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

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范文1

关键词:智能时代;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构建

智能时代正在构筑一个崭新的数字化立体化环境,重塑和勾勒传媒行业的未来生态图景,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传媒教育急需重新审视专业定位及行业人才需求,为专业变革注入新的活力和能量。智慧教育是智能时代背景下催生和倡导的新型教学形态,其教学理念的前沿性、教学工具的智能化、教学场景的交互式正在引发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传媒专业建设需与时俱进,与当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行业实践的进步相适应和匹配,运用智慧教育在多个层面和维度打破传媒专业发展桎梏并助力传媒专业学科再造、教学创新、师资专业和人才优化。

一、智慧教育的产生与运用

“智慧教育”的概念起源于2008年,其核心旨要是借助信息化技术让万事万物实现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推动智能技术运用于教育实践,支持以智能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信息化设备及平台,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智能技术支持下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1]进入2020年,5G技术开始全面运用,其迅捷的速度、强大的容量、极致的体验为智能化运用提供技术支撑和运作基础,智能时代赋能智慧教育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智慧教育本质是一种智能化知识传播模式,以智能技术的融合为优势,以教师智慧实践为支撑,以学生智慧发展为旨归,主要解决教学设备落后、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资源不均等问题,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目前智慧教育的应用有以下几个维度:一是智慧教育工具的应用。先进的教学工具是提高智能教育效率的有效手段;二是智慧教育环境的建设。实现智慧教育过程的交互与渗透;三是智慧教育资源的开发。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实现课程资源的均衡分配;四是智慧教育策略的实施。包括宏观的教育制度策略和微观的教学环节策略两个方面。

二、智慧教育运用于传媒专业的价值与意义

新文科时代,传媒教育应真正践行新闻观中与时俱进的精神,重视科技前沿动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智慧教育本质是一种智能化知识传播模式,以智能技术的融合为优势,以教师智慧实践为支撑,以学生智慧发展为旨归,主要解决教学设备落后、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资源不均等问题,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是实现传媒专业新文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对于传媒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一)服务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

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的实践和改革是落实教育部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集中体现,是对新闻观教育新局面的开创,是对国家传媒教育“顶层设计”的贯彻落实。同时,伴随着传媒行业的裂变和升级,智慧教育的精准教学模式实现与新兴行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构建传媒专业智能教育范式

智慧教育有助于传媒专业主动适应智能化社会变革,及时融入技术变革的新趋势,更新课程设置、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立体化,打造国家级一流课程,形成智能教育新范式。

(三)优化传媒专业师资力量

智慧教育有利于激活教师的流动机制,促进教学主体的多元化。基于传媒专业的交叉融合特性,智慧教育模式下的传媒教师将获得极大丰富,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吸纳其他学科背景的教师,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第二,传媒行业一线教师,丰富实践教学;第三,经过培训和调整的传媒专业教师。

(四)培养卓越型创新型传媒人才

智慧教育能够深度实践产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传媒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传媒专业在课堂教学、实践训练和学术研究等环节的改革创新,培养既懂传媒业发展规律又适应新传播环境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卓越创新型传媒人才。

三、智能时代背景下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构建机制

传媒专业与国家政治、经济、技术等因素联系紧密,具有边缘性、交叉性和实践性等特征。智慧教育是实现传媒专业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方向,是传媒专业从传统教学到智慧型教学转型的必然选择,传媒类专业智慧教育系统机制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结构模式、专业资源构成、专业运作效率三个层面。

(一)智慧教育层次机制:革新传媒专业结构模式

智慧教育的层次机制围绕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考察教育结构要素的相互关系和运行模式。教育的宏观层次与社会环境关系密切,是教育体系总体结构的集中体现;教育的中观层次是从学校职能组织入手,制定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教学环节,是对教学过程的强化和管控;教育的微观层次是将宏观的共性要求和中观的个性要求有机融合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传媒专业结构革新以智慧教育的层次机制为准则,从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三个维度深入认识和理解传媒专业改革背景,借助智慧教育的优势,注重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思路,挂钩传媒专业行业发展现实,依托智慧设施建设、智能化管理模式及教育系统,囿于外部环境—学校组织—教学主客体之间的多维交互,生成和建立传媒专业智慧管理和多重机制。

