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1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培育 竞争优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企业昙花一现,有的企业却长盛不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核心竞争力。凡成功的企业,无不缘于其创新能力、管理模式等各方面具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源和基础。例如德国西门子的电机制造技术、索尼的微型化等核心竞争力为各自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核心竞争力是由美国密执安大学商业管理研究院的管理学教授普拉哈拉德和英国伦敦商学院的战略管理学教授哈默尔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次提出,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尤其是协调组织中各种技能的学识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的学识。文中指出日本NEC公司之所以能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奥秘就在于它远见卓识地培养了核心竞争力,由此掀起了世界研究核心竞争力的热潮。根据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的描述,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集体学习,尤其是学习如何把不同的产品、技能统一起来并把多种技术有机结合。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各种资源或能力综合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合力,是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产,是企业特殊的长期持续经营能力。它具有无形性与动态性、系统性与整合性、专有性与不可复制性,是企业个性化的“管理遗产”。其构成要素包括核心技术与技术创新、资源优势、环境条件、营销网络、管理协调、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等。可表现为企业响应能力、战略决策能力、核心生产制造能力、核心市场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核心品牌形象能力,核心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
企业的特殊资源、自然禀赋、一次成功的技术发明并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企业整体为载体,是企业长期积累的结果,并非通过市场交易就能真正获得;其关键是协调和有机结合,不是分散的技术或技能。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战略理论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是企业竞争力的着眼点。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培育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企业建立竞争优势,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培养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培养、发展和更新等一系列的问题,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1.树立核心竞争力的观念,识别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往往是一个组合的概念,是由多种技术和能力形成的一种合力,因此其识别应当是由各战略业务单位的管理者和相关人员进行,以便于对此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进一步细化到具体的技术、人力资源等各种能力上。同时应采用与竞争对手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识别出企业的主要核心竞争力及其构成要素,利于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可操作性。
2.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培育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第一,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它关系到企业未来战略发展方向,因此高层领导应给予高度重视,制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战略,有意识地培养和学习,有利于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第二,是让企业战略业务单位的管理者和全员共同参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只有学习型的组织才可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以核心竞争力为中心配置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保障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第四,重视核心竞争力的不断积累。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需要长期培育,更多地依靠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并非某项重大发明所能造就。最后,创建相应的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环境。
(2)外部并购与联合开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加速器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动态性、开放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可能守着原有的核心能力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地调整、变化、扩充。如果企业能够迅速吸收外来资源,则可能在短期内获得必要的竞争力要素,赢得商机。可通过外部并购和联合开发等方式快速获得某种核心竞争要素,但要使其真正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必须注意学习与积累使其内化。
二、培育核心竞争力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
哈佛商学院出版副总裁乔纳森・D・利维先生所提出的“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知识管理能力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的观点得到了业界普遍的赞同。企业人力资本的多寡、知识管理能力的强弱才是制胜因素。因此不断给员工施肥、让更多人得到知识,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关键因素。
2.注意区分核心竞争力与有竞争力的产品、独特资源等
核心产品或独特资源并不等于核心竞争力,而应以此为基础进行核心竞争力的开发。
3.正确看待企业合并、战略联盟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笔者认为,合并与联盟对短期内提升核心竞争力有一定的作用,但只有积极主动地从联盟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才能真正地长期地提升核心竞争力。如日本与美国的合资企业通过在联盟中的学习与积累,大大提升了日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注意培养核心竞争力的保护意识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发展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无形资产,一旦丧失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例如传统工艺景泰蓝就是被日本参观人员学习、模仿而流失,并最终导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一败涂地。因此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稳定的支持和保护以避免核心竞争力的丧失。首先,应自行设计、生产核心产品。二是要加强对核心能力携带者的管理和控制,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消除本位主义思想,对核心能力携带者进行合理配置。最后,应谨慎处理某些可能包括具有潜在价值的核心能力及其组成部分或核心能力携带者的经营业务。
