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锻炼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脏康复锻炼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脏康复锻炼的方法

心脏康复锻炼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康复运动;心脏病;护理

        心脏康复运动作为心血管疾病辅助治疗使患者获得最佳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活动状态,提高心脏的功能水平,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心脏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

        于2009年5月-2010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54例,其中男性664例,女性590例。年龄在30-84岁,平均年龄69.5岁。其中冠心病658例、心肌梗塞143例、风湿性心脏病116例、扩张型心肌病5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85例。

        2康复运动风险评估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推荐合理的运动方法,避免高风险运动项目。使患者即可通过运动增加体质,又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减少运动相关的猝死发生率。一旦决定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就应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再次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评估既往史和 目前与心血管疾病相关诊断、症状与危险因素,心理状态与社会支持情况。评估必要的心血管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运动平板试验、心肌损伤标志物等。

        3心脏康复运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1适应症:心脏康复运动的适应症包括心肌梗塞后出院前、PTCA术后、冠脉搭桥术后、心脏移植术后、先天性心脏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评估后。

        3.2禁忌症:心脏康复运动的禁忌症包括静息状态下心悸气促、胸痛、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时心率大于110-120次/分、严重心律失常、心电图示心肌缺血。

        4护理

        4.1心理护理:有些患者认为患了心脏病应该静养,怕活动后增加心脏负担。护士应耐心解释,介绍心脏康复运动的重要性,同患者建立信任关系。针对不同的病人介绍疾病发生的原因、症状和使用药物的剂量及效果。评估患者有无恐惧、焦虑心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介绍心脏康复运动的方法,并做示范动作,解除患者顾虑。多关心体贴病人,使其主动配合康复运动。

  4.2康复运动

心脏康复锻炼的方法范文2

在临床上绝大部分心脏病患者及家属认为自从生病后就不能运动,只能待在家中静养。由此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其实,这是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误区。从医院接收的心脏病患者来看,绝大部分都认为得了病后就只能窝在家里,尽量少运动。除了生活质量下降外,并发症也因此增多。因为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而反复住院甚至死亡的人越来越多,由此造成的医疗费用支出巨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催生了心脏病康复运动治疗。帮助心脏病患者走出治疗与运动的误区,在治疗的同时协助他们参与运动,这就是心脏康复治疗的目的。

新观念 让心脏病患者动起来

据专家介绍,心脏病患者同样是可以运动的,通过运动能让他们有更强的抵御疾病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作为特殊群体 ,心脏病患者如何通过运动来实现康复治疗呢?

首先,是住院期。心脏康复小组会给患者安排一个循序渐进的程序,开始的时候是轻松的活动,比如关节活动和生活自理活动等,然后过渡到病房或走廊步行等。

其次,是早期恢复期。在出院后的2至12周,专业康复小组会给患者一些日常安全运动的建议,比如散步等,但这些运动必须严格遵循医疗专家的建议。

第三,是后期恢复期。患者将在医学监护下进行锻炼及控制体重。后期恢复期一般是指出院后大约6至12周开始的程序,一般要持续3到6个月,这段时间患者将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康复中心进行适当的训练。

最后一个阶段,是终身维持期。此时的患者已经在专家的帮助下学会正确的锻炼方法,并开始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所以不需要在医学监护下运动,他们的任务是维持健康状态,并定期接受复查。

小细节 健康身体还复来

心脏病专家强调,心脏康复是在心脏病正确的诊断和常规的药物以及手术治疗基础上加以运动为主的非药物治疗,这不是健身运动,而是一个综合和长期的治疗过程。

在这个过程进行中,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运动要严格按运动处方进行。既不“保守”也不“激进”,切忌“急功冒进”。同时,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活动前后要做好准备工作。活动前,要做好热身及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活动后应通过整理活动充分放松,避免运动突然开始或突然停止。运动后不要立即洗热水、凉水浴,应休息20多分钟后进行温水淋浴。饭前、饭后不要立即运动。

3.出现不适立即就诊。如果在运动中出现胸闷、胸痛、憋气、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4.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出门运动时患者一定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出现心绞痛等症状时,可及时服用。

5.选择适合的运动。不要进行爆发性或过于剧烈的运动,尤其是不要参加竞争性强的比赛或运动。

6.阴天、闷热或寒冷天气时,应减少活动量或暂停活动。

心脏康复锻炼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老年; 慢性心力衰竭; 门诊治疗; 康复锻炼

[中图分类号] R541.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015-02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96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ith Combined Outpatient Treatment