(二)智慧教育形式机制:调整传媒专业资源构成

智慧教育的形式机制是从教育形式的角度探索教学活动各要素间的资源构成。首先,是教学环境的资源构成,智慧教育环境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在线学习环境两个方面。在“智慧+”背景下,智慧教育能够实现教育环境的智能感知、管理和控制,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平面、静态、单一场景转换为立体、生动、多维的交互呈示;[2]其次,是教学方式的资源构成,例如应用较为深广的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从本质而言,这类课程是在原有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基础上,利用智能化工具实现教学资源的重组和调整;最后,是师资力量的构成,让行业资深从业者走进校园,加强学术型师资与业界师资相融合,实现师资资源的丰富和多元。图1传媒专业智慧教育形式机制智能时代使传统传媒专业教育工业时代特征、信息孤岛等壁垒日益凸显,专业资源构成混乱与异化。传媒专业建设需从智慧教育的形式机制着手,从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师资力量三个层面进行资源的重新匹配和融合。线下物理教学环境与线上智能化工具的使用实现教学环境的重构;学术型师资和传媒业界师资的融合,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多元化呈现。最终,提升传媒教育服务品质,消除信息孤岛和资源堰塞湖,实现传媒教育机制的协同发展。如图1所示。

(三)智慧教育功能机制:提升传媒专业运作效率

传统的教育功能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存在机制效率低下且缺乏适应能力等问题,条分缕析的标准化流程和按部就班的机械化运作远离了智慧教育的场域。智慧教育改变了这种局面,从行政化、程式化走向弹性化、自发化,激发教育活动和热情。激励机制调动教育主客体积极性,是推进教育进程的基本保证;制约机制是教育体系各部门间的分权和制衡,为教育运行提供自由环境;保障机制包括两种形式:一是教育经费、技术设备等物质保障。二是学校观念、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传媒专业应发挥智慧教育功能机制的效用,提升传媒专业运作效率。首先,运用形成性评价,形成激励机制。形成性评价是智慧教育的新型教学评价方式,具备连续反馈、及时改进和形成激励的功能,有助于增强教与学的活力和弹性;其次,传媒专业具有高度开放性、实战性等特征,组织机构应遵循传媒专业发展规律,破除束缚其改革发展的机制障碍,激发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加强传媒专业与业界联系,投入资金支持,加强传媒专业与业界对话和合作,保障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深耕智慧教育文化赋能。如图2所示。

四、智能时代背景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构建路径

面对智能时代的冲击和挑战,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一方面要坚守学科立命之本,遵循专业发展逻辑和旨趣;另一方面需以行业动向为依托,培养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人才为宗旨。其构建路径如下。

(一)运用智慧平台,架构跨界与融合的传媒专业生态体系

智慧平台是集成智慧教学终端和学习工具的综合学习设备,具有支持数据分析的泛在网络连接系统和汇聚多方资源的全面向交互能力。[3]例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科大讯飞智学网等。智慧平台形式多样,包含在线课程课、拓展资源、教辅材料、测试题库动画教学工具等。智慧平台横向可以打通学科专业各领域资源,建设完整资源库;纵向服务于专业教学的各个成员,将教学过程完美串联。传媒专业需要借助智慧资源平台实现生态体系的重新架构。通过智慧资源平台渗透数学、哲学、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促进传媒专业与这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使传媒专业由工业化走入智能化。同时,实现教师对传媒专业优质学科融合教学资源的呈现和分享,优化学习过程完善学生深度学习体系。

(二)建设智慧教室,打造智慧化立体化传媒专业学习空间

智慧教室,是顺应智能时代新时代要求用于开放远程教育领域,利用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建立的信息化学习空间,包括标准智慧教室、研讨型智慧教室、阶梯智慧教室等形式和跨校区协作智慧教室等形式,每种形式的智慧教室各有优势(如图3)。智慧教室作为学生学习的空间和场域,其设计应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征,体现服务教学的基本思路;其价值需通过对具体学习过程的支持来体现。总而言之,智慧教室应满足教与学的个性化需求,灵活而富有弹性的实施学习活动。[4]图3智慧教室的类型按照智慧学习空间的构成形式,传媒专业学习空间以智慧教室的建设为核心和基础:一是建立传媒教学智慧教室,多屏互动的教学场景实现学生与教师的深度交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感官体验能够提升学习能力和激发学习热情。智慧教室的参与感和实践导向有利于传媒创新创业课程的展开,例如互联网创业、传媒运营创新、媒体策划与创意等课程;二是开展虚拟仿真教学项目,例如浙江传媒学院的多讯道导播虚拟仿真实验,山东大学“基于多角色扮演的新闻交互式演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虚拟仿真项目是传媒专业实验教学内容与技术更新的着力点,对传媒实验教学全媒体化、平台化、信息化有积极意义。