总之,加大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培育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付明喜:左右企业命运的12大选择,北京地震出版社,2005年
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2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民营企业迅速的崛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经济体的一个重要支撑。但是,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也一一显现。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强弱的关键,长远来看,是企业存活的根本。但是很多民营企业自成立至今,尚未形成自己特有的竞争优势,本文就针对于民营企业的现状,结合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作用,探讨我国民营企业如何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做强、做大。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特征
核心竞争力一词最早来源于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其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为企业进入各种市场提供潜在机会,借助于最终产品为所认定的顾客利益重大贡献,而不容易为竞争者模仿的能力。以战略管理为中心、市场结构为中心和以企业素质为中心的竞争理论是企业竞争理论的三个阶段,而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其第三阶段的核心理论构成部分。
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这多种解释:1、核心竞争力是某个企业所独有的、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2、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企业通过各方面的培育,形成的有别于竞争对手且不易为竞争对手模仿的竞争优势;3、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具备的一种或几种使其在向顾客提供价值过程中长期领先于竞争对手的能力。
归根结底,核心竞争力是资源、知识、信息、和能力的集合体,既包括对已有的知识等资源的融合和利用,而且包括对市场需求反映的灵敏度,适时准确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和持续为消费者提供价值的能力和服务。
二、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这些年来,虽然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很好,但是也存在着层次低、竞争力缺乏、提升难度大、生命力不旺盛等情况,作为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利于其长期发展,具体表现在:
1.企业战略意识淡薄。
民营企业要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再发展的不同阶段,必须有明确的发展战略与之对应。我国民营企业成长的初期阶段,大多是资金短缺,所以企业发展过程中过分重视短期效益,形成了“重战术、轻战略”的发展特点。由于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缺乏核心的经营理念,在经营过程中方向性不强,常以能否盈利作为投资与否的准则,导致经营领域模糊,把有限的资源分布在多个业务领域,从而损害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有的企业甚至把原有的竞争优势也丧失了。
2.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研发投入不足。
打造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之一。技术有两个重要职能:一是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而是可以创造需求,创造需求。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数还属于半机械化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不足10%;技术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0.4%左右,而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技术研发经费占销售额5%以上,企业才具有竞争力。此外,技术引进速度慢、技术人员缺乏等因素,致使企业发展后劲差,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3.管理理念与手段落后、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完善。
卡耐基曾说过“假如我的企业被烧掉了,但把人留住,我二十年后还是钢铁大王。可见,智力资源在企业众多资源中的地位与作用永远是第一位的,企业间的竞争就是智力资源的竞争。
民营企业与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相比,无论是在管理理念上,还是方法上,都稍微逊色。民营企业大多是私人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决策权大多集中于家族的长辈或主要成员手中,主要依赖于经验对企业进行管理。长而久之,如果其自身的素能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会致使企业的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很难适应市场的要求,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另外,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民营企业的核心成员大多是家族成员。其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人才使用不当,员工流动率高、人才引进机制不完善,是民营企业成长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4.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不足。
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力量单薄,资源有限,所以其关注的重点是发展、盈利、壮大。在自身文化建设上重视不够,没有强烈的意愿――在所有员工中间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没有持之以恒的投入人力、物力,以在员工中形成永恒的企业精神。从而导致部分员工在精神上没有归属感,工作上不能精益求精,甚至于推诿、扯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正是由于缺乏“爱厂如家”的意识,致使稍加留意就可以避免的小问题屡屡发生,表现在形式上就是企业效率低下。
三、培育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培育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长久的工程,可以说是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不同的企业个体之间侧重点也是略有差异的。结合民营企业的自身特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育其核心竞争力。