Zhang Gui-sheng ,ZhangTing-ting

( ShanghaiArmedPoliceHospital ,Shanghai201103,China)

[Abstract]Objective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to study the experiences of outpatient drug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outside the hospital,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reduce hospitalization rates. Methods96 patients,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anti-heart failure therapy,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habilitation group (n = 49): In the medical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under the guidance ;andthe control group (n = 47): living at home for general movement . Results The quality of life in rehabilitation group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heart func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 1 year average hospital stay was 18 day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quality of lif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heart function significantly declined , a year the average hospital stay was 39 days. Conclusion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therapy ,to give a reasonabl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for the combinedtreatment, can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 hospitalization rates.

[Keywords] elderly; chronic heart failure; outpatient,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日趋加剧,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也不断在增加,门诊就诊率逐年在升上[1],由于它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严重的临床综合征,需要长期临床治疗和生活康复锻炼,进行综合治疗,否则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住院率和死亡率。现将我院近年来,门诊综合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96例,其中男66例,女30例,年龄69-91岁,均系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心血管专科门诊治疗患者。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91例,扩张型心肌病(DCM)5例,心功能分级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Ⅱ级31例,Ⅲ级56例,Ⅳ级9例。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及肝、肾功能障碍。

96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49)、对照组(n=47): 2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和心功能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P0.05)。

表12组一般情况比较

1.2方法 2组患者均按照(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的原则,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间断运用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康复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由医护人员指导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不参加康复锻炼,在家中进行一般的生活运动。

1.3 康复锻炼措施对于高龄、体弱和心功能又差(Ⅲ-Ⅳ)的患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采取床边、椅子座位法,使双下肢下垂,且进行自由摆动活动,每次持续5min左右, 3-4次/d,根据身体适应情况,可逐渐增加活动时间及次数。对于严重心力衰竭且浮肿明显的患者,做些适宜的肢体按摩和推拿,手法要轻柔,由肢体远端至近端,关节活动也是由远至近,由小关节到大关节,每次30-60min,1-2次/d。对于心力衰竭病情稳定,心功能较好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可进行有氧康复锻炼,步行30min/次,1次/d。总之要根据各自身体和心功能情况,量力而行,不可勉强,以感觉无不适为原则,康复锻炼时要肢体放松,两臂自然摆动,自由呼吸,根据气候变化掌握在室外还是室内,等心功能恢复至Ⅱ级时,就可以进行适当的体操和太极拳运动,幅度适宜,节律适中,匀畅呼吸,不应有闭气、胸闷的感觉。康复锻炼中要掌握适度,即以呼吸和心率频率增加为标准,活动后心率增加不超过110次/min,或不超过静息时心率15次/ min,呼吸不大于35次/ min,或要求其增加的心率和呼吸急促,能在康复锻炼活动后10-20 min内恢复到安静状态时,如果经过一夜的休息,增快的心率仍不能降至正常,则表明活动幅度过大,可适当减量[2]。

1.4 观察指标监测记录治疗前、3个月、6个月时心功能、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内分泌激素心钠肽(BNP)、6min步行试验距离(m)等指标,进行临床综合评估。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 左室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①显效:胸闷、气短消失,可胜任日常生活;心动图:S-T段恢复正常,T波低平或直立;②有效:胸闷、心悸消失,生活基本自理,但活动仍受限;心动图:S-T段恢复正常,T波倒置或低平;③无效:仍感胸闷、心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心动图:S-T段无恢复,T波仍倒置或变浅。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组治疗前LVDd、BNP、EF、CO、BNP、6min步行试验距离,相比无显著性,经过3、6个月治疗和康复运动后,康复组 LVDd 、BNP明显低于对照组,而EF、CO、6min步行距离则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趋以明显;临床疗效:2组在门诊随访至第6个月时,其康复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既往传统治疗慢性性心力衰竭,特别强调卧床休息,严格限制活动,尤其是心功能Ⅲ-Ⅳ,认为减少运动可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忽视了康复运动,结果使患者运动耐量下降,各种器官功能明显减退,从而影响了生活质量,增加了住院率。当然卧床安静休息的确在短期内可促进利尿,减轻心力衰竭心肌的做功量,仍是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恶化时的基本治疗原则之一,但为了避免因长期卧床给机体带来的各种弊端,因而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性的康复锻炼,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作用[3]。目前研究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锻炼可能有以下作用:①可促进冠状动脉的侧枝循环,提高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增加心脏的运动储量;②循序渐进的规律锻炼,可降低交感神经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刺激血管内皮舒张因子,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③可使机体血流加快,减少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性,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④可增加肺活量,提高通气/血流比值,改善通气功能,防止肺部感染;⑤可改善胃肠功能,增强食欲,恢复体能,提高抗病能力,有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4]。⑥可提高骨骼肌对运动的适应性及缺氧的耐受力,改善骨骼肌组织学和生物学性状,进而提高骨骼肌的功能和耐受力。