(三)完善智慧教育服务,搭建综合性个性化传媒专业服务体系

智慧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学习者和教学者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教学服务。智慧教育服务一方面要能通过联接教学社群、知识库和学情分析等方式接受学习者对教学的反馈,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演进;另一方面要依托智慧教育云,为学习者提供符合智慧教育特征的个性化教学服务。如图4所示。传统传媒专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与学的断层,缺乏一以贯之的专业教学核心匹配序列去引导和促进教与学的投入产出效果。针对此,传媒专业应通过完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形成教与学的交互模式。第一,智能教育通过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实现学情的精准分析,便于学生即时进行学习诊断并调整学习进度和方案;第二,通过教学社群划分课程主线,确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比赛课程及毕业设计等社群模块,与学习者学习社群对接,以作品或成果为产出标准,与传媒专业课程体系精准匹配;第三,借助智慧服务建立传媒专业知识图谱,通过信息抽取、实体融合、跨媒体计算等技术,构建高质量媒体知识图谱,精准构筑每位学生的学习场景,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5]。

五、结语

智慧教育是智能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传媒教育要以智慧教育的运行规律为基准,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技术,融合多学科、投入新设备建设学习和实践平台。传媒专业的改革创新需要运用智慧教育模式从机制的理论建设和路径的实际运作两个层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机制的理论建设是新时代传媒专业教育改革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路径的实际运作是新时代探求传媒专业教育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其最终归旨是打造国家一流传媒专业,培养复合型、全媒型、专家型、技能型传媒人才[6]。

参考文献:

[1]飞鹏,汤京淑.高校智慧教室的建设与评价——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9(19).

[2]罗生全,王素月.智慧课程:理论内核、本体解读与价值表征[J].电化教育研究,2020(01).

[3]胡钦太,郑凯,胡小勇,林南晖.智慧教育的体系技术解构与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1).

[4]景玉慧,沈书生.智慧学习空间的教学应用及建议[J].现代教育技术,2017(11).

[5]徐晶晶,田阳,高步云,庄榕霞,杨澜.智慧教室中基于学习体验的学习者满意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8(09).

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范文2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对我国体育课中采用云技术智慧教学的原理、功能特征、发展前景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探究。我国智慧型体育课在短暂的时间内逐步兴起,经过初步萌芽发展之后将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爆发式地进入学校教学中。目前,利用云技术开展智慧型体育课已经初具实用价值,其前景是可以预见的。开展智慧型体育课,需要充分发挥其特点及优势,合理地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记录运用,开展智慧型体育课的具体策略研究。在贯彻实施智慧课程的过程中,需逐步实现稳中求进、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分类实施,育人为本、专业引领,根据问题、精准发力。

关键词:云技术;智慧型体育课;策略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正一点点涉入到体育健康领域。我们身边的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除了智能手表,运动手环以外,还有鞋子、衣服、眼镜等等。最近美国的研究者提出,可穿戴设备在教育事业中有着无限的前景。英国研究者拉尔夫默瑟总结在教育阶段进行可穿戴设备试验可以对自己的学习历程进行自我追踪,促进学习变量的统计测量。在我国,近几年智慧器械正逐步进入体育教育领域。如:青岛市实验小学创新学生健康监测管理方式;宁波的中小学生逐步推广戴着运动手环上体育课;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兴北校区等几所学校,一种新兴的“智能体育课”正悄然兴起,孩子们佩戴智能腕带,在体育老师指导下进行锻炼,老师通过手机APP对学生的锻炼负荷进行监测。

一、明确核心概念

(一)云技术

是指在广域网或局域网内将硬件、软件、网络等系列资源统一起来,实现数据的计算、储存、处理和共享的一种托管技术。

(二)智慧型体育课

通过结合智慧操场、智慧器材、智能穿戴设备、智能软件等平台的运用和操作,能对学生的运动内容、练习密度强度、学习时间分配、运动负荷、特定数据进行计算、存储、处理,为师生提供相关教学反馈,从而更好地针对学习目标选择合理的练习方法和组织形式,形成个性化激励评价的体育教学模式。

二、发挥智慧型体育课的相关优势

现今在人们生活中,高科技、高智能化的产品正渐渐取代传统观念中的体育设备和器械。比如跑步用咕咚、睡觉靠手环。一天的运动步数不仅能统计,还能通过微信运动平台相互激励、健身能量数字化。这些穿戴设备的兴起以及运动器械的智能化,正像一场科技革新发生在这个时代。这一变革也正逐步走入学校教学。云技术下结合智能设备开展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全新的视角全新的内容诠释学校体育,而且将颠覆性地改变体育教师和学生的教授和学习习惯。

(一)收集记录反馈并运用课堂学习数据

在运动装备智能化之前,个体运动者对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无法做到实时、全面统计。在智慧型体育课中,教师可以实时监控并记录运动过程中学生的有关数据,如心率、血压、运动步数、相关体育项目的运动成绩等。同时,根据记录的有关数据可以观察反馈练习者相关指标的变化,如跑类项目的耗时、跳类项目的远度高度、投掷项目的远度、技术性动作的运动轨迹。