1.对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进行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企业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它在较长的时间内对企业的行为有原则性、方向性的指导意义,民营企业在发展经营的过程中,要在战略上对核心竞争力进行管制培养。这样可以在经营过程中把主要的物力、财力、人力集中起来,一方面围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下功夫;另一方面经营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域,即围绕自己的主打产品下功夫,形成自己的核心经营领域,从而也有利于加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建设;避免出现经营领域分散,仅有的资源围绕短期盈利运转,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的现象发生。因此,民营企业应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进行战略管理,让自己在某些方面形成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持久的为其发展壮大服务的优势。
2.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创新技术水平,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独特的,难以复制的,所以民营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技术分布结构,即哪些是大家共有的,哪些是自己独具的,然后在科研经费的分配上明确重点,分清主次。
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资金来源比较狭窄,在国内没有形成良好的融资渠道、对风险基金的利用度也非常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仍然需要把有限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保证技术研发投入费用占到销售额的5%左右,并把该部分资金主要用于自己独特的技术及相关技术的研发上。同时要建立良好的资金使用监管机制,确保“专款专用”,这样就可以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联合开发等方式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3.更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法、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当今,人力资源的管理在企业的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针对于部分民营企业来说,很多还没有弄清楚人力资源的概念,没有明白如何让人力资源在企业中发挥作用。鉴于此,首先,作为民营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学会用现代化管理知识去思考企业的管理问题,从家族式管理模式中走出来。其次,改进管理方法,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包括工作标准制度化、细化职责分工、实施规范化的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管理等。另外,民营企业在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过程中,重点应放在建立一套人才引进、培养、选拔提升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让各种人才加入到企业中间来,并且注意业务能力与个人素养的培养,在任用提拔时,要用人唯贤,而非任人唯亲。
4.重视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缔造者哈伯曾经这样说:“文化无处不在,你的一切,竞争对手明天就可以模仿,但他们不能模仿你的文化!”由此可见,文化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一个有着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在市场上所表现出来的竞争力是惊人的,是竞争对手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对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进行提炼,是其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针对于民营企业,就要根据自身发展历程,从中发现并提炼出适合于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信念、符号等虚拟的但又实际存在的东西。再经过服从,认同,最后达到内化等过程来形成一只属于自己的“看不见的手”,即企业文化。另外,企业文化的建设要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精华都可以为民营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深厚的文化基石,当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决不是照盘照抄、食古不化,而是要立足于现实,古为今用,赋予其时代生机,把传统文化融合到现代文化之中。
企业文化除了具有传统管理方法的作用外,还有一些其无法做到的功能,如凝聚、规范、激励等作用,通过企业文化作用的发挥,就可以直接或间接的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民营企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同时,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将进一步对我国经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红云.浅谈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J].科技创新导报,2009(8).
[2]李铁民,滕华英.浅谈多元化经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J].煤炭科技,2009(1).
[3]施煜.浅析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及途径[J].思想战线,2008(s4).
[4]张宏伟.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3).
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3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引言:任何企业在任何时候,都不可离开企业文化的非凡作用。经验表明,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关键是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竞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其各管理中,都充满着文化的因素。优秀而且独特的企业文化总是包括引人注目的制度、技术以及管理三方面的创新。
1、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理念
1.1 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
企业的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倡导和积累,以及筛选提炼而成,其核心为企业的精神与共同价值观,主要内容为企业的最高目标、优良作风、管理哲学、标识、行为规范、环境等,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灵魂。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它所具有的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以及约束功能等是构成企业功能体系。
1.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理念