本研究表明,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切实有效的康复锻炼,是安全、方便、可行的,一般患者均可完成运动方案,康复组患者通过康复锻炼,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住院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总之,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进行适宜的康复锻炼,可改善心功能,预防心力衰竭的加重和复发,有利于发病后的康复,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减少住院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疾病杂志编委会.慢性收缩型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

[2] 李永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康复进展[J].保健医学杂志,2003,5(2):75-76.

心脏康复锻炼的方法范文4

心脏移植手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手术的唯一有效手段。我院于2005年6月至2007年1月成功施行心脏移植手术2例。(我院也是四川省首例)均于手术后两个月顺利康复出院,现生存状态良好。现将两例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及康复知识教育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1 患者男性,57岁,因反复心累气促一年多,加重4月入院。心脏彩超示:全心增大,主动脉瓣返流,二、三尖瓣返流,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明显减低,EF∶29%,扩张性心肌病。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右房右室肥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住院诊断:扩张性心肌病(终末期);心脏扩大;窦性心律,频发室早伴短阵室速;Ⅳ级心功。于2005年6月28日在体外循环(CPB)下施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后两月康复出院,现生存良好,心功能Ⅱ级。

1.2 病例2 患者男性,46岁,因反复心累气促伴下肢水肿1年入院。心脏彩超示:全心增大,二、三尖瓣返流,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减低,EF∶25%,肺动脉收缩压25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室肥大伴劳损,左前分支阻滞。住院诊断: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于2007年1月19日在体外循环(CPB)下施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术毕供心自动复跳。术后28天痊愈出院,现生存良好,心功能Ⅱ级。

2 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2.1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心脏移植病人术前长期患病,体质虚弱,有的对治疗缺乏信心,对移植有恐惧感。术后隔离时间较长,环境单一,加上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病人的负担往往很重,容易产生孤独感、抑郁和焦虑,甚至可出现明显的精神症状,严重影响休息和睡眠,加重心脏负担,不利于康复。因此,不可忽视心理护理,对病人出现的各种症状作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并及时有效地对症处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倾听,鼓励病人充分表达自己的顾虑和想法,进行各项检查治疗时应向病人说明目的、步骤,并告知怎样配合,以消除焦虑和恐惧。协助病人进行锻炼,并对其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在出院前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必要的教育,使他们知道如何保护所植入的心脏;了解排斥反应和感染的危险性及如何早期发现和进行预防;认识按时服药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并告知各种药物的用途和副作用,了解可引起心脏病的各种危险因素,知道如何改变生活习惯来减少这些危险。

2.2 饮食护理 患者于术后第二天拔除气管插管后给予全粥饮食,术后第四天可根据患者的喜好选择以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低脂肪为主的饮食,鼓励患者多进食含钾高的水果如香蕉、葡萄等,忌促进免疫功能的食物或滋补品如人参、蜂皇浆等。病人的食品均应经微波炉消毒后食用,患者进餐前后用朵贝尔液漱口,每日进行口腔护理4次,并观察口腔有无溃疡、白斑。

2.3 术后康复指导 病人在移植前由于心衰限制活动,甚至卧床不起数周或数月,肌肉已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为了使肌萎缩尽可能减轻且达到恢复,可给病人制订详细的术后康复计划,拔除气管插管后指导病人做深呼吸、有效咳嗽等胸肺物理治疗。

在术后24小时内为患者进行被动的肌肉锻炼,活动四肢,24小时后可卧床活动,术后第3日开始离床站立,扶持下室内散步,每日2~3次,1周后在室内散步,逐渐让患者进行自我生活料理和增加活动量。

2.4 出院指导 向患者交代长期存活的有利因素,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及时与医院反馈身体各方面的反应情况,并与当地最近正规医院沟通情况。要坚持预防感染,防止肿瘤及移植血管并病变等。讲清楚有关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服用方法和禁忌症,寻求稳定的经济来源,适当参加社交活动。

心脏康复锻炼的方法范文5

中图分类号:R543.2;R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1)06_0 488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1.06.33