(二)转变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通过记录学生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能够制定相对系统化的运动计划,让师生对自身的运动过程及结果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还能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为体育教师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根据实时变化及时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式,从而摆脱盲目、无计划的运动方式和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智慧课堂中的云技术示范讲解、分析评价,提供立体式、多方位的技术支持。

(三)个体定制实现个性化学习

由于智能设备的特性和个体性,每位学生的数据都能及时被掌握,教师多了一位强大的智慧型云机器人的帮助,学生多了一位关怀备至的健康助手,家长多了一个时时关怀子女的智能平台。通过给学生配备唯一的智能编码,将这个编码与学生个人数据库相对接,可以采集特定的运动和健康信息。通过这些支持,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学生个体产生问题的原因并进行分析,为个体设立个性的教学目标。此外,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对这名学生提出单独的运动建议,或开出运动处方。

(四)家校联动形成激励性的评价方法

通过手机软件、家长微信群、QQ群等互联网交互平台,让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相关锻炼情况。教师和家长可以从数据库中调出学生的数据进行仔细分析;教师还可以将每周或每月学生运动情况汇总下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这段时间内体育课中的运动情况,以便有更明确的运动目标,激发他们的体育参与热情。学期结束时,每位学生一个学期的常态体育课的出勤情况、平均体育课心率、体育课总步数、平均步数都可以从数据库中调取出来,成为这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参考依据,再结合他的体育测试成绩成为每学期的终结性评价。

三、制定云技术下智慧平台的创设策略

(一)学校层面要构建起智能学习环境

学校层面要构建起全方位的无线学习网络。以智能学习环境的构建为基础,智能随身设备采集的学生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到云数据库和移动终端上。学校要根据校园实际合理布置相关传感器或无线接受设备。这些设备的布局要充分考虑到覆盖的全面性及接收信号的准确性。

(二)教师层面要创建好智慧软件平台

智能云平台提供数据库支持和移动终端接口平台。利用智能学习环境采集到学生的数据信息都会存储到云平台的数据库中,体育老师可登录数据库查看收集到的大数据信息。移动终端平台接口运用于体育常态课中,教师可通过移动终端查看学生和班级实时运动相关数据。

(三)学生层面要搭建好智能穿戴设备

要开展好智慧型体育课对每个学生的数据采集,学校需要根据智能学习环境的特点配套选择好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穿戴设备可以采用单一的或是组合的,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做好针对性的搭建。智能穿戴设备的性能也随着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现今设备的基本功能主要以心率、计步、血压等功能为主。在智慧型体育课中同时要考虑测时、测距、测力、测运动轨迹等多方位拓展功能。

(四)家长层面要组建好智慧交互网络

身处互联网社会的人们,网络交互系统已经变成了社会的生活方式。因此,校园教育与网络交互微平台的对接也变得大势所趋。根据终身体育的养成要求,体育课可以结合智慧交互网络的特点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去,同时可以帮助体育教师做好对体育课堂教学成效及课后锻炼的监督工作。

四、落实学习数据处理的指导策略

(一)数据采集力求及时性

在常态体育课中,有了“智能随身设备”、“智能学校环境”、“智能云平台”设备的支持,课堂中学生的运动信息被实时采集,第一时间为教师提供学生的个体运动信息以及班级的平均运动信息,教师可以精准及时地看到每位学生当前的运动情况。

(二)数据记录力求系统性

在数据记录方面,要考虑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单元教学计划及学期、学年的相关课时安排及要求,选择采用单次的数据或者持续性的数据记录,从而选择好特定的、有计划的、系统的智能穿戴设备,根据所采集的数据合理安排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

(三)数据分析力求专业性

对于采集的数据,要有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一节好的智慧型体育课的开展,除了数据采集的重要性,更关键的是对数据的分析。学校和体育教师要选择和开发好专业的云平台智能软件,对学生的数据要做好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来供体育教师、练习学生以及家长参考。所得出的专业数据也可以结合体育综合素质评定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四)数据运用力求全面性

在相关智慧数据分析平台提供的较为专业的数据基础上,教师要学会合理利用手中的数据。在智慧型体育课中,对数据的收集、记录、分析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教师要带着发展的眼光,全面、客观地运用数据,同时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要合理且具针对性地使其成为改进单次课、单元课、学期课程的依据。

五、明确智能穿戴设备的选择策略

(一)操作简单交互性强

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特点,智能穿戴设备应尽量选择操作较简便的,能够使绝大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操作,尽可能减少操作所占用的时间。同时要考虑到智能穿戴系统的电量能耗情况。此外,还应充分考虑设备的交互性,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提升其拓展功能的开发使用。

(二)轻便贴身利于运动

在运用于智慧型体育课时,智能穿戴设备需要做到体积小巧、实时接触、软硬件融合程度高、材质无刺激、柔软、防潮、防水、长续航时间和适合长时间佩戴。此外,还应具备较为全面强大的软件功能,能够将设备搜集到的信息与数据第一时间推送,给师生直观的展示与反馈,便于用户根据反馈做出相应的变化。