哈默尔与普拉哈拉德创造了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尤其为如何去整合多种技术流与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的学识。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最基本的竞争力,是能够使整个企业长期保持稳定竞争优势的竞争力,是使企业获得稳定的超额利润的竞争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标准来判断是否为核心竞争力:一是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替代的;二是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异质的;三是竞争力应该是竞争对手难以去模仿的;四是核心竞争力应该能够给客户带来特殊的利益,进而给企业带来最高效率;五是核心竞争力必须得到市场认可,也即为必须可提供进入相关市场的机会。
2、企业文化建设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发挥的作用
企业文化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从文化入手。
2.1 对优秀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提炼
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价值判断,被全体员工共同认同,它对员工获取知识有着深刻的影响,对员工的行为方式起到直接决定作用,若要提升企业的文化,则必须将提升企业的核心夹着管作为基本。那么如何提炼企业的核心价值观:(1)不可以用生硬的概念与术语去表达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应该使所有员工都认识,应该通过领导,将其表达为一幅企业未来发展的具体蓝图,将员工团结在实现企业目标不断奋斗的历程中;(2)核心价值观应该可正确反应企业长远的战略目标;(3)为使所建立的价值观得到员工的接受和认同,企业的领导之应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和发动各管理人员与员工参与企业价值观的讨论与提炼,唯有如此,才可使全体员工深刻体会并认同和内化该企业的价值观。
2.2 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积累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企业文化重视和尊重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应将“以人为本”的意识进行强化,将企业打造为其全体员工都具有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共同体。(1)形成“以人为本”的氛围。将员工对个人价值实现与对事业追求的正能量进行充分的释放,使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增强;(2)将唯才是举的导向强化。在对人才进行选拔与使用时,应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举;(3)为人才成长构建平台。企业将为有能力的人才创造条件,为其成长构建平台。
2.3 增强创新意识,与时俱进
只有不断加强创新,才能持续的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企业提升核竞争力的关键,在企业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企业文化的作用是:(1)防止随企业成长企业文化惰性的形成,若形成这种文化惰性,则会造成企业无法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导致创新的动力不足;(2)通过积极的方式塑造企业文化,推动持续创新。
3、如何通过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1树立企业的文化建设目标
在立足于企业现状的基础上去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着眼于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应符合企业发展战略,需具备主业的特点、行业的特点、企业 的特点,并通俗易懂,能够被员工和群众接受。
3.2 确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增加员工认同感
行业的特点,企业的战略和发展方向,都应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上有正确、鲜明的体现。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是优秀企业文化的首要目标,挣钱是其中之一,但不是全部。
3.3 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应将企业文化融入进去
公司的用人标准应该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与本公司文化契合度较高的员工应优先被录入;在员工的培训中,应贯彻企业的文化要求,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员工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影响与改变;员工的业绩与激励同样应要求融入企业文化中,用各种职业化行为标准来具体化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用反对或者鼓励某些行为的方式,诠释公司核心价值观的目标。
为使企业核心价值观上下理解一致,企业文化应与沟通机制结合,使员工心中真正形成认同感,与企业文化建设不相符合的企业制度应该被合理的修订,企业各项管理制度要根据企业文化的指导下得以修订与完善。
3.4 适当地创新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与社会发展阶段紧密相连,当企业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文化的变革是必须的。因为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与企业的兴衰成败戚戚相关,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文化成为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巨大动力。
小结: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企业前进的原动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树立企业的文化建设目标、确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管理的各环节以及创新企业文化等四个方面对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行阐释。
参考文献:
[1]解永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职业时空,2009(8):75-76.
[2]唐书麟.以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企业经济,2003(10):80-81.
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4
关键词:新经济;民营企业;供应链;供应链建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4-0130-02
一、新经济的到来与民营企业的发展
(一)新经济时代
随着20世纪后半期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经济浪潮在美国已经兴起,并席卷全球。所谓新经济,即利用信息、知识、因特网等技术,使企业的经营模式、流程等得到优化,使相关企业信息共享,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效益的增长,并提高企业对顾客的服务水平。所以信息、知识、网络等技术是区别新经济与旧经济的主要标志。
面对新经济的到来,企业必须树立新经济的经营观念,充分利用信息、知识、因特网等技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在新经济的环境下,企业的运作模式与旧经济相比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必须注重信息、利用信息、依靠信息进行创新,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使企业与企业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沟通更准确、更快速。不但能提高企业的效益,降低企业运作成本,也提高了顾客服务水平。