随着冠心病临床治疗各种方法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aft,CABG)的广泛应用,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已明显降低。继而人们更加关 注术后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 研究表明,康复治疗能明显降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 机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存质量[1]。本文拟探讨综合康复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后运动耐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按WHO冠心病诊断标准,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冠心病并成 功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1~2周的患者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48~78(67.52± 5.82)岁;其中左主干病变18例,两支病变6例,三支病变1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 对照组,每组1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病程、合并其他疾病情况及LVEF等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患者均无认知障碍,并取得患者书面知情同意。

1.2 方法:对照组术后给予营养心肌、抗血小板、控制心率(β受体阻滞剂)以及降压( ACEI类)、降糖等常规治疗及护理,病情稳定后进行每两周一次的门诊随访。观察组施予综 合康复方案。

1.2.1 康复运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6分钟步行试验(6_MWT)结果制定个体化运 动处方,包括运动类型、运动强度、持续时间、频度和进展速度等。康复运动以有氧运动为 主,运动方式有步行、太极拳、踏车、慢跑,并予以一定量的阻力训练。先以最大耗氧量的 60%作为运动强度起点开始运动,每两周进行运动量的评估,逐渐增加运动负荷,达最大耗 氧量的80%时进入维持量。运动前进行5~10min的热身运动,然后进行30min的运动锻炼, 最后做5~10min的恢复运动。运动频次每周3~5次,每次40~60min。观察组患者在运动过 程中有专职康复技师进行指导。康复护士密切观察患者对康复运动的身心反应并做好记录, 为修订运动处方提供依据。

1.2.2 音乐治疗:观察组患者每周接受2次音乐治疗。治疗地点为康复科心身治疗室,选 择舒缓优美的轻音乐,每次治疗30min。

1.2.3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康复运动重要性、安全性及相关注意事项;疾病 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等。健康教育的形式采取集体上课结合个别指导,健康教育每周1次。 健康教育鼓励家属参加,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提高综合康复的依从性。

1.2.4 心理疏导:由专职心理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状况的评定,根据检测结果采取个别 辅导与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以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1.2.5 危险因素的干预: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全面评估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与主管 医师及患者共同商讨个体化的干预计划,主要内容包括饮食指导、体重控制、戒烟、高血压 控制等。干预遵行从易到难的原则,便于患者有效执行。

1.3 评价指标: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价。心理状况评价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 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测试由专业人员担任,指导语严格按量表要求进行,使 患者充分理解后进行自评。活动耐力评价采用6_MWT,以心肺功能测量仪检测6分钟步行距离 、运动过程中最大耗氧量及最大代谢当量、每搏耗氧量。

1.4 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10.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行t检验,数据以( x-±s)表示,P

2 结果

治疗三个月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运动康复是心脏术后康复中的主要组成部分[2]。运动可使心肌有氧代谢能力加强 ,肌凝蛋白ATP酶活性增强,横桥活化水平提高。从而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 运动也可使血流重新分布,骨骼肌峰值血流量增加,氧化代谢增强,以耐受强度更大的运动 [3]。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心肌的血液循环 [4]。本文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的运动疗法,可使冠状动脉旁 路移植术后的患者的运动耐量明显增加,与仅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相比有明显的优势。通过 6_MWT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患者的运动耐量进行测评显示,接受运动疗法后的患者的 步行距离、最大摄氧量、最大代谢当量、每搏耗氧量均有明显提高。有研究认为6_MWT简单 、经济实用,易于被患者接受,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而得到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低功能 贮量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能力的评价[5]。

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紧张、恐惧、孤独等负性情绪 [6],而焦虑、恐惧和抑郁是手术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7]。诸多的研究表 明,冠脉搭桥术后康复运动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术后心功能,促进患者康复[8 ]。本文显示通过系统的康复运动及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参加综合康复的19例患者的焦 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危险因素的控制对患者术后心脏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有 文献指出任何时候戒烟都可以使急性心血管事件或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明显下降[9 ]。本文中,观察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心脏事件。通过对患者危险因素评估 ,制定及实施干预计划,定期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等手段,促使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控制,从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并进一步改善其 心理状况。

本文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的远期疗效有赖于术后持久、系统及 科学的康复干预,这是广大心脏康复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Receipt of outpat ient cardiac rehabilitation among heart attack survivors_United States,2005[J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2008,57(4):89-94.

[2]林小丽,陈静薇,陈日宇,等.冠脉搭桥术后运动康复研究及应用现状[J].实用医学 杂志,2006,22(24):2935.