(三)感知灵敏数据精确

智能穿戴设备能够全面延伸人的感官能力,通过专业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主动搜集学生运动前后的信息与数据,并及时传输至智慧软件平台,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感知体验。智能穿戴设备对信息的感知和处理能力,需达到智能化的感知体验,做到数据反馈的灵敏性和精确性,为智慧型体育课提供精确的感知数据。

六、贯彻实施智慧课程的总体策略

智能设备的出现,是教育系统的革命性因素。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推动性力量已经发挥巨大的作用,但也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智能装备的变革,其作为新生力量也被赋予了诸多期许。

(一)稳中求进、开拓创新

“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在实施革新时不冒进、不搞跃进式发展。要使体育教育智慧化,首要核心是稳,基础是进,在稳的前提下探索进的出路:稳定全局,局部求进;改革在稳,创新在进;对于装备、技术、理念的存量是稳,增量为进;做到稳在当下、进在长远。

(二)统筹规划、分类实施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制定相关的智慧型体育课的发展路径。遵循智能设备和网络技术生命周期规律,运用可发展的眼光使设置装备做到可持续发展。在配置专业的智能设备的同时,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三)育人为本、专业引领体育课程的智慧化

要以服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推动教学育人方式的改革为目的。智慧型体育课要从学生的实际、课程的性质以及教学的实际出发,而变革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终身体育的培养为宗旨,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变革。此外,要做好体育教师的相关培训,提升其技术操作能力,做到设计运用专业化。

(四)根据问题、精准发力互联网云技术

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很多是颠覆性的。但在部分教育领域引起的变化并不大,因此在具体运用时要做到根据具体问题精准发力。要理清智能平台与传统平台的联系与变化,从教学环境以及适宜使用智慧系统的教学内容入手。并且确保家长对智能交互平台的有效使用,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帮助学生个体做到个性化的教育变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于南翔,陈东义,夏侯士戟.可穿戴计算技术及其应用的新发展[J].数字通信,2012(4).

[3]李扬新.一代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3(10).

[4]孙效华,冯泽西.可穿戴设备交互设计研究[J].装饰,2014(2).

[5]张仁玉,马霖霖.可穿戴设备的今世来生[J].走向世界,2013(2).

[6]张生.改革创新主动作为奋力推动四川教育技术装备事业科学发展[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5(6).

[7]尹恩德.互联网+时代区域教育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1):59-60.

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范文3

学校是系统化、组织化、规模化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机构或教育组织,其教育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在“互联网+”的教育时代,学校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那么学校教育形态的变革将会如何发生,又有着怎样的发展路径,这些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学校教育形态的变革: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在传统工业时代的学校教育中,班级授课制是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年龄大致相仿的学生分到统一的班级,实行以讲授为主的集体制教学,具有教学材料统一、教学进度相同、教学目标一致等特点,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适应了工业时代的要求,培训了大量熟练操作的工人,初期显示出了一定的优越性。

如今,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信息时代,而传统的教育形式并未发生任何形式的变化,这样落后的学校教育形态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更注重的是个性化的发展、潜能的激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成为改革的前沿阵地,学校的变革也必然会经历一定的发展历程。

学校教育形态的变革:走过的发展路径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校的变革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议题。比尔?盖茨曾预言:“在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以及其他领先科技的发展,学校的形态最终会发生改变。”他的这一预言并非空穴来风,在技术不断产生、更迭、融合发展并在教育中成熟应用的发展过程中,学校新的教育形态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布局。

1.优化传统课堂教学,强化传统学校教育形态

目前,电视机、录像机、多媒体计算机以及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等已经发展成熟并进入了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将教学资源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同时,教师还可以从网上教学资源库、专题学习网站、学习中心等获取所需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并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当然,这种教育形式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和主导,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是提供了硬件、共享了优质的教学资源,优化了传统课堂教学过程,强化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形态。

2.模糊课堂教学边界,挑战传统学校教育形态

随着网络技术及信息通信的快速发展和各种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学生可利用网络中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形式多样的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交流互动工具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并提供学生必要的学习指导和帮助。教师也可在网络空间中利用教师工作坊或研修工作室等形成合作小组或学习共同体,进行集体备课、网络研修、探讨和分享教育教学中的方法、经验、成果等。此外,网络中出现了基于网络辅导班的虚拟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时间、地点、次数和进度的多重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风格、个人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组建虚拟的网络学习班级,随时随地在虚拟课堂中进行基于资源的协作、探究和生成性学习。这就打破了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班级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了学校教育的边界,对传统学校的教育形态提出了挑战,促使学校教育形态发生了转变。