(二)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发展十分迅速。例如,20世纪40年代下半期,美国政府曾把“二战”时期国家投资的大部分军工企业先后转卖给私人垄断组织。20世纪50年代初期,英国保守党上台后不久,就把钢铁企业和部分长途运输企业民营化。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自由开放思想影响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实现企业民营化。与此同时,拉美、中欧、东欧、非洲和亚太地区的许多发展国家的民营化也渐趋活跃起来,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营化浪潮已波及100多个国家。
我国民营企业解放后有过一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仍然缓慢。党的十五大后,中国民营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WTO的加入,民营企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由于时间较短,又受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民营经济在经营模式、思想观念、经营理念等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民营经济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国民营企业要努力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理念、经营理念,要学会“走出去”,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发展壮大。其中,供应链管理思想即是当今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最好理念。
二、供应链管理在新经济时代的作用
(一)供应链管理理论概述
供应链是指由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各个环节所组成的一个有机的链条,其中包括资金流、商流、物流及信息流等。在实际当中,供应链一般由多个中间环节构成,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称为供应网。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对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商流、资金流、物流及信息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使整个供应链成本最低,价值最大,并提高顾客服务水平,使顾客的效用最大化的全过程。
通过供应链管理,一方面提高顾客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典型的供应链管理模型如下图所示:
(二)新经济下供应链管理的作用
1.供应链管理是在信息技术比较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使企业与企业之间能够及时沟通、信息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供应链整体竞争力。
2.供应链管理能够改变上下游企业的库存状况,大大降低企业库存成本,并降低整个供应链企业的运作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3.通过供应链管理能提高企业对客户的服务水平,通过信息技术、网络等技术,企业能够与客户及时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及时应对,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
三、民营企业如何构建自己的供应链系统
民营企业由于在资金、规模等方面相对较弱,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依靠单个企业难以取胜,必须建立自己的供应链系统,变单个企业的竞争力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然而构建供应链系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和步骤。
(一)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构建供应链系统的第一步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比较晚,无论在资金、管理、资源等方面都不及国有大型企业和外国民营企业,所以我国民营企业不能像它们那样依靠资金搞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必须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在拥有高素质人才的条件下,以技术创新为根本,并通过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的交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企业不断产生综合优势或某一方面的绝对优势,从而获得长期的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还包括“协调”能力和“结合”能力等。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创造性、可延展性、难以模仿性和学习性等特征。民营企业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不断地发展、壮大。
那么,企业如何获得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措施有以下六个方面:
1.开发人力资源是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措施。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有一批对企业忠心耿耿的生产经营和业务骨干,企业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并不断开发出体现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2.技术创新是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措施。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各种技术已经全面渗透到各行各业,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核心竞争力必然要体现在技术创新能力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在生产技术上保持一定的先进性和独特性,其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而企业要在生产技术上保持一定的先进性和独特性,就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这正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3.管理创新是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措施。当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全球信息化的时代,民营企业需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从家族式管理走向民主管理,不仅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做到规范化,创建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程序和制度,而且要在管理手段上做到信息化和网络化,以培养核心竞争力。
4.营销创新是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可缺少的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市场的开拓、创新、规划、竞争都需要有新的经营理念和前瞻的视野。知识经济不仅改变着市场,而且也改变着企业的经营观念。没有创新的营销理念,没有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经营手段,民营企业就不可能有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在市场中取得成功。
