等。

2.2科学定位培养目标

高职类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掌握各种硬件、软件工具,同时具有一定的设计、安装、维修和项目开发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此外,还应该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应以职业能力分析作为基础,进而面向整个职业过程,将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态度的需求有机地结合,从而把职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转化成切实的课程目标。

3课程建设

作为高职类院校专业设置的基本内容,课程建设同样不可欠缺。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课程建设是为课程学习者或者本专业学生构建通向成功就业的桥梁。一般来讲,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可以按照不同性质分为:公共文化课、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和计算机专业课等三个大的模块。其中,公共文化课的内容主要包括: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高等数学和英语作为现代IT从业人员的基础素质课程,要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开展;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和计算机专业课可以统一起来划分为不同的模块,然后按照不同的模块来选择相关课程。此外,在各门课程的授课时数的设置上应该充分考虑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之间的内在关系,应该在保证毕业学生具有很强职业岗位适应能力的同时,还要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进行考虑,使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职业适应能力。

4教学方法改革

对于IT类专业课程的属性划分,从根本上来讲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即原理型课程和技能型课程。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培养应该按照理论够用、重在技能的原则来实现,所以,原理型课程主要负责对计算机软件的基础和工作原理进行讲授;在开展此类客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原理的推演和推导,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对计算机的整体工作原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基于此,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完全采用多媒体方式来实现。同样,对于技能型的课程,由于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所以对此类课程的教学应该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这样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上实际操作的直观性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此外,该类课程一般都是通过某一软件平台来进行讲解,如果不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会给讲解带来困难。所以,应该根据具体课程的实际情况确定配套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合理、科学性。

5课程技能测验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专业课程的考核和测试是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情况进的重要手段。所有,如何对所设置的专业课内容进行测验,以及采用何种或者什么方式进行检测,是高职类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对计算机专业这种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来说,更应该根据就业岗位和教学大纲的实际需要,经学生的测试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即: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