[3]汪萍,郭兰.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综合康复临床疗效[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 02,24(5):282-283.

[4]崔芳,任雨笙,王惠芳,等.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运动耐量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3):177-179.

[5]刘江生.心脏病患者运动的意义和运动处方[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 (1):64-66.

[6]张瑞岭,李福民,许志亮.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心理干预及其意义[J].中国临床心 理学杂志,2000,8(3):139.

[7]沈晓颖,周郁秋.心脏介入诊疗术患者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 ,42(4):366.

心脏康复锻炼的方法范文6

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心脏康复及体外反搏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6 min步行距离、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BNP)、CA125及心脏彩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EF)、心排血量(CO)进行比较。

结果 ①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均增加,观察组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 心脏康复结合体外反搏治疗能明显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活动能力,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心脏康复;体外反搏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7.03.015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combined with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

Methods 64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2 cases in each group.Both group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drug therapy,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extra cardiac rehabilitation an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treatment.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all patients’6 min walking distance,plasma BNP,CA125 and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iameter(LVEDd),ejection fraction(EF) and cardiac output(CO)were compared.

Results ①After treatment,the 6 min walking distanc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ng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and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Conclusio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combined with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ctivity abilities,the cardiac function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DCM,and thus it has value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DCM;cardiac rehabilitation;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uomyopathy,DCM)是一种以单心腔或双心腔扩大为特征,表现为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常伴有心律失常等症,最后发展为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的常见心肌疾病[1]。其病因迄今不明,与家族遗传有关,近年研究发现病毒感染是其重要的发病原因,作为一种排他性疾病,其诊断不仅要依靠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脏标志物、冠脉造影等检查,同时临床表现也是该病的重要诊断依据。DCM发展到慢性心衰时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只有40%左右,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2]。目前DCM治疗除药物、心脏移植、干细胞治疗外,心脏康复等非药物干预因其无不良反应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在欧美已确定运动疗法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常规疗法[3],在我国,心脏康复、体外反搏等治疗也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本研究选取已有心衰症状的DCM患者为受试对象,观察心脏康复结合体外反搏治疗对DCM患者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BNP)、CA125、心脏彩超等的影响,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观察病例为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武警广西边防总队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部诊治的DCM患者64例。采用单盲设计,按随机数字表由专人执行分配隐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2例,在观察期间无退出或脱落病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诊断标准[4]:①临床表现: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可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形成等;②心脏扩大:胸部DR示心胸比>0.5,心脏彩超提示全心扩大,特e是左心室扩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0 cm(女性)和5.5 cm(男性);③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心脏彩超提示室壁运动减弱,左室射血分数(EF)小于正常值;④结合心电图、冠脉造影、心脏标志物等检查排除其他心肌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等引起的心肌病。(2)慢性心力衰竭表现:①有慢性心力衰竭病史大于半年;②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③心脏彩超提示EF值

1.3 排除标准

①伴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3个月内;②未控制的高血压、严重的心律失常;③严重的脑、肾、肺及进展期恶性肿瘤、精神疾病;④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⑤明显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⑥出血性疾病、下肢感染、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形成。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地高辛、呋塞米、螺内酯、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类药物,具体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对照组:仅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予心脏康复训练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具体方法:住院期间在医师指导下患者在50 m走廊内往返步行,进行6 min步行试验,6 min内尽最大可能行走,出现胸闷、气紧、心慌后可减慢速度或休息一段时间,直到患者不能行走,每日下午进行训练一次,每次20 min;出院之前采用遥测心电监护对训练时的心率进行监测,选用目标心率=(最大心率-静息心率)×60%+静息心率,嘱患者出院后按目标心律每周运动3~4次,每次运动20~30 min(要求运动达到靶心率),并由医师进行电话随访1次/周,康复训练共进行8周;同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体外反搏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隔天一次,连续8周。

1.5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6 min步行距离、血浆BNP、CA125变化;②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心脏彩超结果:LVEDd、EF、心排血量(CO)。