5.服务创新是培养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民营企业除了建立完善的产品售前、售中、售后的企业共体系外,还要建立给予顾客产值以外的增值服务的差异化体系,从而大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6.发展“战略联盟”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民营企业要构筑与供应商、经销商利益共享的“战略联盟”,帮助客户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大化,以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供应链系统的选择
前面已经提到,供应链系统由原材料供应商、一般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及顾客组成的复杂系统。作为一个企业,一般处于其中的某一环节。构建自己的供应链系统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1.以自己为核心企业发展供应链。此时,本企业处于供应链的核心地位,主导着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运作。以核心企业为制造商为例,本企业根据产品、管理等特点,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适当的供应商数目,选择合适的经销商及其数目,通过信息技术等实现信息共享,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
2.把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的一部分。此时企业除了具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参与供应链外,没有主导权力,但此企业仍是整个供应链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做好此环节的工作,才能使整个供应链具有稳定而发展的竞争力。
(三)优化供应链,提高价值链增值
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5
关键词: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购物体验
随着我国对零售行业的开放,国外各大零售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国内零售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成为我国零售企业应对外资零售企业的唯一途径,这就需要零售企业根据零售行业的特征、所处的竞争环境以及自身资源情况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有关核心竞争力概念的一般论述及其评价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1990年发表的HBR杂志上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此后,人们对这一概念有多方面的扩展、理解和界定,如David Lei、Michael A.Hitt和Richard Bettis提出动态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巴顿在其著述中提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的知识体系,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
二、“树型”理论的一般论述
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在描述核心竞争力时提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树型”理论,他们将企业比作一棵大树,企业的最终产品与服务如同大树的果实和树叶,树枝是结合产品与服务的战略业务单位,树干是核心产品,而为整棵树提供养分、维系生命、稳固树身的就是核心竞争力,如图1所示。只有核心竞争力这个树根的发育完好和养分充足,才有核心产品这个树干的健壮和最终产品与服务这个树叶的繁茂;相反,树根的衰败虽然在短期内不一定引发树叶迅速枯萎,但从长远来看,此树必死无疑。见图1。
资料来源:C.K.普拉哈拉德、加里.哈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迈克尔.波特、加里.哈默等著《战略45位战略家谈如何建立核心竞争力》,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4月,第358页。 转贴于
三、“树型”理论在零售业中的应用
零售企业既不像制造业中有形物质产品的大规模机器生产,也不像其它类型服务企业可以采取人—机接触式或机—机接触式(如银行的自动柜员机)的服务生产方式,零售企业“产品”的生产必须由员工(服务主体)与顾客(体验主体)通过服务交互、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如果将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的非常形象的“树型”理论借用到零售企业中,则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特殊属性。见图2。
从图2可见,顾客最终购物体验感受类似于大树的树叶和果实,作为最终产品它是顾客去零售店购买产品追求的价值所在,这种最终产品不只是顾客最终购买到的有形的产品,而是一个综合体。从需求角度看它是由三部分组成的:物质产品+感觉享受+情感体验;这种产品又是一个无形的产品,它是顾客付出金钱、时间、精力而从零售店获得的一种阅历的产出,是一个体验和回忆的情感过程。
对顾客综合性消费体验需求的满足需要零售企业各部门的协同努力,这些部门类似于大树的树枝,即战略业务单元,采购部门、物流配送部门、营销部门等分别满足顾客的多方面需求,他们从业务类别上各不相同,在经营运作上的要求也不相同,但在满足顾客消费需求这一共同目标下组合在一起,提供结果一致的树叶和果实。
对零售企业来说,这个核心平台就是顾客购物及体验服务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是通过零售企业各战略业务单元通过对顾客体验价值追求的认知并将这种认知转换为有形的产品组合排列和无形的服务体验,通过服务员工优异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行为,融合良好的服务设施和服务流程,达到甚至超过顾客的购物体验期望,则说明此企业具有强有力的核心平台。
核心竞争力是创造优异顾客价值的独特能力,只有将这种能力转化为相应的核心产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零售可以凭借其在核心平台上构筑的强大能力,不断扩大其经营规模和应用范围,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成本的下降和风险的规避。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竞争市场上通过协调整合其战略性资源,实现优异顾客购物价值体验的一组独特知识与技能的有机集合。
四、结语
本文从对国内外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分析出发,运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的核心竞争力“树型”理论推出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并对概念的内涵进行了剖析,为核心竞争力理论在零售业企业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发展,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课题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尼古莱.J·福斯,克里斯蒂安克努森编,李东红译: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5).
[2]芮名杰:世界500强的成功之道——培养核心竞争力是关键.政策与管理,1999,(10).
[3]管益忻:培育、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亟待划清的十个界限.南开管理评论,2000,(5).
[4]李悠成陶正毅白大力:企业如何保护核心能力的载体——无形资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0,(4).
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6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辨析 构建 中等职业学校 教育理论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2000-2004年大滑坡时期,中等职业学校数量从18739所减少到14454所[1][2],如今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在良好的发展机遇面前,优势学校如何保持优势地位?落后的学校如何奋起直追?新成立的学校如何迅速做大做强?