3.打破学校教育边界:形成混合学校教学形态

虚拟学校的建立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利,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服务,学生可以化身成虚拟世界中的人物,在虚拟的课堂中进行学习,并与教师、同伴进行及时的互动和交流。虚拟学校将所有的课程资源都存放在网上,学生根据需要随时随地选择丰富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另外,一些混合的虚拟学校将在线教学和师生面对面交流结合起来,避免了因时空分离所带来的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这样的形式打破了真实学校的教育边界,逐渐实现了真实学校与虚拟学校的结合,形成了混合的学校教育形态。

4.实现虚拟与现实无缝衔接:出现融合学校教育形态

在虚拟学校中还会出现这样的学习情境:当某位学习者初次进入学习空间中选定课程或知识点,系统会先对学习者已有的相关认知结构和学习水平进行系统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将自适应地选派一名智能导师或智能学伴对学习者进行引导,推荐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学习任务、学习活动,且会随着学习者水平的变化而自适应地进行相应的调整。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学习需求相同的学习伙伴,进而组成学习共同体或学习兴趣组,进行探究、协作、生成性的学习。这个阶段真实的学校就会变成某专业或领域的顶尖学校,当学习者在网络学习中遇到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时,就可以选择相应的学校进行一定的进修和提升,完成知识和技能的生成、内化、迁移。这样就实现了个体个性化与群体个性化,使真实学校与虚拟学校达到无缝衔接,出现虚实融合的学校教育形态,从而新的教育生态也将会形成。

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范文4

[关键词] 艺术院校;哲学;艺术化教学形态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3-0096-03

当下,随着智能网络时代的日益普及,全民进入了一个“新媒体”“自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也随之面临一系列的难题亟待解决。马克思曾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如何改进思政课教学实效,使思政教育内化于学生之心,外化于社会实践,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 自媒体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难题

改革开放至今,其所引发的社会转型发展已日益凸显,新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大数据时代、微博、微信等等,这些新概念的提出与流行,表明今日之中国已大不同于以往。从智能网络的普及程度来看,中国网民已达到,其中多少为青年网民,即大学生年龄段。即每一大学生都被一个智能网络时代所包围,没有一个脱离电脑、手机等网络工具的大学生而存在。因为一旦脱离了这些,他也就不成其为一个现代人,难以在现代社会生存。可以说,智能网络的全面普及,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等。每一个人都从社会发展、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知识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的者、传播者、接受者、批判者,开始成为时代社会的真正主人。

从整体的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和现代化社会制度的完善来讲,今日中国的新变化无疑是一种进步,我们每一个人身处其中,感同身受,一起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从整个社会思想状况来看,尤其是政治思想教育来看,却遭遇前所未有的时代难题。如果只让用一个词来表达今日中国人们的思想状况的话,恐怕就是“多元”。这并非虚言。美国当代哲学家麦金泰尔曾提出,无论是当前人们的伦理道德思想或理念,还是现实的伦理道德实践生活,都处于一种现代性的危机和困境之中,这即是无休止的争论和分歧。[1]面对一个伦理道德问题,持有不同的种族文化、思想观念的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能够给出相应的阐释理由和解决方案,但彼此之间却难以认同,不可公度,这种“相对”和“多元”的分歧和论辩,不是哪一个人或国家的问题,而是当前全球社会所共有的难题。另外,国内东南大学所开展的“当代中国伦理道德状况”、“当前我国思想道德文化多元多样”等全国性调查也给予了事实支持。相关数据结果表明,当前中国正处于一种伦理认同危机之中,人们在对社会主义制度认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当前伦理道德现状等多方面存在认同上的困惑、争论、分歧、对立和危机,展现出当代中国急需加强伦理道德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2]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学尤其是艺术院校普遍陷入一种困境之中。传统的思政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实践方式等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漏洞百出,问题频发,难以适应新时代思政教学需求,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首先,从整体的教学环境来看,如何让走进教室的一群“手机控”“微信控”的低头族抬起头来,至始至终地认真听讲,成为当前教学实践中的最大问题。某大学出谋划策,想出新点子,即在上课前将学生的手机统一收集到袋子里,下课后再归还,以此来规约学生的听课状况。显然,无法挖掘出学生自身内在的学习动力,这种外在的措施是无奈之举,难有实效。此外,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政课考试形式发生改变,由原来的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艺术院校尤为如此,这使得约束学生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彻底失效,更加助长不学之风。

其次,思政教育带有较强的政治思想教育味道,说教氛围浓厚,而年轻学子反叛性强,在选课上课之初,即带有一种强烈的叛逆之心甚或对抗之心,因此,难以从心理、情感等方面进行沟通。即使是以哲学为最广大基础的基本原理概论,在广大学生眼中,也易于陷入官方哲学的主观认知之中。