1.6 观察指标

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6 min步行距离、BNP、CA125比较 治疗前两组6 min步行距离、BNP、CA1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均增加,观察组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心脏彩超LVEDd、EF、CO值比较 在心脏彩超数值比较中,治疗前两组LVEDd、EF、CO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脏彩超EF、CO值较治疗前均增加,观察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DCM起病缓慢,很多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才来就诊,如出现心慌胸闷、气短、蹲坐呼吸、水肿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及体征,患者被确诊时多数已经出现明显的心力衰竭表现,部分患者可发生猝死及栓塞[5]。目前DCM治疗主要围绕缓解心力衰竭进展、预防栓塞、控制心律失常及降低猝死发生率,其目标主要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寿命[6]。DCM病因迄今不明,治疗比较棘手,尚未研究出针对该病的特效药物,而治疗药物副作用也非常多,如长期服用利尿药可引起电解质紊乱,而常用的强心药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常出现胃肠道反应、心律失常等毒副作用[7]。因此,寻求一种无毒副作用、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已经成为治疗DCM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DCM疗效的评价,主要针对心衰指标等内容,血浆BNP、CA125、心脏彩超EF等数值是评价常用的指标。当心脏心室壁张力、压力增加时,心肌细胞合成的BNP前体被释放出来,无活性氨基末端BNP前体和具有内分泌活性氨基酸共同组成BNP。现代研究发现,BNP具有利尿、扩张血管、降压等生物学效应,是评价心力衰竭敏感的心脏标志物,其水平与心力衰竭程度呈正相关,常用于心衰分级及判断疾病的预后[8]。CA125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在妇科常用来诊断及判断卵巢等生殖系肿瘤,近年来研究发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CA125也异常升高,并与心衰严重程度呈正相关[9]。

心脏康复训练是指应用多种协同的、有相关联性的干预手段,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有效干预的训练措施和相关治疗手段,在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陈旧性心肌梗死、慢性心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疾病中广泛应用[10]。其内容包括运动评估、康复运动训练、饮食管理、戒烟管理、循证用药等。通过心脏康复训练,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现代研究发现针对DCM心脏康复训练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11]。6 min步行试验是评价心血管疾病简便、安全的运动试验方法,本次研究心脏康复训练在参照6 min步行试验基础上,结合遥测心电监测测得目标心率,使患者在院内及院外都能进行心脏康复锻炼,此方法依从性高,操作易行安全,患者容易接受。

体外反搏是一种无创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手段,应用设计好的电脑程序与心电波同步,通过感应心脏的起搏,在心脏舒张末期对气囊进行充气,向人体四肢加压,促进血液反向流向主动脉,可在一定程度上升高舒张压,提高冠脉血流灌注,降低外周阻力及心脏负荷,降低血浆脑钠肽水平,改善心功能和心肌氧代谢,增加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还能增加每搏输出量[12]。已有研究表明,体外反搏可以改善心绞痛、预防冠脉再狭窄,对治疗心力衰竭也有明显的临床疗效[13]。本次研究也发现,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心脏康复联合体外反搏干预治疗DCM,能够提高患者步行距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能降低BNP、CA125水平,改善心力衰竭指标,降低心脏彩超LVEDd值,提高EF及CO值,明显改善心功能。我们下一步研究将增加样本数,同时结合平板试验设备,将代谢当量、有氧阈等敏感性指标应用到心脏康复联合体外反搏的评价体系中。

参 考 文 献

[1] 李孟魁,张 瑜,武学润,等.生脉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J].天津中医药,2014,31(10):599-602.

[2] 高晓飞,许轶洲.U张型心肌病治疗手段的进展[J].心脏杂志,2016,28(4):488-491.

[3] Kasama S,Toyama T,Kaneko Y,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latevenuicular potentials and myocardial 123I-metaiodobenzylguanidine scintigraphy in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 with mild to moderate heart failure: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study of sudden death events[J].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2012,39(6):1056-1064.

[4] 杨英珍,王齐兵.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 31(9):7-11.

[5] 孙 婷,周 静,陈祥华,等.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水平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2,41(4):62-64.

[6] 刘 劲,李 霖,陈夏武,等.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6,38(1):30-33,37.

[7] 桂 委.利尿剂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J].医药世界,2009,11(4):52.

[8] 黄 颖,肖 洁,徐 嘉,等.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利钠肽的变化及意义[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51(3):435-438.

[9] 刘燕荣,桂 鸣,黄 峻,等.抗心衰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NT-proBNP及CA125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2,38(3):286-288.

[10] 许晶晶.心血管疾病的心脏康复[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8):635-637.

[11] Butler CR,Jugdutt Bl.The paradox of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unloading and myocardial recovery in end-stage dilated cardiomyopathy:implications for heart failure in the elderly[J].Heart Fail Rev,2012,17(4-5):615-633.

[12] 潘 萌,张新霞.体外反搏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6,21(2):15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