从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理念出发,中等职业学校必须通过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开发,获得有价值的、宝贵的、难以被模仿的、不可替代的战略优势,即找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持续构建之,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为学校创造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及特点
1990年,普拉哈拉德(Prahalad)与哈默尔(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企业核心能力》,提出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概念。即是“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通过特定的、持续性的整合,为企业带来获得超过行业平均水准回报的能力。”他们认为,企业的成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一种自内而外的企业战略(Inside-out Corporate Strategy),竞争优势的真正源泉是企业围绕自身的竞争力整合、巩固工艺技术和生产技能的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企业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等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并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保持长盛不衰。
与其它竞争力不同的是,核心竞争力具有有价值性、稀缺性、模仿成本高,无替代性的特点。
有价值性表现在能够使企业利用外部机会或减少外部威胁。比如某些中等职业学校能得到行业的办学经费支持或定点划拨的培训计划。股份制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可获得董事办的经济实体持续给予的办学投资。
稀缺性表现在只有少数企业在现在和将来拥有同类资源。例如当数字媒体为基础的动画产业在全球迅猛发展,而中国的动画业还处在刚刚起步的现阶段。此时某中等职业学校拥有一支兼通艺术与技术的复合型动画设计师资队伍就是一种稀缺性资源。
模仿成本高表现在其他企业不能获取或必须付出高昂成本才能拥有。如专利技术、巨额投资项目。比如某中等职业学校拥有的自行研发的实训设备,校本教材等教学资源。
无替代性是指企业必须通过全面的适当组织,才能拥有该资源带来的利益,并实现竞争优势。比如某中等职业学校经过多年建设而获得的被社会认可的专业龙头地位。
二、中等职业学校核心竞争力辨析
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中等职业学校要评估自己的资源,辨析出可以获得核心竞争力优势资源。尽管不同的中等职业学校,其优势资源各有特点。比如拥有在社会享有盛誉的教学质量品牌,或拥有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或独特的校园文化,或校本教材,或校企结合的订单培养,或顺畅的就业渠道等等。作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办学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个不断前进、发展壮大的中等职业学校,无不是具有浓郁的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校,能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具有办学服务社会,服务地方,专业跟紧职业市场,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和技能这些特点;学生的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于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和优良的职业道德,与就业岗位无缝接合一线技术工人。学校能敏锐地把握发展机会,不断开发新专业、新课程,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能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能制订出清晰的中长期的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 人力资本
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中等职业学校,离不开一支相对稳定而优秀的教师队伍以及一支为教学服务的精良的管理队伍。我国职业学校师资严重匮乏,素质普遍偏低且教师流动性大,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学不到系统的文化理论知识,又不能掌握实践技能,进而造成学生严重流失[2]。优秀的教师难引进,引进的或培养的优秀教师难留住已成了困扰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大难题。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在打造人力资本的核心竞争力方面,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设计一个打造人才,留住人才的制度,使学校成为优秀人才的洼地。
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师的考核管理制度上进行了有战略眼光的改革,比如采取刚柔并济的管理制度,既有严格量化的考核指标,也有让教师能力提升的培训制度;有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工作、学习、生活上的关怀措施,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例如采取表彰、工资提升、股权奖励等精神和物质双管齐下的激励措施。打造稳定的名师队伍和精良的管理队伍,也就是打造“人才强校”的竞争力。
(三) 核心技术
中等职业学校的核心技术体现在核心专业和核心课程的校本特色和绝对优势上。一个有竞争力的中等职业学校,也是一个具有突出专业特色的学校。体现在某专业技能领域的顶尖水平,或者是在某领域成为顶尖人才的高地,这都是中等职业学校核心技术的基本特征。
(四) 就业渠道
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就是选择就业。职业教育的市场导向性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能否满意就业。就业市场是检验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试金石,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核心竞争力要达到的目标:培养的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和优良的职业道德,与就业岗位无缝接合一线技术工人,让学生(顾客)对学校的培养感到满意,让企业(顾客)对聘用的毕业生(学校的产品)感到满意,从而建立起学校的高质量的品牌形象,提高学生和社会(顾客)对学校的忠诚度,形成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它不是学校有价值资源和能力的孤立存在,而是学校有价值性、稀缺性、模仿成本高,无替代性的资源和能力的有机结合。它是渗透到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细节,达到教学各部门、管理各环节的动态协凋,相互配合,所形成一个不易被模仿和复制的有机整体,为学校带来获得超过行业平均水准回报的能力。