最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信息的流通、传播和学习,不再受到时空地域等外在条件之限,随时随地的学习成为现实。作为知识传播者形象出现的教师,其职能有了新的甚至更好的替代者即电脑或手机,自然也难以具有往昔的权威性和可敬性。在学生看来,百度是最好的老师,无所不知,又何须受课堂时间所限来学习。因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教师主导地位的下降,直接导致思政教学学习氛围的淡化和漠视。

二 实践教学理念的变革

要改变当前思政教学实践中的诸多困境,首要的任务是迎合时展,回应时代问题,在实践教学理念上扭转传统观念,变革思政教学旧模式。

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范文5

当个性化需求成为人们生活品质进步的标志时,小规模、分散式、个性化的特点也将让在线教育加速促进未来教育的变革。在后工业时代的今天,当基本的生活得以保障,人们开始更多的倾向于自我需求的满足。MOOC等新兴教育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和热捧,人们更乐于为个性化的服务、优质的质量买单,标新立异、以人为本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签。受时代变化的影响,在儿童钢琴学习的意识中,接受教育也从基本的生活手段转变成包括兴趣、升学和技能提升等多种元素的综合诉求。

“微音乐”是一个在当代科技进步和音乐教育发展下孕育出的新时代产物,它是以电脑或手机为媒介,专为儿童打造的数字音乐学习课程网络互动服务平台。它集教学示范、课后辅导、教务管理、教师与家长或孩子的沟通互动为一体,通过学习成果评价、音乐竞赛、教学培训向用户提供专业的音乐知识,让用户享有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微音乐”互动教学智能钢琴注重用户体验和满意度,这正是人们渴求多元化、个性化学习方式的结果。

教育变革以网络的发展和成熟为转机,当电子商务、互动娱乐逐步转变人们的生活观念的时候,人们对在线教育给予了厚望。在线教育一直关注着人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微音乐”互动教学智能钢琴不仅可以为儿童提供所需要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更能了解儿童的主观学习要求、跟进当前的学习水平,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督学和导学计划,以及给予及时的答疑解惑,这些教学内容让“微音乐”平台更注重学生的用户体验、学习效果和支持服务,而在强调“大一统”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几乎很难实现。

以往在课堂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将在“微音乐”互动教学课堂上通过与教师、其他同学交流沟通的方式进行学习,课堂更像是论坛和实验室,而教师更多的,是走下讲台扮演陪练和助学的角色,更少的单方面传授知识,更多的实时互动,个性化的去引导学生。在智能钢琴的辅助下,教育过程会回到社区和家庭,网络课堂则以个性化的服务和灵活的学制获得新的生机。

游戏化学习是儿童钢琴教育的另一个发展趋势。热衷于游戏是人的共性。但倘若沉溺其中,就会令人玩物丧志,对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电子游戏曾被教育界公认为“电子海洛因”。对电子游戏处理得不妥也会存在负面影响,不过,如果将学生对游戏的喜好转化为对学习的动机,则可以使教??的努力事半功倍。这正是游戏化学习研究的焦点。在玩乐中汲取知识是学习和娱乐的本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游戏能使人专注一个事物的话,它也可以应用到学习中来。游戏化学习主要通过线下游戏、线上游戏两种表现形式,线下游戏是指在实际环境中学习者面对面的游戏,而线上游戏是指学习者通不用直接面对面而是通过虚拟的媒介就能够开始互动的游戏。

儿童的钢琴教学是音乐教学上的一大分支,结合音乐游戏化理念下开创的“微音乐”互动教学智能钢琴和科学的钢琴教育手段,将对儿童业余钢琴的教育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意义。“微音乐”互动教学智能钢琴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智能化和互联网的趋势下,任何实体物件都可以重新设计。“微音乐”不仅仅是依托云端的软件服务系统,而且还可以提供革命性的智能钢琴硬件产品,如此软硬结合。“微音乐”互动教学智能钢琴集互动视频课堂、大型显示屏、电子乐谱教材、课程时间、实时示范录像等多媒体辅助功能为一体,把“微音乐”网络辅助互动平台教学系统与传统的立式钢琴自身衔接起来,在传统钢琴内部整合显示屏及内置软件系统,把“微音乐”平台教育系统的智能化融入钢琴本身,这样,可以使钢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得到大大提高,全面升华传统的学琴模式,以跟灯弹奏引导初学儿童兴趣入门,配套软件提供全国各地优质名师的专业教学课程,实时互动,在线指点,方便零基础用户逐渐进阶,此间还辅以节奏大师、社交分享等游戏化学习功能,寓教于乐,打消儿童学琴恐惧,从学弹琴到爱弹琴,全面体会音乐的魅力。