三、中等职业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核心竞争力的辨析在于让中等职业学校集中精力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因为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没有哪个组织能面面俱到专注于所有的业务。只有准确地定位,适当地放弃,在自己的核心优势上纵深发展。即把有限的人力和物力资本,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才能在专业热点的频繁转换中,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本文以广西机械高级技校为例,分析其核心竞争力的组成及构建过程。
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是始建于1956年,历经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大潮,是广西建校最早,办学规模最大技工学校。先后被评为首批省部级重点技校和首批国家重点技校,是“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机电类)培训基地”, “第一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荣获“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广西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2012年获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学校”。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2000多人,其中学历制技师、高级工人数占20%,每年对外培训达2000多人。
作者在对该校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后认为,学校拥有核心资源是:1.经多年打造的,在社会享有很高知名度的机电类专业优秀品牌;2.优秀的师资队伍;3.具有难于模仿特性的实习工厂。该实习工厂不仅仅拥有齐全的硬件设备,最独特的是其本身就是一个面向市场,具有年产普通车床200台生产能力的生产企业——柳州第二机床厂。该工厂拥有一批科研、生产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师傅,他们同时是学校的教师和实习指导师傅。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就是在这个真实的工作环境里,充当不同岗位的学徒工人。该实习工厂不仅承接对外的生产任务,承担学校的实习实训教学,还进行数学实施设施的研制生产,研制的小型加工中心、数控铣床曾获得全国职协技术开发成果一、二等奖。
工厂即是实习场地,学生得到的是真正的企业岗位培训实习,培养了实际的工作能力。因此,毕业学生的工作能力获得社会好评,在区内外拥有很高的知名度,毕业生供不应求,求学者蜂拥而至。
学校将上述资源和能力进行有机整合,重点建设机电类品牌专业,打造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过硬、教育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和精良管理队伍,并制定出定位准确的组织目标和发展战略。其数控机床加工、模具制造与维修两大专业已成为广西的品牌专业,学校建立起机电类高技能人才培养龙头地位。
2005年以来,由于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和社会对数控、模具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学校长期形成的良好品牌效应,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又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机。2005年,报读该校的学生数远远超过了学校的计划招生数。学校采取的应对措施是扩招,以规模效益求发展,提升本校的核心竞争力,稳固并扩大行业领先的地位。
然而,扩招带来的学生数快速增加造成学校的教学硬软件严重不足,使学校面临增扩大教学场地与生活、学习设施的资金压力和师资欠缺的危机。为降低投资风险,把有限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中,学校走校校联合办学道路,与其它教学资源富余的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将模具、数控、汽修等机电类专业的学生的教育“外包”出去,让合作学校负责上述专业学生的第一学年基础课程教学和管理,而学校只负责按教学大纲对教学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学校因此得以腾出人才物力,重点投入机电类专业的第二、三学年的核心专业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教学及就业渠道的扩展这些业务中。
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围绕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以规模求发展,采取将非核心部分“外包”出去的策略,通过校校合作,充分利用外部教学资源,节省了固定资本投入,将有限的资金和精力去重点经营学校核心业务,整合优势资源,提高学校的“核心价值”,打造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效益最大化,使学校抓住了发展契机,招生人数连创新高, 2005年招生4000多人(当年招生计划1500人),2006年招生5100人,在校生人数达到11500多人,成为广西第一所万人技工学校。2008年招生人数达突破5800多人,在校生规模达15600多人。2005年,学校的数控实训基地被教育部认定为中央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2008年机械加工实训基地被自治区教育厅认定为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学校先后荣获劳动部颁发“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和“全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走上了产学研齐头并进的良性发展之路,获得了跨越式的大发展[3][4]。
四、结论
中等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开发校本资源和能力所获得有价值的、宝贵的、难以被模仿的、不可替代的战略优势。
中等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是通过一系列持续提高和强化来实现的,是一个持之以恒,不断进取,提升的过程。它提供了学校成长的基础和基本发展方向,它是学校的发展战略核心。从战略层面看,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就是帮助学校极大地发挥职业教育的功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中等职业专业人才,构造中等职业教育的优秀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为中等职业学校做大做强,拥有在行业的龙头领先地位,赢得现在和未来的竞争。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课题组.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挑战,[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