钢琴本身就是一件极为小众的奢华产品,在孩子的钢琴学习中,必须是在摒弃一切单调的、枯燥的,以及令孩子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教授模式下进行,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潜移默化的接受,而 “微音乐”互动教学智能钢琴的打造,重新定义了这个品类,能够有效吸引儿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钢琴教学当中来,带给它们简单、易用、好玩的钢琴学习体验。

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范文6

近日,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天津大学承办,新华三集团旗下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三通信”)及《中国教育网络》联合协办的“2016年高校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盛大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信息技术, 融合应用”,来自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CERNET、“985”和“211”等院校信息化专家领导等超过100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共同探讨“十三五”期间信息技术如何与教育应用深度融合,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教育强国梦。

科技创新促教育变革

科技的创新不断地推动着社会的变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天津大学网络中心于1995年成立,目的在于探索网络的应用。十年前计算机网络中心与教育信息中心合并,成立信息与网络中心。”天津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主任刘峰在接受《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采访时说,“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IT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现在我们提出四大理念:和谐校园、人文校园、绿色校园、智慧校园。”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高校已经完成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建立了业务应用全面的校园基础网络,为核心数据共享的教学科研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撑体系,实现了IPv6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以及特色资源建设,为各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十三五”期间,天津市将持续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为基础,建设云网端一体化的智慧校园服务体系,融合高校各级各类数据资源等措施,创新校园的建设。

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在会上表示:“在新IT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天津大学新校区从设计的时候,就致力于建立成为一个绿色校园、人文校园、智慧校园;其中智慧校园是建设的基础和保证。” 天津大学新校区的建设,已经成为国内高校“智慧校园样板间”,“新校区从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完全按照智慧校园的顶层设计,为实现扁平化、精细化管理打下基础。”刘峰说。目前已经建成了1张网络、7个中心、14个系统,以及云端一体化全方位应用服务。

新IT成就未来教育

华三通信从成立之初就密切关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变革趋势,利用其丰富的行业经验积累以及不断创新的自主研发能力,积极投入到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中。

华三通信一直伴随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一路同行,在业内率先推出用户管理及控制、IPv6校园网、教育城域网、校园数据中心、无线校园、教育云等整体解决方案,为全部“211”高校和“985”高校提供校园网、数据中心等信息化基础建设服务;截止到2016年4月,服务于200余所高校私有云,超过10000CPU在线;服务于1500余所高校WLAN,在线AP数量超过100万,成为教育行业最大的IT服务商之一。

会上,华三通信了业界首款高校机房虚拟化智能解决方案――校园云学苑解决方案,为高校实现大量机房终端集中、简单、智能的管理运维带来更为先进的手段。该方案具有智能排课、调课、辅助教学等功能;具有独特的混合云计算技术,整合了终端计算资源和后端服务器计算资源,可实现高清视频图像效果。相比于传统机房,部署云学苑解决方案后可大大降低综合成本和云运维管理复杂度,分钟级初始化一个机房。

此外,华三通信还展示了一系列教育创新应用,包括基于SDN的开放、可编程的新一代校园网络架构AD Campus,全面场景化的H3C802.11ac WAVE2,以及H3C大数据平台等,革新管理,盘活校园信息化。

新华三与天大携手

共建新校园

在“2016年高校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研讨会”上,新华三集团与天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共同推进产学研协作,重点在高校云计算实验平台应用实践与示范推广、标准规范研究、云计算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全面的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及高校云计算的全面发展。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新华三集团旗下华三通信云计算产品线总裁吴健、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天津大学副校长刘东志出席签约仪式。

华三通信与天津大学已经有10年的深入合作,近期先后为学校信息与网络中心及计算教学实验室部署了5600台802.11ac AP 及云平台、云学苑解决方案。全自动、无边界、智能感知的新IT“未来校园”蓝图已经日渐展开。

“作为清华大学控股的企业,紫光与教育界始终保持着密切与稳固的关系,而未来这种良好的合作和信赖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加固。我代表紫光集团郑重承诺:新华三集团将用最好的技术、最好的服务为中国的教育信息化提供最好的支持。” 赵伟国表示。

“天津大学在服务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政策理论研究和规划设计、高教网络设计、建设、运维等方面具备国内领先优势。而新华三集团作为业界领先的新IT解决方案领导者,近年来,在云计算、虚拟化、SDN等新领域更是不断开展广泛应用创新。希望通过双方的战略合作能够提升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育行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从而能让更多元的教育资源服务于更广泛的人群。” 李家俊这样说。

天津大学在高校信息化建设领先,而新华三集团在企业方面更是不断开展广泛应用创新。

“教育兴国、科技兴邦”,新华三集团反哺教育,持续变革,将新IT技术与教育变革相结合,与天津大学携手共进,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最终加速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